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家气度不凡,人们都说,喜欢肖邦,是因为他拥有10%的音乐才华,和90%的颜值。被称为“钢琴诗人”的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也是波兰音乐史上的重要人物。作为一个音乐家,肖邦的颜值在作曲圈名列前茅,20岁的他更是拥有“盛世容颜”。按现代的话来说,他就是一个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闻名于世的超好看钢琴家。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这是27岁的勃拉姆斯,一身透露着贵族气质,却也藏不住眼中的忧郁、深情。作为浪漫主义中期作曲家和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勃拉姆斯的音乐地位甚至和巴赫、贝多芬齐名,他一生虽然只写了四首交响曲,但仍被称为是贝多芬以后最伟大的交响曲作曲家之一。而帅气的他却终身未娶,只因爱上了老师舒曼的妻子——克拉拉。对于克拉拉的爱,他深深地藏在心里,直到离世。勃拉姆斯还说:"我最美好的旋律都来自克拉拉。”
格什温George Gershwin他是美国第一位民族作曲家,在他仅有的39年人生中,留下的作品不多,但却创立了美国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将德彪西和拉赫马尼诺夫的风格与美国的爵士乐风格结合了起来。年轻的格什温也是一位帅气绅士,26岁时他写下了《蓝色狂想曲》,后来他彻底改变了当时的古典音乐,创造了爵士乐标准,成为美国民族音乐的奠基人。
伦纳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29岁的伦纳德,指挥家的范儿已经很十足了。他是纽约爱乐乐团有史以来第一位土生土长的音乐总监,拥有“桂冠指挥家”的称号。除了指挥,他创作的《西区故事》和《奇妙城市》等作品,成功地将古典音乐、爵士乐和音乐剧的风格相融合,成为了美国现代音乐的典范。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他也是古典音乐圈一位公认的高富帅,身高183,一双手横跨13度键盘,刚刚30岁的李斯特,仍然拥有20岁时的睿智、自信和疯狂。李斯特才华横溢,集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为一身。从小他就下狠心把音乐事业发展到世界水平,又下功夫钻研钢琴演奏技巧,让他获得资深“钢琴之王”的美誉。
爱德华·埃尔加,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古斯塔夫·马勒,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古斯塔夫·马勒,莫里斯·拉威尔。他们的作品,色彩表现力极为丰富,还富于诗意。音乐也绚烂无比。
世界十大最难钢琴曲
NO1 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表现了最坚毅的俄罗斯精神与最强大的生命力,而作曲家本人的人格力量,也在这部作品中也得到最充分的展示:“拉赫玛尼诺夫是用钢铁和苋金铸成的,钢铁是他的手臂,黄金是他的心灵。”这正是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最珍贵之处。
拉赫玛尼诺夫本人作为钢琴独奏者在纽约首演时,曾把自己这首协奏曲戏称为“大象之作”,比喻其庞大与沉重。一位著名的音乐学者也曾形容演奏一次“拉三”在体力上的付出等于“铲十吨煤”,其难度可见一斑。澳大利亚的音乐家传记影片《闪亮的风采》描写过钢琴家因演奏“拉三”而导致精神崩溃,我们可以籍此想象出“拉三”所具有的情感震撼力!
