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个,这是我转载的,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
朝鲜高宗(1852年—1919年1月21日)是李氏朝鲜的第26代君主,大韩帝国的开国君主。他姓李讳熙(详见右表),本名载晃, 儿名命福,是兴宣大院君嫡第二子,母为骊兴府大夫人闵氏。1852年壬子(哲宗三年;咸丰二年)7月25日生於汉城贞善坊私第(兴宣大院君第)。1863年癸亥(同治二年),哲宗去世,无子,奉翼宗神贞王后赵氏之命,入承翼宗大统,封翼成君,行冠礼。12月13日即位於昌德宫之仁政门。
大院君摄政
高宗即位之后,李氏朝鲜五百年来首次出现了国王本生父大院君在世并执掌政务的局面。
由於前朝在清朝太平天国运动的风气吹到东国,大院君执政后对国内的天主教徒采取严厉的措施迫害,全国有12万天主教徒被捕,当中包括12名法国传教士,其中9人被害。此举导致法国在1866年派出军舰出兵朝鲜西海岸寻求报复,史称「丙寅洋扰」。
1871年,美国驻华公使要求朝鲜开国,遭到拒绝,美国军舰前往江华岛示威,史称「辛未洋扰」。两次洋扰均以外国军舰撤兵作罢告终,大院君认为这是锁国政策的成功,於是日益保守,在汉城和各地树立「斥和碑」,上书「洋夷侵犯,非战则和,主和卖国,戒我万年子孙」。
江华岛开国
1873年,高宗年满二十一岁而宣告亲政。闵妃外戚集团的新政府主张废除封闭锁国的做法,在面临洋夷入侵的情况下恢复同日本的国交。但是因为日本试图令朝鲜解除与中国的宗藩关系而受到朝方的拖延。1868年3月,明治政府应对马藩的要求,依旧例将对朝鲜的外交事务全权委托给对马藩。日本政府委托对马藩交给朝鲜「王政复古」的告知书,因书中有「皇帝」「朝臣」「奉敕」等只有中国皇帝才能使用的字眼,朝鲜拒绝接受。之后明治政府派外务权大录佐田白茅出访朝鲜,但朝鲜不接待对马藩之外的日本使节。佐田在釜山滞留交涉期间探知了朝鲜的国情,回国后大力倡导「征韩论」。为了催促朝鲜加快建立日韩国交的速度,日本派出军舰云扬号、第二丁卯号前往朝鲜西海岸示威并测量海图,与江华岛炮台发生交火。史称「江华岛事件」(云扬号事件)。之后日本以当年美国佩里舰队的开国要求为蓝本,勒令朝鲜迅速开国。次年日本与朝鲜在江华岛讲武堂签定《大日本国大朝鲜国修好条约》,史称江华条约。条约中规定朝鲜开放釜山、元山、仁川三港;日本派驻公使和领事;日本在朝鲜享有领事裁判权等等内容。此后又签定了相关的通商章程。
此时朝鲜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实行改革的必要性。1879年,礼曹参议金宏集(金弘集)率团访问日本,商谈仁川开港、米谷禁运、修改关税等问题。他於1880年回国时,带回一本清朝驻日公使馆的官员黄遵宪所写的小册子,名为《朝鲜策略》。该书建议朝鲜为了求得经济发展应接受欧洲的各种体制和技术,并同中国、日本和美国合作,加犟自己的防卫能力,以阻遏俄国向南扩张。实际上该书体现了当时清朝外交的基本政策,即抵御沙俄,牵制日本,拉拢美国。这一「策略」在朝鲜一披露,於1876年曾主张赶走日本势力的儒学家便发动了一个犟烈反对外国资本主义渗入的运动。这一运\动很快便在庆尚道、江原道、京畿道、忠清道和全罗道的儒学者中扩展开来。朝鲜政府於1881年派一批年轻贵族,即所谓「绅士游览团」去日本考察行政、军事、教育、工业和技术体制。与此同时,应清朝的要求,另一批由吏曹参议金允植率领的60名朝鲜青年访问了中国。在那里他们主要是研习制造和操作西方武器的技艺。这种改革尝试发自政府本身,所以改革的浪潮不久便广为蔓延,不仅席卷了两班和中等阶级,而且席卷了整个社会。1882年5月,朝鲜与美国签订《朝美修好条约》,朝鲜正式对西方打开了国门。条约签订后,英、法、德、俄、意、奥、比、荷、丹等国接踵而来,签订了类似条约。
脱离清朝
闵妃集团执掌国政后,国际国内局势动荡。1881年发生了针对高宗的未遂政变,次年发生壬午兵变。清朝派兵进入朝鲜。日本则因公使馆被兵变士兵焚毁提出赔偿要求,最后与朝鲜签订了《济物浦条约》。1884年,朝鲜的开化派发动甲申政变,宣布朝鲜脱离清朝而独立,但是兵变被清朝驻军将领袁世凯镇压。
1894年甲午(高宗三十一年,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朝鲜爆发甲午农民战争。两湖招讨使洪启薰兵败,上疏请借外国援兵。1894年6月3日,朝鲜政府照会清朝,请求出兵。为了争夺对朝鲜的控制权,清朝与日本进行了中日甲午战争。日军在6月21日夜间迅速攻占汉城,控制国王,犟迫其归政於大院君。6月23日,新组成的朝鲜政府宣布废除与清朝签订的一切条约,朝鲜将依赖日军从朝鲜领土上驱逐清朝军队。在中日战争中又犟迫朝鲜签订与日本的同盟条约,共同反对清朝。
甲午战争后,在日本协助下,朝鲜新政府设立「军国机务处」,开始了内政改革,包括废除吏户礼兵工刑六曹,设立内务、外交、度支、军务、法务、农商务、学务、工务八部;废除八道,设立二十三府;宫府分离,政府以总理大臣执掌,宫廷事务由宫内大臣执掌;废除科举考试;还有使用李朝开国纪年、对腐败官员的纪律处置、放宽贸易活动限制、建立银本位的新货币制、在财政部管辖下统一财政管理、度量衡标准化、一切赋税用现金缴纳、建立股份公司、依据法院改组法把司法权分离、统一警察力量等社会、财政、文化等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共208条,史称「甲午更张」。1895年1月7日(高宗三十一年十二月十六日),高宗率领世子、百官参拜宗庙,举行誓告典礼,宣布《洪范十四条》,其中第一条即宣告「割断依附清国虑念,确建独立自主基梗叫娉拾氲河胫谢酃锨甑淖诜叵稻痛酥战帷br />
联俄制日
甲午战争后,高宗和闵妃集团对中国彻底失去了依附的信心和基础,他们看到日本在俄国的干涉下被迫将辽东半岛交还给中国,企图利用俄国来牵制日本。1895年年中,朝鲜政府以策划暗杀闵妃为由下令逮捕亲日派大臣朴泳孝,朴泳孝被迫亡命日本。闵妃日益亲俄,俄国在朝鲜的势力和影响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1895年10月8日拂晓,日本公使三浦梧楼率领日本士兵、浪人,挟持大院君冲入景福宫,在乾清宫杀死了闵妃并点火焚尸,清除了宫中的亲俄派势力,组成了以金弘集为首的新政府,史称乙未事变。金弘集内阁宣布实行西历,改开国五百零四年十一月十七日为五百零五年一月一日(1896年1月1日),并建元号为「建阳」。同时还宣布了断发令,要求朝鲜人民剪发易服。此举引发了朝鲜全国范围内的不满情绪。俄国公使韦伯利用这一形势,从停泊在仁川的兵舰上调兵100多人至汉城,经与亲俄派协商后,1896年2月11日,高宗率领王世子走出王宫,前往俄国公使馆请求避难(俄馆播迁事件)。高宗在俄国公使馆命令逮捕逆贼五大臣,总理大臣金弘集在俄馆播迁当天即倒台,和农工商大臣郑秉夏在押送入狱途中被巡检和市民打死,逃亡外地的度支大臣鱼允中也在回乡途中被杀,内部大臣、法部大臣和前军部大臣逃亡日本。朝鲜建立起以金柄植为总理大臣、李完用为外部大臣的亲俄政权。
1897年2月11日,高宗一行离开俄国使馆,返回庆云宫,并宣布改国号为大韩帝国,改建阳二年为光武元年,改国王为皇帝,王世子为皇太子,追封闵妃为皇后,并在汉城的圜丘和皇穹宇祭拜天地,是为光武改革。此后日本与俄国为了确立双方在朝鲜的利益,先后签署了小村—韦伯协定、山县—罗巴洛夫协定、西—罗先协定,协调两国在朝鲜的势力范围和各种利益。而清朝则与朝鲜/大韩帝国建立了平等的近代外交关系。
1903年前后,日本和俄国的矛盾逐渐激化。日本主张「满韩交换」,日俄分别占有朝鲜和满洲。俄国则主张独占满洲,以北纬39度以北的朝鲜半岛为俄国势力范围,39缐以南为日本势力范围,但是日本不可将其用於军事目的。1904年2月10日,日本对俄国宣战,日俄战争爆发,韩国被迫签订六条议定书,协助日本作战。
日本统治
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公使林权助又犟迫韩国签署日韩新协约(第一次日韩协约),规定韩国雇用日本财政和外交顾问、与外国缔结条约前要与日本协商等等。
1905年日本派遣数万军队开入汉城,包围王宫,犟迫韩国外部大臣朴齐纯签订了《日韩保护协约》(第二次日韩协约,又称「乙巳保护条约」),共有 5条:
第一,「今后韩国对於外国的关系及事务」,「由(日本)外务省监理指挥」,在外国的韩国侨民及利益,由「日本国的外交及领事保护」。
第二,「由日本负责履行韩国与外国所签订的现存条约,今后不经过日本政府同意,不得签订任何国际性的条约及协定」。
第三,由日本政府设统监一名,专理外交一项,驻扎汉城,日本政府还往各地方派驻理事官,「在统监指挥之下,行使从前属於驻韩日本领事的一切职务,并掌管本协约的完全实施」。
第四,「日本韩国之间的现存条约及协定,凡不抵触本协约的条款,均继续有效。」
第五,「日本政府保证维持韩国皇室的安宁及尊严」。
根据这个协约,韩国撤消外交机关,并不设外务大臣职务,这样,韩国就失去外交及内政主权,变成日本的保护国,实际上已成为日本的殖民地。此后,在韩国全国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反抗运动和第二次反日义兵斗争。此时主掌韩国国政的学部大臣李完用、军部大臣李根泽、内部大臣李址镕、外部大臣朴齐纯、农工商大臣权重显被韩国人民称为「乙巳五贼\」。
《日韩保护协约》签订后,日本对韩国的控制由顾问统治转为日本韩国统监府的统治。11月23日,日本政府公布了协约全文,并将此事通知与韩国有外交关系的各国政府,要它们撤走驻韩外交代表机构。在各国外交使团尚未撤离时,日本就关闭了驻汉城的使馆,成立了统治朝鲜的新机关——统监府,派枢密院院长伊藤博文为第一任统监,各道的日本领事馆也撤销,成立了统监府的地方机关——理事厅。
《日韩保护协约》签订不久,高宗就秘密写信给美、俄、德、法4国首脑,宣布《日韩保护协约》无效。1907年,海牙召开第二届万国和平会议。高宗秘遣秘使带著高宗致俄国沙皇的书信和参加会议的委任状前往海牙,控诉日本对韩国的侵略,呼吁各国声援韩国,宣布日韩保护条约无效。由於与会各国均承认日本对韩国的保护权,於是向高宗确认代表身份,此时韩国电信权落入日本手中,询问电被日方扣留,伊藤博文闻讯大怒,通知和会委任状系伪造。。日本指责韩国违反了保护条约。伊藤威胁高宗说: 「陛下用如此阴险手段蹂躏日本的保护权,不如对日宣战」,「陛下若想抵抗日本,不必秘密进行,大可以公开干」。伊藤还授意韩国亲日组织「一进会」开展要求高宗退位的活动。在伊藤的指使和恫吓之下,李完用内阁在7月6日至18日举行3次御前会议。会上农商工部大臣、一进会会长宋秉畯对高宗威胁说:「今为陛下著想,只有两计:一则陛下亲赴日本,向天皇谢罪,二则陛下……迎长谷川(好道)司令官,向其谢罪」,不然开战败后将如何受辱,难以设想。」17日,李完用等7大臣逼迫高宗退位。同日日本外相林董抵达汉城,和总理大臣李完用一起逼高宗退位,双方僵持不下。高宗宣布「军国大事由皇太子代理」,日本人却称韩国皇帝已经退位。1907年7月19日,日军在汉城南山倭城台正对著庆云宫驾设6门大炮,并派日军包围庆运宫。在日本兵严密看护下,在庆云宫中和殿举行禅位仪式。皇太子李坧即位,是为纯宗。
高宗被迫退位后,称太上皇,被日军监视居住於庆云宫(改名德寿宫)内。1910年日韩合并,韩国皇帝、太上皇和皇太子被授予日本皇族的身份,高宗的封号降为「德寿宫李太王」。1919年1月22日凌晨三时,高宗突然在德寿宫去世,终年六十八岁。关於其死因,日本朝鲜总督公布为「脑溢血发作」,但是没有病理报告,自然不太可信。据说由於高宗计划向巴黎和会派遣密使,代表韩国民众诉说在日本总督统治下韩国的苦难,要求韩国独立,但是这一计划被泄露了,所以日本朝鲜总督府命令高宗身边的侍从在高宗的御膳里暗中下了毒。高宗去世当晚用了解毒的醋,不久便毒性发作,痛苦地说「我吃的是什么东西,这么难过」,不久便死去,死后两眼发赤,全身有红斑,且很快腐烂。1919年3月1日,在为去世的高宗举行国葬的时候,朝鲜国民借悼念这位一生经历坎坷的国王的机会,在各地聚集游行,要求朝鲜独立。是为「三一运动」,也是朝鲜近代独立斗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高宗皇帝离世后,与明成皇后合葬於南杨州市的洪陵。
韩国叫棒子的原因
1、种说法:
韩国自己的解释是因为当年朝鲜人(也称高丽)与汉人军队作战的时候勇敢地用棒子打马,使得汉人大为头痛,所以汉人称朝鲜为高丽棒子
2、种说法:
高丽棒子起源于上世纪的中国东北!
