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推荐的书籍有:《不公正的审判》、《法律与文学:以中国传统戏剧为材料》、《木腿正义》、《中国节日》、《回家过年》。
1、《不公正的审判》
本书笔法细致地呈现了一部跨度两千多年的西方审判史。作者把一个又一个非同寻常的审判拉进寻常人的视野,从两千年前苏格拉底被审判,到持续发酵多时的萨勒姆女巫案,从法国大革命中断头台上的冤魂、莫斯科审判中无以计数的冤案,再到今日扑朔迷离的辛普森案……通过对历史深处的案情的回溯,传达出对司法公正的呼呼。
2、《农历与民俗文化》
《农历与民俗文化》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传统是个非常庞大的文化体系,展示着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而其中涉及岁时节令的文化习俗则在所有习俗中处于最突出的地位。这是我们的先祖靠仰观天象、俯察地情,以及结合常年生产和生活的经验积累而凝成的结晶。
3、《木腿正义》
《木腿正义(修订版)》一书共收录作者以前的31篇文章,其中上编16篇谈法律,属于带有学术性的法律杂文;下编15篇谈文学,学术性较强,也包括一些访谈文章。法律与文学、法律与社会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
作者凭借其深厚的法学与文学功底,结合法律和文学个案,立足社会现实,以其一贯犀利的笔锋为我们展示了法学、文学、法律与文学不一样的图景。
4、《中国节日》
《中国节日》“节”字本义为竹节,引申为关节、节奏,再引申为时节、节令。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岁时伏腊,周而复始,于是有计时性节日,如公历的元旦、中国农历的春节等等;
5、《回家过年》
《回家过年》讲述有一种节日叫做回家。这个节日,就是不管路途多么遥远,不管环境多么恶劣,那么多人都必须赶在这个时间回到家的理由,因为“离家的人才懂得家,离家的人会想家。
有100种理由让我们离家,有一种理由叫我们回家”。每年的这个时候,成千上万的人,都要挤上回家的列车,干辛万苦,辗转回到那个小小而温暖的家。
扩展资料:
书籍选购技巧:
一是要从兴趣入手。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书籍都是应该坚持的原则,它可以让你保持对阅读的兴趣,在这个时代,拥有热情比拥有知识更重要,而且可以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好书
二是要阅读经典。除了从自己感兴趣的书入手之外,阅读经典名著也很重要,因为它们是大家公认的,而且往往经过了时间的洗礼,它们是真正的好书。
我看过最好的一部小说,我觉得是,最好的我们,这部小说是八月长安写的,我也看过她的其他作品,都特别的好,像是,被偷走的那五年,这个小说也曾被翻拍成了**,是由白百合,张孝全,范玮琪主演的,也是很不错的,别的还有橘生淮南、你好,旧时光,这些也都是很不错的青春文学小说,我都很喜欢,但要是说最好看的小说,我还是会选择,最好的我们,但我了解到这部小说其实是因为他拍成了电视剧,看电视之后觉得特别好,就去看了小说,还搜了搜作者,把她其他的作品也都看了,当时就觉得真的是一个文笔很好的作家,对青春的各种事情描写的都很细腻,但又不是那么的杂乱无章。
最好的我们,无论是电视剧还是小说,我都已经记不清看了几十遍了,一直都特别的喜欢,而且这部小说翻拍的电视剧也很好,收视率特别高,男主角是刘昊然,女主角是谭松韵,还有男二是王栎鑫,这三个主演选的也都很好。这个小说主要讲述的是高中时代的事情,女主角叫耿耿是离异家庭,跟着爸爸生活,但父母对她都很好,后来在高三的时候父亲再婚,但后妈也对她很好,还带来一个弟弟,男主角叫余淮是跟妈妈生活,父亲在外地,男主角的妈妈属于比较强势的人,一直都很看重儿子。
两个人因为开学第一天一些事情凑到了一起,后来又因名字耿耿于怀谐音耿耿余淮两个人又纠葛在了一起,开学第一天两个冤家坐在了一起,因为军训服两人拿错第二天又闹出各种事情,但在军训中两个人也变得更加的亲近,关系更加的好,耿耿也遇到了一些好的朋友,正式上课分座位,两人还约定要坐一起,为此,余淮和班主任比赛,最后赢得自己选座位的机会。两个人就开始了作为同桌的的生活,期间有搞笑,无厘头的事情,也有让人伤心和苦恼,团结的事情,还有男二,路星河对女主角的关注和喜欢,虽然都不是多么轰动的事情,但看到这总会让我们想起我们那时候的青春,那时候的快乐,那时候的我们也跟他们一样有过这些事情。
