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才略在当时君主中是属于一流的。但他为人过于残暴,酷爱杀人取乐,在政治上只注重武力治国,没有看到文治的重要性,国内政治十分黑暗,在他的晚期,很少有人才脱颖而出,造成了政治基础的自我消弱。所以他死后仅短短的六年,他亲手创立的大夏国便被北魏灭亡。
关于赫连勃勃之所以能够建立大夏国也是历经战争迫折,在十六国十六国的时候先依附刘渊,后附前秦。灭了代国,命其首领刘卫辰黄河以西。前秦瓦解后,刘卫辰势力发展,据有朔方之地。后来在晋太元时期,北魏将刘卫辰攻杀。他的儿子赫连勃勃投奔了后秦,还任职安远将军。在晋义熙三年的时候,赫连勃勃袭杀自己岳父、以及后秦高平公没弈干,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改姓赫连,自以为匈奴是夏后氏后裔,建立大夏政权。但是大夏政权并没有维持很长的时间,在赫连勃勃立夏称帝之后,他的儿子赫连馈、赫连伦、赫连昌兄弟之间,为了争夺皇位进行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这正好为这就为北魏灭夏创造了条件,直到公元430年的时候,北魏攻占平凉,赫连定向西逃走,被吐谷浑俘杀。夏国正式灭亡。
在古代的历史上,有一个非常混乱的时期,五胡十六国。五胡十六国对于中原的文化发展带来了一次沉重的打击甚至于是毁灭,在这场持续数年的战乱当中,诞生了很多的国家,参与进来很多的少数民族,这也为民族间的融合提供了契机,在这个混乱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刘勃勃,他本来是一个部落酋长的儿子,但是在部落之间相互征战的时候,他的部落被人给消灭了,因此刘勃勃虽然出身好,但是没有部落,他也就没有了什么背景,刘勃勃在后来给自己改了个姓赫连,因此后人都称他为赫连勃勃。
赫连勃勃的部落被消灭之后,部落里面的人都被杀了,赫连勃勃侥幸逃了出来,到了一个叫做叱干的部落避难,但是赫连勃勃在这避难的时候,酋长要把他捆起来送给北魏,赫连勃勃的仇人,酋长的儿子说赫连勃勃是一个人才,况且人家来我们这里避难,就算我们不能够给他提供帮助,也不能够落井下石,结果酋长不听,没有办法的酋长儿子在半路上劫持了囚车,把赫连勃勃给救了下来,他们一起逃到了后秦,为了生计,当起了戍边的小兵。
赫连勃勃长得威猛异常,而且他长得也很有风范,所以被后秦边关的统帅给看重,并且觉得赫连勃勃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当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赫连勃勃。赫连勃勃摇身一变从一名小兵混成为统帅的女婿,因此这位统帅把赫连勃勃推荐给了后秦的皇帝,赫连勃勃这个人对于兵法和战术有些研究,因此得到了后秦皇帝姚兴的信任,把他任命为了骁骑将军,其实赫连勃勃打仗只会一招,姚兴的弟弟和姚兴说:“赫连勃勃不能亲近。”结果姚兴不听。
后来的后秦和北魏打仗,但是打着打着双方就开始坐下来谈条件了,赫连勃勃非常的生气,因为他想要借着后秦把北魏给灭了,好报仇,于是掌管大权的赫连勃勃开始了自己的造反之路,虽然他手中有着士兵,但还不足以能够造反,赫连勃勃为了扩大自己的实力,悍然的袭击杀害了自己的岳父,那位边疆的统帅,把他岳父的势力吞并之后,赫连勃勃实力大增。不过赫连勃勃造反之后一直都在对付他的恩人后秦,至于他的仇人北魏他从来就没有敢主动地发起进攻过。
赫连勃勃占领了前秦的大片土地之后,他的手下们和他讲,现在我们应该夺取长安城,这样子我们就能有了依靠,不久就可以平定天下,还可以把长安城当作我们的都城。结果赫连勃勃说道:“这是蠢人才会干的事情,我现在刚刚起步,没有什么雄厚的实力去固守一座城池,如果我们打下了长安,守着他,就是浪费我们的优势。”赫连勃勃的优势就在于机动性和持久性。他说道:“长安城现在不着急拿下,我们先利用我们的优势拿下周围的土地再说。”
赫连勃勃会的那招叫什么,就是游击战,利用他自己的机动性,以速度上的优势来击垮敌人,就算打不过也能够借助自身的优势撤退。为什么秦朝之后的匈奴骑兵那么的强势,就是因为中原大都是步兵,没有那种机动性,对上骑兵那就跟对上自己的克星是一样。有一句话说得好:“一招鲜,吃遍天。”赫连勃勃就是用这种方法接连地打胜仗,当赫连勃勃带领着士兵们攻打南凉的时候,当时很多人觉得他这种来去如风的战术必败无疑,结果南凉被赫连勃勃打的很惨,并且赫连勃勃得势之后追击八十里,把南凉的大将杀了十多位。
