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走进武平千鹭湖景区,只见水草丰茂、林壑优美、鱼类繁多,三两成群的小鸟,或穿梭于枝头,或嬉戏在湖面,与游人相映成趣。眼前这幅宛若诗意山水画的景象,是武平人民敢为人先、接力奋斗,不断深化林改“武平经验”,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一项成果。
千鹭湖坐落在武平县城厢镇凹坑村、上东村和下东村的接合部,是典型的山塘、沼泽湿地。在山谷密林之中众多湖泊星罗棋布,吸引了成群的白鹭、苍鹭、夜鹭、白额雁、绿翅鸭等水禽水鸟来此栖息,可谓之“千湖星布密林间,千鹭翔际白云边”。千鹭湖正因此而得名。
作为武平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武平县依托湿地公园的建设,将千鹭湖打造成湿地生态体验、风景园林观赏和文化生态旅游的绝佳之地。千鹭湖先后获评国家自然教育学校(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林中湿地,白鹭天堂。2018年1月,千鹭湖项目一期开工建设,规划面积3061亩,新建“湿地花香、竹林禅静、水杉争雄、丹枫白鹭、芦苇飞花、松海云梯、十里桃红、泛舟观荷、白鹭坠霜”等九大景观,于当年7月建成开园。“千鹭湖优美的生态,引得众多鸟类来这里栖息,有些候鸟甚至成了留鸟。”武平县摄影家协会主席李国潮介绍说,武平有100多种鸟,千鹭湖成了它们最好的栖息家园。
一时间,千鹭湖成了武平县文旅融合新的生态会客厅,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来此“打卡”。在此基础上,2019年8月,千鹭湖二期项目建设将景区面积扩大到4197亩,重点打造我国最大的湿地水生风箱树群落,让更多水禽鸟类在这里“安家落户”。游客漫步在风箱树“水上森林”内,极目远望,一幕“鸟在水上飞、林在水中生、鱼在水下游”的湿地新景跃然眼前。
好生态迎来百鸟争鸣,也带来人气爆棚。伴随着千鹭湖二期项目的建成,以及周边农村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千鹭湖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民宿经济”“湿地人家”随之蓬勃发展,为周边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致富门路。“有的村民被安排到景区上班,有的村民摆摊开店办起农家乐,许多外出务工的村民也回乡发展,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千鹭湖景区解说员何利香告诉记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过多年地接续奋斗,武平县将千鹭湖这个沉睡的沼泽荒地变成武平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上的一颗明珠,将原本的城乡接合部打造成一张国家级生态名片,为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闽粤赣边宜居宜业宜旅的生态文明武平添绿增彩。
如今,游客置身千鹭湖腹地,远处是延绵青山,近处是碧绿湿地,头顶是蓝天白云。觅食归来的白鹭舞动着翅膀对空长鸣,似乎在呼唤更多的同伴和游人来武平这个天然氧吧享受美好生活。“来武平·我氧你”的城市IP在白鹭的阵阵啼鸣声中愈发响亮。( 融媒体记者 王尚华 罗焕辉)
嘉陵区是国务院1993年9月批准成立的县级行政区,总人口68万,幅员面积1278平方公里。国道212线、318线在区内交汇,成南高速公路纵贯全境。
嘉陵区于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游西岸,地处东经105°45′-106°00′,北纬30°27′—30°52′之间,北靠顺庆区,南邻武胜县,西接西充县、蓬溪县,东连高坪区,距离川东北经济文化中心的南充市仅3公里,并同成都、重庆形成一个两小时经济发展圈。
嘉陵区城火花镇,地势平坦,交通方便,现有常住人口4万余人。城市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现已开发35平方公里,是南充市人民政府确立的工业发展重点区域。区内1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对外开放、投资创业的热土。
嘉陵区是农业大区,盛产水稻、玉米、红薯、花生、油莱等,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三高”农业开发迅速,蚕丝、水果、草食牲畜、瘦肉型生猪和优质水果、商品蔬菜等基地建设起步良好,产量大,品质优、现区内工业初具规模,缫丝、织绸、印染、服装、针织、机械等企业已定点成型,食品、粮油、汽配等商业和工业企业已经起步,乡镇企业方兴未艾。
嘉陵区境内山清水秀,风光如画,名胜古迹众多。其中,建于明代正德十年的七宝寺历经300多年,仍然保持着较为完整的建筑原貌;清代乾隆年间的田坝会馆、江西会馆遗址犹存;猪山森林公园景观独特,太和白鹭远近闻名;休闲观光乐园凤垭山风光令人流连忘返。
自然地理
主要河流有嘉陵江,曲水河,吉安河,桓子河。嘉陵江全长1119公里,流域面积159710平方公里,是长江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嘉陵江主流在合川县汇合了涪江(嘉陵江左边)、渠江(嘉陵江右边)及小安溪,水系遍及川东北地区,构成巨大的扇形向心河网。嘉陵江流经四川盆地中,最大特色是曲流发育,次级支流分叉明晰,属典型的树枝状水系,东西基本对称,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就有17条,如东河、西河、白龙江及涪江、渠江等。
嘉陵区于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游西岸,地处东经105°45′-106°00′,北纬30°27′—30°52′之间,北靠顺庆区,南邻武胜县,西接西充县、蓬溪县,东连高坪区。区内地形是西北高,东南低,由东向西,自北而南依次为低山、丘陵、深丘带坝地貌,沿西南成带状分布。大地构造单元完整,地壳较稳定。
嘉陵是农业大区,农业以种养业为主,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主产大米,小麦,玉米,红苕,花生等,是全国重点柑橘生态基地和全国商品粮蚕商品基地之一。畜牧也较为发达,主产生猪,山羊,肉牛,鸡,鸭,兔,等,是国家肉型生猪基地,主要农副产品有蚕茧,冬菜,柑桔等。
