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时间5月22日,吴孟超院士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吴孟超院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也是中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吴孟超院士作为一名有伟大的医者,始终以无尽的热忱认真对待每位病人。爱我的医生这部**就是讲述了吴孟超的经历,那么这部**主要描述了什么?
一、医者仁心吴孟超院士一直都怀揣着爱党爱国爱民的情怀,以自己的真诚去对待每一位病人,他也是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胆解剖五叶四段的新见解,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完整的肝脏海绵状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诊治体系。
我是医生,这部**主要就是以吴孟超院士为原型,讲述了这位年逾九旬的传奇医者仁心仁术,整部**都让吴孟超院士这样一个传奇的人物,呈现出他作为一个频繁,一种勇敢的传承格局,以及仁义的朴素医心。
二、医业传承
在网上看到,现在80%以上在肝胆外科这个行业的很多医生都是吴孟超院士的学生,这也充分说明了吴孟超医生在肝胆外科这个方面的领域,以及他对于后辈的培养。这其实也是吴孟超院士功勋卓著和医业精进的一个身份的交汇点。
故事的主线就围绕着院士想搭建基础的研究平台,扩大研究中心的规模,他希望得意门生可以跟他自己一样投入其中。从手术室抽身去实验室致力于当时还被普遍质疑的细胞治疗研究。他劝解自己的学生说,一把刀一台手术只能救一个人,但是一片基础研究就能够庇护更多人,也是让人非常感动。
三、医者父母
**中还有一个是吴孟超医生为自己的女儿,也上阵主刀。在医学界医者不给自己的亲人开刀这是不成文的惯例。但是**中却描述了这一段故事,也是想通过这段故事来告诉观众们,就是医者父母心。
1、吴孟超(1922年8月31日),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著名肝胆外科专家。1922年生于福建省闽清县,马来西亚归侨,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擅长疾病肝胆疾病的各种外科手术治疗,尤其擅长肝癌、肝血管瘤等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5月,中国将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
2、为奠定肝脏外科的基础,从1958年起,吴孟超进行了肝脏解剖的研究。在建立人体肝脏灌注腐蚀模型并进行详尽观察研究和外科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五叶四段”的解剖学理论;为解决肝脏手术出血这一重要难题,在动物实验和临床探索的基础上,建立了“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的肝脏止血技术;为掌握肝脏术后生化代谢的改变以降低手术死亡率,通过临床和肝脏生化研究发现了“正常和肝硬化肝脏术后生化代谢规律”,并据此提出了纠正肝癌术后常见的致命性生化代谢紊乱的新策略;为进一步扩大肝脏外科手术适应症,提高肝脏外科治疗水平,他率先成功施行了以中肝叶切除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手术。以上述工作为基础,创立了独具特色的肝脏外科关键理论和技术,建立了中国肝脏外科的学科体系,并使之逐步发展、壮大。
3、开辟了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领域。他针对肝癌发现时晚期多、巨大且不能切除者居多的特点,提出“二期手术”的概念,即对巨大肝癌先经综合治疗,待肿瘤缩小后再行手术切除,为晚期肝癌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针对肝癌术后复发多、但又缺乏有效治疗的特点,率先提出“肝癌复发再手术”的观点,显著延长了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针对中国肝癌合并肝硬化多,术后极易导致肝功能衰竭的特点,提出肝癌的局部根治性治疗策略,使肝癌外科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有机统一。上述研究使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由60-70年代的160%,上升到80年代的306%和90年代以来的486%,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肝脏外科事业。
4、为了提高中国肝脏外科的科学研究水平,使肝脏外科事业持续、深入的发展,吴孟超院士组建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脏外科专业研究所,牵头指导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研究工作,研制了细胞融合和双特异性单抗修饰两种肿瘤疫苗,发明了携带抗癌基因的增殖性病毒载体等,研究结果发表于《Science》、《NatureMed》、《Hepatology》、《Oncogene》、《CancerResearch》等学术刊物。
5、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他领导的学科规模从一个“三人研究小组”发展到目前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和肝胆外科研究所,成为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胆疾病诊疗中心和科研基地;设立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基金,奖励为中国肝胆外科事业作出卓著贡献的杰出人才和创新性研究;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通过他和同行们的共同努力,推动了国内外肝脏外科的发展,多数肝癌外科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原创于中国,使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和诊治水平居国际领先地位。
6、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于2015年以疟疾的青蒿素疗法打开了诺贝尔奖的闸门之后,吴孟超的肝脏外科新理论及疗法,与张亭栋的白血病砒霜疗法、王学昌的颈肩腰腿痛弧刃针疗法、王振义的恶性肿瘤诱导分化疗法等一起,被认为是中国大陆继屠呦呦之后,有希望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大陆重量级科技成果。
2021年5月22日媒体报道了三件大事:“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相继因病医治无效逝世;大连理发师刘某因投资失败,对生活失去信心,遂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驾车冲撞人行道上群众,致死五人,伤五人。经鉴定,刘某非涉嫌毒驾、酒驾,没有食用精神药物,没有精神病史,已被公安机关刑拘。
吴孟超院士和袁隆平院士的逝世让人们悲伤、痛惜,因为他们是国之脊梁,为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离世是国家和民族的损失;而刘某因投资失败而报复社会,驾车撞人致五死五伤,使几个家庭破碎,实乃罪大恶极!
