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说良臣择主,良禽择木。在乱世中,人不停地转换阵营,也是常态。恰如吴化文将军一样,纵观其一生,四易其主,罪行累累。但最终在我党团结下,走上人间正道,得以佳人相伴,安度晚年。其事迹至今仍有后人评说。具体表现如下:
1、叛冯投韩
吴化文,原本是冯玉祥将军帐下勤务兵。因为其为人机警聪慧,得到冯将军赏识。人生从此平步青云。逐渐在西北军中展露头角。
1930年,叛冯投韩复榘,成为韩的心腹。抗战初时其部,接受蒋介石改编 。在山东参加对日作战,并颇有战果。
2、叛国效汪
抗战进入相峙阶段后,吴受戴笠密命叛国,投效汪伪。由此叛国,协助日军,在山东临朐制造无人区,戕害当地抗日力量。
3、率部脱日
抗战胜利前夕,吴化文脱离日伪反正。但
污点多重、罪行累累的吴化文所部,不得不参加了国民党挑起的不义内战,但其备的他受排挤,郁郁不志。
我底下党抓住契机,通过其夫人政策,逐渐使其认同我党理念,认清蒋家王朝发动内战的不义,最终将其成功团结。由此其和其麾下终于走上人间正道,与蒋家王朝决裂。
4、起义归正
终于1948年,他和二万余部队,在济南率部起义归正,进入我解放军序列,其旧部在党的指挥,教化下,为解放济南,南京做出重要贡献。建国后吴化文病退。与其四位夫人安度晚年。直到走完他人生之路。
1、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一座沧桑斑驳的老城,一位风华绝代的佳人,一个“尖酸刻薄”的养母,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缠,一种催人泪下却无血缘关系的亲情,一出底层人民展现的民族大义,一个乱世与佳人、苦情与励志的传奇故事。
2、上世纪二十年代,军阀混战。
3、官宦子女寄萍和弟弟子建跟父亲意外走散,流落民间。寻父未果,却被人贩子拐卖,幸好被馍馍铺老板王大福救下。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自己吃饱都是问题,再买来两张嘴,王大福妻子洪喜娘坚决反对把孩子留下,几经周折孩子虽然暂时在王家留下,但刻薄的洪喜娘并没有从心里接受孩子,常与寄萍冷眼相对。张宗昌主鲁横征暴敛,民生凋敝,为贴补家用、供弟弟子建上学,寄萍拜殷诚茹为师学山东琴书。
4、寄萍初次登台就赢得满堂彩,不幸却被督办卢白更盯上,借唱堂会之机意图不轨,幸被高大帅气的军官何家驹救下。寄萍疯狂爱上京剧,为了成全寄萍,师傅忍痛割爱让寄萍放弃琴书学唱京剧,寄萍进了李家班,台柱子李美莲对其百般刁难,寄萍忍辱负重,最终理解了李美莲的苦楚,也感化了李美莲,后者终于收寄萍为徒,悉心指导。信奉戏比天大的寄萍被班主李老鸹利用,因为救场而登台,却无意中逼死了李美莲,寄萍追悔莫及。
5、寄萍一鸣惊人,渐渐成了红遍大江南北的一代名伶。
6、从寄萍姐弟进家门开始,虽然洪喜娘拒不接受,但王大福跟儿子洪喜却待姐弟俩如亲人一般。洪喜矢志不渝的爱着寄萍,但寄萍却对只会摔跤、土里土气的洪喜不屑一顾,而小时候曾经教寄萍读书识字的邻居知远却早早在寄萍幼小的心里扎了根。多年之后再次相见,对寄萍来说知远更加富有魅力。知远已经是地下党的***,为了革命事业,也为了不给寄萍带来危险,知远将对寄萍的爱深深埋在心底。寄萍误会知远瞧不起自己是个戏子,也刻意疏远知远,两个人越走越远。
7、怕寄萍远走高飞,洪喜娘张罗着让洪喜和寄萍成亲。寄萍感念养母一家对姐弟俩的关爱,但自己并不爱洪喜,宁死不肯圆房。当晚两人和衣而眠,洪喜离家出走,发誓混出个人样来,洪喜娘怨恨寄萍逼走了儿子。
8、洪喜偶遇当时的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很受。对寄萍垂涎已久的卢白更阴魂不散,骗寄萍进府,再次想强占寄萍,寄萍巧妙地与卢白更周旋,顺利逃脱。自诩为韩青天的韩复榘审案,寄萍状告卢白更,答应洪喜照应寄萍的韩复榘当众教训了卢白更,卢白更对寄萍怀恨在心,养母一家人很为寄萍担心。
9、再次与何家驹不期而遇,寄萍内心里掀起了更大的波澜。如果说洪喜对寄萍一往情深让寄萍深感愧疚,知远对寄萍刻意疏远让寄萍伤心欲绝的话,何家驹的出现给了寄萍极大安慰。何家驹疯狂的爱恋弥补了寄萍精神的缺失,两人迅速陷入爱河,但寄萍不知何家驹已有妻室。寄萍不顾家人的反对,执意嫁给何家驹,不料婚礼变成了一场闹剧,何家驹岳父大闹婚宴,打的何家驹跪地求饶,寄萍羞愤而逃。寄萍无脸面对洪喜一家,意欲皈依佛门,后被知远找到,知远向寄萍表露心迹,告诉寄萍,自己为革命事业而奋斗,不能让寄萍跟着自己过居无定所的日子,鼓励寄萍勇敢的面对人生的挫折,重新站起来。已经成为高级军官的何家驹夜半带兵到处搜查地下党,甚至连寄萍家都不放过,寄萍对何家驹彻底绝望。
10、弟弟子建在知远的教育下成长为进步青年,因参加革命运动遭到警察追捕,洪喜娘,这个用豆子记录姐弟俩吃饭次数,准备讨回双倍大洋的刻薄养母,却为了保护子建倒在了警察的枪口之下。抱着死在自己怀里的养母,寄萍痛不欲生,十几年的恩恩怨怨涌上心头,寄萍才知道心里早已经把内心善良、给予自己和弟弟深厚母爱的养母当成了自己的亲生母亲。
11、憨厚耿直、壮志雄心的洪喜一直跟随着韩复榘,韩复榘也对洪喜器重有加。日军入侵,洪喜跟何家驹摒弃个人恩怨力荐韩复榘抗战,而韩复榘也信誓旦旦的积极备战,表示要抗战到底,没想到紧要关头韩复榘为保存实力弃城而逃,洪喜恼羞成怒把枪口指向韩复榘。
12、在寄萍最无助的时候,报国无门的洪喜回到了家中,寄萍的亲生父亲夏希尊也找了来。寄萍看着自己盼了十几年的父亲突然出现在自己眼前,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眼见了弟弟和养母的故去,寄萍与父亲抱头痛哭。岂料此时的父亲已经不再是十几年前的亲人,投靠日本人做了汉奸,卢白更趁机软禁了寄萍父女。
13、为了自保,夏希尊将亲生女儿送入虎口,让寄萍嫁给一直觊觎她的卢白更做八姨太。寄萍悲愤难当,毅然与父亲断绝关系,为了救知远,万念俱灰的寄萍同意嫁给卢白更,自己却抱了必死的决心。婚礼当晚,寄萍刺伤卢白更,危机关头,被及时赶到的洪喜和殷诚茹救出魔窟,幡然悔悟的父亲送寄萍出城,自己却被卢白更枪杀,而洪喜也身受重伤,身心俱疲的寄萍终于找到了自己最后的归宿。
