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社交媒体上最火的品牌是哪个?
可能罗永浩刚举办完的坚果手机发布会算一个。
但是比这个还要火的,就算是百雀羚刷屏的广告了。
大家在一片赞叹声中,除了营销号进行转发宣传之外,越来越多的人也参与到了这个广告的传播和推广当中。虽然也有一些人表示对这次广告传播有一些不理解和异议的,但主体来说,这时候互联网舆情都是非常有利的。
而且从公布和统计的数据上来说,百雀羚这次做的广告绝对令人惊艳,而策划这个广告的团队也获得了不错的评价。
从形式上来说,这次广告采用了长图故事叙事模式,巧妙的以**拍摄场景的方法整体呈现,创意是非常不错的,而且作图的功力也非常了得。
但是我们熟悉的故事在这一刻又上演了:神反转。
随着一篇详细分析百雀羚此次传播和最终销售转化结果的文章发酵和传播,整个市场上迅速呈现出了两个派别:
第一种是力挺这样的广告创新派。
认为这样的广告创新是非常具有价值的,对百雀羚自身的品牌传播,尤其是在社交媒体环境当中的品牌成长,创造了非常有利的前景。更重要的是,给整个新媒体营销领域中注入了一丝新鲜。同时这样的内容也是广泛的获得了大众的认可和转发,传播上千万的阅读和覆盖,就已经证明了此次传播的巨大成功。
同时认为,公关、品牌、市场等这些概念需要认真的梳理清楚,要明白这个广告最终传播和实现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而且目前自媒体大号在传播和销售之间的关系上,本来就存在巨大的差异,广告主在进行这样传播的时候,就需要清晰的认识到品牌和市场销售之间的关系,不要错误的认为做了品牌,自己的市场销售就能够迎刃而解。
另一派则是结果导向的务实派。
认为如果不能把如此巨大的流量和关注度转化成为有效的销售结果,不能为企业带来市场营销效益,那么这样的广告就有问题。获取了名利,博取了大众的关注,但却打不中打动消费者的心。消费者不掏钱买单,你的广告就不具备真正的价值。甚至还借用了一些广告营销广告策划的世界级专家的话来证明这个观点。
结果双方各自支持的微信公众号上,不断的推出各自的文章,在朋友圈中,尤其是那些专门从事广告和新媒体、品牌营销领域的人,也是站在各自的认知与立场上,对内容进行转发和评价。
一时之间,好不热闹。
这样的争论和讨论,除了在业界引发巨大的反响之外,其实也蔓延到整个市场上。而这次活动的广告主百雀羚,通过这样的事件发生,品牌的知名度更进一步的得到了提升。当然,这也绝对不是百雀羚在投放这个广告之前所能想到的。也好在没有什么负面影响,也不用做危机公关。
那么为什么一个年度级的新媒体传播事件,却引发了正反两方面的讨论呢?
只要做过品牌和广告公关的人都知道,无论是做甲方也好还是做乙方也罢,对于在中国市场经济环境当中的绝大部分企业来说,能够扩大迅速的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好的市场销售数据,是他们开展市场品牌工作的核心诉求。
由于很多企业在具体的市场实践当中,完全分不清楚品牌和销售工作的关系,更不明白公关的本质价值和意义,因此他们对自己的市场品牌部门,就会提出非常明确的营销销售数据指标。希望能做出爆款的文章瞬间刷屏,同时也希望获得巨大的有效流量,直接促进产品的销售。
除了那些经济实力还不错的企业,能够逐渐将品牌新媒体和市场营销之间的关系分的比较开之外,大部分企业在进行公关传播和新媒体建设的时候,都是希望这样的工作能够直接带来用户和销售额。毕竟建设品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通过强大的新媒体传播,直接创造市场销售是最现实的问题。
我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以及沟通中,发现绝大部分人都是非常的关注一篇文章能够传播10万次的话,到底能够带来多少有效的用户,到底能够产生多少的销售额?
