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NelsonRolihlahlaMandela,1918年7月18日—2013年12月5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先后获南非大学文学士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律师资格。曾任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主席。于1994年至1999年间任南非总统,是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
在任职总统前,曼德拉是积极的反种族隔离人士,同时也是非洲国民大会的武装组织民族之矛的领袖。当他领导反种族隔离运动时,南非法院以密谋推翻政府等罪名将他定罪。依据判决,曼德拉在牢中服刑了27年。1990年出狱后,转而支持调解与协商,并在推动多元族群民主的过渡期挺身领导南非。自种族隔离制度终结以来,曼德拉受到了来自各界的赞许,包括从前的反对者。2013年12月5日,曼德拉在约翰内斯堡住所逝世,享年95岁。
曼德拉在40年来获得了超过一百项奖项,其中最显著的便是199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2004年,其被选为最伟大的南非人。
中文名: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外文名:NelsonRolihlahlaMandela
别名:南非国父
国籍:南非
出生地:南非特兰斯凯
出生日期:1918年7月18日
逝世日期:2013年12月5日
职业:南非总统
毕业院校:海尔堡大学、金山大学
信仰:基督教
主要成就:诺贝尔和平奖得主(1993年)
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1993年)
南非国父(1994年-1999年)
代表作品:《走向自由之路不会平坦》《斗争就是生活》《争取世界自由宣言》
生平经历
早年生活
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是家族中唯一上过学的成员,小学启蒙教师给他取名纳尔逊。当曼德拉9岁的时候,他父亲死于肺结核。部落中的摄政王成为他的监护人,曼德拉于是就到离开父亲王宫不远的韦斯里安教会学校上课。按照腾布的习惯,他从16岁开始受业。曼德拉用了2年完成了惯常需要3年完成的初中学业。因为父亲的地位,他被指定为王朝的继任者。
曼德拉在福特哈尔大学上学时,遇到了一生的好朋友、好同事——奥利弗·坦波。并在曼德拉大学生涯第一年中,他卷入了学生会抵制学校不合理政策的活动。他被勒令退学,并被告知除非接受学生会的选举结果,不然不能再回到学校。此后,曼德拉在监狱时才获得了伦敦大学的函授法学学位。
离开福特哈尔不久,曼德拉就安排和腾布家族的继承人一起结婚。但他选择逃避,离开了家乡来到了约翰内斯堡。刚到约翰内斯堡后,他就在煤矿坑找到了一份保安的工作。不过,当矿场老板发现曼德拉是逃亡的贵族后就迅速解雇了他。曼德拉随后在约翰内斯堡的一家律师事务所找到了文书工作,在此期间于南非大学通过函授修完了他的学士学位,此后,他开始在约翰内斯堡金山大学学习法律。曼德拉在金山大学读书期间住在位于约翰内斯堡北部的亚力克山德拉镇,并遇到了他此后反种族隔离时的同事——乔斯洛沃、哈里斯沃兹以及鲁斯福斯特。
投身政治
1944年,曼德拉参加主张非暴力斗争的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
1948年,由布尔人当政的南非国民党取得了大选的胜利,由于这个党派支持种族隔离政策,曼德拉开始积极地投身政治,他在1952年的非国大反抗运动和1955年的人民议会中起到了领导作用,这些运动的基础就是自由宪章。与此同时,曼德拉和他的律师所同事奥利弗坦波开设了曼德拉坦波律师事务所,为请不起辩护律师的黑人提供免费或者低价的法律咨询服务,并先后任非国大执委、德兰士瓦省主席、全国副主席。1952年年底,他成功地组织并领导了“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赢得了全体黑人的尊敬。为此,南非当局曾两次发出不准他参加公众集会的禁令。