14、解放了,知远找到寄萍,两人相顾无言,彼此都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那段擦肩而过的爱恋成了惘然的美好回忆。
子建是被卢白更给弄死的,何家驹最后被寄萍感化投降。
第28集子建被卢白暗杀,第35集何家驹被寄萍感化投降,剧情介绍
第28集
韩复榘答应放了子建,前提是要子建在报纸上声明放弃共产主义退党,寄萍满心欢喜去监狱告诉子建,不料却遭到了子建的严词拒绝。
寄萍苦苦相劝,子建宁死不肯放弃自己追求多年的信仰。知远去找韩复榘据理力争,韩复榘不得已通知警察局长卢白更放人,卢白更却装病置之不理,暗中枪杀了子建。
寄萍悲痛欲绝。为宣传抗日,知远让寄萍组织戏班子义演,却遭到班主李老鸹的拒绝,韩复榘也颁布命令准备逮捕参加义演的艺人。
知远给大家出了一个主意,帮大家拟了一封给韩复榘的公开信:我等不知道宣传抗日有何罪,演出将按时开锣。请韩主席准备好牢房,戏唱完了,我们一起坐牢去。
演出的当天早上,报上登出了这封公开信,一时社会哗然,济南的许多名流纷纷表示要去看看戏,然后陪演员们去坐牢。韩复榘受到整个社会的压力,急忙改口。
说他支持艺术界抗日的行动,顺水推舟亲赴义演现场做秀。大敌当前,韩复榘却陷入了巨大的矛盾之中,战,还是不战?这一天,他接待了两拨人。
一拨是日本侵华司令部派来的。日军已到黄河边上,却驻军不前,目的就是希望韩复榘能投向日本,宣布山东自治,加入华北维持会。
韩复榘一口拒绝了:想让我韩复榘当汉奸,没门。日本人前脚刚走,蒋介石派来的人也到了,严令他不计血战,严守济南。韩复榘把来人含混送走,破口大骂。
他蒋介石南京不守,却要我守济南,把我的人打没了,我这个主席和司令还有吗?日军铁蹄已经准备踏过黄河,韩复榘却态度暧昧,还准备将省政府南迁。
社会各界名流纷纷力谏韩复榘出兵增援冯玉祥抗日,在国难面前洪喜也摒弃家仇,与何家驹一同逼韩抗战。知远找到韩复榘谈论现在的局势。
知远陈述我党主张,动员韩复榘坚持抗战。韩复榘说,以他的力量,就算死了,济南也是守不住的。知远动员他,到了实在守不住的时候,他可以撤往沂蒙山。
在那儿坚持和日军打游击战,希望他成为抗战的一面旗帜。韩复榘苦笑:南京已经被日军占领,河北也被占领。我留在沂蒙山,不成了包子馅了吗?
知远说沂蒙山有几十万民众,韩复榘在那儿会得到民众的支持,力量会不断涨大。但韩复榘哪里把老百姓看在眼里。知远恳切地对他说,韩主鲁七年,功也罪也。
自有后代评说。他知道韩是个在意后世评价的人,希望韩复榘在大是大非面前把握住自己,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他的话,令韩复榘沉默。在洪喜授意下。
一直在韩府中充当幕僚的郭瞎子也找到韩复榘,说算准了韩主席会旗开得胜名垂千古,最后一根稻草终于说服韩复榘北渡黄河,发兵支援冯玉祥。不料出师不利。伤亡惨重,韩复榘兵败而归,命令做好弃守济南的准备,老城一片混乱。
第35集
卢府一片忙碌,到处张灯结彩。已经因病失宠的小白鞋神情憔悴的躺在床上,痛苦的呻吟着。一个老佣人让她赶快搬走,小白鞋不肯。
几个丫环生生把小白鞋抬到了后院的柴房里。寄萍对镜梳妆,夏希尊羞愧的关上门走了出去。接寄萍的轿子到了,寄萍看也没看夏希尊一眼就上了轿子。
卢府客厅内觥筹交错,卢白更羞辱夏希尊,耳边到处是嘲笑和讽刺的声音。夏希尊失魂落魄地从婚宴上回来,路上突然一阵骚乱,传闻是新娘子在洞房里刺伤了卢司令。
卢司令被送进医院,而寄萍被抓起来了。夏希尊又急又难过,不知道该怎么办。正在这时候,洪喜找来问他为什么不救自己的女儿。
已经完全被打垮的夏希尊说我有什么办法?洪喜说我们想办法去救她,但你要想办法带她出城。夏希尊说他有通行证。洪喜要他准备好马车,天黑以后准备接寄萍。
殷师傅来到卢府找到了小白鞋。小白鞋看到自己曾经相爱、一直难忘的师兄突然出现,情绪激动,哭着恳求他的原谅。小白鞋带路找到关押寄萍的牢房。
洪喜无声地杀掉了卫兵,然后背起了浑身是伤的寄萍。殷师傅对小白鞋说:慧儿,谢谢你。只怕我们走了,你的麻烦就来了。小白鞋微笑着说:我不怕。
能为师兄做一点事,我死了也高兴了。殷师傅要带小白鞋走,小白鞋不肯,告诉殷师傅自己已经去日无多,她后悔了,她到死才明白。
荣华宝贵都不如和相爱的人在一起快乐,她只有一个心思,就是亲口听到师兄原谅了她。殷师傅紧紧地把她抱在怀里,一迭声地说:原谅你,原谅你,我原谅你了。
走吧,跟我走,我给你治病,咱们一起过日子。小白鞋却不肯走,对师兄说,她若走了,会把祸引到师兄身上。她不行了,让师兄快走。
殷师傅不肯走,小白鞋无奈之下,跟着他走到后门旁,一把把他推出去,然后把门关上了。一辆马车从济南城里出来,车上坐着夏希尊和寄萍。
在城外一个路口,另一辆马车等在那儿,洪喜和师傅以及宝儿等在那儿。夏希尊的马车就要走了,寄萍叫住,向着马车拜下,就此和父亲别过。
在路上卢白更拦住了夏希尊的马车,发现没有寄萍后开枪杀死了夏希尊。洪喜带着寄萍赶路,后面卢白更的追兵打伤了洪喜,好在洪喜的人马赶到接应,终于突出重围。
1948年9月,济南解放。身为国民党军官的何家驹窜进寄萍家,在寄萍的劝说下,何家驹投降,寄萍说我会给你作证当年你打过鬼子。到处是庆祝解放的人们。
已经成为解放军指挥员的知远回到济南四处寻找寄萍的下落,在戏台上知远偶然发现扮演穆桂英的宝儿很像寄萍,找到后台却与寄萍不期而遇。时过境迁,造化弄人。
他们都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和生活。知远要调走了,临行前有人送来了两张戏票,寄萍十年后重新登台,台下响起暴风骤雨般的掌声,寄萍往台下看去,看到了她所有爱的人,仿佛时光又一一倒了回来。
扩展资料
角色介绍
1、寄萍
童年的她在乱世中与家人失散,洪喜一家收留了她与弟弟子建,后来她靠唱小曲、说书赚钱供弟弟读书。同时在京剧师父殷诚茹的教导下成为一代京剧名伶。她在命运面前坚韧顽强,在感情方面却柔弱无助。
2、洪喜娘
刀子嘴豆腐心的馒头店老板娘,爱骂人。心地善良却不擅表达,她对买来的寄萍从没温言细语,却默默的保护着她;她相信村口王瞎子的算命,一心要把寄萍送走。
但是她又有一颗慈母的爱心,为了儿子洪喜,为了那个她不想疼惜又不得不疼惜的寄萍,她最后牺牲了自己。
