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基础
其中最重要的是健全的神经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大脑,这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必要的自然前提。
2、社会基础
指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包括社会生产方式、政治和法律制度、社会规范、价值体系、信仰体系、风俗、种族和民族、家庭、学校、友伴、群众、宗教、职业、其他社会团体或组织等。
3、实践活动
这是个体社会化的内因,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能动因素。个体社会化过程有赖于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有赖于个人生理上的禀赋与社会环境的充分接触,有赖于个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实现。
扩展资料:
人的社会化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生存能力和道德品质。
生存能力方面主要是让人学会生存的基础能力。一是要学会基础的生存能力,满足日常生活的基础需要,如食物、住房、交通出行等。但是,在这些基础的生存行为当中,也包含了特定的文化内容,形成一个地区、一类人的标志性的特色,进而形成特定的文化元素。
二是社会贡献能力,人在满足基础的生存基础的同时,还应当有一些升华的能力,比如人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为社会创造必要的财富,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努力,来获得社会的认同。
道德品质方面主要是让人在进行生存的同时,应当在参与社会化的生活当中,去接受社会共同的价值观以及社会规范,并将其作为指导自己行为的准则。一个适合生存的社会,应当建立符合普罗大众的价值体系和社会规范,来维持基本社会运行的秩序。
社会学概论参考书目:《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2013-4。
社会学研究方法参考书目:《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2013-8。
2019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学专业,专业名称030300,初试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203)日语(612)社会学概论(812)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向(01)应用社会学(02)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03)人类学(04)民俗学(含民间文学)(05)旅游人类学
(1) 重新审视美国人的价值观,社会学概论读后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不赞同强烈的个人主义,我欣赏美国的“实际”,用“工具性能动主义”来理解。所谓“能动主义”,是指美国人倾向于对周围环境进行控制,而不是佛教徒那样被动的生活方式。所谓“工具性”,即美国社会并不追求一种高层次的或者说是“最终的”目标或价值观,相反,它追求一种非常普遍的“改善”或“进步”。一个理想的社会应当是每个成员都能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努力工作的社会。
这样给了自己的一个深刻的反思,自己的目标是不是定得太远太高,不现实?确实是的,有时候自己认为所谓的高瞻远瞩的目标其实只不过是好高骛远,不踏实的目标。在很多时候,在追赶比自己优秀的同学时,心里很容易产生一种浮躁的心理,不够平稳。在进步、改善这方面,我确实需要向美国人学习学习,力求每一天都有一点点进步,每一天都能改善一点点自己的不足之处。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 角色期待与角色表现。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被赋予了社会对它的角色期待。每个角色期待背后都有相应的角色表现。在今年端午节,我和一个好朋友,还有他的表叔一起吃饭。他表叔作为一个出来社会工作多年的前辈,指导我们大学生的规划以及为人处事的道理。他表叔跟我同学说的一句话令我颇为震惊,“你作为你家的长子,你要想下你身上肩负的是什么责任”。这句话至今萦绕耳边,时常警醒着我。有些东西随着成长,其佯装的外表该脱下就脱下。我承认,以前有太多太多的东西,没有改变,确实做得不好,我并不是**中的周星驰,不能胡乱地做出匪而所思的动作,因为别人会因我的角色表现而判断我是一个疯子,这里也不是**世界。这是生活,我应该现实点,做出符合我角色期待的角色表现。在家、在学校都应该思考一下自己所处的位置,该拿出什么样的角色表现。我相信我会慢慢改变。
(3) 社会地位和结构的流动。我觉得觉得现在社会上存在这样一种风气:社会地位与金钱直接挂钩。人,生下来就不平等。在广东,很多资源,掌握在我们这一代的前一辈上,因改革开放很好掌握了赚钱的资源。试问,广东很多龙头企业董事长哪几个拥有高学历,很多都是高中学历,靠的就是一步步实践和一股勇气赚了属于自己的财富,读后感《社会学概论读后感》。一个家族企业,很好掌握各种资源:人脉资源(客户)、货源、管理经验和管理人才等。企业家们也有足够的财力使自己的后辈得到较高的教育水平,只要其后辈不是智力问题,喜欢学习,喜欢实践,身边有优秀的人才,接管前辈的生意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至于“富不过三代”这句话,我怀疑了。早一段时间,进了一个工厂,和工人阶级一起工作。稍稍调查了他们的年龄和工资,有几个和我年纪差不多,有几个30几岁。工资根据你以往的工作经历商议决定,其中有个前辈,35岁,他有3个孩子,每月拿的薪水是1500,包吃住。3个孩子,先撇开教育投资不说,生活费也成问题。在工厂里和工人同吃同住,这种感觉是在写字楼里体验不到的。感到生活上的巨大差距,生活来之不易,更应好好珍惜。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他们的孩子们得不到好的教育资源,向上结构流动的机会越来越来小,创造财富的机会越来越小。或许,只有教育才能改变他们的现状,教育是一条向上流动的很好的途径。但成功的只有一小部分人而已。为此,我更加坚定了知识的作用。要向上流动,先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与在发展中或发展后的问题,而试图以研究的结果来找到解决的方法。但事与愿违,社会学常常能找出问题却找不到解决根本问题的方法。