最后结局,可以说有人欢喜有人忧,男主角余淮高考以后就失去了联系,女主角耿耿一直等着,而路星河也一直陪伴着耿耿,后来,终究还是相遇了,两个人最后还是在一起了,但路星河却只能把自己这辈子最喜欢的人一直放在回忆里了。
每每看到这个小说,总会让我体会到青春的那份感动,那份珍贵,是啊,青春是回不去了,但至少我们还可以根据这篇小说来回忆起青春时的那种感觉,也已经足够了。
《飘》,这算是一本世界名著了,也是我最喜欢的书。这本书译本很多,我是在奶奶家的书柜里找到的,书很厚,有点旧。其实我是抗拒看特别厚的书的,但是这本书却深深吸引了我,以至于后来还去看了**《乱世佳人》,但是**却没有看完。我觉得,我是喜欢郝思嘉的,她大胆而勇敢,美丽而智慧。富家千金在战乱中颠沛流离,她能适应生活,有自己的执着的追求,这让我更喜欢这个人物了。因为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发生战乱之后,郝思嘉会从神坛摔下,然后变成一个可怜的人,有着悲惨的遭遇。但是并没有,这让我感到诧异,更感到敬佩。
极力推荐十本书
总是有小伙伴问,读那么多书到底有什么用,我想说的是,读书的用处,是在今后不经意间才会显露出来。读书应该是为了扩充自己的知识库,为了提高自己的涵养,升华自己。下面我极力推荐十本书,欢迎大家阅读。
极力十本书1一、《不会说话你就输了》
这本《不会说话你就输了》出版于2014年,书中对生活中常见的词语和逻辑等方面有一个很深刻的分析,品读后会让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二、《最是人间留不住》
《最是人间留不住》是作家林菁的作品,本书首版发行于2016年,书籍从很全面的角度对古代将近26位女子进行剖析,很好向读者展现了优雅和美好的意义何在。
三、《精准表达》
《精准表达》是日本作家高田贵久的代表作,全书从逻辑到思考等方方面面高告诉读者该如何精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还提出了不少的解决方法和技巧,值得读。
四、《愿你出走半生归来时仍是少年》
这本书籍是作家孙衍出版于2016年的散文集,书中用简单明了的故事描绘出了那些在成长过程中最真切的感受,观点的共鸣感很强,不读一读可惜了。
五、《羊皮卷全集》
此本《羊皮卷全集》在全球的知名度是极高的,其中收录了各地成功人士的一些忠告和教诲,当书被翻开的时候能感受到作家的良苦用心之处,一定要读。
六、《曾国藩全集》
《曾国藩全集》出版于2011年,从名字上看就会了解到此书是关于曾国藩生平及生平相关事迹的记录,读完后对修身、养性等方面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七、《道德经全集》
《道德经全集》发行于2009年,可以说这本书籍是我国文化的代表,书中对《道德经》的原著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告诉人们如何将那些经典的思想活学活用。
八、《你就是想的太多》
这本《你就是想的太多》在文学市场上的好评度超高,整本书中的观点有很强的警醒意义,告诉读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有专注和执行力才是你最大的支持。
九、《做内心强大的女人》
此本《做内心强大的女人》其实是不少人都有推荐的佳作,书中的观点告诉女性读者只有内心强大了才会更好的和生活和谐相处,才能坚持住自己内心所想的,别错过。
十、《别在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
这本《别在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其实适合读者群体应该远远不止女性,书中用简单的故事和词语告诉读者只有吃苦才会获得幸福。
极力十本书21 《人生的智慧》
作者叔本华是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主义开创者。
有网友评论:
“这世上所有的成功学心灵鸡汤作者加在一起都不配给叔本华提鞋。”
本书以幸福论为核心,
论述所谓获得快乐,
归根结底是意欲受到的抑制得到解除,