1958年9月2日,亨德里克·弗伦施·维沃尔德出任南非首相,其于执政期间出台了“班图斯坦法”,此举将1000余万非洲黑人仅仅限制在125%的南非国土中,并且同时在国内实行强化通行证制度,此举激化了南非黑人与白人的冲突,最终导致了沙佩韦尔惨案的发生。
1960年3月21日,南非军警在沙佩维尔向正在进行示威游行的五千名抗议示威者射击,惨案共导致了69人死亡,180人受伤,曼德拉也因此被捕入狱,但是最后通过在法庭辩论上为自己的辩护,而无罪释放。
1961年,他领导罢工运动,抗议和抵制白人种族主义者成立的“南非共和国”;此后转入地下武装斗争。曼德拉创建了非国大军事组织:“民族之矛”(UmkhontoweSizwe)并任总司令。他曾秘密赴国外访问,并出席在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反非自由运动大会,呼吁对南非实行经济制裁。
被捕入狱
1962年8月,在美国中情局的帮助之下,曼德拉被南非种族隔离政权逮捕入狱,当时政府以“煽动”罪和“非法越境”罪判处曼德拉5年监禁,自此,曼德拉开始了他长达27年的“监狱生涯”。
1962年10月15日,曼德拉被关押到比勒陀利亚地方监狱。在那里,曼德拉为了争取自身利益而遭到单独关押,关押时间一日长达23小时,每天只有上午和下午各半个小时的活动时间。在单独关押室中没有自然光线,没有任何书写物品,一切与外部隔绝。最终,曼德拉放弃了自己的一些权利,他希望能够与他人交流。
1964年6月,南非政府以“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罪判处正在服刑的曼德拉终生监禁,当年他被转移到罗本岛上。罗本岛是1960年代中期到1991年那段时间内南非最大的秘密监狱,岛上曾关押过大批黑人政治犯。曼德拉在罗本岛的狱室只有45平方米,在这里他受到了非人的待遇。罗本岛上的囚犯被狱卒们逼迫到岛上的采石场做苦工。在岛上,曼德拉希望监狱方面同意他在监狱的院子里开辟出一块菜园,监狱方面多次拒绝,但是最终还是同意了曼德拉的要求。在岛上,曼德拉依然坚持着身体锻炼,例如在牢房中跑步,做俯卧撑进行锻炼。
1982年,曼德拉离开了罗本岛,他被转移到波尔斯摩尔监狱。自此,曼德拉结束了自己在罗本岛长达18年的囚禁。他在这里也开辟了一片菜园,并且种了将近900株植物。
1984年5月,官方允许曼德拉与其夫人进行“接触性”探视,当他的夫人听到这个消息时认为曼德拉可能生病了,当两人进行探视时,他们互相拥抱在一起,曼德拉说:“这么多年以来,这是我第一次吻抱我的妻子。算起来,我已经有21年没有碰过我夫人的手了。”
重获自由
南非在实行种族隔离后期那段时间内,受到了国际社会的严厉制裁,这一切最终导致南非于1990年解除隔离,实现民族和解。
1990年2月10日,南非总统德克勒克宣布无条件释放曼德拉;2月11日,在监狱中度过了27年的曼德拉终于重获自由,出狱当日,他前往了索韦托足球场,向12万人发表了他著名的“出狱演说”;同年3月,他被非国大全国执委任命为副主席、代行主席职务。
担任总统
1994年4月,非国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5月9日,在南非首次的多种族大选结果揭晓后,曼德拉成为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
1997年12月,曼德拉辞去非国大主席一职,并表示不再参加1999年6月的总统竞选。
1999年3月12日,被欧洲著名学府莱顿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5月,曼德拉总统应邀访华,他是首位访华的南非国家元首。6月正式去职。
生病入院
2013年3月,曼德拉由于肺部感染复发,于27日午夜再次入院接受治疗,这是自2012年12月以来,曼德拉第三次入院,也是他在3月份的第二次住院。在西方的复活节到来的时刻,南非人民纷纷前往教堂,为曼德拉祈福。