同样的,就市场上的品牌和公关公司的实际现状而言,除了站在金字塔尖,拥有大量的市场影响价值的公司,还能够坚定的以品牌传播导向和销售传播导向来进行科学的策划之外,大部分的广告公司都会或多或少的,要为用户最终的传播数据和销售结果负责任。
这是当下中国市场的一个现实情况。既然拥有广泛的诉求,自然也会有大量的品牌公关人开始建立这样的意识。对于中国的广告主而言,花了那么多的钱,购买了那么多的新媒体大号资源做了传播,但是量上去了,而销售结果却没有,都是非常心塞的一件事情。
毕竟这年头,做实体产业的都不容易,都希望钱花在刀刃上。
在这样的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下,人们就会对传播结果和销售结果之间的关系格外的敏感。高效的传播却没有能够带来高额的销售,除了真的是以构建品牌为主的公司决定要承担这样的风险之外,绝大部分的企业其实是还没有做好这样的准备,自然为企业服务的品牌公关人也没有做好这样的准备。
其实在企业当中,无论是做品牌公关也好,还是做市场销售也好,从根本利益出发点上并不是矛盾的,而是处在价值生产链的同一个链条的上下游而已。
品牌和公关重点要做的事情,是不断的通过制造事件和加大传播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并且最好能够通过有效的内容营销和更多元的创新,能够足够深度的引发用户对品牌和产品的兴趣。
而市场营销需要重点做的事情是,建立在品牌和公关的基础之上,直接以促成消费者掏钱买单这个动作为核心,讲求的是短平快和对品牌价值的市场快速变现。
从一个完整的企业结构来说,这两者都是缺一不可的,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说一个企业的公关和品牌根本无法对市场销售产生有效的价值,那么品牌公关部门在企业中所处的位置也是比较尴尬的,甚至是或有或无的状态。
如果没有有效的市场和品牌的支持的话,市场销售将会受到制约,尤其在新媒体极为发达的环境中,品牌和公关占据了传播的优势,市场销售往往是要通过与品牌和公关的联合,才能达到一个有效结果。
看到这两点不同,那么我们就要反思:我们对百雀羚这次的品牌广告的认识中,所有的分析是否是建立在对这个逻辑清晰的认识之上的。不能够对市场销售间接或直接发挥影响力价值的品牌和公关行动,对于现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但一味的去追求销售和价值,对于培养品牌和扩大潜在市场,也是不好的。
这其中的平衡关系,掌握起来也真的是蛮考验人的心思的。
在我个人看来,百雀羚的此次传播重点是:在母亲节前这个新媒体的通行的热点营销中,优先抢占流量关注,扩大自身品牌影响力,应该是以品牌营销为主导的一次事件,但从其他平台百雀羚品牌的行动来看,这个广告也一定产品销售导向在其中,是一个比较复合目标的广告行为。
如果这个事件并没有对百雀羚线上线下的销售直接产生拉动的话,可以认为是一个不太合格的广告。在关注度与销售价值之间,需要我们认真的去思考,这一对欢喜冤家,对于品牌公关人来说,处理起来真的不容易。
在新媒体营销中,杜蕾斯可是绝对的当红明星,但是你要问杜蕾斯做了这么多的热点营销,每一次究竟能够提升多少套套的销售量,真的不好讲。
因为从了解和认知到最后消费者在购买的的临门一脚之间,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比如说今天这个超市恰好杜蕾斯全部卖光了,而只剩下了另外一个品牌;或者是另外一个与杜蕾斯知名度差不多的品牌,今天做打折促销;或者就是另外一个竞品摆放的位置更适合消费者在超市结款台结账的时候,用手够得到……所以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
但是你能够说杜蕾斯的广告公关和新媒体创意是失败的吗?
