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前奏曲op32,no5》演绎时,增加渐强渐弱的幅度表现出新意。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英文: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俄文:Серг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Рахманинов),1873年4月1日生于俄罗斯,1943年3月28日逝世,是二十世纪世界著名的古典音乐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拉赫毕业于著名的莫斯科音乐学院(现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他的创作中深受柴科夫斯基影响,有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旋律丰富,擅长史诗式壮阔的音乐风格。
主要作品有第二、三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二十四首前奏曲、音画练习曲,歌剧《阿莱科》《利米尼的法兰契斯卡》和第二交响曲、管弦乐“死岛”、钟等。
其中《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以其艰深的难度,成为钢琴演奏曲目中的“最难”。拉赫在家乡度过。创作歌剧《贪婪骑士》。大女儿伊连娜出世。继续创作搁置以久的歌剧《佛兰切斯卡-达-里米尼》。
1、肖邦多以钢琴曲为主,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感情朴实、手法简练、题材紧扣波兰人民的生活、历史和爱国诗歌,曲调热情奔放、和声丰富多彩、结构灵活自如。
作为著名钢琴演奏家,肖邦的演奏技巧精湛、手法细腻、音响华丽、富裕激情、出神入化,他的钢琴踏板用法独特。
2、拉赫玛尼诺夫一方面是浪漫主义时代的代表,而另一方面,他的音乐里又有接近20世纪作曲家的许多现代元素。如何成功把这两种风格相融合成为其创作之谜。毋庸置疑,许多作曲家在自己的创作生涯中不断改变、完善着自己的风格,事实上每一位大师的风格都具有自己的演变过程。
3、李斯特在作曲方面,他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体裁,发展了自由转调的手法,为无调性音乐的诞生揭开了序幕,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风气相对立的浪漫主义原则。
扩展资料:
一、肖邦的音乐作品
肖邦一生创作了大约二百部作品,主要作品有:钢琴协奏曲2首、钢琴三重奏、钢琴奏鸣曲3首、叙事曲4首、谐谑曲4首、练习曲27首、波罗乃兹舞曲16首、圆舞曲17首、夜曲21首、即兴曲4首、埃科塞兹舞曲3首、歌曲17首;此外还有波莱罗舞曲、船歌、摇篮曲、幻想曲、回旋曲、变奏曲等,共21卷。
二、拉赫玛尼诺夫的主要作品
钢琴独奏方面,拉赫玛尼诺夫共谱写了2首奏鸣曲、24首前奏曲,最著名的莫过于他的《升c小调前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亦曾把多首古典音乐作品改编成钢琴独奏版本,较著名的有巴赫的《前奏曲》、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弗里茨·克莱斯勒的《爱之悲》及《爱之喜》等。
三、李斯特的钢琴作品
《十二首超技练习曲》、《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三部《旅行岁月》钢琴曲集、《华丽足尖舞》、大量歌剧幻想曲,如改编自威尔第的《弄臣》、改编自莫扎特的《唐璜的回忆》、《诺玛的回忆》及《恶魔罗伯特的回忆》等等。而他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实际上是依据匈牙利境内的吉卜赛音乐创作的。
-弗里德里克·肖邦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
-弗朗茨·李斯特
