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甘寂寞的时尚达人发明了一种非常高端和西式的时尚装束,那就是碎花裙和皮靴的组合,这种穿衣方式完美地遵循了简洁明快的对比穿衣法,繁琐的图案很西方,这时候搭配一双纯色的皮靴不仅可以比较颜色,也可以比较材质,也不算太好,其实这套穿搭是最不容易出错的穿搭,因为比较经典的粗花呢裙子大多以黑白款式为主,中间穿插了一些其他颜色的丝线,提升裙子设计和做工的细节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搭配一双黑色皮鞋,颜色上也不会。
如果想通过粗花呢裙子穿出高级优雅的时尚感,可以像这个时尚达人一样选择这种高腰靴,可以大大提升女性气质,这套穿搭更适合年轻的时尚达人,因为碎花裙上的花纹比较复杂,所以能给整体穿搭带来灵动自然的时尚效果,我们最好选择浅色背景和黑色或深色裙子,这样在搭配黑色鞋子时,整体穿搭才不会脱节,网布和皮革的区别非常大,所以我们在搭配的时候,最好选择光滑的装扮,统一整体造型。
而且因为裙子的网眼很蓬松,所以需要选择这种紧紧包裹腿的皮靴,不仅如此,网纱裙的款式最好不要选择太明显的款式,以免出现整体造型没有主次穿搭关系的情况,这条印花裙子的款式与这双10孔靴子相配,短裙可以有效遮住腿部最粗的部分,而高腰的皮靴可以让你的小腿更加修长挺直,此时露出的腿部肤色可以更好的中和裙子和黑色皮鞋之间的色彩冲击。
在选择印花连衣裙时,我们需要注意自己的喜好,如果你喜欢更优雅高级和现代的时尚感,你可以选择这种波尔卡圆点条纹或者格纹连衣裙,如果你喜欢更中性或街头时尚的风格,你可以尝试带有泼墨设计、字母设计或花卉设计的连衣裙,这个时候裙子一定是整体装扮的中心点,我们只需要一个基本的黑色皮鞋就足够了。
但是我们要注意的一点是,当我们穿着印花连衣裙时,因为它的设计充满了花朵,如果搭配非常简单的靴子,会显得有些突兀,所以我们可以尝试搭配纯色外套,这样可以营造出传统简约对比穿搭的强烈层次感,但要注意上衣的颜色,最好与裙子的底色相近,以免让整体造型看起来很单调,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种印花裙,我们还可以试试这种质感很强的裙子,这条裙子的颜色虽然比较单调,但是浮雕感很强,可以大大增加整体造型,详细设计。
热爱美丽的时尚爱好者始终不怕温度变化。无论什么季节,马丁靴皮靴在他们的日常穿着中总是必不可少的时尚物品,因为皮靴可以与不同的衣服搭配,以穿出完全不同的时尚效果。初夏时节,不愿寂寞的时尚精英们想到了将皮靴和皮裙搭配在一起的方法,并穿出了非常西方而又时尚的时尚效果。不仅如此,不同尺寸和不同版本的裙摆还可以搭配不同高度的皮革。靴子可以满足不同身高和身材的时尚精英们的需求。即使身高矮小的女孩也可以穿长腿的效果。
百褶裙搭配皮靴时,请注意两者之间的主要和次要关系。一般来说,百褶裙具有分层的裙摆设计,可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衣服搭配上。因此,此时我们选择皮靴时,最好选择纯黑色且没有花边设计的款式,以更好地彰显百褶裙的穿着效果。除了皮靴的外观设计外,还应注意鞋子的长度。最好匹配百褶裙的长度。如果您选择短款百褶热裙,那么我们搭配一双高腰皮靴是一个更正确的选择,可以让两者不互相干扰,而是从色彩上统一。如果像这样的时尚达人选择中长百褶裙,那么最好选择八孔或六孔高度马丁靴,以免长裙覆盖大面积的靴子。
