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克利特的哲理。

赫拉克利特的哲理。,第1张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本著作残篇集,书名叫《我寻找过自己》。“我寻找过我自己”,说的多好,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隐秘的一角,那隐秘的一角是我们的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但我们却很少刻意去寻找过,我们很少给自己留一片心灵的空间,让自己的心灵有一次散步的机会。只有当偶然到来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在人生的路上,我们走的太匆忙,根本没有留意自己身边的风景,我们已经失去太多和自己的心灵交流的机会。孟东篱的《风在林梢》,能让我们的心灵产生一种别样的感觉,那是风吹树林的感觉,细微平淡,清爽柔和;那也是那是我们的心灵散步的感觉,熨帖舒畅,自然平和。

作者孟东篱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写“我”在东大校园散步时的所见所想。他说我们现代人平时把散步当成任务,急着散完步就要去干别的事情,确实如此,我们平时有干不完的工作,有做不完的事,从来没有停下来想我们身边的树都是多么好看,“而实际上对一棵树的好,静静领会,却可能是人一生中最最重要的事之一,但几乎很少有人这样想”。接着作者给我们展示一幅画,一幅疏密有致,清幽寂静的大树图,画面上的树是无名的,看不出它们的种属,也许只是些普通的树吧。但这些树又不是普通的树,它们张扬着,运动着,伸展着,充满着生命的动感,透过这些树的枝丫我们好像能够看见生命的汁液在其中奔涌、流淌、沸腾。可叹人们每天与大树擦肩而过,为何不能发现它们的美呢?我们不就正好是那些对美丽的风景熟视无睹的人吗?顺着作者的思维,我们会看到很美的景致,大树、树下的草、月亮,这一切都让你“觉得世界其实很丰富;生活,其实也很丰富。”而当你转过身来,倒退着走的时候,你会有更美的发现,“风的清明,树的清明,天的清明,云的清明,此外,你还可以看到什么是“风在林梢”——风在林梢究竟怎么动的,或说,林梢在风中究竟是怎么动的,树叶如何领受风,如何与风玩耍。”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心里一片澄静,我终于理解了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地生活,无暇顾及我们周围的一切,那只是我们一个美丽的借口,其实是单调使我们失去了注视的兴趣,是生活的重负使我们失去了无邪的童心,是心灵的疲惫使我们失去了向上的渴求。什么时候,我们能摆脱生活的压力,轻轻松松地散一次步呢?

与其说这是一篇写景的散文,毋宁说它是一篇哲理散文。有人说好的文章是朴实无华的,我要说好的文章应该是能引起人深沉思索的。现代散文在思考,现代一切伟大的散文家都在思考,他们都不对生活下断论,而仅仅是在思考,他们从不告诉我们这样做是对的,那样做是错的,他们只是把他们眼中最美的风景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让读者自己去判断。孟东篱也是如此,他的语言也是思考过的语言,这些语言来自于他对外部世界冷静的观察和醒悟,也来自他内在的修炼和推敲。如“树下的草茎活了,树上的枝叶也活了,枝叶间衬托的半边洁白的、淡淡的月亮也活了”,排比的手法,奇特的想象,让我们感受到其语言的馨香,有一种无法言表的愉悦感。

《风在林梢》全文随意自然,我们读完文章,就好像是跟随着作者在东大校园里散了一次步,看了一些树。文章纯净、清新,在平静的散步中,向我们展示了对人生感悟:人生是美丽灿烂的,正如缓缓绽放的花,正如渐品渐香的酒,正如日益加浓的情……只要你善于发现,你就会在平凡中发现美丽,就会在欣赏自然时顿悟人生。作者的文笔是冷静的,稳重而不气躁,超凡而不脱俗,在打动人的同时,又让人思考,思考人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让我们再随作者一起做一次心灵的散步吧!

附原文: 风在林梢

(孟东篱)

当我在东大散步而校园中仍极少有人的时候,走着走着我便会突然停下脚步来——似乎即使在散步,你仍在赶什么似的;似乎即使在散步,你仍旧在完成什么,在“办”什么;似乎散步就是为了把散步办完,好去办另外的事情似的。

我停下来,想:这些树都是多么好看,你看了吗?人匆匆忙忙从它们身旁经过,它们立在那里,犹似在等待,但并没有几个人去看它们的好,它们的清新与巍巍君子之风。人只是匆忙走过,忙着他们认为该忙的事,而实际上对一棵树的好,静静领会,却可能是人一生中最最重要的事之一,但几乎很少有人这样想。