清末,觊觎东北的日本人开始向东北进行大规模渗透和殖民,在918东北沦陷后更是达到高峰。而要进行殖民最重要的就是移民,尤其初期日本在华人员多数是军人,日常统治和管理也需要人!但限于日本本国状况,经费等问题,所以从日本本土不可能调来足够的人手,于是,日本 就从当时早就与日本“合并”的朝鲜半岛征调大量的韩国(朝鲜)人来华,这些韩国人在接受了所谓“日韩同祖” 的 教育 后,来华后开始为虎作伥。但是日本人对韩国人根本不信任,所以这些朝鲜警察手里没有任何武器,还不如中国的伪警察,伪警察还发一根警棍。
无奈之下,这些韩国(朝鲜)人就用朝鲜妇女洗衣服的洗衣棒当打人的武器。这些韩国(朝鲜)人,就随身带根棒子,稍见人不顺眼,就用棒子一顿毒打,由于这些韩国(朝鲜)人比日本人还凶,所以老百姓背地叫他们高丽棒子 。
3种说法
一种说法为:已故史学家罗继祖在其所著《枫窗脞语》一书中有所论述。全录如下:
棒子 解放前,呼朝鲜人、韩国人为“高丽棒子”,不解所谓。解放后禁用,知非美称。然其意义为何尚懵然也。及读王一元《辽左见闻录》,中有一则云: 朝鲜贡使从者之外,其奔走服役者,谓之“棒子”。其国妇女有*行,即没入为官妓,所生之子曰“棒子”,不齿于齐民。鬓发蓬松,不得裹网巾;徒行万里,不得乘骑;藉草卧地,不得寝处火炕。盖国中之贱而劳者。 始知其人为私生子,世世相袭,遂自划为一阶层,略如吾浙之堕民。雍正元年曾谕令削除堕民籍而习俗仍相沿未革。清末,商部有折再请削除,文见杨寿枏《思冲斋文别钞》谓乃据浙江绅士、江苏候补同知卢洪昶等呈请,中言浙江堕民散处各郡不下二万余人。予妇家萧山,曾闻堕民男女自为婚配,皆执贱役,是民国初年犹然也。彻底铲除恐在解放后。朝鲜之“棒子”当亦早返为齐民矣。
韩国的介绍国名介绍
韩国的国名来源于古代朝鲜半岛南部的辰韩、马韩、弁韩等“三韩”部落。“Han”在古韩语中表示“大”或“一”的意思。“三韩”最迟在西汉时便与中国有密切交往,其中辰韩因语言、称谓、器物等皆模仿秦朝相似而被称为“秦韩”。《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曾提到:“桓、灵之末,韩濊强盛,郡县不能制,民多流入韩国”,此系“韩国”这一名称的最早记录。公元元年前后,朝鲜半岛进入三国时代,在这之后近两千年的时间里,金氏新罗、王氏高丽、李氏朝鲜先后统一朝鲜半岛,从未以韩国为号。但“韩”仍然作为其政权的别称,如高丽太祖王建曾声称“朕赖三韩山川阴佑以成大业”,在1882年签订的《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中,便称朝鲜人民为“韩民”,1894年清朝在向日本开战的诏书中也说“拯韩民于涂炭”,而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则有“征韩论”。1897年10月12日,朝鲜王朝第26代君主高宗李熙即皇帝位,并于次日在敕令中称:“我邦本为马韩辰韩弁韩三韩之地……及高丽时吞并马韩辰韩弁韩,是谓统合三韩……定有天下之号曰大韩。”遂改国号为“大韩帝国”。于是韩国这一名称被重新启用,直至今日。韩国的英文名Korea源于古名“高丽”。
国旗介绍
太极旗,是1882年8月由派往日本的使臣朴泳孝和金玉均在船上第一次绘制的,1883年被高宗皇帝正式采纳为朝鲜王朝的国旗。1949年3月25日,韩国文教部审议委员会在确定它为大韩民国国旗时作了明确解释:太极旗的横竖比例为3:2,白地代表土地,中间为太极两仪,四角有黑色四卦。太极的圆代表人民,圆内上下弯鱼形两仪,上红下蓝,分别代表阳和阴,象征宇宙。四卦中,左上角的乾即三条阳爻代表天、春、东、仁;右下角的坤即六条阴爻代表地、夏、西、义;右上角的坎即四条阴爻夹一条阳爻代表水、秋、南、礼;左下角的离即两条阳爻夹两条阴爻代表火、冬、北、智。整体图案意味着一切都在一个无限的范围内永恒运动、均衡和协调,象征东方思想、哲理和神秘。
国徽介绍
国徽公布于1970年7月。国徽中央为一朵盛开的木槿花。木槿花的底色白色象征着和平与纯洁,**象征着繁荣与昌盛。花朵的中央被一幅红蓝阴阳图代替,它不仅是韩国 文化 的一个传统象征,而且在此代表着国家行政与大自然规律的和谐。一条白色饰带环绕着木槿花,饰带上缝着国名“大韩民国”四字。
韩国的语言介绍明治维新时期的风云人物
1、长州(毛利)藩
长州是开国与尊王倒幕的急先锋,藩主毛利敬亲率领强大的家臣团,先后两次抵御住幕府号召的诸藩围剿,并在其后的戊辰战争中,成为倒幕军主力。
狂飙突进的高杉晋作(1839~1867)
2、高杉晋作
3、木户孝允
原名桂小五郎(父姓和田,他是过继给桂家),后为躲避幕府迫害才改名木户贯次,又改名为木户孝允,号松菊。桂是维新三杰之一,也出自吉田松阴门下,并在江户斋藤弥九郎的道场中学习剑术(神道无念流),成绩突出,第二年即当上塾头。1858年,他被任为驻江户的长州藩做太检校。幕府大老井伊直弼为了打击尊王攘夷派,于1858年兴起安政大狱,吉田松阴与桥本左内、赖三树三郎等志士均被处死。桂受此事刺激,倒幕思想成熟,此后往来于江户、京都与萩城之间,联络同志,准备起事。 1864年6月,桂与长州、土佐、熊本诸藩志士相约在京都三条河原町的旅馆池田屋秘密集会,遭新撰组袭击,死伤多人。桂红运当头,不但因为迟到逃过一劫,而且其后四处躲避追捕时,还认识了一位红颜知己—— 原姓生咲的艺妓二代目几松。这位几松,就是后来的木户孝允夫人松子。 戊辰战争爆发时,西乡用兵于前,桂与大久保治政于后。维新胜利,桂与大久保亦同时参加岩仓使团去欧美各国考察,其间矛盾虽日益激化,但依旧于1877年联手击败急于对外扩张的西乡隆盛,迫其辞职。 其后大久保独裁体制建立,桂受排挤,一度愤然下野。1877年西南战争爆发后不久,四十五岁的他即病死于京都。 奇怪的是,《维新之岚》中对桂各项数值都设得很普通,尤其思想的先进性更是偏低——真是莫名其妙。 ●首任总理大臣伊藤博文(1841~1909) 原名俊辅,松荫门下,1871年岩仓使团访问欧美前是木户孝允的忠实追随者,以后则日益亲近大久保利通。 伊藤的初露头角是在高杉晋作成立奇兵队后,他也组织了力士队,并参加1864年的功山寺起义。维新胜利后,长时间在政府中担任要职。1877年桂病死,1878年大久保被刺杀,1881年大隈重信辞职,他遂实居政府枢要。1885年任首届内阁总理大臣。 伊藤是个老牌帝国主义分子,积极主张侵朝侵华。1909年与俄使密商吞并朝鲜事宜,前往哈尔滨,10月26日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枪杀,真是大快人心。
“俗吏”井上馨(1835~1915)
长州下级武士出身,倒幕志士。曾在四境战争中守卫艺州口,不但击败来敌,并且反攻迫使艺州藩求和,维新后屡任要职,与肥前的大隈重信等积极推进资产阶级改革,结果被保守派西乡隆盛和江藤新平等骂为“俗吏”——当然井上也反骂西乡为“蠢子”。 井上一度弃官从商,帮助奠定了三井财团的基础。1876年代表日本在对朝鲜的不平等条约《江华条约》上签字。1907年被授予侯爵。
军事奇才大村益次郎(1824~1869)
4、大村益次郎
原姓林田,名永敏,长州医生,曾在大坂向绪方洪庵学习西医和荷兰话,后入幕府讲武所但任教授,翻译西洋兵书。 桂小五郎与之接触,感觉这个沉默寡言的奇特(长相好象鲇鱼)家伙似乎满腹经纶,一打听原来是本藩人,于是想尽办法把他搞回本州,在藩校明伦馆教授兵学。 四境战争时,大村防卫石州口,长衫木屐,指挥若定,攻入滨田藩,获得全胜。1868年新政府东征军攻入江户后,天野八郎等在上野组织彰义队,与东征军对峙,西乡隆盛等屡战不胜,结果大村以绝对劣势兵力,一天即结束了战斗,天野被擒,彰义星散,全日本为之惊诧不已。 大村平素不会说话,只知埋头苦干。上野之战时,彰义队声势浩大,大村遂拟将政府军中战斗力最强的萨摩兵布置于最危险的阵地。西乡隆盛见此计划,惊问大村:“君欲使萨兵全灭乎?”大村想了半天,竟然老老实实地回答:“然”。西乡于是无话可说。 维新后,大村担任新政府兵部大辅,因为欲将军制改为洋式,受到攘夷派的攻击,终遭暗杀。可怜的是,他当时没被刺死,折腾一个月,却因伤口感染,而一命呜呼了。
5、陆军元帅山县有朋(1838~1922)
号素狂、言雪,别号芽城山人、椿山庄主、无邻庵主、小淘庵主、古稀庵主(起字号上瘾的家伙),通称狂介。年轻时加盟奇兵队,并任军监。功山寺起义后不久,举队投奔高杉,其后又参加了四境战争和戊辰战争,功劳显赫。 和月伸宏的《浪客剑心——明治剑客浪漫谈》中,山县曾小小露了一面,大家还有印象吧。当时他是陆军中将,不过1899年时升任元帅。另外,他还于1889、1898年两次组阁。
人才鼎盛的长州