2013年6月8日,曼德拉因肺部感染复发被送往比勒陀利亚医院治疗。6月12日,曼德拉孙子曼迪拉发布声明称曼德拉的病情已出现好转,曼迪拉向南非和全世界为曼德拉送上祝福的人表示感谢。6月23日,曼德拉病情开始恶化。医疗小组汇报说,在过去24小时里,曼德拉的病情“危急”。9月1日,南非总统府称,前总统曼德拉已经离开医院,回到位于约翰内斯堡的家中继续接受重症监护,但其病情仍然非常严重,健康状况有时也不稳定。12月6日(南非时间5日),曼德拉在约翰内斯堡住所去世,享年95岁。南非为曼德拉举行国葬,全国降半旗。
葬礼
2013年12月10日11时起,曼德拉官方追悼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国家银行体育馆中举行。12月11日,曼德拉的遗体将被转移到比勒陀利亚的联邦大厦中陈列三天,供民众瞻仰。11日至13日的每天早晨,曼德拉的棺椁将在比勒陀利亚的主干道上进行巡展,以供人们向他们的国父进行最后的道别。12月15日上午,曼德拉的国葬仪式在曼德拉儿时生活过库努村隆重举行,具体地点是曼德拉的家族墓地。来自多个国家的***出席葬礼仪式并讲话,近5000名各界人士送曼德拉最后一程。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曼德拉是腾布王朝(Thembu)非长子家族的一员,其统治南非开普省的特兰斯凯地区。他出生于牡韦佐,一个坐落于特兰斯凯首府阿姆塔塔一带的小村庄。他的父系曾祖父努班库卡(Ngubengcuka,逝于1832年),以国王(InkosiEnkhulu)之姿统治著腾布人。国王其中一个儿子名为曼德拉,成了纳尔逊的祖父,也是他的姓氏的由来。然而由于他的母亲来自于伊克斯伊巴家族(Ixhiba,所谓的“左方王室”),因此依照传统,他的后裔并没有资格继承腾布的王位。
曼德拉的父亲葛德拉·汉瑞·孟伐肯伊斯瓦(GadlaHenryMphakanyiswa),在牡韦佐城镇担任部落酋长。然而,由于与殖民当局之间的格格不入,他们夺去了孟伐肯伊斯瓦的地位,并将他的家族移至库努。尽管如此,孟伐肯伊斯瓦仍然是国王的枢密院的一员,担任琼金塔巴·达林岱波(JongintabaDalindyebo)登上腾布王位的要角。
人生伴侣
曼德拉的生命中留下了三个女人的痕迹。她们分别是:初恋情人伊夫琳、“黑人母亲”温妮和“晚年知己”格拉萨。
23岁的初恋
1941年,23岁的曼德拉认识了反种族隔离人士西苏鲁,并与其结下深厚友情,正是西苏鲁介绍曼德拉加入非国大。西苏鲁不仅是曼德拉的引路人,还是“月下老人”,曼德拉的初恋情人及第一位夫人伊芙琳·梅斯是西苏鲁的表妹。
1944年,曼德拉将伊芙琳娶过门儿,生了3个孩子。但由于曼德拉全身心投入反种族隔离运动,很少顾及家庭,夫妻俩隔阂加大,最终黯然分手。
国母沦陷
曼德拉的第二次婚姻最受人关注。1958年,曼德拉与年轻漂亮的温妮一见钟情,不久就走入婚姻殿堂。“温妮·曼德拉”是南非家喻户晓的响亮名字。在反对种族隔离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温妮以战斗、忠贞、母爱的形象赢得了广大黑人的爱戴,在南非曾享有“黑人母亲”的尊称。
但到后来,随着地位的不断提高,温妮性格中专横跋扈、野蛮霸道的一面逐渐暴露在世人面前。她崇尚暴力,生活腐化,还发生婚外恋。曼德拉出狱后,发现南非报端充斥着温妮的丑闻。曼德拉多次苦心相劝,却无法挽回妻子的心,他曾痛苦地表白,自从出狱后,在与温妮共同生活的那段时间,他成了世界上最孤独的人。1996年,曼德拉与温妮离婚。
晚年知己长相依
1996年,曼德拉一语惊人:“我再次坠入了爱河”。1998年7月18日,曼德拉80岁生日那天,53岁的莫桑比克前总统马歇尔遗孀格拉萨成为曼德拉的新娘。精通葡萄牙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和英语的格拉萨,是莫桑比克独立以后,莫桑比克解放阵线执政的头11年里担任部长职务的唯一女性。曼德拉笑说:“从今往后,我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有两个,第一个是格拉萨,第二个是到莫桑比克吃大虾。