全曲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缓板转中庸的快板,e小调,奏鸣曲形式。这一乐章总体色彩暗淡、压抑。引子由弦乐低音部奏出,和舒伯特的第八“未完成”交响曲的引子有异曲同工之效。小提琴声部的主题音调确定了整部作品的主题动机,这个主题受俄罗斯东正教圣歌影响。长大的引子如同俄罗斯冬日的气候,阴冷凄厉。弦乐悠长的旋律是个人情感压抑、伤感失意的表达。绵绵密密的发展就象浓雾一样笼上心头。引子在英国管孤独又怅然若失的独奏中结束。
乐章的第一主题在管乐的节奏音型背景上由弦乐组以歌唱的性质深情委婉的引出。这时就象太阳驱散浓雾一样,心情开始明朗。
单簧管独奏引出的乐章第二主题优雅平和,但优美热情中也带着丝丝淡淡的忧伤和悲哀。
在这个乐章中并没有象贝多芬的奏鸣曲式里那种正邪斗争的冲突,不过音乐在进入发展部也有明显的戏剧对比。小提琴独奏唱出的期望很快被混乱紧张的躁动所盖过。不安和紧张的加强让悲剧性更明显。音乐一度在大管不祥的低音部沉溺。但是铜管在弦乐群里还是挣扎着要走出阴影。在一段从弱到强的发展后,乐队以全奏让精神变得刚强自信。在第一个高潮之后抒情的第二主题以更宽广的姿态表现出来,这时候比起前一次少了哀伤的情绪。在乐章结束之前阴沉的引子主题再次出现,让人又想起开头的压抑,不过铜管遥远的召唤让人觉得这时候已经自信了许多。
第二乐章,极快的快板,a小调, 具有诙谐曲风格的乐章。在小提琴组的快速节奏音,中圆号雄壮的高歌。这个主题情绪高涨,节奏兴奋,主题受拉赫玛尼诺夫一向喜爱的宗教作品《怒神之日》的影响。
乐章的第二主题由单簧管简单的提示开始,弦乐组厚实的奏出宽广深情的旋律,这个旋律如同抽丝剥茧般被抽出。在一小段忐忑不安之后第一主题又欢快的进入。此时忐忑的不安少了许多,更多的是轻松的活泼。在一段沉静之后突如其来的一声巨响让心情开始大变,一泻千里的弦乐带着扑朔迷离的变形来回驿动,这里也说不上是沉重,更多的是不安,对没有保障的未来有更多的恐惧,就像在暴风雪中不知会发生什么灾难。大段的躁动不安后慢慢安静下来随之乐章的第二主题又出现,但是这次没有前面的平和,在美好幻想中夹杂着焦躁和不安。乐章结束前木管和铜管给了人一些莫名的忧虑。
第三乐章,慢板,A大调。这部作品的第三乐章可以说是音乐史上最优美感伤的篇章。**《我的兄弟姐妹》中梁咏琪演的指挥家就是在指挥这个乐章时见到了自己失散多年的兄弟姐妹停下手中的指挥棒。
乐章有着温暖如歌的抒情旋律和色彩斑斓的丰富和声。主题发展宽广绵长,如涓涓溪流般的思绪蔓延,可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媲美。乐章在小提琴齐奏中开始,单簧管凄美的唱出主题,这个主题美得让人心碎。浸入骨髓的哀伤和美好的惆怅以及丰富多彩的诗意情愁都交织在一起。这个发展基于精巧编制的和声织体上以级进的方式进行着。随后音乐交由弦乐组进行发展,这个发展把惆怅和焦灼刻画得揪人心扉。
之后一大段双簧管和单簧管的对话仿佛是情人间的海誓山盟,反复不断的在询问期望得到一个承诺。也仿佛是自己内心的斗争,在是与非、对与错之间徘徊。在一个全奏的高潮中竟然有无法释怀的刻意。短暂的休止之后,圆号带出小提琴的独奏,这个独白憧憬着美好的未来。随后是弦乐组和木管组浓密的交织与一起,期望在无尽的哀伤中寻觅美好的光明。音乐结束时淡淡的无奈取代了前面浓密的执著。
第四乐章,活泼的快板,E大调。 最后乐章就像贝多芬和勃拉姆斯大部分交响曲一样,辉煌和光明战胜压抑和黑暗。终曲用大调谱成,速度极快,象狂欢节般的气氛让人心潮彭湃。
乐章第一主题如同进行曲,这个主题由第二乐章的主题衍生而出。在欢腾跳跃之后逐渐安定下来,木管吹奏的是肯定的语句。这个部分前面几个乐章出现过的主题动机都被巧妙的编织在一起。
一个小高潮后乐章第二主题出现,这是抒情明朗的旋律,这个旋律和第三乐章也不无关联。在这个乐章里,这个深情旋律已经非常的明朗,一扫前几个乐章所具有的阴郁和不安。在呈示部结尾隐约出现第一乐章的阴沉主题,但是这里好像只是对过去压抑的一点模糊回忆。
乐章的发展部在木管不断的变化中进行。好像是对自己战胜困难的一种欣慰。如同俄罗斯传统的节日,到处都是钟声齐鸣的热烈景象。铜管也高唱凯歌,为自己能从阴霾中走出来而放声高歌。
再现部更是高潮迭起。最后音乐在庆祝战胜黑暗的热烈欢腾感人气氛中结束。
钢琴 是一种键盘乐器,具有88个琴键和金属弦的音板,由键盘控制的毡质弦槌的敲击而发音,并有改变或修饰音量和音质的踏板,并有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10级左右好听的钢琴曲。仅供欣赏!
