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马尼诺夫被葬在哪里?

拉赫马尼诺夫被葬在哪里?,第1张

  葬於纽约肯色谷墓园。

  Sergei Rachmaninov 拉赫曼尼诺

  生平介绍:

  拉赫曼尼诺夫生於欧内格(介於列宁格勒及莫斯科之间)的贵族之家,但家道中落。九岁时,父母将地产变卖并且离异。在家中六个小孩里排行第五的他,很小的时候就显现其不凡的音乐才华,也许是来自钢琴家父亲的遗传。一八八三年拉赫曼尼诺夫被送往圣彼得堡音乐院,但只待了几年就转往莫斯科音乐院,师承斯比瑞夫(Sverev)。斯比瑞夫是个大师级的钢琴家,备受崇敬,但同时也是位严苛的老师,他坚持学生要与他同住,如此一来他才能监督学生的整体发展过程,并带他们去听演唱会或歌剧,以便与当时的艺文界名人结识。拉赫曼尼诺夫与另一男孩同住一间,两人轮流练琴,必须练三小时以上。斯比瑞夫未曾鼓励他成为一名作曲家,这显然埋没了他的才华。在参加学生进修的和声及作曲夏令营学校后,拉赫曼尼诺夫练习作了《升F小调钢琴曲》。斯比瑞夫印象深刻并弹给柴可夫斯基听,而他也深深激赏,自此拉赫曼尼诺夫才正式开始学习作曲。但这并不是个成功的经验,再加上与斯比瑞夫及作曲老师的不和,拉赫曼尼诺夫决定早一年离开学校。期末考时他大获全胜,在作曲上还赢得金牌。在颁奖典礼上,斯比瑞夫地出席了,虽然两人决裂,但斯比瑞夫仍乐见他过去的学生赢得如此的荣耀,他把自己的金表送给拉赫曼尼诺夫,拉赫曼尼诺夫对这一刻是永铭於心的。

  拉赫曼尼诺夫的一生并不顺遂,在作曲方面他只能算是小有名气,如此也不能给他提供一个稳当的收入以维持生计,他只能靠为人伴奏及教学糊口,在这段时期他仍写作交响曲。这首交响曲於一八九七年首演,由另一位俄国作曲家葛拉兹诺夫指挥,这次的表演真是一败涂地,不只因为这是他较差的作品之一,同时也被评为二流的表演。拉赫曼尼诺夫知道后真是颓丧不已,这样的低潮一直持续到数月后他一位富裕的友人为他在莫斯科歌剧院安排一次指挥的机会,情况才得以改善。 迁往莫斯科对拉赫曼尼诺夫而言是一大鼓舞,他又开始创作。但自旅游英国回来后,他立刻再度陷入低潮。医师达尔帮助他度过这段时期,他用自我暗示的方式为拉赫曼尼诺夫治疗,并不断提醒他:「你要开始创作,而你的创作一定是无人能及的。」此法果然奏效,拉赫曼尼诺夫继续完成他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结了婚,并育有两名子女。

  此后他的生活因作曲、指挥及钢琴演奏而更加充实,咸认他是自李斯特之后最优秀的钢琴家,幸运的是,我们至今仍可听到地弹奏自己作品所灌录而成的唱片。之后几年拉赫曼尼诺夫及其家人时常迁徙,一九一八年起住在美国,至一九三一年定居瑞士。他一生中的最后三十年,他主要的身分是钢琴演奏家,因为作曲对他而言是愈来愈不容易了。他是被在四十岁出头即发现的癌症拖垮,在一九四三年最后一场钢琴演奏会后一周他便死了,葬於纽约肯色谷墓园。

  第二钢琴协奏曲是拉赫马尼诺夫渡过精神危机以后的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是世界最优秀的协奏曲之一

     乐曲的第一乐章一开始是钢琴奏出一长串似钟声般的无伴奏和弦。和弦的音响由弱到强,就像钟声由远到近传入耳畔,这是典型的拉赫马尼诺夫的音响。

     接着,弦乐飘然而至,演奏深情忧郁且带有痛苦的旋律,钢琴则以沸腾的波浪音型作为背景。这一旋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颂歌和进行曲的色彩。

     钢琴很快占据了主导地位,推动着进行的速度,直到音乐迸发出强有力的高潮,第一主题结束。这时,中提琴奏出了一段简短而富有表现力的旋律,引出了钢琴独奏抒情的,在整个音乐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的第二主题。

     第二主题接近结束时,第一主题的动机重又出现,但这时显得平静而安详且略带诙谐。这时,气氛开始紧张。钢琴再次急速推动进程,出现了一个新的主题。随着这一新主题的到来,整个音乐的气氛由不安开始转向悲壮,并最终达到一个狂风暴雨般的高潮。