脚步一旦停下来,似乎整个心就跟着宽松下来,于是你原先似乎明明看到却没有看到的景致与韵味都出来了:你看到了树的姿势,它的直,它的弯,它的伸肘,它的摆动,它的树皮,它树皮上的藓苔,它跟别的树之间的关系,它们那么多树所构成的图案网,还有树与树之间所弥漫、看不到其流动、却让你感觉到流动的雾霭。

于是,树下的草茎活了,树上的枝叶也活了,枝叶间衬托的半边洁白的、淡淡的月亮也活了,原来这一切都是这么美好的,都是这么静美的。你就会觉得世界其实很丰富;生活,其实也很丰富。

停下步子,或放慢步子,是这个样子。如果你不但放慢步子,而且转过身来,倒退着走,那感觉更好。似乎树与树之间的相对关系变得更明显,更有动感了;每一棵树也更活了,雾霭更清明了,明月更洁润了,总之,似乎一切都更会说话了,而且说得非常好,说得非常正确。

倒走着散步,其实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就似乎向前走的时候,你总是在赶路,在低着头,看着路面。但当你向后退着走的时候,你好像与世无争起来,你突然真正地抬头起来——你抬头或仰头起来,然后,看到了——你该看到的,清明。

风的清明,树的清明,天的清明,云的清明,此外,你还可以看到什么是“风在林梢”——风在林梢究竟怎么动的,或说,林梢在风中究竟是怎么动的,树叶如何领受风,如何与风玩耍

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NelsonRolihlahlaMandela,1918年7月18日—2013年12月5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先后获南非大学文学士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律师资格。曾任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主席。于1994年至1999年间任南非总统,是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

在任职总统前,曼德拉是积极的反种族隔离人士,同时也是非洲国民大会的武装组织民族之矛的领袖。当他领导反种族隔离运动时,南非法院以密谋推翻政府等罪名将他定罪。依据判决,曼德拉在牢中服刑了27年。1990年出狱后,转而支持调解与协商,并在推动多元族群民主的过渡期挺身领导南非。自种族隔离制度终结以来,曼德拉受到了来自各界的赞许,包括从前的反对者。2013年12月5日,曼德拉在约翰内斯堡住所逝世,享年95岁。

曼德拉在40年来获得了超过一百项奖项,其中最显著的便是199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2004年,其被选为最伟大的南非人。

中文名: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外文名:NelsonRolihlahlaMandela

别名:南非国父

国籍:南非

出生地:南非特兰斯凯

出生日期:1918年7月18日

逝世日期:2013年12月5日

职业:南非总统

毕业院校:海尔堡大学、金山大学

信仰:基督教

主要成就:诺贝尔和平奖得主(1993年)

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1993年)

南非国父(1994年-1999年)

代表作品:《走向自由之路不会平坦》《斗争就是生活》《争取世界自由宣言》

生平经历

早年生活

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是家族中唯一上过学的成员,小学启蒙教师给他取名纳尔逊。当曼德拉9岁的时候,他父亲死于肺结核。部落中的摄政王成为他的监护人,曼德拉于是就到离开父亲王宫不远的韦斯里安教会学校上课。按照腾布的习惯,他从16岁开始受业。曼德拉用了2年完成了惯常需要3年完成的初中学业。因为父亲的地位,他被指定为王朝的继任者。

曼德拉在福特哈尔大学上学时,遇到了一生的好朋友、好同事——奥利弗·坦波。并在曼德拉大学生涯第一年中,他卷入了学生会抵制学校不合理政策的活动。他被勒令退学,并被告知除非接受学生会的选举结果,不然不能再回到学校。此后,曼德拉在监狱时才获得了伦敦大学的函授法学学位。

离开福特哈尔不久,曼德拉就安排和腾布家族的继承人一起结婚。但他选择逃避,离开了家乡来到了约翰内斯堡。刚到约翰内斯堡后,他就在煤矿坑找到了一份保安的工作。不过,当矿场老板发现曼德拉是逃亡的贵族后就迅速解雇了他。曼德拉随后在约翰内斯堡的一家律师事务所找到了文书工作,在此期间于南非大学通过函授修完了他的学士学位,此后,他开始在约翰内斯堡金山大学学习法律。曼德拉在金山大学读书期间住在位于约翰内斯堡北部的亚力克山德拉镇,并遇到了他此后反种族隔离时的同事——乔斯洛沃、哈里斯沃兹以及鲁斯福斯特。