10级左右好听的钢琴曲
《G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谷粒飞舞》
肖邦的夜曲(浪漫,缓慢,感情)
小狗圆舞曲(很活泼可爱的)
致爱丽丝(不难)
童年的回忆(简单,貌似入门曲)
出埃及记(赞一个,目前正在练)
幻想即兴曲(10级的,但是很好听)
土耳其进行曲(速度有点快,但是听起来不错,可以自学,当作手指灵活练习)
kiss the rain(很浪漫的一首,可以自己学)
钢琴弹完10级以后弹什么
第一、莫什科夫斯基《钢琴技巧练习曲》作品72
本作品是从中级到高级很好的一个过渡,既有相应的难度,又不失音乐性,练习时需要注意弹奏的流畅度。
第二、克列门蒂《钢琴练习曲选29首》
克列门蒂《钢琴练习曲选29首》又称“名手之道”,“艺术津梁”、“通向艺术的阶梯”。是波兰作曲家陶西格从克列门蒂的100首练习曲中精选的,作为一部高难度的练习曲,这里要特别注意作品所标注的指法和按照某些曲子所标注的练习 方法 和要求去弹奏。
第三、莫谢莱斯《钢琴练习曲24首》作品70
看过这部作品的都知道,莫谢莱斯写这部作品的初衷不在于培养完美机械的技能,而在于倾诉演奏的感情,在演奏时还要注意连奏奏法和节拍的控制。
第四、肖邦《练习曲集》作品10和作品25
这是1832-1836年间的作品,1837年出版。献给李斯特,后来他的女儿科西玛嫁给理查特·华格纳。虽然作品10和作品25是在同一时间写成的,但是作品25相比起来更像音乐作品,而不是一些技术难题的攻破。
第五、凯斯勒《钢琴练习曲15首》作品20
这是一部从无数中练习曲精选出来的曲目,也是按最高音乐艺术标准编辑的经典钢琴保留曲库的曲目之一,是训练高难度技巧很好的选择。
第六、车尔尼《160首8小节钢琴练习曲》作品821的第三集(部分)第四集
这部作品大家肯定比较熟悉,包含了从初级到高级的曲目,而且难度跨度较大,技术类型较丰富,对于高级阶段的朋友,可以从第三集后半段开始弹奏到第四集。
第七、李斯特《森林的呼啸》《侏儒舞》《叹息》
这些是李斯特音乐会的练习曲,技巧性很强,对声音的控制很高,有兴趣可以练习练习。
第八、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
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共六首,作于1838年,呈现给舒曼的夫人克拉拉。除最有名的《钟》取自小提琴协奏曲外,其余五首均取材自帕格尼尼的《24首随想曲》。
第九、德彪西《12首练习曲》
这部作品中,德彪西通过指法、触键、踏板等方面对一些传统技巧进行了新的探索,这部作品中涉及到了三、四、六、八度和手指的灵活性和技巧性,半音阶,重复音等都体现出声音的延伸性和弹性包括对和声,踏板的运用。
第十、拉赫玛尼诺夫《钢琴音画练习曲》作品33、作品39
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曲调宽广,音乐基于俄罗斯民族音乐赫传统宗教旋律,把压抑的情感赫高难度的技巧融为一体,所以建议在弹奏这部作品前先了解拉赫玛尼诺夫的背景。
弹钢琴需要满足的条件
