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分哪些产品好用,我的肤质混合偏油,换季敏感,老妈的是干性肤质。佰草集太极日月系列,羽西的虫草系列,人参系列我家母上大人用就很好,抗皱祛纹很棒,比欧莱雅雅顿雪花秀后这些抗皱还好用。佰草集玉润系列我用比较好,保湿效果很棒。平价的凡茜仙人掌系列,寻荟记芦荟精粹系列保湿效果也超级好。美加净银耳珍珠,郁美净鲜奶,隆力奇蛇油都是用来当身体乳和护手霜最好。其他的国货比如百雀羚,韩束,韩后,自然堂,大宝,昭贵,雅丽洁等等的产品都是我用过后再也不会回购的踩雷产品。不过这个还是要看个人肤质,每个人皮肤状态都不一样,所以要选对适合自己的才好。
这种情况需要分别对待
有的可能是临近保质期要处理的。
可能是参加活动得来低价处理的。
仿造的,也就是假的
没有通过正规渠道进入国内市场的
你可以自己慎重的分辨下
——原标题:2019年中国面膜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男性面膜市场或将带来新增长点
男性面膜或将为面膜行业带来新增长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升,消费升级成为大势所趋。在美容保养的理念深入下,护肤品作为一种日用消费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特别是近十年来欧美化妆品大牌对于国内市场的持续投入和培育,国内消费者已经逐步形成正确的使用习惯和消费理念,为护肤品市场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会,面膜作为护肤品中的重要子类,在国内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国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面膜最大市场,在未来男性护肤消费市场崛起的加持下,男性面膜或将为面膜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面膜行业产业链分析:产业链条清晰,产品种类与功效较多
面膜的原理,就是利用覆盖在脸部的短暂时间,通过面膜对皮肤的包裹,暂时隔离外界的空气与污染,使皮肤角质层得到面膜内所含的水分、保湿剂、营养剂等的补充。根据面膜的生产消费过程,可以将产业链条分为较为清晰的上中下游。
从产业链条来看,面膜的上游为原材料行业,面膜通过对人脸补充水分、营养剂等成为来实现护肤的作用,因此面膜成分中一般含有天然活性原料或者化学原料,目前天然原料方面主要是各自企业在面膜研发过程中进行提取研究;化学原料领域,中国化工集团、中国中化集团(中国化工和中国中化正处于合并阶段)、万华化学等巨头企业在化工原料领域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目前的面膜虽然已经有泥状、粉状等多种形式,但依旧以贴片式为主,多使用无纺布、蚕丝等纺织材料作为载体,目前在纺织领域,中纺集团、佳美纺织、永利集团等规模较为庞大。在面膜产品的包装材料行业,行业相对分散,南方包装集团以及三樱包装等中外资企业分别有着独特的优势。
面膜产业的中游是面膜产品的研发与制造。目前我国主要面膜企业均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通过自有工厂生产或外包的形式进行面膜产品的制造,主要企业包括上海上美、上海家化、美即控股(2014年被欧莱雅集团收购)、百雀羚、相宜本草、御泥坊等企业。
面膜产业的下游主要为面膜的销售,目前可分为商超、专卖店、电商平台、美容院等多个渠道。
中国面膜行业产业链分析情况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面膜分类情况分析
面膜按照不同形态可以分类为贴片式、免洗式、泥装、撕拉式和粉状等类型。颜值时代到来,按照面膜功能分类包括美白淡斑、控水保湿、控油祛痘、毛孔清洁、修复舒缓、抗皱紧肤等;市场上较多面膜集多功能属性于一体,如美白保湿一体、修复祛痘一体、抗皱舒缓一体等随机组合。
总之,颜值消费时代的到来为护肤类产品提供了无限可能性,为不同肤质特点和不同使用需求的消费者提供各方位的护肤解决方案。
政策汇总:政策监管加深,产品安全越发受到重视
在我国《国民经济分类》(GB/T4754-2017)中,将化妆品定义为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撒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按照化妆品的定义,毫无疑问面膜属于化妆品,其管理符合我国对化妆品行业的管理特点。化妆品在使用过程中直接接触人体的相应部位,这是我国政府将化妆品列为强制性管理的依据。强制性管理也是我国政府对面膜行业进行管理的基本原则。