1937年5月,中共中央北方局联络局书记彭雪枫就来到鲁西北聊城,部署争取国民党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范筑先合作抗战。中共山东省委大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决定在黄河以北、津浦铁路以西地区建立鲁西特委,并派组织部长张霖之到聊城,统一领导鲁西抗日斗争,派遣一大批党员干部、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和爱国青年到范部工作。11月中旬,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再次命令范筑先率部南撤。
张霖之指示在范筑先身边工作的***员姚第鸿、张维翰向范筑先陈述利害,范筑先再次拒绝南撤命令,于19日发出守土抗战、决不南渡的“皓电”,以***与范筑先合作为基础的鲁西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38年10月召开的第六区军政联席会议,通过了鲁西北合作抗战统一的政治纲领《第六区抗战行动纲领》。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八路军***对鲁西北合作抗战给予了明确指示和大力支持。1938年4月21日,毛泽东、洛甫、刘少奇作出《关于平原游击战的指示》,指示“在范专员……的地区,仍有原来的政府,应即经过统一战线的推动,迅速改造与加强政府,使之成为人民的抗日政府。”毛泽东、朱德曾写信勉励范筑先,八路军一二九师副师长徐向前两次会晤范筑先。
***与范筑先建立亲密合作抗战关系,取得极为显著的成效:开辟了鲁西北30多个县的抗战局面,建立了6万多人的抗日武装,先后进行了梁水镇、南镇、濮范、黄庄等战斗和济南战役,创造了全国平原抗日游击战争的宝贵初始经验。
1938年11月14日,在飞机、坦克、大炮掩护下,日军向聊城发动进攻。范筑先率部与日军激战,打退其多次进攻。15日,聊城失陷,范筑先和***员张郁光、姚第鸿等700余守城健儿壮烈殉国,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壮歌。
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殉国后,国民政府“特令褒扬”,国民政府、国共两党***题写了挽联、挽词。
清门字派,分为24个班辈,从金幼孜算起,是清字辈(号清源),第二代罗清是净字辈(号净清),第三代陆鞑是道字辈(号道元)以上三代实为教派祖师从第四代起,成立粮帮承运漕粮,开创者翁岩(号德慧),钱坚(号德正),潘清(号德林)三人,是德字辈以后一直流传下来,到抗战前后,上海方面还有几个大字辈,其下通字辈较多现就笔者所知,列举如下:
大字辈:
高士奎,山东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做过直隶水警厅长,后来住在上海,收徒众多,其中马祥生,杨仁栓等较有社会地位
汪禹丞,安徽人,曾参加辛亥革命,孙中山先生任临时大总统时,任大总统卫队长,又在凇沪警察厅及申报馆任职多年,在洪门是五行山山主,抗战期间在香港病故
袁克文,号寒云,河南项城人,袁世凯的次子,在上海老牌小报<<晶报>>上写稿,因此他所收门徒以文艺界较多,如俞逸芬,金碧艳等
樊瑾成,安徽人,历史情况不清楚,是张啸林的老头子,在上海由张供养据说张发迹后不愿樊再收徒弟,所以他所收之徒不多
张树声,江苏人,绰号"天王老子",又是理教头子,所收徒弟以京剧演员为多,20年代去世抗战期间在重庆另有个大字辈张树声,是北方人,西北军中人物,收徒甚众,以交通运输界为多
王德邻,安徽人,原是军人,后在上海经商,所收门徒甚多,如金廷荪,高鑫宝,顾家棠等
步章五,别号林屋山人,河南项城人,袁世凯幕僚,到上海先在中国济生会干过扶战活动,后来挂牌做中医,并办过小报<<大报>>,写些鸳鸯蝴蝶派的小品文,又喜写评剧稿,吹捧女演员,所以他除收无聊文人为徒外,又收女演员为义女
张仁奎,号镜湖,山东人,北洋军阀时期,当过通海镇守使(驻南通),后居上海,收徒数百人,其组织名仁社,成员中颇多旧军政人员及工商企业负责人,抗战期间在上海病故仁社形式上是个俱乐部,地点在现在的延安路重庆路附近的一所二开间三层楼的西式建筑内,经常有人在内吃喝玩乐其中人员有陈世昌,黄金荣,杨虎,韩复榘,范邵增,孙连仲等
徐朗西,号裕云,陕西人,早年留学日本,后来参加同盟会,从事过辛亥革命活动,担任过军事方面的职务,北伐后因对蒋介石不满,没有担任国民党政府职务,在上海创办新华艺专,自任校长所收门徒,以知识分子居多,解放后在沪病故他在洪门是裕云山山主
刘登阶,江苏人,具体情况不清楚,是顾竹轩的老头子,因顾而出名,生活由顾供养
通字辈:
金九龄,江苏人,上海法租界巡捕房探长,兼开人力车行,解放后前去台湾,在台开浴室,大概在1980前病故
马祥生,江苏人,旧上海闻人,杜月笙八股党之一,开设金门大剧院(现在是上海儿童艺术剧场),祥生运输公司等,解放后被镇压
陈世昌,江苏人,杜月笙的老头子,杜供养终生
金廷荪,浙江人,杜月笙集团重要人物,抗战前因杜月笙关系承办航空奖券
高鑫宝,上海人,杜月笙八股党之一,丽都花园(现在是上海政协所在地)总经理,抗战时被汉奸暗杀
戴步祥,南京人,旧上海闻人,杜月笙集团成员,公共租界巡捕房探员,开设大中华饭店上海沦陷期间其子与川岛芳子有染
季云卿,上海人,大汉奸,在长江帮中有一定势力,抗战时汪伪七十六号特务组织成立时,由他支持,特务头子李士群,吴士宝都是他的徒弟,后被杜月笙派人暗杀
顾家棠,上海人,原是黄金荣得力助手,后成为杜月笙八股党之一,杀手
顾竹轩,江苏人,以出租人力车起家,后靠杜月笙和虞洽卿帮助,成为天瞻大舞台经理,解放前是上海市参议员江北大亨
郑子良,广东人,在广东帮内收徒众多,抗战期间因军统关系参加忠义救国军,解放后被镇压忠义救国军总司令是中将杜月笙
王彬彦,江苏人,闸北区商界重要人物,区保卫团负责人,总负责是杜月笙
吕苍岩,江苏人,大业公司经理
周思忠,江苏人,中国旅行社副经理
徐毅民,广东人,著名西医,广收门徒,其组织名逸社,在洪门是五行山主
汪英宾,安徽人,汪禹丞之子,留美学新闻,曾任申报馆经理,时事新闻报馆总经理
姜怀素,江苏人,曾任国民党上海市执委兼书记长,上海义务警察副总队长,也收门徒,解放后被镇压
孙以乡,安徽人,阜丰面粉厂高级职员,在沪西收徒甚众,其组织名怡社
张竹平,江苏人,抗战前大陆报,时事新报,申时电讯报,大晚报社设有四社总管处,他是负责人,抗战期间在香港开设大华饭店,后至重庆办百龄餐厅,抗战胜利后回香港办大华饭店,后在港病故
