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出生于哪里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出生于哪里,第1张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英文:SergeiVassilievitchRachmaninoff,俄文:СергейВасильевичРахманинов),1873年4月1日生于俄罗斯,1943年3月28日逝世,是二十世纪世界的古典音乐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拉氏毕业于著名的莫斯科音乐学院(现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他的创作中深受柴科夫斯基影响,有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旋律丰富,擅长史诗式壮阔的音乐风格;主要作品有第二、三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二十四首前奏曲、音画练习曲,歌剧《阿莱科》《利米尼的法兰契斯卡》和第二交响曲、管弦乐“死岛”、钟等。其中《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以其艰深的难度,成为钢琴演奏曲目中的“最难”。

中文名: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

外文名:СергейВасильевичРахманинов

国籍:美国

民族:俄罗斯族

出生地:俄罗斯谢苗诺沃

出生日期:1873年4月1日

逝世日期:1943年3月28日

职业: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

毕业院校:莫斯科音乐学院

信仰:东正教

主要成就:拉赫玛尼诺夫曾把多首古典音乐作品改编成钢琴独奏版本

浪漫主义晚期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

代表作品:第2、3钢琴协奏曲第2交响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音画练习曲悲歌等

个人经历

音乐童年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于1873年4月1日出生在俄罗斯谢苗诺沃的奥尼加城的一个富庶的地主家里。他的家庭有着很好的音乐环境,拉氏曾祖父曾经在圣彼得堡师从著名演奏家菲_尔学习,拉氏的母亲安娜·奥娜斯卡雅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毕业生,拉氏的最早的钢琴教育就来自母亲,这使他从小受到了良好的音乐熏陶。

1882年拉氏举家迁往圣彼得堡,9岁的拉赫玛尼诺夫入学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德米纳斯基学钢琴。

1885年拉氏在表兄的介绍下,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师从茨维列夫,接受到极严格的训练,从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茨维列夫的弟子,拉氏有机会去圈里的聚会,先后见到了塔涅耶夫,柴科夫斯基等,并对他后世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1887到1888年拉氏写出了第一批最初的作品。包括《乐队谐谑曲》和一些钢琴小品。1889年,他考入了莫斯科音乐学院,从此开始接受更为严格、正规、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他跟著名钢琴家齐洛蒂学习钢琴,还跟随著名作曲家塔涅耶夫和阿连斯基学习作曲。

创作成名

1890年夏拉氏来到家乡伊凡诺夫卡,在那里他遇到了日后的妻子同时也是自己表姐的娜塔莉娅·萨蒂娜。坠入情网的拉氏为心上人写了一首六手联弹的圆舞曲和浪漫曲。回到莫斯科后,拉氏动笔创作了管弦乐《曼佛雷德》,这部作品的灵感来自柴科夫斯基的同名交响曲。

1891年和1892年,他先后以优异的成绩在钢琴和作曲班毕业,从此开始了他独立的音乐家生涯。1891年拉氏在家乡完成了《第一钢琴协奏曲》。12月回到莫斯科,向自己的老师阿连斯基献上了第一部交响诗《罗斯基斯拉夫王子》。

拉赫玛尼诺夫早期是以钢琴演奏家的身份活跃于国际乐坛的。他在演奏中,他兼收前辈诸钢琴大家之长,创建了自己所独特的演奏风格,成为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杰出钢琴演奏家。

1892年,为举办音乐会的需要,他创作了许多钢琴曲,同时还作了交响幻想曲《悬崖》《茨岗主题狂想曲》等大型乐队作品。这年3月拉氏在音乐学院举办了自己的音乐会,演奏了自己的三重奏和《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另一方面,拉氏加紧创作毕业作品根据普希金长篇叙事诗《吉普赛人》改变的歌剧《阿连科》。这一年,拉氏获得金质奖章,以优异成绩从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毕业之后的拉氏马上投入到繁忙的音乐会演出之中。期间,拉氏还完成自己最出名的作品之一《升C小调前奏曲》。暑期,拉氏非常放松,相继完成两套艺术歌曲和一首幻想曲。还有从莱蒙托夫诗歌中获得灵感创作的幻想曲《岩石》。

初遇挫折

1895年拉氏完成了费时多日的《d小调第一交响曲》。然而,1897年这部作品在彼得堡由格拉祖诺夫指挥首演时却遭到了失败。为此拉赫玛尼诺夫陷入异常的苦恼之中,他的创作也开始减少了。

1897年,拉赫玛尼诺夫被聘为莫斯科马蒙托夫私立歌剧院的助理指挥,从此开始了他的指挥家生涯。1897年3月第一交响曲由格拉祖诺夫指挥首演。出人意料的是演出惨遭失败。此后大约三年时间,拉氏一蹶不振,连已经动笔的《佛兰切斯卡·达·里米尼》也被搁置,直到数年后才完成。

功成名就

1899年,他第一次赴欧旅行演奏,受到了欧洲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由于心境的好转,他从1900年起又恢复了音乐创作活动,先后创作了《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钢琴前曲》和《春天大合唱》等。这其中尤为瞩目的《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以它那特有的抒情和诗意,赢得了听众的普遍赞扬。

1901年11月拉氏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完成并首演,拉氏亲自担纲独奏,作品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拉氏也成功地战胜了心理疾痼,重新振作起来。恢复了自信的拉氏进入了一个创作的高峰。

1901年他完成了《大提琴奏鸣曲》和为双钢琴而作的第二号组曲。次年拉氏又完成了自己第一部比较重要的合唱作品——根据诗人涅克拉索夫的诗歌谱写的康塔塔《春》。不久,拉氏宣布了和纳塔丽娅的婚事。