长州的尊王攘夷思想之祖,当然是吉田松阴(1830~1859),他的门下,除高杉、桂、伊藤外,还有在师门与高杉齐名的入江久一(1837~1864)、久坂玄瑞(1840~1864)、吉田稔麿(1841~1864)及品川弥二郎(1843~1900)、益田右卫门介(1833~1864)等,都为维新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而松阴所以能够明目张胆地鼓吹尊王思想,与长州重臣周布政之助(1823~1864)的支持有很大关系。此外,长井雅乐(1819~1863)的《航海运略策》则为维新志士从攘夷到开国的思想转变奠定了基础。 非出松阴门下而成为长州维新领袖的有方泽真臣(1833~1871),他曾与大久保利通一同进京接受讨幕的密诏。不过,他最后的下场也和大久保一样,被人给刺杀了。 另外,长州还出了个家伙叫乃木希典(1849~1912),此人维新后才加入陆军,曾参加甲午中日战争,后任台湾总督,又在旅顺和俄国人鏊战过(真是我国之大仇敌)。不过他之所以出名,在于明治天皇去世时,乃木夫妇自杀以殉,所以被日本军国主义份子尊为“军神”,竟与南北朝时楠木正成相提并论。芥川龙之介在短篇小说《将军》中,倒是把他骂到狗血喷头。
6、萨摩(岛津)藩
萨藩在维新中的作为仅次于长州,但在新政府中掌握的权限,却在长州之上。藩主岛津齐彬是个大野心家,也因此萨军的实力最为雄厚。
7、“庶民的英雄”西乡隆盛(1827~1877)
小名吉兵卫、吉之助、大名隆永,维新后才改隆盛,雅号南洲。曾与僧人月照共同鼓吹尊王攘夷,不为藩中所容,于是相约投水自杀。月照沉底,西乡却幸运地被救。 西乡隆盛
萨、长宿怨已久,多亏中冈慎太郎和坂本龙马的联络,西乡和桂小五郎才终于见面,商定了两藩联合倒幕事宜。戊辰战争时任军事统帅。胜利后,因在征韩论(西乡主张利用对朝鲜战争,转移国内矛盾)问题上与大久保对立而辞职回到萨摩。 西乡在萨摩(鹿儿岛县)广收门徒,开办军校、维持治安,实际是建立了不受中央控制的独立王国。1877年,他被不平士族拥立发动西南战争,不久失败,切腹自杀。 但是日本人对西乡的印象非常之好(仅次于龙马),称之为“庶民的英雄”,演绎出种种传说——为什么?天晓得。 其弟西乡从道,未随兄参加士族叛乱,1898年升任陆军元帅。
8、大久保利通(1830~1878)
名利济,通称正助,后称一藏,号甲东。维新三杰之一,萨藩的重臣。他起初推行公武合体政策(公持朝廷,武持幕府,公武合体即天皇和将军分享权力),后因情势变化,转变为讨幕派。 大久保利通
他和西乡私交甚厚,戊辰战争时,西乡掌兵,大久保掌民,合作十分默契。但通过其后参加岩仓使团出访欧美,大久保日渐赞同桂小五的内治为先的主张,反对西乡的“征韩论”。西乡被迫辞职归乡,大久保则作为内务卿,控制了明治政府的实权,从此二人仇隙日深。 当时的内务省,其权限除行政外,还包括治安、工商业及部分财政、司法权。大久保并以大隈重信(大藏卿)和伊藤博文(工部卿)为左右手,建立了完整的独裁体系。 《剑心》中的大久保沉稳睿智,忧国忧民——确实他的统治对日本迅速富强起来,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西南战争的翌年(1878),大久保于行路途中被刺。刺客据传是西乡的余党岛田一郎。
9、龙马飞腾——坂本龙马(1835~1867)
熟悉战国历史的朋友,一定记得明智光秀的封地中心,是在坂本城——龙马的坂本姓氏,源之于此。 光秀之婿明智秀满(左马之助),传说未死于山崎合战,而是逃到了土佐的长冈郡,四代至八兵卫,开了一家居酒屋“才谷屋”,六代至八郎兵卫,始取得乡士资格。八郎兵卫大名直益,正是坂本龙马(本名直柔)的祖父。 因此,龙马和其它大部分维新志士不同,一是身份低微,只是个乡士,再就是非常有钱(才谷屋是土佐有数的大商家)。他的剑术得自于千叶道场,习北辰一刀流——也即北辰流狼牙拔刀射术的由来(“快枪手”龙马?)。 故事的发生在龙马脱藩东上江户、谋刺幕臣胜海舟的前后。龙马曾经对一位密友说:“我喜欢小太刀,小太刀灵活,比太刀实用。”朋友深以为然,未曾想再见龙马,他却掏出来一柄手枪:“这个比小太刀更具威力。” 胜海舟是开国论的先驱,抱持着攘夷思想的龙马把他作为行刺目标、必杀的奸党。但是,胜精辟的思想终于使龙马认识到,不开国并发展经济、强大国力,亦无以抵御列强。那位朋友再见龙马,龙马掏出的是一部开国论书籍:“手枪只能杀伤敌人,此书可以振兴日本!” 成为胜海舟门徒的龙马,构思出了自己独特的共和政体论。1864年,他在长崎龟山创立了商社“社中”,又名“龟山社中”,也就是后来声名显赫的“海援队”。“海援队”不仅仅是商务贸易组织,它是尊王志士们的总联络站和情报站。利用“海援队”,龙马把大量金钱投入到尊王倒幕运动中去,并反复奔走,终于促成了长州和萨摩的同盟、土佐和长州的同盟,把四强藩中的三个有机地联合起来。 1867年,龙马与后藤象二郎一起完成了“船中八策”,主张将军奉还大政,把国体改为君主立宪制。“船中八策”中的许多条文。日后被原封不动地搬入明治新政府的宪法和各种法律规章中去。 龙马短暂的一生,为日本的振兴耗尽了心力,所以才会说:“我相信日本的长夜终将迎来黎明。”(《时空武士·幕末篇》中被救出江户的那个家伙正是龙马,还有印象吗?这是他爬上屋顶时抒发的豪情壮语——历史上的龙马是否说过这话,那就不得而知了。)但他没能看到黎明。1867年1l月15日,他在京都近江屋遭一名自称大和十津川乡士的刺客突然袭来,龙马眉心中刀,立即死亡。同时一起殒难的,还有“陆援队”队长中冈慎太郎。刺客,据传是“新撰组”前身“浪人队”的首领之一佐佐木只三郎——但细察情势,当时许多人都有杀害龙马的动机,他究竟死于谁手,也许永远是一个谜。 龙马可以说是日本历史上最幸运的人,因为他死后大名传播天下,甚至蜚声海外,并且深受各阶层的爱戴——大众百姓,认为他是拯救日本的平民英雄;资产者认为他是近代日本商业的始祖;民主派认为他是民主先驱;保守派认为他是尊皇的忠臣;军国主义者认为他是帝国海军的保护神。因此,龙马的名声远在“维新三杰”、甚至高杉和胜等人之上,不能不说是种异数。 龙马由生到死的盟友——中冈慎太郎(1838~1867) “海援”、“陆援”,互为表里,虽然慎太郎之创立“陆援队”,灵感是来自“社中”,但龙马之把“社中”改编为“海援队”,实际是仿效“陆援队”。相比之下,“海援队”更象商团,龙马更象辩士,而“陆援队”仿佛军队,慎太郎无疑是名战士。虽然有关“龙马的主要目的是赚钱,慎太郎的主要目的才是维新”的论调简直是屁话,但中冈慎太郎在明治维新中的作用,确实并不小于龙马。 23岁时,慎太郎加入了武市瑞山(半平太)为首的土佐勤王党。1865年,他发起了萨长联盟运动,并在龙马的帮助下获得完全成功,同年,完成名著《时势论》,鼓吹改革的中心在一个“战”字。1867年7月创办“陆援队”,同年11月往京都拜访龙马,死于近江屋之变。时年30岁,比龙马还小3岁。
10、冈田以藏(1838~1865)
以藏出身于土佐藩最下级的乡士之家,从小立志成为宫本武藏一样的大剑客,但是,以他的身份,很难进入一流的道场学习。他只有藏在道场外偷学,于是形成了别具风格的暗杀剑法。 上级乡士,同时也是土佐勤王党的领袖武市瑞山的道场开张了,以藏终于得到正式拜师学艺的机会,并以其惊人的天赋得到瑞山的赞赏。1856年,瑞山前往江户游学修行,以藏也被允许随行。 在江户三大道场之一的桃井道场,以藏苦学并得到了镜心明智流的真传。此后,他又陪伴瑞山,在防长和九州地方游历修行,剑客以藏的大名,从此轰传天下。 在跟随瑞山学习剑术的同时,以藏也逐渐接受了尊王思想。游学结束后,他进入京都,开始狙击并斩杀佐幕派人士,也即实施所谓的“天诛”,因而被称为“刽子手以藏”(人斩以藏)。他不但暗杀了官员、浪人,仅有案可察的就有近二十人,并且还在1863年2月23日,把京都等持院中三代足利将军的木像枭下首来,晒在四条河原,以表示对现政权的德川将军之威吓。 1865年,以藏在京都被捕,其后被引渡给土佐藩,经残酷的拷打后处以死刑,首级在雁切河原示众,享年28岁。 板垣虽死,自由不亡——板垣退助(1837一1919) 山内容堂的重臣,精通西洋兵法,成为土佐勤王党的领袖之一。戊辰战争中任总督府参谋,攻击奥羽越列同盟的中心会津城,获得了极大的胜利。明治初年任政府参议,1873年因提出征韩论,与西乡隆盛一起辞职。翌年组织爱国公党,建议设立民选议院,掀起自由民权运动,并领导建立立志社和爱国社等团体,推进国会开设请愿运动。 1881年,板垣创立自由党,被选为总理。大隈重信、伊藤博文等执政者对他万分头痛,遂于1882年由政府资助他赴欧洲各国游历考察。1883年板垣回国后解散自由党,脱离民权运动,1896年任内务大臣,1898年与大隈重信共同组阁,俗称“隈板内阁”,再任内务大臣。 在推行自由民权运动时,板垣曾遭到暗杀,身负重伤。当时。他说出了那句名言:“板垣虽死,自由不亡(板垣死すひも自由は死せず)!”