大众从无痛苦的幸福状态受诱惑去寻找快感,
而追逐快感的过程本质是痛苦的,
人们早已忘记无痛苦才是最大幸福。
对于金钱,他认为我们应该把财富,
当做能抵御可能发生的不幸的城墙,
而不是刻意寻欢作乐的许可证。
他认为只有精神丰富的人才能享受孤独,
人的精神思想财富越显著,
留给无聊的空间就越小。
哲学能这样深入浅出、诙谐幽默、
冷峻优雅的娓娓道出是一件幸事。
2 《人类简史》
如果只能挑一本书看,我选这本。
本书不仅写了人类演化过程,
它会颠覆你对人类文明的看法,
用你没想过的角度去解释一些现象。
我认为最牛的核心观点:
人类文明最独特的地方,就是强大的虚构能力。
我们司空见惯的概念,如:国家、法律、公司、神灵,
本质都是虚构的产物。
虽然很厚,但建议细读,绝对醍醐灌顶之作。
3 《局外人》
加缪小说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之一。
描写一个叫默尔索的年轻人,安葬母亲后,
一直到防卫过度致人死亡,
到被判死刑期间的种种荒谬事迹。
小说里,默尔索并不试图改变生活,
他对升职、结婚、交际无欲无求。
在他看来,生活改变只是习惯问题,并无本质不同。
这个社会是一个巨大的舞台,人们带上面具,
流利的背诵剧本,尽兴地表演违心的话剧。
我们不能理解的生活就看成是异类和荒诞。
默尔索表面麻木冷漠,但在我看来,
没有人比他更珍视生命,也没有人比他更热爱生活,
他是那个时代、那场庭审的局外人,
却是生命的自由人。
4 《非理性的人》
本书是美国哲学家巴雷特的代表作。
被公认西方世界解释存在主义最优秀著作。
存在主义主旨是尊重个人内在的潜能,淡化理性,
将我们从被理性束缚的、破碎的、片段的人,
解脱为完整的,生命力充实的人。
过去几百年,人类对科学和资本的'疯狂崇拜,
我们自以为找到强大力量,
理性带领人类创造了很多奇迹,
以至于走向完美未来。
存在主义提醒我们:
人的物质愈加丰富,反而更加焦虑和空虚。
人本身也前所未有的抽象化。
我们不再是一个个具体的人,
而是社会理性安排下发挥特定功能的工具。
我们早已忘记,我们应该是一个个生命鲜活充实,
拥有独立人格、值得自尊自爱的人。
读这本书,让我更加认识自己作为人存在的意义。
5 《自私的基因》
一本刷新世界观的书。
万物的本性都是自私的,
因为现今存在地球上任何物种的基因,
都是因为自私才存活下来。
新人结婚时,不应该手搭着圣经说不论贫穷富贵健康疾病至死陪伴,应该把手放在这本书上宣誓:我将违背我的天性,忤逆我的本能,永远爱你。
6 《个人形成论》
如果只读一本心理学书籍,我推荐这本。
作者罗杰斯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人本心理学创始人。
他认为人性本善,有自我实现的发展潜力。
本书超出心理学专业意义,不仅在探讨心理学,
作者代表在心理学道路探索的人,
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罗杰斯观点很简单,三点原则:
真诚透明、共情理解、无条件接纳。
作者发现,当自己越能接纳自己真实面貌时,
他自己也愈发趋向转变。
当他越能听他人真诚的表达时,
也越能尊重与接纳他人真实面貌。
人格的成长意味着对自己更好的接纳,
找到自己独特的路是人生最根本的事,
没有任何人可以教给你,只能自己探索。
7 《穷查理宝典》
本书不是查理芒格本人的专门著作,
而是作者收录整理的查理·芒格的投资哲学,
以及20年来主要的公开演讲和媒体访谈。
查理芒格是当今伟大的投资思想家,巴菲特合伙人。
全书梳理了他成功背后的方法论,
概括起来3步:
1 迅速歼灭不该做的事情。
2 对该做的事情发起熟练、跨学科的攻击。
3 在恰当时机,且仅在恰当时机果断采取行动。
还有很多终生受用建议,如:
能力会让你到达巅峰,但只有品德才会让你留在那里。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
等一些启发人思考和行为的普世智慧。
8《今日简史》
《人类简史》作者赫拉利的又一力作。
用历史学家的观点,解析现在和未来发生的事,
比如哪些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哪些新型工作会出现,
人类未来会怎样改变,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悟,
是要保持开放心态,接受那些必然变化。