对于身材苗条的小女孩,一定要尝试包臀裙,因为包臀裙更能自我修养,并且可以完美显示您的腰臀比和线条。它可以削弱您的身体宽度,纵向增加您的身高,从而创建一个非常细长的身体形状。建议仙女选择皮靴来搭配包臀裙,并考虑搭配上装。最好选择与鞋面颜色相同的皮靴,这样它们可以更好地突出包臀裙的存在,并可以使用颜色增强整体形状的层次感。
西服裙如果您想穿一些西洋风格并展现个性,则必须将马丁靴与蕾丝设计搭配使用,以降低西服裙的刚度。不会穿太多工作场所的气氛。对于身材矮小的女孩,选择西服裙时,最好选择膝盖以上长度的款式,这种款式更加时尚和时尚。如果选择长样式西服裙,则不可避免地会有些过时。除了裙子的长度,我们还应注意皮靴和裙子之间的呼应关系。如果您想穿得更层次感,最好选择西装外套搭配西装外套,再搭配与皮靴颜色相同的内背心搭配,这样就可以避免穿黑色皮鞋。效果太突然了。
当今大多数皮靴主要是纯色的黑色款式。均匀的颜色可以使精灵穿得更瘦高,但是没有细节的款式会使整体形状显得异常单调。,此时,匹配打印连衣裙是懒惰的仙女们最喜欢的组合。您无需担心如何搭配上衣,并且可以以高级个性穿着。您觉得穿皮靴搭配裙摆太普通了,您也可以搭配深灰色或白色风格的包包,以提高整体造型的醒目度。鱼尾裙可以说是彰显女性优雅气质的产品。这条裙子的裙子像喇叭裤一样略微向外扩张,臀部的位置非常修身。当我们搭配皮靴时,请尽量避开大街的马丁靴。最好选择带有小猫脚跟设计的小皮鞋,这样可以增加精致的穿着感。
及踝短靴配小脚裤、半身裙、高腰直筒裤、七分阔腿裤等都可以。短靴不要搭配萝卜裤,这样会显得下半身很壮,腿不是很长的人也不要尝试长裤搭配短靴。
那么及踝短靴配什么裤子好看。酷劲十足的及踝短靴是夏秋换季必备单品,搭配牛仔裤或半身裙都能穿出不一样的时髦。
黑色的小脚裤是中性风的产物,各个季度都是抢手货。搭配尖头黑色绑带及踝短靴,朋克味道浓厚。上身可以选择宽松的T恤,卫衣或是毛衣都没有问题。想打造一个休闲的话,戴上帽子也很好看,最好是选择鲜艳的颜色,打破黑白的沉闷。
短靴搭配半身裙则更具女人味,不管是牛仔裙、A字裙还是皮裙等,搭配起来都很好看。或者连衣裙、长款T、长款衬衫来搭配及踝短靴也时髦性感。
短靴配高腰直筒裤,这样也不会显小腿粗,整体的看起来也非常棒,时尚简约,打造的比例也很协调。穿七分阔腿裤,长款阔腿裤虽然很拉风,但是腿不长的女生不太能驾驭,为了保险起见穿七分的阔腿裤可以轻松打造细腿,穿的时候讲上衣稍微扎进裤腰里,显得腿更长,再加上一件稍微修身的外套,时髦的毫不费力气。
谷爱凌最近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自己的生活随拍,从照片中可以看到谷爱凌穿衣风格特别的时尚,将运动风和性感风结合的恰到好处,上身穿着一件绿色的长袖内搭,外面套着一件拼色的运动外套,下身穿着一件黑色短裙,搭配上黑色的丝袜,脚踩皮靴,手上拎着一个白色的简约性包包,整体看上去非常的时尚,又带着一些活力满满的运动感。
