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这个简直就是暴露年龄啊~~ 好吧,我嘴馋,还是回答吧
80后的童年,虽然简单,却有很多值得珍藏的童年经典;
如果你也是80后,那么就请一起来分享这份童年记忆吧~
棉花糖~
小时候很傻,觉得那棉花糖好神奇--1勺勺糖放进去,出来的就是1团团棉花糖;甜甜的棉花糖,蓬松蓬松的,买上一团,跟着玩伴一起边舔着边往家走,糖舔完了,家差不多也到了~
果丹皮~
现在偶尔吃果丹皮或山楂时,总是一股脑地快速解决;而小时候,每次吃果丹皮时,总是很慢里斯条地将塑料纸剥开,先舔着表皮的酸酸甜甜,然后再小小地咬一口,继续细嚼慢咽着--现在想想,虽然有点傻,不过却觉得当时的那种“傻”吃法,是最值得回味的~
水果罐头:
现在再看到水果罐头就极少买了,小时候可是当宝贝来吃呢,甜甜的,好吃~ 连糖水一滴都不会放过,全部都会喝掉的。我爱吃黄桃的
棱角:
小时候,看着那乌漆麻黑的棱角,我总是避而远之;但每次外婆将剥好的棱角肉递给我时,我总是会美滋滋地吃着;现在偶尔还会在街上看到卖棱角的,只是每次看着那黑漆漆的外皮,我还是选择飘过~呵呵~
大大泡泡糖:
上学放学来一个,一毛钱一个的西瓜泡泡糖,哈哈哈。大大是两毛钱一个,对当时的我来说还是有点奢侈的;现在超市里虽然有卖大大泡泡卷,不过完全没有小时候的那种味道,吹起来的心情也不同了~
跳跳糖:
小时候每次吃跳跳糖,都会觉得神奇--1将糖放进嘴里,那糖就开始活蹦乱跳了;现在想想,小时候爱吃跳跳糖,好像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它的“活蹦乱跳”哈~
大白兔奶糖:
这个就不说了,现在看到大白兔还是会买来尝一尝,就喜欢那个奶奶的味道
小果冻:
小时候的果冻没有现在的果冻漂亮,多彩,却也是童年零食里的一角~
小浣熊~
最爱干脆面,好好吃~~ 调料包也会放好多好多的
吃完面了之后还会把手指头舔干净
健力宝
甜甜的~ 小时候,整一个就是碳酸饮料控啊,每次去便利店,总会惯性地买罐碳酸饮料(尤爱健力宝),然后一个自饮自乐
酸梅粉挤不太清楚了,但是无花果还记得呢,小时候的零食里,自然有无花果丝了;当时总爱一丝一丝地抽着吃,抽得慢,吃得慢,小小的一包无花果,就可以是半天的小零食了~前几天嘴馋还在淘宝上买了一大片,一条一条的吃~
哎呀呀,还有好多呢,回头慢慢写~~
随着社会变迁,如今的80后年轻父母中,能够完整潮汕 童谣 一两首方言歌谣者,已经少之又少。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拍剪刀的潮汕童谣,欢迎阅读!
拍剪刀的潮汕童谣
拍啊拍剪刀,
拍来挖连罗,
连罗籽,好玩耍,
玩耍正兴起,
一群**在听琴,
琴好听,
爷爷奶奶搬客厅,
客厅连哪里
客厅后院花园旁,
花园花开不舍摘,
留给**插条辫,
条辫插好来下田,
帮助爹爹收庄稼,
晒场高,晒场满,
大家共庆丰收年。
拍剪刀的潮汕童谣拓展一臼头舂米伤着腰
臼头舂米伤着腰
夫婿听知从从潮,
寻无乌鸡来补腹,
寻无杉板来押腰。
臼头舂米伤着脚
夫婿听知走来哈,
寻无乌鸡来补腹,
寻无杉板来押脚。
拍剪刀的潮汕童谣拓展二东畔落雨白纷纷
东畔落雨白纷纷,
娘仔挈伞去等君,
二人烧共一支伞,
四目烧看笑吧炆。
东畔落雨白披披,
娘仔挈伞去等伊,
二人烧共一支伞,
四目烧看笑嘻嘻。
1 关于拍胶刀的潮汕童谣
2 潮汕儿歌童谣
3 方言版童谣大全
4 潮汕童谣歌仔
5 潮汕童谣天乌乌
潮汕人爱不爱吃?一锅潮汕牛肉火锅就已经足够令人放下工作,整理行李整装出发,跑过来潮汕吃好吃不贵的火锅店。更具广东肠粉、虾丸、虾饺皇、粿品等各种各样美味可口,做为世界美食之都的一部分,仅仅一个潮汕就已经足够令人吃上一礼拜都不重复。
潮汕人亲睐一种蔬菜,一种原来是用来养猪,如今却有很多人喜欢吃的菜。对潮汕的60后、70后,甚至80后的人来讲,应当都很熟悉,饭桌上常可以见到他们的身影。但90以后就有许多人没有吃过它。
厚合菜,潮汕人之前用来养牲畜用菜,由于长的快,生命力顽强,在物质匮乏的时代里成为大家的粮食,救许多人的命。尽管在中国好多地方都是有栽种,但唯独仅有潮汕区域的人钟爱这类菜。
