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宁县西坡镇概况
位于县境西南,距县城40公里,治所设西坡,海拔802米,东接西交口乡,南与河津毗连,西、北均依枣岭乡界,总面积83.86平方公里。地貌属黄土残塬区,北、东、南山岭连绵,西部原梁相串;最高处赵家圪垛,海拔1312.4米,最低处西匣沟,海拔679米,相对高差633.4米。年平均气温lOC!左右,无霜期180~220天,降雨量400毫米左右。民国前设镇,民国36年(1947)5月设四区,12月划隶河津县管辖, 1948年5月重归本县,设行政村、乡。1958年组建人民公社,1959年归稷山管辖,1961年重归本县,1984年复设镇。境内煤炭资源丰富,素有煤乡之称,为本县西部地区煤炭主要开采区,现有国营毛则渠和镇、村煤矿27座。矿藏资源还有铁、粘土、紫砂陶土、铝土等。大(宁)临(猗)公路线横穿镇区,各种车辆日流量平均6000车次。大部分自然村已通电,镇内设有信用社、银行营业所、粮站、供销社、税务所、工商所、木材站等,并建有中小学校、文化站、影剧院、中心卫生院、计划生育服务站、财政所、药材站、电视差转台、体育场等设施。每逢农历一、六为集日。
乡宁县概况
乡宁县辖:城关镇、西坡镇、台头镇、光华镇、张马乡、谭坪乡、枣岭乡、西交口乡、管头乡、下善乡、双风淹乡、崖下乡、吉家垣乡、安汾乡、尉庄乡、关王庙乡。
2000年,乡宁县总人口216408人,各乡镇人口: 城关镇 37953 光华镇 20843 台头镇 12440 管头镇 11384 西坡镇 14566 吉家原乡 8235 张马乡 11604 下善乡 8129 崖下乡 18199 双凤濞乡 6348 关王庙乡 13909 安汾乡 7914 尉庄乡 6607 西交口乡 12013 枣岭乡 15825 谭坪乡 10439
乡宁县位于黄河中游,山西省西南,临汾市西隅,吕梁山南端,西隔黄河与陕西为邻。面积2031平方公里,县政府驻昌宁镇。
★历史
远在旧石器文化晚期,即有先民在乡宁劳动、生息和繁衍。春秋时属晋,后因鄂候避居此地而称鄂城。战国先属韩后属赵,秦属北屈,西汉为骐县,北魏设昌宁、平昌二县,属定阳郡。唐时并平昌入昌宁。五代后唐改昌宁为乡宁。宋皇祜三年定治今址。县名沿用至今。
★地理地貌
境内山岭重迭,沟壑纵横,多坡地,少平川,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总观全貌,东北高而西南低,海拔一般在 900至1500米之间。吕梁山脉在境内分为两支:北部一支从东北往西南,有高天山、云台山等,构成乡宁县与吉县的分界线;另一支由北而南,穿越县境中部,直到稷山县,构成乡宁县黄河水系与汾河水系的分水岭。境内诸山以高天山为最高,海拔1820米。西部黄河沿岸,海拔在500 米以下。境内河流包括大小支流约7000余条,北部鄂河及黄河沿岸诸河均直接注入黄河,其余注入汾河。大多数为季节性河流。
★气候
乡宁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多风,夏季炎热,秋季文联,冬季寒冷。年均气温10℃左右,一月零下6℃,七月29℃,年降雨量600毫米,无霜期150天。地域气候差异较大,自然形成凉温、中温和暖温等小气候。
★工农业
全县现有耕地3962万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黍、豆类等农作物。经济作物有油料、甜菜、麻类等。野生药材有党参、猪苓、连翘等近百种。
工业以煤炭为主,以煤著称素有“煤炭之乡”之称。此外有化肥、机械制造、电力、水泥、制药、铁木业等生产。
★交通
交通状况日益改善,形成纵贯南北、横穿东西的交通网络。
★名胜古迹
乡宁县古迹有清代长城,有位于石鼻村乾隆年间的四座民宅,有距城五公里处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的千佛洞石窟,石窟洞高 31米,宽深各 45米,四壁所雕神龛佛像姿态庄重,栩栩如生,时刻壁画和石雕藻井,刀法简练,做工精细,是隋唐时期的作品。
乡宁县概况
乡宁县辖:城关镇、西坡镇、台头镇、光华镇、张马乡、谭坪乡、枣岭乡、西交口乡、管头乡、下善乡、双风淹乡、崖下乡、吉家垣乡、安汾乡、尉庄乡、关王庙乡。
2000年,乡宁县总人口216408人,各乡镇人口: 城关镇 37953 光华镇 20843 台头镇 12440 管头镇 11384 西坡镇 14566 吉家原乡 8235 张马乡 11604 下善乡 8129 崖下乡 18199 双凤濞乡 6348 关王庙乡 13909 安汾乡 7914 尉庄乡 6607 西交口乡 12013 枣岭乡 15825 谭坪乡 10439
乡宁县位于黄河中游,山西省西南,临汾市西隅,吕梁山南端,西隔黄河与陕西为邻。面积2031平方公里,县政府驻昌宁镇。