四国的强藩,土佐之雄杰
11、胜海舟(1823~1899)
原名胜义邦,后称麟太郎,出生于贫困的旗本家庭。他刻苦地学习兰学(荷兰传入的学问,后统指西学),在佩里叩关、敲开日本大门后,他遂向幕府提出海防建议书,从此渐得重用,官至安房守。 胜长时间担任海军讲习所的教员监督、军舰练习所的教授等要职,并曾一度远航出访美国。他在神户开办海军操练所的时候,龙马与吉村虎太郎上门行刺,但均被说服,反而成为胜的忠诚弟子。 幕府征讨长州的战争中,胜作为特使从中进行和平交涉。维新时,他又花很大心血完成了江户的不流血开城。 维新后,胜改名为安芳,号海舟,又在明治新政府中担任海军司令、参议长等职务。也可以说,他是日本近代海军的创建者之一。
铁舟与泥舟
12、所谓“幕末三舟”,是指胜海舟和一对义兄弟:山冈铁舟(1836~1888)、高桥泥舟(1835~1903)。 铁舟是义弟,剑术出自千叶道场,属直心影流。他在幕府招收浪士队(新征组)时,被任命为浪士取缔役;此后,升任幕府要职——大目付。戊辰战争时,他奉将军德川庆喜之命,往与西乡隆盛进行江户不流血开城的谈判。谈判中,他态度不卑不亢,时人称:“朝敌德川庆喜有家臣山冈铁舟盛风凛凛。” 泥舟是义兄,长于枪术,25岁时即成为武场的师父。也曾在浪士队的组织工作中为幕府立下汗马功劳,并一度成为德川庆喜的护卫。
13、榎本武扬(1836~1908)
幕臣中真正的传奇人物。少年时长时间在北海道渡过,成年后留学荷兰,学习海军技术。归幕即成为海军要员。 讨幕军进入江户,榎本统率九艘军舰发动叛乱,一路北上占领北海道,成立共和国,并自任大总统。讨幕军在击败奥羽越列藩同盟后,直捣其大本营五棱郭。榎本战败投降入狱,由于黑田清隆的奔走才幸免一死。 榎本的左右手,是长于兵学的大鸟圭介(1833~1911)。 与式神作战的实业家——涩泽荣一(1840~1931) 涩泽出身是富农,青年时侍奉一桥庆喜,至庆喜恢复德川姓并继任将军后,涩泽即成为幕臣。 维新后他服务于大藏省(财政部),明治六年辞职,活跃于实业界。他创立第一国立银行,其它事业包括制丝、造纸、铁路、饭店等五百余种,遂被称为“财界大御所”。 至于“与式神作战”云云,源出日本著名的科幻小说(魔幻小说吧)《帝都物语》:明治45年,加藤保宽企图唤醒千年前平将门的怨灵,靠“地脉”毁灭东京,涩泽荣一则与幸田露伴等人及日本第一台机器人“学天则”,与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1988年,东宝影片公司将其部分搬上银幕,涩泽与式神、护法童子、阿修罗等的作战令人眼花潦乱……
14、小粟忠顺(1827~1868)
15、三条实美(1837~1891)
他是朝廷中象征倒幕维新的指导者。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复兴皇权、恢复天皇和公卿的地位,由于公武合体的八·一八政变而被迫逃出京都,落难太宰府(在北九州),当时一起落难的共七位公卿,史称“七卿落难”。自此,他的思想转变为倒幕,维新后成为太政大臣,实际作为新政府的首脑(最初的新政府结构为太政大臣为首,诸强藩志士出任参议为辅助)。
16、岩仓具视(1825~1883)
公卿中倒幕派的实际领袖。他出身于一个破落公卿家庭,在反对签署《日美通商条约》的八十八公卿联盟中崭露头角。 在幕府为了抵御倒幕热潮,而提出公武合体的论调时,岩仓为之策划了“和宫降嫁”(把天皇之妹和宫公主嫁与将军家),因而被尊攘派斥为叛徒、奸贼。岩仓被迫退隐岩仓村反省,其后多次与西乡、桂等人接触,确定了倒幕的思想,在“夺玉”(夺取天皇、讨伐幕府)斗争中立下奇功。 维新后出任内大臣,不久又率领大久保、木户(桂)等人组织岩仓使团出访欧美。留守的西乡等人压制不同意见,提出征韩论,大久保等仓促赶回与之辩论。在内廷会议上,西乡一派占了上风,三条实美被迫同意征韩,但要求延缓一天宣布。当晚,三条称病,由岩仓代任太政大臣,岩仓立刻进宫求得天皇诏书,然后在第二天的会议上全部推翻三条的决定。西乡等一怒下野,大久保独裁政权的雏形形成了。 从尊攘到公武合体到倒幕,乃至后世许多人议论岩仓具视见风使舵,奸诈狡猾,比之为“曹操”。但应该看到他在维新运动中的强大推动作用,况且倒幕思想一经确定,岩仓比谁都要坚决。一个人的思想,应该允许其成长,这并非“墙头草,两边倒”。 其它志士,主要的还有两位——
无念,
17、宫部鼎藏(1820~1864)
熊本藩山鹿流兵学教师,对国学(当然是日本国啦)和神道也很有研究,后因弟子触犯藩法而引疚辞职,上洛参加尊攘运动,成为三条实美的亲信。池田屋事件中身负重伤,自杀而终。
18、陆奥宗光(1844~1897)
19、龙马的小兄弟,原名阳之助,纪伊藩士。由于藩中政变,其父被幽禁而脱藩流浪,一度至江户参加尊攘运动。后得龙马赏识,进入海军操练所学习,并拜胜海舟为师,不久又加入龟山社中(海援队)。 陆奥是个善思考之人,曾向岩仓具视灌输过开国倒幕思想。维新后,回藩任知事(纪伊藩后改和歌山县),1870年旅欧考察,1875年任元老院干事。 1878年,因与西南战争中西乡的反叛有所牵连而下狱,五年后出狱,再赴欧美。1888年任驻美公使,1892年任伊藤博文内阁的外相。外相任上,他修正了日本与英美诸列强的不平等条约,为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在日外务省旧址的前庭,至今还有宗光的塑像。 其妹初穗嫁与自由党党魁中岛信行。
新时代的事业家
《诸将五首韩公本意筑三城》
作者:杜甫
原文:
韩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
岂谓尽烦回纥马,翻然远救朔方兵。
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水清。
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
注释:
1、韩公:指张仁愿。
2、尽烦:犹多劳。
3、犹闻:过去听说,现在还听说。
4、至尊:指唐代宗。
赏析:
这首承上首仆固怀恩引吐蕃、回纥兵入侵的事和借助回纥的史实。而借用回纥兵是出于肃宗的短见。当时李佖(李佖字长源,历仕玄、肃、代、德四朝,以图谋划策见重,位至宰相,封邺县侯,世称李邺侯)给肃宗制定的正确战略是:使名将李光弼、郭子仪从冯翊入河东,分两路牵制叛军。朝廷驻军扶风,与郭李两军分次出击,使叛军疲于奔命。唐军以逸待劳,避实击虚。再命建宁王李倓率兵配合李军攻占范阳,覆其巢穴、说可破贼。肃宗不用,他急欲收复两京,不惜以劳攻逸,和叛军打硬仗,攻坚城,一切违反李佖的战略。这就使唐军陷于兵力不足,不得不求助于回纥,这就是肃宗的错误决策造成的。这首诗,表面上在批评诸将无用,不能制止外患,反而借助外力,实际是说肃宗无能。
首联:韩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
韩公,即唐张仁愿,封韩国公。筑三城:唐中宗神龙三年(707年),张仁愿到了朔方军,治所在灵州(甘肃灵武),筑三受降城(城墙),以防止突厥南侵。天骄:胡人自称为天之骄子,转指少数民族首领。拔汉旌:拔去汉人的旗帜,即侵犯。这一联是说,张仁愿筑三受降城的本意,是要断绝突厥的南侵。
次联:岂谓尽烦回纥马,翻然远救朔方兵。
岂谓,哪里料到。尽烦,太烦劳。回纥马,回纥的骑兵。翻然,反而。朔方兵: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所以称他统帅的部队为朔方兵。这一联是说,如果按李佖的战略,完全可以破贼,却弄得反而要求助于远处的回纥,真是太烦劳别人了。语含讽刺。也说明这种作法和张仁愿筑三城的本意相反,是引狼入室。
杜甫一贯主张依靠朝廷的力量平叛,反对借助回纥兵平叛。他在乾元二年(759年)秋写的《留花门》一诗中鲜明地反对借兵回纥(花门即回纥),其诗曰:高秋马肥健,挟矢射汉月。自古以为患,诗人厌薄伐胡为倾国至?出入暗金阙公主歌黄鹄,君王指白日。连云屯左铺,百里见积雪田家最恐惧,麦倒桑枝折。胡尘逾太行,杂种抵京宝。花门即须留,原野转萧瑟。
三联: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水清。
胡来不觉潼关隘:这句是承首联,说筑三城以防胡也要靠将士起作用,否则即使是潼关的险要,安史叛军来时,不觉得它的险要,被攻破了。从而显出人才的重要。
龙水犹闻晋水清:听说唐高祖在晋阳起兵时,晋水清了;又听说至德二年(757年)夏历七月,岚州合关河清三十里,九月广平王(代宗)收西京。犹闻,是说过去听说,现在又听说。但情况有所不同:高祖起兵晋水,以有天下,建立了唐朝,也曾请兵突厥,其后突厥恃功侵犯,却能制伏他。这既是太宗的能耐,也是他善用人才,如当时大将李靖、李积等都是能征善战的勇武之士;广平王(代宗)收西京,也曾河清三十里,他借兵回纥却是引狼入室,后患无穷。这说明为国家的能力问题,实在太重要了。人谓圣人出则黄河清,原是对皇帝的恭维话,不足为据。这就自然地归结到末联: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至尊,指代宗。末句责诸将只知坐享太平,不图报国。明是批评诸将,暗是指责代宗。透露出作者对国难关切的心情和对借兵回纥是失策的感叹,显示出作者的远见和深心。
这首诗指责诸将无用,不能制止外患,反而错误地借助外力,实则指责朝廷大政方针的失策。
故仆射裴公挽歌三首
岑参 故仆射裴公挽歌三首
盛德资邦杰,嘉谟作世程。门瞻驷马贵,时仰八龙名。
罢市秦人送,还乡绛老迎。莫埋丞相印,留著付玄成。
五府瞻高位,三台丧大贤。礼容还故绛,宠赠冠新田。
气歇汾阴鼎,魂飞京兆阡。先时剑已没,陇树久苍然。
富贵徒言久,乡闾殁后归。锦衣都未著,丹旐忽先飞。
哀挽辞秦塞,悲笳出帝畿。遥知九原上,渐觉吊人稀。
杜甫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作者:杜甫
原文: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释:
1、省觐:省视父母。十四,是称呼韩的排行。
2、首二句喷薄而出,感慨甚大甚深。韩是去寻访父母的,故用老莱子故事,便已扣紧题目。《列女传》:老莱子行年七十,着五色之农,作婴儿戏子亲侧。干戈扰攘,亲子离散,故不见此事。下句更推向大处,推向当时整个社会,见得可痛的不止此一事,万事都反了常。可悲者也不止一两个人。杜甫总是从大处着眼。
3、此二句落到题上,是流水对。无家,即无处。庭闱,父母所居,即指父母。将重点放在韩一边,故宾主分明。
4、此二句是想象中之景,不是写送别时当前之景。黄牛峡、白马江,皆韩出峡往江东所必经之地。黄牛峡在湖北宜昌县西。旧注,江陵有白马州。杜甫关心对方,故特地指出前路的重重艰险,已含下应努力意。不发空论,而即景寓情,最有味。顾宸云:日静日寒,亦见寇乱凄凉意。黄生云:凡情真则语易率,得五、六二句,全诗皆有色矣。
5、各努力,各自努力为归乡之计。上面曾用自己作陪,所以这里用一各字来缩合。韩十四当是杜甫的同乡,故有故乡同归的话。
赏析:
韩十四,姓韩的朋友,排行第十四,其人不详。江东,长江东南岸,江苏一带,韩十四当是这里人。省觐,探望父母。老莱衣,老莱子七十岁穿五彩衣戏耍以取悦双亲。庭闱,借代父母。黄牛峡,长江的一段。《水经注》引民谣: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极言峡之长。白马江,典出《寰宇记》,荆州水患,江水溢堤,刺史王僧达杀自己坐骑白马祭祀江神,水乃退。这里借代荆州。
此诗格律为平起式首句入韵格,韵合五微。对仗工稳,平仄规范。
首联感叹时世发端,引领全篇。探望父母,本来是美事,送朋友探望父母,应当说些吉祥话才对。但是,这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天下大乱,生灵涂炭,九死一生,谁也不知道家人是否幸存。出句说:因为连年战争,亲子和睦、亲慈子孝的家庭氛围看不见了。对句说:一切都不是正常状态了,怎么不令人叹息呢?
