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dy>
天坑同事、天坑朋友、天坑对象——如何精准 避坑 ?
目前已知的信息是,名气和金钱都不是护身符。
毕竟,前有 金莎 恋爱节目遇上的男嘉宾,被前女友爆 假单身 (为了上恋爱节目分手):
节目早期,金莎对他评价还不错
后有某一线网红,声称自己被 渣男前任 当街抢走孩子,并用孩子威胁要钱,结果没过两天又反转了。
我有姐妹当时义愤填膺,但我吃瓜的时候觉得这个事太踩情绪点了,感觉有点不真实
即使自信身边的人不可能这么坑, 「从细节看人」也比想象中有用 :
比如,之前日本有个让女生选出真富豪的节目《亿婚》中,就有女生被假选手的 光环所欺骗 而选错:
这段话是有问题的,大家可以先想想问题在哪
再比如,生活中总有些 「不肯说出真实想法」 的人,如果你真的信了他们的邪,则很容易被洗脑:
类似「我对你真的很好」,这种话也踩坑率超高
比起深陷坑中才恍然大悟,能预先 通过细节发现不对,显然可以大大增加人生顺遂度 。
上期聊了「细节看人的基本思路」,大家都表示超级实用。
这期继续聊 更细节的实操技巧,get到马上就可以用 哦!
自我程度
怎么判定一个人是否靠谱?是否会相处愉快?是否能照顾到自己的利益和情感?
「自我程度」 是个很好的观察指标。
回想一下,你人生中的所有坑王,基本都有 「过于自我」 这个问题: 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别人,注重自己的感受利益但忽视别人的感受利益 ,等等。
上期评论区,也有读者指出这种现象
但,问题来了, 如何从言语判断一个人的自我程度?
简妮我个人观察,以下两种言谈很值得注意:
第一,总希望成为 全场瞩目 ,喜欢 插话和打断对方 。
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个例子,是学生时代的班花:
有一次大家一起去做礼仪,一堆人聚着聊天。本身 大家都在听 她说 防晒和化妆心得(但她给的心得也就是一定要把睫毛根部填满,但当我问她怎么填满时,她就当没听到),气氛还不错。
结果有女生问她是不是处女座的,好注意细节哦,然后大家又转去聊星座。
她对星座没啥研究,插话插不进,就 打断大家 「我们不要聊这个了,没意思」,然后继续 强行回到自己擅长的话题 。
聊天时,有些人总是更沉醉于自己讲别人听,别人讲的时候总是打断,这个习惯其实不太好哦!
当时,有几个其他班的男生帮我们搬东西,她 请求帮忙的时候态度还不错 。但他们走了之后,她就在女生面前 吐槽这些男生 不洗头、脸好油,什么人都能来做礼仪。
更微妙的是,后面有挺多事她都表现出这种倾向: 认为别人为自己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一边要别人做这做那,一边瞧不上别人 ——可以说是很一以贯之了。
第二,无论是否恰当,都喜欢把话题引到自己身上, 总要显示自己比别人优越 。比如我教练,虽然自己经常说自己脾气好甚至「讨好型人格」(讨好型人格做错了什么),实际上 超级自我中心 。
一开始是我跟姐妹聊天时,他 强行插话 「别人都说我像混血儿诶」「人家都说我会发财的」(此时的话题跟他或者混血儿一点关系都没有)。
而后,我发现,他总是 擅自更改我的训练目标 :
我希望把腿练细点,他却给我按翘臀练,最后练出来不是我要的效果,自己还很得意,说觉得这样更好看。
不仅是这件事,其他事中,他也经常表现出这种 「不把你说的话当回事」「总觉得自己那套最对」「总想说服你按他的想法来」 的态度。
对于这种人,你跟他讲合作讲尊重,都是没有意义的,直接讲清楚跟他利益相关的结果,比如「你再这样我就换教练/投诉」,才有效果。
当然,以上两个例子比较极端,大家应该也可以明显get到不对,下面的几个例子,过于自我就相对比较隐形:
《90婚介所》中,有一位送女友奢侈品礼物,并 声称对女友很好 的男生:
生活中也常有这种,表示我对你很好,我很爱你的人
但留意他的发言过程,几乎 全都是「我我我」 ,并没有提到对方需要什么,或者这礼物为什么能给对方带来价值。
很长,但都是围绕他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
孟非不愧是人精,一眼看透了他这样做的本质:
极度一针见血
这种在讲话的时候,全都从自我角度出发,讲的是自我的想法和感受, 通篇「我我我」的人,往往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和意愿,很容易「自我感动」。
上述的男生被孟非点醒后还能承认,其实已经不错。
更常见的情况,是这类人总也不肯承认,其实他们做很多事,是 基于他们自己的需求,却强行按头其他人领情和承担结果 。
比如那种「我也是为你好」「我也是爱你」开头的句式,基本都是这种
即使只在一般的交流中,如果有意识观察「自我程度」,其实还是很明显的。
比如《你好另一半》中的两位男嘉宾,虽然都在夸女生漂亮,但 自我程度 显然不同:
哪个更自我,应该不用我说吧?