赫连勃勃打败南凉之后,开始了对周边国家发起了强势的进攻,那时候也是中原最混乱的时候,因为整个中原地区差不多就有十多个国家存在,但是赫连勃勃仗着自己的那一招踩着后秦与南凉等国家变得强盛起来。慢慢的赫连勃勃也成为了当时最有实力的国家之一,后来建都统万城,自立成了皇帝,还打造了一把名刀“大夏龙雀”,现如今提起大夏龙雀就能想起赫连勃勃。不过赫连勃勃残忍异常,所以很多史书上面对他评价不太多,但是也有很多人给他一个“战神”的称号。
赫连勃勃去世之后,他的大敌北魏把他建立的国家给打残了,这可能也是为什么赫连勃勃不敢攻打北魏的原因,因为北魏真的太强了。不过赫连定带着自己的残部往西边迁移的时候,把一个叫做西秦的国家顺手给灭了,后来赫连定信心倍增,重整旗鼓打算进攻北凉,但在路上被吐谷浑给袭击,杀得赫连定全军覆没,赫连虽然有少量的后人留下,但也慢慢的消散在了历史云烟之中,就连那把大夏龙雀现如今也只是存在于古书之中。
赫连勃勃
字屈孑,匈奴右贤王去卑之后,刘元海之族也。曾祖武,刘聪世以宗室封楼烦公,拜安北将军、监鲜卑诸军事、丁零中郎将,雄据肆卢川。为代王猗卢所败,遂出塞表。祖豹子招集种落,复为诸部之雄,石季龙遣使就拜平北将军、左贤王、丁零单于。父卫辰入居塞内,苻坚以为西单于,督摄河西诸虏,屯于代来城。及坚国乱,遂有朔方之地,控弦之士三万八千。后魏师伐之,辰令其子力俟提距战,为魏所败。魏人乘胜济河,克代来,执辰杀之。勃勃乃奔于叱干部。叱干他斗伏送勃勃于魏。他斗伏兄子阿利先戍大洛川。闻将送勃勃,驰谏曰:“鸟雀投人,尚宜济免,况勃勃国破家亡,归命于我?纵不能容,犹宜任其所奔。今执而送之,深非仁者之举。”他斗伏惧为魏所责,弗从。阿利潜遣劲勇篡勃勃于路,送于姚兴高平公没奕于,奕于以女妻之。
勃勃身长八尺五寸,腰带十围,性辩慧,美风仪。兴见而奇之,深加礼敬,拜骁骑将军,加奉车都尉,常参军国大议,宠遇逾于勋旧。兴弟邕言于兴曰:“勃勃天性不仁,难以亲近。陛下宠遇太甚,臣窃惑之。”兴曰:“勃勃有济世之才,吾方收其艺用,与之共平天下,有何不可!”乃以勃勃为安远将军,封阳川侯,使助没奕于镇高平,以三城、朔方杂夷及卫辰部众三万配之,使为伐魏侦候。姚邕固谏以为不可。兴曰:“卿何以知其性气?”邕曰:“勃勃奉上慢,御众残,贪暴无亲,轻为去就,宠之逾分,终为边害。”兴乃止。顷之,以勃勃为持节、安北将军、五原公,配以三交五部鲜卑及杂虏二万余落,镇朔方。时河西鲜卑杜崘献马八千匹于姚兴,济河,至大城,勃勃留之,召其众三万余人伪猎高平川,袭杀没奕于而并其众,众至数万
义熙三年,僭称天王、大单于,赦其境内,建元曰龙升,署置百官。自以匈奴夏后氏之苗裔也,国称大夏。以其长兄右地代为丞相、代公,次兄力俟提为大将军、魏公,叱干阿利为御史大夫、梁公,弟阿利罗引为征南将军、司隶校尉,若门为尚书令,叱以鞬为征西将军、尚书左仆射,乙斗为征北将军、尚书右仆射,自余以次授任
其年,讨鲜卑薛干等三部,破之,降众万数千。进讨姚兴三城已北诸戍,斩其将杨丕、姚石生等。诸将谏固险,不从,又复言于勃勃曰:“陛下将欲经营宇内,南取长安,宜先固根本,使人心有所凭系,然后大业可成。高平险固,山川沃饶,可以都也。”勃勃曰:“卿徒知其一,未知其二。吾大业草创,众旅未多,姚兴亦一时之雄,关中未可图也。且其诸镇用命,我若专固一城,彼必并力于我,众非其敌,亡可立待。吾以云骑风驰,出其不意,救前则击其后,救后则击其前,使彼疲于奔命,我则游食自若,不及十年,岭北、河东尽我有也。待姚兴死后,徐取长安。姚泓凡弱小儿,擒之方略,已在吾计中矣。昔轩辕氏亦迁居无常二十余年,岂独我乎!”于是侵掠岭北,岭北诸城门不昼启。兴叹曰:“吾不用黄儿之言,以至于此!”黄儿,姚邕小字也
勃勃初僭号,求婚于秃发傉檀,傉檀弗许。勃勃怒,率骑二万伐之,自杨非至于支阳三百余里,杀伤万余人,驱掠二万七千口、牛马羊数十万而还。亻辱檀率众追之,其将焦朗谓傉檀曰:“勃勃天姿雄骜,御军齐肃,未可轻也。今因抄掠之资,率思归之士,人自为战,难与争锋。不如从温围北渡,趣万斛堆,阻水结营,制其咽喉,百战百胜之术也。”傉檀将贺连怒曰:“勃勃以死亡之余,率乌合之众,犯顺结祸,幸有大功。今牛羊塞路,财宝若山,窘弊之余,人怀贪竞,不能督厉士众以抗我也。我以大军临之,必土崩鱼溃。今引军避之,示敌以弱。我众气锐,宜在速追。”傉檀曰:“吾追计决矣,敢谏者斩!”勃勃闻而大喜,乃于阳武下陕凿凌埋车以塞路。傉檀遣善射者射之,中勃勃左臂。勃勃乃勒众逆击,大败之,追奔八十余里,杀伤万计,斩其大将十余人,以为京观,号“髑髅台”,还于岭北
