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海军,在世界上排名第6次于美;俄;英;法;日但是中国拥有10艘以内的核潜艇,威慑能力足够,海上作战部队实力就不敢恭维
空军:3000多架作战飞机,其中第三代或者第三代半数量由于是机密,保守估计有400架,如果歼-10确实已经正式投产的话,现代飞机应该就达到700架以内在亚洲占有很大的优势,性能和日本F4属于等等级,但是歼-10造价比F4便宜多
陆军:200万陆军总数,9000辆左右的坦克,其中第三代坦克99式大概在200~300辆,由于价格昂贵,所以未大量投产服役数量最多的当属59式,比较落后,但是性能优良的88和98依然有千余的在役数量中国陆军规模可以震撼欧美亚,但是比较尴尬的是,中国有必要打的国家刚好都不和中国相连,而我们落后的海军实力有规定了我们无法登陆他国,所以数百万陆军只起到防御作用
导弹部队:我们引以为豪的导弹部队十分出色,弹道导弹储备量世界第三,次于俄罗斯美国,巡航导弹储备量2年前就已经听说世界第一的,真实性我不肯定,但是不会比美国少但是致命的是,性能方面,只能说良好中国被敌人雷达阵包围,导弹一出领海就会有雷达跟踪,接着被击毁我们导弹部队如果要攻击目标,只能以数量优势砸向对方,不然白射了
综合了以上数据,我们得出结论:2楼吃到史,1楼史吃多了很常识的问题,军事力量和政治力量是成正比的,你军事越强,外交态度也就越强,你这种愤青对中国的贡献就是每天吃太多史,优化中国环境你出生在中国不够强大的年代,你就冷嘲热讽,要是出生在抗战时期你TM还不是汉奸?外国比中国强大你就不支持政府你除了汉奸还能做什么?我们连日本的团结程度都比不上,还妄想打败日本?哦爱国主义来到中国就无敌了,外国都不爱国的,靠精神力量就能打赢了,白痴好了言归正传:
以进攻日本为例,中国如果有先进的反导弹技术,那么就可以在开战初期就以导弹袭击和空中打击的方式,摧毁日本舰队,登陆日本本土但是问题是中国没有,那么就必须先打击日本本土,摧毁日本导弹发射架,这样延误战争进程是很致命的,其他不说,单单美军赶来支援了中国的进攻计划都要失败中国只要登陆就有把握打赢日本,问题是没有把握登陆,那就一切白搭,管你有多少导弹,妄想依靠导弹和空军就征服一个强国是不可能的,更别说别人的反导弹是世界最先进的我们庞大的陆军无用武之地,单靠海空导弹部队,仗根本没法打,除非10亿同胞用爱国意志力把几百万陆军和坦克瞬间变到日本,不然我们只能接受现实:多方面数据都比日本强,却打击不了日本,反而自找灭亡所以如果愤青可以给我们50年或者30年甚至20年哪怕是10的时间,就忙你的别嚷嚷,坐着说话不腰疼,那么我们就有实力改变中国现状,否则顺你们的意开战了,后果不堪设想,不光我们这一代毁了,我们的子女,子孙都不要再想着中国还会有如今的军事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
最新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排名是全球第六,日本第七。
综合国力,中国有多强
不光比“块头”有多大 更要比效率和耐力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派记者 曹鹏程 环球时报驻美国、俄罗斯特约记者 何 筠 常 喆 环球时报记者 程 刚
21世纪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时代。
美俄重视研究我综合国力
美国专家不大使用“综合国力”一说,而使用“国家力量”或“综合竞争力”等词汇。美国对中国的综合国力看法不一:有人认为与庞大人口基数相比,中国的整体实力并不算强大,软实力与美国也相差甚远;也有人认为,伴随着经济的崛起,中国各方面的实力都在迅速增强,对美国的霸权地位构成了挑战。
不过,这些人都认识到了中国的发展潜力不可低估。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亚洲问题专家布雷纳德表示,中国整体实力不断上升是不争的事实,美国民众已经习以为常,舆论也不会大惊小怪。他指出,中国的综合国力可能被低估,在某些方面与美国的差距日益缩小。
俄罗斯认为综合国力是一个相对概念,不大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但研究中国的学者,特别是俄罗斯的“中国通”们对中国的综合国力却颇为关注。俄罗斯学者大都认为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上升,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和庞大的经济总量已经显著提升了中国的影响力。去年,俄罗斯学者通过比较中俄两国的改革,得出了成果差异巨大的结论:一方面是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增长,另一方面是俄罗斯综合国力显著下降;一方面是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上升,另一方面是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明显削弱;一方面是中国的经济实力成倍增长,另一方面是同处于转型时期的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与其他大国相比差距继续增大……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学者奥斯特罗夫斯基指出,中国修正后的2004年GDP总量已排在全球第六位,此次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综合国力报告与GDP总量调整是一致的。俄罗斯的综合经济实力只相当于中国的1/5。俄罗斯著名中国问题专家、俄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米赫耶夫认为,中国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中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随着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的不断增强,采取更加负责任的、更加合作的态度和立场,来证明自己的和平发展意图。