生养子女
曼德拉一共有六个孩子,两男四女。
他与其首任夫人共生下两男两女,不过大女儿在出生后就夭折了。曼德拉的大儿子马迪巴·桑贝基勒于1969年死于车祸,而他的二儿子马克贾托·曼德拉于2005年的1月6日死于艾滋病。
曼德拉与他的第二任妻子温妮生有两个女儿。
明星交际
曼德拉与杰克逊的私人关系密切,与1999年杰克逊大规模慈善演唱会所筹集的善款全部捐献给了尼尔森·曼德拉儿童基金会、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红十字会不无关系。1998年,杰克逊曾为曼德拉的80岁生日音乐会献唱。次年曼德拉再过生日的时候,还与杰克逊吃了一顿“私人聚会式午餐”。在杰克逊的公众追悼会上,杰克逊兄长原文宣读了曼德拉写给杰克逊的悼词。在悼词中曼德拉说:杰克逊不仅是美国的孩子,也是世界的孩子。南非前总统曼德拉通过自己的同名基金会发布了哀悼讯息,称“全世界都感觉到了失去他的伤痛”。
获得荣誉
1983年和1985年,曼德拉曾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西蒙·博利瓦国际奖”和第三世界社会经济研究基金会颁发的“第三世界奖”。1988年:曼德拉荣获由欧洲议会颁发的萨哈罗夫奖(全称为萨哈罗夫思想自由奖SakharovPrizeforFreedomofThought),以表彰他为捍卫人权所做的贡献。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曼德拉“乌弗埃-博瓦尼争取和平奖”。
1992年10月4日,曼德拉首次访华,5日被北京大学授予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1993年10月,诺贝尔和平委员会授予他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为废除南非种族歧视政策所作出的贡献。
同年,他还与当时的南非总统德克勒克一起被授予美国费城自由勋章。
1998年9月,曼德拉访美,获美国“国会金奖”,成为第一个获得美国这一最高奖项的非洲人。
2000年8月,曼德拉被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授予“卡马”勋章,以表彰他在领导南非人民争取自由的长期斗争中,在实现新旧南非的和平过渡阶段,以及担任南共体主席期间做出的杰出贡献。
2004年3月底,高6米的曼德拉雕像在约翰内斯堡桑敦商务中心广场落成,此广场也更名为曼德拉广场2005年4月曼德拉夫妇获得由世界各地数百万儿童选举产生的“全球之友奖”。
主要著作
《走向自由之路不会平坦》、《斗争就是生活》、《争取世界自由宣言》、自传《自由路漫漫》。
人物评价
正面评价
为了推翻南非白人种族主义统治,曼德拉进行了长达50年(1944—199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铁窗面壁28年(1962—1990年)。最终,从阶下囚一跃成为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为新南非开创了一个民主统一的局面。南非终身名誉总统。因脸上常带有笑容,被南非人民称之为“微笑大使”。
纳尔逊·曼德拉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非洲乃至世界政坛上一颗最耀眼的和平主义者。他领导的非国大在结束南非种族主义的斗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994年4月新南非诞生,标志着非洲大陆反帝、反殖、反对种族隔离的政治解放任务胜利完成。最终当选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享有崇高的声誉,被誉为“全球总统”。
即使在狱中,曼德拉也多次成为全球焦点,他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遍及全世界,全球53个国家的2000名市长为曼德拉的获释而签名请愿;英国78名议员发表联合声明,50多个城市市长在伦敦盛装游行,要求英国首相向南非施加压力,恢复曼德拉自由。
