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浪漫主义作家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称他的音乐会练习曲为《音画练习曲》(Etudes-tableaux),以此标明这是一些形象生动、意境深远的钢琴曲。在他之前,李斯特的音乐会练习曲(包括六首《帕格尼尼练习曲》和十二首《超级技术练习曲》)也都是形象鲜明的作品,有些并有明确的标题:但李斯特的首要任务是突出辉煌的钢琴技术,而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则更着重于抒发诗情画意,在技术上相对地表现得比较朴素。 拉赫玛尼诺夫在世时,人们只知道他写过《音画练习曲》15首,即作品第33号6首,作于1911年,以及作品39号的9首,作于1916-1917年间。其实1911年所作原来也是9首: 第一首,f小调(作品第33号之1),作于8月11日; 第二首,C大调(作品第33号之2),作于8月16日; 第三首,c小调(作品第33号之3),作于8月18日; 第四首,a小调(作品第33号之4),作于9月8日; 第五首,d小调(作品第33号之5),作于9月11日; 第六首,降e小调(作品第33号之6),作于8月23日; 第七首,降E大调(作品第33号之7),作于8月17日; 第八首,g小调(作品第33号之8),作于8月15日; 第九首,升c小调(作品第33号之9),作于8月13日。 但出版时被作者删去了3首(第三首、第四首、第五首)。其中第四首于1616年9月27日改写后作为作品第39号第六首。第三、五首作者生前从未发表,其手稿在作者去世后才被发现,并于1948年被公诸于世,现予补充出版。 1916-1914年间所写的作品第39号包含: 第一首,c小调,作于1916年10月14日; 第三首,升f小调,作于1916年10月14日; 第四首,b小调,作于1916年9月24日; 第五首,降e小调,作于1917年2月17日; 第六首,a小调,作于1916年9月27日(改写作品第33号之4) 第七首,c小调,作于1917年2月2日; 第八首,d小调,作于1917年2月2日; 第九首,D大调,作于1917年2月2日; 1931年,意大利作家雷斯庇基(1879-1963)把作品第39号的第二、四、六、七、九等5首练习曲改变为乐队曲时,拉赫玛尼诺夫把这5首的标题内容告诉了他: 第二首描写海洋和海鸥的故事; 第四首描写集市景色; 第六首描写红帽子与野狼的故事; 第七首描写送葬的行列; 第九首是一首东方进行曲。 可以想见,拉赫玛尼诺夫在创作18首《音画练习曲》的其他13首时,也都是有成竹在胸的,只不过他没有把他们的标题内容告诉别人而已。 最有名的应是第4首 ,
邓映易先生先后译配出版有: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欢乐颂》(著名歌唱家魏鸣泉、梁美真、魏启娴独唱);舒伯特《美丽的磨房姑娘》、《冬之旅》、《天鹅之歌》;《舒伯特歌曲集》(200余首);舒曼《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歌曲集》;马勒《大地之歌》;《英语经典歌曲101首》等。与人合作:《歌剧选曲》(女高音三册);《男高音歌剧选曲》(61首);《拉赫玛尼诺夫歌曲集》;《普罗科菲耶夫歌曲集》;《柴科夫斯基歌曲集》。合编译配:《中外优秀歌曲260首》;《中外抒情歌曲240首》;并译配整理宗教歌曲千余首。中译英:《黄河儿女情》、《黄河一方土》;《跟我学唱英语歌》;《为毛主席诗词谱曲英译》。为《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撰写音乐家传记数十条。还出版了《邓映易诗歌集》,《诗经国风今译》等。
《悲歌-拉赫玛尼洛夫回忆录》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yit9
简介: BBC音乐纪录片《悲歌—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回忆录》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说:“音乐是从心灵流淌出来的,最后又回到心灵中的。音乐是爱!音乐的姐妹是诗歌,音乐的母亲是悲歌!