颔联展开,诉说人们普遍流离失所:六七年了,我没有家了,得不到弟妹的音讯,你又到哪里去找父母呢?他们还在家吗?不会逃难去吗?悲哀之至。
颈联写韩十四即将踏上的道路,从成都出发去江东,当然坐船方便了,坐船,必然经过三峡、荆州。把沿途的行旅设想得很凄凉。这个章法在送别律诗里很普通,但抒情独到。
尾联出句写嘱咐,对句则依然对未来不抱多少希望。这说明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
有感五首
杜甫 有感五首
其一
将帅蒙恩泽,兵戈有岁年。
至今劳圣主,可以报皇天。
白骨新交战,云台旧拓边。
乘槎断消息,无处觅张骞。
其二
幽蓟馀蛇豕,乾坤尚虎狼。
诸侯春不贡,使者日相望。
慎勿吞青海,无劳问越裳。
大君先息战,归马华山阳。
其三
洛下舟车入,天中贡赋均。
日闻红粟腐,寒待翠华春。
莫取金汤固,长令宇宙新。
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
其四
丹桂风霜急,青梧日夜凋。
由来强干地,未有不臣朝。
受钺亲贤往,卑宫制诏遥。
终依古封建,岂独听箫韶。
其五
盗灭人还乱,兵残将自疑。
登坛名绝假,报主尔何迟。
领郡辄无色,之官皆有词。
愿闻哀痛诏,端拱问疮痍。
赏析
《有感五首》,作于代宗广德元年(763)秋。这是其中第三首,内容和当时朝廷中迁都洛阳之议有关。安史乱后,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残破,每年要从江淮转运大量粮食到长安;加上吐蕃进扰,长安处在直接威胁之下,因此朝中有迁都之议。这首诗即为此有感而发。
洛下舟车入,天中贡赋均。首联先从洛阳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写起。相传周成王使召公复营洛邑,说: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焉。次句本此。两句是说,洛阳居于全国中心,水陆交通便利,四方入贡赋税,到这里的路程也大致相等。这里所说的内容也就是主张迁都洛阳的人所持的主要理由。诗人用肯定的口吻加以转述,是因为单就地理位置而论,洛阳确有建都的优越条件。这里先让一步,正是为了使下面转出的议论更加有力。这是一种欲擒故纵的手法。
日闻红粟腐,寒待翠华春。颔联紧承舟车、贡赋,翻出新意。红粟腐用《汉书食货志》太仓之粟,陈陈相因,腐败而不可食。翠华是天子之旗,这里指代皇帝。两句是说,我近日常听说,洛阳的国家粮仓里堆满了已经腐败的粮食,贫寒的老百姓正延首等待皇上能给他们带来春天般的温暖呢。话说得很委婉。实际上杜甫是反对迁都洛阳的,但他一则旁敲侧击,说天中只不过提供了苛敛之便;一则反话正说,明言百姓所待以见百姓所怨。当时持迁都之议的人们中,必有以百姓盼皇帝东幸洛阳为辞的,所以诗人含而不露地反唇相讥说:百姓所望的是翠华春,可不是盼来一场更大的灾难!
主张迁都洛阳的人还将洛阳的地险作为迁都的理由,于是诗人又针对这种议论而发表见解道:莫取金汤固,长令宇宙新。莫取,就是不要只着眼于的意思。杜甫并不是否认金汤固的作用,而是认为,对于巩固封建国家政权来说,根本的凭藉是不断革新政治,使人民安居乐业。两句一反一正,一谆谆告诫,一热情希望,显得特别语重心长。诗写到这里,已经从具体的迁都问题引申开去,提高升华到根本的施政原则,因此下一联就进一步说到怎样才能长令宇宙新。
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答案原极简单而平常:只不过是皇帝躬行俭德,减少靡费,减轻人民的负担罢了。要知道,所谓盗贼,本来都是皇帝的臣民呵。腹联莫取、长令,反复叮咛,极其郑重,末联却轻描淡写地拈出不过二字。这高举轻放的戏剧性转折,使得轻描淡写的不过更加引人注目,更增含蕴。为了进一步强调行俭德的重要,诗人又语重心长地补上一句盗贼本王臣,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事实,思想的深刻,感情的深沉和语言的明快尖锐,在这里被和谐地统一起来了。
这首诗富于政论色彩,又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是带有杜甫独特个性的。如果说将议论引入五律这种通常用来抒情写景的形式,是杜甫的一种有意义的尝试,那么议论而挟情韵以行,便是杜甫成功的艺术经验。
◎赵贵 独孤信 侯莫陈崇(弟琼 凯)
赵贵,字元贵,天水南安人也。曾祖达,魏库部尚书、临晋子。祖仁,以良家子镇武川,因家焉。贵少颖悟,有节概。魏孝昌中,天下兵起,贵率乡里避难南迁。属葛荣陷中山,遂被拘逼。荣败,尔朱荣以贵为别将。从讨元颢有功,赐爵燕乐县子,授伏波将军、武贲中郎将。从贺拔岳平关中,赐爵魏平县伯,邑五百户。累迁镇北将军、光禄大夫、都督。及岳为侯莫陈悦所害,将吏奔散,莫有守者。贵谓其党曰:"吾闻仁义岂有常哉,行之者为君子,违之则为小人。朱伯厚、王叔治感意气微恩,尚能蹈履名节;况吾等荷贺拔公国士之遇,宁可自同众人乎"涕泣歔欷。于是从之者五十人。乃诣悦诈降,悦信之。因请收葬岳,言辞慷慨,悦壮而许之。贵乃收岳尸还,与寇洛等纠合其众,奔平凉,共图拒悦。贵首议迎太祖,语在《太祖纪》。太祖至,以贵为大都督,领府司马。悦平,以本将军、持节,行秦州事、当州大都督。为政清静,民吏怀之。
齐神武举兵向洛,使其都督韩轨,进据蒲阪。太祖以贵为行台,与梁御等讨之。未济河而魏孝武已西入关。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兼右卫将军。时曹泥据灵州拒守。以贵为大都督,与李弼等率众讨之。进爵为侯、增邑五百户。又以预立魏文帝勋,进爵为公,增邑通前一千五百户。寻授岐州刺史。时以军国多务,藉贵力用,遂不之部。仍领大丞相府左长史,加散骑常侍。梁仚定称乱河右。以贵为陇西行台,率众讨破之。从太祖复弘农,战沙苑,拜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中山郡公,除雍州刺史。从战河桥,贵与怡峯为左军,战不利,先还。又从援玉壁,齐神武遁去。高仲密以北豫州降,太祖率师迎之,与东魏人战于邙山。贵为左军,失律,诸军因此并溃。坐免官,以骠骑、大都督领本军。寻复官爵,拜御史中尉,加大将军。东魏将高岳、慕容绍宗等围王思政于颍川,贵率军援之,东南诸州兵亦受贵节度。东魏人遏洧水灌城,军不得至,思政遂没。贵乃班师。寻拜柱国大将军,赐姓乙弗氏。茹茹寇广武,贵击破之,斩首数千级,收其辎重,振旅而还。六官建,以贵为太保、大宗伯,改封南阳郡公。孝闵帝践阼,迁太傅、大冢宰,进封楚国公,邑万户。
初,贵与独孤信等皆与太祖等夷。及孝闵帝即位,晋公护摄政,贵自以元勋佐命,每怀怏怏,有不平之色,乃与信谋杀护。及期,贵欲发,信止之。寻为开府宇文盛所告,被诛。
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魏氏之初,有三十六部,其先伏留屯者,为部落大人,与魏俱起。祖俟尼,和平中,以良家子自云中镇武川,因家焉。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信美容仪,善骑射。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以北边丧乱,避地中山,为葛荣所获。信既少年,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
及尔朱氏破葛荣,以信为别将。从征韩娄,信匹马挑战,擒贼渔阳王袁肆周,以功拜员外散骑侍郎。寻转骁骑将军,因镇滏口。元颢入洛,荣以信为前驱,与颢党战于河北,破之。拜安南将军,赐爵爰德县侯。
建明初,出为荆州新野镇将,带新野郡守。寻迁荆州防城大都督,带南乡守。频典二部,皆有声绩。贺拔胜出镇荆州,乃表信为大都督。从胜攻梁下溠戍,破之,迁武卫将军。及胜弟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属太祖已统岳兵,信与太祖乡里,少相友善,相见甚欢。因令信入洛请事,至雍州,大使元毗又遣信还荆州。寻征信入朝,魏孝武雅相委任。及孝武西迁,事起仓卒,信单骑及之于瀍涧。孝武叹曰:"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远来从我。世乱识贞良,岂虚言哉。"即赐信御马一匹,进爵浮阳郡公,邑一千户。
时荆州虽陷东魏,民心犹恋本朝。乃以信为卫大将军、都督三荆州诸军事,兼尚书右仆射、东南道行台、大都督、荆州刺史以招怀之。信至武陶,东魏遣其弘农郡守田八能,率蛮左之众,拒信于淅阳;又遣其都督张齐民,以步骑三千出信之后。信谓其众曰:"今我士卒不满千人,而首尾受敌。若却击齐民,则敌人谓为退走,必来要截。未若先破八能。"遂奋击,八能败而齐民亦溃。信乘胜袭荆州。东魏刺史辛纂勒兵出战。士庶既怀信遗惠,信临阵喻之,莫不解体。因而纵兵击之,纂大败,奔城趋门,未及阖,信都督杨忠等前驱斩纂。语在《忠传》。于是三荆遂定。就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东魏又遣其将高敖曹、侯景等率众奄至。信以众寡不敌,遂率麾下奔梁。居三载,梁武帝方始许信还北。信父母既在山东,梁武帝问信所往,信答以事君无二。梁武帝深义之,礼送甚厚。