     但音乐最终还是安静了下来。圆号吹出了一片平和安祥的景象,但这种平和安详显得非常的脆弱。最后,一连串令人不安的和弦引出了钢琴和乐队以悲壮的音响作为整个乐章的结束。

     第二乐章是沉思性的乐章。钢琴以绵延的柔板开头,在中段钢琴的力度逐渐加大,音符变的光辉有力,演奏者有点象在弹一手轻快诙谐的练习曲。在乐章的后半段,沉思的旋律又重新回来,并一直到结尾。在这一乐章,作曲家逐渐找回了自信,但还是显的有些脆弱。

     第三乐章是一首快速的情绪欢腾的终曲,作曲家在这一乐章终于找回了自信。乐章从开头就充满了欢快的气氛,旋律非常坚定。乐曲中段,黑暗想重新占据主导,但是它被坚定的意志始终挡在了门外。最后,钢琴重复乐章开头的旋律,并在乐队的配合下进入了一个辉煌灿烂的结尾,从而结束了整个乐曲。

-------以下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写得非常好,旋律抓耳,极富节奏感,听来令人激动又觉得深情,张弛有度。

1

它是一首进行曲式的前奏曲,ABA式的格局。A部分由和弦组合小跳音组成,进行曲速度。开头较轻松灵巧,之后逐渐加强,进入超猛的逐渐上升的高潮和弦部分。

B段是一段柔和但充满感情的衔接,节奏非常自由。左手全部是琶音,但是很轻很朦胧,像营造了一串流水或者飘浮的云;右手大和弦组成的旋律很美,音色很丰富很rich(也很难按!求大手!),仿佛在拨开这一片云。之后左手的琶音中也出现旋律线与右手的和弦旋律线连接起来,像一个低沉的声音和一个优美的女声在对话,这段比之前拨云时更有感情的起伏,非常深厚,但却又逐渐收住了,重新回到重复进行曲A段。

重复A段由很轻地开头逐渐加重加速,重复高潮和弦部分;最后的结尾非常轻巧短促(有趣诙谐)。

2

我个人认为,这首前奏曲可以比较明显反映出拉赫的一些风格特点,这些特点也很容易在他那几首著名的钢协中体现,或者说钢协是这首前奏曲的拉长扩大升级版。比如他擅长的用大开度的和弦来建构旋律,营造出一种管弦乐的色彩。他迂回的螺旋形的音阶旋律在B段的琶音里也有很好的展示。

他也善于安排华彩片段的位置,使前后能造成突出的效果。

比如A段高潮和弦部分,先由连串的下行+上行和弦交替进行,逐渐积累激动的气氛;然后由连续的三组上行和弦将气氛推得热烈;接着再下行4个八度的和弦组;随即又上翻4个八度,左右手同时11对平行大和弦将气氛推向顶点(巨响);随即直转急下,一串连续的跨越了2个八度的下行和弦,然后重复开头进行曲式样,便于衔接B段。

这曲子要在现场弹是很震撼的!听录音的话推荐Lisitsa(尤其中间自由的处理), Horowitz, Ashkenazy等。

1909年10月,拉赫玛尼诺夫带着他刚刚完成的《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乐谱踏上了美利坚大陆。这块被欧洲人称为“美丽的新世界”的美洲大陆,在二十年前迎来过这位俄罗斯作曲家的伟大同胞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它在本世纪注定成为俄罗斯受迫害艺术家的一块心灵的自由栖息之地:诗人布罗茨基、小说家纳博科夫、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而生他养他的俄罗斯家园成为他们眼泪归去的方向。这是拉赫玛尼诺夫第一次踏上美洲大陆,八年以后,他再一次选择美国作为艺术的发展之地,而将深爱的母亲和亲人留在了俄罗斯,他的音乐,钢琴,管弦乐团,波修瓦歌剧院,伊凡诺夫卡庄园,他的马匹,图画,汽车,门前的紫丁香留在了俄罗斯。