再比如《90婚介所》中,女嘉宾韩笑询问男嘉宾关于丁克的态度,虽然三位都不是很愿意,但 给出理由的自我程度 也很不一样:
能明显看出哪个更自恋吧?
当然,人本质上都是自我的,简妮我自认为自己也是个很自我的人——不是说自我就不靠谱!
但 跟自我的人相处时,最好预先说明你的要求及相应后果,否则这类人很少会主动替对方考虑——默默退让的话,对方很可能并不能get到并领情哦!
比说什么更重要
为什么有人能聊几次天,就对一个人有基本判断?
说白了,是 会观察 。
这点甚至不需要太多天赋,关键是用对方法:
虽然我们常说「看一个人,不要看他说什么」,但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 「不要相信他自己说自己是什么」 。
但事实上,如果我们忽略一个人具体的描述,而只是看他说话时的「关注点」在哪,其实可以提取出不少有效信息:
比如,《你好另一半》里的Danny,初出场时就秀了自己的 私人定制衣服 :
金星:难道我没看过吗?
送的礼物是爷爷的画展纪念册,顺便说了一波 自己的家世渊源 :
也蛮常见的类型
相亲的时候,强调自己是4A广告出身,前8年做车后8年做酒,都 很高端 。
让我想到上次群聊看到一个人备注是「国企销售」,异曲同工
以上信息是真是假?初看很难求证。
但男嘉宾的表述,其实已经透露了关于他的几项重要信息:
第一,他 价值观上崇尚权威和地位 (因为所有描述都围绕着这两点),并认为自己在这两个方面表现优秀,很可能会 输出优越感 。
这点也在其后他的表现中得到印证:
在相亲过程中,他 不断提问对方,输出优越感 ,让对方觉得压力很大:
他有种我比你优秀,我就可以高人一等的感觉
第二,他 个人能力不强 。
一个人的价值观,往往建立在他的禀赋上。用简单的话说, 他强调的,往往是自己优胜而非吃瘪的点 。
一个总是在强调「我在什么牛逼公司」「我做什么牛逼项目」却 避而不谈「我个人有什么成绩」 的人,「谈」的未必是真,但「不谈」的多半不咋地。
比如我之前跟朋友吐槽,我在香港工作的时候 非常辛苦,加班到凌晨一两点很常见 ,通宵也不少,一个月也就 不到三万 。
不过,反向应用一下,大家在外聊天时,最好尽量 隐去自己的私人信息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啊!
03 表情
下意识反应
为什么这年头,感觉被骗的人越来越多?