大统三年秋,至长安。自以亏损国威,上书谢罪。魏文帝付尚书议之。七兵尚书、陈郡王玄等议,以为"边将董戎,龚行天罚,丧师败绩,国刑无舍。荆州刺史独孤如愿,任当推毂,远袭襄、宛,斩贼帅辛纂,传首京师,论功语效,实合嘉赏。但庸绩不终,旋致沦没,责成之义,朝寄有违。然孤军数千,后援未接,贼众我寡,难以自固。既经恩降,理绝刑书。昔秦宥孟明,汉舍广利,卒能改过立功,垂芳竹帛。以今方古,抑有成规。臣等参议,请赦罪,复其旧职"。魏文帝诏曰:"如愿荆、襄之役,实展功效。既属强寇,力屈道穷,归贼不可,还朝路绝,适事求宜,未足称过。违难如吴,诚贯夷险,义全终始,良可嘉叹。复情存谦退,款心谢责。宁容议及恩降,止云免咎,斯则事失权宜,理乖通变。可转骠骑大将军,加侍中、开府,其使持节、仪同三司、浮阳郡公悉如故。"
寻拜领军。仍从太祖复弘农,破沙苑。改封河内郡公,增邑二千户。时俘虏中有信亲属,始得父凶问,乃发丧行服。寻起为大都督,率众与冯翊王元季海入洛阳。颍、豫、襄、广、陈留之地,并相继款附。四年,东魏将侯景等率众围洛阳。信据金墉城,随方拒守,旬有余日。及太祖至瀍东,景等退走。信与李远为右军,战不利,东魏遂有洛阳。六年,侯景寇荆州,太祖令信与李弼出武关。景退,以信为大使,慰抚三荆。
寻除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先是,守宰闇弱,政令乖方,民有冤讼,历年不能断决。及信在州,事无壅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民愿附者数万家。太祖以其信着遐迩,故赐名为信。七年,岷州刺史、赤水蕃王梁仚定举兵反,诏信讨之。仚定寻为其部下所杀。而仚定子弟,仍收其余众。信乃勒兵向万年,顿三交口。贼并力拒守,信因诡道趋稠松领。贼不虞信兵之至,望风奔溃。乘胜逐北,径至城下,贼并出降。加授太子太保。邙山之战,大军不利。信与于谨收散卒自后击之,齐神武追骑惊扰,诸军因此得全。十二年,凉州刺史宇文仲和据州不受代,太祖令信率开府怡峯讨之。仲和婴城固守,信夜令诸将以冲梯攻其东北,信亲帅壮士袭其西南,值明克之。擒仲和,虏其民六千户,送于长安。拜大司马。十三年,大军东讨。时以茹茹为寇,令信移镇河阳。十四年,进位柱国大将军。录克下溠、守洛阳、破岷州、平凉州等功,增封,听回授诸子。于是第二子善封魏宁县公,第三子穆文侯县侯,第四子藏义宁县侯,邑各一千户;第五子顺项城县伯,第六子陀建忠县伯,邑各五百户。信在陇右岁久,启求还朝,太祖不许。或有自东魏来者,又告其母凶问,信发丧行服。属魏太子与太祖巡北边,因至河阳吊信。信陈哀苦,请终礼制,又不许。于是追赠信父库者司空公,追封信母费连氏常山郡君。十六年,大军东讨,信率陇右数万人从军,至崤阪而还。迁尚书令。六官建,拜大司马。孝闵帝践阼,迁太保、大宗伯,进封卫国公,邑万户。
1 关于韩的诗句
关于韩的诗句 1 带 韩 字的诗句,急求
久不见韩侍郎 白居易
近来韩阁老,疏我我心知。
户大嫌甜酒,才高笑小诗。
静吟乖月夜,闲醉旷花时。
还有愁同处,春风满鬓丝。
无题二首 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 李白
昔为大堤客,曾上山公楼。开窗碧嶂满,拂镜沧江流。
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此地别夫子,今来思旧游。
朱颜君未老,白发我先秋。壮志恐蹉跎,功名若云浮。
归心结远梦,落日悬春愁。空思羊叔子,堕泪岘山头。
2 有关韩字的诗句
《题寿安王主簿池馆》苏颋
洛邑通驰道,韩郊在属城。
《句》张籍
韩公国大贤,道德赫已闻。
韩官迁掾曹,子随至荆门。
韩入为博士,崎岖送归轮。
《赠新平少年》李白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
《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李白
韩生信英彦,裴子含清真。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李白
韩众骑白鹿,西往华山中。
《金陵听韩侍御吹笛》李白
韩公吹玉笛,倜傥流英音。
《酷吏词》贯休
韩娥唱一曲,锦段鲜照屋。
3 搜集有“韩”字的诗词
1故国三韩远,秋风客意多。
孤舟一夜梦,月落洞庭波。
——朴寅亮《舟中夜吟·奉使于宋》
2《谒韩祠》 吴兴祚
(清康熙二十三年,两广总督吴兴祚参谒潮州韩文公祠所作并书的诗碑) 过桥寻胜迹, 徙倚夕阳隈。 绿水迎潮去, 青山抱郭来。 文章随代起, 烟瘴几时开?
不有韩夫子, 人心尚草莱。
3 江天漠漠醉云遥,碑坊巍巍凌碧霄。
满廓风光收眼底,千年灵气聚林腰。
山川幸得韩公姓,神话更留湘子桥。
弊事于今除未尽,何时橡木荫吾潮
--------------七律 初冬登韩祠
4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
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
-------------------南宋 杨万里
5寄韩樽使北 首蓿峰寄家
6陈州团练乃韩滔,讨伐梁山做将骁。 策马挥枪弓箭利,骠骑穿甲尽狂飙
7幼学恩师韩少云,兼收并蓄更求新。 妆成绰约风姿美,唱罢铿锵韵味醇。 凄惋十娘足下泪,坚贞香草更传神。 升堂入室声请茂,佼佼梨园评剧人!
8湘子桥东笔架山 遥吟秦岭雪蓝关 骑牛惯看桃花水 倚阁长披凤屿烟 霹雳弓开驰壮檄 清漪日丽济轻帆 薪传桂阙扬天海 巍巍韩祠共月娴
9兵法过人谋略远,霸王恁地弃韩郎? 可伸可屈原非辱,能守能攻始是强。
10十面埋伏终自俘,八面威风反为奴; 刚阿难识妇人道,韩大将军却何如 落得无节才亦疏,至死方知不如楚; 思之原为平常事,人生难为大丈夫
4 有韩字的古诗词
《送权二》王维
高人不可有,清论复何深。
一见如旧识,一言知道心。
明时当薄宦,解薜去中林。
芳草空隐处,白云馀故岑。
韩侯久携手,河岳共幽寻。
怅别千馀里,临堂鸣素琴。
《古东门行》柳宗元
汉家三十六将军,东方雷动横阵云。
鸡鸣函谷客如雾,貌同心异不可数。
赤丸夜语飞电光,徼巡司隶眠如羊。
当街一叱百吏走,冯敬胸中函匕首。
凶徒侧耳潜惬心,悍臣破胆皆杜口。
魏王卧内藏兵符,子西掩袂真无辜。
羌胡毂下一朝起,敌国舟中非所拟。
安陵谁辨削砺功,韩国讵明深井里。
绝胭断骨那下补,万金宠赠不如土。
《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岑参
满寺枇杷冬著花,老僧相见具袈裟。
汉王城北雪初霁,韩信台西日欲斜。
门外不须催五马,林中且听演三车。
岂料巴川多胜事,为君书此报京华。
《钱尚父生日》罗隐
大昴分光降斗牛,兴唐宗社作诸侯。
伊夔事业扶千载,韩白机谋冠九州。
贵盛上持龙节钺,延长应续鹤春秋。
锦衣玉食将何报,更俟庄椿一举头。
送刘蜕秀才赴举》齐己
百发百中□,□□□□年。
丹枝如计分,一箭的无偏。
文物兵销国,关河雪霁天。
都人看春榜,韩字在谁前。
《金陵听韩侍御吹笛》李白
韩公吹玉笛,倜傥流英音。
风吹绕钟山,万壑皆龙吟。
王子停凤管,师襄掩瑶琴。
馀韵度江去,天涯安可寻。
5 关于“韩国”的诗词有哪些
1、《相和歌辞·东门行》
柳宗元(唐)
汉家三十六将军,东方雷动横阵云。鸡鸣函谷客如雾,
貌同心异不可数。赤丸夜语飞电光,徼巡司隶眠如羊。
当街一叱百吏走,冯敬胸中函匕首。凶徒侧耳潜惬心,
悍臣破胆皆杜口。魏王卧内藏兵符,子西掩袂真无辜。
羌胡毂下一朝起,敌国舟中非所拟。安陵谁辨削砺功,
韩国讵明深井里。绝咽断骨那下补,万金宠赠不如土。
2、《重送陆侍御使日本》
钱起(唐)
万里三韩国,行人满目愁。辞天使星远,临水涧霜秋。
云佩迎仙岛,虹旌过蜃楼。定知怀魏阙,回首海西头。
3、《满庭芳·韩国殊勋》
张元千(宋)
韩国殊勋,洛都西内,名园甲第相连。当年绿鬓,独占地行仙。
文彩风流瑞世,延朱履、丝竹喧阗。人皆仰,一门相业,心许子孙贤。
中兴,方庆会,再逢甲子,重数天元。问千龄谁比,五福俱全。
此去沙堤步稳,调金鼎、七叶貂蝉。香檀缓,杯传鹦鹉,新月正娟娟。
4、《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李清照(宋)
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
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
谁令妃子天上来,虢、秦、韩国皆天才。
苑桑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
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
去天尺五抱峰,峰头凿出开元字。
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
西蜀万里尚能反,南内一闭何时开?