令人不容易忽视的是他那一双笔直的大长腿。谷爱凌的衣品相一直是比较好的,再加上他混血儿的颜值和高挑性感的身材,风格也是非常的多变,时而无比的冷艳,时而又非常的活力四射,有的时候也非常的性感唯美。谷爱凌的颜值在娱乐圈里都是有一席之地的。她凭借着自己的成绩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自己的粉丝,今年才18岁的他不但获得了学业上优异的成绩,还拿下了世界冠军,一度成为全国上下年轻人的榜样和偶像。
并且谷爱凌在社交平台上表示,他非常愿意大家亲切的称他为自己的朋友,这样的话他会感觉到非常的温暖。这样优秀又低调的女孩儿又有谁能不喜欢呢!并且谷爱凌在取得这些成就之后他的事业也进入了忙碌的阶段,不但拿下了很多品牌的代言人,还受邀参加了时装发布会,谷爱凌现在就像是人生赢家,真的想不到他有什么缺点了。
尽管网络上也有网友说他的坏话,恶意的抹黑谷爱凌的形象,但是这些没有依据的事情我认为有素质的网友们也不会把他放在心上的。毕竟在网络上得红眼病的人可不少,他们只会用键盘敲下一个个冰冷的文字。
单从谷爱凌为国争光这一个行为就能看出他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人,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所以谷爱凌的选择并不能说明什么。
谷爱凌,是一位优秀的滑雪运动员,从她分享的生活随拍,就可以看出,她娇人的身材。虽然大家认识谷爱凌是因为她在北京奥运会上的出色成绩,但是,吸引大家目光的却是她完美的身材比例和优渥的家境。
说起谷爱凌的身材,不得不提起她的你父亲和母亲。父母都是高智慧,父亲又长的帅气高大,母亲智商超前,外公外婆也是智商很高的。而她修长的腿和白皙的肌肤都源自家族遗传,她的身材有多完美呢,以肚脐为界,她的上下身比例达到国际标准的5:8 ,符合“黄金分割”定律。属于让人看一眼就想再看一眼的类型。
谷爱凌分享的生活随拍,将她完美的身材比例突显出来,她不仅拥有完美的身材和容貌,还是一位典型的高智商、高学历美女,在美国也拥有较高的知名度。
相信很多人都感叹,谷爱凌为什么汇集了所有的优点于一身,甚至感叹,前凸后翘的身材不知道打动了多少人的心。她的大长腿是很多粉丝议论的焦点,加上她175的身高,显得身材比例相当和谐,特别是纤细的腰更好看。
在中国,谷爱凌有很多粉丝,特别是男粉丝。他们把谷爱凌当成女神了,甚至希望与谷爱凌有一面之缘,或者在一起。说到谷爱凌的好身材,除了与他的先天因素有关外,还与她热爱运动和营养有关。
总而言之,像谷爱凌这么集容貌和智慧于一身的女孩子非常少,作为一名出色的女性,她的未来会有更多荣誉,而她的人气也会随着她的成长和荣誉加身,变得越来越高。当然,也有很多网友想在有生之年,当面见证谷爱凌真身。不过,这样的机会很低,当然,如果你有能力考上哈佛大学,到是可以实现愿望。
毛衣+夏装,真的能出现在同一个季节吗?答案是可以。只有无惧温度,才能凹出造型。自从我们熟悉的带货女王杨幂把“毛衣+夏装”穿搭成功带出圈后,反季节穿衣便开始成为各大明星彰显 时尚 态度的有力方式。本期就让我们一同来探讨如何将反季节穿衣穿出高级 时尚 感。
已为人母的章子怡似乎一点也没有要放弃 时尚 圈的意思,许多穿搭都极具先锋意味,她的这身反季节穿衣你有看懂吗?虽然是大热天,却穿着白衬衫外搭小美人鱼系列蓝色毛衣,足蹬一双高帮皮靴,与超短包臀皮裙似乎完全不在一个季节。一头利落盘发,又有单只心形耳饰加持,细节之处彰显出随性大方的出挑个性,这高级真是无敌了!
