怛罗斯之战(怛,音dá)是唐朝安西都护府的军队与阿拉伯帝国的穆斯林、中亚诸国联军在怛罗斯相遇而导致的战役。战场在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北,具体位置还未完全确定。怛逻斯城得名于塔拉斯河,在今哈萨克斯坦塔拉兹市西约18公里。某些学者认为怛逻斯之战的战场不在怛逻斯城,而在塔拉斯河中上游西岸的伊特莱赫(阿拉伯语’Itlakh),突厥人称“阿特拉赫”(Artlakh),在今吉尔吉斯斯坦西境普科罗夫卡(Pokrovka)。 [1] 怛罗斯之战发生时间在天宝十年(751年7月-8月),葛逻禄突然叛变,导致唐军失利。这是阿拉伯与大唐几次边境冲突中唯一一次打胜安西军。此战对唐朝、阿拉伯双方的疆域几乎没有影响。战后,唐朝仍然控制西域,并且继续扩张。
恒罗斯之战(恒,音da)
唐朝安西都护府的军队与阿拉伯帝国的穆斯林、中亚诸国联军在恒罗斯相遇而导致的恒逻斯之战,战场并非在恒逻斯城,而是位于塔拉斯河中上游的伊特莱赫,又名阿特拉赫。
这座城市坐落在今吉尔吉斯斯坦西境普科罗夫卡,靠近塔拉兹市西约18公里处。恒逻斯之战的确切位置尚未完全确定,但葱岭以北被认为是战役发生的地点。这场战役标志着中亚与阿拉伯帝国的冲突,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恒罗斯之战于751年夏天爆发,是唐朝与阿拉伯的边境冲突中唯一一次安西军获胜。战败的原因是葛逻禄的背叛,导致唐军失利。然而,这场战争并没有对双方的疆域产生实质性影响。
战后,唐朝仍然控制西域,并且继续扩张。历史学家指出,恒罗斯之战只是一场遭遇战,恒罗斯之战对唐与大食 (阿拉伯) 的关系没有显著影响。
公元六到八世纪,欧亚大陆上有三个大帝国正处于兴盛期,分别是拜占庭帝国、 帝国和唐帝国。唐太宗、唐高宗时期,唐帝国不断扩张,建立了以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为核心的西域统治体系。 几乎在同一时期,中东的 人也在迅速崛起,从 半岛开始,经过战争扩张成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空前大帝国。 帝国由于地理上的巨大优势,影响力不断向中亚渗透,中亚诸国原本大多信奉佛教、祆教等或自己的传统宗教,对 文化的东进感到不安,于是不少国家向唐朝求援。两大帝国因为实力范围逐步扩大而产生交错,冲突不可避免。 天宝九年(750年),高仙芝以石国「 ”无番臣礼”为由,剿灭石国,侥幸逃脱的石国王子遂向黑衣大食( 阿拔斯王朝)求救。高仙芝决定先发制人,主动进攻大食。 天宝十年(751年)四月,高仙芝从安西出发。翻过帕米尔高原(葱岭),越过沙漠,经过了三个月的长途跋涉,深入七百余里之后,七月份到达了 人控制下的怛逻斯,并且开始围攻怛逻斯城。 由于 人早就觊觎安西四镇,并做好了攻击准备,所以在接到高仙芝进攻的消息之后,立即组织了十余万的大军赶往怛罗斯城,双方在怛逻斯河两岸、今天的奥李-阿塔(Aulie-Ata今江布尔)附近展开了决战。(编者注:据专家考证,怛逻斯之役的古战场不在怛逻斯城,而在塔拉斯河中上游阿特拉赫城(今属吉尔吉斯斯坦)。对古代中国来说,怛逻斯河简直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可谓汉唐王朝国力向西发展的极点。) 由于唐军是孤军远征,面对坚城重兵,必须速战速决。但是致命的是 联军数量极多,所以唐军急切之间难以快速取胜。战斗持续了5日,在第5 日傍晚,一个意外迅速决定了这场战争的胜负。唐军盟友葛逻禄(Qarluq)番兵突然反叛,从背后包围唐步兵,并且断绝了他们与骑兵的联系。阿拔斯王朝联军乘唐军发生混乱的机会,出动重骑兵主力突击唐步兵。高仙芝部受到 与葛逻禄部两面夹击,无力支撑,终于溃不成军,向安西方向败退。两万人的唐安西军,最后只剩数千名人。 怛罗斯之战后,唐朝由于具有超强的综合国力,在西域的影响力并未受到动摇,西域唐军迅速恢复。仅仅过了两年,升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于天宝十二年(753年)进攻吐蕃控制的大勃律,大破敌军,征服当地。 安西都护府的实力已经大体恢复。封常清率领唐军继续扩张,直到安史之乱才停止。如若不是安史之乱,那么安西都护府有能力再次和 人一较长短。 获胜后的 人也很快撤军,并将大批俘虏带回中东,这些俘虏带去了中国大量的先进技术,无意间为东西文明的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临阵倒戈的葛逻禄人占据了怛逻斯城,实力大增。9世纪中叶,原本信仰佛教、基督教的葛逻禄等突厥部落创建喀喇汗王朝并皈依 教,从此西域一带 教才得以发展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产生来了深远影响。
