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战争的战争过程

阿富汗战争的战争过程,第1张

早在2001年10月7日,美英已组成联军进入阿富汗境内与当地的北方联盟接触。双方其后达成协议,合作推翻塔利班政权。并在当天晚上进行空袭,攻击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多个据点。

美国在首轮空袭中采用了不同种类的武器,据美国军方公布,共动用了50支导弹、15架战机和25枚炸弹。同时美国还在空袭时投下大量救援物资,据美国声称这是为了赈济空袭中受伤的平民。

2001年11月9日,马扎里沙里夫战役开始。马扎里沙里夫在阿富汗北方是一个大型城市。塔利班在马扎里沙里夫有较强的群众基础存在。美国轰炸机地毯式轰炸塔利班部队的阵地。 下午2时,北方联盟部队攻下了城市的南部和西部,并且控制了城市的主要军事基地和机场。战斗在4个小时后结束。到日落时分,塔利班残余部队向南部和东部撤退。

战斗结束后,大批塔利班支持者被处决,在整个马扎里沙里夫开始出现抢劫。马扎里沙里夫战役后,北方联盟迅速拿下了北方地区的5个省份。塔利班在北方地区的势力开始瓦解。

2001年11月12日晚塔利班部队在夜色的掩护下逃离喀布尔,11月13日北方联盟部队抵达喀布尔市。市区只有炸弹坑和焚烧过的树叶。一组大约20人的强硬阿拉伯武装分子被发现藏身于市内的公园,随后被消灭。 喀布尔的陷落标志著塔利班在阿富汗全国的瓦解。在24小时内,所有的阿富汗沿伊朗边境各省,包括关键的城市赫拉特,都被北方联盟攻下。当地普什图族指挥官和军阀接管整个阿富汗东北部,包括关键的城市贾拉拉巴德。

近1000名塔利班的巴基斯坦志愿者部队死守北方战线。到当年11月16日,塔利班在阿富汗北部最后一个据点被北方联盟围困。此时,塔利班主力已被迫撤回到阿富汗东南部坎大哈周围地区。 美军阿富汗一处营区2005年10月份驻阿富汗美军发生所谓“焚尸门事件”,塔利班武装分子声称美军利用焚尸当成心理战术,美军否认。2005年10月21日美国表示战场上可能有所谓所谓“虐尸”事件是属于卫生处理,不过火化尸体不符一些伊斯兰传统才会引起争议,并非为了对塔利班或者阿富汗平民施加心理压力。已经成立了联合调查小组,对这一事件调查。美国在阿富汗实际上是有一个心理战单位“美国陆军第913心理战小组”。

阿富汗的历史可上溯到古波斯帝国,公元前6世纪居鲁士大帝远征时并入波斯。亚历山大远征后又并入其帝国。亚历山大死后帝国三分,阿富汗地区又转属于东部的塞琉古王国。约前250年,位于阿母河与兴都库什山间(包括阿富汗北部)的巴克特里亚总督狄奥多德据地脱离塞琉古而独立,建立了希腊化的巴克特里亚王国(中国史籍称大夏、吐火罗等),前二世纪上半叶最强盛,曾扩地至印度河,后因内乱转衰。

  前二世纪上半叶,原驻于河西走廊的大月氏被匈奴所败,遂西迁至阿母河领域,约前140-130年左右征服大夏,将 阿富汗象牙雕塑希腊王朝逐向南方。东汉时大月氏分休密、双靡、贵霜、都密、肸顿五部。一世纪时,贵霜统一诸部,扩张为强大的贵霜王国,其盛是西起咸海、东至葱岭,横跨中亚和印度半岛西北部,倡大乘佛教。三世纪后渐衰,分裂为若干小国。五世纪上半叶被从北方袭来的恹哒所灭。