在简妮我看来,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大家 越来越偏好线上交流,而面对面实际交流大大减少 。
线上的交流,无论是通过文字还是语音,能掩饰的地方都很多,阅历多的人,甚至可以预先充分准备以迎合。
但面对面交流时,往往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很多快速的、下意识的表情和反应——这些其实可以说明很多问题。
比如,《90婚介所》中,就有一位女嘉宾分享例子:
之前她约会过一个非常有礼貌的男生,感觉很尊重女性。但在问女嘉宾是否会做饭,女嘉宾答不会时, 脱口而出「那婚后怎么办呢?」
脱口而出的反应,很值得注意
女嘉宾也很拎得清,很快明白了,在这男生的观念里,女生就是要做饭的:
未必完全不行,但是可能对于家务分配会有预设看法
面对面交往时,可以多注意对方这种「脱口而出」「不经意说出」的言语,往往比深思熟虑的回答更能说明问题。当然,经历一些磨练后,有人为避免说多错多,会尽量约束自己少开口。
对于这些资深选手来说, 观察他们的表情和身体语言,往往可以得到非常有用的信息 。
比如,上期提过,一个口口声声说「自己不爱钱,更注重钱创造的价值」的女选手胡诗晨。
虽然她口口声声说自己不爱钱,但当男生谦虚自己家庭「还可以」的时候,她的 嘴角很明显地下撇了 :
其实面对面的交流时,我们的面部表情能说明很多东西
但之后,当男方说自己的妈妈是做红酒生意时,女生马上 又笑开了花 :
表示满意
结合语境,这种表情反应无疑说明了这位女生 相当注重经济条件 ——当然这也没什么不对,但总归跟她自己语言表达得很不一样。
身体语言 也很能说明问题:
比如《90婚介所》的胡娇娇,在和男嘉宾们进行互动问答时,虽然前面他们都在和女嘉宾互动,但实际上 身体都在努力远离 。
男嘉宾眼神基本都在躲闪,身体比嘴巴更诚实
相反,恋综节目中,最后在一起的,往往从早期身体语言中就能看出端倪。
什么脚尖对着、偷瞄偷看,都是表达兴趣的身体语言
当然,面部微表情是个大学问,三言两语说不清,对不敏锐的普通人来说,也很可能误判。
这里还有两个技巧:
第一,很多人表示自己「不会看脸色」「根本没有注意到」。
所以聊天的时候,有来有往,不要把注意力都放在自己身上,才能get到更多信息
第二,虽然 「面部微表情」 前些年很火,但普通人使用起来会有 很多误差 ,所以已经被专家辟谣了。
我们并不需要解读所有的微表情或身体语言,有些时候摸鼻子并不是代表心虚或说谎,可能真的只是因为鼻子上长了个痘。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那些跟言语明显矛盾的身体语言 :
比如,嘴上说着「好」,却在微微的摇头。嘴上说着可以,但身体却在远离。
矛盾的身体语言,更值得注意
最后,这样看下来,你可能已经发现,我们的表情和身体语言所透露的信息,其实比我们想象中多得多。
有时候我们觉得有些人「说不上哪里不对,就是不太对」,可能就是 潜意识get到了一些微表情和身体语言 ,但显意识还不理解为什么,只能归因为 「第六感」 。
换个角度,我们自己以为自己能掩藏的想法和情绪(比如不喜欢某人),其实并不会藏得多好——所以 长期来讲,真诚和真实才是最好的相处策略 。
04 真诚和真实
往往带来统一
简妮我一直说, 人际交往,真诚很重要,这不仅关于道德,更是关于实际效果 。
爱钱也好,爱貌也好,其实都不是什么绝对罪恶的事,只要 自我能接受 ,也能 坦白表达 ,自然能找到同频共振的人。
相反,如果一开始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又在后续露馅,即使本身意图也无可厚非,但给人的感觉就会很差。
比如,看到这,大家应该都不会太喜欢这个说自己不爱钱,实际上很爱钱的女生
「阅历」为什么能帮人更好地识人?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阅历的人,往往知道具有某种特征/进行某种行为言论的人,会在其他方面怎么样。
比如,一个人 说自己非常上进 ,给自己安排很多学习和锻炼,但 对另一半没什么要求 。
一开始《亿婚》里的假富豪
虽然这种情节听起来很玛丽苏,但有阅历的人往往能很快察觉到不对。
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人,必然对身边的人有要求 ——未必要达到自己的高度,但起码要认真面对生活。
相亲节目中很多男嘉宾,自己条件优秀,对对方优秀程度也有要求
同理外貌,一个本身 自己很注重外表的人 ,找对象不一定要找帅哥,但起码要把自己的外观打理得不错:
这种人如果说自己不注重外表,也就是听听就好吧!