我想起了袁老说的一段话:“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像两粒好种子,扎根于祖国大地,志存高远,不畏艰辛,心系苍生百姓,各自在自己专注的领域不断拼搏创新,淡泊名利,为国家和人民作出重大贡献,真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作为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吴孟超创造了肝胆外科的无数个第一,使中国肝脏外科的诊治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据官方统计:吴老从医70余年,做过16000台肝脏手术,救治过近20000名患者。
最难得的是,吴老仁心仁术,是济世慈医,他说:“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他把病人当亲人看待,总是要求科室医生开同等效果的低价药品,去除一切不必要的检查,多用脑和手去诊断治疗。
每次给病人做检查,他都会先捂热听诊器或搓热双手。这些细节体现了他的修养和换位思考的善良。
有次吴老面临一台风险很大的手术,别人劝他别亲自做,怕万一失败了名誉因此受损。吴老说:“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嘛,名誉,那算啥?”他义无反顾地为病人做了手术,成功救治了患者。他说:“病人找你看病,就是把生命托付给了你,应该全力为病人诊治。”
吴老还培养了大批肝脏外科的专业人才。
吴老到96岁还坚持每周做三台手术,右手食指因长年累月做手术而弯曲变形;一台手术要做几小时甚至十几小时,几十年下来,吴老脚趾也变了形。
吴老这一生不仅改变了中国的肝脏外科事业,还深刻影响了世界,被公认为继屠呦呦之后,有望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内地医学泰斗。
袁老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不断创新提高亩产量,并力求优质,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以及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袁爷爷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为了这个理想,他不畏严寒酷暑泡在稻田观察研究,也不惧失败挫折,踏实努力搞实验创新,杂交稻亩产不断增长。2000年杂交稻第一期年亩产700公斤,到今已变成双季亩产153076公斤。
袁老对取得的重大成就还不满足,还勉励后辈一起努力去实现“亩产高产再高产,将杂交稻推广到全世界”的梦想。
袁老的妈妈是一位知识女性,从小教他要博学和诚实。袁老也像一粒好种子,茁壮成长为心系天下苍生温饱的“水稻杂交之父”,使中国人端牢了饭碗,还胸怀大爱将杂交稻技术传授给外国人,为中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重大贡献!