  恹哒系游牧民族,原居于金山(阿尔泰山),臣属于柔然,罗马人称之为“白匈奴”。五世纪初西迁,以后相继征服伊犁河域、河中地区、吐火罗、印度西北部,还击败了萨珊波斯,杀其王,成为一令人生畏的强国,其统治中心就在今阿富汗境内,信奉袄教。567年左右,萨珊波斯与西突厥联合击灭恹哒,以阿母河为界瓜分其领土。吐火罗被划归属波斯,但不久(约568年)又被西突厥夺取。

  627年,西突厥统叶护可汗派其长子在吐火罗建立了突厥人的王朝。唐军灭西突厥后,吐火罗的突厥王朝向唐称臣,唐置月氏都督府于此。另在今阿富汗境内及其附近还有若干臣属于吐火罗的小国:护密、护时犍(唐置沙州都督府)、罽宾(修鲜州都督府)、帆延(乌凤都督府)、诃达罗支(条支都督府)、骨咄(高附都督府)。另外,唐还于662-674年间封流亡来唐的波斯末王之子卑路斯为波斯王,置波斯都督府于波斯东部与阿富汗境内。八世纪初,阿拉伯人的势力进入,控制了吐火罗。自751年怛罗斯之战后,葱岭以西之西域诸国尽皆归于阿拉伯人,此后中亚地区逐渐伊斯兰化,直至今日。

  821年,阿拉伯阿拔斯朝(黑衣大食)呼罗珊总督塔希尔建立了塔希尔王朝,领有中亚、河中、阿富汗地区,名义上承认哈里发主权,但形如独立。867年锡斯坦省军队统帅亚库布(绰号萨法尔)起兵建立萨法尔王朝,873年灭塔希 阿富汗黄金皇冠尔王朝,领有伊朗大部、河中、阿富汗、印度西部,中心在呼罗珊,曾一度远征巴格达。不久,河中地区又兴起了地方将领建立的萨曼王朝,900年灭萨法尔王朝。962年,呼罗珊总督阿尔普特勤又据伽色尼城独立,称雄一方,建立伽色尼王朝,占领阿富汗,十世纪末灭萨曼王朝,相继得到中亚与伊朗各一部分、印度河领域北部,十一世纪受到塞尔柱突厥人打击而衰落,失去伊朗、中亚领地。十二世纪中叶,赫拉特与伽色尼之间的廓尔山区兴起了廓尔王朝,很快就据有阿富汗全境,后又灭伽色尼王朝,占伊朗、印度各一部,1215年左右廓尔王朝被兴起于河中的花剌子模苏丹国所灭。

  1220年花剌子模被蒙古灭亡,以后阿富汗相继为蒙古汗国、伊儿汗国以及附属于蒙古人的一些小政权统治,帖木尔兴起后又归其统治。帖木尔死后阿富汗又成为帖木尔后裔与中亚的土库曼黑羊王朝等国争夺的战场,十六世纪后又转入波斯手中。

  1747年,阿富汗阿布达里酋长艾哈迈德乘波斯衰落之际独立,建立了阿富汗王国,使得统一的阿富汗国家正式形成。历经阿布达里德王朝(1747-1826)、巴拉克宰(1826-1973)两个王朝。其间分别于1839-1842、1879-1880、1919年三次击败英国的入侵。

阿富汗第二大城市,位于阿富汗南部,地理位置重要,北通首都喀布尔,往西可达阿富汗第三大城市赫拉特,而东距巴基斯坦边境只有100公里,位于喀布尔、赫拉特以及奎达(巴基斯坦)的公路交叉点,交通地位十分重要。

同时也处于勒齐斯坦沙漠东北

公元4世纪末的萨珊波斯,正处于一系列风雨飘摇之中。在内战中杀死哥哥后上位的国王俾路斯一世,忙于各地的平叛战争。但他或许不会想到,当初支持他上位的白匈奴人,会在最后与他为敌。最终,他的统治也将在白匈奴骑兵的利刃下被终结。麻烦不断的波斯君主

俾路斯一世的半身像

公元457年,俾路斯的哥哥在父亲死后登基,成为了萨珊王朝历史上的霍尔木兹三世。但他却不甘心让兄长坐稳王位,转而在宦官支持下宣布叛乱。由于帝国西部的贵族们都支持霍尔木兹,他便一路逃往帝国的东部边陲,希望在那里获得足够的资源。