投身政治

1944年,曼德拉参加主张非暴力斗争的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

1948年,由布尔人当政的南非国民党取得了大选的胜利,由于这个党派支持种族隔离政策,曼德拉开始积极地投身政治,他在1952年的非国大反抗运动和1955年的人民议会中起到了领导作用,这些运动的基础就是自由宪章。与此同时,曼德拉和他的律师所同事奥利弗坦波开设了曼德拉坦波律师事务所,为请不起辩护律师的黑人提供免费或者低价的法律咨询服务,并先后任非国大执委、德兰士瓦省主席、全国副主席。1952年年底,他成功地组织并领导了“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赢得了全体黑人的尊敬。为此,南非当局曾两次发出不准他参加公众集会的禁令。

1958年9月2日,亨德里克·弗伦施·维沃尔德出任南非首相,其于执政期间出台了“班图斯坦法”,此举将1000余万非洲黑人仅仅限制在125%的南非国土中,并且同时在国内实行强化通行证制度,此举激化了南非黑人与白人的冲突,最终导致了沙佩韦尔惨案的发生。

1960年3月21日,南非军警在沙佩维尔向正在进行示威游行的五千名抗议示威者射击,惨案共导致了69人死亡,180人受伤,曼德拉也因此被捕入狱,但是最后通过在法庭辩论上为自己的辩护,而无罪释放。

1961年,他领导罢工运动,抗议和抵制白人种族主义者成立的“南非共和国”;此后转入地下武装斗争。曼德拉创建了非国大军事组织:“民族之矛”(UmkhontoweSizwe)并任总司令。他曾秘密赴国外访问,并出席在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反非自由运动大会,呼吁对南非实行经济制裁。

被捕入狱

1962年8月,在美国中情局的帮助之下,曼德拉被南非种族隔离政权逮捕入狱,当时政府以“煽动”罪和“非法越境”罪判处曼德拉5年监禁,自此,曼德拉开始了他长达27年的“监狱生涯”。

1962年10月15日,曼德拉被关押到比勒陀利亚地方监狱。在那里,曼德拉为了争取自身利益而遭到单独关押,关押时间一日长达23小时,每天只有上午和下午各半个小时的活动时间。在单独关押室中没有自然光线,没有任何书写物品,一切与外部隔绝。最终,曼德拉放弃了自己的一些权利,他希望能够与他人交流。

1964年6月,南非政府以“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罪判处正在服刑的曼德拉终生监禁,当年他被转移到罗本岛上。罗本岛是1960年代中期到1991年那段时间内南非最大的秘密监狱,岛上曾关押过大批黑人政治犯。曼德拉在罗本岛的狱室只有45平方米,在这里他受到了非人的待遇。罗本岛上的囚犯被狱卒们逼迫到岛上的采石场做苦工。在岛上,曼德拉希望监狱方面同意他在监狱的院子里开辟出一块菜园,监狱方面多次拒绝,但是最终还是同意了曼德拉的要求。在岛上,曼德拉依然坚持着身体锻炼,例如在牢房中跑步,做俯卧撑进行锻炼。

1982年,曼德拉离开了罗本岛,他被转移到波尔斯摩尔监狱。自此,曼德拉结束了自己在罗本岛长达18年的囚禁。他在这里也开辟了一片菜园,并且种了将近900株植物。

1984年5月,官方允许曼德拉与其夫人进行“接触性”探视,当他的夫人听到这个消息时认为曼德拉可能生病了,当两人进行探视时,他们互相拥抱在一起,曼德拉说:“这么多年以来,这是我第一次吻抱我的妻子。算起来,我已经有21年没有碰过我夫人的手了。”

重获自由

南非在实行种族隔离后期那段时间内,受到了国际社会的严厉制裁,这一切最终导致南非于1990年解除隔离,实现民族和解。

1990年2月10日,南非总统德克勒克宣布无条件释放曼德拉;2月11日,在监狱中度过了27年的曼德拉终于重获自由,出狱当日,他前往了索韦托足球场,向12万人发表了他著名的“出狱演说”;同年3月,他被非国大全国执委任命为副主席、代行主席职务。

担任总统

1994年4月,非国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5月9日,在南非首次的多种族大选结果揭晓后,曼德拉成为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

1997年12月,曼德拉辞去非国大主席一职,并表示不再参加1999年6月的总统竞选。

1999年3月12日,被欧洲著名学府莱顿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5月,曼德拉总统应邀访华,他是首位访华的南非国家元首。6月正式去职。