有时看似解决了,却只是短暂的表面上的治标不治本。因为社会学到底还是以人为本,是从人的角度去了解世界上的问题。我们有信仰的人都知道,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问题其实都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根本就是在于人是有罪的人,且人是没有办法靠自己解决罪的。所以,我认为社会学只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却不能找出问题的本质原因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以说社会学是发现提出问题,而神学才能找出问题的本质原因也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社会学概论》配有网络课程,大大丰富了社会学教材的内容,对社会学教材做了广度和深度的延伸。《社会学概论》的内容体现了社会学知识点面结合的特点,每章后附有思考题和推荐阅读书目。通过对《社会学概论》的学习,读者能够具备社会学的基础知识,了解从社会学视角分析社会的方法。《社会学概论》不仅适用于大学社会学专业本科生的学习,还适用于党政机关干部、企业管理人员以及对社会学有兴趣的其他社会人士的学习。
作为社会学专业入门基础课教材,《社会学概论》秉承社会学研究人与社会关系的主旨,介绍了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突出社会学本土化研究的特色。在篇章结构上,《社会学概论》以理论发展与方法为绪论,以社会互动、社会结构与社会不平等、社会制度、社会变迁与发展为逻辑主线,通过五编十九章的内容,展示了社会学学科研究需要遵循的理论原则、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社会学逻辑发展中的不同观点,以及社会学研究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发展。
31、 滕尼斯 :类型学研究。社会学者认为它是社区研究的开始。
32、(1) 伯吉斯 :同心圆理论。(2) 霍伊特 :扇形理论。(3) 哈里斯、厄尔曼 :多核心理论。
33、 林德夫妇 :《中镇》。
34、 雷文斯坦 在“人口迁移的规律”中最早提出世界城镇化的“推一拉”理论。
35、城市群研究
(1) 田园城市 —— 霍华德 :城市应兼有城市和乡村各自优点,城乡融合。
(2) 组合城市 —— 格迪斯 :创造“城市学”概念。
(3) 区域整体发展理论 —— 芒福德 :城市与其所在区域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4) 城市集中发展理论 —— 柯布西耶 。
(5) 城市群理论 —— 戈特曼 。
(6) 城乡融合区 —— 麦吉 :中心城市主体及周边地区一起形成“扩展大都市区”。
36、 帕累托 :精英理论。 戴维斯、摩尔 :功能主义。
37、 达伦多夫 :冲突论。 索罗金 :《社会流动》。
38、 莱蒙特 :标签理论。
39、 富勒和麦尔兹 :所有社会问题都要经过警觉、政策制定和改革三个阶段。
40、<u>社会解组理论代表人物</u>: 库利、奥格本、托马斯、兹纳尼茨基 。
41、<u>经典现代化理论代表人物</u>: 帕森斯、列维、勒纳、摩尔、英格尔斯 等。
42、 依附理论代表人物 : 霍布森、普雷维什、弗兰克、阿明、卡多索 等。
43、 世界体系理论 : 沃勒斯坦 指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依附是双向的。
44、 后工业社会论 : 丹尼尔·贝尔 。
社会化:所谓的社会化,是指个体与社会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社会越轨:也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者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和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
社会流动: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广义的社会流动就是个人社会地位结构的改变;狭义的社会流动常常指人的职业地位的改变。
社会控制: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社会分层:社会分层是根据不同社会标准把社会成员划分为高低有序的等级层次的现象和过程。
文化: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东西。
格兰诺维特嵌入理论:嵌入理论强调经济活动存在与非经济因素相关的不确定性的经济社会学理论。其核心是经济活动融于具体的社会网络、政治架构、文化传统和制度基础中。
社会经济地位:是结合经济学和社会学关于某个人个人工作经历和个体或家庭基于收入、教育和职业等因素相当于其他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总体衡量。
文化相对论: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因此在比较各民族的文化时,只能用它本身所属的价值体系来评价,没有一个对一切社会都适用的绝对价值体系。
米尔斯的社会学方法论思想:
人类社会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研究的基本理论预设)
关注重大的时代主题;(研究的价值关怀)
从个人困扰到公共论题;(问题的提取方法)
问题中心论;(研究的基本原则)
历史与比较的研究方法;(基本的研究视角)
适度大理论(理论的发展取向)
文化的构成:①价值观;②符号;③规定与规则;④物质
韦伯的社会分层标准:财富、声望、权利
社会流动类型: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自由流动和结构性流动
精英循环理论的基本意义:通过精英循环可以更新上层成员,补充和提高执政阶层所必需的管理能力,使执政层的能力、才干平均值高于非执政层,从而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推动社会的发展,使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不平等性从僵化向流动转变。
宗教的定义(迪尔凯姆):宗教是一种与既与众不同、又不可冒犯的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和仪轨所组成的同一体系,这些信仰和仪轨所组成的同一体系,这些信仰和仪轨将所有的信奉它们的人结合在一个被称之为“教会”的道德共同体之内。
宗教的要素:宗教圣物、宗教仪式、宗教信仰教义、宗教的信徒组织
宗教的社会功能:对个人(联系社会成员,规范道德价值),对社会,日常生活中使人们彼此分离,导致团体观念的削弱。所以需要定期的仪式,在于使个人再次感受到与其他成员间的道德的统一,从而起到巩固团结的作用。但是不同宗教之间的冲突也会引发社会矛盾,使社会问题更加难以解决。