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
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尊,
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
5、《别谢彦国相公三首》
邵雍(宋)
和诗韩国老,见比以宣尼。
引彼返鲁事,指予来西畿。
日星功夫大,麋鹿分同微。
华衮承褒借,将何答所知。
6 韩字开头的诗句
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南北朝 曹景宗 去者日以疏 生者日已亲 出郭门直视 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 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 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 欲归道无因 --古诗十九首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唐 崔护 题都城南庄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杜甫 水槛遣心 去岁曾经此县城 县民无口不冤声 新来县宰加朱绂 便是生灵血染成--唐 杜荀鹤 再经胡城县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韦应物 寄李儋元锡 去年燕子来帘幕深深处 香径得泥归都把琴书污 今年燕子来谁听呢喃语? 不见卷帘人一阵黄昏雨--辛弃疾 生查子 去年渭水曲秋时访我来 今年常乐里春日哭君回 哭君仰问天天意安在哉? 若必夺其寿何如不与才? 落然身后事妻病女婴孩--白居易 哭李三。
7 带有韩字和晨字的诗词
《沁园春》
(宋) 韩信同
望紫云翁,启明在东,长庚在西。但空有寸心,荆州江汉,未能百里,弱水沙黎。菊底秋深,樵边信至,一曲阳春草木知。长吟咏,觉声如韩操,骨似陶诗。不应鬓发能稀。七十寿强如六十耆。想高谈倾坐,风斯下矣,微辞漱物,清且涟漪。谩说磻翁,休夸淇叟,用舍行藏各有时。真修养,有近思家学,字字参芝。
《赠侯喜》
(唐)韩愈
吾党侯生字叔í,呼我持竿钓温水。平明鞭马出都门,
尽日行行荆棘里。温水微茫绝又流,深如车辙阔容輈。
虾蟆跳过雀儿浴,此纵有鱼何足求。我为侯生不能已,
盘针擘粒投泥滓。晡时坚坐到黄昏,手倦目劳方一起。
暂动还休未可期,虾行蛭渡似皆疑。举竿引线忽有得,
一寸才分鳞与鬐。是日侯生与韩子,良久叹息相看悲。
我今行事尽如此,此事正好为吾规。半世遑遑就举选,
一名始得红颜衰。人间事势岂不见,徒自辛苦终何为。
便当提携妻与子,南入箕颍无还时。叔í君今气方锐,
我言至切君勿嗤。君欲钓鱼须远去,大鱼岂肯居沮洳。
《闺情(一作夜闺)》
(唐)韩偓
轻风滴砾动帘钩,宿酒犹酣懒卸头。但觉夜深花有露,
不知人静月当楼。何郎烛暗谁能咏,韩寿香焦亦任偷。
敲折玉钗歌转咽,一声声作两眉愁。
《和王舍人抚州饮席赠韦司空》
(唐)韩偓
楼台掩映入春寒,丝竹铮鏦向夜阑。席上弟兄皆杞梓,
花前宾客尽鸳鸾。孙弘莫惜频开合,韩信终期别筑坛。
削玉风姿官水土,黑头公自古来难。
《芍药歌》
(唐)韩愈
丈人庭中开好花,更无凡木争春华。翠茎红蕊天力与,
此恩不属黄钟家。温馨熟美鲜香起,似笑无言习君子。
霜刀翦汝天女劳,何事低头学桃李。娇痴婢子无灵性,
竞挽春衫来此并。欲将双颊一睎红,绿窗磨遍青铜镜。
一尊春酒甘若饴,丈人此乐无人知。花前醉倒歌者谁,
楚狂小子韩退之。
带有晨字的诗词:
温庭筠《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再和杨公济梅花》
宋·苏轼
莫向霜晨怨未开,白头朝夕自相摧。
斩新一朵含风露,恰似西厢待月来。
《山中雪后》
清·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杂诗》 左思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
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赠郭给事》 王维
洞门高阁霭余晖,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早发竹下》 范成大
结束晨妆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迭迭山。
碧穗炊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湾。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晨风 诗经 》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栎,隰有六驳。未见君子,忧心靡乐。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未见君子,忧心如醉。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守岁诗》 苏轼
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
8 关于韩翝的诗和诗词
1《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章台柳的故事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韩翝进京赶考中了进士,回家省亲,与柳氏相约媒娶之期,临别涕零,依依难舍。韩翝走马上任,谋了个节度使的幕僚,平时与朋友饮酒吟诗,纵论天下大势,神采飞扬。不想安史之乱即起,人心惶惶,鸡犬不宁,李生一家走散,柳氏东躲西藏,被人骚扰不止,她日思夜盼韩翝前来相救,惧怕自己的美艳惹祸哪天被人玷污,不能还韩翝玉洁之身,犹豫再三,咬牙剪断一头乌发,颜面自毁,避难于僻静破败的山寺之中,晨钟暮鼓,祈盼韩翝早日到来。后来,安史之乱平定,韩翝也官复驾部郎中,遂派人打探柳氏下落,信上附诗一首:“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韩翝也真是,柳氏生死未卜,竟然鸡肠之心,妄加猜疑,不过情有可原,爱之切,虑之杂也。韩翝的手下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柳氏。柳氏捧信大哭,哀伤之中,回诗一首:“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不堪折!”未曾想到,信未到韩翝之手,柳氏已被蕃将沙叱利掠获,韩翝得此消息大恸,自责不已,幸得友人相帮,花重金赎回,一对可怜鸳鸯方得破镜重圆。
创造世界的五别天神
古代日本人认为,众神的世界高高在上,他们将自己居住的世界称为“苇原中国”,而把神居住的天庭称为“高天原”。
天地初成时,出现于高天原的神,名叫“天御中主神”。
其名字的意义就是支配天庭中心,亦表示世界神圣的中心在天上。
其次出现的神是“高御产巢日神”,后又出现了“神产巢日神”,两个都是具有各种繁殖灵力的神。
这时大地尚未成熟,如漂浮之脂,亦如水母漂流,此时水边芦苇发嫩芽般出现的神,名叫“美苇芽彦知神”,意思是长得俊美如芦苇嫩芽的男神,代表大地和海尚未分离时的生命中心。
接着又“天常立神”出现,意思是大地出现了天庭之神。
同时,海上流动的大地,被出现在水边如芦苇般的嫩芽支撑着,形成了凝固的陆地。
以上五神合称为别天神,意指天庭中的特别神,代表世界的创造。
神世七代
在创造天地时,这时出现的神叫国常立神,意思是出现土地时的地上之神。
其次出现丰云野神,表示天与地、地与海还无法区别时所出现的神。
其次,出现的神叫泥土神,而同时出现,但为女性的是巢土神;都是代表泥土的神。
其次,又出现了角蚀神和女性的生野神,这两位是表示植物的根茎开始发了嫩芽的神。
其次,出现了代表男性的大殿儿神和代表女性的大殿部神。
其次,又出现御面足神代表面貌俊美;接着又出现和此神配成对的敬畏神,意义颇令人恐惧。
最后一对是伊耶那岐神和其妹伊耶那美神,从国立常神到伊耶那美神称为神世七代。
这些神的出现代表了:
第一:土和水和成稠泥状,形成了世界的雏形。
第二:此时长出某植物的嫩芽,并且由白色的茎支撑大地,成为世界的中心支柱,生命开始繁衍。
第三:男性、女性的诞生,是具有人形的神,也是人的开始。
第四:男性向女性求婚;当男性赞美女性是一个美丽的女人时,女性也向男性说你是一个英俊的男人。
第五:由于男女双方互相示爱,因而结婚。
伊耶那岐与伊耶那美物语
伊耶那岐、伊耶那美二神接受天神的命令,把漂浮海上的大地固定下来。
两人站在天浮桥,以天神所赐沼矛深入海中搅拌,海虽发出声响,矛提起时,矛尖滴下的盐水凝聚成倒,称为能吕岛。
两神自天庭降临岛上,在岛上竖起一根天柱(代表天庭中心的柱子),建造八寻殿(大房屋)。
伊耶那岐问伊耶那美说:你的身体如何形成的?
伊耶那美道:我的身体是一层一层铸造出来的,但有一处仍未做好。
伊耶那岐说:我的身体也是一层一层铸造出来的,但有一处做得较高,所以我可以将身体较高的部分放入凹陷的地方,结合呈完美状态,来产生我们的国土!
伊耶那美:好吧!
伊耶那岐又说:那么我两就相约在天柱所在之处见面吧!并在那儿成婚。
约定之后,伊耶那岐又说:从右边绕过来,我从左边绕过去相会。
当他们在约定的天柱相会时,伊耶那美开口道:你是个英俊的男人。
伊耶那岐接着说:你是个很美的女人。
当他们对话结束时,伊耶那岐对他妻子说:这话由女人先说不太好。(变音:暴走!)
他们结婚后所生的孩子是水蛭子(无手无脚的孩子),他们把他放再以芦苇编成的船上,让他在海上漂流。
不久,他们又生了淡岛,但也没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扶养。
这时,两位神商量道:我们所生的孩子都不太好,还是去请示天庭中的神。
天庭上的神以太占,而后说道:因为女人先开口说话,所以你们出生来的孩子才会不好……(变音彻底暴走),你们还是回到原地再行一次婚礼吧!
他们这次重新结婚后所生的孩子就是狭别岛,也就是现在的淡路岛(今兵库县)。
其次生了伊予的二名岛,就是现在的四国,这孩子有一个身体,但有四个头,就是伊予国(爱媛县)、赞岐国(香川县)、栗国(后来称为阿波国,亦即今日的德岛县)、土左国就是后来的土佐国,即高知县)。
其次生了隐伎的三子岛,及现今的隐岐岛(岛根县)。
其次生了筑紫岛,就是今日的九川。这岛只有一个身体,但有四个脸,而且每个脸的名字都不同,即为筑紫国(就是后来的筑前国和筑后国,即今的福冈县),还有丰国(即后来的丰前国和丰后国,即今的福冈县及大分县),肥国(及后来的肥前国和肥后国,今日的佐贺、长崎、熊本县),熊曾国(及后来包括大隅国及萨摩国的日向国,今日的宫崎县、鹿儿岛县)。
其次生了伊伎岛,即今日的壹岐岛(就是长崎县)。
其次生了津岛,即今的对马(就是长崎县)。
其次生了佐度岛,即今的佐渡(就是新泻县)。
其次生了大逶丰秋津岛,即今日的本州。
就这样生下八大岛。
接着又生下与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石头、泥土、砂子、河海、水、雾、船、食物等各方面的神,伊耶那美最后生火神却反被烧死,伊耶那岐愤而斩杀火神。
伊耶那岐因爱妻深切,为了想接妻子回去,来到了黄泉国,却看见妻子因为火伤造成丑陋的一面,狼狈的逃离黄泉国(简直是猪狗不如),为了除去黄泉国的污秽,伊耶那岐在阿波岐原举行修法事,那时扔掉的杖、腰带、衣服、头冠、左右手饰均化为各种神,又他洗左眼时出现天照大御神,洗右眼时出现月读神,洗鼻子时出现建速须佐之男命,分别命令他们治理高天原、夜食国、海原。须佐之男命不从,父神(伊耶那岐)于是将他放逐。