曹立功,安徽人,曾任上海市商会秘书,上海市卫生局药政处长,西药同业工会主任秘书,解放前病故
徐学禹,浙江人,招商局总经理,解放前去台湾,近况不明
唐季珊,广东人,大茶商,与著名演员阮玲玉有过同居关系,后阮为他自杀解放前唐在上海,后去向不明
孙百群,安徽人,阜丰面粉厂经理
庄叔遐,江苏人,曾任国民党军委会西南运输处秘书长,国货银行总经理
杨虎,又名啸天,安徽人,曾任凇沪警备司令及中华海员工会主任委员等职,解放后在北京病故,所收门徒众多,其组织名兴中学会,所收徒弟以海员为多,但也收国民党方面的军政人员
董显光,浙江人,上海英文大陆报负责人,曾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
郑希涛,浙江人,曾任时事新闻报馆经理
肖宗俊,广东人,曾任新新公司总经理
葛福田,江苏人,抗战前曾从事马路商界联合会活动,抗战期间在重庆办百龄餐厅,抗战胜利后回上海任金谷饭店总经理,江海银行经理等职,解放前病故
卢友兰,哈同妻罗迦陵的义子
韦作民,浙江人,在交通技术界资历很深,抗战期间任交通部技监,抗战胜利后病故和帮中人张彬人合办文社,所收门徒以交通业为多
姜豪,上海市宝山县人,抗战前后曾任国民党上海市党部监察委员,执行委员,中央组织部设计委员,上海市参议员等职抗战胜利后,曾任上海老闸区区长,现任上海文史馆馆员
谈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党史、军史,必然要涉及到大部分为馆陶人组成,由筑先抗日游击纵队和先遣纵队、八路军东进抗日纵队整编而成的八路军129师新8旅,特别是该旅所属的23团更是绝大部分都是馆陶人。后来新8旅及第23团又先后改编为冀南第3军分区第23团、晋冀鲁豫军区第23团、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第4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军第28师。
这支部队于1945年8月由地方部队整编成正规军之后,就离开了家乡馆陶,踏上为了国家和民族解放而进行的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战斗之路。这支部队先后参加了上党战役、安阳战役、巨(野)金(乡)鱼(台)战役、豫北战役。1947年6月30日强渡黄河之后参加了鲁西南战役,在羊山集等战斗中,全歼敌第66师。随后挺进大别山,参加了宛西、宛东战役。1948年9月中旬参加了三大重要战略决战中的淮海战役。1949年3月负责扫清长江以北残敌,4月百万大军过长江之时围困安庆、解放安庆,胜利完成掩护主力渡江作战任务。4月22日之后,28师和第10军军直留在安庆、芜湖地区担任警备和江防作战任务。1949年10月,挺进大西南,解放凤凰县、铜仁、遵义,行军3000余里,先后解放县城29座,毙伤俘敌37000余人,与兄弟部队一起解放了大西南。
可以说这支部队经历了解放战争中的大多数战役、战斗,从中原一直打到大西南,从一支地方部队锻炼成为了一支铁军。那么,这样的一支强军、铁军是怎样从无到有逐步形成的呢?
其实,最开始这支部队的来源极其复杂,分别有民团、土匪、国民党溃兵、八路军游击队等,在1937年底和1938年初,时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今天著名民族英雄、抗日烈士、爱国将领范筑先,在我党的帮助支持下,把这些武装力量统一整合到一起,组织起来三十五个支队、三路民军共约60000多人的队伍。
1938年11月15日,聊城失守、范筑先殉国之后,这些队伍有了溃散当了逃兵,有了投降了敌人,但是大部分在我党的组织下成为了人民的队伍,之后经过数次改编、重组,终于锻炼成为了一支铁军。
建设一支队伍无非是要有人、有粮、有武器。在1937年的时候馆陶县恰巧这几点都具备。地处冀南大平原,自古就物产富饶,粮食问题不用多说了。人的问题在下面人员来源方面详细叙述。单就武器问题也很有说道。
1937年卢沟桥事件之后,日军大举入侵,枪支弹药等物资在其他地方来说是极难获得的,但是在馆陶县来说这却不叫个事。关于馆陶为何有枪支弹药的事情,不得不提及南馆陶镇人、曾经于1915年至1921年之间当过湖北督军、两湖巡阅使的王占元。
由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0年创建的汉阳兵工厂,就在“湖北督军”的驻地武昌。汉阳兵工厂所出产的枪支俗称“汉阳造”,这款武器在抗日战争中是中国军队的主力枪械,无论国民党军队,还是八路军、新四军和游击队,都大量使用“汉阳造”,它从辛亥革命到抗美援朝一直在战场上发挥作用,是中国战争史上的一个传奇。
正是有这个便利条件,在1914年11月,馆陶县成立民团的时候,很多人去找王占元要枪。他在1920年一下子就给馆陶弄来10000多支汉阳造小紧口步枪。卖给民团和地方的时候,规定拥有30至100多亩地的规模的地主、富户,每两户买一支枪,150亩地以上的富户,一户买一支枪。此外,馆陶县北部申街村的大地主于二先生因与王占元外甥焦汝敬交好,要走了不少枪支,后来这批枪后让土匪、南馆陶镇的伪七区区长张星五收走了。张星五于1939年8月被我军枪决,这些枪支为我军所获,再加上其他大部分民团被我军改编,因此王占元从湖北弄来的枪支大部分武装了我们的队伍。
除了王占元的汉阳造之外,1938年春,范筑先领导下的曹县六区办事处主任牛连文通过韩复榘第二十九师曹福林部的军械处长杨仲卿,购买了一批机枪。这批机枪的费用是从政训服务员(政训服务员是中共中央军委联络部华北联络局,以华北救国会的名义与韩复榘合办的第三集团军军政人员训练班学员,以***员和***领导下的革命青年团队“民先”队员组成)生活费中拿出一部分,再加上范筑先夫人和张维翰共同出资2700元现洋解决的。通过杨仲卿到河南许昌买来了22挺机枪,并且还赠送了冲锋枪数支,子弹数万发。以这批机枪组成了机枪营,下属四个连。1938年以机枪营整编成为了我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第十支队。