主要名特产:蚕茧、棉花、油菜、烟叶、花生。
主要河流有嘉陵江,曲水河,吉安河,桓子河,可利用水资源总量72208万立方米,天然地下资源26298万立方米。
风土人情
桃花节是木老乡根据自身的旅游优势——满山遍野的桃花在每年3月举办的旅游节、现已成功地举办了三届。据2002年的统计,吸引了近40万游客,实现旅游收入400多万元。
木老乡自1994年以来,致力于山区立体生态农业的开发:在山脚及房屋周围栽梨树,在山腰种枇杷,在山上种桃树,在山顶进行退耕还林。在果树品种的引进上坚持“质量第一、优品至上”的原则,先后引进了春雷、大久宝、北京26、北京27、北京28等优质桃树品种;大五星、77—1、洞庭等枇杷品种;金花梨、丰水梨等梨树。现已栽种各类果树2500余亩。在发展水果产业的同时,积极带动、促成旅游业的兴起。现已发展“农家乐”140户,农民们利用自己的住房为游客提供餐饮、娱乐的场所;鱼塘则成了游人们垂钩的理想之地;游客也可以三五成群地坐在桃花下喝茶、谈天,好一幅“人在花中游、花在人丛开”的春游图。
除了自身的发展他们还成功地引进了南充“维新”和“绿洲”两大企业在园区内创办了接待中心与生态园。木老人在办好了“桃花节”的同时,又在每年的4月举办“品果节”。
木老人的辛勤与智慧正如阎才先先生在诗中写道:
木老人勤春来早,桃红杏白荡东风。
荒山秃岭育花果,生物工程治贫穷。
年年举办桃花节,生态旅游效益宏。
春早云低烟笼阔,桃花带雨色更红。
桃花笑迎四方客,冒雨观花兴正浓。
车如流水人如海,男女老少桃林中。
录音录像忙不息,桃园效应情意隆。
过去,贫穷的嘉陵山乡,根本谈不上什么文化生活,人们在繁忙的农业生产劳动之余,尤在每逢节日庆典的夜晚,总想寻点乐趣,丰富一下生活。那时,没有**,虽然有些地方组织起大戏班子,但表演人员和道具都很多,必须在有戏台的地方才方便演出。所以,当时只有特别兴旺的宗族和帮会,才于祠堂或会馆修建戏台,满足乡亲(本族、本会和乡邻)的需要。在那些边远的山区,实在没有这个福分了。于是,有个别爱好者和艺人,就去邻近的县城拜师学习那种既受乡农喜爱、在道具上又灵活得能走乡串户表演的小型乐艺。
听老人们讲,清初就有人开始跳喜乐神(即灯戏)这种乐艺了。溯源灯戏,来自古时候巴国人摊戏,随巴子国迁川北阆中,传入嘉陵江流域民间。它继承了巴渝舞的遗风。明清时发展至顶峰。它吸取了昆、高、胡、弹腔以及大量的民间艺术和杂技艺术,形成了明快、幽默、夸张的独特风格,表演随和变幻,光彩新鲜。灯戏有歌有舞,戏中有戏,节目以喜剧、闹剧、笑剧为主,演技以提灯欢跳为主,内容多为讴歌正文,鞭挞丑恶。所以农村人叫它做跳喜乐神。艺人们的口头禅是:无跳不成灯(戏的意思)。
灯戏的演出一般是在山乡寂静的夜晚,通常在场地上高挂一盏主灯(较大的灯),再于四角挂置画着花、鸟、人物、走兽的彩灯。常演的节目有:《请长年》、《借亲配》、《刘海戏金蟾》、《竹篮记》、《李龙打店》、《李达打更》、《拨灯》、《亲家母上轿》、《访友》、《报假喜》解放后,又新编剧目有:《幺妹嫁给谁》、《包公照镜子》、《搭车》、《献鸡》、《城隍会》等等,每位演员提着各式各样的宫灯或跳、或舞、口唱各自扮演角色的小曲,有的粗犷生动,有的诙谐滑稽,有的妙趣横生,有的雅俗兼备。其唱词朴实健康、通俗易懂。其唱腔时而高亢悠扬,时而豪迈奔放,见物唱物,见人唱人,风趣别致。伴奏有锣、鼓、二胡等,真的是声、色俱佳,深受山乡人民喜爱。所以,老百姓又叫它“农民戏”、“坝坝戏”。
扭秧歌,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主要流行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它是农民在插秧时的一种歌咏活动,起源于农业生产劳动。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述说:每年春耕时,农家的妇女儿童数以十计,一起到田里插秧,一人敲起了大鼓,鼓声一响,“群歌竞作,弥日不绝”,称之为“秧歌”。
它最早是以唱歌的形式出现,后来发展成舞蹈和戏剧表演的形式,并流行于我国南北各地。逐步演变成灯会、年节中必须表演的习俗。清初,北京正月到处都有“秧歌小队闹春阳”,围观的人摩肩接踵,妇女们连头上的金钗都被挤掉了,达到盛况空前的程度。湖州的灯节,每夕各坊市都必须伴唱秧歌。《柳边纪略》中记载了当时黑龙江边缘地区的元宵节,人们组织起秧歌队,伴以锣鼓,“舞毕乃歌,歌毕乃舞”,通宵达旦。然而,嘉陵区地处浅丘,农民插秧时节的农活十分繁重,人们不可能在栽秧现场扭秧歌。所以,这种男女老少都喜爱的活动,只有在逢年过凶等喜庆的日子里,由组织起的秧歌队来进行。
秧歌队的表演,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扭,表演者手持扇子、手帕、采绸等道具,踩着锣鼓点,口中唱着当地文人流行的秧歌词,步履轻盈,边扭边舞。二是走场,一般开始和结束时为大场,中间穿插为小场。大场是边走边舞的各种队形组合的大型集体舞,表演出“龙摆尾”、“双过街”、“九连环”等各种图案的舞蹈。小场是由两三人表演带有简单情节的舞蹈或歌舞小戏,如“刘海英戏金蟾”、“车幺妹”、“跑旱船”、“傻子接媳妇”等。三是扮,舞者扮成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中的各种人物,类型有文武公子、**、丑婆、货郎、渔翁和小孩等。四是唱,伴随着唢呐、锣鼓声,由歌手演唱当地的民间歌谣。
秧歌队的人数可多可少,少则几人,多则八、九十人。既可以统一表演一个大型节目,也可以分别表演各自准备的小节目。秧歌队的领头叫“伞头”,是这支秧歌队的总指挥。他手持一把伞边舞边唱,象征着风调雨顺。他唱的内容基本上是即兴发挥,也有当地民间小调。他后面跟着装扮成男女老少和丑角类的各种人物,走出各种队形。走锣鼓、唢呐的伴奏下,边扭边舞。那些动作诙谐有趣、朴实可爱,具有广泛的娱乐性和群众性,很受人民大众的欢迎。
扭秧歌的类型可划分为“地秧歌”。踩着高跷表演的叫“高跷秧歌”。由于受川北地域条件影响,嘉陵区大都以表演“地秧歌”为主。“地秧歌”的难度不大,动作简单,诙谐有趣,既不需要多大的体力,还可以通过这种娱乐活动舒松筋骨。所以,扭秧歌很适应于山区不同年龄的人参与。过去嘉陵区人民大多数都可以在闲时扭几步。逢年过节,只要一听秧歌队来了,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跟着扭起来。
现在,扭秧歌这一民间舞蹈,已成为节日游行的必演节目。它不但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也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和吉祥。
经济概况