勃勃与姚兴将张佛生战于青石原,又败之,俘斩五千七百人。兴遣将齐难率众二万来伐,勃勃退如河曲。难以去勃勃既远,纵兵掠野,勃勃潜军覆之,俘获七千余人,收其戎马兵杖。难引军而退,勃勃复追击于木城,拔之,擒难,俘其将士万有三千,戎马万匹。岭北夷夏降附者数万计,勃勃于是拜置守宰以抚之。勃勃又率骑二万入高冈,及于五井,掠平凉杂胡七千余户以配后军,进屯依力川
姚兴来伐,至三城,勃勃候兴诸军未集,率骑击之。兴大惧,遣其将姚文宗距战,勃勃伪退,设伏以待之。兴遣其将姚榆生等追之,伏兵夹击,皆擒之。兴将王奚聚羌胡三千余户于敕奇堡,勃勃进攻之。奚骁悍有膂力,短兵接战,勃勃之众多为所伤。于是堰断其水,堡人窘迫,执奚出降。勃勃谓奚曰:“卿忠臣也!朕方与卿共平天下。”奚曰:“若蒙大恩,速死为惠。”乃与所亲数十人自刎而死。勃勃又攻兴将金洛生于黄石固,弥姐豪地于我罗城,皆拔之,徙七千余家于大城,以其丞相右地代领幽州牧以镇之
遣其尚书金纂率骑一万攻平凉,姚兴来救,纂为兴所败,死之。勃勃兄子左将军罗提率步骑一万攻兴将姚广都于定阳,克之,坑将士四千余人,以女弱为军赏。拜广都为太常。勃勃又攻兴将姚寿都于清水城,寿都奔上邽,徙其人万六千家于大城。是岁,齐难、姚广都谋叛,皆诛之
姚兴将姚详弃三城,南奔大苏。勃勃遣其将平东鹿奕于要击之,执详,尽俘其众。详至,勃勃数而斩之
其年,勃勃率骑三万攻安定,与姚兴将杨佛嵩战于青石北原,败之,降其众四万五千,获戎马二万匹。进攻姚兴将党智隆于东乡,降之,署智隆光禄勋,徙其三千余户于贰城。姚兴镇北参军王买德来奔。勃勃谓买德曰:“朕大禹之后,世居幽、朔。祖宗重晖,常与汉、魏为敌国。中世不竞,受制于人。逮朕不肖,不能绍隆先构,国破家亡,流离漂虏。今将应运而兴,复大禹之业,卿以为何如?”买德曰:“自皇晋失统,神器南移,群雄岳峙,人怀问鼎,况陛下奕叶载德,重光朔野,神武超于汉皇,圣略迈于魏祖,而不于天启之机建成大业乎!今秦政虽衰,籓镇犹固,深愿蓄力待时,详而后举。”勃勃善之,拜军师中郎将
乃赦其境内,改元为凤翔,以叱干阿利领将作大匠,发岭北夷夏十万人,于朔方水北、黑水之南营起都城。勃勃自言:“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阿利性尤工巧,然残忍刻暴,乃蒸土筑城,锥入一寸,即杀作者而并筑之。勃勃以为忠,故委以营缮之任。又造五兵之器,精锐尤甚。既成呈之,工匠必有死者:射甲不入,即斩弓人;如其入也,便斩铠匠。又造百练刚刀,为龙雀大环,号曰“大夏龙雀”,铭其背曰:“古之利器,吴、楚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可以怀远,可以柔逋。如风靡草,威服九区。”世甚珍之。复铸铜为大鼓,飞廉、翁仲、铜驼、龙兽之属,皆以黄金饰之,列于宫殿之前。凡杀工匠数千,以是器物莫不精丽
于是议讨乞伏炽磐。王买德谏曰:“明王之行师也,轨物以德,不以暴。且炽磐我之与国,新遭大丧,今若伐之,岂所谓乘理而动,上感灵和之义乎!苟恃众力,因人丧难,匹夫犹耻为之,而况万乘哉!”勃勃曰:“甚善。微卿,朕安闻此言
其年,下书曰:“朕之皇祖,自北迁幽、朔,姓改姒氏,音殊中国,故从母氏为刘。子而从母之姓,非礼也。古人氏族无常,或以因生为氏,或以王父之名。朕将以义易之。帝王者,系天为子,是为徽赫实与天连,今改姓曰赫连氏,庶协皇天之意,永享无疆大庆。系天之尊,不可令支庶同之,其非正统,皆以铁伐为氏,庶朕宗族子孙刚锐如铁,皆堪伐人。”立其妻梁氏为王后,子璝为太子,封子延阳平公,昌太原公,伦酒泉公,定平原公,满河南公,安中山公
又攻姚兴将姚逵于杏城,二旬,克之,执逵及其将姚大用、姚安和、姚利仆、尹敌等,坑战士二万人。
遣其御史中丞乌洛孤盟于沮渠蒙逊曰:“自金晋数终,祸缠九服,赵、魏为长蛇之墟,秦、陇为豺狼之穴,二都神京,鞠为茂草,蠢尔群生,罔知凭赖。上天悔祸,运属二家,封疆密迩,道会义亲,宜敦和好,弘康世难。爰自终古,有国有家,非盟誓无以昭神只之心,非断金无以定终始之好。然晋、楚之成,吴、蜀之约,咸口血未乾,而寻背之。今我二家,契殊曩日,言未发而有笃爱之心,音一交而怀倾盖之顾,息风尘之警,同克济之诚,戮力一心,共济六合。若天下有事,则双振义旗;区域既清,则并敦鲁、卫。夷险相赴,交易有无,爰及子孙,永崇斯好。”蒙逊遣其将沮渠汉平来盟。
