决战赫拉特:皇帝阵亡沙场
484年,地点赫拉特,10万波斯精锐与5万白匈奴骑兵对决。一番厮杀后,波斯皇帝俾路支一世阵亡沙场,10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接着,白匈奴骑兵乘胜追击,夺取河中地区,波斯元气大伤。库思老一世继位,波斯整军再战,才彻底击败白匈奴,并将其团灭。
曾几何时,欧亚出现了四大帝国,分别是秦汉、罗马、安息、贵霜。从发展程度而言,汉朝最强盛,击败过安息、贵霜。罗马帝国也强大,却在跟波斯的战争中吃尽苦头,卡莱战役全军覆没,主帅克拉苏被处死;尼西比斯战役,皇帝率先逃跑,答应给安息送“岁币”。
至于贵霜帝国,偶尔跟安息、萨珊波斯过招还行,对付汉朝则弱很多。贵霜是大月氏人建立的,大月氏被匈奴追击,只好跑去中亚建立王朝。公元90年,贵霜国王想迎娶汉朝公主,被皇帝拒绝,便发兵7万前来讨伐。结果,班超叫来西域盟友,将其暴打一顿,贵霜只好每年向汉朝朝贡。
长期厮杀,各大帝国也是元气大伤,贵霜被新崛起的白匈奴消灭。安息则被国内的萨珊波斯人取代,继续与罗马帝国抗衡四百余年。白匈奴,居住塞北,据说是匈奴西迁后,与中亚人融合的结果,后来消灭贵霜帝国。萨珊波斯,盛极一时的王朝,与白匈奴长期争夺河中地区。
俾路支一世,萨珊波斯皇帝,也算是雄才大略。借助东部领主的兵力,俾路支一世从哥哥手中夺取皇位,然后锐意革新,萨珊波斯实力大大增强。为此,他决定向河中地区进军,占领这块产粮区,从而具备与东罗马相抗衡的资本。
白匈奴崛起后,河中地区也兴起其他势力,红匈奴就是典型。出于一样的战略目标,萨珊波斯与白匈奴联手,击败了红匈奴。战后,为了维持友好合作,波斯默认白匈奴占有富裕的克特里亚;白匈奴则将北部的商业贸易重镇布哈拉,送给了波斯。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布哈拉人不堪忍受波斯人盘剥,便起兵反抗,还邀请白匈奴协助。此举,激怒了俾路支一世,他直接率兵征讨布哈拉,却中了白匈奴的埋伏。波斯士兵被引入山谷中,白匈奴严阵以待,四面合围,俾路支一世只好妥协,答应赔款,并将两个儿子送去白匈奴都城昆都士当人质。
484年,俾路支一世用重金赎回两个儿子,然后整军备战,准备报仇雪恨,解除东部威胁。为了确保胜利,一战定乾坤,彻底消灭白匈奴,俾路支一世从全国调集兵力,让各地领主都率骑兵来都城泰西封汇合,组建一支强大的机动军团。此外,皇帝的近卫军,“不死军”也出动,阵容非常豪华。
10万大军出击,皇帝御驾亲征,波斯士兵斗志昂扬,一路攻城掠地,给士兵补充给养,然后直奔赫拉特而去,这是位于阿富汗境内的一个商业重镇。夺取赫拉特,白匈奴将失去主要的财税来源地,盟友红匈奴也会跟着倒戈,被萨珊波斯消灭只是时间问题。
波斯凭借强大的国力,以及发达的冶铁业,组建了一支由重步兵、轻步兵、重甲骑兵、弓骑兵等组成的强大军团。“不死军”更是骁勇,温泉关之战,斯巴达的300勇士就是被“不死军”消灭,李奥尼达阵亡沙场。反观白匈奴,几乎都是轻装骑兵,只有少量的重甲骑兵,还有一些盟友协助。
如果直接交战,正面硬刚,白匈奴不是波斯的对手。为此,白匈奴决定“诱敌深入”,寻找机会歼灭对手,扭转局势。赫拉特,位于干旱的平原上,白匈奴在城池的郊外挖掘一道平行的壕沟,然后用芦苇、泥土覆盖,波斯骑兵在远处很难察觉得到。壕沟的中间,留出一个空位置,便于白匈奴骑兵诱敌追击时,从容撤退。
长途跋涉,沿途白匈奴骑兵一路袭扰,俾路支一世疲惫不堪。此时,赫拉特城就在眼前,只要攻取城池,胜利就属于自己了。白匈奴出兵截击,俾路支一世下令骑兵从两侧冲击,远距离射击白匈奴,然后重甲骑兵手持长矛,直接冲刺,杀向白匈奴的侧翼。