农业农业基础坚实,经济形势很好。嘉陵现有耕地63万亩,随着“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保证粮食稳产增产的同时,面向市场发展畜牧、蚕桑、水果、水产、蔬菜等八大生产基地,成为全国商品粮、瘦肉型生猪、全省蚕桑、优质水果、全市商品羊、蔬菜基地县(区)。
工业工业门类齐全,发展实力雄厚。现已形成机械、化工、纺织、建筑建材、食品、轻工、丝绸等七大工业门类,大批部优、省优等名牌产品享誉中外,供不应求。 嘉陵,投资环境宽松,投资政策优越。全区上下视民营经济为嘉陵最有希望的新经济增长点,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发展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领导干部亲自过问,身体力行抓发展,相关部门服从大局,密切配合促发展;广大群众听从指挥,鼎力支持保发展,使民营经济在该区得到超常规发展。建区以来,全区已发展民营企业160多户,个体工商户100000多户,税收占全区财税收入的三分之一。
潜力发展潜力巨大。南充市工业集中区建在嘉陵,水、电、气等配套设施完善,建有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工业经济已初步形成化工、建材、食品、丝绸、汽配五大支柱产业,有规模企业36户。农业资源丰富,建成了蚕桑、水果、畜禽、蔬菜、水产五大基地,凤垭山农业生态示范园被誉为“具有四川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的一面旗帜。”由德力西等四大集团投资10亿元建设的南充光彩大市场落户嘉陵,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
历史沿革
1993年7月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3]96号):撤销南充地区、南充市、南充县,设立地级南充市。市人民政府驻顺庆区。南充市设立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嘉陵区辖金宝、里坝、龙蟠、双桂、西兴、大通、安羊、金凤、曲水、李渡、吉安、安福12个镇和三会、太和、礼乐、大兴、一立、龙岭、木老、世阳、盐溪、火花、文峰11个乡,嘉陵区人民政府驻火花乡。
2000年,嘉陵区辖18个镇、30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625185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火花镇 37552 曲水镇 15284 李渡镇 18251 吉安镇 17573 龙岭镇 18689 金风镇 15641 安福镇 18074 安平镇 16488 世阳镇 22479 大通镇 12538 一立镇 16016 龙蟠镇 17671 里坝镇 11345 集风镇 11845 金宝镇 13072 三会镇 9748 西兴镇 11968 双桂镇 15003 文峰乡 13389 河西乡 10148 移山乡 11191 木老乡 8383 大树乡 5802 新场乡 11766 羊口乡 9140 土门乡 12440 临江乡 15737 双店乡 15483 和平乡 9504 自家乡 13005 华兴乡 16289 大同乡 10578 巨石乡 12783 盐溪乡 11177 桥龙乡 7353 龙池乡 9994 天星乡 8027 大观乡 8922 大兴乡 14344 新庙乡 9048 桃园乡 10255 太和乡 8003 龙泉乡 11060 晏家乡 9212 积善乡 11205 八角乡 11013 石楼乡 8674 礼乐乡 12023
2004年,嘉陵区辖21个镇(火花、金宝、里坝、龙蟠、双桂、西兴、大通、安平、金凤、曲水、李渡、吉安、安福、集凤、三会、龙岭、一立、世阳、晏家、文峰、龙泉)、27个乡(太和、礼乐、大兴、木老、盐溪、移山、土门、白家、天星、大观、新庙、桃园、双店、积善、华兴、大同、桥龙、龙池、八角、石楼、大树、河西、羊口、新场、临江、和平、巨石)。
2005年8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5]27号)批准同意嘉陵区八角乡更名为花园乡,乡政府驻地从烨尖沟村1组迁至桦尖沟村10组。
2005年,嘉陵区辖21个镇、27个乡:火花镇、曲水镇、李渡镇、吉安镇、龙岭镇、金凤镇、安福镇、安平镇、世阳镇、大通镇、一立镇、龙蟠镇、里坝镇、集凤镇、金宝镇、三会镇、西兴镇、双桂镇、文峰镇、晏家镇、龙泉镇、河西乡、移山乡、木老乡、大树乡、新场乡、羊口乡、土门乡、临江乡、双店乡、和平乡、白家乡、华兴乡、大同乡、巨石乡、盐溪乡、桥龙乡、龙池乡、天星乡、大观乡、大兴乡、新庙乡、桃园乡、太和乡、积善乡、花园乡、石楼乡、礼乐乡。
2006年6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6]30号)批准:同意南充市嘉陵区调整乡镇行政区划和南充市嘉陵区与高坪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调整后,南充市嘉陵区辖42个乡镇。具体批复如下:
一、撤销李渡、金凤、安平、大通、龙蟠、金宝、西兴、火花8个工作委员会,由南充市自行发文。
二、撤销火花镇和羊口、和平、巨石、龙池、大树5个乡。
三、扩大6个乡镇的行政区域。
将原羊口乡的土地梁、会龙桥、羊口、张家桥、枣垭寺5个村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李渡镇。李渡镇人民政府驻龙头桥村。
将原羊口乡的宝山、楼房沟2个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河西乡。河西乡人民政府驻鲁家梁村。
将原和平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金凤镇。金凤镇人民政府驻流溪寺村。
将原巨石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安平镇。安平镇人民政府驻茶盘寺村。
将原龙池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大通镇。大通镇人民政府驻陈滩子村。
将原大树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木老乡。木老乡人民政府驻唐家咀村。
四、原火花镇所属行政区域实行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由南充市按照规定程序自行批复。
