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如果不奉诏自杀而是率兵打回咸阳,秦朝还会灭亡吗?

扶苏如果不奉诏自杀而是率兵打回咸阳,秦朝还会灭亡吗?,第1张

个人认为秦朝的灭亡是注定的,并不是扶苏不死就会改变的。即使扶苏选择攻打咸阳,他还会在历史上留一个造反的罪名,与其背上这样的罪名还不如一开始自尽,顶多世人说他一句‘懦夫’。扶苏的性格如何最了解他的莫过于秦始皇这个父亲,所以秦始皇才没有在生前立扶苏当继承人,因为他知道扶苏撑不起秦国

扶苏,人称公子扶苏,有很大的政治远见和抱负,世人都说他是最像秦始皇的一个,可偏偏性格上没有秦始皇半分霸气。秦始皇有野心,扶苏的野心不够,作为秦始皇的第一个儿子,他自然希望这个儿子可以更加出色,所以在位期间多次提点他,希望扶苏可以长记性。可在扶苏的眼中秦始皇的‘提点’成了打击。

据说扶苏和秦始皇理念不合,曾多次反驳秦始皇,又在坑儒事件中帮助儒生说话。比起别人的不谅解,在秦始皇眼中扶苏这个儿子的反驳更加让他气愤。因为这件事秦始皇将扶苏发配到边关,交由蒙恬管理。看似是在惩戒,其实秦始皇只是想让扶苏开阔眼界,成为一个优秀的继承人。

可这件事也为扶苏的死埋下了祸患,因为赵高等人篡改遗诏就是利用了一条扶苏在边关毫无建树,浪费兵力粮草为由让他自尽。可仔细一想边关大将换做其他人都不会用这个理由赐死,何况是亲儿子?但扶苏就是相信了,可见他还是不够优秀,即使他真的成了秦二世,也难以改变秦国的命运。

秦始皇灭六国的顺序如下 :

秦灭六国的顺序是: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

秦朝是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其灭掉六国的过程并不复杂,虽然有秦国实力强和地缘因素在内,但是从秦灭掉六国的顺序当中还是能看出一些为人处世之道,足可见秦国不仅军事经济实力强悍,在政治智慧上也是一流的,这其中的门道值得探究。

秦灭六国的顺序为:韩、赵、魏、楚、燕、齐。当然根本原因是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国力大大增强,综合国力一举超过其他六国,具备了灭六国的实力。

秦灭六国的战略有两个内容,一是乘六国混战之际,秦国“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秦王政采纳了尉缭破六国合纵的策略,“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从内部分化瓦解敌国。

二是继承历代远交近攻政策,确定了先弱后强,先近后远的具体战略步骤,李斯建议秦王政先攻韩赵,“赵举则韩亡,韩亡则荆魏不能独立,荆魏不能独立则是一举而坏韩、蠹魏、拔荆,东以弱齐燕”。

这一战略步骤可以概括为三步,即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然后各个击破,统一全国。在这种战略方针指导下,一场统一战争开始了。

秦灭韩之战—先易后难

韩国是六国中实力最弱的一国。韩国地处中原,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使韩国成为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诸侯国,于前230年覆亡。

秦灭赵之战—趁虚而入

早在灭韩之前,秦国就趁赵国与燕国大战之机,分兵两路进攻赵国,一举夺下其九座城池。秦国在灭韩后稳定国内局势,适逢赵国遇到严重旱灾,国内缺粮,人心浮动,秦将王翦又利用反间计使赵王将能征善战的李牧撤职杀害,使得赵军军心涣散。公元前228年,秦军乘势猛攻,一举击败赵军,俘虏赵王。

秦灭魏之战—水火无情

魏国大梁城城大墙高,周围水网纵横交错,既是补给大动脉,也可以阻挡敌人的攻势,刚柔相济的防御体系让每一支攻打过大梁的军队都头疼。可是“水火无情”,水火既会是你的恩人,也会是你的仇人,而且转变起来常常在一刹那间完成。

秦军对大梁周围的水网进行了改造工作,一时间黄河、鸿沟里的水径直向大梁扑来,滔天大水将大梁团团围住,在坚持数月城塌后魏王出城投降。

秦灭楚之战—疲敌制胜

楚国是战国七雄中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众多,实力雄厚。秦军趁楚国内讧之机分兵进攻楚国,因李信轻敌而败于项燕。之后老将王翦吸取教训,坚壁自守、避免决战、养精蓄锐、伺机出击,楚军求战不得,日久斗志松懈,王翦趁项燕撤退之际率军出击,一战大败楚军,趁势攻下楚国。

秦灭燕之战—枪打出头鸟

燕王眼看着秦国扫平三晋,惶惶不可终日,却无计可施,燕太子丹孤注一掷派荆轲刺杀秦王。刺杀行动失败后,秦王深恨燕国,立即增兵大举进攻,前226年,秦军攻下燕都蓟。

秦灭齐之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齐国就像一只温水中的青蛙,在秦军并灭赵、韩、燕、魏、楚战争时期,齐国一直置身度外,坐视各国灭亡。长期的和平环境,使得齐国不备兵革,不修战备,政治上达惊人的麻木程度。公元前221年,秦军由燕南部对齐北境突然进攻,直趋齐都临淄。齐则毫无作战准备,竟无应战之兵,齐王投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3490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9
下一篇2024-02-19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