袁老生前爱好游泳,爱拉小提琴,爱下象棋,与夫人几十年相敬如宾,互相体谅,互相感恩。他穿着朴素,淡泊名利,曾经说了这么一句话:“要那么多钱干什么?有些人连人格也不要了,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吴老和袁老都有着崇高理想和正确人生观,并为人民无私奉献了一生,其功勋卓著,其品格高山仰止,他们是共和国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反观因投资失败而报复社会,驾车撞进人群致五死五伤的刘某,他应该就像一颗歪苗,从小没成长好,长大成人却心理扭曲,眼中只有利字,利断则义绝,竟因个人的投资失败毫无人性报复社会,伤害他人,终将受到法律的严惩!真乃可恨、可悲、可叹!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凡人,不一定如吴老、袁老般成就非凡。但我们都应该选择做一粒好种子,不断修炼身心,做到身体、精神、情感都健康,做个正直、诚信、踏实、善良的好人,努力工作,不投机取巧,不祸害他人。
为人父母者,除加强个人修养外,也有义务从小培养好孩子的品格,教会孩子为人处世的正确道理,帮助他们成长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吴孟超院士虽然在公众当中名声不响,毕竟他是医学大拿,一般情况下不是业内人员鲜有人会去关注医学界的大佬,但看了以他为原型的**《我是医生》之后,小编才对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吴老在我心中就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大医,不愧他“人民的医学家”的称号,不但在科研方面取得开创性的成果,而且宅心仁厚,医术精湛,活人无数,放在古代也是万家立生祠的伟大人物。今天小编就跟大家介绍一下这位仁医无双的吴老。
一、战火中成长,投身祖国医疗事业。1940年,18岁的吴孟超从马来西亚回国立志投身革命,但是当时时局纷乱而且到处都是封锁,他未能到达根据地。于是选择在昆明读书救国,积极参与救国活动,经过不懈的努力,1949年他从同济大学医学院顺利毕业,而后加入了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为了中国首批自己培养的医生。
二、“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当之无愧!吴老从1956年开始专注于肝胆外科领域,直到他去世,他都一直在这个领域内刻苦钻研,不但奠定了我国的肝胆外科理论体系,而且还开创了许多先进的治疗方法,对肝癌的研究也开创了许多新的方向。他创立了中国肝胆疾病治疗和研究中心,不但成果斐然,而且还培养出了众多的精英,让我国在这个领域内处于世界先进之列。
三、行医一生,活人无数。吴老师从裘法祖先生,外科手术那可谓是精湛无比。他从来都没有脱离临床,哪怕是到了96岁高龄,只要身体支持,他也会在一线从事临床工作,这对一个做出如此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是很难得的。他也创造了国际上外科手术主刀医生最大年龄记录,一生治疗病患超过15000人,可谓活人无数。
对于这样的一位长者离世,我们除了缅怀之外,更重的是将他开创的事业发扬光大,支持我国医疗事业更上一层楼!
《我是医生》讲述了年逾九旬的传奇医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年至耄耋,依然奋战在手术一线造福民生的感人故事。下面给大家分享《我是医生》观后感,欢迎借鉴!
《我是医生》观后感1《我是医生》是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学之父”吴孟超为原型的一部讲述一位年逾九旬的传奇医者的从医之路和仁心仁术。吴孟超老先生一生为追寻抗癌之法、造福患者的大爱感动了无数人,影片上映以来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不仅仅是在医学界,更是在社会各界和百姓的口口相传之中。
“一把刀、一台手术、只能救一个人,但一片基础研究的华盖能庇佑更多人”,吴老的话在耳边回响,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是医者,更是医学拓荒者。吴老至今坚持在医疗一线,他亲自主刀的手术纪录已经超过1万5千台。无论是年轻时从割胶刀改拿手术刀,还是毅然回国报效祖国,以及创造出中国肝胆外科无数个第一,吴老的人生历程里有太多值得记取和呈现的华彩篇章。
肝癌是癌中之王,长期以来,我国肝癌患者占了世界一半左右。吴老同肝癌斗争了整整68年,挽救了13000多人的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88岁,最小的仅4个月。他成功救治的病人最长存活45年,这一纪录至今还没被打破。据介绍,现在的吴老拿东西手会微微颤抖,可一上手术台,性格温和的他就像换了一个人,很有霸气,被称之为不知疲倦的“开刀匠”,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使我国肝脏外科从无到有、领先世界的卓越建树和挽救过无数病人、创造生命奇迹的医术仁心,赢得了医学界同仁的尊重,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