俾路支一世身披铠甲,手持弯刀,亲自冲锋陷阵,波斯骑兵士气高昂。白匈奴招架不住,便开始后撤,波斯骑兵乘胜追击。抵达壕沟附近时,白匈奴骑兵从中间的通道撤退,波斯骑兵从两侧杀来,结果掉进了陷阱中。重甲骑兵掉进陷阱,波斯士兵的攻势受阻,白匈奴乘机反杀。
不巧的是,白匈奴骑兵掉头反击时,之前一路尾随俾路支一世的红匈奴,已经抵达战场,从后方发起进攻。如此,陷入壕沟中的波斯重甲骑兵两面受敌,轻骑兵和步兵因阵型混乱,压根无法抵挡白匈奴骑兵的射击。激战中,俾路支一世被密集箭雨伺候,成为“刺猬”,阵亡沙场。
皇帝阵亡沙场,波斯士兵乱成一团,战局一边倒,波斯军团几乎全军覆没,白匈奴成为赢家。此后,波斯内部混乱,俾路支一世的儿子科巴德为了击败叔叔布拉泽斯,与白匈奴结成同盟,夺取皇位。为了支付费用,科巴德又进攻罗马,将战争获得的财富,用于对付白匈奴。
白匈奴虽然赢得赫拉特之战的胜利,但盟友红匈奴再次反目,双方长期厮杀。库思老一世继位后,联手突厥骑兵,在布哈拉之战中彻底消灭白匈奴,萨珊波斯又迎来一个盛世。
由帖木儿建立。
帖木儿(1336 ~14052)
帖木儿帝国创建者,军事统帅。生于中亚谒石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 附近一突厥化蒙古贵族家 庭。曾任西察合台汗国大臣。14世纪60年代政局动乱时期,周旋于河中地区(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诸封建主之间。击败政敌后,于1370年杀其同盟者侯赛因,自立为大埃米尔,建都撒马尔罕。1372~1388年五次出征花剌子模,征服阿富汗、伊朗。1389~1395年三次远征金帐汗国,同时入侵伊拉克,占领巴格达;北进南高加索,夺取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并侵入俄罗斯境内。1398年进兵印度,攻陷德里。1399年西征小亚细亚。1402年7月在安哥拉之战中,打败奥斯曼土耳其军队。至此,建立起东到北印度、西达幼发拉底河、南濒阿拉伯海和波斯湾、北抵里海和咸海的大帝国。1404年率兵20万东征中国。翌年死于进军途中。
帖木儿(1335—1405年),帖木儿帝国君主(1370—1405年在位)
帖木儿,是中东历史上最有名的征服者之一。关于他的出身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他是成吉思汗的后裔,是一个突厥化的蒙古人,另一种认为他是个突厥人,只不过自封为成吉思汗的后裔。
帖木儿常以成吉思汗的业绩来勉励自己,但他终究没有成为成吉思汗二世,虽然同样是征服了许许多多的地区,同样是洗劫了不计其数的战利品,但帖木儿的战争更没有头绪,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帖木儿后代的不争气也使他的帝国成为昙花一现。帖木儿还有一点同成吉思汗不同,他是个虔诚的穆斯林,属于什叶派,但他战争面对的对手却大多也是穆斯林,反而常常是异教徒从他的战争中捞到不少好处。
帖木儿身材高大、头也大,有着褐色的皮肤。他勇敢善战,在关键时刻能以一个无畏的战士的身份冲到最前线搏杀,还有一个政治家的谋略,能通过暂时的屈服来赢取宽松的发展环境。他是个文盲,但却绝对聪明,是哲学家的好朋友。他曾在一次劫掠中被射伤了腿,因此也被后人称为“跛子”帖木儿,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位最出色的马上帝王。