很快,俾路斯在不满西部集权化君主统治的东方,收获了各级封建领主与外番们的援助。无论是呼罗珊地区的波斯封建武士,还是残存的贵霜附庸,都对决定出兵加入他的叛军队伍。甚至连已经在东北部崛起的白匈奴集团,也被邀请派出了雇佣军。为此,他还索性将已经被另一股游牧势力红匈奴所侵占的巴克特里亚本部,直接让给了后者。

俾路斯依靠东部的白匈奴与粟特人夺取王位

结果,俾路斯依靠东部武士们提供的骑兵军团,迅速击败了兄长的军队。霍尔木兹因为一贯文弱,而不得波斯武士阶层的拥护。他在两河流域所能招募的平民步兵,也很难抵得上弟弟的麾下人马。俾路斯一世就这样问鼎了萨珊王朝的宝座。但可能是因为内战破坏了两河流域的水利系统,并造成了大量平民死亡,帝国在之后的又遇到了整整七年的灾荒。

所以,俾路斯在执政初期没有继续发动大规模外战的实力。因为在父辈时期已经吞并的亚美尼亚和阿尔巴尼亚,都利用内战机会发动了叛乱。俾路斯不得不继续留用外族佣兵,帮自己打完了平叛战争。为此,他甚至一改历代萨珊君主的打劫叙利亚作风,与东罗帝国签订了合约,并协商共同防御高加索山脉。

占据巴克特里特地区的红匈奴人

新的麻烦又很快在东部出现。原本已经隶属于白匈奴治下的另一股游牧集团--红匈奴,重新宣布自立。他们几乎控制了整个巴克特里亚山区,并开始袭击萨珊帝国的东部边界。当东部的领主们要求国王派兵增援,他却没有多余的资金来筹集足够的部队。一开始他还希望向东罗马帝国要钱,却被后者断然拒绝。于是只能继续同白匈奴人合作,借兵镇压了红匈奴人引发的战争。萨珊方面继续认可白匈奴对巴克特里亚和西面阿里亚地区的占有,白匈奴也将呼罗珊以北的贸易重镇布哈拉等地让给了萨珊。

但两国的关系又在不久后闹翻。不愿意接受波斯税吏盘剥的布哈拉人,招来了管理相对宽松的白匈奴。俾路斯不得不再次对东方用兵,带着数量有限的中央军和罗马人提供的一小股辅助部队东进。白匈奴骑兵熟练的将波斯人引入一个山谷,然后从四周形成了彻底包围之势。堂堂波斯君主就这样被迫向蛮夷跪拜和赔款,并将自己的两个儿子送后者的都城昆都士做人质。

俾路斯一世和他的精锐部队一起被围困在山谷中

精心准备的复仇计划

萨珊都城泰西封的宫殿遗址

到公元484年,俾路斯一世迎回了两个当人质的儿子。接着,便准备向白匈奴人发起最终报复。因为后者不仅威胁着整个帝国东部边境,还让他蒙受了巨大的屈辱。加上之前的灾荒已经初步得到缓解,可以用两河流域的资源进行大规模动员。

为了一举消灭地域广大的白匈奴人,俾路斯一世召集了帝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东征军。除了萨珊君主手里的精锐不死军外,还包括了帝国各地的封建领主武士。这些人将带着自己的骑兵队伍,从南方的胡泽斯坦等地赶往首都泰西封集合。东部呼罗珊地区的地方军,也在接到消息后提前动员起来。同时还有从北方里海地区南下的德拉米山地重步兵。

萨珊波斯的轻骑兵 不死军骑兵和地方贵族骑兵

由于担心兵力不足,俾路斯甚至将原本正在弹压亚美尼亚叛乱者的大将沙普尔召回,顺便也将部分亚美尼亚当地的亲波斯派军队一并带来。加上从两河流域招募来负责后勤支援的民兵,人数将近100000。