趋势不会因为你的不愿意而停止脚步。
从趋势中找到自己的优势,
拥有独立思考能力,才是个人发展之道。
9《被讨厌的勇气》
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共同创作。
本书一针见血提出,
真正的自由是不怕被别人讨厌。
如今,很多人活在社交网络里,
追逐别人对自己的“赞”,
长久下去,就迷失在别人的价值中,
对自己更加迷茫。
不怕被别人讨厌,不是说去得罪别人,
行为尖酸刻薄而惹人讨厌。
是说你不用刻意讨好别人,
不要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对你的评价上。
10 《艺术的故事》
本书叙述了从远古洞窟绘画,
到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
全书脉络清晰、思维连贯、通俗易读,
处处流露出一位博艺术史学家对艺术真挚的热爱,
通过艺术史帮助人们欣赏艺术,
同时也是一种难得的审美教育。
世上没有艺术品,只有艺术家。
他们是一个个有独立个性,非凡天赋,
并在自己热爱领域一直坚持下去的人。
他们创造出来的艺术品可以超越时间,
是他们的永恒传递。
不可错过的10本好书
人和人是讲缘分的,人和书也是。你也许曾经很想看一本书,奈何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心境读下去,索性就先放在一边。过了一段时间,一个偶然的契机,那本书再次走进了你的视线。下文是励志网整理收集的不可错过的10本好书,供大家参考。
- 1 -
《霍乱时期的爱情》
加西亚·马尔克斯 著,杨玲 译
南海出版公司
大学新生一入校,在图书馆里发现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当时并不知道马尔克斯的大名,只是被“爱情”两个字击中。可是借回去翻开一看,就被最初显得沉重压抑的死亡和霍乱给打败,怎么也读不下去,于是灰溜溜地将仅仅读了第一页的书还回去了。
后来的后来,知道了《霍乱时期的爱情》是一本描写了爱情的千姿百态的书,又再次兴起了想读的念头。尝试在市图书馆里借阅而不得,最终购入。这一次毫无困难地读了进去,马尔克斯的语言也极为有趣,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似曾相识的潮湿温暖的慵懒午后,听作者娓娓道来打动人心的爱情故事。很遗憾年少时错过了这么棒的一本书,这一错过中间已隔了整整二十年的岁月,译本也不再是最初看过的那个版本。@ Aprilrose
- 2 -
《不哭》
申赋渔 著
重庆出版社
这里有18个催人泪下的真实故事。书名叫《不哭》,但篇篇都让人泪湿衣衫。书中的主人公,大多数是不满18岁的孩子,他们各自有着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作者呈现了大时代背景下,他们的贫苦与无助,痛苦与扭曲,隐忍与挣扎,不屈与抗争……
本书的设计者是著名书籍装祯设计师朱赢椿,他用将近半年的时间,将这本书设计得极具创造性与冲击力:贴着纱布与毛边纸,让时间凝固的书脊;粗糙厚重,直指灵魂深处的封面;柔软湿润,会呼吸的内页,被誉为“中国最美图书”。
这是一串或浅或深的时代烙印,这是一段生动的社会生活史。一个个离我们那么近又那么远的现实故事,伴随着不一样的设计和排版,震撼人心。@ 生来平凡
- 3 -
《穆斯林的葬礼》
霍达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可以说我不是很晚才看的。七年级的时候知道了这本书,当时爸爸刚看完放在了书房,我就借来看。第一次接触两代人的故事一起交叉写的方式,而且年代跨度很大。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有民国的风情,也有解放初期的生活,还有异国情缘。我是一口气看完这本书的,看的时候根本停不下来。书中也有华夏文化和穆斯林文化的碰撞,很值得一读。
读的时候年纪还小,现在明白了那时的感觉,就是人很渺小,很多事情不是你可以去控制的,包括自己的人生。时代大背景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们生活在现在很是幸福。@ Hygge
- 4 -
《黑暗的心》
康拉德 著,黄雨石 译
商务印书馆
