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一段淘宝网Boss马云在516-17首届网上大会上的讲话:
上一个月,我在香港街上刚好走过香港雪茄盒的商店,很贵的,我挑了一个最便宜的也是13万元,我心疼了很久,回到家我就觉得不行,我要在淘宝上查一下,同样的盒子在淘宝上卖720元,一模一样的,到底发生了怎么样的事情,还有朋友从香港购买了玩游戏的筹码,13万元一套,也有 15万元/套的,9000元/套,我在淘宝上查了一下是350元,所有的人就想一定是假的,不可能是真的,我发现生产筹码的工厂是在浙江金华,将筹码出口到美国,香港从美国进口后放在香港,中国大陆的人再从香港购买回去,现在的情况是金华的工厂直接在淘宝上卖,也就是卖350元,很多品牌的电视机以及制造厂家跟我说,我们卖一台电视机,从设计到制造好和销售,卖回来只赚10元,几千元的电视机只赚10元,如果一台电视机只赚10元,怎么可以希望制造业创新和投入研发,这些钱被谁赚走了,有一个朋友跟我说,中国有一个很有名的酒,卖800元/瓶,但是酒的成本只有10元,300元花到了电视广告商,300 元花到了渠道商了,还有100—200元给了回馈和包装,消费者为什么要买只有10元价值的酒,却要花800-900元,这是对消费者不公平,对制造业也不公平,如何将整个渠道打通,我觉得电子商务必须对行业给予巨大的冲击。
淘宝盲盒的套路是利用人们自命不凡和喜爱惊喜的娱乐心理,其实是1元购的另一种形式。淘宝盲盒是指卖家将价值不等的同类商品放在盲盒里,让买家抽选,价格通常比单独售卖的商品低。从电商销售来说,盲盒的成本很低,毛利润空间很大,物流成本很低,可以用盲盒包装很多尾货。
淘宝盲盒是指卖家将价值不等的同类商品放在盲盒里,让买家“抽选”,价格通常比单独售卖的商品低。
对于经常网购的朋友们来说,这种盲盒玩法应该不会陌生。
早在两三年前国内的电商平台上就出行了各式各样的盲盒,颇受年轻人欢迎。
比如,2019年屈臣氏就推出过一款名为“惊喜魔盒”的美妆盲盒,可以用会员积分兑换。
盲盒里有某些品牌的口红小样、爽肤水乳液的试用装、有面膜以及卫生巾试用装等等。
此外欧莱雅也推出过“欧莱雅小美盒”,每个盲盒里面包含6-8种品牌的试用装。
来自欧莱雅旗下的随机品牌,可能是兰蔻,可能是圣罗兰,也可能是美宝莲,全靠运气抽。
盲盒利用的是人们的“自命不凡”和“喜爱惊喜”的娱乐心理。
就好像买**的人,心中都有一份不劳而获的期待,也都觉得游戏是公平的,自己还是有机会的;
同时买**和盲盒,都有开奖、开盒的前期期待和开启的瞬间的心理波动,有一些刺激,也会带来极大的惊喜;
从电商销售来说,盲盒的成本很低,毛利润空间很大,物流成本很低,可以用盲盒包装很多尾货;
实际上是“1元购”的另一种形式,也利用了人们贪便宜的心理。
还记得之前的1元购吗
类似的套路,价值7000元的手机让1w人来抽奖,让其中任意一个人中奖,商家净赚3000。
有些商家甚至根本不发货,参与抽奖的人都知道有人中奖了,中奖的那个人不是自己,至于中奖的人究竟是谁?只有商家知道。
“1元购”早在2017年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文件,定性为赌博(相关报道可以在网上找一下)。
盲盒,又是商家在此基础上开发的另一种套路。
价值8k多的iPhone12Pro、6k多的华为P40Pro(盲盒抽中的具体商品包括但不限于这些)。
先找一些托晒图发评价,大量买家购买以后,最后谁抽中了iPhone?只有商家知道。
最后总结一下,这是赌博的另一种形式。
首先去美容院修一个适合你的眉型,我觉得这是学习化妆的第一步。
然后买一瓶好一点的卸妆油,我刚开始用DHC的,这就像橡皮一样,还是要花点钱的。
化妆品无非就是隔离霜、粉底液、散粉、眼影、睫毛膏、眼线笔、睫毛夹、腮红、唇彩等。
隔离霜这个好像是必要的,我用the face shop的紫隔,便宜好用,适合我的肤色。
粉底液我基本不怎么用,买了欧莱雅的放在桌上招灰。
散粉是定妆用的,我用ZA的,人家说怎么怎么好,我其实完全没感觉哈。
眼影是完全要靠自己摸索的,我觉得色彩地带很适合我这样没米的人,颜色丰富,而且还搭配好色系,适合新手。
睫毛膏嘛,便宜的火烈鸟、查明一猫,这种都买来试试看,练练手,性价比高的嘛,美宝莲好了,再贵就兰蔻了吧,再再贵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一直没米。
新手就用眼线笔吧,熟练了用眼线膏,再高阶的是眼线液。
睫毛夹我现在用松下电热的,真是好东西,电烫下就自然卷翘吧,比自己夹好上手。
腮红,如果皮肤白可用粉色,黑用橘色。
唇彩我从来不用,自己摸索。
淘宝化妆品实在是真假难辨,就算金皇冠也很难说。我一般认准一些专卖店,比如一家店只卖ZA、色彩地带一个品牌的,或是在论坛上经常推荐的店。看看卖家信誉度,如果有人指出卖假货的,你基本可以pass掉了,但中差评是因为快递问题,我觉得这不是卖家商品的问题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