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有商家因为“二选一”,退出了我的平台。某猫,你搞事情?!!
天猫:
有本事你教商家做事儿啊,汪汪!!
京东指责天猫“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裹挟商户”。
天猫反讥京东“无能的狂怒”。
今年的“京东天猫二选一”,你站哪边?
天猫:用最怂的心态,干最嚣张的事
猫狗二选一大战有多白热化,当事人最有发言权。
著名服装品牌某某衣舍,一直以来都有着不错的品牌影响力,在各大电商平台都有傲人的销量,搜索权重很高,但活动当天,品牌方却突然发现,自己被天猫强制限流了,搜索直接沉底!
直到把京东售价调得高于天猫售价,该品牌才再度恢复了“主角光环”,获得了应有的流量。
京东回应称,“二选一”受伤最深的是那些没日没夜为生活奔波忙碌的商家,希望个别企业能具备基本的法律意识。
平台资源稀缺更应该鼓励商家多渠道、多平台发展,多销售一点是一点,而不是用各种手段威胁打压。
年终大促就要来了,希望每个商家都能在各个平台大卖,用更好的商品服务好我们的消费者。
记住这段话,后面有“惊喜”!
这番话同时说到了商家和消费者的心坎里!
商家认为,原本自己可以兼得两个平台的销量,现在却不得不屈从于“二选一”的恶性竞争,从身上割掉一块肉。
消费者认为,如果商家屈从于“二选一”的恶性竞争,那么因此导致的流量和销量的损失,最终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此举无疑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再加上同情弱者是人们的天性,于是人们不约而同地指责天猫吃相难看!
但其实,天猫不是吃相难看,它只是在害怕!
“怨妇”心态
天猫在怕什么?随着互联网行业进入公认的“下半场”,流量红利逐渐见顶,获客成本越来越高,行业马太效应日益凸显。
作为国内电商行业的先驱,
淘宝天猫由于块头最大,也率先触碰到了行业的天花板。
打个比方,在一个巨大且密闭的空间,氧气是恒定的,如果一个人块头过大,他供养细胞所需要氧气就会增多,否则就会有窒息感,那种窒息感是最令人害怕的。
那么他会怎么做呢?
当然会疯狂地抢夺氧气。天猫此时就面临这样一个局面,电商的流量池是恒定的,天猫作为国内体量最大的电商,无论是为了维持体系运转还是满足自身的欲望,都需要更多的流量,因此才会催生出病态的“二选一”竞争。
特别是拼多多从夹缝里一路杀到决赛圈,与天猫京东鼎足而三的时候,这种病态的竞争愈演愈烈!
于是那一次“二选一”的力度空前强大,天猫放出话去,想要参加天猫的活动,商家不仅要关停其他平台的店铺,而且要发表公开声明,向业内宣布没有在其他平台授权开店。
那种感觉,就像是一直在提防小三,结果却被小四截胡了一样的愤怒。
据统计,那一波,三只松鼠、美的、九阳、苏泊尔、韩后等品牌纷纷与拼多多分手。
这样的天猫,多么像一个更年期怨妇!一遍又一遍地强迫商户表忠心,你只能爱我,不能爱别人,多看别人一眼都不行,把她们的****全部删掉!
这样咄咄逼人的“爱”,一开始可能会奏效,但时间一长,必然把“婚姻”推向破碎的边缘!
况且商户和平台本来就不是婚姻关系!
这样恶意的竞争,只会把商户越推越远!
商户割肉,平台自肥
如果说“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商家只是损失点友方平台的利润,捏着鼻子也能忍了。
但现实却是“平台为刀俎,商家为鱼肉”,上演了一幕
“商家自愿割肉,平台却之不恭”
的魔幻场景!这次不仅天猫,京东也有份!
在一次活动中,某知名家电品牌直接不干了:
你们打价格战,凭啥叫我们买单!
该品牌方表示自己的促销力度已经很有诚意了,但“两大平台”仍强制通过优惠券和满减进一步压低售价。
消费者得了实惠,平台得了名声,最惨的永远是商家!
因为一系列优惠叠加后,
价格已经远远击穿成本!
本来二选一就已经是在商家大腿上割肉了,而强制降价简直就是在敲骨吸髓!平台大快朵颐,啖着商家的脂膏,肥了自己!