整支波斯军队将从帝国东北部的呼罗珊出发,首先攻打之前被白匈奴人夺走的布哈拉与整个河中。然后再南下阿里亚地区的赫拉特城,利用当地的粮食产出,为自己的庞大军队补给。由于数量众多且有足够的步兵增援,俾路斯将可以沿途占据大部分重要城镇。选择从布哈拉进军,也可以绕过搁在呼罗珊与东方地区之间的山脉,避免前次失败时的窘境。

俾路斯的计划 将避开波斯东部边境的大量山脉

很快,东征军就兵临布哈拉城下,一路上也顺道占据了木鹿等重要城市。由于知道自己守城无望,白匈奴统治者已经提前撤出的驻守该城的部队。城里的粟特贵族们,也就只能让俾路斯一世进城。志得意满的萨珊君主,随即将此城作为自己的东方大本营,并在城里接见了赶来求和的白匈奴使节。面对蛮夷的软硬兼施,俾路斯表现的非常强硬,很快就把来者打发回去。

但波斯人此后的一举一动,都没有逃过白匈奴斥候的追踪。后者一方面开始从治下的各地牧场与城镇中聚拢部队,一反面时刻关注俾路斯的行军路线。虽然发现波斯人已经不准备走山区行军,却还是准备好了相应的伏击策略。因为一旦赫拉特城失守,波斯人就将在东方拥有不错的补给基地。整个巴克特里亚地区就将沦陷。而失去了巴克特里亚等地的资源,白匈奴人就不再有资源去继续抵抗帝国入侵了。

失去了布哈拉与河中 白匈奴人的基本盘急剧萎缩

壕沟陷阱

源自河中南部的白匈奴人 是典型的游牧军事风格

作为典型的中亚军队,白匈奴人尽管习惯在城市地区居住,却保留着非常浓厚的游牧习气。他们以贵族武士及其附庸为核心,组建骑兵机动部队。同时并不过多干涉境内城市的内部事务,只需在必要时提供补给、资金或辅助部队。

白匈奴本部的武器和战术风格都与过去的康居人类似,所有骑兵都装备着复合弓用于远射。即便是身披重甲的精锐部队,同样需要执行大量的游记战术。这点与萨珊波斯的骑兵有所不同。后者严格区分了精锐具装骑兵与作为掩护的轻装弓骑。虽然波斯重骑兵一样会装备弓箭,但多用于还击对手的轻骑兵骚扰,主要职责还在于冲击敌阵。尽管白匈奴人很难抵挡不死军或地方大贵族武装的冲击,却更适应连续不断的袭扰作战。

萨珊波斯的轻装弓骑兵

当然,仅靠白匈奴人自己,还不足以凑出吃掉整支波斯军队的力量。但他们可以从治下的红匈奴、贵霜后裔、斯基泰-萨卡部落、粟特城市中征集规模更大的步骑兵力量。这些人不仅壮大了白匈奴帝国的骑兵力量,也为后者提供了充足的补给与情报网络。在需要足够的人力进行土木作业时,也必须依靠附庸给予的支持。而他们臣服与白匈奴的原因,不仅仅是对其核心军力的忌惮,更有不希望成为波斯帝国奶牛的因素。

所以,俾路斯一世不断进攻大城市和粮产区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因为那样可以成功的削弱白匈奴战争潜力。但他也很难轻易捕捉到对手的主力部队,并时刻处于轻骑兵的袭扰之中。后者在实际上已经选择好了决战战场。他们在赫拉特以北的干旱平原上,挖掘了一道平行壕沟,在用芦苇和泥土覆盖上去,让人很难在远处用肉眼察觉。在这道平行壕沟的中部,特意留出了可以供10匹马进出的通道,方便诱敌部队的后撤。