馆陶县所处的鲁西北一带,向来民风彪悍,并且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官府的力量难以到达,在 历史 上曾经发生过多次反抗官府的斗争。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寿张王伦、堂邑王经隆于八月二十八日在两地同时发动起义,9天之内杀了两个县官司和大批官吏,打下寿张、阳谷、堂邑、临清四座县城,占领并据守南北交通要害临清城。1875年堂邑小刘庄农民宋景诗在堂邑、冠县、馆陶、临清、聊城一带掀起黑旗军起义。1900年,义和团又在冠县茌平、聊城一带杀官吏、烧教堂。所以,这一带的民众极易受到领导者的引导而组织起来。
当时队伍人员主要来自于四方面:
一、民团、联庄会。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孙中山提出“建立民国”的程序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在军政时期其中的一项任务就是实现县村自治,自治的一部分就是加强军事建设,充实自卫能力,实现寓兵于团、寓将于学,寓兵于团就是要建立“民团”。
民团有县民团、各乡民团。民国四年(1915年),全县已编为57个团,民国八年(1919年)全县民团已达104个团,全县各团共有各式快枪2341杆,土枪1077杆。民国十九年(1930年)10月,民团改为“联庄会”,但大家仍称之为民团,全县共有会员4061人,除刀、矛外,有步枪1817支、手枪192支、铝枪415支、标枪1522支。
在这些民团中,馆陶县二、七、八区的地方民团势力较大,其中二区民团有1000多人,由二区区长李凤藻控制;七区民团,有8个中队,1000多人,由区长兼南馆陶镇镇长张星五控制;八区区长有4个大队,共500多人,团长为八区区长郝国藩。
二、土匪
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随着日军逼迫馆陶县城北馆陶,县长王华安接受省主席韩复榘的命令,弃城而逃到黄河以南地区。馆陶成为无政府、无组织状态,同华北广大地区一样,呈现土匪涌起、敌伪猖獗的混乱局面,馆陶县的土匪也随之发展了起来。
在这些武装里,馆陶县北榆林村的王来贤、王二厢村的王金甲和齐堡村的吴金亭、吴作修是三股最大的土匪。七七事变后,王来贤就自称“抗日义勇军”司令,打着抗日的旗号,笼络人心,招兵买马。馆陶县境内的一些小股土匪,逐渐被他们吞并,他们将司令部设在墙高沟深且偏僻的曲周县东目寨(今属邱县)。实际上,他们根本不抗日,而是到处抢劫,搜刮民财。
吴作修
王来贤、吴金亭、王金甲原是拜把子兄弟。有一次因分赃不均,王来贤、王金甲密谋将吴金亭打死。吴金亭的侄子吴作修怕连累自己,就带人连夜逃往馆陶县五区,和五区民团孙镇南数百人合到一起,约有1000余人。后来在北平来的进步学生鲁西良的争取下,由聊城西北特委给了一个第七支队的编号,聊城失陷后,编入筑先纵队一团,1939年2月因日军大扫荡在车疃被冲散,鲁西良收容了一部分成立七个小游击队,合并成独立团。吴作修则投了在馆陶的日军,当了汉奸司令,新中国成立后被政府镇压。
王金甲
王金甲深知王来贤喜怒无常,说不定哪一天会翻脸不认人,于1937年冬带匪众来到馆陶县徐村以北,把司令部设在马头镇,并派他姐夫带200人占领了县城北馆陶,匪众发展到1500人,后接受邢台皇协军的联系,接受了皇协军的委任。1938年5月,第十支队机枪营和一、二团将馆陶城包围,王金甲被迫接受收编,成为范筑先队伍里的第二十五支队。1938年8月编入第十支队第一团,整编后王金甲就长期在家休养,1942年他投降了在馆陶的日军当了汉奸,新中国成立后被政府镇压。
王来贤
在这几支土匪武装里,王来贤的势力仍然最大。他吞并了十几个游击队,赵瀛洲、刘海萍的曲周保安队和姜焕臣的尖冢民团也被他收编。国民党二十九军南退时,被王来贤截获机枪120挺,大炮数门,轻武器无数,同时收买了一些散兵游勇。到1938年初,王来贤已拥有7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1个骑兵团、1个手枪营,号称万人,成为两省五县边沿地区势力最大的一支土匪武装。
王来贤的队伍在我党及范筑先、张维翰等人的努力争取下,于1938年6月被编入范筑先的第一路民军。聊城失守后,王来贤在国民党省政府以二十二保安旅的委任状被收买。后来被陈赓率领八路军129师386旅688团将其大部歼灭,王来贤以几十挺机枪、200多人逃脱,到临清当了伪军司令,新中国成立后王来贤被政府镇压。第一路民军残部由在民军里的***员、政治部主任沈兰斋和组织科长李延令收容几百人,于1939年9月被编入先遣纵队。
三、国民党溃兵
溃兵主要是来自于曾经参加过喜峰口战斗、以大刀和手榴弹对抗日军先进武器闻名的宋哲元二十九军。卢沟桥事变前,二十九军在平津和日军胶着对峙已经有两年,而事变的时候却按兵不动,后来驻在 南苑的二十九军军部遭到日军主力攻击,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阵亡,军部直属部队和一三二师寡不敌众,被击溃 。这部分溃兵向南撤退时路过馆陶,被王来贤不仅抢夺了大量武器,一些人员还被迫或者主动加入了他的队伍。
四、我党领导的队伍
一是馆陶县委组织发动的抗日队伍,名字为馆陶县抗日挺进队,1938年冬,馆陶县挺进队与冠县特务队、临西工作团(卫河支队)被编入八路军先遣纵队一团。
二是由区、乡和农村的抗日救亡团体和自卫队,救亡团体有农救会、妇救会、青救会、儿童团,自卫队则是凡18 至40岁的青壮年男子都要参加,每天早晨进行训练,每星期名区组织一次大会操,成为我军有力的后备力量。
此外还有范筑先队伍里,由我党直接领导的第十支队、东进梯队等武装,在聊城失守、范筑先殉国之后,这些队伍和其他残部在党的统一组织下组建成了筑先纵队。
1938年12月,八路军总部为了支持鲁西北的抗战而派出的八路军先遣纵队,虽然名为纵队,但仅仅是个指挥机关的空架子,其中的兵员则主要来自于馆陶一带的游击队及县委领导的乡村自卫队等组织。
1940年6月6日,八路军先遣纵队、筑先纵队在朝城西北王奉一带,进行了整编,成为八路军129师新8旅,下设第22团、第23团、第24团。
旅长:张维翰
政委:肖永智
副旅长:王近山
政治部主任:王幼平
参谋长:王波(后为周光策)
新8旅第22团
团长:田厚义
政委:史钦琛(牺牲后由于笑虹接任)
副团长:徐国富
参谋长:赵小舟