婚姻:由两个人一起生活而组成的合法结合或契约。婚姻从表现形式上看,是双方财富、心理和生活的结合;从本质上看,是双方的一种特定的社会盟约。
社会资本: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关联——社会网络、互惠性规范和由此产生的信任,是人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给他们带来的资源。
贫困文化:所谓“贫困文化”就是指贫困阶层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它主要是指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的一群人的行为方式、习惯、风俗、心理定势、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非物质形式。
《社会学概论》复习大纲
一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的学问。具体而言,它是一门从整体的角度研究社会结构、社会运行及其规律的课程,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按照研究领域来看,社会学又可以分为理论社会学与应用社会学两大部分。《社会学概论》就是一门讲授理论社会学的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的理解基础上,从“整体”的意义把握社会构成、社会文化、人的社会化、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区、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制度、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等社会学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相关研究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观察社会现实、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形成科学地认识社会和驾驭社会的能力。
二 考试题型:
1、 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2、 判断题
3、 名词解释
4、 简答题
5、 论述题
5、课程内容、重点与难点、重点思考题: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内容:
(西方)社会学产生的背景、发展阶段及其代表(理论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性质、特点,社会学的学科地位及其功能。
重点:①社会学产生的背景;②社会学的特征及学习意义。
难点:西方社会学的理论流派。
重点思考题:
1、 试论西方社会学产生的原因。
2、 简述社会学的基本特点。
3、 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4、 社会学功能述评。
5、 西方社会学主要流派述评。
第二章 社会与文化
教学内容:
社会的概念、社会的特征及社会功能;社会结构及其构成要素;社会各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及各构成要素与社会整体的关系。文化的概念、特征、结构和功能;文化在社会整体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①“社会”的结构、特征和功能,;②文化的特征、结构和功能。
难点:社会与文化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及各构成要素与整体的关系。
重点思考题:
1、 简述“社会”的基本特征。
2、 试论社会功能的主要表现形式。
3、 试论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4、 简述文明与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5、 简述文化构成的基本要素。
6、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是一种科学的社会观?
7、 简述社会的基本类型,传统(礼俗)社会与现代(法理)社会的不同特点是什么?
8、 文化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9、 试述文化功能的主要表现形式。
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
教学内容:
人的社会化的概念,社会化的必要性及其基本内容;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特殊社会化的关系;社会角色的概念、类型及角色失调的表现等。社会化的条件、过程、与个性形成的关系等。现实生活中社会化存在的一些问题。
重点:①“社会化”的基本内容;②社会化的必要性;③社会角色的概念、类型及角色失调。
难点:社会角色理论
重点思考题:
1、 试论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性。
2、 人的社会化应该具备哪些基本条件(个人条件和社会条件)。
3、 什么叫“社会角色”?试论“角色失调”的主要类型。
4、 试述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5、 简述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特殊社会化的异同。
6、 简述社会化对个性形成的影响。
第四章 社会群体
教学内容:
社会群体的概念、特征;社会群体的基本类型;群体分析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社会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家庭为典型的初级群体的性质、类型及其功能;当代社会初级群体的衰落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重点:①社会群体的概念、特征及其基本类型;②初级群体的特征及其功能;③当代社会初级群体的衰落及其社会影响;④家庭的主要类型及功能。
难点: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的联系与区别。
重点思考题:
1、简述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
2、什么是血缘群体、地缘群体和业缘群体?