孕育帖木儿帝国的地区,称为河中地区,介于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大致位于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当时属于西察哈台汗国的领域。帖木儿原是渴石城城主哈吉的侄子,被任命为千户长。在东察哈台汗国的秃忽鲁•帖木儿入侵并占领渴石之后,帖木儿投奔了他,被任命为渴石城的总督。
但随后帖木儿同秃忽鲁•帖木儿的儿子也里牙思火者翻脸,被迫同内兄侯赛因流亡波斯,正是在流亡期间,他的腿受了终生的伤。帖木儿和侯赛因经过一番卧薪尝胆之后,卷土重来,打败了也里牙思火者,赢取了整个河中地区。随后,帖木儿和侯赛因又反目成仇,帖木儿击败了侯赛因之后,成为河中地区的最高统治者,于1370年自立为埃米尔,定都撒马尔罕,初步建立了国家。帖木儿扶植了一个察合台的后裔为傀儡,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从这时起,帖木儿便不停断地向四邻伸出刀锋,扩大他的帝国。首先是攻灭了咸海边的花剌子模,然后连续五次进攻世仇东察哈台汗国,一直打到吐鲁番,迫使东察哈台汗国统治者哈马儿丁“消失在黑貂与银鼠出没之地”,从此一蹶不振。帖木儿首先解除了卧榻之侧的心腹之患,巩固了新生的国家。
接着遭殃的就是伊朗和阿富汗的人民了。旭烈兀的后继者们各据一方,互相攻击,使他们成为帖木儿最好的猎物。从1380年开始,一直到1393年,帖木儿断断续续地铲除了一个又一个的割据力量,吞并了伊朗和阿富汗地区。至此,帖木儿的帝国东至印度河,西到幼发拉底河,北达高加索,南临波斯湾。这基本就是帖木儿帝国的最大版图,帖木儿在其后所进行的征服影响虽大,但并没有在所在地区建立起稳定的统治。
帖木儿与金帐汗国的战争进行得异常艰苦,但主要不是因为对手的强大,而是因为大草原的空旷和迷离。他扶植了成吉思汗的后裔忽忽迷失,并认他为义子,但忽忽迷失在1380年夺得金帐汗之位后,被一时的辉煌冲昏了头脑,转而进攻他的义父。结果帖木儿毫不留情地回击了他,在1389—1395年三次亲征金帐汗国,三次将忽忽迷失从宝座上拖下去,其中第二次征服最为艰苦,在找不到敌方主力,又不熟悉道路的情况下,在草原中跋涉了4个多月,终于在力量耗尽之前追踪到了忽忽迷失并击溃了他。对这个地区的破坏,使横贯欧亚大陆的商道遭到了严重破坏。而帖木儿没有留下代理人便离开了这里。
入侵印度也是帖木儿一贯的目标,帖木儿以德里苏丹政权容忍它统治下存在人数众多的印度教徒为借口发兵,以此掩饰他对富庶辽阔的印度的垂涎。而德里苏丹国这时正出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同样无力抵御生机勃勃的帖木儿帝国。1398年,同历史上众多从西北渡过印度河的侵略者一样,帖木儿在朱木拿河畔战役中大败德里苏丹马茂德•沙之后(在这场决战之前,他屠杀了10万印度俘虏),昂首挺进德里的苏丹的宝座。在大肆破坏之后,扶植了印度斯坦人赛义德家族的希兹尔汗作为代理人,便一走了之。不过,从印度带来的战象在帖木儿接下来的西亚战役中发挥了作用。
1400年,帖木儿还率军攻打埃及奴隶王朝统治下的叙利亚,在攻陷并洗劫了阿勒颇和大马士革两座城市之后,便离开了它。
1402年的丘布克战役使帖木儿的军事荣誉达到了最顶点。帖木儿在此前遇到的对手大多是老朽的或陷于内乱的,但这次他遇到的是奥斯曼帝国的“雷霆”巴耶济德一世,后者因为征服了大半个巴尔干而令欧洲人谈之色变。在双方为势力范围的划分发生纠纷之后,帖木儿的大军直刺“雷霆”帝国的心脏,两位枭雄在安卡拉城外进行了决战,事实证明,帖木儿技高一筹,巴耶济德战败后被关在铁笼子里,很快忧愤而死。帖木儿的军队洗劫了小亚细亚几个大城市,包括奥斯曼帝国的都城布鲁沙,将被奥斯曼人征服的许多王公重新扶植起来。历史证明,帖木儿并没有阻止奥斯曼帝国的强大,但因其胜利使欧洲人喘了一口气,拜占庭帝国因此又延续了半个世纪的寿命。