我国政府对化妆品的强制性管理着重体现在化妆品产品上市前的注册备案制度,其中美白类产品实行注册制度,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实行备案制度。目前,在产品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我国加强关于化妆品(面膜)行业的监管,从标识、分类、功效宣传等多个方面做出规范指导。
大众消费养成,市场走向成熟
1998年国内面膜行业起步,SK-II经典面膜产品进入中国,但是产品价格高昂;随后2002年玉兰油推出美容焕彩面膜,面膜这一概念开始在中国真正推广;
2003年美即面膜成立,开创单片销售模式,随后国内本土面膜品牌大量成立,膜法世家、御泥坊等开始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在国产面膜的低价推动下,国内消费者对面膜的接触增多,认识加深,整个行业处于消费培养阶段。
2014-2018年,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淘品牌崛起,同时综合型化妆品企业如百雀羚、自然堂等企业开始加大在面膜产品中的投入,日韩台湾品牌进入下,我国面膜行业进入消费成熟阶段。
全球面膜市场扩大,中国成为全球最大面膜消费国。近年来,全球护肤市场规模稳步上升,而面膜作为全球女性消费者在日常护肤中最常消费的一类护肤产品,拥有着广阔的消费市场,而且现在消费者已经不专属于女性,在男性护肤消费市场崛起的加持下,全球面膜行业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面膜行业深度调研与市场需求预测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面膜行业市场规模已达358亿美元,并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15年全球面膜行业市场规模突破了50亿美元,截止至2017年全球面膜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63亿美元,2012-2017年复合增长率为120%。据前瞻测算2018年全球面膜行业市场规模约为72亿美元。
2012-2018年全球面膜行业市场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贴片式面膜受亚洲市场主导,贴片面膜切合亚洲人护肤习惯,亚洲也是全球贴片面膜收入最高的地区。得益于贴片面膜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消费者市场的逐步成熟,中国成为面膜市场规模最大的国家。根据Euromonitor数据,近年来中国面膜市场维持着高于日、韩市场的增长速度,目前中国约占全球面膜市场总量的476%,日本、韩国分列第二、三位,占比分别为187%、57%。美国、法国和英国仅占比4%、2%和2%。
全球面膜行业市场格局占比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面膜市场规模已突破两百亿
护肤品作为一种日用消费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特别是近十年来欧美化妆品大牌对于国内市场的持续投入和培育,国内消费者已经逐步形成正确的使用习惯和消费理念,为护肤品市场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会。面膜作为护肤品中的重要子类,在我国护肤品细分市场上发展如火如荼。根据Euromonitor显示,2017年我国面膜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75亿元,相较于2016年提高148%。结合面膜相关企业披露数据、欧睿国际调查数据、化妆品行业协会披露数据、以及市场调研数据,前瞻测算2018年我国面膜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30亿元。
2013-2018年中国面膜行业市场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面膜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国产面膜成为主力,电商渠道增长迅速
——品牌竞争:国产品牌成为市场主力
K-II面膜产品进入中国开启了我国面膜消费之路;2003年美即面膜成立,开启了国产面膜发展之路,其后大量成立的国产面膜品牌促进了中国面膜消费市场的培育和逐步成熟。目前,在我国面膜市场中,已经形成了四大类参与者,分别是:国产专业面膜品牌、国产综合化妆品面膜品牌、日韩及台湾地区面膜品牌和国际面膜品牌。
国产专业面膜品牌主要包括电商起家的“淘品牌”与综合化妆品集团衍生的专业品牌,价格定位较低,贴片面膜定价多为3-12元/片,目前该类面膜品牌构成国内市场主力军。