曼德拉是一个标志,他代表了历经千辛万苦、南非人民用生命作为代价所换来的政治转型。对于这个国家而言,他扮演了“国父”的角色。
负面评价
有人指出,曼德拉早年曾主张暴力,甚至组织、领导和参与恐怖活动;有人认为曼德拉个性急躁,在领导非国大期间也曾独断专行,并非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微笑老人”形象;有人指摘他私生活并非无可挑剔;更有人援引数据、例证,指责他领导的“彩虹国”、新南非,出现了经济上的停滞和倒退,总体表现不如种族隔离时代的旧南非。
人物影响
民众拥戴
1994年12月中旬,非国大第49届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式。会议开幕式在学校体育馆举行,当曼德拉精神焕发、笑盈盈地出现在主席台上时,台下群众一片欢腾、雀跃,高呼“曼德拉”、“曼德拉”,像一阵阵热浪激荡着整个体育馆,掌声和欢呼声长时间经久不息。曼德拉频频招手致意,在群众的欢呼声中发表主旨讲话,阐述了新南非政府将以《重建和发展计划》建设南非,解决广大人民所关心的住房、水电、教育、就业等问题。开幕式结束退场时,曼德拉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代表们纷纷争着要与自己爱戴的领袖握一握手,沸腾的场面足足长达半小时之久,晚上他又与代表们欢歌共舞。
曼德拉让贤举贤的高风亮节,更博得人们广泛赞誉。曼德拉经历铁窗生涯27年,就在他出任总统仅两年时间,正处于政治生涯的巅峰之刻,即毅然决然于1996年12月非国大全国代表大会上辞去非国大主席职务,举荐姆贝基担任,为其接任总统作准备。这一举动震惊国内外。此后,曼一直以谦谦长者之风度宣传姆贝基,说“他比我这老头强”。
纪念日
纳尔逊·曼德拉国际日
2009年11月,联合国大会为表彰南非前总统对和平文化与自由的贡献,宣告7月18日为“纳尔逊·曼德拉国际日”。
致敬歌曲
黄家驹在1990年8月3日到6日从巴布亚新几内亚之行回来后,创作了一首《光辉岁月》,黄家驹以这首歌向黑人领袖曼德拉致敬,歌颂了曼德拉伟大而辉煌的一生,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对种族歧视的厌恶与憎恨。曼德拉在听到这首歌曲之后,立即找人来翻译了歌词内容,当他听完歌词中的含义之后,不禁潸然泪下。
诗词
《不可征服》
威廉姆·恩内斯特·亨里(WilliamErnestHenley)于1975年作的一首诗,在描述曼德拉的**《成事在人》里多次被提起。
**传记
《成事在人》从90年曼德拉出狱讲起,然后被选为南非总统,国内政局动荡,黑人过激,白人惶惶,经济、民生、外交等各种国家事务更是百废待兴的经历。
遗嘱情况
2014年2月3日,纳尔逊·曼德拉基金会在其总部公布了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遗嘱内容。遗产总估价是4600万兰特(约合2500万元人民币),家中30多名成员人人有份,他生前所就读的一些学校和所在的机构、王室等也都有所惠及。
曼德拉的这份遗嘱为2004年初立,2005年经历了第一次修改,2008年9月9日最终定稿。曼德拉的遗产总估价是4600万兰特,主要为其位于约翰内斯堡霍顿区的住宅,以及位于开普敦和老家库努村和乌姆塔塔市的几处房产。作为曼德拉的遗孀,格拉萨·马谢尔有权获得一半遗产,据悉她将放弃自己的继承权,将在曼德拉逝世后的90天内作出最后的决定。格拉萨曾是莫桑比克前总统萨莫拉·马谢尔的遗孀,于1998年与曼德拉结婚。
在曼德拉逝世时,留下遗孀格拉萨、前妻温妮、3个女儿以及18个孙子孙女和12个曾孙。莫塞尼基当众宣读了曼德拉的这份长达22页的遗嘱的部分内容,在遗嘱中,曼德拉对他的三位妻子所留下的其他子女与孙辈都有所惠及。遗嘱透露,曼德拉已经给了在2005年死于艾滋病的儿子马克贾托、长女马卡兹维和其他两名女儿每人30万美元(约合330万兰特),他还将给格拉萨与萨莫拉·马谢尔的两名孩子每个人300万兰特的遗产。马克贾托一支作为家族的继承人,将获得曼德拉逝世时所住的霍顿区的房产的使用权。曼德拉给两个儿子留下的孙辈每个人30万美元,给外孙和曾孙,以及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格拉萨的孙辈每个人10万兰特。此外,一直照顾他的私人助理赛尔达拉格兰吉等9名身边的工作人员也将获得5万兰特的遗产。