生病入院

2013年3月,曼德拉由于肺部感染复发,于27日午夜再次入院接受治疗,这是自2012年12月以来,曼德拉第三次入院,也是他在3月份的第二次住院。在西方的复活节到来的时刻,南非人民纷纷前往教堂,为曼德拉祈福。

2013年6月8日,曼德拉因肺部感染复发被送往比勒陀利亚医院治疗。6月12日,曼德拉孙子曼迪拉发布声明称曼德拉的病情已出现好转,曼迪拉向南非和全世界为曼德拉送上祝福的人表示感谢。6月23日,曼德拉病情开始恶化。医疗小组汇报说,在过去24小时里,曼德拉的病情“危急”。9月1日,南非总统府称,前总统曼德拉已经离开医院,回到位于约翰内斯堡的家中继续接受重症监护,但其病情仍然非常严重,健康状况有时也不稳定。12月6日(南非时间5日),曼德拉在约翰内斯堡住所去世,享年95岁。南非为曼德拉举行国葬,全国降半旗。

葬礼

2013年12月10日11时起,曼德拉官方追悼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国家银行体育馆中举行。12月11日,曼德拉的遗体将被转移到比勒陀利亚的联邦大厦中陈列三天,供民众瞻仰。11日至13日的每天早晨,曼德拉的棺椁将在比勒陀利亚的主干道上进行巡展,以供人们向他们的国父进行最后的道别。12月15日上午,曼德拉的国葬仪式在曼德拉儿时生活过库努村隆重举行,具体地点是曼德拉的家族墓地。来自多个国家的***出席葬礼仪式并讲话,近5000名各界人士送曼德拉最后一程。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曼德拉是腾布王朝(Thembu)非长子家族的一员,其统治南非开普省的特兰斯凯地区。他出生于牡韦佐,一个坐落于特兰斯凯首府阿姆塔塔一带的小村庄。他的父系曾祖父努班库卡(Ngubengcuka,逝于1832年),以国王(InkosiEnkhulu)之姿统治著腾布人。国王其中一个儿子名为曼德拉,成了纳尔逊的祖父,也是他的姓氏的由来。然而由于他的母亲来自于伊克斯伊巴家族(Ixhiba,所谓的“左方王室”),因此依照传统,他的后裔并没有资格继承腾布的王位。

曼德拉的父亲葛德拉·汉瑞·孟伐肯伊斯瓦(GadlaHenryMphakanyiswa),在牡韦佐城镇担任部落酋长。然而,由于与殖民当局之间的格格不入,他们夺去了孟伐肯伊斯瓦的地位,并将他的家族移至库努。尽管如此,孟伐肯伊斯瓦仍然是国王的枢密院的一员,担任琼金塔巴·达林岱波(JongintabaDalindyebo)登上腾布王位的要角。

人生伴侣

曼德拉的生命中留下了三个女人的痕迹。她们分别是:初恋情人伊夫琳、“黑人母亲”温妮和“晚年知己”格拉萨。

23岁的初恋

1941年,23岁的曼德拉认识了反种族隔离人士西苏鲁,并与其结下深厚友情,正是西苏鲁介绍曼德拉加入非国大。西苏鲁不仅是曼德拉的引路人,还是“月下老人”,曼德拉的初恋情人及第一位夫人伊芙琳·梅斯是西苏鲁的表妹。

1944年,曼德拉将伊芙琳娶过门儿,生了3个孩子。但由于曼德拉全身心投入反种族隔离运动,很少顾及家庭,夫妻俩隔阂加大,最终黯然分手。

国母沦陷

曼德拉的第二次婚姻最受人关注。1958年,曼德拉与年轻漂亮的温妮一见钟情,不久就走入婚姻殿堂。“温妮·曼德拉”是南非家喻户晓的响亮名字。在反对种族隔离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温妮以战斗、忠贞、母爱的形象赢得了广大黑人的爱戴,在南非曾享有“黑人母亲”的尊称。

但到后来,随着地位的不断提高,温妮性格中专横跋扈、野蛮霸道的一面逐渐暴露在世人面前。她崇尚暴力,生活腐化,还发生婚外恋。曼德拉出狱后,发现南非报端充斥着温妮的丑闻。曼德拉多次苦心相劝,却无法挽回妻子的心,他曾痛苦地表白,自从出狱后,在与温妮共同生活的那段时间,他成了世界上最孤独的人。1996年,曼德拉与温妮离婚。