1903年夏拉氏在家乡度过。创作歌剧《贪婪骑士》。大女儿伊连娜出世。继续创作搁置以久的歌剧《佛兰切斯卡-达-里米尼》。

1906年拉氏亲自指挥《吝啬骑士》与《弗兰切斯卡·达·里米尼》的首演。2月,俄国局势动荡,拉氏前往意大利。后避居_累斯顿;在德累斯顿相对安定的环境里,拉氏先后完成了《第二交响曲》(1906-1908年)。《第一钢琴奏鸣曲》(1907年)、交响诗《死岛》(1909年)。

1907年5月拉氏第二个女儿塔吉亚娜出生。夏季的伊凡诺夫卡成为拉氏的主要创作地。

1908年夏,在此地,拉氏完成了难度惊人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并于次年在美国首演;此后几年,日子相对平静,在繁重的巡回演出同时,拉氏相继完成了《十三首前奏曲》(作品32,1910年),《音画练习曲》(作品33,1911年),《第二钢琴奏鸣曲》(1913年)。

1913年拉氏辞去了很多合约,想用于很多创作。另一个大动作是辞去帝国音乐协会主席职务。2月,拉氏来到罗马,历史性的凑巧住进柴科夫斯基的弟弟莫德斯特·柴科夫斯基从前住过的房子。

移民美国

1914年战争的爆发使得俄国动荡不安。此间拉氏一直呆在俄国南方。9月拉氏突然接到瑞典方面的邀请,希望他到斯德哥尔摩演出,拉氏利用这次机会,携妻带女一起离开了俄国。也就此告别了俄国;拉氏先到斯德哥尔摩,然后转到哥本哈根。由于没有了固定的收入,拉氏不得不增加场次,但依然入不敷出。

1918年底拉氏收到了美国方面的邀请。11月,拉氏举家迁到美国纽约。在经纪人查尔斯·艾利斯的安排下,拉氏成为“斯坦威”公司的签约艺术家。斯坦威在四个月内安排拉氏演出40场,借以推广钢琴。

1919-1920年拉氏又与胜利公司签定了录音合同,灌录自己的钢琴作品。

1921年拉氏摆脱了经济危机,在美国买了房子,房子按伊凡诺夫卡老宅的样子建造,雇了俄国仆人,一切都按拉氏在俄国的老样子摆设。

1923年拉氏逐渐增加了在欧洲的演出。生活安定之后,拉氏将精力投入到作曲中。至此,拉氏终于完成了《第四钢琴协奏曲》。这首冗长的协奏曲题献给俄国作曲家梅特涅。拉氏开玩笑说自己这部作品是钢琴协奏曲领域的《尼伯龙根指环》,意思是说作品的长度惊人。1927年3月,拉氏亲自登场演奏第四钢琴协奏曲,在费城首演。随后又进行了修改,于1928年在巴黎交给TAIR出版。

1931年1月拉氏突然在《纽约时报》发表一篇抨击苏联政府的文章。3月9日,苏联政府作出了反映,在全苏范围禁演拉氏的作品,(两年后解禁)拉氏一下子成了“人民的敌人”。

夏天,拉氏重新修订了《第二钢琴奏鸣曲》,还完成了他的最后一部钢琴独奏作品《柯莱里主题变奏曲》,并于当年10月在蒙特利尔首演。

晚年生活

1934年拉氏在瑞士的谢纳尔别墅完成了他晚年最重要的作品《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这首钢琴与乐队的作品是拉氏晚年最著名的音乐。作者用帕格尼尼著名的随想曲中的“愤怒之日”为主题,展开24段变奏,其中第18变奏更是凭借**《时光倒流七十年》而闻名遐迩;此时的拉氏健康情况已经恶化,但是为了生活他仍需不停的巡演。

1939年6月英国邀请拉氏到伦敦,参加柯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举行的以拉氏音乐为基础创作的芭蕾舞剧,拉氏已无力成行;同年秋天,拉氏完成了最后一部作品《交响舞曲》,并在此修订了《第四钢琴协奏曲》。

1942-1943年拉氏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劳,情况到了1943年初变的越发糟糕,拉氏已变的越发虚弱。医生初步诊断是胸膜炎积液严重。要求立即卧床休息。但拉氏坚持演完了2月17日在诺克斯威尔的音乐会,然后才不得不结束巡演,和家人回到洛杉矶贝弗利山的家中休养。在洛杉矶,医生诊断为癌症晚期,且完全扩散到肺部和骨头。根据在拉氏最后时刻陪在他身旁的钢琴家霍洛维茨回忆:拉氏的病情恶化的非常快。1943年3月28日早晨,拉赫玛尼诺夫在家中去世,享年70岁。

人物轶事

1、钢琴对小时候的拉赫玛尼诺夫是一件惩罚工具,据说其母惩罚小拉赫玛尼诺夫时,会要求他坐在钢琴底下。

2、拉赫玛尼诺夫的身材高大,拥有一双巨大的手,左手能轻易按到跨十二度的琴键,故此并非所有人能演奏他的作品。他的身材可能与一种名为马凡氏综合症(MarfanSyndrome)的遗传病有关,患者其中一个征状是修长的四肢及手指。

3、拉赫玛尼诺夫曾居于其师兹韦列夫的寓所内,由于同学们练习的声音过份嘈吵,拉赫玛尼诺夫向其师要求一个较宁静的环境以专心作曲而引发争执,最终令两师徒拆伙。

4、拉赫玛尼诺夫于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时,获评审委员一致推举为第一荣誉毕业生,其师兹韦列夫亦是评审委员之一。兹韦列夫于毕业礼时,更以金表作为贺礼赠予拉赫玛尼诺夫,两师徒亦冰释前嫌,此金表亦成为拉赫玛尼诺夫珍而重之的物品。