天照大御神与须佐之男命
因为须佐之男命不从父命,要被放逐到淡海的多贺,所以须佐之男命准备到高天原向天照大御神求情,当他升天时,天地震动,身为姊姊的天照大御神以为弟神要来抢夺她的地方,于是严正以待,弟神为表白心迹和姊神做誓约的比赛,可是须佐之男命却在获胜之后趁势破坏农耕、祭祀,连天照大御神都害怕,躲入天之岩屋,宇宙因此为之黑暗,众神感到困惑,思索对策将天照大御神诱出岩屋,天地再度放光明;之后再将须佐之男命驱出高天原。
须佐之男命下降到出云国 肥河上流的鸟发地方,看到一对老夫妇围着一女童哭泣,问明原因,才知道八岐大蛇每年都会来此食童女,如今又是快来时期,正为此烦忧,大蛇有八头八尾,身上长杉、桧,身长跨八座山顶、山谷,腹部滴着赤血,须佐之男命表明身份,并准备杀大蛇;他让大蛇的八头深入桶中饮酒,酒醉伏卧,然后拔剑将蛇寸断,肥河尽成赤血,在他斩蛇尾时剑刃缺口,剖开一看,内脏一神剑,于是向天照大御神报告始末,并献上神剑,神剑名为草剃大刀。
须佐之男命与女童栉名田媛结婚,其子孙皆为谷物之神。
大国主神
大国主神在未受须佐之男命之封以前,名为大汝神,有众多兄弟之神。
兄弟诸神为取八上媛,旅途中,大汝神治愈受伤的白兔,白兔即预言大汝神会娶八上媛,果然八上媛只愿为大汝神之妻,因此惹火了众兄弟,杀死他两次,皆因母亲救助而复活,逃到须佐之男命的根国。
大汝神与须佐之男命之女,情投意合想投结为夫妇,须佐之男命提出种种难题考验大汝神,大汝神逃走,须佐之男命追到根国之境,遥封大汝神为大国主,要求以自己的女儿为正妻。大汝神赶走众兄弟之神,建立国家,也依约娶八上媛为妻,但八上媛害怕正妻的嫉妒,生下御井神之后回到娘家因幡地方。
天照大御神为了统治苇原中国,接连派遣天忍穗耳命、天菩比神天若日子降临,皆未成功,后来派遣建御雷神、天鸟舟神来到出云国的伊那佐小海滨,拔出十拳剑,问盘腿而座的大国主神,大国主神把责任推给两个儿子,事代主神与建御名方神,建御雷神一一降服二神,大国主神才将国家让给天照大御神。
天孙降临
天照大御神与高木神命令皇孙统治丰苇原水穗国,这是为了让现有的统治型态取得正统地位,创造王权神话。这是把“天子”转变成神圣的血统,把天子受命的思想转换为天神命令直系血亲下凡当地上统治者的构造。
海幸彦与山幸彦
兄火照命是海幸彦,弟火远理命是山幸彦,常捕鱼、猎兽。
有一天,弟弟提议互换道具,结果火远理命连一条鱼也没钓到,还把钓针遗落海底,火远理命准备以五百、一千个钓针赔偿,兄皆不从,非原来的钓针不可。
火远理命悲伤地在海边哭泣,此时盐神出现,教他竹笼舟制法,可到海神绵津见神的世界,海神之女丰玉姬喜欢火远理命,火远理命与她结婚,并在海神处度过三年。
有一天,想起自己来到海神国的原委,不禁长叹,这情景被妻丰玉姬看到,于是向海神禀告,海神马上召集群鱼,问可有谁拿到钓针,此时正有一鲷被钓针鲠在喉间痛苦不堪,于是从鲷身上取出钓针,并交给火远理命潮盈珠、潮干珠,向兄复仇。
另一方面,丰玉姬来到海边生下鹈葺草葺,但由于火远理命不听丰玉姬的劝告偷看生产情况,丰玉姬于是回到海中,由妹妹玉依毘卖代替姊姊养育鹈葺草葺,后来与鹈葺草葺结为夫妻,生下神武天皇等孩子。神武天皇是第一代君王,也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代天皇,《古事记》从神的世代转向人的世代,物语的主角也从不死的诸神转为寿命有限的众生,舞台从高天原-苇原中国-黄泉国的神话世界,转为大和国。
古日本的女性性器崇拜传统
关于有名的天岩户神话,拥有各式各样的解释。
其中有着表示对太阳之恩惠的重要性的太阳崇拜说;也有着阐述日蚀现象的日蚀现象说;除此之外,更有着所谓的性器崇拜说。
崇拜犹如女性性器的岩穴以及木枝的分歧处(木岐)的习俗,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而天照大御神所躲藏的天之岩户,正是女性性器的具体表现,可以说是象征着”胎内”的意思。
而至于在岩户之前裸露女阴与乳房而狂踊以执行祓除邪气仪式的天宇姬命,自天地开辟以来,女性赤裸着跳舞便是自此开始的,更可以说是脱衣舞的元祖也不为过。
此外,也有着天宇姬命的这个舞蹈正是神乐的起源的说法,天宇姬命的后代-猿女氏族为了镇魂而代代在宫中侍奉。
而在宫中以为侍奉的神乐就称作”御神乐”,自平安时代开始作为神事之神游而转为”内侍所御神乐”。
相对的,在民间流传的神乐则称为”里神乐”。
八岐大蛇究竟是什么
建速须佐之男击退八岐大蛇的故事,无论在《古事记》或是更广为人之的故事之中,都是相当受人喜好的故事。
建速须佐之男支配了出云,接着由大国主命进行出云建国,如此展开了出云神话的序幕。
关于这个故事,也有着形形色色的解释。譬如说,八岐大蛇是西伯利亚的鄂伦春族侵略出云地方的说法;或是以八岐大蛇的形象暗谕异民族的阴茎的强奸掠夺说;也有为了平息每年一再发生洪水的裴伊川而以生人为祭品的说法(可参见佐用姬传说);此外,以原始农民终于成功的建设出灌溉用水道的说法也是有的。
甚者,‘八岐大蛇’这个字在爱奴语则是‘拥有八条支流的水流’的意思,而这个支流一再的发生洪水。
此外,针对‘高志的八岐远吕智’一文发展,指出八岐大蛇是北陆地方一族族长的说法;以及针对‘目耀赤辉’与‘见其腹者,悉常血烂也’的部分令人衍生出关于制铁的多多良(古代熔铁炉)之联想。
迷云重重的因幡之白兔
‘扛着一个大袋子’
如此唱着这个童谣,这是连在童话中也广为人知的‘因幡之白兔’的原作。这个故事其实具有许多疑点。首先,为何《古事记》会在此记载‘因幡之白兔’的故事呢
像这样的故事,于越南,高棉,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等东南亚国家中,如出一辙的流传着。而亦有说法指出,这个故事说不定与日本人的起源有关。
白兔为隐岐岛的海人族,而出云当时的居民则是身为原住民的北方民族爱奴族也说不定。
相对于侵略出云的天孙族(创建大和政权的一族),如果把这个故事想作在描述原住民与海人族之间连带的关系的话,在《古事记》中会出现名为‘因幡之白兔’的故事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自古以来即议论纷纷的另一个疑点,则是关于书中的‘鳄’所指为何的议题。
在日本,并没有身为爬虫类的鳄鱼栖息。
所以在普遍的看法来说,这个‘鳄’指的应该是‘鳄鲛’或是‘海蛇’也说不定。
译注:
因幡之白兔:也作稻羽之素兔意同。 童谣全文:扛着一个大袋子,大黑神明要来啰!看见因幡小白兔,无皮无毛赤裸裸!
鳄鲛:即为鲨鱼这是广为采用的说法;此外,与大物主神的形象结合之后,指为海蛇的说法亦有之。
爱奴族:居于北海道的民族,亦可写作虾夷族
大穴牟迟神所受到的试练之意义
为何,大穴牟迟神非得经过如此残酷的试练不可呢
关于成人式,还有结婚前以女婿的身分到新娘的家中进行一定期间内劳动的服役婚,以及为了成为能够统帅出云国的大国主而遭受的试练等等,都有着多采多姿的解释说法。
比如说,蚶贝姬命与蛤贝姬命等,是可以想作”贝”作为女性性器官的表征的。
自古以来,各地皆有那种将女性性器官的分泌物涂在伤口上以治愈外伤的习俗,这的习俗因该是基于巫女所具有的‘复苏之力’所发展出来的。
而当大穴牟迟神遭到大火所为困之时,老鼠说的:‘内者空洞具也,外者阳炎怒燃!’一句,依旧令人联想到女性的性器。在此便有逃入女体之内而受到保护的说法。
再来,至于之后八千矛神四处散情之事并非是一个单纯香艳煽情的故事,而可以想成是领土侵略的记载。
从沼河姬命所在的高志国(越之国)位于日本海沿岸的北陆地方,而多纪理姬命所在的宗像地方却位在九州的福冈县一带便可略知一二。关于‘沼河’这个字,在爱奴语则有‘温水之川’的意思,在此我们可以视作流经丝鱼川市的姬川。
由此考量,出云国的势力范围应当就是北起新泻县出云崎町,南遍福冈县宗像郡周遭了。
译注:
贝:日本人的观念中,”贝”的样子时常被暗指/联想为女性性器。
逃入女体内:说成白话就是”希望能够回到母亲的子宫内而受到保护”。由《古事记》开始,无论天照以女性表征,或是逃入洞中的事例皆显示了日本的母性回归意识。直至今日,日本的创作者如富野由悠季与高桥哲哉的作品之流,都显示了强烈的母性回归意识。
沼河:音Nuna-Kawa,Kawa是川/河之意;爱奴文Nuna等同日文的”汤”。
‘倭建命’的两种面貌
在神话中极受欢迎的角色,倭建命登场。
同时具有人类强健与纤弱两种特质的主角,在他满溢恋爱冒险以及浪漫的故事,以及悲剧性的凄美结局,使得倭建命受到广大的支持。
而在他死时,‘其大和之国者,国之真秀者也……其大和之国者,如此秀丽之国!’,歌诵此望乡歌,遂而临死。‘幻化八寻天鹅,翔天而向滨飞行’如此描述。
然而,倭建命在《古事记》与《日本书纪》中,有着全然迥异的形象。《古事记》所记载的倭建命,是一个同时具备人类的强健与纤弱之凡人的英雄。
另外,在《日本书纪》中,倭建命的汉字被写作‘日本武尊’,是一个背负国家权力背景,极为勇健的武将。直至二战终结,仍被当作神国日本之神格化的英雄来看待。
神功皇后是为渡来民族
神功皇后的三韩征伐,丰臣秀吉的朝鲜征伐,以及之前二战时的殖民地政策,时常成为日韩之间国际纷争的导火线。
无论战前,战中,神功皇后与武内宿祢是能够和建速须佐之男与倭建命(日本武尊)并列,是全日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英雄。
而四世纪的日本可称为‘谜的世纪’,在日本方面几乎没有任何资料。以朝鲜方面的资料“百济记”与高句丽好太王碑文来看,日本侵略朝鲜半岛之事应该是事实。
纵然神功皇后是一充满谜团的人物,不过在“记纪”中则视作重要人物记载。
神功皇后芳名‘息长带姬’,而‘带’系则为‘近江王朝’中,名为息长系的氏族的一支家系,近江盛行制铁,不难想象,依赖琵琶湖的水运交通,加上近江王朝的铁制兵器,使得琵琶湖的水军势力得以扩张。接着,要是这个势力远渡日本海,进而有侵略朝鲜的可能这点并不奇怪。
此外,就如同天之日矛命一章所述,神功皇后的族系可以溯至天之日矛,也就是来自新罗系的渡来民族。
古代最后英雄的真面目
雄略天皇,是在皇位继承权的争夺中,显露出强烈个性之古代最后的英雄。
一直到即位之前,雄略天皇(亦称作大长谷王)一再的杀戮排除其余的皇位者。
甚至杀了葛城一族的都夫良意富美,除了削弱了当时掌握政权的葛城一族之外,我们亦能体会到他的冷血。
不过,在雄略天皇即位之后,则渐次展露出他温柔的心与拥有丰富感情的一面。
与引田部赤猪子间的逸话,吉野川的少女与有关蜻蛉的故事,葛城山山猪的故事,与一言主神相遇之事,三重女官的‘天语歌’,与春日袁杼姬的‘宇岐歌’,‘志都歌’等等,无一不叙述雄略天皇出人意料的拥有纤细之情的一面。
总之,天皇家血族间的权力斗争并无止息,无人记取教训惩,皇族间皇位继承的纷争在此之后持续了数千数百年不止。
早从神的诞生到国的建设,远从神代的世界到人类的世界,《古事记》所叙述的梦想与浪漫,爱恋与冒险,美女与英雄的故事,褪入两千年前神话的世界之中。
关于只用四卦
韩国太极旗中,红蓝两色代表两仪,但是不像中国八卦一样,黑鱼与白鱼中分别有白色和黑色眼睛,也就是两仪相生相融的意思。而天地水火四相,是八卦的基本四卦。可见韩国对于中国文化的吸收是选择性的。
关于图案来源。
中国的《周易》和道教在韩国颇有影响。1882年8月,两位李氏王朝的使臣朴泳孝和金玉筠奉命赴日本谈判。当时李氏王朝尚没有国旗,这两位使者认为,作为一个国家的代表,没有国旗是不行的,两人商议,决定用《周易》中内涵丰富、富有深刻哲理的太极图作为国旗图案。于是,他们在去日本的船上绘制了一面太极旗。两人回国后,将绘制国旗一事向政府作了汇报,受到肯定和赞扬。第二年即1883年,李氏王朝正式颁布该旗为李氏王朝的国旗。
1948年,韩国政府成立时,决定将太极旗作为韩国国旗,并于1949年颁布了制作标准:太极旗横竖比例为3比2;白底代表神圣的国土;太极图象征宇宙天地浑成以及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中间太极的圆代表人民;太极的两仪为上红下蓝,分别代表阴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