主任:于笑虹(后为吴新之)
第22团是由原筑纵骨干5个营和先遣1团合编。曾为范筑先队伍的第十六支队。十六支队是临清城东四区吉占鏊、李占海,城西六区郭长海、王明贵、孙明远等小股武装组成的,组建时就有三四千人,共辖三个团,1938年3月正式成立十六支队,司令部在临清,吉占鏊为司令。1939年春,日军占领临清后,撤出到临西农村活动,遇日军遭遇被冲散,于笑虹领导了其中一部分部队,后编入八路军卫河支队,后又编入先遣纵队第一团,1940年5月和筑先纵队一团合并成为129师新8旅22团。
新8旅第23团
团长:郝国藩(郝国藩任馆陶县长后,陈中民任团长,罗崇福为副团长)
政委:李大清
副团长:陈中民
主任:刘昌
第23团以独立团和先遣二团合编。
独立团,原为馆陶县第八区人民抗日自卫军,是第八区地主为了保卫他们的生命财产而组织起来的。七七事变后,韩复榘委派的县长逃跑后,地主们为了保卫他们的财产和怕存着枪惹祸,所以组织民团,于1938年4月由庄固地主张仲宝出面邀请各乡长和士绅在房寨镇公所开会,组织八区人民自卫团,团长郝国藩,副团长李尚达,编了四个大队,十二个分队,共五百人四百多条枪。1938年5月第十支队打开北馆陶收编了王金甲后,在地方党的争取下,团长郝国藩派浒演村的李振声、朱庄村的秦善扬到北馆陶十支队司令部,表示愿归十支队改编为抗日武装,从而获得独立团编号。1939年8月,张星吾的七区保安团(后为馆陶县保安大队)在张星吾因勾结汉奸准备投敌,被我党处决后,将其驻常儿寨的一中队先编入卫西指挥部特务营,后编为独立团第二营。其他分别驻南馆陶、辛庄、南孙店、张沙等村的其他中队约500余人由主任王乐亭率领编入三八六旅,还有几十人由王化云带着编入新8旅23团。
先遣纵队第二团,原为范筑先的石鸿典五支队组成。石鸿典原为冠县城北和城东一带活动的“北杆”,后来1938年8月份冠县县委书记郭芳臣组织了以党员和进步知识分子为骨干,贫下中农为队员的六十人枪,有一天被石鸿典的100多人“北杆”武装包围,在郭芳臣同志的工作下,两者合为一起,后被范筑先收编成为五支队,石鸿典为司令。聊城失陷后,部队思想十分混乱,有的想当土匪、有的想解散回家,由盛光北、李邦林二同志聚拢后于1938年十二月初改编为第十支队第五团。先遣纵队到鲁西北后,第五团调拨给先纵(先纵是由干部组成的空架子队伍)第二团。
此外还有卫河支队第三大队也编入了23团。1938年底,第十支队李善保组织一个工作团,在馆陶五区(相当于今天柴堡镇柴庄、市庄、樊堡一带和东部罗头、富庄等村,馆陶镇社里堡、车疃、蔺村,路桥乡南部,南徐村乡)一带发动群众,发展几十人后,被馆陶县委改名为鲁西北抗日游击队。1939年10月,地委成立卫河支队(1938年冬,杜平和于笑虹建立临西武装工作团,1939年秋,临西武装工作团和邱县、冠县地方武装合编为“卫河支队”,下辖三个营),成为卫河支队三大队,后改编为八路军先遣纵队一团三营。1940年5月和筑先纵队编入129师新8旅23团。
新8旅第24团
团长:徐宝珊
政委:蒋鸿钧
副团长:万德坤
主任:訾修林
参谋长:赵仁山
第24团由筑先纵队第七团、博平境内的先遣抗日游击纵队第五大队、抗日先遣纵队挺进队组成
筑先纵队第七团。是于1937年冬,徐宝珊在***员谢鑫鹤、陶东岱的发动支持下,成立了2、300人的抗日武装,活动在茌平北部、博平东北部一带。1938年初,这支队伍编入范筑先三十二支队二团,为三营。1938年底,范筑先将军壮烈殉国后,以此为基础组建了“筑先纵队第七团”约有1000多人,徐宝珊为团长。
先遣抗日游击纵队第五大队:1938年9月***员王希礼带20多人,找到八路军抗日先遣纵队司令员李聚奎,要求成立队伍。李聚奎从津浦支队给他们拨枪20支,命名为“聊博茌堂抗日武装工作队”,主要活动在博平县境内。1938年底,范筑先殉国后,各地武装瓦解后,王希礼等同志收编了博平境内的三十二支队部分人员枪支,队伍壮大到500多人。经先遣纵队批准,命名为“第十八集团军第八路军先遣抗日游击纵队第五大队”,简称“五大队”,辖四个中队。1939年底扩编为先遣纵队第三团(小团),活动区域为清平、博平、高唐、齐禹边沿地区。1940年6月,编入一二九师新八旅二十四团三营。
抗日先遣纵队:和“五大队”同时成立,约300人,贾镜五任队长。挺进队和五大队经常一起活动,1940年夏和七团、五大队一起整编为129师新八旅二十四团。
最后,附上民国时期的馆陶县政区图,供大家理解文中的“区”一级的政区,其对应今天的地理位置如下:
一区:今天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北馆陶镇和东古城镇北部童庄、李圈、杨召等村,今天河北省邯郸市南徐村乡马头村。
二区:今天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烟店镇、潘庄镇所辖区域。
三区:今天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唐园镇、八岔路镇各自所辖区域的一部分。
四区:今天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魏僧寨镇、路桥乡的大部分。
五区:今天河北省邯郸市南徐村乡,柴堡镇的柴庄、市庄一带,馆陶镇的蔺村、车疃、社里堡。
六区:今天河北省邯郸市柴堡镇南部、寿山寺乡中北部、馆陶镇西部。
七区:今天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东古城镇中南部、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馆陶镇、王桥乡自安静村向南卫运河西岸沿河村庄。
八区:今天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房寨镇、寿山寺乡南半部、王桥乡大部。
分类: 社会/文化 >> 历史话题
解析:
1938年4月,李宗仁(地方实力派,抗 日名将,处处受蒋介石控制挤兑,后与蒋匪决裂,参加 领导的统一战线)指挥台儿庄大捷后,一向畏日如虎、处处退让的蒋介石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错误判断形势,从他著名的“抗战三日即亡国”论一下变成了速胜论。他匆忙把他的20多万中央军调到了徐州战场,企图借李宗仁等胜利的余威,和日军在徐州决战。