五、同意调整南充市高坪区和嘉陵区之间的部分行政区域。将南充市高坪区青居镇联工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嘉陵区文峰镇管辖;将南充市高坪区溪头乡江中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嘉陵区河西乡管辖。
行政区划
嘉陵区于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游西岸,地处东经105°45′-106°00′,北纬30°27′—30°52′之间,北靠顺庆区,南邻武胜县,西接西充县、蓬溪县,东连高坪区。
Jialing Qu
511304
637500
区人民政府驻都尉路
嘉陵区辖21个镇(火花、金宝、里坝、龙蟠、双桂、西兴、大通、安平、金凤、曲水、李渡、吉安、安福、集凤、三会、龙岭、一立、世阳、晏家、文峰、龙泉)、27个乡(太和、礼乐、大兴、木老、盐溪、移山、土门、白家、天星、大观、新庙、桃园、双店、积善、华兴、大同、桥龙、龙池、花园、石楼、大树、河西、羊口、新场、临江、和平、巨石)。
旅游资源
嘉陵区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拥有各类旅游资源景型20余种,目前正在打造省级品牌。美丽的西河止水如镜,倒映两岸如黛青山,两岸奇峰怪石,意扬挺拔,风光如画,白鹭成群;清幽静谧的猪山森林公园松涛阵阵;文峰万亩桑海是难得的天然“氧吧”;凤垭山8000亩荒山变果园;木老3000亩果树成气候,全区森林覆盖面积达42760公顷,引来无数野生动物在此栖息,太和2万余只白鹭、丹顶鹭等7个品种远近闻名,鸳鸯、小灵猫、穿山甲、水獭、大鲵、锦鸡、杜鹃、黑啄木鸟在区内安家落户。
西河风景区位于西河流域太和乡至双桂镇河段。西河沿岸的太和白鹭自然保护区,白鹭栖息已有百余年历史,被誉为“中国白鹭第一乡”。
太和鹭鸟
位于嘉陵区太和乡,是南充市第一处自然保护区。白鹭栖息太和已有近四百年,品种有白鹭、苍鹭、池鹭、牛背鹭、灰鹭、夜鹭、丹顶鹭等七个,以白鹭最多,丹顶鹭最为珍贵,高峰时鹭群可达两万余只。
西河风景区
位于南充市嘉陵区太和镇至双桂镇西河流域,属于低山河谷景观,西河全长96公里,河水流速缓慢,或浅吟低唱流于丛林草滩,或止水如镜倒影如黛青山,河流上的三道堤堰,形成小型跌水瀑布,2万余只白鹭常年栖息在西河沿岸。
西河风景区
乳泉山又名小方山,亦名紫云寨,位于离南充5公里的嘉陵区西兴镇东三里。该景区面积不大,但景观独特,将地方生殖崇拜、长寿文化、生文化融为一体。山体由石灰岩、砂岩组成,山顶平缓,山体南面形成两级崖壁,上面一级崖壁高约5米,长100米,形态完整,颜色灰暗。
乳泉山景区
关于“猪山”的由来,曾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据说早年嘉陵江常泛洪水,给沿江人民的生命与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尤其是人们横渡嘉陵江十分不便,许多人葬身鱼腹。此事为鲁班爷知道了,他一面在江对岩的鹤鸣山上修了一座塔(据说是今天的白塔)以镇江水,一面又准备在嘉陵江上架起一座石桥。
田坝会馆
位于南充市嘉陵区双桂镇,距嘉陵区125公里,又名“万天宫”,因地处双桂场头田坝中,故名田坝会馆。总面积约800平方米,是一处保存较完善的典型的川北会馆式建筑群。一九九四年公布为南充市文物保护单位,二00二年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存主要建筑有山门,戏楼和后殿。
羊龙庙石牌坊
位于南充市嘉陵区桥隆乡羊龙庙村牌坊岭。坊下溪水清洌,四周青山环抱。牌坊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座西南面东北,青石垒砌,四柱三开间仿木结构建筑,面阔528米,通高11米。
七宝寺
位于南充市西北约65公里晏家乡东南七宝溪畔的藏珠山上。由牌坊山门、前殿、大殿、文昌楼、奎星楼、南池书院以及廊庑组成,随山势而起伏,为四合院式殿堂,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
曲水
发源于嘉陵区西北里坝镇、新庙乡境,东南向流经嘉陵大观、世阳等著名乡镇,于曲水镇汇入嘉陵江,历史上孕育了如韩士英等一批著名人物。在曲水入江口处,有一小滩横锁江中,似堤坝阻水,使水面变得缓平,江风袭来,溪水荡漾,倒映着日影,放射出万丈光芒,如繁星挂天,似珍珠铺地,十分美丽壮观,故有“曲水晴波”之称。
2018年2月22日,嘉陵区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起点(广州火车站)
1
步行570米, 到达流花车站总站。
2
乘坐广231路 , 经过20站, 在湖洲站下车。
3
乘坐佛281路 , 经过16站, 在南国桃园北门(影视城)站下车。
4
步行17公里, 到达枫丹白鹭酒店站。
终点(枫丹白鹭酒店)
武平千鹭湖是国家3A景区,所以自然是收到很多游客的关注,而且最关键的是景区的里面的风景非常好看,在山谷密林之中众多湖泊星罗棋布,吸引了成群的白鹭、苍鹭、夜鹭、白额雁、绿翅鸭等水禽水鸟来此栖息,可谓之“千湖星布密林间,千鹭翔际白云边”。千鹭湖正因此而得名。
千鹭湖坐落在武平县城厢镇凹坑村、上东村和下东村的接合部,是典型的山塘、沼泽湿地。在山谷密林之中众多湖泊星罗棋布,吸引了成群的白鹭、苍鹭、夜鹭、白额雁、绿翅鸭等水禽水鸟来此栖息,可谓之“千湖星布密林间,千鹭翔际白云边”。千鹭湖正因此而得名。
作为武平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武平县依托湿地公园的建设,将千鹭湖打造成湿地生态体验、风景园林观赏和文化生态旅游的绝佳之地。千鹭湖先后获评国家自然教育学校(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林中湿地,白鹭天堂。2018年1月,千鹭湖项目一期开工建设,规划面积3061亩,新建“湿地花香、竹林禅静、水杉争雄、丹枫白鹭、芦苇飞花、松海云梯、十里桃红、泛舟观荷、白鹭坠霜”等九大景观,于当年7月建成开园。“千鹭湖优美的生态,引得众多鸟类来这里栖息,有些候鸟甚至成了留鸟。”武平县摄影家协会主席李国潮介绍说,武平有100多种鸟,千鹭湖成了它们最好的栖息家园。
一时间,千鹭湖成了武平县文旅融合新的生态会客厅,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来此“打卡”。在此基础上,2019年8月,千鹭湖二期项目建设将景区面积扩大到4197亩,重点打造我国最大的湿地水生风箱树群落,让更多水禽鸟类在这里“安家落户”。游客漫步在风箱树“水上森林”内,极目远望,一幕“鸟在水上飞、林在水中生、鱼在水下游”的湿地新景跃然眼前。