白匈奴人在赫拉特以北挖掘了隐蔽的壕沟

俾路斯却对此一无所知。相反,他还要在漫长的征途中不断分兵行动。大量的步兵被用于驻守河中的城市,很多轻骑兵则用于维持交通线和侦查行动。这样,真正伴随自己作战的就只剩下近卫不死军和部分大贵族们领导省级武装。一支白匈奴骑兵则在他们面前屡屡出现,几度尝试阻挡他们的南下步伐。当然,最后还是挡不住俾路斯所属精锐的强攻。

在不知不觉中,波斯军队进入了今天阿富汗西北部的干旱地区。而已经完成集结的白匈奴部队,开始攻击其后方的薄弱环节。俾路斯由于执念于眼前的诱敌分队和赫拉特城的诱惑,加速了南下步伐。以至于自己很快就失去了同河中驻军的联系,补给也被敌方切断。在全军陷入山穷水尽的困境后,白匈奴人才开始了最后合围。

白匈奴人的轻骑兵

此时的俾路斯,才发现自己已身陷重围。虽然距离赫拉特城已是近在咫尺,却面临着数量几乎等同于自己的白匈奴骑兵。为了摆脱困境,波斯国王下令对敌人的弱侧发起突击。他亲自策动不死军发起冲锋,而其他贵族分队也紧随其后。白匈奴人显然无法抵御这样的重击,立刻转身溃逃,并将波斯人引到了事先挖好的壕沟跟前。他们通过事先留出的通道,顺利的穿越了壕沟,并在通道处重新集结再战。大量不知有诈的波斯重骑兵,则连人带马的摔入壕沟,死伤一片。

同时,其他方向的白匈奴联军也尾随而至。他们利用波斯军队陷入混乱之际,从后方冲乱了敌军队伍。一些抵挡不住的波斯人,也在慌乱中掉入壕沟,彻底丧失了战斗能力。但白匈奴人的铁甲骑兵从两翼杀到,对缺乏护甲保护的萨珊轻骑兵也有巨大的优势。

发起致命反击的白匈奴重骑兵

虽然有传说俾路斯本人也掉入了壕沟而死,但实际情况却更有可能是他和自己的不死军精锐一起被围困在战场的最中心位置。在四面的敌人不断缩小包围圈后,这些波斯帝国的最精干部队,和他们的国王一起惨死。他们赖以成名的冲锋在此情况下,毫无施展的余地。只能下马拖着沉重的铠甲步战,并最终被白匈奴骑兵的反复射击与冲锋击垮。

随着俾路斯一世的兵败被杀,很多剩下的波斯人也成为了白匈奴俘虏。其中就有俾路斯本人的两个女儿。而包括国王高级幕僚在内的30名王子或亲王,也在此战中折损过半。曾经为帝国镇压亚美尼亚的大贵族沙普尔,一样在乱军中丧命。

波斯不死军和大量贵族武士都死在了包围圈内

黑暗时刻

始建于亚历山大大帝时代的赫拉特旧城堡

赫拉特之战是萨珊波斯在东方进行的最大规模征战之一。其收获的惨痛失败,也让帝国陷入了黑暗时刻。

由于大部分王室成员和贵族战死或被俘,波斯国内的精英阶层出现了空档。白匈奴人在成功的收复了河中等失地后,在第二年发动了报复性战争。尽管波斯人最终将白匈奴人驱逐出境,但俾路斯的弟弟布拉泽斯却夺取了国王宝座。

白匈奴人在战后还屡屡进军波斯境内

战前被俾路斯留在国内的小儿子科巴德,只能向父亲那样向东逃窜,最后借助白匈奴与呼罗珊地区的军队才反攻的得手。但为了支付昂贵的军费,他又不得不去袭击东罗马治下的叙利亚,利用战争所得去返身再战白匈奴。

作为胜利方的白匈奴,同样因为战胜而损失惨重。在战争的前期,河中等地的城市全部落入波斯之手。他们只能依靠巴克特里亚地区的资源抵抗,并在战后默认了当地红匈奴集团的重新自治。为了弥补战争损失,白匈奴此后进一步被波斯拖入了长期鏖战。这些军费开支自然就落到了河中各地的城市头上。原本寄希望他们松散控制的粟特人,开始对这些带不断压榨自己的首领不满。