国际竞争力更重要
一些研究国际竞争力的专家指出,由于综合国力比的主要是哪个国家“块头”大,对天然就规模不大的国家没有太大的意义。综合国力的研究者们也承认,对无形的软实力作评价,难免带有“高度的主观性”,受意识形态和政治的影响比较大,往往造成对同一国家,不同的测评结果相差很大。所以国际上在前几年经历了一段“综合国力热”后,现在更多的注意力已经转而集中到国际竞争力的比较上。在国际竞争力研究中,最为著名的机构是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研究院。
国际竞争力比的主要是效率和耐力,实质上反映了综合国力发展的速度,这对所有国家都非常重要。一些西方专家认为,正是在国际竞争力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美国学者拉赫曼认为,中国最近的快速增长并不像美国那样是技术创新或生产率提高的结果,而是把其收入不合比例地进行投资和把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投入市场经济的结果。如果中国要想追赶美国,那就必须大力提高生产率。在日本的一位华人学者也指出,中国在人口、资源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但在教育和科技创新上还有待提高。另外,中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国应吸取日本的教训。因此,现在就认为中国已经超越了日本,似乎还为时尚早。
关于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上历来是众说纷纭,1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国际形势黄皮书《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认为:中国的综合国力已超过日本(第七位),居世界第六位,整体实力远低于美国,仍属于国力次强国家,英国、俄罗斯、法国和德国分列第二至第五。
国家强弱更多取决于综合国力
在当今的国际竞争中,一个国家的强弱不单取决于其军事力量、经济力量,更取决于综合国力。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赖以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是研究主权国家总体力量的一个复杂概念。综合国力的内涵非常丰富,其构成要素既包含自然的,也包含社会的;既包含物质的,也包含精神的;既包含实力,也包含潜力以及由潜力转化为实力的机制。它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国防、外交、资源、民族意志、凝聚力等要素有机关联、相互作用的综合体。
按照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所学者黄硕风的说法,综合国力有着十分具体的内容。综合国力的定量研究基本上是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国力方程”开始的,其中以美国乔治敦大学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克莱因提出的克莱因方程最为有名。克莱因曾任美国中央情报局副局长和国务院情报与研究局局长,后来的种种综合国力计算方法基本上都是在克莱因方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克莱因把决定综合国力的因素分为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两部分,后来的硬实力、软实力之说便由此而来。总体来看,以资源、经济、科技、军事为主的硬实力是有形的国力,是基础,而国家发展战略、民族凝聚力、国家动员能力、政治社会体系、教育、外交影响力等软实力则决定了硬实力的有效发挥程度。
国际著名的综合国力研究机构有美国的兰德公司、乔治敦大学、日本综合研究所等。据黄硕风介绍,除非发生像苏联解体那样的剧变,一般而言,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排名在短期内变化不会太大,所以一般的研究机构都是隔几年才进行一次综合国力的总体评价,基本上都只评价世界的10至15个主要国家。
中国实力,既有提升也有差距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具体测评了各国国力资源、经济力、政府调控力、外交力和军事力,并且考虑了各类力量比例的协调性,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中国、日本、加拿大、印度及韩国10个主要国家进行了综合国力实测。国力资源由5个部分构成:科技力、人力资本、信息力各占25%的比重,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分别占125%的比重。经济力则由GDP(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GDP增长率综合决定。政府调控力的评分中,政府绩效占80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水平占20分。评价军事力时,考虑的方面有军费投入、核弹头数量、军队人数、武器出口占世界军火市场的比重。在外交力方面,评价的项目包括外交倡议力、有无盟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周边关系、经济军事援助力和外交独立性。
在具体的各项评价中,中国的GDP增长率无疑是最突出的,其带来的GDP总量提高也相当显著。就国力资源而言,中国列第一的是人力资本,因为中国劳动力数量稳居世界第一。与人们印象一致的还有中国外交力的总体评价有明显的提升,对政府绩效的评分,中国也表现不错,排在第三位。专家认为,这主要是看到了中国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长期以来所取得的成效。