好生态迎来百鸟争鸣,也带来人气爆棚。伴随着千鹭湖二期项目的建成,以及周边农村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千鹭湖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民宿经济”“湿地人家”随之蓬勃发展,为周边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致富门路。“有的村民被安排到景区上班,有的村民摆摊开店办起农家乐,许多外出务工的村民也回乡发展,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千鹭湖景区解说员何利香告诉记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过多年地接续奋斗,武平县将千鹭湖这个沉睡的沼泽荒地变成武平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上的一颗明珠,将原本的城乡接合部打造成一张国家级生态名片,为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闽粤赣边宜居宜业宜旅的生态文明武平添绿增彩。
如今,游客置身千鹭湖腹地,远处是延绵青山,近处是碧绿湿地,头顶是蓝天白云。觅食归来的白鹭舞动着翅膀对空长鸣,似乎在呼唤更多的同伴和游人来武平这个天然氧吧享受美好生活。“来武平·我氧你”的城市IP在白鹭的阵阵啼鸣声中愈发响亮。
人口:约68万人
人口密度:581人/km2
嘉陵区是国务院1993年9月批准成立的县级行政区,总人口68万,幅员面积1278平方公里。国道212线、318线在区内交汇,成南高速公路纵贯全境。
嘉陵区于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游西岸,地处东经105°45′-106°00′,北纬30°27′—30°52′之间,北靠顺庆区,南邻武胜县,西接西充县、蓬溪县,东连高坪区,距离川东北经济文化中心的南充市仅3公里,并同成都、重庆形成一个两小时经济发展圈。
嘉陵区城火花镇,地势平坦,交通方便,现有常住人口4万余人。城市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现已开发35平方公里,是南充市人民政府确立的工业发展重点区域。区内1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对外开放、投资创业的热土。
嘉陵区是农业大区,盛产水稻、玉米、红薯、花生、油莱等,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三高”农业开发迅速,蚕丝、水果、草食牲畜、瘦肉型生猪和优质水果、商品蔬菜等基地建设起步良好,产量大,品质优、现区内工业初具规模,缫丝、织绸、印染、服装、针织、机械等企业已定点成型,食品、粮油、汽配等商业和工业企业已经起步,乡镇企业方兴未艾。
嘉陵区境内山清水秀,风光如画,名胜古迹众多。其中,建于明代正德十年的七宝寺历经300多年,仍然保持着较为完整的建筑原貌;清代乾隆年间的田坝会馆、江西会馆遗址犹存;猪山森林公园景观独特,太和白鹭远近闻名;休闲观光乐园凤垭山风光令人流连忘返。
自然地理
主要河流有嘉陵江,曲水河,吉安河,桓子河。嘉陵江全长1119公里,流域面积159710平方公里,是长江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嘉陵江主流在合川县汇合了涪江(嘉陵江左边)、渠江(嘉陵江右边)及小安溪,水系遍及川东北地区,构成巨大的扇形向心河网。嘉陵江流经四川盆地中,最大特色是曲流发育,次级支流分叉明晰,属典型的树枝状水系,东西基本对称,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就有17条,如东河、西河、白龙江及涪江、渠江等。
嘉陵区于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游西岸,地处东经105°45′-106°00′,北纬30°27′—30°52′之间,北靠顺庆区,南邻武胜县,西接西充县、蓬溪县,东连高坪区。区内地形是西北高,东南低,由东向西,自北而南依次为低山、丘陵、深丘带坝地貌,沿西南成带状分布。大地构造单元完整,地壳较稳定。
嘉陵是农业大区,农业以种养业为主,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主产大米,小麦,玉米,红苕,花生等,是全国重点柑橘生态基地和全国商品粮蚕商品基地之一。畜牧也较为发达,主产生猪,山羊,肉牛,鸡,鸭,兔,等,是国家肉型生猪基地,主要农副产品有蚕茧,冬菜,柑桔等。
主要名特产:蚕茧、棉花、油菜、烟叶、花生。
主要河流有嘉陵江,曲水河,吉安河,桓子河,可利用水资源总量72208万立方米,天然地下资源26298万立方米。
风土人情
桃花节是木老乡根据自身的旅游优势——满山遍野的桃花在每年3月举办的旅游节、现已成功地举办了三届。据2002年的统计,吸引了近40万游客,实现旅游收入400多万元。
木老乡自1994年以来,致力于山区立体生态农业的开发:在山脚及房屋周围栽梨树,在山腰种枇杷,在山上种桃树,在山顶进行退耕还林。在果树品种的引进上坚持“质量第一、优品至上”的原则,先后引进了春雷、大久宝、北京26、北京27、北京28等优质桃树品种;大五星、77—1、洞庭等枇杷品种;金花梨、丰水梨等梨树。现已栽种各类果树2500余亩。在发展水果产业的同时,积极带动、促成旅游业的兴起。现已发展“农家乐”140户,农民们利用自己的住房为游客提供餐饮、娱乐的场所;鱼塘则成了游人们垂钩的理想之地;游客也可以三五成群地坐在桃花下喝茶、谈天,好一幅“人在花中游、花在人丛开”的春游图。
除了自身的发展他们还成功地引进了南充“维新”和“绿洲”两大企业在园区内创办了接待中心与生态园。木老人在办好了“桃花节”的同时,又在每年的4月举办“品果节”。
木老人的辛勤与智慧正如阎才先先生在诗中写道:
木老人勤春来早,桃红杏白荡东风。
荒山秃岭育花果,生物工程治贫穷。
年年举办桃花节,生态旅游效益宏。
春早云低烟笼阔,桃花带雨色更红。
桃花笑迎四方客,冒雨观花兴正浓。
车如流水人如海,男女老少桃林中。
录音录像忙不息,桃园效应情意隆。
过去,贫穷的嘉陵山乡,根本谈不上什么文化生活,人们在繁忙的农业生产劳动之余,尤在每逢节日庆典的夜晚,总想寻点乐趣,丰富一下生活。那时,没有**,虽然有些地方组织起大戏班子,但表演人员和道具都很多,必须在有戏台的地方才方便演出。所以,当时只有特别兴旺的宗族和帮会,才于祠堂或会馆修建戏台,满足乡亲(本族、本会和乡邻)的需要。在那些边远的山区,实在没有这个福分了。于是,有个别爱好者和艺人,就去邻近的县城拜师学习那种既受乡农喜爱、在道具上又灵活得能走乡串户表演的小型乐艺。