5、拉赫玛尼诺夫接受心理治疗时,其治疗师尼古拉·达利(НиколайДаль/NikolaiDahl)要求他每天接受诊治,拉赫玛尼诺夫每次均需坐于漆黑的房间内,听治疗师不停重覆说:“你将开始创作协奏曲你会工作得称心如意你的协奏曲会是最好的”拉赫玛尼诺夫最终于诊疗期末时,完成了著名的《第二钢琴协奏曲》。

6、拉赫玛尼诺夫于1902年与Natalia结婚,其意大利籍的妻子亦是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的钢琴家。

7、拉赫玛尼诺夫喜欢于安静的环境创作,他曾说:“没有比安静独处对我更有帮助。”

8、“拉赫曼尼”在俄语有“挥霍无度”之意,拉赫玛尼诺夫之父正是一个胡乱挥霍的赌徒,最后更典当家业,弃妻儿不顾。

9、拉赫玛尼诺的外祖父是戎马半生的将军,父亲是一名军官。拉赫玛尼诺夫这个姓氏源于拉赫玛尼(rachmany),俄语意为“亲切”、“慷慨”。

创作风格

拉赫玛尼诺夫一方面是浪漫主义时代的代表,而另一方面,他的音乐里又有接近20世纪作曲家的许多现代元素。如何成功把这两种风格相融合成为其创作之谜。毋庸置疑,许多作曲家在自己的创作生涯中不断改变、完善着自己的风格,事实上每一位大师的风格都具有自己的演变过程。但是浪漫主义风格和20世纪的音乐风格处于特殊的相互关系。在上世纪初相继出现了几个新的风格,诸如新古典主义、新浪漫主义,表现主义风格及其他一些风格,这些新风格的创作纲领与传统的浪漫主义大相径庭。

拉赫玛尼诺夫的浪漫主义风格与现代风格浑然一体,他个人一贯沿用的创作风格已被世人所熟悉,许多总的特点甚至贯穿了作者一生的创作。常人看来格格不入的元素在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中被神奇地融合在一起,诸如浪漫主义情怀、大小调体系中的丰富调式和其他一些现代风格(例如爵士乐元素和在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中类似肖斯塔科维奇的入侵主题)等。

无论作为作曲家,还是舞台上的钢琴演奏者,拉赫玛尼诺夫创作出的形象是一致的。据同时代人回忆,他的表演因声音的特殊力度而令人惊叹,这力度并非体现于外在,也不是表面的精湛演奏技能。能够最准确体现拉赫玛尼诺夫钢琴演奏声音质量的词汇是声音的“雄浑”。这种雄浑包含着钢琴乐器的完美表现力、演奏者的精湛表演、动感的力量体现、钢琴音质的美感。

主要作品

钢琴与乐队作品

拉赫玛尼诺夫编写了五首以钢琴与交响乐团演奏的作品,分别为四首钢琴协奏曲及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RhapsodyonaThemeofPaganini),其中以第二钢琴协奏曲及第三钢琴协奏曲最著名,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中一段行板(Var18)更是旋律优美,成为脍炙人口之作,被**《似曾相识》(SomewhereinTime)采纳为背景音乐。

钢琴独奏作品

钢琴独奏方面,拉赫玛尼诺夫共谱写了2首奏鸣曲、24首前奏曲,最著名的莫过于他的《升c小调前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亦曾把多首古典音乐作品改编成钢琴独奏版本,较著名的有巴赫的《前奏曲》、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弗里茨·克莱斯勒的《爱之悲》及《爱之喜》等。

交响曲作品

拉赫玛尼诺夫曾编写三首交响乐作品,第一交响乐对拉赫玛尼诺夫而言是失败之作,他甚至把手稿撕毁,直至他死后,整份乐谱被才发现收藏于列宁格勒音乐学院中,至1948年才于美国作第二次公演以纪念拉赫玛尼诺夫逝世五周年。然而,第二交响乐及第三交响乐仍是较出名的作品。

拉赫玛尼诺夫亦曾编写多首交响诗,如:《死岛》《岩石》《交响舞曲》等。

声乐及合唱作品

拉赫玛尼诺夫亦有编写声乐及合唱作品,包括有弥撒曲VesperMass、TheLiturgyofStJohnChrysostom及TheBells。短歌Vocalise更被改编成不同乐器的独奏曲。

作品赏析

第二交响曲

1897年3月,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一交响曲由格拉祖诺夫指挥,在彼得堡初演的时候,人们对年轻的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十分苛刻,他的作品在彼得堡遭到非常严厉的批评。这时候所受到的打击,对于向来一帆风顺的拉赫玛尼诺夫来说,自然成为一时难于抹灭的巨大创伤。这一精神上的打击,不但成为他日后严重神经衰弱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使拉赫玛尼诺夫形成了郁郁寡欢的孤僻性格。青年时期的拉赫玛尼诺夫痛苦不堪的神经衰弱症,由于尼古拉·达尔博士所下的暗示治疗法奏效,才逐渐走向痊愈。

1901年,拉赫玛尼诺夫完成了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并一举赢得格林卡奖,于是他顺利地恢复了作曲活动。第二交响曲,则是拉赫玛尼诺夫恢复自信之后的作品,也是在他三部交响曲之中,最具拉赫玛尼诺夫特色,而且最受世人欢迎的作品。整个乐曲在结构上,显示出绵延的起伏性,以情绪来推动整个乐曲的发展,显然与著名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形态上有共通之处。可以说,本曲很明显地把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的俄国音乐特性,用具有拉赫玛尼诺夫特色的表现形式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作品完成于1906年秋至1907年春。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缓板转中庸的快板,e小调,奏鸣曲形式。乐曲由略带忧郁气氛的进入部平静地开始。主部(中庸的快板)首先由小提琴呈示紧张的第一主题,木管与弦乐用G大调柔和地唱出抒情的第二主题。进入了发展部之后,主题一面发展,一面趋于高扬。经过剧烈的高潮之后,乐曲进入再现部。在此将第一、第二主题以拉赫玛尼诺夫的手法予以再现之后,用进入部提琴动机的素材构成的结尾部分来收束这一乐章。