晚年知己长相依

1996年,曼德拉一语惊人:“我再次坠入了爱河”。1998年7月18日,曼德拉80岁生日那天,53岁的莫桑比克前总统马歇尔遗孀格拉萨成为曼德拉的新娘。精通葡萄牙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和英语的格拉萨,是莫桑比克独立以后,莫桑比克解放阵线执政的头11年里担任部长职务的唯一女性。曼德拉笑说:“从今往后,我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有两个,第一个是格拉萨,第二个是到莫桑比克吃大虾。

生养子女

曼德拉一共有六个孩子,两男四女。

他与其首任夫人共生下两男两女,不过大女儿在出生后就夭折了。曼德拉的大儿子马迪巴·桑贝基勒于1969年死于车祸,而他的二儿子马克贾托·曼德拉于2005年的1月6日死于艾滋病。

曼德拉与他的第二任妻子温妮生有两个女儿。

明星交际

曼德拉与杰克逊的私人关系密切,与1999年杰克逊大规模慈善演唱会所筹集的善款全部捐献给了尼尔森·曼德拉儿童基金会、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红十字会不无关系。1998年,杰克逊曾为曼德拉的80岁生日音乐会献唱。次年曼德拉再过生日的时候,还与杰克逊吃了一顿“私人聚会式午餐”。在杰克逊的公众追悼会上,杰克逊兄长原文宣读了曼德拉写给杰克逊的悼词。在悼词中曼德拉说:杰克逊不仅是美国的孩子,也是世界的孩子。南非前总统曼德拉通过自己的同名基金会发布了哀悼讯息,称“全世界都感觉到了失去他的伤痛”。

获得荣誉

1983年和1985年,曼德拉曾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西蒙·博利瓦国际奖”和第三世界社会经济研究基金会颁发的“第三世界奖”。1988年:曼德拉荣获由欧洲议会颁发的萨哈罗夫奖(全称为萨哈罗夫思想自由奖SakharovPrizeforFreedomofThought),以表彰他为捍卫人权所做的贡献。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曼德拉“乌弗埃-博瓦尼争取和平奖”。

1992年10月4日,曼德拉首次访华,5日被北京大学授予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1993年10月,诺贝尔和平委员会授予他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为废除南非种族歧视政策所作出的贡献。

同年,他还与当时的南非总统德克勒克一起被授予美国费城自由勋章。

1998年9月,曼德拉访美,获美国“国会金奖”,成为第一个获得美国这一最高奖项的非洲人。

2000年8月,曼德拉被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授予“卡马”勋章,以表彰他在领导南非人民争取自由的长期斗争中,在实现新旧南非的和平过渡阶段,以及担任南共体主席期间做出的杰出贡献。

2004年3月底,高6米的曼德拉雕像在约翰内斯堡桑敦商务中心广场落成,此广场也更名为曼德拉广场2005年4月曼德拉夫妇获得由世界各地数百万儿童选举产生的“全球之友奖”。

主要著作

《走向自由之路不会平坦》、《斗争就是生活》、《争取世界自由宣言》、自传《自由路漫漫》。

人物评价

正面评价

为了推翻南非白人种族主义统治,曼德拉进行了长达50年(1944—199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铁窗面壁28年(1962—1990年)。最终,从阶下囚一跃成为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为新南非开创了一个民主统一的局面。南非终身名誉总统。因脸上常带有笑容,被南非人民称之为“微笑大使”。

纳尔逊·曼德拉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非洲乃至世界政坛上一颗最耀眼的和平主义者。他领导的非国大在结束南非种族主义的斗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994年4月新南非诞生,标志着非洲大陆反帝、反殖、反对种族隔离的政治解放任务胜利完成。最终当选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享有崇高的声誉,被誉为“全球总统”。

即使在狱中,曼德拉也多次成为全球焦点,他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遍及全世界,全球53个国家的2000名市长为曼德拉的获释而签名请愿;英国78名议员发表联合声明,50多个城市市长在伦敦盛装游行,要求英国首相向南非施加压力,恢复曼德拉自由。

曼德拉是一个标志,他代表了历经千辛万苦、南非人民用生命作为代价所换来的政治转型。对于这个国家而言,他扮演了“国父”的角色。

负面评价

有人指出,曼德拉早年曾主张暴力,甚至组织、领导和参与恐怖活动;有人认为曼德拉个性急躁,在领导非国大期间也曾独断专行,并非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微笑老人”形象;有人指摘他私生活并非无可挑剔;更有人援引数据、例证,指责他领导的“彩虹国”、新南非,出现了经济上的停滞和倒退,总体表现不如种族隔离时代的旧南非。