前面说过的综艺《亿婚》更有意思,让一堆女嘉宾在假富豪里猜出真富豪。
问手表、车子、工资收入等 硬指标 的,都猜错了:
因为这种很容易突击,而且自己没有相应财富等级会很难识别
相反,唯一猜对的一个,问的问题是「小时候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像独狼、不喜欢受雇于人,这些都能跟独立创业连起来,统一的往往真实性更强。
讲到这,感觉下期「看细节识人」可以继续讨论一下 「如何判定一个人有钱指数」 ——
想看的话,记得点个赞催更啦! 1000赞 点满下周写,下期再见啦~
负责助理:木青
—怎么更精准看人不踩坑?
如何从细节识人1 / 高阶「以貌取人」(上)/ 高阶「以貌取人」(下)/ 审美就能看出有钱没钱?/ 看脸也能识别犯罪?/ 人间富贵花看钱还是看脸
—比美貌更有用的「有求必应」法?
有效请求的要点 / 想得到>付出,关键在肯定
—怎么避免恋爱陷阱?
如何避免恋爱脑 / 如何识破渣男套路
ᐁᐁᐁ
(除手绘图外,文中均来源于网络)
90婚介所韩笑刘天杨返场是第二季的第一期。90婚介所为了增加节目效果,在第二季节目中特意邀请了第一季牵手成功的情侣返场参加节目,韩笑和刘天杨是第一期返场的。韩笑刘天杨是90婚介所开播以后第一对牵手成功的情侣。
《90婚介所》第五期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90婚介所》第五期节目公开了前几期没有牵手的女生最近状态。镜头中的她们,下了节目之后,状态都特别好。陈佳琦仍然在尝试着极限运动,左冉冉,韩笑,杨宽,付邦几个人一起在武汉相聚玩耍。
韩娇娇上节目的第二期之后,就有很多观众吐槽当天兴趣房的男生的表现太过于拉胯,没有礼貌更不懂得如何尊重女嘉宾。
《90婚介所》以“寻找90分的爱情,等待满分诚意的你”为口号,主要呈现现代年轻人不同的爱情观、人生观。节目突破传统相亲交友节目的模式,赋予了女性嘉宾最大自由度的选择权利。女嘉宾可通过自主判断,选择心仪男嘉宾。若不合适,女嘉宾还将有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
相亲综艺如何有新意?
相比《非诚勿扰》这档老牌相亲综艺,近几年电视台都选择了恋综取代相亲。面对没有故事情节的相亲,已经是很多人看腻的,但这次的节目跟以往好像有点不一样。
这个节目属于年轻人
《90婚介所》这个节目显然不是父母辈看的。
节目里不再是千篇一律好看的脸、好看的身材,参加者也都是形形色色的人群,敢说敢问敢表达,他们输出着二次元、嘻哈、磕CP等各种新潮语术。
在相处中摩擦出爱情的火花才是这届年轻人喜欢的新相亲模式。
节目的流程设置成像游戏一样的闯关模式,32个试恋男生提前选好了房间分配,有价值观房、兴趣爱好房、过去房、未来房。试恋女生根据自己想法去接触这些男生。一个房间如果没有匹配成功,可以重新读档后再选择一次。
嘉宾的干涉也别出心裁。由孟非、阚清子、沈奕斐、孟常构成的助恋团既不会全程当着参与者的面各种分析讨论,也不纯粹当个观众在后期吃瓜。而是在特定的时候加入讨论给予建议,不强求对方接受。
看上去似乎不够正式,但也许就是这样轻松的氛围,更接近现在年轻人交往互动的方式,让人更加的放松也更容易接受。
婚恋观点大碰撞,
这些女嘉宾太飒啦!