黑暗,不仅来自非洲大陆丛林深处的神秘和野蛮,更来自于人心。《黑暗的心》是现代主义意识流的开山之作,是英国作家康拉德海洋小说最好的代表,书中有文明和愚昧、白人与黑人的战争,作者将殖民主义者的心态一层层刻画得淋漓尽致。人类文明不仅仅意味着璀璨,也伴随着苦难与疼痛。
商务印书馆版本,中英对照。当时买来一直没看,这几天考完试才有时间翻开,译者黄雨石文学功底深不可测,开篇的泰晤士河的景色描写自己看英文绝对无法体会那个韵味,但在中文版中,被译者准确地传达出来了。@ Anikfala
- 5 -
《追寻逝去的时光》
马塞尔·普鲁斯特 著, 周克希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越是名著越容易让人“敬”而“远”之,这就是我曾经对《追忆似水年华》的态度。作为中文系的学生,无论哪本外国文学史都奉之为巅峰,然而七卷本、意识流,再加上意识流经典《尤利西斯》著名的长达40多页的“胡思乱想”,这本书就成了同学间“口头致敬”的名单之一。
直到参加工作后,没有导师开列的令人垂涎欲滴的各种书目的诱惑,于是开始老老实实地啃“经典目录”,然后我鬼使神差地遇上了长到没尾的书,开启了超越七年纠缠不清的缘分。
由于某种“洁癖”,坚决抛弃了已然完结的十五人翻译本,而选择了双线分别开启徐和瑾译本和周克希译本的“追剧模式”。
相见恨晚也不足以表达对这本书的情感,大部分小说都是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表达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状况,反映了什么观点。而《追忆》完完全全写了一个“真实”的人。在忽长忽短不可度量的时间中,每天因为突如其来不可预测的日子,经历着无法控制翻来覆去的思维情感。一日三秋的时间,度日如年的时间,时间是属于每个人的私人财产,不可分享,无法分享,属于每个“孤岛”心灵的唯一财产。虽然记不起为数不多的情节,但那种世界观,已经融入了我思维的分分秒秒,不可忘怀,无需忘怀。
2014年,周克希老先生宣布放弃翻译,追忆缺四卷;2015年徐和瑾老先生去世,追忆停在了第四卷。不知道有生之年可否能再看到一次单译本,但我的“追忆”里永远都留下了它。@ 扇子
- 6 -
《红楼梦》
曹雪芹 高鹗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少年时代也读过,感觉读不下去,太琐碎,太平淡。直到三十大几的年龄,在林夕的赞颂之下(他在电视访谈里面毫不犹豫的说红楼梦是他最爱看的书),我重新捧起了红楼梦,原来琐碎之下是细节和真实,原来平淡下面是暗流涌动,更不要说整部著作的构思,还有字里行间流露的才情,我跟林夕发出同样的感叹,怎么会有这么有趣的书
可惜,可惜,可惜,第八十一回就没法再读下去了,差太多了。完全明白了张爱玲的人生三恨,也完全明白为什么有人说,看看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你会发现有时候人和人的差别比人和猿的差别还要大。这么说有点损,但我觉得并非背离事实。@ 小罗
- 7 -
《生存与命运》
瓦西里·格罗斯曼 著, 严永兴 郑海凌 译
中信出版社
这是一整个时代的写照,一部20世纪最黑暗年代的心灵史诗。从斯大林格勒到莫斯科,从前线的城市废墟到后方的科学实验室,从希特勒的集中营到斯大林的古拉格,关于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没有比《生存与命运》更为全面的描写。《华盛顿邮报》这样评价这本书:阅读这本书,并为20世纪诞生了一位思想深邃高远的文学人文主义者而欣喜。在当代文学中,这些书中人物经历的苦难与自我的探寻,是对人类心灵最令人不安却又令人振奋不已的拷问与反思。
格罗兹曼的特有的经历与文笔,成就的经典,尤其是其现实与人文情怀的结合,值得所有具有革命浪漫主义情结的人体会其中!@ 花间一壶酒
- 8 -
《月童度河》
庆山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我与这本书最早结缘在安徽合肥某书店里,它摆在书店木质楼梯入口最醒目的位置,应该是上架不久。我被书名吸引,却不懂其中深意,然后转身去寻我需要的书。后来在广州的一个文艺书店,我又发现了这本书,那时我才想起我已读完了庆山的《得未曾有》,不过我还是离开了。前不久,我终于买下了《月童度河》,真的读了才体会什么是相见恨晚的感觉。庆山的文字安静而有力量,一句句叩击我的心,然后温柔轻抚。两次错过,所以格外珍视。@ 懵哥儿