勃勃闻姚泓将姚嵩与氐王杨盛相持,率骑四万袭上邽,未至而嵩为盛所杀。勃勃攻上邽,二旬克之,杀泓秦州剌史姚平都及将士五千人,毁城而去。进攻阴密,又杀兴将姚良子及将士万余人。以其子昌为使持节、前将军、雍州刺史,镇阴密。泓将姚恢弃安定,奔于长安,安定人胡俨、华韬率户五万据安定,降于勃勃。以俨为侍中,韬为尚书,留镇东羊苟儿镇之,配以鲜卑五千。进攻泓将姚谌于雍城,谌奔长安。勃勃进师次郿城,泓遣其将姚绍来距,勃勃退如安定。胡俨等袭杀苟儿,以城降泓。勃勃引归杏城,笑谓群臣曰:“刘裕伐秦,水陆兼进,且裕有高世之略,姚泓岂能自固!吾验以天时人事,必当克之。又其兄弟内叛,安可以距人!裕既克长安,利在速返,正可留子弟及诸将守关中。待裕发轸,吾取之若拾芥耳,不足复劳吾士马。”于是秣马厉兵,休养士卒。寻进据安定,姚泓岭北镇戍郡县悉降,勃勃于是尽有岭北之地
俄而刘裕灭泓,入于长安,遣使遗勃勃书,请通和好,约为兄弟。勃勃命其中书侍郎皇甫徽为文而阴诵之,召裕使前,口授舍人为书,封以答裕。裕览其文而奇之,使者又言勃勃容仪瑰伟,英武绝人。裕叹曰:“吾所不如也!”既而勃勃还统万,裕留子义真镇长安而还。勃勃闻之,大悦,谓王买德曰:“朕将进图长安,卿试言取之方略。”买德曰:“刘裕灭秦,所谓以乱平乱,未有德政以济苍生。关中形胜之地,而以弱才小儿守之,非经远之规也。狼狈而返者,欲速成篡事耳,无暇有意于中原。陛下以顺伐逆,义贯幽显,百姓以君命望陛下义旗之至,以日为岁矣。青泥、上洛,南师之冲要,宜置游兵断其去来之路。然后杜潼关,塞崤、陕,绝其水陆之道。陛下声檄长安,申布恩泽,三辅父老皆壶浆以迎王师矣。义真独坐空城,逃窜无所,一旬之间必面缚麾下,所谓兵不血刃,不战而自定也。”勃勃善之,以子璝都督前锋诸军事,领抚军大将军,率骑二万南伐长安,前将军赫连昌屯兵潼关,以买德为抚军右长史,南断青泥,勃勃率大军继发。璝至渭阳,降者属路。义真遣龙骧将军沈田子率众逆战,不利而退,屯刘回堡。田子与义真司马王镇恶不平,因镇恶出城,遂杀之。义真又杀田子。于是悉召外军入于城中,闭门距守。关中郡县悉降。璝夜袭长安,不克。勃勃进据咸阳,长安樵采路绝。刘裕闻之,大惧,乃召义真东镇洛阳,以朱龄石为雍州刺史,守长安。义真大掠而东,至于灞上,百姓遂逐龄石,而迎勃勃入于长安。璝率众三万追击义真,王师败绩,义真单马而遁。买德获晋宁朔将军傅弘之、辅国将军蒯恩、义真司马毛修之于青泥,积人头以为京观。于是勃勃大飨将士于长安,举觞谓王买德曰:“卿往日之言,一周而果效,可谓算无遗策矣。虽宗庙社稷之灵,亦卿谋献之力也。此觞所集,非卿而谁!”于是拜买德都官尚书,加冠军将军,封河阳侯
赫连昌攻龄石及龙骧将军王敬于潼关之曹公故垒,克之,执龄石及敬送于长安。群臣乃劝进,勃勃曰:“朕无拨乱之才,不能弘济兆庶,自枕戈寝甲,十有二年,而四海未同,遗寇尚炽,不知何以谢责当年,垂之来叶!将明扬仄陋,以王位让之,然后归老朔方,琴书卒岁。皇帝之号,岂薄德所膺!”群臣固请,乃许之。于是为坛于灞上,僭即皇帝位,赦其境内,改元为昌武。遣其将叱奴侯提率步骑二万攻晋并州刺史毛德祖于蒲坂,德祖奔于洛阳。以侯提为并州刺史,镇蒲坂
勃勃归于长安,征隐士京兆韦祖思。既至而恭惧过礼,勃勃怒曰:“吾以国士征汝,柰何以非类处吾!汝昔不拜姚兴,何独拜我?我今未死,汝犹不以我为帝王,吾死之后,汝辈弄笔,当置吾何地!”遂杀之。<
群臣劝都长安,勃勃曰:“朕岂不知长安累帝旧都,有山河四塞之固!但荆、吴僻远,势不能为人之患。东魏与我同壤境,去北京裁数百余里,若都长安,北京恐有不守之忧。朕在统万,彼终不敢济河,诸卿适未见此耳!”其下咸曰:“非所及也。”乃于长安置南台,以璝领大将军、雍州牧、录南台尚书事。<
勃勃还统万,以宫殿大成,于是赦其境内,又改元曰真兴。刻石都南,颂其功德,曰:夫庸大德盛者,必建不刊之业;道积庆隆者,必享无穷之祚。昔在陶唐,数钟厄运,我皇祖大禹以至圣之姿,当经纶之会,凿龙门面辟伊阙,疏三江而决九河,夷一元之穷灾,拯六合之沈溺,鸿绩侔于天地,神功迈于造化,故二仪降祉,三灵叶赞,揖让受终,光启有夏。传世二十,历载四百,贤辟相承,哲王继轨,徽猷冠于玄古,高范焕乎畴昔。而道无常夷,数或屯险,王桀不纲,网漏殷氏,用使金晖绝于中天,神辔辍于促路。然纯曜未渝,庆绵万祀,龙飞漠南,凤峙朔北。长辔远驭,则西罩昆山之外;密网遐张,则东亘沧海之表。爰始逮今,二千余载,虽三统迭制于崤、函,五德革运于伊、洛,秦、雍成篡杀之墟,周、豫为争夺之薮,而幽朔谧尔,主有常尊于上;海代晏然,物无异望于下。故能控弦之众百有余万,跃马长驱,鼓行秦、赵,使中原疲于奔命,诸夏不得高枕,为日久矣。是以偏师暂拟,泾阳摧隆周之锋;赫斯一奋,平阳挫汉祖之锐。虽霸王继踪,犹朝日之升扶桑;英豪接踵,若夕月之登蒙汜。自开辟已来,未始闻也。非夫卜世与乾坤比长,鸿基与山岳齐固,孰能本枝于千叶,重光于万祀,履寒霜而逾荣,蒙重氛而弥耀者哉!
