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玛尼诺夫有三首音画练习曲都是c小调的(Op33 No3、Op39 No1、Op39 No7),不知你指的具体是哪首。不过不管你指的具体是哪首,它们难度其实也都差不多,难度都很大,与他的Op23 No5这首g小调前奏曲的难度是不相上下的!它们侧重点不同而已。
《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内容简介: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1873年出生在俄罗斯诺夫哥罗德的奥涅加,1943年卒子美国洛杉矶。虽然早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音乐学院读书期间他就已经显露出自己天生就是一位杰出的钢琴家——他的钢琴教授包括亚历山大。季洛济和尼古拉·兹韦列夫,但他更喜欢师从阿连斯基和塔涅耶夫学习作曲。
国浪漫主义作家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称他的音乐会练习曲为《音画练习曲》(Etudes-tableaux),以此标明这是一些形象生动、意境深远的钢琴曲。在他之前,李斯特的音乐会练习曲(包括六首《帕格尼尼练习曲》和十二首《超级技术练习曲》)也都是形象鲜明的作品,有些并有明确的标题:但李斯特的首要任务是突出辉煌的钢琴技术,而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则更着重于抒发诗情画意,在技术上相对地表现得比较朴素。 拉赫玛尼诺夫在世时,人们只知道他写过《音画练习曲》15首,即作品第33号6首,作于1911年,以及作品39号的9首,作于1916-1917年间。其实1911年所作原来也是9首: 第一首,f小调(作品第33号之1),作于8月11日; 第二首,C大调(作品第33号之2),作于8月16日; 第三首,c小调(作品第33号之3),作于8月18日; 第四首,a小调(作品第33号之4),作于9月8日; 第五首,d小调(作品第33号之5),作于9月11日; 第六首,降e小调(作品第33号之6),作于8月23日; 第七首,降E大调(作品第33号之7),作于8月17日; 第八首,g小调(作品第33号之8),作于8月15日; 第九首,升c小调(作品第33号之9),作于8月13日。 但出版时被作者删去了3首(第三首、第四首、第五首)。其中第四首于1616年9月27日改写后作为作品第39号第六首。第三、五首作者生前从未发表,其手稿在作者去世后才被发现,并于1948年被公诸于世,现予补充出版。 1916-1914年间所写的作品第39号包含: 第一首,c小调,作于1916年10月14日; 第三首,升f小调,作于1916年10月14日; 第四首,b小调,作于1916年9月24日; 第五首,降e小调,作于1917年2月17日; 第六首,a小调,作于1916年9月27日(改写作品第33号之4) 第七首,c小调,作于1917年2月2日; 第八首,d小调,作于1917年2月2日; 第九首,D大调,作于1917年2月2日; 1931年,意大利作家雷斯庇基(1879-1963)把作品第39号的第二、四、六、七、九等5首练习曲改变为乐队曲时,拉赫玛尼诺夫把这5首的标题内容告诉了他: 第二首描写海洋和海鸥的故事; 第四首描写集市景色; 第六首描写红帽子与野狼的故事; 第七首描写送葬的行列; 第九首是一首东方进行曲。 可以想见,拉赫玛尼诺夫在创作18首《音画练习曲》的其他13首时,也都是有成竹在胸的,只不过他没有把他们的标题内容告诉别人而已。 最有名的应是第4首 ,
不知道您所说的是指技术上的难度还是感情处理上的难度。
如果从技术上来说的话肖邦的第八首可能比拉赫的更容易接受一些,因为肖邦较拉赫的作曲风格相对规整一些,这仅仅是时期的缘故,但是需要的流畅姓技巧很高。肖邦练习曲对于旋律的突出姓要求会更多一些,更多的是对基础的进阶训练。而拉赫的音画所需要的技巧建立在基础训练完备的前提上。因此在技术难度上我个人偏向于拉赫马尼诺夫的音画练习曲要难一些。
当然如果是哈农技巧完全娴熟的情况下,二者的区别就在于情感处理了。由于拉赫处于浪漫主义晚期,通俗来讲其情感相对飘渺一些,而肖邦练习曲情感更为微妙,细节上需要重复练习才能逐渐把握。
(文中语误是由于系统词汇限制造成的,请谅解)
音画第五首,是暴风雪吧,无穷动的那首
肯定是要交叉的呀,和谱子上标注一样
ms和md标的非常清楚
ms是左手,md是右手
你按这个标注来弹,就OK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