★历史
远在旧石器文化晚期,即有先民在乡宁劳动、生息和繁衍。春秋时属晋,后因鄂候避居此地而称鄂城。战国先属韩后属赵,秦属北屈,西汉为骐县,北魏设昌宁、平昌二县,属定阳郡。唐时并平昌入昌宁。五代后唐改昌宁为乡宁。宋皇祜三年定治今址。县名沿用至今。
★地理地貌
境内山岭重迭,沟壑纵横,多坡地,少平川,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总观全貌,东北高而西南低,海拔一般在 900至1500米之间。吕梁山脉在境内分为两支:北部一支从东北往西南,有高天山、云台山等,构成乡宁县与吉县的分界线;另一支由北而南,穿越县境中部,直到稷山县,构成乡宁县黄河水系与汾河水系的分水岭。境内诸山以高天山为最高,海拔1820米。西部黄河沿岸,海拔在500 米以下。境内河流包括大小支流约7000余条,北部鄂河及黄河沿岸诸河均直接注入黄河,其余注入汾河。大多数为季节性河流。
★气候
乡宁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多风,夏季炎热,秋季文联,冬季寒冷。年均气温10℃左右,一月零下6℃,七月29℃,年降雨量600毫米,无霜期150天。地域气候差异较大,自然形成凉温、中温和暖温等小气候。
★工农业
全县现有耕地3962万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黍、豆类等农作物。经济作物有油料、甜菜、麻类等。野生药材有党参、猪苓、连翘等近百种。
工业以煤炭为主,以煤著称素有“煤炭之乡”之称。此外有化肥、机械制造、电力、水泥、制药、铁木业等生产。
★交通
交通状况日益改善,形成纵贯南北、横穿东西的交通网络。
★名胜古迹
乡宁县古迹有清代长城,有位于石鼻村乾隆年间的四座民宅,有距城五公里处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的千佛洞石窟,石窟洞高 31米,宽深各 45米,四壁所雕神龛佛像姿态庄重,栩栩如生,时刻壁画和石雕藻井,刀法简练,做工精细,是隋唐时期的作品。
韩姓的历史:
得姓始祖
韩虔(-前400年),姬姓,韩氏,名虔,晋卿韩武子之子,战国时期韩国国君,前408年至前400年在位。西周初年,周公把唐地封给虞,其子燮更国号为晋。春秋初期,曲沃武公封姬万于韩,姬万曾孙韩厥以封邑为姓。韩厥的七世孙韩虔建立韩国。韩虔即为韩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传播
韩姓繁衍发展主要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及唐宋三个时期。韩姓最初活跃于陕西和山西一带,商末周初时进入了河南和河北地区。
汉晋南北朝时期,韩姓在河南地区发展迅速,尤其以韩国古都阳翟和南阳为中心,形成了颍川郡望。同时韩姓向北部、东北地区、山东、江苏、浙江、甘肃、四川播迂。唐朝后期,韩姓始入广东和福建。韩姓在东晋、隋唐时期的北方地区战乱中,损失较大。
宋朝时,中原人群大量南迁,韩姓也随之迁往广东、福建一带。元明清时期,江浙一带的韩姓人较大规模继续南迁,有的迁居台湾,甚至漂泊海外,到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定居。
韩姓的现状:
当代,韩姓人口近884万,为中国第二十六位大姓,大约占韩姓总人口的068%。河南为韩姓第一大省,约占韩姓总人口的14%。在中国的分布,在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大约占韩姓总人口的356%,其次分布江苏、辽宁、安徽、山西、黑龙江、陕西,这六省又集中了32%的韩姓人口。
形成了以山东中部为中心,向东南、东北、西北以及东方辐射,长江以南的省份少韩姓的状况。从明朝以来的近600年间,韩姓人口流动由东南部向中原、华北有强劲的回迁,这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和南方的迁移。同时,黄河以北的韩姓人群出现向东北地区移民的倾向。
韩姓在人群中分布以长江为界,分高频率北方区、低比率南方和西部区。在晋冀鲁豫、京津、内蒙古中部和东部、辽吉黑、陕宁北部,韩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88%以上,有的达到16%以上,这部分覆盖面积大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78%,居住了大约665%的韩姓人群。
扩展资料:
韩姓,晋国六卿之一,为后宋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韩虔为得姓始祖。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韩姓历代名人342名,占总名人数的075%,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二十三位;韩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58%,排在第四十四位。
韩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55%,排在第四十位;韩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47%,排在第四十七位。
参考资料:
乡宁县西坡镇概况
位于县境西南,距县城40公里,治所设西坡,海拔802米,东接西交口乡,南与河津毗连,西、北均依枣岭乡界,总面积83.86平方公里。地貌属黄土残塬区,北、东、南山岭连绵,西部原梁相串;最高处赵家圪垛,海拔1312.4米,最低处西匣沟,海拔679米,相对高差633.4米。年平均气温lOC!左右,无霜期180~220天,降雨量400毫米左右。民国前设镇,民国36年(1947)5月设四区,12月划隶河津县管辖, 1948年5月重归本县,设行政村、乡。1958年组建人民公社,1959年归稷山管辖,1961年重归本县,1984年复设镇。境内煤炭资源丰富,素有煤乡之称,为本县西部地区煤炭主要开采区,现有国营毛则渠和镇、村煤矿27座。矿藏资源还有铁、粘土、紫砂陶土、铝土等。大(宁)临(猗)公路线横穿镇区,各种车辆日流量平均6000车次。大部分自然村已通电,镇内设有信用社、银行营业所、粮站、供销社、税务所、工商所、木材站等,并建有中小学校、文化站、影剧院、中心卫生院、计划生育服务站、财政所、药材站、电视差转台、体育场等设施。每逢农历一、六为集日。
乡宁县概况
乡宁县辖:城关镇、西坡镇、台头镇、光华镇、张马乡、谭坪乡、枣岭乡、西交口乡、管头乡、下善乡、双风淹乡、崖下乡、吉家垣乡、安汾乡、尉庄乡、关王庙乡。
2000年,乡宁县总人口216408人,各乡镇人口: 城关镇 37953 光华镇 20843 台头镇 12440 管头镇 11384 西坡镇 14566 吉家原乡 8235 张马乡 11604 下善乡 8129 崖下乡 18199 双凤濞乡 6348 关王庙乡 13909 安汾乡 7914 尉庄乡 6607 西交口乡 12013 枣岭乡 15825 谭坪乡 10439
乡宁县位于黄河中游,山西省西南,临汾市西隅,吕梁山南端,西隔黄河与陕西为邻。面积2031平方公里,县政府驻昌宁镇。
★历史
远在旧石器文化晚期,即有先民在乡宁劳动、生息和繁衍。春秋时属晋,后因鄂候避居此地而称鄂城。战国先属韩后属赵,秦属北屈,西汉为骐县,北魏设昌宁、平昌二县,属定阳郡。唐时并平昌入昌宁。五代后唐改昌宁为乡宁。宋皇祜三年定治今址。县名沿用至今。
★地理地貌
境内山岭重迭,沟壑纵横,多坡地,少平川,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总观全貌,东北高而西南低,海拔一般在 900至1500米之间。吕梁山脉在境内分为两支:北部一支从东北往西南,有高天山、云台山等,构成乡宁县与吉县的分界线;另一支由北而南,穿越县境中部,直到稷山县,构成乡宁县黄河水系与汾河水系的分水岭。境内诸山以高天山为最高,海拔1820米。西部黄河沿岸,海拔在500 米以下。境内河流包括大小支流约7000余条,北部鄂河及黄河沿岸诸河均直接注入黄河,其余注入汾河。大多数为季节性河流。
★气候
乡宁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多风,夏季炎热,秋季文联,冬季寒冷。年均气温10℃左右,一月零下6℃,七月29℃,年降雨量600毫米,无霜期150天。地域气候差异较大,自然形成凉温、中温和暖温等小气候。
★工农业
全县现有耕地3962万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黍、豆类等农作物。经济作物有油料、甜菜、麻类等。野生药材有党参、猪苓、连翘等近百种。
工业以煤炭为主,以煤著称素有“煤炭之乡”之称。此外有化肥、机械制造、电力、水泥、制药、铁木业等生产。
★交通
交通状况日益改善,形成纵贯南北、横穿东西的交通网络。
★名胜古迹
乡宁县古迹有清代长城,有位于石鼻村乾隆年间的四座民宅,有距城五公里处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的千佛洞石窟,石窟洞高 31米,宽深各 45米,四壁所雕神龛佛像姿态庄重,栩栩如生,时刻壁画和石雕藻井,刀法简练,做工精细,是隋唐时期的作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