于是玄符告征,大猷有会,我皇诞命世之期,应天纵之运,仰协时来,俯顺时望。龙升北京,则义风盖于九区;凤翔天域,则威声格于八表。属奸雄鼎峙之秋,群凶岳立之际,昧旦临朝,日旰忘膳,运筹命将,举无遗策。亲御六戎,则有征无战。故伪秦以三世之资,丧魂于关、陇;河源望旗而委质,北虏钦风而纳款。德音著于柔服,威刑彰于伐叛,文教与武功并宣,俎豆与干戈俱运。五稔之间,道风弘著,暨乎七载而王猷允洽。乃远惟周文,启经始之基;近详山川,究形胜之地,遂营起都城,开建京邑。背名山而面洪流,左河津而右重塞。高隅隐日,崇墉际云,石郭天池,周绵千里。其为独守之形,险绝之状,固以远迈于咸阳,超美于周洛,若乃广五郊之义,尊七庙之制,崇左社之规,建右稷之礼,御太一以缮明堂,模帝坐而营路寝,阊阖披霄而山亭,象魏排虚而岳峙,华林灵沼,崇台秘室,通房连阁,驰道苑园,可以阴映万邦,光覆四海,莫不郁然并建,森然毕备,若紫微之带皇穹,阆风之跨后土。然宰司鼎臣,群黎士庶,佥以为重威之式,有阙前王。于是延王尔之奇工,命班输之妙匠,搜文梓于邓林,采绣石于恒岳,九域贡以金银,八方献其瑰宝,亲运神奇,参制规矩,营离宫于露寝之南,起别殿于永安之北。高构千寻,崇基万仞。玄栋镂榥,若腾虹之扬眉;飞檐舒咢,似翔鹏之矫翼。二序启矣,而五时之坐开;四隅陈设,而一御之位建。温宫胶葛,凉殿峥嵘,络以隋珠,綷以金镜,虽曦望互升于表,而中无昼夜之殊;阴阳迭更于外,而内无寒暑之别。故善目者不能为其名,博辩者不能究其称,斯盖神明之所规模,非人工之所经制。若乃寻名以求类,踪状以效真,据质以究名,形疑妙出,虽如来、须弥之宝塔,帝释、忉利之神宫,尚未足以喻其丽,方其饰矣。<
昔周宣考室而咏于诗人,閟宫有侐而颂声是作。况乃太微肇制,清都启建,轨一文昌,旧章唯始,咸秩百神,宾享万国,群生开其耳目,天下咏其来苏,亦何得不播之管弦,刊之金石哉!乃树铭都邑,敷赞硕美,俾皇风振于来叶,圣庸垂乎不朽。其辞曰:<
于赫灵祚,配乾比隆。巍巍大禹,堂堂圣功。仁被苍生,德格玄穹。帝锡玄珪,揖让受终。哲王继轨,光阐徽风。道无常夷,数或不竞。金精南迈,天辉北映。灵祉逾昌,世叶弥盛。惟祖惟父,克广休命。如彼日月,连光接镜。玄符瑞德,乾运有归。诞钟我后,应图龙飞。落落神武,恢恢圣姿。名教内敷,群妖外夷。化光四表,威截九围。封畿之制,王者常经。乃延输、尔,肇建帝京。土苞上壤,地跨胜形。庶人子来,不日而成。崇台霄峙,秀阙云亭。千榭连隅,万阁接屏。晃若晨曦,昭若列星。离宫既作,别宇云施。爰构崇明,仰准乾仪。悬薨风阅,飞轩云垂。温室嵯峨,层城参差。楹雕虬兽,节镂龙螭。莹以宝璞,饰以珍奇。称因褒著,名由实扬。伟哉皇室,盛矣厥章!义高灵台,美隆未央。迈轨三五,贻则霸王。永世垂节,亿载弥光
其秘书监胡义周之辞也。名其南门曰朝宋门,东门曰招魏门,西门曰服凉门,北门曰平朔门。追尊其高祖训儿曰元皇帝,曾祖武曰景皇帝,祖豹子曰宣皇帝,父卫辰曰桓皇帝,庙号太祖,母苻氏曰桓文皇后
勃勃性凶暴好杀,无顺守之规。常居城上,置弓剑于侧,有所嫌忿,便手自杀之,群臣忤视者毁其目,笑者决其唇,谏者谓之诽谤,先截其舌而后斩之。夷夏嚣然,人无生赖。在位十三年而宋受禅,以宋元嘉二年死。子昌嗣伪位,寻为魏所擒。弟定僭号于平凉,遂为魏所灭。自勃勃至定,凡二十有六载而亡
史臣曰:赫连勃勃犭熏丑种类,入居边宇,属中壤分崩,缘间肆慝,控弦鸣镝,据有朔方。遂乃法玄象以开宫,拟神京而建社,窃先王之徽号,备中国之礼容,驱驾英贤,窥窬天下。然其器识高爽,风骨魁奇,姚兴睹之而醉心,宋祖闻之而动色。岂阴山之韫异气,不然何以致斯乎!虽雄略过人,而凶残未革,饰非距谏,酷害朝臣,部内嚣然,忠良卷舌。灭亡之祸,宜在厥身,犹及其嗣,非不幸也
赞曰:淳维远裔,名王之余。啸群龙漠,乘衅侵渔。爰创宫宇,易彼毡庐。虽弄神器,犹曰凶渠。
公元304年,前赵、成汉立国,在中华大地上掀开了十六国的历史序章。
100多年后,即公元407年,十六国历史即将奏响终曲,而大夏才刚刚立国。
它是十六国里面最晚建立的政权(北燕立于409年,但承后燕)。
举着马刀的赫连勃勃,在尾声奏响之际,再又挥砍出一番恐怖高潮、涂抹了一道鲜红血色。
战争恐怖、刀剑饮血,就是夏主赫连勃勃的人设,也是匈奴大夏政权的底色。
所以,回看这段历史,难免会生出一种悲愤。
但是,放大视角、转变坐标,却有另外一番感悟。
战争是什么?