人物影响

民众拥戴

1994年12月中旬,非国大第49届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式。会议开幕式在学校体育馆举行,当曼德拉精神焕发、笑盈盈地出现在主席台上时,台下群众一片欢腾、雀跃,高呼“曼德拉”、“曼德拉”,像一阵阵热浪激荡着整个体育馆,掌声和欢呼声长时间经久不息。曼德拉频频招手致意,在群众的欢呼声中发表主旨讲话,阐述了新南非政府将以《重建和发展计划》建设南非,解决广大人民所关心的住房、水电、教育、就业等问题。开幕式结束退场时,曼德拉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代表们纷纷争着要与自己爱戴的领袖握一握手,沸腾的场面足足长达半小时之久,晚上他又与代表们欢歌共舞。

曼德拉让贤举贤的高风亮节,更博得人们广泛赞誉。曼德拉经历铁窗生涯27年,就在他出任总统仅两年时间,正处于政治生涯的巅峰之刻,即毅然决然于1996年12月非国大全国代表大会上辞去非国大主席职务,举荐姆贝基担任,为其接任总统作准备。这一举动震惊国内外。此后,曼一直以谦谦长者之风度宣传姆贝基,说“他比我这老头强”。

纪念日

纳尔逊·曼德拉国际日

2009年11月,联合国大会为表彰南非前总统对和平文化与自由的贡献,宣告7月18日为“纳尔逊·曼德拉国际日”。

致敬歌曲

黄家驹在1990年8月3日到6日从巴布亚新几内亚之行回来后,创作了一首《光辉岁月》,黄家驹以这首歌向黑人领袖曼德拉致敬,歌颂了曼德拉伟大而辉煌的一生,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对种族歧视的厌恶与憎恨。曼德拉在听到这首歌曲之后,立即找人来翻译了歌词内容,当他听完歌词中的含义之后,不禁潸然泪下。

诗词

《不可征服》

威廉姆·恩内斯特·亨里(WilliamErnestHenley)于1975年作的一首诗,在描述曼德拉的**《成事在人》里多次被提起。

**传记

《成事在人》从90年曼德拉出狱讲起,然后被选为南非总统,国内政局动荡,黑人过激,白人惶惶,经济、民生、外交等各种国家事务更是百废待兴的经历。

遗嘱情况

2014年2月3日,纳尔逊·曼德拉基金会在其总部公布了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遗嘱内容。遗产总估价是4600万兰特(约合2500万元人民币),家中30多名成员人人有份,他生前所就读的一些学校和所在的机构、王室等也都有所惠及。

曼德拉的这份遗嘱为2004年初立,2005年经历了第一次修改,2008年9月9日最终定稿。曼德拉的遗产总估价是4600万兰特,主要为其位于约翰内斯堡霍顿区的住宅,以及位于开普敦和老家库努村和乌姆塔塔市的几处房产。作为曼德拉的遗孀,格拉萨·马谢尔有权获得一半遗产,据悉她将放弃自己的继承权,将在曼德拉逝世后的90天内作出最后的决定。格拉萨曾是莫桑比克前总统萨莫拉·马谢尔的遗孀,于1998年与曼德拉结婚。

在曼德拉逝世时,留下遗孀格拉萨、前妻温妮、3个女儿以及18个孙子孙女和12个曾孙。莫塞尼基当众宣读了曼德拉的这份长达22页的遗嘱的部分内容,在遗嘱中,曼德拉对他的三位妻子所留下的其他子女与孙辈都有所惠及。遗嘱透露,曼德拉已经给了在2005年死于艾滋病的儿子马克贾托、长女马卡兹维和其他两名女儿每人30万美元(约合330万兰特),他还将给格拉萨与萨莫拉·马谢尔的两名孩子每个人300万兰特的遗产。马克贾托一支作为家族的继承人,将获得曼德拉逝世时所住的霍顿区的房产的使用权。曼德拉给两个儿子留下的孙辈每个人30万美元,给外孙和曾孙,以及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格拉萨的孙辈每个人10万兰特。此外,一直照顾他的私人助理赛尔达拉格兰吉等9名身边的工作人员也将获得5万兰特的遗产。