拉赫玛尼诺夫说,能把这首钢琴协奏曲演绎好的只有霍洛维茨。
NO2:麦可斐尼西的《EnglishCountry-Tunes》 英国作曲家麦可斐尼西在三十多年前创作出来的“EnglishCountry-Tunes”钢琴曲。这首号称是全世界最难演奏的钢琴曲,琴谱上有时一个小节里就挤进三百个音符,弹奏的时候手指头和手肘都要用俄罗斯女钢琴家丝罗克兰德曾在日本首度演奏这首曲目。
排名第3:普罗科菲耶夫 第2钢琴协奏曲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G小调,OP.16,作于1913年,因当时同班好友斯密特霍夫自杀,故此曲呈献给斯密特霍夫,因原谱丢失,普罗科菲耶大1923年凭记忆再整理而成。此曲1913年8月23日由普罗科菲耶夫主奏而首演。首演时,因为一直是节奏的激烈敲击与不协和弦的连续,曾遭许多人退席谩骂。多数报道称:“这种未来的音乐,送给魔鬼去吧。我们是来享乐的,我家的猫也会弹这种音乐。”而当时贾吉列夫正是听完此曲而邀请普罗科菲耶夫为他创作舞剧音乐,批评家卡拉蒂吉(Viatcheslav Karatygin,1875—1925)则称:“我确信10年后,听众会给这位年轻作曲家的天赋,报以相当的掌声来为昨日冒失的嘲笑赎罪。” 此曲共4个乐章: 第一乐章:小行板,G小调,奏鸣曲型的自由形式。呈示部以弦乐拨奏和单簧管2小节序奏作引导,钢琴左手弹分散和弦,右手出现充满忧愁的第一主题。主题在木管与钢琴间一来一往后,移至快速音群。第二主题为小快板,钢琴弹出第二主题后,不断展开华丽的音型。移至长笛与双簧管、长笛与单簧管后,稍慢一点,以乐队合奏结束呈示部。发展部以钢琴在大提琴震音背景上展开第一主题华丽发展始,以快速达到高潮,平静之后再现部钢琴一出现第一主题立即结束。 第二乐章:谐谑曲,活泼地,D小调,三段体,为快速进行的托卡它型乐章。第一段一开始就以强烈的钢琴主题为中心,弦乐拨奏,管乐作滑稽音型夹在中间。中段是伴奏的乐队不断奏跃动性乐念,钢琴不断继续托卡它音型。 第三乐章:间奏曲,温和的快板,三段体。第一段以乐队沉重步伐似的序奏始,钢琴进入作华丽发展。中段小提琴拨奏出明确主题并加以发展,钢琴一再奏滑奏音型,乐队与之互为纠缠,构成优美的音色效果。第三段把第一段要素作各种不同变化。 第四乐章:热情奔放的快板,G小调,A—B—C—B—A结构。A以钢琴与长笛呈示自由奔放的旋律始,钢琴以敲击手法进入,与弦乐拨奏形成对比。B速度转慢,钢琴敲出一半和弦后,单簧管、低音管、大提琴奏出平易的俄罗斯风格的D小调旋律,钢琴继承后再交给低音管、双簧管,圆号又以逆行。C速度转快而进入快板,长笛与弦乐拨奏造成音型交叠,乐队咆哮和钢琴和弦构成高潮。平静后,在沉重的和弦后,钢琴独奏华彩,B段要素再现,到行板趋于平静,又变成快速音群,钢琴冥想性独奏。然后乐队形成尖锐的音响,回到热情奔放的快板A段曲趣,最后进入C段要素构成的短小终结部而结束。
排名第4:李斯特《唐璜的回忆》 李斯特根据莫扎特歌剧《唐璜》改编的钢琴曲《唐璜的回忆》是李斯特众多改编曲中的精粹,技术之艰深,场面之宏大,在原作的丰富表情上制造出惊人的气势。 莫扎特的歌剧《唐璜》本来长约两个半小时,被李斯特改编后,成了简短的钢琴曲。钢琴曲没有删除歌剧中的一个音符,整首曲子无论是节奏还是技巧,都是难度非常高的。《唐璜的回忆》被称为是最难的钢琴曲之一,鲜少有人弹奏。
排名第5:勃拉姆斯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勃拉姆斯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Concerto for Piano no 2 in B flat major, Op 83) 作于1881年。从莫扎特、贝多芬时代起,经舒曼、肖邦以至近代作曲家创作的协奏曲,基本都是三乐章结构,但勃拉姆斯为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增加了谐谑曲乐章,从而使作品扩充成为四个乐章,形式和性格都已接近于交响曲,独奏乐器也成为乐队的一员,这种交响化的理念脱离了协奏曲原来“竞奏”的意义,因此,这首乐曲有时候也被后人称为“由钢琴主奏的交响曲”。 这首钢琴协奏曲的形式十分特殊:首先乐曲采用协奏曲历史上罕见的四乐章形式;其次本曲中的主奏钢琴并未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作者特意让钢琴与管弦乐“完全平等”。这首协奏曲既无莫扎特式的流畅,又无贝多芬式的雄壮,是地道的勃拉姆斯式作品。与第一协奏曲相比,显得更加沉重暗涩,技巧也特别难,有人讲勃拉姆斯的降B大调协奏曲是“要钢琴家血汗的至难协奏曲,它不要钢琴家的妙技,而是要他们成为苦力。” 这首乐曲具有勃拉姆斯所独有的沉着与厚重,同时又有他明朗、温柔的另一面。1878年春,勃拉姆斯第一次到意大利旅行,这一南欧古国的风土人情给作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由此勃拉姆斯开始构思这首乐曲。