为什么只有潮汕人钟爱厚合菜?由于潮汕人烹调方法很特殊,在从前食不果腹的时代里,厚合菜便是随意剁碎了加米熬成粥,或者熬出菜汁,喂家中的小男孩,直到生活水平好转了,厚合菜的做法就多种多样了。
最常见几类作法:一个是把厚合菜焯水后剁碎,再加上动物油和普宁豆酱一起炒,炒的情况下菜叶子全自动出水量,盖上炖上一小会儿,等菜口感变松,就能盛出配饭吃,普宁豆酱的香气粘在青菜叶上,太上头了。
一个是把厚合菜调料了,再加上木薯淀粉,放到烙锅上渐渐地烙熟。厚合菜质地都是比较脆响那类,和木薯淀粉组合在一起口味多种多样,不仅有蔬菜水果淡淡清香,还有木薯淀粉的柔软,这个菜在潮汕叫“厚合烙”。
繁杂一点的,能把厚合菜剁碎了,再加上苋菜、箩卜、平菇等其它蔬菜水果,制成包馅,外边用小麦面粉、米糊或地瓜粉包裹住,就制成潮汕地域最有名的粿,尤其是红桃粿,吃起来层次分明。
如果喜欢厚合菜本来好涩口味,那么就切很多蒜末,用猪板油炒厚合菜,包裹着动物油和蒜蓉的厚合菜让你感觉香味扑鼻,简单一道炒海厚合,便是潮汕人家庭里最常见的一道家常菜。
过年的时候,潮汕区域的初七得吃“七样羹”,是指厚合菜、介菜、蒜、春菜、苋菜、芥蓝、莴笋这7栽菜,但是现在已不那样注重,一般凑够7种蔬菜就能做“七样羹”了。
可是,不管你怎么做厚合菜,起码一定要绰水,除去厚合菜的苦涩味儿。最好是加上很多油,不论是菜籽油或是动物油,油多常香,才可以减轻这股涩牙口感,也会更好下饭菜。
但是现在的90后,吃厚合菜的减少了,由于种厚合菜的人少了,经济收益不太高,现在家里自己养牲畜的减少了,全是工厂规模化养殖,再用的生成精饲料,也没厚合菜什么事情了,因此厚合菜慢慢退出潮汕人饭桌。
应该来说,80后出生的绝大多数都会说普通话,至于标准水平,就是广东人整体的普通话水平。80年以前出生的,70后出生的一半以上能说,之前出生的就可能有好多都不怎么会说了,或者说的很不标准。
对于在潮汕地区推广普通话,这个肯定是要做的,这是有利于潮汕地区的发展的,毕竟现在这个社会是一个互通交叉的社会,高速的运行机制和经济文化的互通互制越来越明显。如果潮汕地区依然抱残守缺,无法与外界很好地进行最基本的语言交流,这是严重影响整个潮汕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的。
但从保守一个地方的文化来说,潮汕话是潮汕文化的载体,是潮汕人之所以称为潮汕人的根本所在,所以个人以为,在推广普通话上不能一刀切,把潮汕话置于荒流一地。对于现在的学校教育,我觉得非常不恰当,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全一色的普通话和英语教学,却从来没有潮汕话方面的教育。特别是现在,随之老一辈教师的逐渐退休隐去,新一代的教师上台后,在授课上也清一色的普通话教育,而且所有学校都在要求教师必须普通话授课。那么,潮汕话的学习和传承只能依仗日常的生活交流和老一辈的口口相传,这是非常不科学的,对于潮汕地区保持其独特性和文化性有着极为重要的伤害。
潮汕话也有自己的发音规律,海内外潮人也为之付出了莫大地努力,编辑出了潮汕字典,所以应该把之加进相应的教育中去,如在启蒙教育中,认字时应加上潮汕话发音。
总之,对于日益加剧的“地球村”,各种民族或地域文化都在受到压缩和伤害,越来越多地趋一化,为了保护更好的多元化和独特性,作出相关的努力和政策是必须的。
我来个比较系统点的回答吧:
首先,潮汕人自古喜欢外出打拼,常言道,出门在外,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特别是在以前那种恶劣的环境下,生活艰苦,而且受尽欺凌,于是,难得一起在外,遇到困难的时候,碰到老乡,讲着同样的语言,那种感觉是我们现在很难感受得到的,所以,出门在外,听到“胶己人”,肯定会觉得特别亲切。
其次,林百欣在亚视的时候,曾经拍过一很热门的片《我来自潮州》,这是以林百欣生平为题材所拍摄的电视剧。也是将那句“胶己人”真正流传开的时候。
再者,潮汕人比较团结,起码在外人的眼里是这样,这源自于潮汕人的抱团思想,所以,在外面,听到别人同样讲潮汕话,说一声“胶己人”,无形中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