第二乐章极快的快板,a小调,具有诙谐曲风格的乐章。法国号承接开头的节奏,开始奏出有粗犷风格的主题,然后移交给弦乐部分。乐曲以主题为中心高扬起来,一直高扬至强调节奏的铜管以叫嚣方式中止。不久,以小提琴为中心唱起了柔和优雅的曲调,但是立刻又为诙谐曲部的节奏所打消。

第三乐章慢板,A大调。首先,小提琴以斯拉夫风格的优美情调唱出了流畅的旋律。接着由单簧管以优美的旋律取代。这一乐章的主题也是整部交响乐中最动人的部分。

第四乐章活泼的快板,E大调。经过短小而极强的前奏之后,引出强劲的第一主题。反复了这一主题后,经过一个爽朗的乐段,出现了移至D大调的第二主题。乐曲一面再现前面的主题和动机,一面像胜利凯旋般强劲有力地将全曲最终推向高潮。结尾部分以第一主题的节奏为中心,华丽地结束全曲。

第二钢琴协奏曲

《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被誉为是拉赫玛尼诺夫的“最高杰作”,广受世人的喜爱和欢迎。在所有俄罗斯作曲家所作的钢琴协奏曲中,本曲为首屈一指的名作。

本曲除了在构造上的完满妥善之外,同时充分发挥了抒情性和钢琴化的效果,而且把这些作了绝佳的统一。尤其是本曲中的几个旋律充满了浪漫性情趣,因此,不是经常被附上各种歌词竟相演唱,就是被世人编成爵士乐,广为流行。1892年,拉赫玛尼诺夫荣获钢琴金奖,同年他从莫斯科音乐院毕业之后,就已经颇有声望了。这时候他受托作一首钢琴协奏曲,于是在1899年开始着手创作。然而不久后,他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直至1900年五月才逐渐痊愈,所以本曲实际完成于1901年。有些人认为这一协奏曲所拥有的忧郁性格,就是从拉赫玛尼诺夫这一段病情而来。其实不尽如此,从本曲宏大的气势来看,倒不如说它是拉赫玛尼诺夫完全恢复健康后,创作欲横溢时的优秀作品。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中板,c小调,2/2拍子,奏鸣曲形式。开头,主奏钢琴弹出八小节像是钟声一样灰暗而沉重的和弦。之后,出现管弦乐的充满力量的c小调第一主题(片段1)。在中提琴的引导之下,出现了由钢琴主奏的降E大调第二主题(片段2),这一主题充满了甜美的伤感,被认为是“最有拉赫玛尼诺夫特色”的旋律之一。

第二乐章肃穆而舒缓的三部曲式。开始的主题是从第一乐章抒情的副部主题派生来的,带有沉思的乐念,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片段3)。

第三乐章诙谐的快板,C大调,2/2拍子,近乎于回旋曲。由弦乐的演奏告一段落之处,钢琴雄赳赳地奏出第一主题,并将此主题加以充分地发展。双簧管和中提琴绵绵地唱出了第二个主题(片段4),这与第一个主题形成了极明显的对比。乐章结尾,钢琴以强音对旋律加以装饰,并逐渐加快速度,最后在钢琴与全乐队合奏的强奏中结束全曲。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是拉赫玛尼诺夫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假如拉赫玛尼诺夫所有的音乐都被世界遗忘了,最后剩下的也会是《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很多音乐爱好者通过这部作品认识拉赫玛尼诺夫,后来才接触他的其它作品,如《第二钢琴协奏曲》、《交响舞曲》等等。其中一段行板(Var18)更是脍炙人口之作,被**《似曾相识》(SomewhereinTime)收录为背景音乐。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写于1934年,此时世界乐坛正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传统的调性体系、曲式、节奏等惯用的音乐法则被抛弃,代之而起的是流派纷呈的“新音乐”,无调性音乐、表现主义、后浪漫主义、新古典主义、十二音列等等相继出现,“求异响于新声”是欧美音乐的时代潮流,而拉赫玛尼诺夫不为所动,仍然在十九世纪的风格和形式里寻求个性的表现。《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取材于一百多年前帕格尼尼的《24首小提琴随想曲》,利用其中第24首随想曲的音乐主题,写成单乐章的钢琴与乐队曲,技巧复杂精深、气势辉煌,成为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炫技一派的绝响。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以辉煌的技巧表现作曲家的个人风格,然而作品里最令人难忘的却不是眼花缭乱的技巧,而是慢速的第18个变奏,整部狂想曲到这里速度突然放慢,奏出一支纯朴抒情的曲调,这个旋律开朗优美,动人心魄,其中当然也隐含着永不褪色的“俄罗斯忧郁”,这个旋律先在钢琴上唱出,质朴而平和,然后让位给弦乐,热情在逐步增长,随后发展成浪漫激情的颂歌。

悲歌

其作品《悲歌》琴韵悲哀寂寥,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忧郁之情尽释其中。

音乐评价

拉赫玛尼诺夫力图在音乐中表现一个忠实诚挚的普通人的思想感情,竭力探求让所有的人都易于理解的方式,从这一方面着眼,他可以说是柴科夫斯基的直接继承者。

他的音乐时常具有幻想和悲剧性的哀伤等因素,时常留下一种内心悲剧的不可磨灭的痕迹,这样深刻的抒情性和戏剧性也是使他的作品接近干柴科夫斯基的地方。所不同者拉赫玛尼诺夫作品的内容更加狭窄,往往局限于抒发个人内在的精神体验,但表现得十分动人而富有诗意。