除了《桑塔露祺雅》,还有《蝙蝠序曲》、《匈牙利狂想曲》、《摇篮曲》、《塞维利亚的理发师》、《闲聊波尔卡》、《蓝色多瑙河》、《春之声圆舞曲》、《友谊地久天长》、《拉赫玛尼诺夫》,还有N多肖邦作品。飞天猫》里有《拉赫玛尼诺夫》好像还出现在别的里记不清了 《狮子脱险》片尾有《友谊地久天长》《指挥家》里有《蝙蝠序曲》
匈牙利狂想曲》是出现在杰瑞睡在钢琴里那一集。
桑塔露琪亚》好像在好几集里都有,记得清楚的是汤姆和杰瑞到意大利碰到一只老鼠那集。
这是拉赫玛尼诺夫19岁时创作的作品。1892年4月3日至17日,即将从莫斯科音乐院毕业的拉赫玛尼诺夫用15天完成全剧创作。这部独幕剧一举赢得莫斯科音乐学院有史以来第三枚“自由艺术家”大金质奖章。1893年5月10日,《阿列科》由伊波利特·阿塔尼任指挥在莫斯科大剧院首演,大获成功。由于当时深受阿伦斯基、塔涅耶夫和柴可夫斯基的褒奖,这部作品才得以出名。
根据罗伯特·沃克所著的传记丛书《拉赫玛尼诺夫》中所讲,这是拉赫玛尼诺夫的早期作品,剧本是弗拉基米尔·奈米洛维奇-丹申科依据普希金的爱情叙事长诗《茨冈人》(作于1824年,出版于1827年)改编的。原诗是普希金在南俄高加索山流放期间创作的,要旨在于解救贝沙拉比的吉普赛人脱离暴政,重获自由。由于这一内涵对当局来说过于敏感,因此它的情节被删改,并变成了19世纪歌剧中很普遍的题材——爱情悲剧:阿列科与的茨冈女孩金姆菲拉之间的爱情悲剧。
主人公阿列科讨厌贵族社会的消沉气息、厌倦了城市虚伪生活、精神彷徨而空虚、崇尚自由生活,于是与吉普赛姑娘(茨冈女)齐姆菲拉相爱。齐姆菲拉有着诗意般生活、性格热情而奔放。然而,当他得知齐姆菲拉与另一吉普赛小伙子有染后,便为了贵族的荣誉将他们杀死。
剧情:
时间:19 世纪初。地点:南比萨拉比亚的茨冈人露营地。
歌剧在具有乡土气息的吉普赛风格的“吉普赛老人动机”的序曲开幕,紧接着出现了“阿列科动机”。阿列科上场并以哑剧形式表现了自己和吉普赛人的感情。随后,随着竖琴的伴奏音乐,出现了弦乐优美的歌唱旋律。
场景转到了河边,那里松散地排列着茨冈人的帐篷。右侧前边有阿列科和金姆菲拉的帐篷,后面有带蓬马车。燃着篝火的哨岗,大锅里正烧着夜餐。茨冈男女和儿童在吃晚饭,轮流从锅里取出食品。周围一片寂静,河对面露出了美丽的月亮。茨冈姑娘们开始唱着赞美自由的流浪生活,男人们也随之加入。接着,茨冈老人回忆了自己的青春时代,他痛切地以歌唱的形式讲述了一个故事——自从妻子逃跑,留下女儿金姆菲拉后,他不再相信女人。阿列科听完故事说:“为何不杀那女人?”
和阿列科有了孩子的金姆菲拉和茨冈青年共同唱着“爱是自由的,一直旋转下去吧”。由于金姆菲拉的心已经远离阿列科而倾心于茨冈青年,因此和充满嫉妒的阿列科产生了对立。全体茨冈人的合唱阻拦了他们两人:“收起那些话,我们愉快地跳舞吧!”单簧管开始奏起了以日本旋律为中心的圆舞曲。紧接着是手拿铃鼓的妇女跳着独舞,在舞蹈的进行中,金姆菲拉和茨冈青年消失在夜色中。 强有力的管弦乐部分。男人们的舞蹈,音乐中借用了茨冈音乐的主题,依照原样继承了乌克兰的哥萨克舞蹈的节奏传统。舞蹈结束后,众茨冈人一边齐唱具有无伴奏效果的、变化了的圣歌风格的合唱,一边进帐篷睡觉去了。金姆菲拉和茨冈青年从舞台左侧上场。茨冈青年热烈地要求接吻,金姆菲拉害怕被丈夫看见俩人商量着再次幽会。被阿列科发现后,茨冈青年急急忙忙地走了,金姆菲拉进了自己的帐篷,坐在孩子的摇篮旁边,阿列科忧愁地站在帐篷附近。金姆菲拉和阿列科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她训斥了丈夫的嫉妒,并公开说出了自己对茨冈青年的爱情。
月亮高高升起来了,周围还有些灰暗,剩下阿列科独自悲伤和悔恨,为了儿子,他不知如何是好。紧接着是阿列科的谣唱曲,歌唱中插入前面的一段音乐,后半段一面回忆过去爱情的幸福时光,一面在绝望、阴郁的音乐声中退场,这是此部歌剧中最著名的唱段和场景。英国管、中提琴的交替和竖琴的滑奏一起演绎着宁静的主题。描写了月亮渐渐远去,天空开始渐亮的变化情景,一群男女在跳着爱情舞蹈。茨冈青年在竖琴的伴奏下唱起了浪漫曲:“好似月亮在不停地旋转,爱心的变化谁也不能阻挡”。