吴老不仅有精湛的医术,更有着高尚的医德。吴老说:“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民”,他每次接诊,都对病人亲切微笑,聊聊家常,拉近与病人的距离。他所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在确保诊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用便宜的药,尽量减少重复检查,给患者减轻负担,一心为病人着想。他还说:“党和国家培养了我,我要坚持做一个军人、一个***员、一个医生,始终为人民服务”。
然而,他还不满足于此。他说过:“我哪怕是化成千手观音,一天也只能做一千台手术。手术也好,化疗也好,放疗也好,都不能解决问题,根本性的治疗方案就要靠基础科学。”这个“基础科学”就是细胞免疫治疗。他不满足于治疗一个、两个、甚至一千个病人,他的理想是要从根本上治疗癌症,致力于开展造福全人类医学技术,他不仅仅是一个杰出的外科医生,也是一个医学教育家和科学大家。他在东方肝胆医院设立了一个研究院。吴老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早早布局细胞免疫治疗的研究,并把他觉得最好的研究生派到这个研究领域。
《我是医生》告诉每一个观众:什么叫医学医学就是人学,也是孔子说的仁学。全片充满了对患者、同事、家庭的关爱。这样一部人物传记的影片,蕴含了科学精神、动人情感,以及医学手法的结合,给人以满满的正能量。
吴老说:“一个人有饭吃、有觉睡,还能干什么呢还需要有工作。健康的生命就需要更好地为国家、为党、为人民继续作贡献。”感谢我们这个时代,涌现了吴老这样杰出的充满人道主义情怀、又有着高超医术的医生。
《我是医生》观后感2国产片如何拍好主旋律一直是一大难题,最近却有一部影片收获了专家和点映观众的叫好声,这就是上影集团拍摄的《我是医生》。在6日举行的《我是医生》北京观摩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黄会林教授直言:“中国号称**大国,但的确不是**强国。看了《我是医生》这部片子,我想中国**如果能够像这样走下去,中国**就不仅是**大国,可以逐渐成为**强国了。”
《我是医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的传记**。今年95岁的吴孟超至今坚持在医疗一线,他亲自主刀的手术纪录已经超过15万台。无论是年轻时从割胶刀改拿手术刀,还是毅然回国报效祖国,以及创造出中国肝胆外科无数个第一,吴孟超的人生有太多值得书写的部分。编剧黄丹说自己看了吴老五台手术,就站在护士身边,“那几天我的脑子里充满消毒水的味道、血的味道,手术室皮肤上烧灼的味道,我从这些味道当中体会吴老所有的感受,跟他进餐,到他家里。我觉得创作如果不能深入生活,是不能写好的。”
扮演吴孟超的是赵有亮。这位老戏骨以其精湛的演技撑起了这部戏,而在片中吴孟超与学生赵一涛的对手戏非常好看;扮演赵一涛的胡亚捷当天也来到研讨会,他表示这是他与赵有亮的第二次合作,演完这部戏后,他总是习惯性地以“老头”称呼对方,赵有亮也特别自然地答应。
据悉,《我是医生》6月初作为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直属机关党委、**局,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集团)公司共同主办的“2020年我的**党课”活动的10部“**党课示范课”之一,在党员当中放映,获得了热烈反响。
《我是医生》观后感3《我是医生》是对英模人物传记**创作的一次可喜突破。:“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只有创作出典型人物,文艺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吴孟超是***人的楷模,是忠于人民的英雄,是大科学家和大教育家的典型。因此,为这位95岁高龄的“当代医圣”传神写貌、树碑立传,是文艺创作礼赞英雄、塑造典型的题中之义和神圣使命。《我是医生》创作者“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深入生活,走进吴孟超独特而伟大的精神世界,创作出这部或将在中国人物传记**创作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和审美价值的优秀作品。