他的音乐除了着重体现悲剧的因素之外,有时也以磅礴的力量讴歌幸福、赞颂祖国大自然风貌,精心刻划出一些令人心旷神怡的安谧、宁静的形象。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充满了美妙的旋律,在他的同时代人当中,他是一位天才的旋律作家;他的旋律写作同俄罗斯民歌中的悠缓歌曲保有密切的联系。他的作品还以和声语言和复调手法之丰富见长。所有这些,都是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具有如此感人的力量所在。

影视形象

《紫丁香》

导演;PavelLungin

主演:ЛияАхеджакова/ОлегАндреев/ИгорьЧерневич/ЕвдокияГерманова/ВикторияИсакова

语言:俄语

制片国家/地区:Russian

上映日期:2007年6月22日

**《紫丁香》取材于俄国著名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生平、俄罗斯于2007年拍摄的彩色**《紫丁香》,紫丁香花贯串了整部**,并以此含义深远地表达了远离祖国的拉赫曼尼诺夫的思念故土之情;“紫丁香”原为其《歌曲集》(Op21)中第五首,是一首优秀的浪漫曲,后来拉赫玛尼诺夫将其改编成一首钢琴独奏曲,真的值得一听。

1873年4月1日,拉赫玛尼诺夫诞生于俄国的谢苗诺沃(Семёново/Semyonovo),家境富裕,出身于地主的家庭,父母皆为业余钢琴演奏家,其母充当他的第一位钢琴教师。拉赫玛尼诺夫从四岁开始习琴,然而最初并无突出的表现。

由于家道中落,拉赫玛尼诺夫一家迁往圣彼得堡。1882年,拉赫玛尼诺夫入读当地的音乐学院进修,1885年经介绍往莫斯科拜师尼古拉·兹韦列夫(Никола́й Зве́рев/Nikolai Zverev)门下接受严格的钢琴训练。

10岁时的拉赫玛尼诺夫艰苦的训练,令拉赫玛尼诺夫不久便展露出他的天份:他编写的歌剧《Aleko》获奖;19岁时,编写了著名的《升c小调钢琴前奏曲》,成为他于乐坛上的代表作;同年更完成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1892年,拉赫玛尼诺夫于莫斯科音乐学院第一荣誉毕业,并开始他的作曲生涯。

1897年,拉赫玛尼诺夫《第一交响乐》的首演招来劣评如潮,令他受到很大打击,他亦因而无法集中精神作曲。后来经了解,由于当天的指挥并无充份练习,再加上指挥于演奏时醉酒,以致整个首演表现得一塌糊涂。但拉赫玛尼诺夫并未因而振作起来,往后的数年更因此停产,直至得到心理治疗师尼可莱.达尔的医治,才重拾自信。1900年,拉赫玛尼诺夫完成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并以此献给尼可莱.达尔,他更亲自于首演中担任钢琴独奏。该次演出为大众所接纳,令《第二钢琴协奏曲》成为大众喜爱的作品。

拉赫玛尼诺夫除作曲外,亦是一位杰出的指挥家,他于1904年担任Bolshoi Theatre的指挥。在俄国,他被誉为最杰出的歌剧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指挥。1906年,由于俄国政治上的动荡,拉赫玛尼诺夫举家离开俄国暂居意大利,后来再迁往德国德累斯顿,期间他编写著名的《第二交响乐》,并于欧洲多国巡回指挥。

1909年,拉赫玛尼诺夫第一次往美国表演,他为表演更编写了被誉为最困难的《第三钢琴协奏曲》,令他在美国大受欢迎。回到俄国后,拉赫玛尼诺夫担任莫斯科爱乐交响乐团的指挥,成为当地乐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1914年,俄国政治十分动荡,不少剧院为免受暴民破坏而关闭,最初拉赫玛尼诺夫并无离开祖国之意,但由于他出身富裕家庭,由曾是地主,拉赫玛尼诺夫开始意识到周围的危险。1917年,拉赫玛尼诺夫获邀到瑞典演出,他乘此良机举家离开俄国,最终于1918年移居美国。为谋生计,拉赫玛尼诺夫开始其钢琴演奏生涯,在他人生余下的廿多年里,于美国及欧洲各地演奏,但却再无踏足祖国的机会。

1931年,拉赫玛尼诺夫于瑞士卢塞恩湖边置业,按照旧居模样布置,并编写了以钢琴及交响乐演奏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拉赫玛尼诺夫曾经说过:“我感到我工作时比闲散时更强,所以我祈求上帝让我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天。”上帝应允了他的祈祷,七十岁时,拉赫玛尼诺夫仍不停四处演出,直至于1943年2月才因身体不适被逼停止下来,然而不久却诊断出患了癌症。同年3月,拉赫玛尼诺夫病情恶化致无法进食,到了3月26日更陷入昏迷状态。一群音乐家联名以电报预祝他的七十岁大寿,可惜他却无缘庆祝自己的诞辰,最终于1943年3月28日辞世。

在拉赫玛尼诺夫离开俄国前,曾编写弥撒曲《Vesper Mass》,这亦是他为自己丧礼编写的作品,当中一句歌词(英译版本)如下:"Lord, now lettest Thou Thy servant depart in peace"(“主,现在就让你的仆人在平安中离去。”)

升c小调前奏曲作品3之2

船歌作品10之3

降e小调悲歌作品3之1

诙谐曲作品10之5

图画练习曲作品33之1

图画练习曲作品33之2

图画练习曲作品33之6

图画练习曲作品33之7

图画练习曲作品39之7

降e大调前奏曲作品23之6

e大调旋律作品3之3

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的主题)

小丑

g小调前奏曲作品23之5

c大调前奏曲作品32之1

降b小调前奏曲作品32之2

e大调前奏曲作品32之3

e小调前奏曲作品32之4

g大调前奏曲作品32之5

密会 (JTBC 电视剧) Classic Album

专辑风格:OST

发行日期:20140515

曲目列表:

[Disc 1]