最后毁灭白匈奴帝国的突厥人

事已至此,白匈奴帝国只能继续向北占据全部的河中区域,并向东攻伐西域东部城市,最远深入到蒙古高原西部。最后在波斯与突厥的联盟面前,遭到彻底的毁灭。

阿富汗现在叫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

阿富汗,是一个位于亚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坐落在亚洲的心脏地区。阿富汗的位置有不同的定义,有时候会被认为处在中亚或者南亚,甚至被归类于中东地区(西亚)。

阿富汗与大部分比邻的国家有着宗教上、语言上、地理上相当程度的关联。阿富汗的名字在普什图语中的意思就是“普什图人的地方”,而普什图人亦是现时阿富汗人口最多的族群。

阿富汗著名景点

一、巴米扬大佛遗址

巴米扬大佛位于阿富汗巴米扬省巴米扬市境内,深藏在阿富汗巴米扬山谷的巴米扬石窟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二、阿富汗皇宫

阿富汗皇宫又被称为阿曼努拉·汗王宫,位于喀布尔西部地势险要的山顶,20世纪20年代,由阿富汗当时的国王阿曼努拉·汗兴建,由于连年战乱,这座曾经辉煌一时的宫殿已是千疮百孔,昔日的宏伟建筑现今已成了残垣断壁,但她的形状依存,气势宏大的三层王宫依然显示她的庄严肃穆。

三、赫拉特城堡

赫拉特城堡位于阿富汗西北部的赫拉特市中心,是公元前330年马其顿帝国对波斯帝国战争中,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这里,并在此修建了赫拉特城堡,后经漫长历史中的多次战火与劫难,遭到破坏。目前城堡很多土坯已经砌好,仍能感受到它的沧桑与厚重、威严与雄壮。

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奠定于两汉时期。大致东起汉长安,西行上陇坂,通过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出玉门关或阳关,穿过白龙堆,先到楼兰。

楼兰在古盐泽(蒲昌海,今罗布泊西北部今罗布泊已近干涸,古楼兰遗址几全为荒沙所湮没)。汉代西域有南北两道,楼兰是两道的分岔点。

北道自此向西,沿孔雀河至渠犁(今新疆库尔勒 、乌垒 、轮台,再西经龟兹(今新疆库车)、姑墨(今新疆阿克苏)至疏勒(今新疆喀什)。南道自鄯善的扜泥城,西南沿今车尔臣河,经且末、扜弥、于阗(今新疆和田)、皮山、莎车至疏勒。

由于千余年戈壁沙漠向南移徙,致使南道东段逐渐沙漠化,伊循、扜泥诸古城均为沙漠所湮,所以今日的南道东段已远在古南道之南。

永平十六年(公元73)汉明帝北攻匈奴取得伊吾庐(今新疆哈密)地,置宜禾都尉屯田,以阻截北匈奴之南侵西域。

此后“新北道”,改由敦煌向北到伊吾,然后西经柳中、高昌壁、车师前部交河城(均在今吐鲁番盆地)、越天山经焉耆至龟兹,再循汉北道西行抵疏勒。

南北朝时期,南朝与西域的往来,主要是从益州(今四川成都)北上龙涸(今四川松潘),经青海湖旁吐谷浑都城,向西经柴达木盆地,北上敦煌,或更向西越阿尔金山口进入西域鄯善地区。

隋唐时期,又开辟了从瓜州北玉门关经伊州、北庭、轮台,越伊犁河至碎叶进入中亚的道路,即北新道。

在上述丝路干线外,还有许多支路,而且随着时代变迁,政治、宗教形势的演变,各条路线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不同,而且不断有新的道路开辟。

扩展资料:

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简介 

1、西安:古称长安。历史上曾有西汉、新莽、东汉(汉献帝)、西晋(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汉唐时为王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著名的国际大都会,丝绸之路的起点。明代改今名至今。现存有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张骞墓、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等丝绸之路重要遗址。 