除了一台钢琴、相关的乐谱、合适的钢琴教师外,学习钢琴不再需要任何特别的条件。只有一种例外,双耳失聪者不能学琴。此外,任何人都可以学弹钢琴。任何人——也包括身体有某些缺陷的人。例如,双目失明者就可以 学钢琴 。大家知道,双目失明的人,会比视觉健全的人更专注于听觉,因而使耳朵变得格外灵敏。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再没有比一双敏锐的耳朵更有利于学钢琴的了。这样的人不仅可以学,而且往往学得不错。甚至,手指有残的人也可以学,有人也许对此怀有疑问。但下面的事例可以提供间接的证明。1982年某日我国著名钢琴教授周广仁在抬钢琴时伤断三个手指。经治疗,三个手指仍旧严重伤残。然而,周教授凭她顽强的毅力和高超的技巧,一年后,又出人意外地出现在独奏舞台上。在奥地利,有位钢琴家叫维特根斯泰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去右臂了,只剩左臂 ,受他的委托,著名法国作曲家拉威尔为他写了一首《左手钢琴协奏曲》供他演奏。有人会说这是杰出人物的特殊事例,但它证明了一个道理:当我们认清了一种限制的同时,还可以在限制之内获得很大的自由——是普遍适用的。所以,即使双手有某种残疾,也并不意味着完全失去了学钢琴的自由。一个手有伤残而又立志学钢琴的人,一定会有热心的老师为他设计特殊的的指法,选编适当的教材,帮助他进入钢琴艺术的园地。
至于我们绝大多数有正常听觉和双手的人,无论手大些、小些、胖些、瘦些、宽些、窄些,无论手指长些、短些、粗些、细些,无论年龄是否偏大,也无论“音乐细胞”偏多偏少,无例外,都可以学习弹奏钢琴。将钢琴学习者的条件开列得这么宽泛,是不是有点让人半信半疑不必怀疑。
这是基于两点:
(1) 世上绝对不喜欢音乐、或者说绝对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人们对音乐的热爱会有程度的差别,但不会是爱与憎的差别。“音乐细胞”会有多寡的不同,但不会是有无的不同。只要对音乐有所爱,也就有了学习钢琴的基本的条件。
(2) 钢琴音乐本身是如此丰富,以致于它可以是适应各种各样学习者的需要。例如,有的人由于某种原因掌握不了高级技术,那么,就有许许多多技术简易、但同样很优美乐曲供他学习。有的人喜欢抒情的,有的人喜欢深沉的,有的人喜欢古典的,有的人喜欢现代的,等等,各种 爱好 的学习者,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大量乐曲。
仅就技术而言,钢琴技术训练的教材体系也是所有乐器教材中最为完善的,完全可以适应从根本不会弹到超级钢琴大师,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所有程度学习者的需要。而你一旦踏上钢琴技术中某一适合的台阶,由此逐级而上,究竟可登上何种高度,学生的潜力到底有多大,谁敢断言呢我们可以预言的是,只要努力,就肯定会逐步提高。
1 10级左右好听的钢琴曲
2 10级难度的钢琴曲
3 钢琴曲幻想即兴曲推荐
4 10级左右好听的钢琴曲
5 10级钢琴曲有哪些
6 钢琴十级乐理知识
7 10首好听的钢琴曲
8 钢琴曲小狗圆舞曲推荐
9 10级钢琴曲猫和老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