绝对没有,因为杜蕾斯已经将自己做成了一种神一样的互联网存在,一举一动已经能够引发起足够的热点。从长期效应来看,加上时间维度的不断的延长和拉伸,杜蕾斯在终端市场销售的竞争当中,一定会处于一种比较优势的位置。
同样的,我们将这个模型套用在化妆品上,也有非常相似的地方。百雀羚的这个广告可能一时之间并没有直接产生巨大的销售,但是从更长的时间维度上来看,因为这个事件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了这个品牌,可能并没有在当时促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但是在未来的某一个节点上,这个广告所给消费者的认知,就如同种子一样,在适当的时候发芽、开花。
但这个时间维度一定是有限的,不能时间太长,需要有在更多的品牌公关以及市场促销共同作用下,潜在的影响力才能更好的爆发出来。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此次百雀羚的广告,从品牌宣传和影响力潜在影响价值的拓展上是非常成功的,这是毫无疑问的。尽管有很多的用户觉得阅读起来没有感觉,甚至并没有认为特别好,但是毕竟他们都已经知道了这个事件。
但如果要引入销售和市场业绩表现分析,那么我们就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是时间因素
这个种子种下去,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要耐心的去等待和观察。现在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做出一个数据上的评估,可能并不是十分的理性,也还不具备足够的说服力。但是如果等待时间太长,还没有产生对市场表现的拉动,所有人都应该去认真的质疑这个广告行为的价值。
第二是战略因素
这是百雀羚在品牌和市场领域中所作的一次孤立的孤本行为,还是在整个年度战略当中,进行多方位品牌公关和市场销售的其中一个年度性重要环节。
如果是一次孤本行为,则是一个非常承担风险的冒险行为;如果不是,那么百雀羚有可能在年度的品牌营销战略中,已做好了相应的部署,在这个事件结束之后,还将会做更多更有深度的行动,从而不断的扩大自身的影响力的同时,也在有效的提升自己的销售。
百雀羚线下销售有花露水、护肤品、护发素等产品。
百雀羚更多的战略是定在线下渠道,电商销售量只占百分之十几。因此大部分如花露水、护肤品、护发素等产品再线下销售。
百雀羚选择在天猫、拼多多等线上平台开店,不过与很多实体店把线上当做重要销售渠道不同,百雀羚转型到电商平台并不是为了引流。而是为了给线下打广告。
如果单独去评价百雀羚这次事件的效果,那么产出一定远大于其投入。
即便品牌的销量没有非常大的增长,品牌所获得的曝光,也早已远超投入。
从之前号称刷屏朋友圈的神广告《一九三一》,到最近看到有自媒体转发的《一条拍了百年的Vlog》,百雀羚一直很努力地把自己往民国老字号和百年老品牌上营销,然而可惜的是它并非民国诸多化妆品大牌中的一员(此处化妆品包含护肤、清洁类等产品),但它得以延续至今重新成为国货的代名词却也得益于此。
民国之前,中国就已经有传统生产的胭脂香粉,只是面对打开过门后涌入的洋货化妆品,则显得种类单一、功效不佳、制作简陋、包装粗糙。没错,如今古法吹捧的一切,除了营销这点,其他在当时看来其实都是缺点。很快,原有的市场迅速被洋货占据,并且洋货化妆品开辟了全新的需求。
有眼光比较前沿的商人,在那个时候就开始学习洋货创立中国自己的品牌,1898年诞生的“广生行”便是其中之一。民国初年也涌现过一批国货化妆品品牌,因为这个行业的进入门槛相比其他实业实在是低得多。这个时期的化妆品许多都参加了万国博览会(如今称作“世博会”),在品牌历史里写上了拿了什么奖,基本就是这批了。
微信目前拥有10亿的活跃用户数量,成为移动互联网中社交流量第一应用场景,在国内的社交应用中名列前茅。我们该如何利用微信的社交红利,做好企业品牌营销,飞哥认为需要把握好三个步骤,精准人群定位,围绕价值主张设计推广文案,利用社交进行图文内容扩散。
人群定位
在任何渠道的品牌营销推广,都必须掌握信息传播对象的用户画像。我们期望是什么精准人群来传阅我们的品牌诉求,价值主张,就需要花费足够经历做前期调研。