简单说就是不同的民族在争夺生存空间。
看看万里长城,它精准地重合于400毫米等降水线。
这条线以北的贫瘠土地只能放牧,这条线以南的富饶土地可以农耕。
中原民族很彪悍,他们把富饶土地全部纳入麾下而且一寸不让。
而留给蛮夷戎狄的只有草原和大漠,让他们在千年来只能处于低维度的文明形态。
所以,草原民族不是只想游牧而是只能游牧。
而所谓蛮夷戎狄,与华夏苍生,本质上也没有什么区别。
给他们打上这样的标签,然后才可以名正言顺地去打、去赶、去杀。
中原自有风骚、草原也慕文章,无论中原还是草原都在向着更复杂的方向发展。
所以,草原民族势必要向着高维度的文明形态迈进。
而阻碍他们的就是万里长城,以及长城背后中原政权。
因此,他们势必要跨越长城、进入中原,马刀和快马就是他们的凭借。
而一旦踏入中原大地、实现文明跨越,蛮夷戎狄就不再纯粹,他们会浸染于中原文化、洗礼于诗书礼乐。
马刀镂刻了铭文、战马装上了金鞍,战争逐渐有了风华。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战争就被打上了文化的底色。
而十六国历史的战争风云,也不例外。
仔细观之就会发现:这段历史就是一众胡人领袖在照着汉人书写的春秋史书去征战杀伐。
统一中原和草原的天下视角,遍历中原和草原的两个坐标,我们能够发现:
赫连勃勃不止马刀饮血,而且雅好风骚;胡夏政权不止杀人京观,而且生亦维艰。
1均衡态下没有低垂的果实,赫连勃勃得杀出一片生存空间
胡夏立国之前,河西有诸凉、关中有后秦、河北有北魏、山东有南燕、东北有北燕、南方有东晋。
形胜富饶之地,基本已被瓜分干净。
天下虽大,已经没了低垂的果实;五胡混战,已经进入到了博弈均衡态。
这时候再去建立一个新政权,无异于群虎嘴中硬抢一块肥肉。
所以,赫连勃勃不简单、胡夏政权不容易。
赫连勃勃不仅要把组织战争的能力发挥到极致,而且还要找准时机、富贵险中求。
赫连勃勃虽然有野心,但不是傻子,能踏实给人打工也不愿犯险创业。
但往往都是局势改变人。
后秦与北魏停战和解,使得赫连勃勃彻底叛秦自立。
因为赫连勃勃与北魏拓跋家族有一笔惨烈血债。
(拓跋珪)诛卫辰宗党五千馀人,皆投尸于河。
魏主拓跋珪杀了赫连勃勃的父亲刘卫辰以及宗族部众五千余人,而且死不留尸、全部扔进黄河。
后秦与北魏敌战,身负杀父之仇、灭族大恨的赫连勃勃,就会忠于后秦。
后秦与北魏议和,身负杀父之仇、灭族大恨的赫连勃勃,就会叛秦自立。
史书所谓的性气傲慢、轻为去就,都不足以说明赫连勃勃必然叛秦自立。
后秦柴壁战败,是时机;秦魏战后交好,是触因。
有造反的难得时机、有造反的被迫形势,于是才有了赫连勃勃叛秦自立。
而除了时机和触因,还有两个有利契机:
一是姚兴拜赫连勃勃为兴远将军,镇守朔方。
西汉卫青夺河南地、汉武帝在此筑城朔方,朔方是河套地区的核心要塞。
于是,以朔方为中心、俯视周边,赫连勃勃就可以建立政权、割据河套地区。
二是赫连勃勃的岳父没奕于所率鲜卑部众驻扎在高平川。
河套地区主要的军事存在,就是赫连勃勃多部联军及其岳父没奕于的鲜卑部众。
于是,赫连勃勃杀其岳父、夺其部众,在后秦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便占定河套地区。
公元407年6月,26岁的赫连勃勃正式割据河套,建立大夏政权。
2赫连勃勃以战为守,大夏骑兵游击后秦
这是一个均衡态的乱世:中原五胡政权、各据一方形胜,北魏灭不了后秦、后秦也灭不了诸凉。
但是,这时候却突然冒出了一个胡夏政权。
群虎对羊羔,谁也不会嘴下留情。
但是,赫连勃勃与胡夏政权用马刀证明了他们不是羊羔而是凶狠的豺狼。
赫连勃勃日夜举着马刀、胡夏政权无日不战。
因为他们得把群虎都打得害怕,自己才能生存,于是赫连勃勃的战争充满了残酷。
截取史书记载,简录赫连勃勃的战场杀伐:
赫连勃勃率骑兵两万,伐南凉,杀伤万余人,驱掠百姓两万七千人、牲畜十万。
再战南凉追兵,杀伤万余人,斩其大将十余人,并做京观、号“髑髅台”。
所谓京观,就是把战败敌人的头颅割下来,然后堆成金字塔。
东晋末期,刘裕曾经北伐后秦,一路收复两京,攻入关中,而正当其准备继续北伐,攻打北魏之时,因为刘穆之病逝,刘裕回京,留守关中的晋军则被一旁虎视眈眈的赫连勃勃所击败,众多名将战死,留守关中的精锐部队损失殆尽,赫连勃勃所建立的胡夏国入主关中,国力达到鼎盛。
可以说赫连勃勃能够击败强势的东晋军,入主关中,虽说他为人残暴,但是就当是局势而言,他的确获得了天时地利,众多因素都发展为有利于他的方向。
赫连勃勃家族起源于匈奴铁弗部,和前赵皇帝刘渊同族,其父亲刘卫辰割据朔方,徘徊于前秦、代国、后赵之间,以此获取各方拉拢,壮大自己的实力,虽说最后刘卫辰兵败被杀,但赫连勃勃也是继承了其父亲的基业。