在拉赫玛尼诺夫创作《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之前,他完成了一部19世纪音诗的压卷之作《死之岛》,这是一部音乐史上阴郁的代表画作,它在19世纪的地位好比勋伯格的《升华之夜》,死亡力度令人联想到柴科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马勒的《亡儿之歌》。拉赫玛尼诺夫在《死之岛》的首演之后不久便成为俄罗斯皇家音乐会的副主席,到美国演出是受他的一位美国朋友亨利·沃尔夫邀请的。拉赫玛尼诺夫还不十分乐意踏上这趟劳顿的旅程。但他想到美国这块新土地上喷着浓烟前进的火车,想到纽约大街上繁华的商业气息,刚刚从二月革命的血腥场面过来的拉赫玛尼诺夫觉得似乎缺少“物质”方面的享受了,他甚至打算用此次在美国巡回演出的收入买一辆汽车。我曾经见过一张拉赫玛尼诺夫倚着钢琴站立的照片,这是高高大大的拉赫玛尼诺夫(2米高的个子)和一架同样高大宽厚的钢琴,他的脸部稍长,表情严肃,那里没有俄罗斯伟大的浪漫诗人普希金少年般的纯真眼神,也没有俄罗斯人特有的浓密的须髯,倒很像是一位英国绅士。拉赫玛尼诺夫出身于一个非常显赫的家族,外祖父是戎马半生的将军,父亲是一名军官。拉赫玛尼诺夫这个姓氏源于拉赫玛尼(rachmany),俄语意为“亲切”、“慷慨”。

拉赫玛尼诺夫是莫斯科的一位贵族,但作为音乐家,他的音乐是属于俄罗斯人民的,就像出身于贵族的小说家托尔斯泰,出身于皇族的女诗人阿赫玛托娃,而不是一生靠女人资助的柴科夫斯基。

拉赫玛尼诺夫是在横渡大西洋的轮船上练习《第三钢琴曲》的,到了美国之后,他的资助人沃尔森家族给他安排了20场音乐会。而这首曲子的第三场演出是由新上任的纽约爱乐乐团音乐总监古斯塔夫·马勒指挥的,两位音乐大师站在了一起,我们应该记住1910年1月16日——德国和俄国两条宽阔的音乐之河一起流淌。虽然他们的相遇没有像18世纪贝多芬遇见莫扎特那样成为一个神话,对于生活在20世纪的爱乐者来说,算是一件幸事。

《第三钢琴协奏曲》的构思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第二钢琴协奏曲》的继续,如两者饱满的情绪和沸腾般的生命力,而《第三钢琴协奏曲》是一首充满紧张的戏剧性发展的作品,拉赫玛尼诺夫的风格在《第三钢琴协奏曲》中初显端倪,多种多样的钢琴技法被织入作品里,清淡的华彩、经过句、双音、浓密的复调织体、轻快机敏的断音和大量宏伟的和弦等等,这些好比一个现代派小说家采用的写作技巧,隐喻、象征、意识流、超现实,不过一切手法都是为作品服务。协奏曲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是由一个非常俄罗斯化的古代典礼歌曲引出,任何一个接触过普希金的诗歌或托尔斯泰的小说的人——哪怕他从来未曾听过拉赫玛尼诺夫,这样富有温柔、暖性和冥想的歌曲性旋律不会不使他沉谧,想到俄罗斯牧笛升起在夏日乡村的苍穹,想到无尽的平静大草原。这个歌唱性的主题成为拉赫玛尼诺夫最迷人的旋律,成为二十世纪最暖性的阳光。俄罗斯人听到它好比捷克人听到斯美塔纳《我的祖国》里伏尔塔河的“日夜流淌”,中国人听到《二泉映月》里的“明月松间照”。但是这个如歌的主题很快失去了田园诗的风味,它在第一、第二乐章逐渐发展,许多不安的因素加进来,歌唱的钢琴变成了沉思的钢琴,美丽的俄罗斯小溪开始汇入波澜壮阔的伏尔加河。随着铜管乐器严厉的行进,钢琴变成了一把沉重的铁锤,所有的激昂、愤怒、不安、恐惧、失望、抗争和悲悼被高举。澳大利亚**《钢琴师》里的主人公在弹奏《第三钢琴协奏曲》的演奏会上当场昏厥,你可想象作品将琴手击倒的力量!

拉赫玛尼诺夫1909年对美国的访问是他日后躲避国内战争和政治灾难定居美国的前奏,这部《第三钢琴协奏曲》是时代选择拉赫玛尼诺夫成为它的最后一个击鼓者,拉赫玛尼诺夫加入流亡者的行列,他将不仅仅作为音乐家,而将作为二十世纪人类良知和道德的发言人!他如济慈所言:“你远在人类中。”消失于人类、消失于人群。逃离原来的人群是一件难事,但逃离却是对现有环境的无声抗议。布罗茨基在《小于一》里叙述了在一个冬天的早晨,他在一节课的中途站起身来走出学校大门的经历,他记得那一刻支配他的情感的是一种老是长不大,老是被身边的一切所控制而生出的厌恶感。另外,“还有那种由于逃跑、由于洒满阳光的一眼望不到的大街所勾起的朦胧却幸福的感觉。”一边是俄罗斯的风景,俄罗斯的春天,俄罗斯的白雪,俄罗斯的森林和湖泊而忧伤,一边是死于炮火死于饥寒的俄罗斯民众,一个诞生了契诃夫、果戈理、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鲍罗丁、柴科夫斯基、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等的伟大文学家和音乐家的民族即将崩溃。布罗茨基在1987年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无不痛心地说:“在俄国,它(文明)已结束;如果我要说它是以悲剧结束的,那么首要的依据就是人的牺牲的数量,已降临的社会和历史转变将他们掳掠而去。真正的悲剧中,死去的不是主角——死去的是合唱队。”