在用户画像描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百度指数、市场调研,了解用户年龄、性别、行业属性、兴趣爱好、痛点等信息,分析用户的基本构成情况。围绕用户的社会角色、生活场景、工作压力、心理诉求、社会矛盾、追忆青春、等不同的,具有高度共性及时代话题,策划品牌传播的借力点。
价值主张
一个优秀的品牌营销事件,首先需要明确传递其品牌的价值主张。企业需要围绕服务的用户群体,描述能带给用户怎样核心的价值诉求。
百雀羚在做微信品牌营销的过程中,就选择了《一九三一上海的谍战》长图文,作为一个选题策划的角度,并且得到了很好的传播。其用长图文阐述品牌价值主张,最终落脚点就是杀死“时间”,这完全符合女性用户对化妆品功能特性与用户群体追求年轻、美丽的消费主张完美结合。
内容符合社交扩散话题
在微信品牌营销的策划过程中,选择怎样的内容分发渠道作为载体,这一点需要与人群定位于用户活动场景有关。部分品牌营销策划案是利用事件营销在朋友圈扩散,而有的品牌营销是利用与企业品牌定位人群契合度较高的自媒体微信公众号,进行内容的传播。
前者对文案策划的要求较高,而后者则对自媒体人个人IP的要求比较强。
在价值主张的变现形式上,百雀羚在微信传播渠道中,选择的是微信公众号,并把内容可以设计成长图文形式,叙事手法将品牌价值给表达出来,这更有利于用户在社交圈分享的打开率。毕竟文章的打开率与朋友圈的打来率不同,且沉浸式的朋友圈图文,有有利于内容的扩散。
百雀羚不是真的。
百雀羚是一家中国化妆品品牌,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百雀羚以其丰富的历史和在护肤、化妆领域的专业知识而闻名,是中国化妆品行业的知名品牌之一。
该品牌提供多种护肤和化妆产品,涵盖了面部护理、彩妆、身体护理等领域。百雀羚的产品广泛涵盖不同肤质和需求,旨在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美容需求。品牌在市场上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尤其是在中国国内市场中备受推崇。
百雀羚在市场营销上也展现了不少创新,其产品宣传广告和营销活动常常融入当代文化和时尚元素,以吸引年轻一代的消费者。
百雀羚的产品特色
1、中草药配方:百雀羚以中草药为基础,结合现代科技,研发出各种护肤和美容产品。这些产品通常包含传统中草药成分,如人参、黄精、当归等。
2、严格的品质控制:百雀羚以其严格的品质控制流程而闻名,确保产品的纯度和有效性。
3、适合亚洲皮肤:由于百雀羚是一家亚洲品牌,它的产品通常设计和调配适合亚洲皮肤类型和气候条件的配方。
4、多元化产品线:百雀羚提供了多种不同类型的产品,包括面膜、精华液、乳液、面霜等,以满足各种不同的肤质和护肤需求。
5、价格适中:百雀羚的产品通常价格适中,适合不同消费者的预算。
——百雀羚
百雀羚的明星代言人有:莫文蔚、迪丽热巴、范冰冰、李冰冰、周冬雨、周杰伦、王一博等。
2010年莫文蔚代言草本护肤系列,2016年李冰冰和周杰伦成为品牌代言人,2017年范冰冰代言三生花系列代言,周冬雨成为三生花系列面膜代言人,2019年7月迪丽热巴成为彩妆代言人,2020年官宣王一博成为全新品牌代言人。
凭借着为品牌代言人的打Call应援行为,百雀羚成功在几千万用户面前怒刷了一波存在感,从最初的童年记忆里的经典国货,到现在的“国潮”姿态,愈发被大众消费者所熟知。
百雀羚的国潮姿态:
2017年9月,联手京剧女老生王佩瑜推出京剧面膜;同年10月20日,百雀羚首度与故宫合作,携手故宫文化珠宝首席设计顾问钟华推出了燕来百宝奁美妆礼盒,创下35秒售罄记录;
2018年,百雀羚再次携手钟华,打造百雀羚雀鸟缠枝美什套装,在双十一预售排名高居榜首。
2019年,百雀羚踏上携手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非遗敦煌彩塑技艺传承人杜永卫,推出护肤套装及敦煌悦色岩彩彩妆系列,在双11预售中,成为最早破千万元的新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