尤其是后来后秦君主姚兴不顾众人反对,坚持扶持赫连勃勃,希望赫连勃勃能够帮助后秦对付北魏,赫连勃勃享受了和其父亲一样的红利期,毕竟后秦和北魏都想拉拢他,作为自己争夺天下的砝码。
直到赫连勃勃在义熙二年(406年),建立胡夏国,正式和后秦决裂,开始了和后秦的多年征战,从那时起,他就对关中垂涎了。
到了义熙十三年(417年)时机来了,刘裕灭了后秦入主关中,后刘裕回京,关中人心不稳,给了赫连勃勃的良机。
在义熙十二年(416年)年,刘裕实现灭南燕,谯蜀,平定东晋内部卢循、徐道覆叛乱后,准备大举北伐后勤,七路大军扑向关中,后秦难以抵挡被刘裕所灭。
此时刘裕的把眼光放在了攻打北魏身上,只要经略关中,和蜀地连成一片,稳固西线,那么晋军就有能力沿着黄河一线,对北魏发起大规模进攻,这是的赫连勃勃是不敢觊觎关中的,毕竟晋军主力在关中云集,自己还担心成为刘裕下个目标呢,哪有心思南下攻打关中。
只是一个人的离世,彻底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宋书武帝纪》前将军刘穆之卒公欲息驾长安,经略赵、魏,会穆之卒,乃归。
刘穆之的死,彻底打乱了刘裕的计划,可以说刘穆之是唯一一个令刘裕可以放心率军出征的人。
有他在,后方的事务就是决断如流,刘裕无需担心,这样才能保证大军出征后方的稳固,而且东晋内部反对刘裕的势力集团还是有的,刘穆之一死,后方必然有揣着特殊心思的人,当时刘裕在东晋声望虽高,但不代表他可以随意踢走司马氏,自己当皇帝。
当时刘裕让徐羡之暂时代替刘穆之的职位,可是徐羡之不是刘穆之,众多朝廷大事,他都无法决定,只能快马加鞭呈报给刘裕,这意味着,刘裕对后方的掌控能力大幅削弱,毕竟局势瞬息万变,只有刘穆之活着,坐着后方,才能及时作出正确的抉择。
而这也就造成了一个对赫连勃勃极其有利的局面,也就是刘裕在关中留下的防守兵力,看似强大,实则虚弱。
刘裕急于回京,令十二岁的儿子刘义真以及王修、王镇恶、沈田子等文武共守长安,这就有意思了,王镇恶是出身北方的将领,因为军功一直被南方将领所嫉妒,沈田子就是其中最具代表的人物,晋军长安内乱的时候,就是由沈田子擅杀王镇恶开始的。
同时留守长安的最高军事长官是刘义真,一个12岁的孩子,在尚未经历战场磨砺之时,如何能够承担如此重任呢?
而就赫连勃勃攻占关中的过程而言,就是这个奇葩的留守长安班底导致了最后失利,但这也是刘裕无奈的地方。
显然刘裕这次回京,就是为了夺权去的,刘穆之死了,刘裕没有可以放心留守后方的人,为了日后的大业,这次回去,他必然加快夺权的速度。
《宋书武帝纪》受相国宋公九锡之命……又诏宋国所封十郡之外,悉得除用。
义熙十四年,刘裕就受赐九锡了,并且有了自己的封国,距离夺位仅仅一步之遥,后来他还指派王韶之缢杀晋安帝,另立司马德文为帝,可以说刘裕从关中回到东晋后,就一直加快夺位事宜的进程。
这应该是刘裕从关中撤军时就定下的计划,所以他无法舍弃关中,不然他的声望就会受损,自己弃守和被赫连勃勃通过军事行动夺走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刘裕只能派兵留守关中。
而且还不能是简单做样子的守,毕竟要给刘裕回到东晋完成大部分夺位行动才可以,也就是要给刘裕时间,所以留守关中的晋军有诸多名将,至于为何让刘义真留守长安,这也是刘裕想要制衡各方吧。
王镇恶、沈田子交恶,那么按照刘裕的安排,刘义真可以调和双方,不至于一方做大,最主要的是,避免有人趁机割据关中自立的情况出现,只是刘裕没想到,王镇恶、沈田子先后被杀,局势即刻失控。
赫连勃勃觊觎关中已久,自然是不会放过刘裕从关中大举撤军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刘裕不是自己带着少数亲卫回京的,而是率军回京,那么留守长安的部队就不是北伐时期的全部军队,军队是他保持地位的根本,他是不会让主力部队留在关中,在被人的管辖之下的,同时为了稳固夺权,他也需要带回足够的兵力。
《宋书沈田子传》高祖曰:今留卿文武将士精兵万人
当初沈田子发对王镇恶留守关中时,刘裕就和他说,关中留有精兵万余人,王镇恶若是造反就将其诛杀,也就是说留守关中的晋军兵力上万。
但这对于赫连勃勃来说是极好的机会了,其采用王买德的策略,兵分三路大举进取关中,两路切断晋军后路,也就是赫连昌屯兵潼关,王买德为往南截断青泥的道路。
扼守潼关,意思是切断关中和关东之地的联系,阻断青泥(今陕西蓝田县),可切断晋军由此南撤的道路,赫连勃勃此法是相当于对关中晋军实现了合围,在此基础上,赫连勃勃率部直取长安。
面对赫连勃勃来势汹汹,一路兵锋直抵渭阳(今陕西岐山县南),王镇恶、沈田子率部抵御兵败,退回到刘回堡(今陕西兴平市东南),此时正是需要关中晋军协同作战的时候,结果却发生了恶性事件。
也就是沈田子杀了王镇恶,此后刘义真又杀了沈田子和王修,
《宋书武三王传》修既死,人情离骇,无相统一。