另外,曼德拉还向自己生前所就读过的克拉基伯雷寄宿学校、希尔敦高中、福特哈尔大学(FortHare)、金山大学(又译为维特沃特斯兰德大学),颇有渊源的奥兰多西部高中,以及老家的库努中学,各捐赠10万兰特。曼德拉家族信托基金、其所在的王室,也都获得150万兰特的馈赠。另外,他还通过捐出遗产,表达对其所战斗过的政党非国大至死不渝的忠诚。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本著作残篇集,书名叫《我寻找过自己》。“我寻找过我自己”,说的多好,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隐秘的一角,那隐秘的一角是我们的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但我们却很少刻意去寻找过,我们很少给自己留一片心灵的空间,让自己的心灵有一次散步的机会。只有当偶然到来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在人生的路上,我们走的太匆忙,根本没有留意自己身边的风景,我们已经失去太多和自己的心灵交流的机会。孟东篱的《风在林梢》,能让我们的心灵产生一种别样的感觉,那是风吹树林的感觉,细微平淡,清爽柔和;那也是那是我们的心灵散步的感觉,熨帖舒畅,自然平和。

作者孟东篱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写“我”在东大校园散步时的所见所想。他说我们现代人平时把散步当成任务,急着散完步就要去干别的事情,确实如此,我们平时有干不完的工作,有做不完的事,从来没有停下来想我们身边的树都是多么好看,“而实际上对一棵树的好,静静领会,却可能是人一生中最最重要的事之一,但几乎很少有人这样想”。接着作者给我们展示一幅画,一幅疏密有致,清幽寂静的大树图,画面上的树是无名的,看不出它们的种属,也许只是些普通的树吧。但这些树又不是普通的树,它们张扬着,运动着,伸展着,充满着生命的动感,透过这些树的枝丫我们好像能够看见生命的汁液在其中奔涌、流淌、沸腾。可叹人们每天与大树擦肩而过,为何不能发现它们的美呢?我们不就正好是那些对美丽的风景熟视无睹的人吗?顺着作者的思维,我们会看到很美的景致,大树、树下的草、月亮,这一切都让你“觉得世界其实很丰富;生活,其实也很丰富。”而当你转过身来,倒退着走的时候,你会有更美的发现,“风的清明,树的清明,天的清明,云的清明,此外,你还可以看到什么是“风在林梢”——风在林梢究竟怎么动的,或说,林梢在风中究竟是怎么动的,树叶如何领受风,如何与风玩耍。”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心里一片澄静,我终于理解了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地生活,无暇顾及我们周围的一切,那只是我们一个美丽的借口,其实是单调使我们失去了注视的兴趣,是生活的重负使我们失去了无邪的童心,是心灵的疲惫使我们失去了向上的渴求。什么时候,我们能摆脱生活的压力,轻轻松松地散一次步呢?

与其说这是一篇写景的散文,毋宁说它是一篇哲理散文。有人说好的文章是朴实无华的,我要说好的文章应该是能引起人深沉思索的。现代散文在思考,现代一切伟大的散文家都在思考,他们都不对生活下断论,而仅仅是在思考,他们从不告诉我们这样做是对的,那样做是错的,他们只是把他们眼中最美的风景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让读者自己去判断。孟东篱也是如此,他的语言也是思考过的语言,这些语言来自于他对外部世界冷静的观察和醒悟,也来自他内在的修炼和推敲。如“树下的草茎活了,树上的枝叶也活了,枝叶间衬托的半边洁白的、淡淡的月亮也活了”,排比的手法,奇特的想象,让我们感受到其语言的馨香,有一种无法言表的愉悦感。

《风在林梢》全文随意自然,我们读完文章,就好像是跟随着作者在东大校园里散了一次步,看了一些树。文章纯净、清新,在平静的散步中,向我们展示了对人生感悟:人生是美丽灿烂的,正如缓缓绽放的花,正如渐品渐香的酒,正如日益加浓的情……只要你善于发现,你就会在平凡中发现美丽,就会在欣赏自然时顿悟人生。作者的文笔是冷静的,稳重而不气躁,超凡而不脱俗,在打动人的同时,又让人思考,思考人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让我们再随作者一起做一次心灵的散步吧!