2、天水:西汉为上邽县。隋为天水郡治所。唐为秦州治所,后相沿不改。1913年改秦州为今名。为丝绸之路东段之重镇。现存有后秦以来开凿的麦积山石窟。 

3、兰州:汉为金城县,唐及宋元为兰州治所。清为甘肃省治,改今名,相沿至今。今为甘肃省省会,系丝绸之路东段中线所经重镇。西南130公里有后秦始凿的炳灵寺石窟。 

4、武威:汉武帝收河西地,置武威郡。后历代为凉州或西凉州(府)治所,称武威,民国时废府存县。为丝绸之路东段主干线河西走廊之重镇。

5、 西宁:东汉至隋代为西平郡治所。唐为鄯城镇。北宋唃厮啰时又名青唐城,后改为西宁州。清改州为县,今为青海省省会。丝绸之路东段支线青海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重镇。

参考资料:

-丝绸之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2538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3
下一篇2024-02-13

随机推荐

  • 绿嫩香品园蚕丝套套盒怎么样

    都挺出众的。绿嫩是一个专注于肌肤护理的企业,旗下的护肤品、化妆品品质都挺出众的,绿嫩旗下的改善暗沉、补水修复套盒,真心非常好用。暗沉得到了修复,而且季节性过敏的问题也得到了缓解。欧惠这个品牌是起源于韩国的一个顶级护肤品牌了,也算是一个很高端

    2024-04-15
    63900
  • 袋鼠妈妈豆乳补水凝鲜致润精华液和精华露能一起用吗

    袋鼠妈妈豆乳补水凝鲜致润精华液和精华露能一起用。可以搭配使用,但不提议调在一起用,因为分子大小不一样,混着用容易影响精华或乳液的吸收效果,最好是分开来用,且一定要注意使用的顺序,而不要为了省时间将各种护肤品调到一起往脸上抹。需要先用精华后用

    2024-04-15
    64700
  • tornado是什么意思啊?

     TornadoTornado代表嵌入实时应用中最新一代的开发和执行环境。   Tornado 包含三个完整的部分:   (1)Tornado系列工具, 一套位于主机或目标机上强大的交互式开发工具和使用程序;   (2)VxWorks 系统

    2024-04-15
    56600
  • 后的套盒哪个系列的最好?有什么区别吗?

    在韩妆界摸爬滚打多年,whoo的套盒也了解了不少。Whoo的套盒有很多系列,以天气丹,拱辰享,津率享三个系列为主推,在韩妆界是有很高的口碑的。下面我就来跟说说,这三个系列的区别在哪吧。1、天气丹天气丹这个系列的套盒主推的是修复肌肤,平衡脸部

    2024-04-15
    62500
  • 雅思兰黛小棕瓶精华液怎么使用

    雅斯兰黛小棕瓶精华也是精华露的一种,可以把它当作精华露使用。如何利用自身的手指呢?双手的按摩加上双手的温度让精华更好的吸收到皮肤中去,使用过后的皮肤摸起来软软的,一点都不油。同时雅斯兰黛小棕瓶精华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使皮肤更好的吸收水分,因

    2024-04-15
    52900
  • 屈臣氏有欧莱雅吗?

    屈臣氏是一家专门销售化妆品、保健品和个人护理产品的零售商。在屈臣氏的店铺里,你可以找到一些著名的国际品牌,比如欧莱雅、资生堂、兰蔻等等。那么问题来了,屈臣氏有欧莱雅吗?答案是肯定的。屈臣氏确实有欧莱雅产品。作为国际知名品牌,欧莱雅在全球范围

    2024-04-15
    47000
  • 这几件SK-ii使用的先后顺序

    上面回答的不对,清莹露最先使用,因为它相当于水。神仙水使用之前必须用水垫底的,要不然会干。用完清莹露再用神仙水。然后是眼霜,然后是精华露。因为精华是帮助吸收之后的乳液的,最后是乳液。sk2使用顺序和方法:步骤一、洁颜产品首先我们可以使用sk

    2024-04-15
    498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