章子怡的“毛衣+夏装”反季节穿衣look解读
上身利用了叠穿技巧,给造型带来了更多的层次感:小美人鱼蓝色毛衣俏皮可爱,叠穿白衬衫,注入了几分正式感,露出大翻领和椭圆下摆,使得毛衣与白衬衫之间形成鲜明层次。下身搭配皮质短裙,与毛衣形成明显的厚薄反差,增强了 时尚 感。而厚底皮靴帅气利落,高帮版型所带来的温暖感与毛衣风格形成呼应。
总的来说,章子怡的这身“毛衣+夏装”反季节穿衣在搭配技巧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首先,利用“上繁下简”制造出层次感,让视觉重点更为明确。此外,利用“上厚下薄”营造出反季节穿衣氛围,增强了整体造型的时髦度,展现出不羁的 时尚 态度。
“毛衣+夏装”的反季节穿衣法有哪些优势
优势1打破规则,带来标新立异的时髦感
反季节穿衣最突出的亮点就在于能够直观地表达出与众不同、独树一帜的 时尚 态度。衣品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的精神气质。若敢于打破规则,便能带来标新立异的时髦感。如此一来,毛衣也可以跨越季节,跟充满清凉感的夏装搭配出独特的风格。
优势2利用轻薄下装削弱毛衣给人的厚重感
毛衣最大的劣势在于很容易显胖:由于针织工艺和材质面料的局限性,毛衣往往会带来一种与生俱来的厚重感,若是搭配同样具有分量感的下装,更会加剧这种膨胀感。此时,可以利用轻薄的夏装,制造出反季节穿衣的效果,从而削弱毛衣给人的厚重感,增添几分轻盈感,用“上厚下薄”的穿衣技巧,让整个人在视觉上看起来更显瘦。
优势3上下不同材质的厚薄对比,丰富层次感
想要提高造型时髦度,增加层次感便是个简单易上手的办法。可以利用上下不同的服饰材质,制造出强烈的厚薄反差,从而丰富造型层次感。上穿略显厚重的粗线毛衣,下穿轻薄的皮质短裙,如此一来,既保留了毛衣的温暖质感,又增加了短裙的爽飒轻盈,将时髦度抬升好几个档次。
卡其色短款毛衣+米色高腰短裤
要点1:设计感毛衣+低色调夏装
想要打造出与众不同的反季节穿衣风格,应当选择设计感较强的毛衣单品。例如可以通过毛衣叠穿衬衫的方式,从而塑造出丰富的造型层次。也可以在毛衣上增加一些可爱的动物印花,进而制造出活泼的少女气息。为了与毛衣的冬装风格相匹配,下身最好搭配低色调的夏装单品,否则很容易在视觉上产生凌乱感,给人一种乱搭的感觉。
要点2:根据场合诉求,选择适合的鞋子调和风格
想把反季节穿衣穿出高级感,鞋子的选择也很重要。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场合诉求来挑选鞋子的款式,从而更好地达到调和上下身风格的效果。若是出席较为正式的活动,可以搭配一双浅素色尖头高跟鞋,注入知性成熟的女性气息,让整体风格更显大气优雅。
要点3:避免“上长下长”穿出五五分
“毛衣+夏装”最容易犯的新手错误就是不注重腰线的打造,生硬的五五分穿衣效果让整个人看上去特别没精神。尤其是长毛衣搭配长裙这样的“上长下长”穿衣方式,很容易显胖显矮。此时最好是把毛衣扎在长裙里,从而突出腰线,打造出三七分的身材比例,在视觉上更显高挑,也能进一步弱化毛衣的厚重感。
更多“毛衣+夏装” 时尚 look
oversized毛衣+白色蕾丝裙
oversized版型往往给人一种自由不羁的 时尚 态度,十分符合反季节穿衣的核心精神。oversized毛衣典型的垮肩设计营造出慵懒的穿衣氛围,V字领设计制造出露肤效果,很好地减弱了毛衣的分量感。下身搭配一条白色蕾丝裙,注入甜美感,不规则的倒三角下摆和多层蕾丝网纱制造出错落的层次效果,显得设计感十足。同时还采用了塞衣摆的小技巧,看似是随意的一扎,却很好地提高了腰线,有效地修饰了身材比例。
卡其色短款毛衣+米色高腰短裤
浅色调的大地色能够很好地传达出温柔知性的女性魅力。卡其色短款高领毛衣既不过分修身也不过分宽松,给上身带来美妙的呼吸感,同时也低调地勾勒出身材曲线,很显气质。搭配一条米色高腰短裤,很好地抬高了腰线,再加上A字版型剪裁,在视觉上拉长了腿部线条,很显高挑。