从不足方面来看,中国和发达国家最为明显的差距是在科技力上。中国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在GDP中占的比重仅仅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一半。考察科技对经济的贡献,劳动生产率是一个重要指标,而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政府在公共教育和公共卫生上的投入也不令人满意:中国的公共教育投入占GDP的33%,稍好于印度的32%,而发达国家都在5%以上;中国的公共卫生投入占GDP的58%,稍高于韩国,而发达国家的同一比率普遍在8%以上。与此相关的一个内容是,中国的劳动力数量虽然世界最多,但劳动力素质却有待提高,中国的文盲率仅比印度略低,而高等教育入学率在10个国家中排在最后。在政府绩效中,对中国的法律环境评价很低。在中国比较自豪的经济发展中,中国资本市场问题最大,评价结果认为,中国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最差。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位专家告诉本报记者,事实上,正是比较客观地看到了中国在综合国力上的这些差距,最终的评价结果才是第六,而不像兰德公司那样高估中国。兰德公司近期得出的评价结果是:中国和欧盟的综合实力不相上下,仅仅落后于美国。
1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对世界主要大国的综合国力进行了比较,中国排名第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1世纪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时代。关于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上历来是众说纷纭,1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国际形势黄皮书《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认为:中国的综合国力已超过日本(第七位),居世界第六位,整体实力远低于美国,仍属于国力次强国家,英国、俄罗斯、法国和德国分列第二至第五。
国家强弱更多取决于综合国力
在当今的国际竞争中,一个国家的强弱不单取决于其军事力量、经济力量,更取决于综合国力。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赖以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是研究主权国家总体力量的一个复杂概念。综合国力的内涵非常丰富,其构成要素既包含自然的,也包含社会的;既包含物质的,也包含精神的;既包含实力,也包含潜力以及由潜力转化为实力的机制。它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国防、外交、资源、民族意志、凝聚力等要素有机关联、相互作用的综合体。
按照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所学者黄硕风的说法,综合国力有着十分具体的内容。综合国力的定量研究基本上是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国力方程”开始的,其中以美国乔治敦大学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克莱因提出的克莱因方程最为有名。克莱因曾任美国中央情报局副局长和国务院情报与研究局局长,后来的种种综合国力计算方法基本上都是在克莱因方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克莱因把决定综合国力的因素分为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两部分,后来的硬实力、软实力之说便由此而来。总体来看,以资源、经济、科技、军事为主的硬实力是有形的国力,是基础,而国家发展战略、民族凝聚力、国家动员能力、政治社会体系、教育、外交影响力等软实力则决定了硬实力的有效发挥程度。
国际著名的综合国力研究机构有美国的兰德公司、乔治敦大学、日本综合研究所等。据黄硕风介绍,除非发生像苏联解体那样的剧变,一般而言,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排名在短期内变化不会太大,所以一般的研究机构都是隔几年才进行一次综合国力的总体评价,基本上都只评价世界的10至15个主要国家。
中国实力,既有提升也有差距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具体测评了各国国力资源、经济力、政府调控力、外交力和军事力,并且考虑了各类力量比例的协调性,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中国、日本、加拿大、印度及韩国10个主要国家进行了综合国力实测。国力资源由5个部分构成:科技力、人力资本、信息力各占25%的比重,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分别占125%的比重。经济力则由GDP(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GDP增长率综合决定。政府调控力的评分中,政府绩效占80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水平占20分。评价军事力时,考虑的方面有军费投入、核弹头数量、军队人数、武器出口占世界军火市场的比重。在外交力方面,评价的项目包括外交倡议力、有无盟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周边关系、经济军事援助力和外交独立性。
在具体的各项评价中,中国的GDP增长率无疑是最突出的,其带来的GDP总量提高也相当显著。就国力资源而言,中国列第一的是人力资本,因为中国劳动力数量稳居世界第一。与人们印象一致的还有中国外交力的总体评价有明显的提升,对政府绩效的评分,中国也表现不错,排在第三位。专家认为,这主要是看到了中国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长期以来所取得的成效。