黎明,金姆菲拉和茨冈青年上场。他们正在忙着商量如何私奔,阿列科走进来看见他俩,步步逼迫训斥金姆菲拉,金姆菲拉回应道:“令人讨厌!”阿列科此时还想去企求挽回爱情。两个年轻人唱到:“可怜的阿列科。”阿列科产生了报仇的决心,金姆菲拉叫喊着想逃走,茨冈青年被阿列科用餐刀刺死。阿列科同时把一边抱着尸体哭喊一边叫骂的金姆菲拉刺倒了。众茨冈人起床,合唱道:“那吵吵闹闹的声音,到底是为了什么?”茨冈老人听到消息后,急忙叫喊着跑来。众茨冈人一起合唱:“世上最可怕的事。”金姆菲拉说:“父亲,我是被嫉妒所杀。”然后死去了。阿列科站着呼喊着金姆菲拉的名字。此时,茨冈老妇人突然出现,男人们在挖坟,妇女们则合上了死人的眼睛,并同他们吻别、歌唱。茨冈老人对阿列科沉痛地唱到:“我们是流浪人,我们不会惩罚罪责。但是我们不愿同杀人凶手生活在一起。”合唱也以同样的语言反复。不久,众茨冈人以圣歌风格的合唱庄重地唱着:“我们是善良的人,你从这里走吧!”并随之离开,音乐变为送葬进行曲风的乐曲,留下阿列科独自悲叹:“悲伤啊!忧愁啊!唯独剩下我一人”先前回忆的音乐动机再次出现,在宁静而阴郁的乐曲声中全剧落幕。
1、肖邦多以钢琴曲为主,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感情朴实、手法简练、题材紧扣波兰人民的生活、历史和爱国诗歌,曲调热情奔放、和声丰富多彩、结构灵活自如。
作为著名钢琴演奏家,肖邦的演奏技巧精湛、手法细腻、音响华丽、富裕激情、出神入化,他的钢琴踏板用法独特。
2、拉赫玛尼诺夫一方面是浪漫主义时代的代表,而另一方面,他的音乐里又有接近20世纪作曲家的许多现代元素。如何成功把这两种风格相融合成为其创作之谜。毋庸置疑,许多作曲家在自己的创作生涯中不断改变、完善着自己的风格,事实上每一位大师的风格都具有自己的演变过程。
3、李斯特在作曲方面,他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体裁,发展了自由转调的手法,为无调性音乐的诞生揭开了序幕,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风气相对立的浪漫主义原则。
扩展资料:
一、肖邦的音乐作品
肖邦一生创作了大约二百部作品,主要作品有:钢琴协奏曲2首、钢琴三重奏、钢琴奏鸣曲3首、叙事曲4首、谐谑曲4首、练习曲27首、波罗乃兹舞曲16首、圆舞曲17首、夜曲21首、即兴曲4首、埃科塞兹舞曲3首、歌曲17首;此外还有波莱罗舞曲、船歌、摇篮曲、幻想曲、回旋曲、变奏曲等,共21卷。
二、拉赫玛尼诺夫的主要作品
钢琴独奏方面,拉赫玛尼诺夫共谱写了2首奏鸣曲、24首前奏曲,最著名的莫过于他的《升c小调前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亦曾把多首古典音乐作品改编成钢琴独奏版本,较著名的有巴赫的《前奏曲》、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弗里茨·克莱斯勒的《爱之悲》及《爱之喜》等。
三、李斯特的钢琴作品
《十二首超技练习曲》、《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三部《旅行岁月》钢琴曲集、《华丽足尖舞》、大量歌剧幻想曲,如改编自威尔第的《弄臣》、改编自莫扎特的《唐璜的回忆》、《诺玛的回忆》及《恶魔罗伯特的回忆》等等。而他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实际上是依据匈牙利境内的吉卜赛音乐创作的。
-弗里德里克·肖邦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
-弗朗茨·李斯特
《阿莱科》(《阿连科》)、《利米尼的法兰契斯卡》(《弗兰切斯卡·达·里米尼》)、《贪婪骑士》(《吝啬骑士》)。
1892年3月,拉氏在音乐学院举办了自己的音乐会,演奏了自己的三重奏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另一方面,拉氏加紧创作毕业作品——根据普希金长篇叙事诗《吉普赛人》改变的歌剧《阿连科》。这一年,拉氏获得金质奖章,以优异成绩从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
1903年夏,拉氏在家乡度过。创作歌剧《贪婪骑士》。大女儿伊连娜出世。继续创作搁置以久的歌剧《佛兰切斯卡-达-里米尼》。
1906年,拉氏亲自指挥《吝啬骑士》与《弗兰切斯卡·达·里米尼》的首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