听老人们讲,清初就有人开始跳喜乐神(即灯戏)这种乐艺了。溯源灯戏,来自古时候巴国人摊戏,随巴子国迁川北阆中,传入嘉陵江流域民间。它继承了巴渝舞的遗风。明清时发展至顶峰。它吸取了昆、高、胡、弹腔以及大量的民间艺术和杂技艺术,形成了明快、幽默、夸张的独特风格,表演随和变幻,光彩新鲜。灯戏有歌有舞,戏中有戏,节目以喜剧、闹剧、笑剧为主,演技以提灯欢跳为主,内容多为讴歌正文,鞭挞丑恶。所以农村人叫它做跳喜乐神。艺人们的口头禅是:无跳不成灯(戏的意思)。
灯戏的演出一般是在山乡寂静的夜晚,通常在场地上高挂一盏主灯(较大的灯),再于四角挂置画着花、鸟、人物、走兽的彩灯。常演的节目有:《请长年》、《借亲配》、《刘海戏金蟾》、《竹篮记》、《李龙打店》、《李达打更》、《拨灯》、《亲家母上轿》、《访友》、《报假喜》解放后,又新编剧目有:《幺妹嫁给谁》、《包公照镜子》、《搭车》、《献鸡》、《城隍会》等等,每位演员提着各式各样的宫灯或跳、或舞、口唱各自扮演角色的小曲,有的粗犷生动,有的诙谐滑稽,有的妙趣横生,有的雅俗兼备。其唱词朴实健康、通俗易懂。其唱腔时而高亢悠扬,时而豪迈奔放,见物唱物,见人唱人,风趣别致。伴奏有锣、鼓、二胡等,真的是声、色俱佳,深受山乡人民喜爱。所以,老百姓又叫它“农民戏”、“坝坝戏”。
扭秧歌,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主要流行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它是农民在插秧时的一种歌咏活动,起源于农业生产劳动。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述说:每年春耕时,农家的妇女儿童数以十计,一起到田里插秧,一人敲起了大鼓,鼓声一响,“群歌竞作,弥日不绝”,称之为“秧歌”。
它最早是以唱歌的形式出现,后来发展成舞蹈和戏剧表演的形式,并流行于我国南北各地。逐步演变成灯会、年节中必须表演的习俗。清初,北京正月到处都有“秧歌小队闹春阳”,围观的人摩肩接踵,妇女们连头上的金钗都被挤掉了,达到盛况空前的程度。湖州的灯节,每夕各坊市都必须伴唱秧歌。《柳边纪略》中记载了当时黑龙江边缘地区的元宵节,人们组织起秧歌队,伴以锣鼓,“舞毕乃歌,歌毕乃舞”,通宵达旦。然而,嘉陵区地处浅丘,农民插秧时节的农活十分繁重,人们不可能在栽秧现场扭秧歌。所以,这种男女老少都喜爱的活动,只有在逢年过凶等喜庆的日子里,由组织起的秧歌队来进行。
秧歌队的表演,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扭,表演者手持扇子、手帕、采绸等道具,踩着锣鼓点,口中唱着当地文人流行的秧歌词,步履轻盈,边扭边舞。二是走场,一般开始和结束时为大场,中间穿插为小场。大场是边走边舞的各种队形组合的大型集体舞,表演出“龙摆尾”、“双过街”、“九连环”等各种图案的舞蹈。小场是由两三人表演带有简单情节的舞蹈或歌舞小戏,如“刘海英戏金蟾”、“车幺妹”、“跑旱船”、“傻子接媳妇”等。三是扮,舞者扮成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中的各种人物,类型有文武公子、**、丑婆、货郎、渔翁和小孩等。四是唱,伴随着唢呐、锣鼓声,由歌手演唱当地的民间歌谣。
秧歌队的人数可多可少,少则几人,多则八、九十人。既可以统一表演一个大型节目,也可以分别表演各自准备的小节目。秧歌队的领头叫“伞头”,是这支秧歌队的总指挥。他手持一把伞边舞边唱,象征着风调雨顺。他唱的内容基本上是即兴发挥,也有当地民间小调。他后面跟着装扮成男女老少和丑角类的各种人物,走出各种队形。走锣鼓、唢呐的伴奏下,边扭边舞。那些动作诙谐有趣、朴实可爱,具有广泛的娱乐性和群众性,很受人民大众的欢迎。
扭秧歌的类型可划分为“地秧歌”。踩着高跷表演的叫“高跷秧歌”。由于受川北地域条件影响,嘉陵区大都以表演“地秧歌”为主。“地秧歌”的难度不大,动作简单,诙谐有趣,既不需要多大的体力,还可以通过这种娱乐活动舒松筋骨。所以,扭秧歌很适应于山区不同年龄的人参与。过去嘉陵区人民大多数都可以在闲时扭几步。逢年过节,只要一听秧歌队来了,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跟着扭起来。
现在,扭秧歌这一民间舞蹈,已成为节日游行的必演节目。它不但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也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和吉祥。
经济概况
农业农业基础坚实,经济形势很好。嘉陵现有耕地63万亩,随着“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保证粮食稳产增产的同时,面向市场发展畜牧、蚕桑、水果、水产、蔬菜等八大生产基地,成为全国商品粮、瘦肉型生猪、全省蚕桑、优质水果、全市商品羊、蔬菜基地县(区)。
工业工业门类齐全,发展实力雄厚。现已形成机械、化工、纺织、建筑建材、食品、轻工、丝绸等七大工业门类,大批部优、省优等名牌产品享誉中外,供不应求。 嘉陵,投资环境宽松,投资政策优越。全区上下视民营经济为嘉陵最有希望的新经济增长点,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发展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领导干部亲自过问,身体力行抓发展,相关部门服从大局,密切配合促发展;广大群众听从指挥,鼎力支持保发展,使民营经济在该区得到超常规发展。建区以来,全区已发展民营企业160多户,个体工商户100000多户,税收占全区财税收入的三分之一。
潜力发展潜力巨大。南充市工业集中区建在嘉陵,水、电、气等配套设施完善,建有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工业经济已初步形成化工、建材、食品、丝绸、汽配五大支柱产业,有规模企业36户。农业资源丰富,建成了蚕桑、水果、畜禽、蔬菜、水产五大基地,凤垭山农业生态示范园被誉为“具有四川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的一面旗帜。”由德力西等四大集团投资10亿元建设的南充光彩大市场落户嘉陵,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
历史沿革
1993年7月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3]96号):撤销南充地区、南充市、南充县,设立地级南充市。市人民政府驻顺庆区。南充市设立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嘉陵区辖金宝、里坝、龙蟠、双桂、西兴、大通、安羊、金凤、曲水、李渡、吉安、安福12个镇和三会、太和、礼乐、大兴、一立、龙岭、木老、世阳、盐溪、火花、文峰11个乡,嘉陵区人民政府驻火花乡。