1881年三月,作者再度访问意大利,这一次彻底唤起了他的灵感,于是回国后立刻伏案疾书,当年夏天便完成了这首乐曲。实际上,本曲中的意大利风格并不明显,但无疑是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堪称勃拉姆斯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部作品最后完稿于1881年,同年11月9日作者本人担任钢琴独奏使用乐谱草稿,在布达佩斯首演。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降B大调,4/4拍子,奏鸣曲形式。传统的双呈示部。第一呈示部是管弦乐,首先由圆号奏出由两小节组成的第一主题动机,钢琴推迟一小节跟上,像影子一样进行模仿,木管声部进行发展,略带伤感的第二主题由小提琴呈示后乐章进入第二呈示部,钢琴呈示新的主题并发展,第二主题钢琴则以热情的变奏呈示。
F小调展开部后音乐进入再现部(第二主题用降B小调)。尾声中管弦乐奏出第一主题的部分动机,钢琴用华丽的琶音伴奏,最后以强有力的开始动机结束。本乐章写得厚重而有力, 颇具勃拉姆斯风味。贯穿乐章始终的主题动机,由雄浑的圆号引入,钢琴加以应答。在乐队协奏下的钢琴时而温婉优美,时而热情壮丽。本乐章中有许多处理方式与古典派协奏曲截然不同。 第二乐章:热情的快板,d小调,3/4拍子,三段体。典型的谐谑曲,但奏鸣曲式结构非常清晰、规模庞大,给人以深沉之感。第一主题,钢琴用激烈的强奏开始,乐队紧紧相随。第二主题为A小调,用弦乐齐奏呈示,之后钢琴反复。展开部发展上述两主题,再现部用的是完全不同的乐器编制。其旋律热情而富于幽默感,同时也很有魔力。 第三乐章:行板,降B大调,6/4拍子,三段体。由管弦乐奏主旋律,钢琴演奏装饰音型,并作主题变奏。第一部分由大提琴奏出甘美的旋律开始。中间部分更柔和,由单簧管奏升C大调主题,富于幻想的歌唱性旋律虔诚得近似祈祷。最后再现降B大调主题。本乐章充满浪漫气氛,是在“德国式的”厚重风格中另有意大利明朗色彩的典雅乐章。 第四乐章:优美的小快板,降B大调,2/4拍子,回旋曲形式。优美的具有舞曲性格的华丽终曲。清新活泼的回旋主题由钢琴独奏开始,乐队模仿。之后带有匈牙利乡土风格的插入部用A小调呈示(后移D调再现)。其他许多辅助的插入部,在钢琴与乐队间交错穿插,有时钢琴用音型和经过句装饰管弦乐主题,有时乐队用色彩性和声给钢琴以烘托,编织成辉煌的终曲。这个乐章的大致结构为A-B-A-B-结尾的程式。由钢琴开始的舞曲风主要主题,纤巧精细,又不乏厚重华丽。
排名第6:斯特拉文斯基 彼得鲁斯卡 伊戈尔•费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美籍俄国作曲家、指挥家,西方现代派音乐的重要人物。父为圣彼得堡皇家歌剧院男低音歌手。他曾师从里姆斯基一科萨夫学作曲。1939年定居美国,并先后入法国籍和美国籍。作品众多,风格多变。《彼得鲁斯卡》原为管弦乐曲,后来改编为钢琴曲,献给鲁宾斯坦。 难度极高 沈文裕在英国演奏难度极高的《彼得鲁斯卡》时,当地的《当代音乐厅》杂志称赞他“技巧高超,音色变化之丰富,甚至超过了波里尼(著名钢琴大师)。”
排名第7:李斯特 超技练习曲第5首 鬼火 李斯特的《12首超技练习曲》是钢琴史上令人生畏的高难曲目。从技巧上看,李斯特的这12首作品难度过分艰深,仿佛是钢琴演奏艺术的象牙塔尖,即使在20世纪钢琴大师如过江之鲫的年代,也很少有演奏家敢于挑战。 超技练习曲鬼火拥有高难的双音技术,12超技当中最难的一首,拉赫说它是最难的练习曲,技术刁钻不说,还必须弹得轻灵有趣方能服人。
排名第8:巴拉基耶夫 伊斯拉美 巴拉基耶夫是一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他弹琴都是凭记忆,从不看谱。他创作了一套技巧性很高的钢琴作品,最著名者,就是这首《伊斯拉美》。这首《伊斯拉美》作于1869年由尼古拉•鲁宾斯坦首演。这是一首极难演奏的作品,是巴拉基列夫1870年到高加索地区采风的产物,这部作品的副标题为“东方幻想曲”。其正主题是高加索达开斯坦地区勒斯基人的一种舞曲,第二主题(仿佛是一个中段)则是巴拉基耶夫在莫斯科听一个歌剧演员演唱的一首歌曲的旋律。这首作品三段体:先是主奏,表达主题;然后是中段,奏出充满感情的小行板;然后结尾,加快速度,回到主题,尾奏是十分狂热性的激烈的急板。因为其极高的难度,许多钢琴家把它当作一个挑战。
排名第9: 李斯特 帕格尼尼练习曲 第3首 钟 《钟》这首乐曲又译成《康派涅拉》,是李斯特根据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B小调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的主题改变的钢琴独奏曲,李斯特最出名的炫技作品。 《钟》用回旋曲式写成,主题每次出现都变换一种新的演奏手法,充分发挥钢琴演奏的技巧。李斯特改编的《钟》比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协奏曲《钟》篇幅要短,由于主题多次出现,给人印象很深刻。《钟》这首乐曲是钢琴家们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出的曲目,因为它可以充分表现出演奏家的高超技巧。演奏者需要极高超的钢琴技巧才可能良好的驾驭此曲 当然,我们的李云迪曾在演奏会上弹过此首乐曲。