另外,曼德拉还向自己生前所就读过的克拉基伯雷寄宿学校、希尔敦高中、福特哈尔大学(FortHare)、金山大学(又译为维特沃特斯兰德大学),颇有渊源的奥兰多西部高中,以及老家的库努中学,各捐赠10万兰特。曼德拉家族信托基金、其所在的王室,也都获得150万兰特的馈赠。另外,他还通过捐出遗产,表达对其所战斗过的政党非国大至死不渝的忠诚。
大约公元前3世纪,巴勒斯坦城市西顿居住着一位名叫昂蒂帕克的男人。他是古文物领域的专家,写了一本旅行指南。
他或许不是第一个向旅行者展示世界“网红打卡地”的人,但昂蒂帕克经过严格的取舍标准,将世界奇迹名地的数量限制为神圣数字“七”,于是有了世界七大奇迹的说法。
他不仅描写了这七大奇迹的外观,也讲述了这些建筑背后的 历史 故事,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
胡夫金字塔
为灵魂着想是埃及人的第一要务。对此,尼罗河谷极度干燥的气候大有裨益。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的躯骸会慢慢枯朽,只剩皮和骨头;假如不受侵扰,那样的状态就能持续到天荒地老。
要以人为手段把尸身保存得自然一些,当时的科学家就须使出浑身解数,也有成千上万的人以此为业。有时,他们往皱缩的皮囊里塞入木屑或沙子;有时,他们把尸身浸放在盐水里;假如死者财力雄厚、可以不计工本,他们会小心翼翼地取出五脏六腑,填入防腐药草和香料。
木乃伊就这样成形了。
胡夫一登基就开始修建自己的坟墓,并打算让它成为最庞大、最昂贵的金字塔。它足够坚固,可以抵御大部分手法高明的盗墓贼,而且任时光流逝也能屹立不倒。他选择尼罗河以西的峭壁作为兴建场所,朝向落日之方,当时人们相信死者灵魂从那里进入冥界。
就这样,金字塔达到1466米的高度,比圣保罗大教堂还高4572米,将近纽约熨斗大厦的两倍。四边坡度约为51度50分。现在的胡夫金字塔还余下203层石台,但按普林尼所言,该塔从未有过尖顶,因为顶部是5米见方的平台。平台上或许有过什么,但普林尼没有透露。目前这一平台各边长为10米,
一百人站上去都绰绰有余。整座金字塔估计有230万块巨石,每块平均重25吨、长约15米、高约065米;外部可见的最大石块有27米长、2米高。可以估得到,低处的石台比高处更庞大。密合石块的灰浆几乎薄如片纸,接合处严丝合缝,就连最纤薄的刀身都插不进去。
二
巴比伦城墙
巴比伦位于广阔平原,呈完美正方形,各边长一百二十弗隆,相当于24千米,所以整道城墙有四百八十弗隆,96千米。这就是她的规模,论宏伟壮观,没有其他城市可以相较。起初城墙外面围绕着又宽又深的护城河,河中注满了水,河后造起23米宽、92米高的堤墙。
从宏伟的护城河中挖掘出的泥土被用作何途、还有城墙的加工方式,这些都值得一提。挖掘护城河时,他们以同样的速度将掘土切割成砖型,有了足够多的砖坯后放入窑炉烘烤。
然后,他们开始造墙,先沿着护城河垒起界堤,随后建筑墙体,墙体全部用滚烫的沥青接合,而且每隔十三道砖就填入一层芦苇编条。
在墙顶,他们沿着墙边建起一座座单室的城堞,彼此相对,之间隔着可供驷乘车驾迂回的空间。整圈城墙上共有一百扇门,全为黄铜质地,有黄铜的过梁和侧柱。
建筑用的沥青是通过伊斯河运到巴比伦的,那是一条幼发拉底河支流,汇入主干道的地方有一座同名的城市,离巴比伦有八天路程。从此河中发现了大量的沥青淤积。
有河道通过城市中央,将巴比伦一分为二。这就是幼发拉底河,宽广、深邃、迅疾,发源自亚美尼亚,尽数汇入厄立特里亚海。
两边的城墙建至河的两岸后,从那里拐为沿河两侧的堤墙,用烧制的砖石筑成。房屋大多三四层高;街道笔直方正,或与河平行、或与河垂直。
街道与河相交的地方有矮门,沿河边开于堤墙之上,和外墙宏伟的大门一样以黄铜打造,在河水中开出通路。