2000年,嘉陵区辖18个镇、30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625185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火花镇 37552 曲水镇 15284 李渡镇 18251 吉安镇 17573 龙岭镇 18689 金风镇 15641 安福镇 18074 安平镇 16488 世阳镇 22479 大通镇 12538 一立镇 16016 龙蟠镇 17671 里坝镇 11345 集风镇 11845 金宝镇 13072 三会镇 9748 西兴镇 11968 双桂镇 15003 文峰乡 13389 河西乡 10148 移山乡 11191 木老乡 8383 大树乡 5802 新场乡 11766 羊口乡 9140 土门乡 12440 临江乡 15737 双店乡 15483 和平乡 9504 自家乡 13005 华兴乡 16289 大同乡 10578 巨石乡 12783 盐溪乡 11177 桥龙乡 7353 龙池乡 9994 天星乡 8027 大观乡 8922 大兴乡 14344 新庙乡 9048 桃园乡 10255 太和乡 8003 龙泉乡 11060 晏家乡 9212 积善乡 11205 八角乡 11013 石楼乡 8674 礼乐乡 12023
2004年,嘉陵区辖21个镇(火花、金宝、里坝、龙蟠、双桂、西兴、大通、安平、金凤、曲水、李渡、吉安、安福、集凤、三会、龙岭、一立、世阳、晏家、文峰、龙泉)、27个乡(太和、礼乐、大兴、木老、盐溪、移山、土门、白家、天星、大观、新庙、桃园、双店、积善、华兴、大同、桥龙、龙池、八角、石楼、大树、河西、羊口、新场、临江、和平、巨石)。
2005年8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5]27号)批准同意嘉陵区八角乡更名为花园乡,乡政府驻地从烨尖沟村1组迁至桦尖沟村10组。
2005年,嘉陵区辖21个镇、27个乡:火花镇、曲水镇、李渡镇、吉安镇、龙岭镇、金凤镇、安福镇、安平镇、世阳镇、大通镇、一立镇、龙蟠镇、里坝镇、集凤镇、金宝镇、三会镇、西兴镇、双桂镇、文峰镇、晏家镇、龙泉镇、河西乡、移山乡、木老乡、大树乡、新场乡、羊口乡、土门乡、临江乡、双店乡、和平乡、白家乡、华兴乡、大同乡、巨石乡、盐溪乡、桥龙乡、龙池乡、天星乡、大观乡、大兴乡、新庙乡、桃园乡、太和乡、积善乡、花园乡、石楼乡、礼乐乡。
2006年6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6]30号)批准:同意南充市嘉陵区调整乡镇行政区划和南充市嘉陵区与高坪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调整后,南充市嘉陵区辖42个乡镇。具体批复如下:
一、撤销李渡、金凤、安平、大通、龙蟠、金宝、西兴、火花8个工作委员会,由南充市自行发文。
二、撤销火花镇和羊口、和平、巨石、龙池、大树5个乡。
三、扩大6个乡镇的行政区域。
将原羊口乡的土地梁、会龙桥、羊口、张家桥、枣垭寺5个村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李渡镇。李渡镇人民政府驻龙头桥村。
将原羊口乡的宝山、楼房沟2个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河西乡。河西乡人民政府驻鲁家梁村。
将原和平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金凤镇。金凤镇人民政府驻流溪寺村。
将原巨石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安平镇。安平镇人民政府驻茶盘寺村。
将原龙池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大通镇。大通镇人民政府驻陈滩子村。
将原大树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木老乡。木老乡人民政府驻唐家咀村。
四、原火花镇所属行政区域实行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由南充市按照规定程序自行批复。
五、同意调整南充市高坪区和嘉陵区之间的部分行政区域。将南充市高坪区青居镇联工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嘉陵区文峰镇管辖;将南充市高坪区溪头乡江中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嘉陵区河西乡管辖。
行政区划
嘉陵区于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游西岸,地处东经105°45′-106°00′,北纬30°27′—30°52′之间,北靠顺庆区,南邻武胜县,西接西充县、蓬溪县,东连高坪区。
Jialing Qu
511304
637500
区人民政府驻都尉路
嘉陵区辖21个镇(火花、金宝、里坝、龙蟠、双桂、西兴、大通、安平、金凤、曲水、李渡、吉安、安福、集凤、三会、龙岭、一立、世阳、晏家、文峰、龙泉)、27个乡(太和、礼乐、大兴、木老、盐溪、移山、土门、白家、天星、大观、新庙、桃园、双店、积善、华兴、大同、桥龙、龙池、花园、石楼、大树、河西、羊口、新场、临江、和平、巨石)。
旅游资源
嘉陵区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拥有各类旅游资源景型20余种,目前正在打造省级品牌。美丽的西河止水如镜,倒映两岸如黛青山,两岸奇峰怪石,意扬挺拔,风光如画,白鹭成群;清幽静谧的猪山森林公园松涛阵阵;文峰万亩桑海是难得的天然“氧吧”;凤垭山8000亩荒山变果园;木老3000亩果树成气候,全区森林覆盖面积达42760公顷,引来无数野生动物在此栖息,太和2万余只白鹭、丹顶鹭等7个品种远近闻名,鸳鸯、小灵猫、穿山甲、水獭、大鲵、锦鸡、杜鹃、黑啄木鸟在区内安家落户。
西河风景区位于西河流域太和乡至双桂镇河段。西河沿岸的太和白鹭自然保护区,白鹭栖息已有百余年历史,被誉为“中国白鹭第一乡”。
太和鹭鸟
位于嘉陵区太和乡,是南充市第一处自然保护区。白鹭栖息太和已有近四百年,品种有白鹭、苍鹭、池鹭、牛背鹭、灰鹭、夜鹭、丹顶鹭等七个,以白鹭最多,丹顶鹭最为珍贵,高峰时鹭群可达两万余只。
西河风景区
位于南充市嘉陵区太和镇至双桂镇西河流域,属于低山河谷景观,西河全长96公里,河水流速缓慢,或浅吟低唱流于丛林草滩,或止水如镜倒影如黛青山,河流上的三道堤堰,形成小型跌水瀑布,2万余只白鹭常年栖息在西河沿岸。