中国军队在徐州地区的大量集结,日军认为这正好是消灭中国军队主力的好机会。5月初,日军迅速集结10多个师团30多万人向徐州地区夹击。
5月15日,日军在徐州的包围圈马上要形成时,蒋介石发现自己的主力部队有被包围在徐州的危险,就又匆忙决定放弃徐州。这样,所谓的徐州会战刚开始就失败了。而且,从各处调来的机动部队就这样被拉来拉去,毫无作为,对全国各地的战局造成不利影响。
正在这时,日军土肥原14师团约二万人却强渡了黄河,他的目的是阻止一战区的援军增援徐州。这样土肥原师团在陇海线附近就形成了孤军深入之势。
蒋介石匆匆飞往郑州程潜第一战区指挥部,决定亲自指挥豫东战役。此时豫东中国军队有6个军,6个军12万人包围土肥原1个师团2万人,程潜(地方实力派,抗 日名将,处处受蒋介石控制挤兑,后与蒋匪帮决裂,举行起义,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 )积极进行作战部署,认为“就是吃也能把土肥原吃掉”。
5月23日,土肥原开始突围,并把进攻的重点放在了兰封。但守兰封的却偏偏是蒋介石的爱将,却又贪生怕死的桂永清。桂手下的蒋嫡系第二十七军,装备精良,甚至有一个德式战车营的支援,这是连日军的师团也未必有的,但桂永清只守了不到一天,兰封就失守了。日军步兵还没有冲锋,桂永清所部就开始全线溃退,邱清泉部下的装甲战车跑得更快,一溜烟地驶离战场,往兰封以西的地方逃去了。败退的军队已经完全失去了控制,桂永清也跟着逃命去了。败兵一直退到了开封附近,才陆陆续续被收容了一些。这与许多非蒋介石嫡系部队,如第十九路军在上海、第二十九军在卢沟桥、张自忠部在台儿庄的表现真是天渊之别。中国半壁河山,大部分都是因为老蒋的嫡系无能而失。桂永清是何应钦的亲戚,轻失兰封使整个战役失败,桂永清却没受到蒋介石的什么大不了的处分,后来反而官运亨通升任海军总司令。
土肥原跳出包围圈后,程潜不得不再次调兵布阵,围攻土肥原。
战斗正激烈进行,据程潜预计,再有两三天的时间,就有全歼土肥原的可能,不料正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守商丘的第八军黄杰所部又不战而逃了。守军还未与日军先头部队交火,一枪未放就放弃了商丘,让位于商丘和兰封一带的中国军队又处于被日军东西夹击的危险境地。黄杰是黄埔生,老蒋的爱将。他逃跑的“理由”竟然是电台被炸,无法与第一战区联系。一个军就因这个可笑的“理由”而跑了,这个理由,甚至比韩复榘弃守济南的理由更加荒唐。黄杰因这个“理由”放弃战略重地,同样未受蒋介石什么处分,这不知让不惜耗尽元气也拼死坚守台儿庄的西北军孙连仲部作何感想。
蒋介石这两支嫡系部队有恃无恐,不听指挥,临阵脱逃,彻底打乱了程潜的战略部署,歼灭土肥原的宝贵战机就这样被两位逃跑将军葬送了。
因蒋介石嫡系部队将领贪生怕死,中国军队前后共投入15万多人,没能消灭土肥原的2万人,连蒋介石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兰封战役是“战争史上一千古笑柄”。
程潜刚一撤退,土肥原就重新占领了兰封,并立即向仅有50公里的开封进攻,开封失守已成定局。
郑州岌岌可危。这么快被土肥原逼到城下,这是蒋介石根本没料到的。蒋介石决定孤注一掷,扒开黄河。6月3日,土肥原猛攻开封,蒋介石怕开封失陷,再扒黄河就来不及了,就急忙打电话命令程潜掘堤,并告诫他“要打破一切顾虑,坚决去干,克竞全功”,不要有任何的犹豫。
决口的任务交给了守卫黄河的商震的部队,地点首先选在了中牟县境内大堤较薄的赵口,因赵口流沙太多,没能扒开。蒋介石知道赵口无望扒开后,就指示再换地点重新决堤。经过紧急协商,驻守在黄河附近的新八师初步把地点选定在赵口以西的花园口附近。在此过程中,明知扒堤受损最大的是中原无数百姓,蒋介石担心手下执行消极,一再通过口谕、电令催促手下扒堤,不要有“妇人之仁”。
6月9日凌晨,经过两天两夜不停的挖掘,几乎在距郑州30公里的中牟失守的同时,花园口也终于挖开了。
花园口决口后,黄河水顺着贾鲁河迅速下泄。第二天,黄河中上游普降了一场暴雨,黄河水量猛增,花园口决口处被冲大,同时被淤塞的赵口也被大水冲开。赵口和花园口两股水流汇合后,贾鲁河开始外溢,漫溢的河水冲断了陇海铁路,浩浩荡荡向豫东南流去。
日军被黄水阻隔后,就放弃了从平汉线进攻武汉的计划。他们退守到徐州后,南下到蚌埠,过淮河,再到合肥与日军其他部队会合,又开始从长江北岸进攻武汉。
黄河改道,虽然为蒋介石争取了喘口气的时间,但到了1938年10月,花园口扒开后第4个月,武汉仍然失守。花园口决口终究没有挽救武汉失陷的命运。
从军事角度分析,事实上,扒开花园口黄河大堤没有起到阻止敌人多长时间的作用,更何况我们的抗战是持久战,不在于多一天、多一个月,在持久战中,多这几天少几天,那是无关大局的。但是要坚持长期抗战,则保存自己国家的实力,保存战争潜力,保存人民的力量,这是根本。
花园口决堤时,蒋介石以军事机密为借口严密 ,没有通知老百姓疏散和迁移,黄水下来后,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老百姓突然陷入了一片汪洋之中。其实,蒋军早有决堤设想,只不过最后决堤的决心是桂永清和黄杰两支蒋介石嫡系部队逃跑造成战局更加不利时作出的。因此,如果蒋当局心中装着中国人民,早就可以用其他理由将可能受到水淹的群众事先撤走,以策安全。即使到了最后关头,从军事上看,这次 不通知群众的做法也是完全没必要的。因为既已决定决堤,敌军即使得到消息而后退,也同样可以起到为 军争取一些喘息时间的作用。
花园口决口,当时直接淹死和饿死的群众多达八十九万人,是日军在南京大 屠 杀中所杀中国军民的三倍,占八年抗战中中国损失的3500万人口的25%,而日军伤亡只有1000多人,花园口决口造成了历史上人为的一次大灾难。
黄河水下泄后,西边一路沿颖河下泻淮河,东边一路沿涡河到安徽怀远流入淮河,黄、淮合流后涌入洪泽湖,淮河、洪泽湖沿岸立即变成了一片汪洋。这次洪灾,河南、安徽、江苏共计44县市被淹,受灾面积29000平方公里,受灾人口1000万以上,冲毁140万民房、淹没近2000万亩耕地。黄水所到之处,房倒屋塌,饥民遍野。这次洪灾,豫、皖、苏三省共有390万人背井离乡,他们一路乞讨,远的一直逃到陕西甘肃等省,从中原到西北,迤俪着一幅长长的饿殍图。 因此而死的中国人民,还没计入上述八十九万人之内。