外墙是城防的主要依靠。但另有一层内墙,厚度略低,可几乎同样坚固。每块城区的中心都有一座城堡。列王的宫殿是其中之一,周围的护墙牢不可破、规模宏大;其余为朱庇特·贝鲁斯的圣域,是边长402米的正方广场,四墙有坚固的黄铜大门;这种圣域在我所处的时代仍有留存。
圣域广场中央有一座牢固的石塔,长宽皆为一弗隆,上有第二座石塔,其上还有第三座,共达八重。绕塔身盘旋的阶梯可通往塔顶。当爬到半途,可以找到一处休息落座的场所,人们攀登时惯常会留步于此小憩。
三
奥林匹亚神像
他在圣林旁建起雕塑的作坊,中央竖起一座祭祀十二主神的祭坛,每日早晨开工前会先对他们祭拜。人们提供给他充足的黄金、白银、象牙、宝石还有青铜。他悉心搭起雕像的木框体,用铁架加固,并让木材吸满油来防腐。他用火烘烤薄薄的象牙箔,使其易弯,仔细拼接在木框体表层以表现肌肤。当作眼睛的宝石乃上上之选。挂在左肩和左臂上的黄金披风缀满了花朵和小人像的彩釉,垂及小腿,形成华美的皱褶。
绿釉黄金花环顶于头上,一对黄金屐履穿在脚下。神像落榻的巨大宝座,其每一部分的装饰都用心至极。狮身人面像支撑着他的双臂,这对臂膀又各支起一青年。雕塑正面涂成蓝底,甚至背面都以美惠三女神为饰。左右两侧是神话图景,有赫拉克勒斯的挣扎、忒修斯(Thesesu)与亚马逊人的战斗和奈奥比(Niobe)一家。脚凳以众狮为底座,上面也雕有忒修斯的战斗场面。双脚两侧共有四个小人像,其中之一为头带飘扬的加冕者(diadumenos)。
经两届奥林匹亚运动会,也就是八年的漫长辛劳,雕像终于完工,且令这位伟大的雕塑家感到满意。其底座是圣域中的圣域,大小将近6米宽、9米长,也用精雕细刻着神话场景的金属板铺就;其中有阿弗洛狄忒跃出海面、赫利俄斯的金车升起于清早、塞勒涅的座驾于夜晚沉入地底。
按古希腊神庙的习俗,雕像前方的屋顶洞开,好让光线射入,但雕像上方有所遮盖,以防雨水侵袭。我们不知道雕像的确切高度,但古代著者称其头部触及庙顶,离底座有12米。雕像前悬挂着一块作画精美的幕布,不让进入神庙另两片区域的人看到。
四狄安娜神庙
庙基以巨大石块构成,扩大到1274米长、728米宽,比旧庙高21米,庙前有十级石阶。庙基上为九呎半高的庙台;登上庙台的台阶有十四级。庙宇本身有1042米长、50米宽。庙顶由一百27根底座直径18米、高过182米的巨大石柱支撑。石柱间隔大约为52米,神庙正面有八根一字排开。
各国国王捐献了三十六根石柱,有方有圆,这些石柱从底座开始向上61米的柱身都绘满了浮雕,再往上刻有凹槽。气势恢宏的庙顶有一开口,开口周围铺着巨大的白色大理石瓦片。柱顶雕带出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手,但不幸的是我们对其所知无几。神庙入口前立着这位女神的宏伟雕像,可能是很久以前从天而降的木雕塑的大型仿制品。
以上就是神庙的外观,与当时的希腊庙宇大体相似。能够成为七大奇迹之一,不仅由于它的规模和雕饰。考究的祭事、巨大的财富、对各种贸易的掌控、广泛的影响力,都对其声望有所提益。
虽然有若干著者描写过神庙,但还是神庙落成后四百年方得一见的普林尼给出的描绘最全面。他说:
希腊化影响最叹为观止的纪念、值得我们为之由衷感佩,这便是以弗所的狄安娜神庙,这一工程耗费了120年,整个亚细亚都参与其中。一片湿软的土壤被选为庙址,以防范地震或震后的地裂。
另一方面,如此巨大的庙基不能安在松软不定的土床上,所以有踩实的木炭垫在底下,上铺羊皮,羊皮上又垫以羊毛。神庙全长130米、宽约70米。有127根将近20米高的石柱,每一根都是不同的国王所贡。
有36根饰以雕刻,其一为斯科帕斯[13](Scopas)所作。迦尔希弗翁是监管整个工程的建筑师。这座建筑令人叹服的奇迹之处在于,如此巨大的横梁怎么可能升到如此骇然的高度。但是,建筑者做到了,他们在一个斜坡上堆起填得满满的沙袋,直到沙袋堆高过石柱的顶端;然后逐步清空底部的沙袋、拿走空袋子,重复这一步骤,直到横梁不知不觉间已然就位。不过最艰巨的任务是安放正门上方的过梁。
这块巨石重量惊人,要水平放置到作为支撑的侧柱上方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由于这一难题,建筑者被逼到走投无路的境地,绝望得想要自杀。
传说,心事重重、疲惫不堪的建筑者在夜里梦见了这座神庙所要供奉的女神;她激励他活下去,因为她已经亲手把石块安到了正确的位置。