拉赫玛尼诺夫深知自己无法摆脱掉俄罗斯文化的旧传统,它已像血液一样渗入到他身体的各个部分,哪怕他定居到美国,作为抒情和悲壮的俄罗斯音乐形象将永远升起在他抚琴的十指底下。拉赫玛尼诺夫在《第三钢琴协奏曲》中对俄罗斯冬天满怀深情的歌唱,是柴科夫斯基对1812年的歌唱,也是托尔斯泰对战争后的和平大地的歌唱。

我们把《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简称为"拉三",而在欧洲,它被同样简称为"RACH 3",这不约而同的简称中除了实用的因素,还有一种热爱。还像我们呼唤一个朋友的小名。拉赫玛尼诺夫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他的前三首钢琴协奏曲的创作历程,可以说伴随着整个人生最大的痛苦和喜悦,所幸的是他是先忆苦后思甜的。现在我们已经无法洞悉19世纪末人们的欣赏口味,特别是结合着时代思想背景的音乐习惯。我们现在惊奇地是当时像"拉一"这样不算太杰出的作品,竟然会被当时的《格罗夫音乐词典》第五版誉为:"在拉赫蚂尼诺夫的一生中,某些极为流行的作品似乎难以维持久远。"这句斩钉截铁的评价当时是多么重地打击了拉赫玛尼诺夫,以致于他差不多三年没有再拿起笔作曲。

需要提到的一个人是列夫·托尔斯泰。在拉赫蚂尼诺夫需要来自心灵和思想的力量的时候,朋友将他引见给这位《战争与和平》的作者。当时已经快要70岁的老托尔斯泰对他说:"年轻人,你能想像我人生是一切顺利的吗?你能假设我豪无烦恼,从不犹豫而且从未丧失过信心吗?你真认为信心总是和力量相等吗?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遭逢困难的时候,但这就是人生!抬起你的头,坚持你所要走的路。"

这一段现在看来很像汪国真语录的话,当时使拉赫玛尼诺夫恢复了不少的信心,但后来他和老托尔斯泰关于艺术歌曲上的见解分歧,使大家不欢而散,而拉赫玛尼诺夫在这之后的深深地自责演变到要去看心理医生,他被推荐给达尔医师。在催眠术疗法的治疗下,拉赫玛尼诺夫渡过了一生中最痛苦的阶段,他在随后的时光里渐渐走向了幸福: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获得了不小的成功,而接下来,在去美国发展的前后一段时间,他写下了一生中最灿烂的乐篇——《拉三》,并且在新世纪的新大陆找到了知音,不仅它的弹奏技巧艰深为人瞠目结舌,而且它给聆听者建构的音乐世界是如此变化莫测,充满激情,使它简直已经与摇滚给人的冲击不相上下。

不需要给你详细地解说《拉三》,做为一个现代人,就算从没有接触过这首曲子,你只需要认真地听上三遍,就会彻底被它的旋律所编织的东西迷住,那是一种欲罢不能的像经历过山车带给人的起伏一样的巨大的享受。

听《拉三》的时候,好像每一个音符都在它自己最理想的位置,在细致的指挥下,分期分批地亮起来,一会儿像国庆礼花布满天空时的绚丽,一会儿像礼花放完第一批第二批开始装弹时的间歇里寂静下来的夜空。你会期待着那些东西以新的形式再次腾空而起,而且,你不知道接下来的绚丽将有多高,因为每次你听它的时候,最好在高潮阶段带给你的刺激并不是你上次所经历的,它可能更好,也可能更差,每一次都将是新的。