在这种情况下,刘义真收拢各部,困守长安,关中各郡县是直接投降于赫连勃勃,关长安成为孤城,局势危殆,这是大后方的刘裕才更换策略,让留守洛阳的朱龄石入关替换不成事的刘义真。
可更为尴尬的是,刘义真这个12岁的孩子,不急速撤离,而是
诸将竞敛财货,多载子女,方轨徐行,虏追骑且至。
到了这个时候不想着逃命,倒是沿路搜刮钱财,慢悠悠地撤军,结果被赫连勃勃所部追杀,晋军溃败四散。
刘义真这个坑货更是让朱龄石遭遇困境,因为刘义真在关中不得人心,所以朱龄石遭到了关中百姓的排挤,赫连勃勃这位弑杀残暴的君主在当时还算是得人心的,所以被迎入了长安,朱龄石最终也是战败身死。
东晋军在关中因内乱发生的惨败,导致了刘裕损失王镇恶、沈田子、王修等人,后来朱龄石、朱超石、蒯恩、傅弘之一大批能臣武将,也丧失了上万的精锐部队,可以说得不偿失。
而这一切的根结,在于重臣刘穆之的死,迫使刘裕做出了不利的决策,刘裕急于回京夺位,关中又不可舍弃,留守的东晋班底还是一颗雷,在赫连勃勃来袭时终于爆了,将留守关中的晋军炸的灰飞烟灭。
而赫连勃勃可谓是得到了上天的眷顾,先是蛰伏收敛锋芒,得到后秦姚兴的重用,在自己兵强马壮后,果断和后秦翻脸,而后秦因为内乱还被刘裕所灭,正当他担心刘裕有继续北伐之意时,刘裕后方出事撤军,赫连勃勃趁机攻略关中,几乎没打什么恶仗就拿下关中,将胡夏国的疆域扩张到鼎盛,可以说他的命也是蛮不错的。
说到赫连勃勃这个人很多人都不太认识,我也不认识,不认识问题不大的呀,不认识好好学就认识了呀,话说这个赫连勃勃有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他竟然不敢攻打北魏,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呀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感兴趣的网友别错过了!
他确实有这样的想法,却没有这样的实力。关于赫连勃勃的生平,各位答友已经介绍今不赘述。仅说一下赫连勃勃为什么不敢攻打北魏。
1赫连勃勃志向远大,他的都城统万城的四个城门的名字分别是:南门叫朝宋门,北门叫平朔门,东门叫招魏门,西门叫服凉门。从名字可以看出赫连勃勃野心很大,他想要并吞寰宇,统一天下,使南方的刘宋王朝前来朝见,平定北方的柔然。向东招降北魏,西面让诸凉臣服。但是,事实是赫连勃勃建立的政权,虽然自保有余,可惜进取的实力仍然很弱小。赫连勃勃之所以不敢攻打北魏,一方面是因为他必须要面对柔然、高车等部落的打击,同时也要提防凉国的入侵。而北魏的实力甚至要胜过这些部落,所以他不敢轻易冒犯。
2、实际上赫连勃勃原名刘勃勃,是匈奴铁弗部人。他和拓跋鲜卑氏之间还存在一定的亲戚关系,赫连勃勃的父亲名叫刘卫辰,升平四年六月,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妃子慕容氏去世。七月,刘卫辰来到代国参加葬礼,顺便求婚,拓跋什翼犍把女儿嫁给刘卫辰。而拓跋什翼犍就是北魏建立者拓跋珪的爷爷。虽然后来两家结仇,但是通过双方的较量,赫连勃勃深刻知道北魏军队的强大。当时的拓跋珪如日中天,后继之君虽然出现动摇,但是到了太武帝拓跋焘时期,北魏的强盛国事再度席卷北方,胡夏的都城统万城也是在这个时候被攻破的。
3赫连勃勃建立的胡夏政权虽然攻势凶猛,但是外强中干。它内部的皇位争夺也很激烈,赫连勃勃想废太子赫连璝为秦王,立酒泉公赫连伦为太子。赫连璝听说父亲要废黜自己而立赫连伦为太子,于是就率兵七万北伐赫连伦,赫连伦率骑兵三万抵抗,在平城被赫连璝所败,赫连伦被杀。太原公赫连昌率骑兵一万袭杀赫连璝,然后率兵八万五千人回到统万。赫连勃非常高兴,立赫连昌为太子。这就导致胡夏政权并无力向北魏开战。
4就是赫连勃勃的性格问题,他是很明显的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军事家,属于要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的将领。赫连勃勃在算计姚氏时就是明显的三步走战略,一步一步达成自己的政治目的。他看到了姚氏继位之君懦弱无能,就决定逐步蚕食姚氏的疆土。他认准刘裕无法长久守住长安,就索性避开刘裕最强的兵锋,静待时机一举拿下长安。赫连勃勃的攻势在取得长安前后有明显的改变,取得长安后,他就基本上不再发动战争了。有耽于享乐的成分在其中。更主要的是胡夏的对手,无论是后秦还是南凉,不是江河日下的政权,就是羽翼未丰的国家,都是比较好对付的。但北魏不一样,他认识到不可能与如日方中的北魏一争短长,所以就索性不开战。这也符合他的性格特点,这笔交易不合算,索性就不做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