01 特幻想F小调, D 940 - I Allegro molto moderato

02舒伯特幻想F小调, D 940 - III Allegro vivace

03 贝多芬钢琴协奏曲, No 5 in E flat, 作品 73 'Emperor' - I Allegro

04 李斯特练习曲 d'execution transcendente d'apres Paganini - No4 in E, 'Arpeggio'

05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 No9 in A minor, K310 - I Allegro maestoso

06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No 23 in F minor, 作品 57 'Appassionata' - III Allegro, ma non troppo – Presto

07 柴可夫斯基季节作品 37b - IV April

08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No 21 in C, 作品 53 'Waldstein' - I Allegro con brio

09 舒伯特幻想曲 in C, D 760 'Wandererfantasie' - IV Allegro

10 肖邦G小调大提琴和钢琴奏鸣曲作品65 - III Largo

11 肖邦练习曲 in C,作品10 No 1

12 莫扎特 Variations on 'Ah vous dirai-je, maman', K265 - Thema

13 莫扎特 Variations on 'Ah vous dirai-je, maman', K265 - Variation I

14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二重奏 in C, K521 - I Allegro

[Disc 2]

01 李斯特西班牙狂想曲,美国254mp3

02 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作品43 - Variation IX L'istesso tempo

03 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作品43-Variation XIII Allegro

04 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作品43-Introduction Allegro vivace

05 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作品43-Variation I Precedente

06 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作品43-Tema L'istessa tempo

07 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作品43-Variation II L'istesso tempo

08 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作品43-Variation VIII Tempo I

09 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作品43-Variation XVIII Andante cantabile

10 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作品43-Variation XXIV A tempo un poco meno mosso

(以上资料来源)

密会 (JTBC 电视剧) OST

专辑风格:OST

发行日期:20140820

曲目列表:

01 Opening Credits

02 JS Bach : Well Tempered Clavier, Book I No1 Prelude In C Major, BWV 846 / Tchaikovsky : The Seasons Op37 The April `Snowdrop`

03 Schubert : Fantasy In F Minor Op103 D940 For Piano 4 Hands

04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Op57 No23 `Appassionata`

05 Four Hands

06 Chatting I

07 Chatting II

08 Affair

09 Mozart : Sonata In C Major K521 For Piano 4 Hands

10 Rachmaninoff :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Op43 - Introduction, Var1, Tema, Var2, 8, 9, 13, Piu Vivo, Var18

11 The Book

12 Dialogue

13 Warmhearted

14 Mozart: Rondo in A minor K511

15 Devotion

16 End Credits: Waltz Finale

(以上资料来源)

1、肖邦多以钢琴曲为主,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感情朴实、手法简练、题材紧扣波兰人民的生活、历史和爱国诗歌,曲调热情奔放、和声丰富多彩、结构灵活自如。

作为著名钢琴演奏家,肖邦的演奏技巧精湛、手法细腻、音响华丽、富裕激情、出神入化,他的钢琴踏板用法独特。

2、拉赫玛尼诺夫一方面是浪漫主义时代的代表,而另一方面,他的音乐里又有接近20世纪作曲家的许多现代元素。如何成功把这两种风格相融合成为其创作之谜。毋庸置疑,许多作曲家在自己的创作生涯中不断改变、完善着自己的风格,事实上每一位大师的风格都具有自己的演变过程。

3、李斯特在作曲方面,他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体裁,发展了自由转调的手法,为无调性音乐的诞生揭开了序幕,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风气相对立的浪漫主义原则。

扩展资料:

一、肖邦的音乐作品

肖邦一生创作了大约二百部作品,主要作品有:钢琴协奏曲2首、钢琴三重奏、钢琴奏鸣曲3首、叙事曲4首、谐谑曲4首、练习曲27首、波罗乃兹舞曲16首、圆舞曲17首、夜曲21首、即兴曲4首、埃科塞兹舞曲3首、歌曲17首;此外还有波莱罗舞曲、船歌、摇篮曲、幻想曲、回旋曲、变奏曲等,共21卷。

二、拉赫玛尼诺夫的主要作品

钢琴独奏方面,拉赫玛尼诺夫共谱写了2首奏鸣曲、24首前奏曲,最著名的莫过于他的《升c小调前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亦曾把多首古典音乐作品改编成钢琴独奏版本,较著名的有巴赫的《前奏曲》、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弗里茨·克莱斯勒的《爱之悲》及《爱之喜》等。

三、李斯特的钢琴作品

《十二首超技练习曲》、《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三部《旅行岁月》钢琴曲集、《华丽足尖舞》、大量歌剧幻想曲,如改编自威尔第的《弄臣》、改编自莫扎特的《唐璜的回忆》、《诺玛的回忆》及《恶魔罗伯特的回忆》等等。而他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实际上是依据匈牙利境内的吉卜赛音乐创作的。

-弗里德里克·肖邦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

-弗朗茨·李斯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TRain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757080/answer/55820727

来源:知乎

巴赫 双钢琴协奏曲,好像是d小调,也可能还有另外一两首,没去图书馆看

莫扎特 双钢琴奏鸣曲Kv448 D大调、双钢琴协奏曲 Kv365 降E大调

克列门第 两首双钢琴奏鸣曲,都是降B大调

肖邦 C大调双钢琴回旋曲,(还有一个钢琴独奏版,都是他自己写的)

舒曼 行板与变奏Op46 (另有一个双钢琴+大提琴+圆号的版本,印象中是第一版)

布鲁赫(Max Bruch) 幻想曲 d小调; 双钢琴协奏曲 Op88

门德尔松 双钢琴协奏曲 降A大调

圣桑 贝多芬主题变奏曲

勃拉姆斯 双钢琴奏鸣曲 f小调 Op34b (这个曲子的另一个版本Op34a是五重奏,更为著名,但是作曲家在创作的时候似乎思维比较乱,所以就写了两个版本)