众所周知,丝是中国独特的发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是世界上惟一出产和使用丝的国家。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中华民族的祖先轩辕黄帝的元妃“嫘祖”,是公认的养蚕取丝的始祖。她提倡养蚕、育蚕种,亲自采桑治丝。古代皇帝供奉她为“蚕神”。据考古资料,中国利用蚕丝的时代比传说中嫘祖生活的年代更早。战国时的荀子(约前313—238)所作的《蚕赋》,记述了“马头娘”的传说:一个少女的父亲被邻人劫走,只留下了乘马。少女的母亲说,谁能将其找回,就将女儿许配给谁。结果那匹马闻言脱缰而去,真的将父亲接回来了。母亲却忘了自己的许诺。马整日嘶鸣,不肯饮食。父亲知道原委后非常愤怒,认为马不该有此妄想,一怒之下将马杀了,晒皮于庭中。有一天,少女由此经过,马皮卷上少女飞上桑树,变作了蚕,从此这位少女就被民间奉为蚕神。“蚕神”的影响波及到了东南亚和日本等地,那里都供奉“马头娘”。
神话传说之外,关于丝的早期应用,还有更为准确的资料。1958年,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遗址(位于浙江余杭)中,出土了一批4700年前的丝织品,它们是装在筐中的丝线、丝带、丝绳、绢片等,经鉴定,认为是家蚕丝制品。尽管这些文物已经炭化,但仍然能够分辨出丝帛的经纬度。丝带由16根粗细丝线交织而成,宽度为5毫米,丝线的投影宽度均为3毫米,用三根丝束合股捻成,这表明当时的丝织技术已经达到一定水平。
回鹘服3000年前,商代甲骨文上已有蚕、桑、丝、帛等文字,可见桑蚕业已经在生产中担当重要角色。河南安阳殷墟墓出土的铜觯和铜钺,与甲骨文同一时期,上面的菱纹与回纹印痕清晰可辨,这些丝织物的残痕表明,商代已能织出菱形斜纹的绮,而周代已能织出多色提花锦了。1959年,江苏吴江梅堰遗址中出土的黑陶,其纹饰有蚕形纹,描绘得具体真实,反映出人们对蚕的熟悉程度。作为儒家经典,汇集了中国古代语言、文字、文学、哲学、文化思想、神话、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的《尚书》,也有关于丝的记载,在记述各地贡物的文字中,已有丝、彩绸、柞蚕丝、黑色的绸、白色的绢、细绵、细葛等物品。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比之以前更发达。男耕女织成了这一时期的重要经济特征,种植桑麻,从事纺织是一种典型的社会经济图景。由于当时的养蚕方法已经十分讲究,缫出的蚕丝质量也很高,其纤维之细之匀,可与近代的相媲美。至于汉代,从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织锦来看,每根纱由四五根丝线组成,而每根丝线又由十四五根丝纤维组成,也就是说每根纱竟由54根丝纤维捻成。如此高的丝纺水平,同时也推动着染、绣的发展,使它的成品更加美观也更富表现力。
在深厚的文化积淀中,丝独特的质感已渐渐成为一种风格化的象征,象征着东方美学的精神气质。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因为有了丝,中国服饰才呈现出风神飘逸的灵动之美,因为有了丝,中国画中的人物形象才呈现出一种春蚕吐丝般的线条之美。
