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宝莲开始从家乐福和沃尔玛等卖场方式逐渐撤出。美宝莲负责人那时候向全媒派表明,这一举动是美宝莲知名品牌积极做出的渠道营销策略调节。在之后公布的一份声明中,美宝莲称将来美宝莲将以电子商务、护肤品店、百货商店、购物广场及新式饰品店等为关键营销渠道。
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导致实体店的后续销售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而且一些美宝莲的实体店他们的价格是要比线上销售的更贵一些,这也就引发了很多消费者的不满,很多消费者也不愿意在实体店进行购买。
引言
欧莱雅L’oreal是世界化妆品行业的领先者,它的销售业绩在全球范围内稳步增长。迄今为止,欧莱雅L'oreal在亚洲国家的发展势头依然迅猛,其最大动力正是来源于它把亚洲市场作为今后数年扩展的目标。
欧莱雅L'oreal的中国之行始于香港,早在1966年就通过一家名为ScentalLtd.的经销办事处销售产品。当时,这个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将兰蔻(Lancome)和GuyLarches品牌的产品推销到化妆品专卖店、百货商场和各类免税商店。1979年,ScentalLtd成为其全资子公司,同时将其业务拓展到护发产品,并建立了广泛的市场渠道。
1993年初,欧莱雅L'oreal向进军中国广阔市场迈出了重要一步,一支由中国人组成的致力于开拓大陆市场的队伍正式在香港成立,为尽快了解和把握中国市场,欧莱雅L'oreal首先在广州、上海、北京三大城市设立了形象柜台。
在成功收购了美宝莲品牌之后,欧莱雅L'oreal不仅扩大了它全球市场的产品线,还取得了全面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通过美宝莲的销售渠道,欧莱雅L'oreal迅速渗透了中国化妆品市场。至2000年,欧莱雅L'oreal在中国50多个大城市成立了870家专卖店,聘用了2000名专业美容顾问,并成功推广了欧莱雅L'oreal、美宝莲、兰蔻、薇姿四个品牌。在此之后,欧莱雅L'oreal又耗资3千万美元在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建造了分工厂。专门生产大众化妆品的苏州工厂于1999年4月正式投产。新工厂从事染发剂、粉底、睫毛膏和指甲油的生产,其生产能力达到2千万套,并向欧莱雅L'oreal全球市场供货。
自1996年底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欧莱雅公司严格遵守中国的法律和法规,依法经营积极纳税。凭借先进的营销方式及对中国消费者及市场的准确把握,欧莱雅在中国的业务突飞猛进,在全国各地创造了一万多个就业机会。欧莱雅已成为中国市场上最知名的跨国企业之一。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对于欧莱雅集团具有全方位的战略意义,体现在从研发、生产、销售到人员培训等价值链的每个方面。
销售持续、稳定、快速增长
欧莱雅在中国的业务保持了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8年,欧莱雅集团在中国实现销售6952亿元,较上年增长277%,连续8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并稳据欧莱雅集团全球十大市场之列,同时也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单个市场。
短短十二年间,欧莱雅从零开始,在中国市场上的地位稳步上升,已成为中国化妆品市场的领袖之一和中国最知名、最受尊重的跨国公司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