拉赫玛尼诺夫 第一、第二双钢琴组曲、交响舞曲(作曲家本人改编)

卢托斯拉夫斯基 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

雷格(Max Reger) 莫扎特主题变奏曲与赋格、贝多芬主题变奏曲与赋格(均由作曲家本人的交响乐改编)

斯特拉文斯基 双钢琴奏鸣曲

米约 胆小鬼、(还有其它的双钢琴作品,在图书馆见过,可惜不会法语,没法翻译)

普朗克(Francis Poulenc) 双钢琴协奏曲、双钢琴奏鸣曲

肖斯塔科维奇 小协奏曲(Concertino)

莫什科夫斯基 双钢琴练习

巴托克 奏鸣曲 为双钢琴和打击乐而作(需要两架钢琴和两个打击乐手,乐器的摆放就是非常规的啦。作曲家另改有双钢琴+打击乐+乐队的协奏曲版)

布列兹(Pierre Boulez) Structures

施托克豪森 Mentra (为双钢琴和电声喇叭而作,似乎还有别的乐器?)

祝您生活愉快,希望对您有帮助,望采纳。

尼采在幼时学习钢琴,在他的一生之中,琴声总是让他感到慰藉;出于对他的喜爱,决定对不同钢琴家的演奏风格作一些入门学习。

1克劳迪奥·阿劳(德奥学派 学派融合点)

阿劳的演奏是以理性著称的,阿劳的理性有时竟让人有软弱之感。他的巴赫没有什么新意,仍是温顺的;贝多芬的奏鸣曲倒是有别样的温暖;他本人十分得意对勃拉姆斯的诠释;舒伯特的塑造比较稳重;肖邦的名曲英雄诠释的较为生硬,但是夜曲、练习曲、叙事曲都让我感到完美,因为抒情性美感克制融为一体,而这种融合恰恰符合肖邦的乐曲本身;将李斯特理性的演奏只是让我产生了音乐亦可用来做理性训练的想法;德彪西的呈现有一种无法把握的虚空感,让我回想起茨威格的这样一段描写:远方传来的模糊音乐,没有实体,却充满情感。

2瓦尔特·吉泽金(德奥学派/法国学派)

吉泽金是一位兴趣广泛的钢琴家,拥有惊人的记忆力。他的影响主要在于莫扎特,钢琴独奏客观严谨,也主导了后世的审美;他演奏的巴赫显得有些倔强;而门德尔松的奏鸣曲诠释得十分优美;他亦是一位杰出的室内乐演奏家。唱片中的吉泽金是理性而灵感不足的,但是在演奏会上却激情澎湃;而我最喜爱他演奏的德彪西,在营造梦幻效果的同时又显得十分圆润;可是他对肖邦的诠释没什么特色,感情还是太收敛了。除此之外,他对拉威尔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他是一位尝试拉赫玛尼诺夫的德奥钢琴家。

3威廉·巴克豪斯(德奥学派)

巴克豪斯的演奏十分清亮,往往使人的心情变得明快。他是贝多芬的权威演奏家,他诠释的贝多芬是立体的、生机勃勃的;演奏的肖邦亦不过于压抑,而是透露出明亮;他也是诠释勃拉姆斯的最高权威。虽然他对贝多芬的诠释不完全符合我对贝多芬的看法,但是他的演奏很容易让听众沉浸于乐曲,放空自我,因此这是我听过的最让人愉悦的贝多芬。同时,他也是我非常喜爱的钢琴家,他的琴声可以使人得到活力。

4阿图尔·施纳贝尔(德奥学派)

施纳贝尔是贝多芬的权威演奏家,他对贝多芬的阐述比较符合我对贝多芬的理解:即在富于抒情性的同时亦透露出沉重;他亦对舒伯特奏鸣曲的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不过他的演奏总体来说过于内敛,我不是很喜欢。(施纳贝尔主要录制贝多芬与肖邦。)

5埃德温·菲舍尔(德奥学派)

菲舍尔的演奏是活泼灵动的。他演奏的巴赫不古板,而是富有生活气息;他诠释的莫扎特享有盛誉,他的莫扎特是浪漫的、歌唱性的;而我很喜欢他演奏的贝多芬,他的贝多芬并不具有悲剧性的沉重,而是充满睿智与热情;不过他诠释的舒伯特没有什么特色。菲舍尔并不是以技巧见长的,但他的音乐有别样的感染力,高贵优雅却又平易近人,可以使人从琴声中得到慰藉。(菲舍尔主要录制巴赫与莫扎特。)

6阿尔弗雷德·德尼·科尔托(法国学派)

科尔托以演奏肖邦享誉世界,他演奏的夜曲恬美柔和,富于抒情,符合我对肖邦的认知;演奏的一些高难度练习曲体现了他高度技巧,他右手的跑动是自然的、颗粒性的。他对舒曼的诠释是优美深邃的,是我比较喜欢的风格;对德彪西的诠释是天真单纯的,比较有特色;他演奏的巴赫富有浪漫性,值得一听;他同卡萨尔斯(大提琴家)、萨博(小提琴家)组成三重奏,被称为“黄金三重奏”;他亦是杰出的室内乐演奏家,在室内乐中欣赏他的演奏技巧也是不错的选择。由于科尔托是法国学派,因此对拉威尔、圣桑的演奏也较多。

7威廉·肯普夫(德奥学派)

肯普夫是20世纪诠释贝多芬作品的权威,事实上,他中期所演奏的贝多芬是我最喜欢的贝多芬。肯普夫的贝多芬唱片应该是发行量最大的贝多芬唱片,从猎奇的角度来说,肯普夫是有些俗气了,但是他对贝多芬的演奏确实凌驾于其他演奏家。肯普夫早期的贝多芬比较浪漫灵动,我不是很喜欢,因为这给人一种草率的感觉。而他中期的贝多芬就趋于刚劲,晚期更是方正,他对乐曲有绝对的控制力,这种控制力超越了乐曲本身蕴含的感情,而使演奏显得冷酷霸道,又无懈可击。我认为多聆听他的演奏必会有助于培养坚定的意志。