国内综合化妆品企业进入面膜市场,凭借原有品牌知名度、成熟的渠道铺设及雄厚的资金保障,其品牌面膜发展迅速,在大众市场与国产专业面膜品牌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日韩与中国消费者肤质相近,其产品凭借出色的研发及功效受到中国消费者的普遍青睐,该类面膜品牌价位介于5-22元/片之间。欧美面膜普遍定位高端,贴片价格超百元,定位高端、深度护肤需求人群。
四大面膜参与者主要面膜价格对比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面膜具有柔嫩肌肤、促进肌肤活力的功效。目前在国内市场上,存在着四大参与主体的诸多面膜品牌。从整个市场来看,国内自有品牌凭借“亲民”价格已经在国内面膜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依据CNPP数据以及网络用户调研结果,十大品牌网推出面膜品牌榜单。当前我国面膜行业前十品牌分别为:御泥坊、一叶子、膜法世家、百雀羚、韩后、森田、佰草集、自然堂、美即、韩束。欧美品牌由于定价高,主要针对高端市场,在大众市场消费不足,并未进入排行榜中。
2018年中国十大面膜品牌排行分析情况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渠道竞争:电商渠道发展迅猛
对于整个化妆品行业而言,在短期内销售的主体仍然是传统线下渠道,但是传统企业已经意识到线上渠道的重要性,各大化妆品品牌厂商也已经完成电商布局,建立官方商城或开设平台(天猫、淘宝、京东、唯品会等)旗舰店进入电商领域。根据欧睿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化妆品电商渠道销售占比已经达到23%,正逼近百货所占份额。
中国化妆品销售渠道占比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我国面膜作为化妆品中的重要分类,在我国电商渠道布局中,天猫商城是中国第一大线上面膜购买渠道,约占在线销售总额的40%。本土专业面膜、综合化妆品品牌均于2013年完成天上旗舰店渠道的铺设,台湾地区、日韩面膜品牌及国际品牌普遍于2014年后陆续入驻天猫平台。本土品牌利用开店时间差,抢先利用渠道资源,培养用户网购面膜的消费习惯,并逐步完善电商运营机制,使本土品牌在线上面膜销售中拔得头筹,确立头部品牌地位。
——价格竞争格局分析
水乳等传统护肤品不同,面膜使用较为便捷,尤其是贴片式面膜即拆即用,具备快消易耗品属性,这一特点也决定了其产品定价的平民化。国产专业面膜品牌主要包括电商起家的“淘品牌”与综合化妆品集团衍生的专业品牌,价格定位较低,贴片面膜定价多为3-12元/片;国产综合化妆品品牌面膜价格区间在5-30元/片之间,整体略高于专业品牌。日韩、欧美品牌定价区间又相对高于国产品牌。从目前市场上面膜产品的整体定价来看,价格在20元以下的产品占到735%;价格在30元以上的产品占比108%。
中国面膜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男士护肤品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Euromonitor数据统计,2007-2017年我国男性美容护肤市场规模由31亿元提升至133亿元,CAGR
达141%。前瞻预计2018年我国男性美容护肤市场达到142亿元。由于男性皮脂分泌比女性旺盛,毛孔易堵塞感染,吸烟者较多导致男性皮肤更易粗糙老化。高速的经济增长在城市里催生了一大批男性白领、金领,他们对新时代自我审美标准正在逐渐改变,举止得体、仪容整洁、个性化标准取代了过去亘古不变的体格强壮、魁梧有力的力量型,男性审美多样化。在男性护肤消费市场崛起的加持下,将推动我国面膜行业整体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
2013-2018年我国男性美容护肤市场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中国面膜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元
随着现代社会中男士形象观念日益提升,面膜在男性潜在使用者中存在较大渗透空间,男性面膜或将为面膜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2017年我国面膜市场规模已经顺利突破200亿大关,2018年已经达到230亿元。结合近年来我国面膜行业整体发展情况,前瞻预测到2024年我国面膜行业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97%。
2018-2024年我国面膜行业零售市场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植村秀,植美村,植秀村相信大家一定实力蒙圈了,到底哪一个才是日本的牌子,难道植村秀还有其他的音译,在大家云里雾里的情况下,我为大家揭晓谜底吧!