从不足方面来看,中国和发达国家最为明显的差距是在科技力上。中国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在GDP中占的比重仅仅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一半。考察科技对经济的贡献,劳动生产率是一个重要指标,而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政府在公共教育和公共卫生上的投入也不令人满意:中国的公共教育投入占GDP的33%,稍好于印度的32%,而发达国家都在5%以上;中国的公共卫生投入占GDP的58%,稍高于韩国,而发达国家的同一比率普遍在8%以上。与此相关的一个内容是,中国的劳动力数量虽然世界最多,但劳动力素质却有待提高,中国的文盲率仅比印度略低,而高等教育入学率在10个国家中排在最后。在政府绩效中,对中国的法律环境评价很低。在中国比较自豪的经济发展中,中国资本市场问题最大,评价结果认为,中国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最差。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位专家告诉本报记者,事实上,正是比较客观地看到了中国在综合国力上的这些差距,最终的评价结果才是第六,而不像兰德公司那样高估中国。兰德公司近期得出的评价结果是:中国和欧盟的综合实力不相上下,仅仅落后于美国。
美俄重视研究我综合国力
美国专家不大使用“综合国力”一说,而使用“国家力量”或“综合竞争力”等词汇。美国对中国的综合国力看法不一:有人认为与庞大人口基数相比,中国的整体实力并不算强大,软实力与美国也相差甚远;也有人认为,伴随着经济的崛起,中国各方面的实力都在迅速增强,对美国的霸权地位构成了挑战。不过,这些人都认识到了中国的发展潜力不可低估。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亚洲问题专家布雷纳德表示,中国整体实力不断上升是不争的事实,美国民众已经习以为常,舆论也不会大惊小怪。他指出,中国的综合国力可能被低估,在某些方面与美国的差距日益缩小。
俄罗斯认为综合国力是一个相对概念,不大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但研究中国的学者,特别是俄罗斯的“中国通”们对中国的综合国力却颇为关注。俄罗斯学者大都认为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上升,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和庞大的经济总量已经显著提升了中国的影响力。去年,俄罗斯学者通过比较中俄两国的改革,得出了成果差异巨大的结论:一方面是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增长,另一方面是俄罗斯综合国力显著下降;一方面是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上升,另一方面是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明显削弱;一方面是中国的经济实力成倍增长,另一方面是同处于转型时期的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与其他大国相比差距继续增大……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学者奥斯特罗夫斯基指出,中国修正后的2004年GDP总量已排在全球第六位,此次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综合国力报告与GDP总量调整是一致的。俄罗斯的综合经济实力只相当于中国的1/5。俄罗斯著名中国问题专家、俄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米赫耶夫认为,中国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中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随着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的不断增强,采取更加负责任的、更加合作的态度和立场,来证明自己的和平发展意图。
国际竞争力更重要
一些研究国际竞争力的专家指出,由于综合国力比的主要是哪个国家“块头”大,对天然就规模不大的国家没有太大的意义。综合国力的研究者们也承认,对无形的软实力作评价,难免带有“高度的主观性”,受意识形态和政治的影响比较大,往往造成对同一国家,不同的测评结果相差很大。所以国际上在前几年经历了一段“综合国力热”后,现在更多的注意力已经转而集中到国际竞争力的比较上。在国际竞争力研究中,最为著名的机构是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研究院。
国际竞争力比的主要是效率和耐力,实质上反映了综合国力发展的速度,这对所有国家都非常重要。一些西方专家认为,正是在国际竞争力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美国学者拉赫曼认为,中国最近的快速增长并不像美国那样是技术创新或生产率提高的结果,而是把其收入不合比例地进行投资和把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投入市场经济的结果。如果中国要想追赶美国,那就必须大力提高生产率。在日本的一位华人学者也指出,中国在人口、资源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但在教育和科技创新上还有待提高。另外,中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国应吸取日本的教训。因此,现在就认为中国已经超越了日本,似乎还为时尚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