- 9 -
《未来简史》
尤瓦尔·赫拉利 著, 林俊宏 译
中信出版集团
如果说《人类简史》是告诉我们人从哪里来,那么《未来简史》告诉我们的就是人到哪里去。 赫拉利的两本简史都是力作,在《未来简史》还未预售之前有幸听到了音频解读版,听完了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本令人醍醐灌顶,拍案叫绝的书。 书中围绕三个关键词进行讲解,分别是宗教、人文主义和新故事。并且提到了两个之前我不清楚的概念,叫做智人和神人。 书中有一个小故事讲的是人的左右脑分别具备不同的功能,并且通过一系列实验来进行证明。甚是有趣,同一个小男孩儿,用左脑进行思考和用右脑思考的情况下对自己未来的规划不同。 这本书逐渐教会了我分辨对错,成为一个更智慧的人,我想这就是我的人生旅程吧。@ 过路人
- 10 -
《爱有失落时》
马修·奎克 著,钱思文 译
未读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推荐《爱有失落时》。看书时,总会不由自主的去搭建书里所描绘的戏台,想象着人物在戏台上一一登场——就像演员看剧本那样,剧本看完,想象的**演完,然后便是把自己当主角,还原到荧幕上去。最后这一点倒不必强加于读者身上,书看完,戏演完,种下一颗种子,合上书,封上了一个世界,那里的人依然在书中生活着,种子在你心里发芽。
《爱有失落时》或许就是一部经典的美国剧情**,背叛、***、荒诞、孤独、救赎、爱。小说分为四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主角,像四个离的蛮近的漩涡星云,各自旋转、发光、孕育着恒星,却又互相吸引着、影响着,有时伸出的悬臂还会牵在一起,像跳芭蕾舞那样,美轮美奂。有时这个星云里发生了爆炸,很快地,另一个星云也会受到冲击,空间时间突然间的扭曲,歇斯底里,迷人而神奇。@ 赛琪
;大学以前,我觉得我还算是一个爱读书的人,那时候喜欢看世界名著,也喜欢看畅销小说,《哈利波特》系列到《甄嬛传》,我都看过。虽说很大程度上这并不算读书,但是依然乐在其中。上了大学,我觉得自己不是个爱读书的人了,虽说每到网上购书打折都会买上几本评价高的好书,但是忙于作业,忙于考试,很多都闲置了。现在回想起来,大学读的书基本都是和本专业相关的,一方面是出于专业要求,另一方面是出于私心——书也读了,专业也学了,二者兼得。然而上了研究生才发现,大学读书的领域太狭窄了,以至于眼界不够开阔。以下五本书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
1、《飘》
这算是一本世界名著了,也是我最喜欢的书。这本书译本很多,我是在奶奶家的书柜里找到的,书很厚,有点旧。其实我是抗拒看特别厚的书的,但是这本书却深深吸引了我,以至于后来还去看了**《乱世佳人》,但是**却没有看完。
我觉得,我是喜欢郝思嘉的,她大胆而勇敢,美丽而智慧。富家千金在战乱中颠沛流离,她能适应生活,有自己的执着的追求,这让我更喜欢这个人物了。因为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发生战乱之后,郝思嘉会从神坛摔下,然后变成一个可怜的人,有着悲惨的遭遇。但是并没有,这让我感到诧异,更感到敬佩。
那句 “Tomorrow is another day”出现在全文的最末时,我并不认为那是一句励志名言,反而是一个本身就很坚强的人在逆境中的宣言,而她口中的明天一定不远。
**开头的字幕是这样的:
Once upon a time, in a place called The Old South "There once was a land of Cavaliers and cotton fields called the Old South Here in this pretty world Gallantry took its last bow Here was the last ever to be seen of Knights and their Ladies Fair, of Master and of Slave Look for it only in books because it is no more than a dream remembered, A Civilization Gone With The Wind"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地方叫做老南方。那里曾是一片属于骑士和棉花田的大地。在这个美丽的世界里勇士们最后一次鞠躬。在这里最后一次能觅得奴隶主骑士与他们贵夫人的踪迹。如今它只能在书中被寻觅,因为它不过是一个被忆起的梦。一段文明随风而逝。