植村秀和植美村是一个牌子吗
当然不是植村秀是知名的日本品牌,非常不错,植美村只是一个小牌子
下面切入正题,让水漾老师细细道来。
首先说说“植村秀”吧。这个 “植村秀”品牌起名源于其品牌创始人,也就是以创始人名字命名的产品,他就是当今国际世界著名化妆艺术大师植村秀先生。植村秀先生作为日本第一位男性化妆师,是全球首创“风尚主题妆容”的先驱者,因其创作的概念前卫和用色大胆而被公认为彩妆艺术界大师级人物。在2002年,植村秀被全球最大的化妆品集团欧莱雅看中并成功收购,从此成为欧莱雅集团旗下的第一个日系品牌。也就相当于咱们国家的“羽西”一样,都是在化妆品领域有很悠久的历史,而且都是被欧莱雅收购的。
(这才是真正的植村秀)
那“植秀村”和“植美村”怎么回事呢
植秀村一方面是很多人没有记清楚,把“植村秀”记反了,误念成“植秀村”,在一个,就是广东的广东幸美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一个牌子为了蹭热度,就好像“康师傅”和“康帅博”一样,把“植村秀”改成了“植美村”,而且现在还有淘宝卖家卖“植美村”的产品但是挂上“植秀村”的名字,这个牌子东西好坏不说,但是他的红蓝管一直在刷单,反正是不敢用的。
不是说水漾看不起现在的国产护肤品,而是说现在国产护肤品某些小牌子不是想着怎么研发新产品,提高技术和用户体验,而是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宣传和忽悠上面,现在的社会都太浮躁,有点本末倒置了,不会静下心来好好研究一款产品,而且现在的品牌化妆品基本都是代工厂生产,根本没有自己的生产中心,这样的产品质量怎么得到保障,很多牌子其实成分基本都一样,而且甚至都是在一条生产线上生产出来的,只是换了一个包装。
植村秀和植美村对比
植美村 VS 植村秀植美村。
初听这个名字,我还疑惑植村秀啥时候改名了。了解一下才知道不是正主改名了,是有人跑来认亲戚。植美村是广东幸美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它家主子估计觉得走出一条品牌路太艰难,就想装扮一下,认个远亲,套点近乎。虽说和上边那位同是广东生产,但它走的路线还是比较保守,在介绍里也说的也含糊不清。再来看看植美村和植村秀卸妆油的外观对比:这个造型,我只给99分,多一分怕你更加骄傲放肆。同为绿茶卸妆油,不知哪个效果更妙?但说实话,最让我好奇的其实是这家公司旗下的另一个品牌:基情~哦不,是肌情……肌情四射……我不是很懂取这个名字的人究竟有着怎样的难言之隐。
名字容易混淆的化妆品
下图是一些名称相似,容易与大众熟知的品牌混淆的产品,擦亮眼睛,看清楚了!
抄
珀莱雅
抄
欧莱雅
抄
芳草集
抄
佰草集
抄
韩后
抄
whoo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淘宝上更多。
2包装山寨
失散多年的亲姐妹
屈臣氏、娇兰佳人、名创优品……充斥着浓浓的山寨风。
话不多说,先贴从屈臣氏走出的奇迹——里美。
抄
里美
抄
skin food
山寨品牌多如牛毛,能如里美一般成就的却在少数。嘉媚乐至今质疑不断,生活良品还继续活在肌研的影子下,即使荣获不少正面评论的芳草集也难跳出“淘宝货”的梗。
再看看里美,如今也是俘获一批少女粉,从最初模仿思亲肤到现在改装自己,树立独特的风格。
曾有人调侃,里美的成功是对年轻女孩审美观的黑色幽默。
呵呵……
用过你就知道了。
抄
BioOil
抄
Bio-Oil
祛妊娠纹、修复疤痕的百洛油大火之后,某一天我突然在屈臣氏也看到它的身影。
咦……这怎么跟我买到的不一样,中间那道杠去哪儿了?
这……难道也是山寨的?
后来我咨询了屈臣氏,他们给出的官方解释是这款油在中国的专用品牌标识为BioOil。
屈臣氏中有很多这样的心机小陷阱,祝你好运!
再来说说娇兰佳人。
涵盖面广,抄袭量多,数也数不完。
抄
高柏诗橄榄卸妆油
抄
DHC橄榄卸妆油
某天下班路过娇兰佳人,瞧见一直想买的产品,因为有急事,匆匆忙忙就付了钱,谁知晚上打开一看,这尼玛哪是我的DHC,明明就是山寨货——高柏诗!
除了瓶子形状稍微有点不同和瓶身上的个别文字不同之外,简直和DHC橄榄卸妆油长得一模一样。
抄
植物日记蜂蜜面膜
抄
fresh红糖面膜
如果没有买过正品,真的可以以假乱真。
植物日记是娇兰佳人自有品牌,从面世以来,就一直……恩,坏评不绝。
不过,娇兰佳人和屈臣氏的抄袭风虽然浓,但还是比不过名创优品。
抄袭中的战斗机!