联系一下本文开头,
京东那番义正辞严的言论,多么讽刺!
京东之所以不忿,不是真正为消费者和商家鸣不平,而是暗恨自己力量不够大,不能像天猫那样作威作福、翻云覆雨!假如它们易地而出,京东一定会和天猫做出同样“艰难的决定”。
子曾经曰过,资本家的社会责任感就像韩国的体育精神一样。
你何时见过割韭菜的人为韭菜考虑过?
良性竞争才是王道
曾读过这样一则小故事。
某个以南瓜种植为特色产业的小镇,每年都会举办南瓜节,评选出年度最大南瓜。
一位大胡子老人总是蝉联冠军,而且每一次获胜以后,都会把冠军南瓜的种子无偿分发给大家。一个来此旅游年轻人不解,老人难道不害怕别人的南瓜超过他吗?
老人和蔼一笑,说,这样做与其说是在帮大家,不如说是在帮他自己。
只有大家的南瓜品质都上去了,蜜蜂在授粉的时候才不会把劣质花粉带到他的南瓜园里。而且就算种子一样,他也绝对有信心种得比大家更好。
故事虽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却一语道破了良性竞争的机要:
只有大环境好了,个体才会好!良性的竞争应该是蓬勃的、开放的、生机盎然的;而不是像天猫京东这样封闭的、内卷的、互相倾轧的。
平台和商家是鱼塘和鱼的关系。
环境良好的鱼塘会让鱼儿变得肥美,环境良好的平台会让商家在获利的同时更加感激和依赖。
环境恶劣的鱼塘会让鱼儿生病、死去,环境恶劣的平台会让商家心灰意冷、注销账户。
当鱼塘里的鱼全都死光的时候,鱼塘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至于害怕自己的“鱼儿”给别的“鱼塘”增添生机,其实大可学学故事中的那位老人,
身为一个国际化的大平台,连这些许的自信都没有吗?
虽说商场如战场,但“不讲武德”终归是不好的。
希望所有恶性竞争的平台,在看到此文之后,都“耗子尾汁,好好反思”,做生意要以和为贵,不要内卷,不要“窝里斗”。
少一点吃相难看的害怕,多一分海纳百川的豁达。毕竟,胸怀有多大,生意才能有多大。
微信版本升级后,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这个菜单项,就会发现升级后的“发现”菜单里,增加了“小程序”这样一个功能。
2点击打开小程序后,可以看到有附近的小程序和我的小程序,附近的小程序是所在定位周边的小程序。
下面的小程序列表可以看到的是我们之前打开过的一些小程序,如果有自己觉得很好用的小程序就可以点击左上角,添加到我的小程序里面。
3微信小程序还有具有搜索功能,打开搜索页面可以输入想要找的小程序。
在屈臣氏买的韩后护肤品用微信扫条码显示没该产品,这并不一定表示该产品是假货。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商品信息未及时更新、网络连接问题等等。除此之外,我们也无法排除产品确实是假货的可能性。所以,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应该采取一些其他方法来判断产品的真伪。
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核实该产品的真实性。可以尝试在韩后官方网站或其他可靠的电商平台上搜索该产品,看是否有相关信息。如果能够在官方网站或正规渠道找到该产品,并且与屈臣氏购买的外包装、规格等信息相符,那么可以基本确认该产品是真货。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产品的外包装和质地来初步判断其真伪。真正的护肤品通常会注重包装细节和质感,而假货往往会存在印刷模糊、色彩不准确、材质劣质等问题。还可以比对商品条码、生产日期等细节信息,看是否与正品一致。
我们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建议来确认护肤品是否为假货。皮肤科主任一般会对市场上的护肤品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可以向他们咨询该款产品的真伪。亲友或其他消费者对该产品的使用体验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如果大量消费者都对该产品给予赞赏和好评,那么很可能是真货。
如果实在无法确定产品的真实性,我们可以尝试联系屈臣氏的客服人员或到店咨询。他们应该能够提供更多关于该产品的信息,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遇到类似问题时,我们不应仅凭微信扫码结果就断定护肤品是假货。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核实和判断,寻求专业人士建议,并结合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来综合评估产品的真伪。毕竟,购买护肤品是为了获得良好的使用效果和保障皮肤健康,我们应该选择放心、可靠的产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