尼采曾列举过精神的三段变化:精神怎样变为骆驼,骆驼怎样变为狮子,最后狮子怎样变为孩子。施纳贝尔的演奏大抵在骆驼,肯普夫的演奏在狮子,不过我还从未听到过孩子,或者我还不能理解孩子。

8拉赫玛尼诺夫(俄罗斯裔)

拉赫玛尼诺夫既是伟大的作曲家,又是伟大的钢琴家。他所做的曲目大都十分困难。当他演奏自己曲目时,显得十分灵动又富有叙事性;不过拉赫玛尼诺夫钦定莫伊塞维奇为拉二的演奏者,霍洛维茨为拉三的演奏者,两者的风格与老拉本人还是有较大区别的(莫伊塞维奇更富有梦幻性,而霍洛维茨是爆炸性的激烈,二者的演奏应该还是略优于作者本人的)。他演奏的肖邦比较多,不过没什么特色。他曾和著名的小提琴家克莱斯勒共同录制过三首二重奏,三首曲目都非常迷人,可以融化人的心。

9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乌克兰裔)

霍洛维茨的演奏技巧十分惊人,他的演奏也十分富有激情,但这种激情是冷的激情,使我联想起木心的诗句:我习于冷,志于成冰;我正升焰,万木俱焚。霍洛维茨演奏的高难度曲目是十分值得欣赏的,如拉赫玛尼诺夫、普罗科菲耶夫、斯克里亚宾的一些曲目;他也曾自创了一些用于炫技的曲目。他的琴声可以使人有酣畅淋漓感。不过他晚年趋于平和,可以使钢琴发出如梦如幻的音色,我不喜欢这种柔和;但是在弹奏高技巧的曲目时,仍是严谨而铿锵的。我所喜欢的霍洛维茨是年轻时弹坏钢琴的霍洛维茨。

10阿图尔·鲁宾斯坦(波兰裔)

鲁宾斯坦演奏的肖邦最为著名。他演奏的肖邦并不是柔美的,而是高贵有力的。事实上,肖邦的波兰舞曲与马祖卡需要鲁宾斯坦这样的诠释,夜曲倒是可以更多一些抒情性,毕竟肖邦是一个爱国钢琴家,一味的浪漫柔美是不合适的。他的肖邦在开始时并不被承认,直到后来才享誉全球。事实上,我最早听到的贝多芬四大奏鸣曲就是鲁宾斯坦演奏的,但是他对贝多芬的演奏实在没有太多特色,感情的抒发流于表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2588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3
下一篇2024-02-13

随机推荐

  • 一个人的精神崩溃了会怎么样?、

    生活中有精神支柱崩塌的现象,此时会产生末日感,以前建立起来的立身之基,包括信念、才能、健康、亲情、物质、人脉等等,一时间失去了发挥的平台。在新规则下,它们没有上场的机会,眼看着原先不如自己的人不断地与自己擦身而过走上舞台,而自己成了孤独的观

    2024-04-15
    37400
  • 十大公认的美白身体乳

    十大公认的美白身体乳:凡士林美白身体乳、三豆奇异果身体乳、sesderma美白身体乳、Olay美白身体乳、AlphaHydrox果酸身体乳、ASDM强效美白身体乳、森田全净白保湿乳液、日本DAISO大创美白乳液、妮维雅美白身体乳、MENEM

    2024-04-15
    39200
  • 妮维雅男士洗面奶女生能用吗

    妮维雅男士洗面奶女生能用吗?这是很多女性朋友经常问到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可以用。虽然它是专为男士设计的洗面奶,但其实它也适合女性使用。让我们来看一下妮维雅男士洗面奶的成分和特点。这款洗面奶含有深层清洁因子和温和保湿成分,可以有效

    2024-04-15
    47600
  • 妮维雅唇膏深蓝色天然款抹在嘴上黏黏糊糊是它融化了吗?我该怎么让它恢复?

    润唇膏主要起到一个补水润唇,缓解嘴唇干燥同时还能软化死皮的作用。与此同时还能淡化唇纹,作为口红打底的效果。润唇膏里面含有得有维生素E能够很好的锁住水分同时还能更好的补水和提高嘴唇的亮度和色泽感。润唇膏的保质期一般是三年,不过对于已经打开使用

    2024-04-15
    37400
  • 精华素和精华液的区别及使用

    精华素和精华液其实在区别上面并不是很大,如果真的要说区别的话,那可能精华液相对稀释一些,而精华素就更加浓稠一点。它们两者的作用都有美白、祛斑、防皱等,当然功效往往都是由于它们的成分决定的。精华液在使用的顺序上面是护肤水之后,使用乳液滋润之前

    2024-04-15
    34000
  • 妮维雅630一瓶可以用多久

    2个星期。妮维雅630一瓶可以用2个星期,连续使用一个月效果会明显,妮维雅德国拜尔斯道夫公司所有的大型全球护肤品与身体护理品品牌,其发展时间久,发展经验丰富,旨在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妮维雅630淡斑精华和科颜氏精华相比科颜氏精华好用。妮维

    2024-04-15
    37300
  • 小黄瓜水有什么作用

    美白保湿、细致毛孔、细滑爽肤。。。小黄瓜萃取精华富含矿物质、氨基酸、糖蛋白、单宁酸等人体极易吸收的养分,可以使肤色靓丽、红润、洁净、白皙;与此同时,可有效的清热解毒,促进血液循环,对青春痘、粉刺、皱纹、雀斑等问题可以起到修复作用,对发言的皮

    2024-04-15
    412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