3、什么是初级群体?试述初级群体的基本特征及其功能。
4、从历史上看,家庭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5、什么是家庭?试述家庭的几种主要类型。
6、试论现代社会初级群体衰落的原因、表现及其社会影响。
7、谈谈我国当代社会家庭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第五章 社会组织
教学内容:
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及功能、社会组织的目标及运行;社会组织研究的理论流派;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及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科层制的特征、功能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重点:①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及其构成要素;②科层制的特征、功能及利弊分析。
难点:科层制、西方组织管理理论。
重点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组织?试论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及其构成要素。
2、简述社会组织的基本功能。
3、什么是组织目标?试论组织目标对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意义。
4、怎样判断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及其效果?
5、什么是组织手段?组织用以调动其成员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6、请结合实际,谈谈影响组织目标制定与实施的因素有哪些?
7、简述家长制管理的基本特征。
8、社会组织中非正式结构存在的原因和功能是什么?
9。、科层制及其功能分析。
10、如何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
第六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教学内容:
社会分层的概念、标准;社会分层研究的基本理论;社会流动的概念、类型及合理社会流动的意义;运用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基本理论,正确分析和对待现实社会中的阶级差别、阶层分化、社会不公等问题。
重点:①社会分层的原因和功能;②阶级与阶层的相互关系;③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④制约和影响社会流动的要素及合理社会流动的意义。
难点:社会分层的基本理论。
重点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分层?试论社会分层的原因。
2、试论社会分层的功能。
3、解析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与韦伯“三位一体”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4、简述阶级与阶层的联系与区别。
5、什么是社会流动?制约和影响社会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合理的社会流动有什么意义?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七章 社区
教学内容:
社区的概念、构成要素和研究意义;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特征及区别;我国城乡社区与城乡关系发展的历程,我国城市化的道路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途径;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的理论与实践。
重点:①社区研究的意义;②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主要特征;③城市化的原因及其影响;④城乡关系和城乡协调发展问题。
难点:社区理论。
重点思考题:
1、 什么是社区?简述研究社区的意义。
2、 简述社区的构成要素。
3、什么是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它们的各自特征有哪些?
4、什么是城市化?试论城市化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5、什么是社区服务?试析我国社区服务的特色、内涵及其作用。
6、请结合我国转型时期的社会二元结构问题,谈谈如何有效地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
第八章 社会制度
教学内容:
社会制度的概念、特征、构成要素、类型与研究意义;制度化与制度改革。
重点:①社会制度的概念、特征、构成要素与功能;②制度化与制度改革。
难点:制度化。
重点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制度?简述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与构成要素。
2、什么是制度化? 试析制度化的利弊。
3、社会发展为什么要与制度改革相配套?请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当前制度改革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第九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教学内容:
社会变迁的概念、类型、原因;有计划的社会变迁;社会现代化的概念、标志性特征及其实施模式;现代化的理论;中国社会的变迁,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点及其战略选择。
重点:①社会变迁的原因;②有计划社会变迁的特点。③社会现代化的标志(特征)及现代化的不同的途径;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点及其战略选择。
难点:社会发展与社会现代化理论;
重点思考题:
1、简述进化的社会变迁与革命的社会变迁的联系与区别。
2、二战以后的世界发展战略述评。
3、“世界体系理论”述评。
4、试论社会变迁的原因。
5、什么是有计划的社会变迁?为什么说社会有计划的发展只有到了现代社会才有可能?
6、简述1840年至1949年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7、什么是社会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的标志性特征有哪些?
8、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9、社会现代化发展模式述评。
10、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十章 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
教学内容:
社会问题的概念、特征;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问题产生的背景及其表现;社会控制的构成、类型以及对越轨行为进行的控制;社会控制的功能和社会控制手段。
重点:①社会问题的基本特征及中国转型期的社会问题;②社会控制的功能和手段。③越轨行为。
难点:社会问题理论。
重点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问题?简述社会问题的基本特征。
2、如何认识当代中国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
3、什么是越轨行为?试析越轨行为的后果。
4、什么是社会控制?如何理解社会控制与社会规范的关系?
5、试述社会控制的主要功能及基本特点。
6、简述社会舆论在社会控制中的作用。
7、试述社会规范的主要功能
第十一章 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
教学内容:
社会保障的概念、特点及作用;中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
重点:①社会保障的基本特点及作用;②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③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
难点:中外社会保障的历史沿革。
重点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保障?简述社会保障的基本特点。
2、为什么说社会保障能够构建一种社会安全网络?
3、简述扶贫与救济的联系和区别。
4、简述二战后西方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发展的原因及其具体表现。
5、简述社会保险与金融保险的联系和区别。
6、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谈谈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
7、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哪些弊端?请联系现实,谈谈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应该如何发展?
第十二章: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与特点;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社会调查研究的程序;
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方法;整理与研究资料的方法;撰写调查报告的方法。
重点:社会调查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难点:统计分析方法。
重点思考题:
1、 试述社会调查方法的基本特点。
2、 简述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
3、 试述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方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