店铺风抄袭MUJI,网站抄照片直接P……真的不知道它还有啥事干不出来,就算被日本媒体和国内媒体曝光它的伪日本背景,也不见收敛。
名创优品品牌logo
优衣库品牌logo
在2013年的时候,欧莱雅耗巨资收购美即面膜,本来是想要通过收购美即达到“互帮互助”的目的,然而后来美即的发展却不容乐观。事实上,对美即的这一收购行为从来就没有被业界看好过,此后美即的销量也是节节败退,在2016年的时候美即的回款下滑了六成,市场份额也不足其巅峰时期的一成,曾经的“中国面膜第一品牌”如今鲜见其身影。
中国化妆品品牌被收购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纵观那些被收购的品牌之后的发展,却无一例外没有达到借助大集团的力量求得更好的发展的目的,大部分被收购的品牌现状都不容乐观,表现平平,比如大宝、丸美、小护士等,有些品牌甚至几近消失,就连曾经的面膜大亨美即面膜也难逃这一个厄运。
2015年和2016年线上面膜品牌关注度对比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2015年美即面膜的关注度为38%,到2016年的时候就下降到了21%,且2016年上半年美即面膜就亏损15亿,目前境遇堪忧。
从面膜大王到无人问津,美即面膜这一遭遇令人唏嘘。那么,美即面膜沦落至此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1、面膜生产门槛低,竞争加大
面膜的生产环节门槛低,生产工艺也不复杂,所以,面膜是很容易复制的,也正因为如此,在2010年之后,很多面膜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资料显示,在2012年-2013年期间,我国的面膜品牌就增加了400%,这些面膜品牌的出现给美即面膜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美即被一叶子、膜法世家、御泥坊美迪惠尔、韩后等面膜品牌抢尽风头,加上现在各种韩流化妆品的强势入侵,导致美即深陷生存困境之中。
2006年~2015年面膜行业企业总数情况
2、美即面膜产品差异化不明显
当面膜品牌越来越多的时候,想要在众多的面膜品牌中杀出重围是需要从自身产品方面进行改善的,特别是要提升产品的差异化。然而,这一点美即面膜并没有做好。在被欧莱雅收购之后,美即面膜依然保持着原有的一切,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差异化方面都没有显著提升,缺乏差异化的产品,很难在面膜行业中保持领先的地位。
3、营销成效不明显
欧莱雅花费巨资收购美即之后,也有一段时间不遗余力地在包装美即的,不断地在调整战略,想让美即面膜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包括更换美即logo、提出“面膜哲学”,提倡敷面膜的体验价值、积极推出新产品等等,但是,经过这一系列的努力之后,美即面膜的销量却依然不见起色,之后欧莱雅方面也表示,过渡期的美即经营尤其困难。在2016年的时候,美即也开始转变方式,尝试网红营销的方式,邀请过papi酱客串过广告,但是尽管如此成效依然不明显,毕竟比起一叶子的软广告、以及各种线上活动来看,美即差的不是一点点。
4、渠道价格混乱,想要塑造高端形象却不断打折促销
在美即被欧莱雅收购之后,美即也曾经在线上风光过一段时间,连续4年蝉联双十一销售桂冠。但是,相对于线上的火爆,线下却困难重重。因为上线的价格相对低廉,线下渠道销量不好,于是,专营店就开始打价格战,通过打折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购买。
打折促销活动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消费者购买,提升产品的销量,但是时间一长对产品品牌塑造是具有负面影响的。因为人们会慢慢开始怀疑美即面膜的功效,进而降低对美即面膜的信任度,觉得美即面膜降价促销是因为质量不行了。这一个情况在美即面膜进驻名创优品之后尤为明显,进驻名创优品可以说是美即打得最烂的牌,严重影响了美即面膜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影响力。
5、缺乏独特的品牌特性、产品定位不够清晰
美即被收购之后其产品的定位不止都不清晰,美即没有能够包装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概念,比如一叶子的植物酵素概念、韩后的补水概念、美迪惠尔的美容针概念等。消费者对于面膜的诉求已经从产品到情感共鸣,再过度到了面膜的细分价值诉求,美即却没有顺应消费者的这一诉求打造出独属自己的品牌特性。没有独特的品牌特性,其品牌效力也会逐渐降低。
虽然背靠欧兰雅这一棵大树,但是美即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美即面膜的命运也证实了一句话:背靠大树不一定好乘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