西河风景区
乳泉山又名小方山,亦名紫云寨,位于离南充5公里的嘉陵区西兴镇东三里。该景区面积不大,但景观独特,将地方生殖崇拜、长寿文化、生文化融为一体。山体由石灰岩、砂岩组成,山顶平缓,山体南面形成两级崖壁,上面一级崖壁高约5米,长100米,形态完整,颜色灰暗。
乳泉山景区
关于“猪山”的由来,曾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据说早年嘉陵江常泛洪水,给沿江人民的生命与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尤其是人们横渡嘉陵江十分不便,许多人葬身鱼腹。此事为鲁班爷知道了,他一面在江对岩的鹤鸣山上修了一座塔(据说是今天的白塔)以镇江水,一面又准备在嘉陵江上架起一座石桥。
田坝会馆
位于南充市嘉陵区双桂镇,距嘉陵区125公里,又名“万天宫”,因地处双桂场头田坝中,故名田坝会馆。总面积约800平方米,是一处保存较完善的典型的川北会馆式建筑群。一九九四年公布为南充市文物保护单位,二00二年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存主要建筑有山门,戏楼和后殿。
羊龙庙石牌坊
位于南充市嘉陵区桥隆乡羊龙庙村牌坊岭。坊下溪水清洌,四周青山环抱。牌坊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座西南面东北,青石垒砌,四柱三开间仿木结构建筑,面阔528米,通高11米。
七宝寺
位于南充市西北约65公里晏家乡东南七宝溪畔的藏珠山上。由牌坊山门、前殿、大殿、文昌楼、奎星楼、南池书院以及廊庑组成,随山势而起伏,为四合院式殿堂,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
曲水
发源于嘉陵区西北里坝镇、新庙乡境,东南向流经嘉陵大观、世阳等著名乡镇,于曲水镇汇入嘉陵江,历史上孕育了如韩士英等一批著名人物。在曲水入江口处,有一小滩横锁江中,似堤坝阻水,使水面变得缓平,江风袭来,溪水荡漾,倒映着日影,放射出万丈光芒,如繁星挂天,似珍珠铺地,十分美丽壮观,故有“曲水晴波”之称。
2018年2月22日,嘉陵区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西河风光,蟠龙腾雾,绿树成荫,奇峰异石相映成趣,被誉为南充九寨,一万余亩的森林覆盖了全乡436%的地面。“闲看白鹭飞,林中把棋围,长身微风晚,坐叹迟暮归。”这是古人对闻名已久的“白鹭自然保护区”——河垭山村赵家沟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赵家沟地处太和乡山脚下的西河北岸,有一片约1平方公里的竹林,这是白鹭最好的栖息的地。它镶嵌在25华里长的西河速生林带中央。形成了赵家沟白鹭自然保护区松柏浩翰无际、竹林苍翠欲滴、白鹭朝霞齐飞,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环境。 鹭鸟在这里已繁殖栖息已达三百多年,数量多达万余。这里有鹭六种:白鹭、苍鹭、池鹭、夜鹭、牛背鹭、丹顶鹭。居世界之最。丹顶鹭为鹭中之王,川内独有。鹭的食物以鱼、虾、水生昆虫类为主,早出晚归,日翔200公里,巢离地面10至20米,窝产卵期3至6月,观赏最佳期也在每年的3至6月,1987年原南充县人民政府批准为“白鹭保护区”并立碑以示。很多游人慕名而来,尽兴而归,无不为此奇观而赞叹,每年接待游客上万人次。目前,乡政府加紧筹措资金,完善“白鹭保护区”的相关设施。
市外水乡
西河之畔的一片水乡,翠竹宛若绿海,小河清澈见底。这里的山,蟠龙腾雾,水墨染画;这里的树,仰扬挺拔,林荫鸟鸣;这里的水,浅见鱼鳞,水清如镜;这里的石,奇峰异立,相映成趣,似盆景,似蘑菇,似鱼鸟……不一而足。更有美者,是这里白鹭咸集,雪影翻飞,惬意地点缀于春水长天,或飞,或舞,或滑,或翔……神态各异,堪称一绝——太和白鹭已经成为一道有名的景观,令人心驰神往。
沿着修葺一新的318线往西进发,一路上依照路标指示直达太和。当车子进入峡谷,两岸翠竹片片,连成绿海——这就是西河的太和乡段了。发源于西充的西河,静淌于太和乡这一片山色之中,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此情此景,此竹此河,让人不禁感叹,难怪白鹭会选择在此安家延续300余年。
西河水极为清澈,隐然可见浅**的河沙和暗色的江泥,绿藻随轻柔的碧波而荡漾,在水里悄悄绽放,给河水披了绿装,伸手才知,水是暖的,聚了些雾气,缭绕在静静的河面上,飘逸如碎碎闲云,更似人间仙境。
踏着林中小径蜿蜒前行,两侧竹林挺拔,亭亭玉立,将小道掩映在竹林深处,如掩面而立的仙女,身着轻薄的罗裙,穿行于青山绿水间。偶尔有一两声鹭鸣,虽不像五月时几万只白鹭满林欢叫,却也撩拨起喜悦的心情。往上看,竹梢峭立在蓝天白云之间,点缀着这静谧的自然。
每年开春时节,就会陆陆续续有白鹭飞来繁育,到五一时达到顶峰,多达几万只。这时的太和白鹭沟,山上林木吐翠,田里秧苗青青,溪间流水淙淙,大地生机盎然,白鹭三五成群,散落在周边的稻田、河沟中,时而踱着安详的步子,时而拍翅高翔,尽情展示着生命的活力。它们洁白、优雅的身影,点缀在春末夏初的田野里,像一幅绝美的淡墨水彩画,山村也因此始终飘溢着一缕田园诗意。
300多年的相处,村民早就把白鹭当成了自家人。从一开始,村民就把白鹭当成宝贝一样看待,相约不准射杀、不许驱赶,还自发形成了“白鹭沟不许放烟花爆竹”的不成文乡规民约。每年春节,或是碰上红白喜事,白鹭沟的村民都不能像其它地方的人那样尽情地放鞭炮和敲锣打鼓。村民喜欢白鹭,也爱护白鹭,从不去打搅它们的生活,更不闻有偷掏鹭蛋、猎捕白鹭的事件发生。他们甚至为了种竹子而自愿让出的耕地。也许,正是因为这份宽容与爱护,白鹭才安心地在太和长年栖居,与人和谐共处、相亲相近。
白鹭飞翔的姿势,也许是鸟类中最舒缓、最好看的。当它们在缓缓流淌的西河上空盘旋时,翅膀总是尽量敞开,半天也不振动一下,顺着气流,一圈圈地滑翔,许久之后,才轻轻落在田里。
凌晨,雾伸出双手,包围了整座山。晨风吹过,竹海如水波拂过,不断荡起涟漪,发出轻微的沙沙声。随后,雾越来越浓,山谷模糊不清了。太阳升起,阳光惊醒了熟睡的鸟儿们。鸟儿有的臃懒的立在竹海之上,耷拉着睡眼朦胧的头,有的准备外出觅食,振翅欲飞,还有的一展歌喉,叽叽喳喳。
夜晚徐徐降临,白鹭纷纷归巢,有的如蜻蜓点水般从河面掠过,有的如白鹤晾亮翅般在竹林上跳舞,有的如老鹰般盘旋挣腾而上。而它们归巢时的飞翔,则显得高远、超迈、淡然。常常是夕阳衔山时分,一群群白鹭张开翅羽,缓缓飞过薄暮四合的丘陵、山峰,向它们温暖的巢穴飞去。最后一缕霞光,被白鹭的翅影带进茫茫夜色。
闲看白鹭飞
林中把棋围
长身微风晚
坐叹迟暮归
嘉陵区 维克多 飞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