韩笑——男人们管好自己
她是节目的第一位女嘉宾,穿着JK服长得很漂亮,说着孟非听不懂的二次元术语。谈到认为自己单身的原因时,她说:“男人只会影响我拔刀的速度。希望男生不要过于打扰我原本的生活,比如非常累的时候不要强行拽着我出门。平时比较宅,之前比较纸性恋一点(跟纸片人谈恋爱,比如《恋与制作人》),朋友就那么几个,朋友比我还宅。”
御宅族怎么谈恋爱,这估计是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觉得伤脑筋的问题。
在试恋男生与韩笑的交谈时,说到丁克这个话题,有一些传统的男生选择不接受丁克,有一个男生以 “文明需要被传承”为由认为丁克是一种反文明的做法,韩笑也不甘示弱地回答“你有没有考虑过女生,文明的传承关我什么事,你这是道德绑架”。
面对传宗接代,天经地义的传统教条,韩笑觉得生孩子这件事,不管男生怎么操心,那都是空操心,顶多是给一些经济和话语上的安慰,毕竟这个事情100%是由女生的身体来承担的。她觉得自己的身体也需要被尊重,坚决捍卫她身为女性的选择权,这一番话被网友称为“人类高质量女性精彩发言”。
付邦——优秀不是缺点,30岁也一样美好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城市规划的研究生出身的她无论是舞蹈、绘画、翻译、游泳都面面俱到,只要认定的事,就会努力去完成。付邦说自己是时间管理大师,其实她不过是对生活充满无限好奇与热爱。个人生活这么丰富多彩,为什么还要去谈恋爱呢?付邦的回答是:“一个人也很好,但两个人一起好我也愿意。”
“人生大体是孤独的一生,如果我没有那么幸运,我希望更多的时间是自己陪伴自己,在没有遇到那个人之前,我为什么不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去陪伴自己呢?”
她代表了另一类人群,接受了不错的高等教育,有着不错的事业,但是所谓金字塔相亲原理(相亲市场里剩下的大多是金字塔尖的女生和金字塔最底层的男生)还是比较现实的,在金字塔尖的付邦在爱情上的选择没有太多。
来到了三十多岁的年纪对生活有了新的认知活得也更加通透,有一个男嘉宾提问说:“会不会因为你太优秀,导致你的标准变高而脱单变得困难呢?”她缓缓地回答到:“首先我不太喜欢这样的说法,这仿佛是在说优秀是我的错,是个缺点。抛开性别不说我们大部分人都希望可以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变得更加优秀不是吗?还有就像小马过河一样,河水一直是这么深标准一直在那里,只是因为过河的人不同感受不一样罢了。”
有思想的女生,连回答都充满智慧。面对别人的质疑的付邦以一种坦然又温柔的方式予以回应,情绪不激动,话语不偏激,但却有力量。
如果说前面介绍的二次元小妹妹是抱着交朋友心态中遇见爱情的佛系,那么知性**姐则是一种“我一个人很快乐,但我不介意体验一下两个人的快乐来增加一种可能性,如果没有也行”的心态。她真正期待的是,来一场心灵的碰撞,拓宽一种生活的可能性。也就是有了面包,想要追求爱情的成功女性。
知性的付邦,情商智商都在线。不管是主持人还是试恋男生的问题,她都回答得很认真,很到点。她代表了那些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能汲取到不同能量的女性,每个阶段都对生活充满了向往,从内里生出朝气。在很多人知道她87年的时候,都显得很犹豫。不过她说她不介意姐弟恋,前任就是94年的弟弟。面对比她小的男嘉宾们她也没有觉得自己的年龄是弱势。现场有几位小她五六岁的男生愿意为她插卡就能看出来,这种由内而外的美,也会突破这种年龄的限制。
爱情路漫漫,
面包我有却少了味道
COCO看完《90婚介所》第一期,终于敢分享给爸妈:不是我有问题,年轻人找对象真的不容易。
人家是开门红,《90婚介所》是开门无,韩笑、付邦等试恋女生全部匹配失败。差点成功匹配的韩笑和刘天杨等都差一步成功,现实残酷,看起来很般配的两个人就是会因各种原因错过。