蒋介石为逃避责任,发动宣传机器,宣传是日军飞机炸毁了黄河大堤。日本人也不甘示弱,一口咬定是 军队自己扒开了黄河。双方一时陷入了一场道义的论战中。
随着花园口口门越冲越大,下游故道逐渐干涸,黄河水全部从花园口下泄,黄河就彻底改道了。由于没有固定的河道,新黄河滚来滚去,这样在豫、苏、皖三省之间就形成了一个沼泽区,也就是黄泛区。黄泛区从花园口到淮河长约四百公里,宽10公里到50公里不等,最宽处可达80公里。 又不知有多少中国人因此死亡。
1945年8月15日,日本终于投降。而此时的花园口也被扒开了7年多的时间,决口处已经由最初的4米多冲宽到一公里多长,远望已是茫茫一片。抗战刚一结束,蒋介石声称让泛区人民早日回家,结果拖了一年多的时间,到1947年3月15日,花园口堵口工程才终于完成。不久之后,蒋介石集团为了进攻我中原野战军,又一次罪恶地妄图决黄河之水淹没我军及解放区人民,称“可当四十万大军”,幸而中原我军坚决执行毛主席、中央军委的命令,迅速挺进大别山,才使中原人民避免了一场新的没顶之灾。
历时8年零9个月,横冲直闯的黄河算是回归了故道。但是黄泛区的生存环境仍然十分恶劣,耕植条件严重恶化,继续给当地人民造成灾难,直到解放后经过长期的治理,才得到好转。
在大陆时,蒋介石从来不敢承认是自己下令扒开了花园口,后来台湾编写的“抗 日战争史”承认了这件事,总算替蒋介石认领了这份历史旧账,但却极力为蒋介石辩解,说成是抗战的需要。不过,无论怎样辩解,“花园口”都是中原人民无法摆脱的噩梦,“花园口”“ 黄泛区”这两个词也成了蒋介石的终生大忌,从来不愿提及。
蒋介石和他的嫡系势力更不敢提及的是,正是因为以桂永清、黄杰为代表的蒋介石中央军的叛卖行为,才使得兰封战役以至整个豫东战局不可收拾,这是造成花园口决堤这一人间惨剧的直接诱因。
1、窃国大盗袁世凯
袁世凯是北洋军阀的奠基人,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军阀,他是厚黑的典型。戊戌变法中,他假装支持变法,使“戊戌六君子”倒在血泊中,辛亥革命爆发后,他们打着“实行君主立宪”的旗号,演出一场“逼宫戏”,后又举着赞成共和的幌子,巧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之后,他欺骗孙中山,杀害宋教仁,镇压了二次革命。当上了大总统后,又悍然恢复帝制,当上了中华帝国的皇帝。
2、北洋之虎段祺瑞
段祺瑞这只“北洋之虎”,皖系的巨魁,在北洋军阀统治中国的十六年间,他三次出任国务总理,一直处于权利的核心,即使在他下台期间,仍能呼风唤雨,待机而出。他不搞阴谋,不搞谋杀,崇尚简朴,为政清廉。同时,他又镇压人民,反对学生的爱国革命运动,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他制造了,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三一八”大惨案。
3、贿选总统曹锟
曹锟1985年投奔袁世凯新建陆军,很快成为“三洋三杰”之外的第三号人物。曹锟作为直系重要头目之一,在直、奉、皖三大派系中左右逢源,先是图谋副总统不成,后又拉拢奉系,打败皖系,最终谋取了直系军阀独掌北京政权。上演一“贿选总统”的丑剧。一年后在军阀混战中被囚禁,被迫提出辞呈。后长期寓居1938年天津病逝。
4、胡帅张作霖
张作霖出身绿林,当过胡匪,因而被称为“胡帅”。由一个被清政府招抚的土匪头目,升至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成为“东北王”,他还曾问鼎中原,一度控制北京政府并当上国家元首。“智深须有忍,将勇贵能谋”就是他自己的写照。因而他能统治中国东北达十三年,成为北洋军阀中别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5、秀才军阀吴佩孚
吴佩孚师从名儒,得中秀才,他读了古今中外不少的书,不少的兵法,在军事上,他长于权术,善于临时应变,打败了许多敌人,曾得“长胜将军”的称号。吴佩孚在其戎马生涯中还做了许多的诗词,反映他得意时,失意时,苦闷时的心情。因此他称为秀才军阀是恰当的。
6、不倒翁阎锡山
西王阎锡山经历清王朝末期,辛亥革命北洋军阀。国民党统治几个历史重大变革时期。不管形势如何变化。他均能用他的权术或投靠袁世凯,或依附段祺瑞,或与中共合作,乃至与日本勾结来保全并扩展自己的地盘和势力,因而他统治山西达38年之久,这在中国近代军阀史上是少的。因此,阎锡山可谓名副其实的“不倒翁”。
7、混世魔王张宗昌
张宗昌无知无识,人称“狗肉将军”,他有三不知:一不知兵有多少,二不知钱有多少,三不知姨太太有多少。他当过土匪,后又在张作霖的卵翼下发迹。竟至拥有兵数十万成为山东的土皇帝。在他督鲁的三年间为恶甚多,人民对他恨之入骨。
9、山东土皇帝韩复榘
韩复榘由一个普通的士兵被提升为统帅千军万马的将军。继张宗昌之后,他曾统治山东达七年之久。他自称“韩青天”,到处断案,却草菅人命,留下不少笑话,抗日战争开始后,他退弃山东,成了蒋介石的替罪羊。
9、小诸葛白崇禧
白崇禧是桂系新军阀中,仅次李宗仁的第二号首脑人物。在众多的军阀中,白崇禧以足智多谋,满腹经纶而闻名,有“小诸葛”之称。他曾为李宗仁长期筹谋划策,为统一广西立下奇功。以后又长期担任国民党军队副总参谋长及国防部长等要职,为蒋介石立下汗马功劳。
10、广东军阀陈炯明
陈炯明1911参加辛亥革命,因他极喜趋新弦奇,在当时的广东社会,就军事上的言行十分引人注意。一度受到孙中山的相信,后随个人权欲极度的滋长,拥兵割据,广州公开设立总统府,背叛了革命,蜕化为反动军阀。
:
所谓军阀,是指军人以武力为后盾,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军人或军人集团。但是由中央政府或承认中央政府,以保有并扩张自己的权位,忽视国家的秩序法律。词源出自《旧唐书·郭虔瓘传》有著名的汉末群雄、北洋军阀、直系军阀、皖系军阀等。近代意义上的“军阀”一词,是由梁启超从日本翻译而来的。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的称呼。历史上把长江吴淞口以北的军阀也称北洋军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