“文艺作品不是神秘灵感的产物,它的艺术性、思想性、价值取向总是通过文学家、艺术家对历史、时代、社会、生活、人物等方方面面的'把握来体现。面对生活之树,我们既要像小鸟一样在每个枝丫上跳跃鸣叫,也要像雄鹰一样从高空翱翔俯视。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就内涵而言,以“价值取向”取代了惯常讲的“三性统一”中的“观赏性”;就次序而言,“艺术性”被突出地提到了首位。这是有深意藏焉,值得我们深长思之的。我体味,这与恩格斯当年在《致斐·拉萨尔》中提出的“最高的标准”即“美学的历史的”标准是一致的。因为衡量文艺作品,首先需要对其进行美学上的考量即艺术性分析,证明它是一部艺术品,有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再对其进行历史分析才有意义,否则它可能是公式化、概念化、说教式的。这是文艺批评的共时性标准。正是因为当今不少英模题材的文艺作品审美化、艺术化程度过低,公式化、概念化痕迹过重,因而缺乏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征服不了读者观众,乃至伤害了这类题材的声誉的现状,对作品“艺术性、思想性、价值取向”的强调才更具有现实迫切性和指导意义。
《我是医生》首先经得住美学上的考量和艺术性分析,是一部平实中见崇高的具有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的优秀艺术品。它既传承发展了新时期以来人物传记**如《焦裕禄》《杨善洲》《邓稼先》《钱学森》等的优秀传统,彰显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努力“各美其美”;又学习借鉴各国人物传记**中适合中国国情的有益的艺术经验,为我所用,做到“美人之美”;并进而在此基础上交融整合,转化创新,实现“美美与共”。可以说,《我是医生》是一部视角独特(从术道关系、医患关系、师生关系上精雕细琢人物形象)、构思别致(从时空设计、画面字幕、氛围造型上匠心独运烘托题旨)、样式新颖(堪称是人物传记**中的“这一个”)的艺术**。从美学追求上看,《我是医生》注重彰显中华美学精神。一是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且看吴孟超幼时从父在橡树林中那把割胶刀到从戎就医百炼成医圣那把“金不换”的手术刀,办公室里柜中摞起的厚厚的故去病患的档案,父女餐桌上那玩魔术藏鸡蛋的盖碗……其间传递出的传主精神成长史中的“志”和父女情感何其深邃!二是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且听“一台手术只能救活一个病人,一个实验室的细胞免疫研究新成果却能救活一批病人”“我想背着每一位病人过河。有一些过不了河的病人,往往就差最后一步。我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实验室!”多么朴实深刻的语言!而那些复杂繁冗的医患矛盾冲突,那些手术室里紧张辛苦的开刀过程,那些医术与医道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影片中都处理得凝练节制、恰到火候。三是形神兼备,意境深远。无论是赵有亮饰演的吴孟超,还是胡亚捷饰演的赵一涛,都堪称形神兼备。当年以在经典电视剧《秋白之死》中塑造瞿秋白形象而广受好评的赵有亮,真是宝刀不老,把吴孟超这一“医圣”形象演绝了。胡亚捷塑造的赵一涛形象,个性鲜明,时代感强。师生的对手戏,熨帖自然,余味悠长,把“伯乐相马”、薪火传承的人生意境表现得妙不可言。而整部影片,在美学追求上相当完美地把知、情、意、行统一起来了。
再说思想性。正因为《我是医生》审美化、艺术化程度较高,所以影片蕴含的思想深度和广度才具有了较强的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我尤其欣赏这部作品审美地注入的哲学意味。首先,片名起得好。我是谁我是医生。医生是谁医生是医治人的生理疾病的,从“希波克拉底誓言”开始就明言如此。而《我是医生》却以审美方式启迪我们:像吴孟超这样的“医圣”,确是既擅长医治人的生理疾病更是疗救人的精神创伤的高手!他们既是一流的医学家、科学家,更兼为哲学家、思想家。吴孟超在处理手术室与实验室的关系、“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医术与医学的关系、应用理论与基础理论的关系、现实需要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中显现出的哲学思维和战略眼光,足以让观众于他不动声色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真正的大师风范。而所有这一切,都与公式化、概念化和说教无缘,是真正靠审美化、艺术化实现的。一部人物传记影片,能让我们通过艺术鉴赏领悟如此既深且广的思想内涵和人生哲理,能不为之叫好吗
最后说到价值取向。人的一生,都会生病求医,医患关系是凡人皆会遇到的一种关系。因此,《我是医生》所反映的生活牵动寻常百姓,它的价值取向势必影响最广泛的社会群体,从而产生巨大的引领作用。可喜的是,由于创作者面对吴孟超平凡而伟大的人生,努力既像雄鹰一样从高空翱翔俯视、又像小鸟一样在每个枝丫上跳跃鸣叫,所以对医者仁心的报国情怀、科学精神、战略哲思、人格风范等价值取向都进行了相当精彩的审美表达。这正是今日之中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进程中所亟须的正能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