想要爱情,但是对人不感兴趣
很多人都看好韩笑与刘天杨。两个人都是彼此的类型,也能聊到一块儿。韩笑说“给我一根网线,包吃住,我可以永远不出门。”刘天杨说,他也可以很久不出门。
但韩笑选择了一个从头到尾记笔记的男生。而理由竟然是:“想把他拉进终极试恋里,听听他的分析。”所以在第二个房间,只有金渡江选她的时候,她很失望。1V1的时候,两个人也没有碰撞出什么火花。
韩笑宅在自己的世界里。“纸性恋”、二次元、JK,她对爱情的想象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二次元空间。在二次元里更多的关注点是“我”,“我”是这个世界的中心,所以也形成了她很多关注的点也由“我”出发。比如在第一次选择时她选择了金融男,原因是她想知道他对她的看法,因为在接触中只有他未围绕她转,这让她感受不同。但因为这个她可能错过了更适合自己的人选。
沈奕斐评论:韩笑从一开始坐在这里到一直走进第一个房间和第二个房间,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她其实没有做好进入到一个长期的亲密关系的准备……所以我觉得对韩笑来讲,可能需要给她点时间,她得要重新去做自己的调整,如果她不做这个调整的话,她又想要爱情,又没有散发出我想要走进爱情的这个想法,就会失败。
想要爱情就应该大胆示爱
付邦在房间内早就心有所向,但忘记向对方释放自己的感受,反让其他人会错意,真正的男主角不知道自己是男主,从而错过了一次机会。
也许是姐姐不习惯输出爱、表达爱,像很多只敢暗恋不敢追求的年轻人一样,害怕将自己内心的感情赤裸裸地袒露在他人面前,碍于自尊也好,碍于自己的人设也罢,缺少表达爱的能力是会让爱情溜走的。
他其实没那么喜欢你
另一位试恋女生左冉冉首先选择了“未来房”,后面又去了兴趣房。这两个房间其实暴露了我们相亲里常会遇到的两种情况。
一、尴尬的会面过于深入的话题,一直尬聊等到结束,第一次也变成了最后一次。
二、像“兴趣房”一样很会活跃气氛,却忘记了深入,没能发现两人的不同。
这就像只谈恋爱,但是一旦提及柴米油盐的时候,就会被现实打垮。刘梦竹拒绝的理由是,自己是洗衣机广告式家庭长大的孩子,所以想要寻找同样背景长大的女孩子。孟非评价其内在含义就是:他其实没那么喜欢你。
《90婚介所》不再只追求促成一段姻缘,而是聚焦个性、兴趣、价值观等话题,还原青年社交的本来面目,冷静探讨和寻找健康的亲密关系。试恋嘉宾不再是单纯的人设和标签化的成功,他们拥有最大的自由度,能够展现真实的自我。
既然生活是具体的,那么观点也应该是具体的。这种背景下,《90婚介所》走出了差异化路线,一定程度填补了交友综艺的空白,既没有强造话题,也没有强行撒糖,而是在多元价值体系里去探讨社交的可能性。
恋爱综艺的兴起,让操心孩子们终身大事的父母观众们误以为,只要把单身男女“关”进一屋,就能擦出爱情火花,撮合失败的双方父母还纳闷孩子咋不像电视上那样演。
其实年轻人拿到的,大多数都是《90婚介所》同款剧本——没有话题强行尬聊的不愿意强求在一起;有话题的年轻人,心里却都只在乎自己;彼此产生兴趣,深入了解,发现和想象相差甚远,选择离开……费尽心思了解一个人,变得熟悉,却有各种阻碍横隔在中间,没有人愿意无缘无故的妥协,也不相信值得自己妥协。
但正像付邦说的人的本质是孤独的,很多人把这当成一件悲伤的事情。而她活得漂亮的原因就是在充分认识这个事实的基础上并未感觉悲观,而是对世界、对自己、对他人依然抱有强烈的热情和好奇。要是自己都不有趣,孤独才是让人悲伤的事情。
就像罗曼罗兰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尽管此时此刻身边没有人陪伴,不放弃追求更好的自己,才能做好自己命运的主人公。
寻爱很难,学会爱更难,但我们只要相信爱,总会有一天,总会遇到一个人,把你视若珍宝。
来源
新浪微博
﹀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