一段文明随风而逝,让我感到悲伤。再回到奶奶家找到这本书,书更旧了。纸张也开始发脆了,不小心还会弄掉一片。书是易碎品,但是经典的书的内容是不会碎的,因为有灵魂,书中人物的更不会碎。
2、《传播学史》
这是我在大学读的第一本专业书,虽然被学者们诟病其研究不谨慎、忽略了批判学派等等,但是,作为我的传播学启蒙教材,我对这本书还是怀有深深的情感的。
《传播学史》告诉我们,一本经典的严肃学术著作完全可以做到“八卦”与真知并存。本书副标题所言:A Biographical Approach,罗杰斯通过大量访谈与书中人物有过交往的人和扎实的文献资料收集,讲述“八卦”,带来真知。在阅读之中,那些响亮的名字渐渐变得丰满而亲切,他们中许多人是真正的天才,是工作狂,但同时也是有血有肉的凡人。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生活的时间与空间,社会与历史的影响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难、压力,同时也会有机遇、成就。
看这本书是轻松的,作为传播学入门教材,虽然在现在看来,很多内容不够严谨,但是读完收获还是很大的。
3、《美学散步》
这本书是一位喜爱哲学的同学推荐给我的,买回来之后,先不说内容,但是装帧就深得我心,简单大方中带着高冷的气质。宗先生一生著述不多,而《美学散步》则几乎汇集了其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也是先生生前唯一的一部关于美的著作。
《美学散步》主要讲中国的美学,比如山水画、书法、壁画和雕塑,谈得最多的是山水画。他认为中国的绘画和雕塑统一于绘画,所以中国的雕塑也相对平面。而西洋的绘画统一于雕塑,所以绘画作品也像雕塑一样讲究明暗光影立体等。山水画讲究是是气韵流动、灵性,无论山水还是人物,都不求形似,只求神似。中国画没有透视的技法,讲究的是三远:深远、高远和平远。中国的美学,比如:绘画、诗词、书法都注重意境,注重寂静悠远、天人合一的感觉,其中禅意可能只有作者名吧。这些都和中国自古的宇宙观、中庸的处世观一脉相承。
接下来,我还想读朱光潜先生的《谈美》,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
4、《读懂莎士比亚》
这本书很薄很小,是外研社“斑斓阅读”中的一本,中英文对照,今年暑假英语课的教材。作者是杰曼格里尔,毛亮老师翻译的。这本书结构很清楚,分为莎士比亚的生平、莎士比亚作品中的诗学、伦理学、政治学、目的论、社会学这六部分。并没有按照传统的套路——一本一本解析莎翁的作品,而是透过作品,结合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背景,依次从诗学、伦理学、政治学、目的论和社会学等多个角度,从宏观上揭示出莎士比亚在四百多年前的诸多创见与当代各学科前沿理论的密切联系。
读过之后,对莎士比亚的作品从宏观上有了一些把握,再加上课上老师讲解与拓展,感觉受益良多。下一步打算阅读《莎士比亚的动荡世界》
5、《人类简史》
这是我现在正在读的一本书,个人觉得算是科普类型的畅销书。作者是以色列学者赫拉利,从历史观、哲学观、人类社会、生态系统、个人、集体这六个维度结合起来,书写人类进化的历史。不同于枯燥的学科专著,深入浅出地展现了人类发展史。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这三段进程来分析人和历史的互动。其中很多观点都颇有意思。比如,智人擅长制造一种想象的现实,来达到整合、统一,国家、企业这些概念都是由主体间的想象所建构的虽然有一些观点我并不是很认同,但是觉得作者写的也很有道理,看书的同时能调动自己的思考,比起不过脑子读书,我觉得这是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效果。最后,这本书的语言还是很轻松的,一点都不晦涩,而且很有趣,不得不感叹作者和译者的功力都非常深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