怛逻斯城得名于塔拉斯河,在今哈萨克斯坦塔拉兹市西约18公里。某些学者认为怛逻斯之战的战场不在怛逻斯城,而在塔拉斯河中上游西岸的伊特莱赫,突厥人称“阿特拉赫”(Artlakh),在今吉尔吉斯斯坦西境普科罗夫卡(Pokrovka)。
战争起因:
天宝九年(750年)高仙芝再度奉命出军,击破亲附吐蕃的车师国,俘虏其国王勃特没。这两次艰难的远征使得高仙芝在西域获得了极大的声誉。此时,中国已经成为塔里木地区、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地区的占有人和塔什干的宗主,他控制了帕米尔山谷地区,成了吐火罗地区,喀布尔和克什米尔的保护者,高仙芝俨然是大唐在中亚的总督。
怛罗斯之战--大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之间发生的战争
背景
大唐天宝九年(750年)高仙芝再度奉命出军,击破亲附吐蕃的车师国,俘虏其国王勃特没。这两次艰难的远征使得高仙芝在西域获得了极大的声誉。此时,中国已经成为塔里木地区、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地区的占有人和塔什干的宗主,他控制了帕米尔山谷地区,成了吐火罗地区,喀布尔和克什米尔的保护者,高仙芝俨然是大唐在中亚的总督。
天宝九年(750年)高仙芝还击破了石国及突骑施。高仙芝以石国“无番臣礼”为由,征讨石国。石国请求投降,高仙芝允诺。不久高仙芝违背承诺,掳走石国国王及其部众,格杀老人与小孩,搜取财物。天宝十年(751年)正月,高仙芝入朝,将被俘的几位国王献于玄宗面前,高仙芝被授予右羽林大将军,并将石国国王斩首。
此时高仙芝达到了征战生涯的最高峰。侥幸逃脱的石国王子遂向黑衣大食(阿拉伯阿拔斯王朝)求救。高仙芝先发制人,主动进攻大食。高仙芝率领大唐联军长途奔袭,深入七百余里,最后在怛罗斯与大食军队遭遇。
怛罗斯之战是唐朝安西都护府的军队与阿拉伯帝国的穆斯林、中亚诸国联军在怛罗斯相遇而导致的战役。战场在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北,具体位置还未完全确定。怛逻斯城得名于塔拉斯河,在今哈萨克斯坦塔拉兹市西约18公里。某些学者认为怛逻斯之战的战场不在怛逻斯城,而在塔拉斯河中上游西岸的伊特莱赫,突厥人称“阿特拉赫”,在今吉尔吉斯斯坦西境普科罗夫卡。
怛罗斯之战发生时间在天宝十年(751年7月-8月),葛逻禄突然叛变,导致唐军失利。这是阿拉伯与大唐几次边境冲突中唯一一次打胜安西军。此战对唐朝、阿拉伯双方的疆域几乎没有影响。战后,唐朝仍然控制西域,并且继续扩张。
怛罗斯之战
发生时间751年7月—8月,地点中亚怛罗斯,参战方安西都护府、呼罗珊总督区、石国、康国、火寻等,结果阿拉伯帝国获胜。
参战方兵力有三种说法:
1阿拉伯军200000人,高仙芝联军20000人。
2阿拉伯军70000人,高仙芝联军18000人。
3阿拉伯先200000人,后增兵到300000人。高仙芝联军30000人。
伤亡情况通常有两种数据:
1阿拉伯方面伤亡七万,高仙芝联军伤亡一万五千人
2阿拉伯方面伤亡三万,高仙芝联军伤亡数千,主要指挥官高仙芝(安西大都护)、艾布·穆斯林(呼罗珊总督)。
影响
在怛罗斯战役后,唐朝仍然控制西域,阿拉伯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立即派人来与唐朝讲和。唐朝与阿拉伯之间的关系,并未见受到此战的显著影响,阿拔斯在对华关系方面上与前朝没有什么改变。
怛罗斯之战后,唐朝在西域的影响力并未受到动摇,西域唐军迅速恢复。仅仅过了两年,升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于天宝十二年(753年)进攻吐蕃控制的大勃律,大破敌军,征服当地。 安西都护府的实力已经大体恢复。封常清率领唐军继续扩张,直到安史之乱才停止。如若不是安史之乱,那么安西都护府有能力再次和阿拉伯人一较长短。天宝十三年(754年)唐朝在西域、中亚的势力到了极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