次日早晨,这一梦境果然成了现实,石块显然因自身的重量移到了合适的水平位置。此建筑的其他雕饰足以写成许多卷章,但完全无法展现大自然的神力。
五摩索拉斯王陵墓
墓台之上为拱卫内陵的飞柱廊,就像一块正方形舞台,周围有36根带凹槽的石柱,以爱奥尼亚方式排列,高88米、各自间隔有3米。石柱间立着大理石雕像,柱上有美轮美奂的雕带环绕四面,古代最伟大的艺术家们希望凭借这些创作永世流芳。
有一面雕着希腊人与亚马逊人的战斗。还有一面是半人马的战斗景象。另两面的雕塑主题已经无从确证。雕带上方是简约的爱奥尼亚弧形花边式檐口,此外,在每个角上、以及石柱间的位置,都雕出了狮头的形象。再往上是金字塔,其底座长边为321米。这24阶的金字塔为大理石板所建,每块长12米、厚04米。各板以榫槽方式连接,另有铁环固定。
金字塔顶有一平台,长约75米,宽度比长度少15米,支撑着著名的战车群像,此乃陵墓最璀璨的明珠。四匹37米高的巨马以青铜挽具同车体相连。车轮直径有23米,六根轮辐间的空隙为实心,以获得更大的强度。
车内站着摩索拉斯王高大的雕像,在他身边有一女性雕像陪从,或许就在车内,或是在车旁步行,这可能是他深爱的妻子阿特米西亚。战车群像的四分之一被完全复原,包括摩索拉斯像。此乃一大幸事,因为它是古代最好的人物肖像雕刻品之一。
人像有3米高;女性侍从要矮36厘米。假如你现在去观赏摩索拉斯王的雕像,会见到一张方形的大脸,眼眶深陷、眉毛浓密、嘴形坚毅。脸庞下部被密实的短须遮盖,浓密的头发垂至肩膀附近。这张脸庞和这份体态,暗示他是高大、强壮和富于行动的男子。不幸的是,女性雕像已经朽坏。
六罗得斯岛太阳神巨像
通常认为,巨像的高度是70腕尺,大约相当于105呎,即32米。
作为比较,纽约自由女神像石质底座以上的部分高46米。塔内有一道螺旋形阶梯通向顶部,如果中世纪传说不假,顶上有指引船只入城的烽火。连一份可靠权威的雕塑画像都没有流传至今,古人的叙述又十分模糊,令任何重建的尝试都徒劳无功。我们只知其材质为黄铜,巨大无比,巧夺天工,赢得了全世界的赞叹和崇敬。
罗得斯岛巨像注定不会屹立久长。那片地区地震频发,雕像完工56年后的公元前224年,该岛即遭受一次大地震。雕像底部的填石可能不足以承受此等震撼。雕像开裂、前后摇摆、轰然倒塌。各部分在跌落时四分五裂,巨像卧在岩石上,就像一位断手缺脚的巨人。
雕像早已名扬四海,所以人们对其毁坏普遍感到惋惜。马上就有人提议重建。全希腊各个城市、埃及,甚至敌对的马其顿,都前来提供协助。有人被派往德尔菲寻求神谕,以明白神祗的意愿,但神谕的回答是禁止重建,也许这出自某些反对派的操控。
地震也给罗得斯城造成很大的破坏;船运衰落,繁荣不再,巨大的雕像卧于岩石中无人造访。三个世纪后,普林尼游历该岛,黄铜巨人还是俯卧在原处。他惊叹于它的大小,写道:
曾经立于罗得斯岛的太阳神像配得上最高的赞美,这是林都斯人卡雷斯的创造,高度不少于322米。
落成56年后,该雕像因地震倒塌,但即便横卧在地,也能令人遐想惊奇。其拇指几乎无人能够环抱,大部分雕像都比它的手指要小。从肢体的断面可以见到内部无边的空洞,仿佛幽深的巨口。里面还能看到数不清的石块,雕艺家卡雷斯就凭此让高高屹立的雕像站稳脚跟。七亚历山德里亚灯塔
阿拉伯人总是喜欢将亚历山大编入他们的传说,称他才是兴建者,在选定塔基的材料之前,
“他把石头、砖块、花岗岩、金、银、铜、铅、铁、玻璃和所有种类的矿物及金属投入海中,以为测试。……取出查验后,发觉只有玻璃的重量丝毫未减、品质完好无损。所以就选了玻璃。”
阿拉伯人告诉我们,玻璃被塑成承重的底架,灯塔就建于其上。因为城内方尖塔的底座是金属承重架,所以阿拉伯人可能猜测灯塔的底座也类似。阿拉伯人说灯塔以最坚硬的提布雷(Tiburite)白石搭建,用融化的铅水浇筑,坚固异常,接缝处无法松动。这些可能不假。
古人和阿拉伯人都没有告诉我们塔基的尺寸;也可能永远无法获知。关于高度,各种版本的叙述相互冲突,从122米到182米不等。阿拉伯作家伊德里西(Idrisi)说:
“其高三百腕尺(138米),设三掌长度为一腕尺(046米),那么相当于一百人叠起来的高度。”
也许他离真相并不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