排名第10: 李斯特《诺玛的回忆》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文森佐• 贝利尼在《诺玛》中铺陈出华丽而浑然天成的抒情旋律,以强烈对比的剧情张力,展现爱情、仇恨与宽恕的角力,更提早一个半世纪预告了女性主义的到来。 李斯特改编成钢琴曲。
俄国强力集团五位杰出作曲家是尼古拉·安德烈耶维奇·阿纳切科夫、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格林卡、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和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他们为俄罗斯音乐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阿纳切科夫是19世纪晚期的一位优秀作曲家,被誉为俄国管弦乐的创始人之一。代表作品有《舞蹈挪威》和《爱情的魔力》。而格林卡则是19世纪中叶的一位杰出作曲家,以其独特的调性和新的形式而闻名全球。作品包括《茶花女》和《魔咒》等。柴可夫斯基则是俄国音乐史上最为著名和最受欢迎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品包括着名的芭蕾舞剧《天鹅湖》和《胡桃夹子》。拉赫玛尼诺夫是20世纪初的一位杰出作曲家和钢琴家,其轻松流畅的音乐风格赢得了全球热爱音乐人士的喜爱,其代表作作品包括钢琴协奏曲、交响曲等。肖斯塔科维奇是20世纪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代表作品包括歌剧《鲍里斯·戈多诺夫》和《第五交响曲》等。
这五位杰出的作曲家共同创造了俄罗斯音乐史上的辉煌。他们的音乐风格不尽相同,但都能带给人心灵深处的震撼与感动。他们的作品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是当今乐迷们心目中的经典。
舒曼、李斯特、勃拉姆斯、拉赫玛尼诺夫、朱赛佩·威尔第。
1、舒曼
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19世纪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代表作品有《蝴蝶》、《维也纳狂欢节》、《新音乐杂志》等。
2、李斯特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10月22日 —1886年7月31日),出生于匈牙利雷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代表作品有交响曲《浮士德》、《但丁》;钢琴曲《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等
3、勃拉姆斯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德语:Johannes Brahms,德语:[joˈhanəs ˈbʁaːms],1833年5月7日—1897年4月3日),出生于汉堡,逝于维也纳,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浪漫主义中期作曲家。
其重要作品有:《第一交响曲》(“贝多芬第十交响曲”),两部钢琴协奏曲:《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等。
4、拉赫玛尼诺夫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英文: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俄文:Серг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Рахманинов),1873年4月1日生于俄罗斯,1943年3月28日逝世,是二十世纪世界的古典音乐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主要作品有第二、三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二十四首前奏曲、音画练习曲,歌剧《阿莱科》、《利米尼的法兰契斯卡》和第二交响曲、管弦乐“死岛”、钟等。其中《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以其艰深的难度,成为钢琴演奏曲目中的“最难”。