帖木儿已经打败了亚洲几乎所有的大国,除了大陆最东端的中国。帖木儿还想恢复成吉思汗子孙的荣誉,并使中国皈依伊斯兰教。他在1405年聚集了准备东征的大军,但他的病死终于使中国成为他铁蹄下的幸免。
帖木儿虽然是被征服地区残暴的破坏者,但他将各地的瑰宝和人才聚集到首都撒马尔罕,将该城建成一个繁华的都市。他积极赞助学者和艺术家,他的时代被称为“帖木儿的文艺复兴时代”,但实际上影响范围和延续时间都很有限。
帖木儿死后不久,他的帝国就在众多子孙的争吵和争斗中分裂并衰落了,他终究没有成为成吉思汗二世,因为一代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但百余年后,他的后裔中又出了一个杰出人物——巴布尔,在印度建立了莫卧儿王朝。
公元1405年的2月18日,中亚征服者帖木儿在远征明朝的行军路上去世,帖木儿帝国和明朝的碰撞之战得以避免。帖木儿去世后,遗体被子孙送往撒马尔罕进行埋葬,在帖木儿去世前,曾在撒马尔罕为自己修建了一座陵墓,这座陵墓现在已经成为了乌兹别克斯坦的著名景点。 帖木儿的画像 帖木儿去世之后,他的子孙们为争夺权力而大打出手,在帖木儿帝国境内进行了数年的内战,到了公元1409年,帖木儿的四儿子沙哈鲁在权力斗争中胜出,成为帖木儿帝国的第二任统治者。沙哈鲁登基之后,帖木儿帝国的国都撒马尔罕被抛弃,新国都建立在阿富汗的赫拉特,这里曾是沙哈鲁的封地。 而撒马尔罕则被交给了沙哈鲁的儿子兀鲁伯统治,后来兀鲁伯继承了父亲的王位。在兀鲁伯统治时期,为了纪念自己的祖父帖木儿,兀鲁伯对帖木儿的陵墓进行了修整,并且在帖木儿的石棺上盖上了一块墨绿色的石头。 兀鲁伯的雕像 据说当时的兀鲁伯为了防止帖木儿的陵墓被盗墓者造访,还在这块墨绿色的石头上刻了一句诅咒的诗文:「 ”在我苏醒之际,世界将为之战栗,如果有人打扰我的安宁,那么他马上就会被比我更强大的战争恶魔击败。” 可是在兀鲁伯将这块石头放进帖木儿陵墓近三百年后,一个不怕诅咒的盗墓者出现了,这位盗墓者名叫纳迪尔沙,是波斯阿夫沙尔王朝的君主。纳迪尔沙于公元1740年入侵中亚的布哈拉汗国,并且占领了撒马尔罕。 帖木儿的陵墓 纳迪尔沙进入撒马尔罕后,对帖木儿十分崇拜的他对帖木儿的陵墓进行了拜访,可是当纳迪尔沙进入帖木儿的墓室后,却看上了帖木儿墓中的那块绿色石头。后来帖木儿询问当地人这块石头的来历,当地的居民这块告诉纳迪尔沙这块石头是兀鲁伯放进去的,并不知道这块石头到底产自何地,他们只知道这块石头是一块诅咒之石,任何人都不能移动这块石头。 而笔者在查阅中亚史书的时候,曾发现有一位帖木儿帝国的学者曾对这块石头的来历进行过记载。据那位学者的记述,这块石头产自中国的北方,是一块玉石,原本是装饰明朝皇宫的台阶,在沙哈鲁统治时期,这块石头被运往了撒马尔罕,后来被兀鲁伯放进帖木儿的陵墓中。 伊斯法罕 后来纳迪尔沙不顾当地人的警告,在一个夜晚将这座石头偷走了,然后命令军队将这块石头运往伊朗伊斯法罕的王宫,这块石头被运输途中曾断成两半,纳迪尔沙将它放在了自己王座的旁边,作为自己权利的象征。可是这块石头被放进王宫后不久,伊朗便爆发了一场大地震,随后纳迪尔沙和他几个儿子便患上了重病,终日高烧不退。 于是纳迪尔沙便认为自己遭受的病痛可能和这块石头有关,他赶紧命人将这块石头送回了撒马尔罕,并且一路让士兵吟唱着歌颂帖木儿的诗歌。不过这块石头被送回撒马尔罕后,纳迪尔沙的疾病并没有恢复,不久后便在一场冲突中被杀死。而那块石头重新送回帖木儿的陵墓后,至今仍然还盖在帖木儿的石棺上,在后来的时间里,只有苏联的考古学家曾在1942年挪动过那块石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