曾经用海浪比较过拉三。好像你在海边,看到平静的大海,开始出现一些小小的浪花,后来看到此起彼伏的一些白色,那时风浪又大了一些的浪尖,当你感到风的力量的时候,发现面前的大海已经不再平静,二三米高的浪头开始出现,大雨也在你的头上降临,你正在酣畅淋漓地感受这些的时候,你正在以为这些将转化成一个几十层楼高的巨大海浪的时候,一切都悄悄平息下来,雨过天晴一般,大海又开始平静,甚至你看到海滩上多了不少游泳的人,蓝天白云中,天边不知到是什么东西出现了,以很快的速度过来了,这时,当人们看清这是什么的时候,一个巨大的如同中天广场般的浪,伴随着周围依然平静的海面,神话般地出现在你面前,想一想那种奇特的震撼和接下来浪打下来的样子,你一下子被音乐的海洋深深地吞没了。愉快地吞没了。你呼喊变成气泡,你失去依托,挥舞在深蓝之中。

当然是拉赫马尼诺夫音乐瞬间第四首难!

这俩曲子难度差远了,肖邦幻想即兴曲对于业余人士来说肯定算难曲了,但拉赫马尼诺夫音乐瞬间第四首里面所涉及的技术难点简直是大部分人难以想象的。不管是从音乐的复杂度还是从音乐的内涵上来说,显然都是拉赫马尼诺夫音乐瞬间第四首远远更难!

一般来说认为音乐瞬间Op16 No4更难。你看一下谱子也能知道个大概,这首音乐瞬间在速度那么快的情况下还有那么多大跨度跑动乃至双手多层次齐奏。那首前奏曲总体不管是速度上还是跑动的复杂程度上都不及这个音乐瞬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2949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5
下一篇2024-02-15

随机推荐

  • 怎样鉴别我买的妮维雅是不是真的呀

    妮维雅是一款非常受欢迎的护肤品牌,市场上也存在一些假冒伪劣产品。为了确保你购买到的妮维雅是真正的正品,请你多角度进行鉴别。我们可以从包装上入手。正品妮维雅的包装通常具有高质感,印刷清晰,无模糊或拼写错误。包装盒上会有具体的产品信息,如成分、

    2024-04-15
    66800
  • 伊思蜗牛BB霜怎么样

    伊思蜗牛BB霜分为晶钻BB霜和红参BB霜两种,两者的功效有些许差别。还不了解伊思蜗牛BB霜怎么样的朋友,快来跟着好物君看看吧。伊思蜗牛BB霜怎么样伊思蜗牛BB霜的晶钻款具有滋润保湿、提亮透白、遮瑕嫩肤以及防晒修颜的功效。伊思蜗牛BB霜的红参

    2024-04-15
    56300
  • 一鹿有你口红安全吗

    安全。一路有你口红成分主要是蜡质、油脂、染料、香精、少量防腐剂和少量重金属。所以一鹿有你口红是安全的,属于国货品牌贝玲美。其中油脂、蜡质、香精,这些成分可以食用,对人体是无害的,能够被人体吸收的。jlig口红怎么样解说如下这款礼盒里面的每一

    2024-04-15
    62200
  • 唇膏品牌的十大排行榜

    排名在前十的唇膏品牌有:资生堂MOILIP修护润唇膏、伊丽莎白·雅顿经典润唇膏、NIVEA妮维雅天然型润唇膏、Blistex百蕾适小蓝罐、Burt'sBees伯特小蜜蜂润唇膏、曼秀雷敦天然植物润唇膏、Vaseline凡士林玫瑰润唇

    2024-04-15
    54300
  • 16岁的男生,用妮维雅的男士多效润肤露好么,油腻吗?

    妮维雅的男士多效润肤露是一款针对男性肌肤的产品,旨在提供多重保湿、滋润和防护效果。该产品的配方包含多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和维生素,可以帮助修复皮肤,保持肌肤的水分和弹性。对于16岁的男生来说,使用妮维雅的男士多效润肤露是可以的。不过,每个人的皮

    2024-04-15
    57900
  • 爽肤水和乳液之间一定要用精华露吗?

    一般的护肤顺序爽肤水和乳液之间是要用精华露的。爽肤水:相信爽肤水大家都很熟悉,事实上,爽肤水属于化妆水的一类,能够起到二次清洁和收缩毛孔的重要作用,不要认为化妆水可以取代润肤乳,这个想法是完全错误的,由于化妆水的主要功能是调整肌肤,而不是润

    2024-04-15
    49300
  • 纯露和爽肤水、精华液的区别在哪?

    无论是爽肤水、纯露还是花水,只要肌肤真正吸收了就有保养效果,如果肌肤不吸收,无论多么高档的国际产品都归于零。所以,妹子们一定要选择自己皮肤能充分吸收的产品,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先说爽肤水。爽肤水的配方是:水+功效成分(补水、美白、抗皱等)

    2024-04-15
    454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