5、朱赛佩·威尔第
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年—1901年),意大利作曲家,他以自己的歌剧作品《伦巴底人》(1848)、《厄尔南尼》(1844)、《阿尔济拉》(1846)、《列尼亚诺战役》(1849)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来斗争,因之获得“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称。
共写了26部歌剧,7首合唱作品。主要代表作品有歌剧:《纳布科》、《弄臣》、《茶花女》、《游吟诗人》、《奥赛罗》、《阿伊达》、《西西里晚祷》、《法尔斯塔夫》、《假面舞会》、《唐·卡洛斯》;声乐曲:《安魂曲》、《四首宗教歌曲》。
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
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
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
其实我更喜欢格里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虽然它没有入选。还有勃拉姆斯的两首钢琴协奏曲也不错。
阿什肯纳齐。
阿什肯纳齐生于俄罗斯的下诺夫哥罗德市,他的父亲是犹太人,母亲是俄罗斯东正教徒,六岁开始学习钢琴,显示出巨大的天赋,八岁进入中央音乐学院。1955年,他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随著名钢琴家列夫·奥博林(Lev Oborin)学习,同年参加华沙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获得第二名。1962年参加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获并列第一名。1972年加入冰岛国籍。
阿什肯纳齐演奏的浪漫主义时期和俄国作曲家的作品尤为出名。他录制了肖斯塔科维奇的24首前奏曲与赋格、斯克里亚宾的奏鸣曲、肖邦和舒曼的全部钢琴作品、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和莫扎特、贝多芬、巴托克、普罗科菲耶夫以及拉赫玛尼诺夫等人的钢琴协奏曲。同时他演奏录制室内乐。他仍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作为指挥家
阿什肯纳齐从钢琴家生涯的中期开始涉足指挥界。他指挥录制的西贝柳斯、拉赫玛尼诺夫、肖斯塔科维奇和斯克里亚宾等人的管弦乐作品受到好评。
1987-1994年 任皇家爱乐乐团首席指挥
1998-2003年 任捷克爱乐乐团首席指挥
2004年 任NHK交响乐团音乐总监
此外,阿什肯纳齐被(英国)爱乐管弦乐团(Philharmonia Orchestra)、冰岛交响乐团授予桂冠指挥家的称号,并担任经常与他合作的欧共体青年交响乐团(European Union Youth Orchestra)音乐总监的职务。
关于阿什肯纳齐的音乐哲学观点可参见他与贾斯柏·佩罗特(Jasper Parrott)合著的《超越边界》(Beyond Frontiers)(New York: Atheneum, 1985)。
获奖与荣誉
阿什肯纳齐为现任拉赫玛尼诺夫协会会长
格莱美最佳室内乐演奏奖:
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林恩·哈雷尔&伊扎克·帕尔曼《贝多芬:钢琴三重奏全集》(1988年格莱美奖)
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林恩·哈雷尔&伊扎克·帕尔曼《柴科夫斯基:a小调钢琴三重奏》(1982年格莱美奖)
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伊扎克·帕尔曼《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1979年格莱美奖)
格莱美最佳器乐独奏奖(无管弦乐伴奏):
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肖斯塔科维奇:24首前奏曲与赋格,Op 87》(2000年格莱美奖)
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拉威尔:夜之加斯帕;为死公主而作的帕凡舞曲;高贵而感伤的圆舞曲》(1986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