附原文: 风在林梢

(孟东篱)

当我在东大散步而校园中仍极少有人的时候,走着走着我便会突然停下脚步来——似乎即使在散步,你仍在赶什么似的;似乎即使在散步,你仍旧在完成什么,在“办”什么;似乎散步就是为了把散步办完,好去办另外的事情似的。

我停下来,想:这些树都是多么好看,你看了吗?人匆匆忙忙从它们身旁经过,它们立在那里,犹似在等待,但并没有几个人去看它们的好,它们的清新与巍巍君子之风。人只是匆忙走过,忙着他们认为该忙的事,而实际上对一棵树的好,静静领会,却可能是人一生中最最重要的事之一,但几乎很少有人这样想。

脚步一旦停下来,似乎整个心就跟着宽松下来,于是你原先似乎明明看到却没有看到的景致与韵味都出来了:你看到了树的姿势,它的直,它的弯,它的伸肘,它的摆动,它的树皮,它树皮上的藓苔,它跟别的树之间的关系,它们那么多树所构成的图案网,还有树与树之间所弥漫、看不到其流动、却让你感觉到流动的雾霭。

于是,树下的草茎活了,树上的枝叶也活了,枝叶间衬托的半边洁白的、淡淡的月亮也活了,原来这一切都是这么美好的,都是这么静美的。你就会觉得世界其实很丰富;生活,其实也很丰富。

停下步子,或放慢步子,是这个样子。如果你不但放慢步子,而且转过身来,倒退着走,那感觉更好。似乎树与树之间的相对关系变得更明显,更有动感了;每一棵树也更活了,雾霭更清明了,明月更洁润了,总之,似乎一切都更会说话了,而且说得非常好,说得非常正确。

倒走着散步,其实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就似乎向前走的时候,你总是在赶路,在低着头,看着路面。但当你向后退着走的时候,你好像与世无争起来,你突然真正地抬头起来——你抬头或仰头起来,然后,看到了——你该看到的,清明。

风的清明,树的清明,天的清明,云的清明,此外,你还可以看到什么是“风在林梢”——风在林梢究竟怎么动的,或说,林梢在风中究竟是怎么动的,树叶如何领受风,如何与风玩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3171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7
下一篇2024-02-17

随机推荐

  • 姐妹们,婷美抗皱眼部套盒好用吗?

    用完妮维雅男士洁面泥,感觉脸特别凉,凉到刺痛,但一会儿就好了。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你对某些成分过敏导致的。虽然我不能确定你是否真的过敏,但你描述的症状和体验与过敏反应相似。妮维雅男士洁面泥是一款受到非常多消费者喜欢和好评的产品,但并不代表每个

    2024-04-15
    50700
  • 肤色不均匀用哪款精华液

    肤色不均匀用哪款精华液  肌肤暗黄,肤色不均匀用哪款精华液,女性都很在乎自己的皮肤状态,拥有更美丽的脸蛋和肌肤,需要长期的坚持护肤,不断积累和学习可以让自己变得更美的办法。那么肌肤暗黄,肤色不均匀用哪款

    2024-04-15
    37600
  • 国外化妆品的生产日期怎么查?

    生产日期即是批号,以下是常见品牌的批号识别方法:1、欧莱雅:例如:FB263代表2005年第263天生产。F代表产地(法国),第二个字母是代表年份,A代表2004年,B代表2005年,C代表2006年,但没有Z,因为Z和2易相混。2、碧欧泉

    2024-04-15
    34500
  • 过劳脸色黯沉 精华液打造光采肌

    上班族无论男女都有过劳现象,最近还上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也让全球了解台湾劳工超时工作的拼劲。但是,加班过劳的背后却隐藏许多危机,尤其秋冬季节到,对于正值青春年华的女性来说,过劳加上季节变换,两者更是肌肤的杀手,除了脸上缺水、黯沉蜡

    2024-04-15
    27500
  • 妮维雅美白润肤霜是擦脸的吗

    成分:Ingredients:Aqua:水Paraffinum liquidum:液体石蜡Cera Microcristallina:微晶蜡,天然的矿物质蜡Glycerin:甘油Lanolin Alcoh

    2024-04-15
    30700
  • 后的套盒哪个系列的最好?有什么区别吗?

    在韩妆界摸爬滚打多年,whoo的套盒也了解了不少。Whoo的套盒有很多系列,以天气丹,拱辰享,津率享三个系列为主推,在韩妆界是有很高的口碑的。下面我就来跟说说,这三个系列的区别在哪吧。1、天气丹天气丹这个系列的套盒主推的是修复肌肤,平衡脸部

    2024-04-15
    29300
  • 有口碑好的男士抗衰老的护肤品牌吗?求推荐!

    有许多口碑好的男士抗衰老护肤品牌。以下是一些受欢迎的品牌:1 妮维雅男士:妮维雅男士是德国拜尔斯道夫公司旗下的男士护肤品牌,创立于1922年。其产品包括洗面奶、爽肤水等,以温和补水保湿、滋润抗衰老为特点。2 高夫GF:高夫是中国的男士护肤

    2024-04-15
    365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