中国与中亚、西亚诸国的文化交流,早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就开始了,这是依据青铜文化发生发展情况而做出的推断。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正是民族间和区域间的交流往来,使得服饰文化更加绚丽多姿。而其中,贯通中西的丝绸之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公元前5世纪起,中国的丝织品开始传到西方,因为丝太美太独特了,甚至被西方人赞誉为天堂里才有的东西。希腊人、罗马人将中国称为Serica,将中国人写成Seris,这两个词都是由Serge(丝)转化而来。据一本西方史书记载,古罗马的恺撒大帝(前100-44)穿着中国的丝绸袍服去看戏,致使全场的人都不看戏,而争先恐后观看那件丝绸衣。中国丝绸传入印度也很早,公元2世纪后,印度法律中已有关于惩罚偷丝的规定,公元前4世纪的印度古书中,记载有“中国的成捆的丝”的说法。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曾两次派张骞(?-114)等人出使西域。这些使者携带大批的丝绸、陶瓷等中原物产,前往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等国,沿途以丝绸衣料作为礼物或换取给养,同时,这些国家也将本地的毛织物及香料等赠送或出口到中国。由此,形成了一条以丝绸为主的贸易之路。从汉至唐,这条路上驼铃声声,商队往来不绝,“丝绸之路”也由此繁荣起来。
早在罗马帝国时代,中国制造的丝就通过波斯大量地进入罗马市场,从而引起了罗马帝国的巨额入超。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的丝绸价格曾一度上涨到与同等重量的黄金一样贵,连奥勒良奴斯皇帝本人也不再穿丝绸衣服,也不准他的妻子穿。公元4世纪,由于经济形势好转,在新都君士坦丁堡,穿丝绸衣服的风尚才又流行起来,而且逐渐普及到下层社会。
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统治之时,养蚕技术传入了拜占庭统治区。至公元6世纪中叶,发源于中国的丝织业,从原料生产到纺织成品这一整套过程终于在东罗马帝国的统治区扎下了根。
通常所说的丝绸之路,起点是汉唐都城长安,终点到波罗的海。而丝绸之路向西北延伸的同时,也通向了日本。公元107年,当时的日本国王派遣由160人组成的代表团来中国,重点学习刺绣、缝纫、织锦等手艺。回国后,代表团向国王汇报在中国的见闻,并呈献了带回的丝绸、织锦产品。以后百余年,日本曾多次派工匠到中国学习技艺。而从中国去日本的大量织工,也为古代日本丝织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公元457年继位的雄略天皇,热心倡导织绣工艺,曾诏令后妃、宫女养蚕,以实现他将日本变成“衣冠之国”的理想。他临终时的遗诏,有“但朝野衣冠未得鲜丽,……唯以遗恨”之语。七八世纪时,日本天皇的衮龙御衣(君王礼服),在红色的绫缎上绣有日、月、星、山、龙、雉、火等十二纹章,与中国帝王的龙袍非常相似。
在日本出版的《文化服装讲座》一书中,日本飞鸟时代(552-645)、奈良时代(673-794)以及平安时代(794-1192)前期的服装,被称为模仿隋唐时代。这个阶段的日本服装式样受到唐服强烈的影响,以唐代中国纹样为主改良而成的日本式“有职花样”,有云鹤、涌浪、龟甲、风凰、麒麟等,是平安时代官僚阶层使用的纹饰。日本遣唐使到中国时,也带来本国出产的银、丝、棉、布等与中国人交易,这无疑促进了中日之间的服饰交流。
说到丝绸之路,还不能忽略海上丝绸之路。所谓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是中国与东南亚沿海国、岛国以至非洲的海上贸易路线,它在东汉以前开始出现,至中国元、明两代进入盛期。当年的罗马帝国曾将象牙、犀角、玳瑁献给东汉朝廷,波斯(现伊朗)、天竺(古印度)、狮子国(现斯里兰卡)以及扶南(位于现柬埔寨及越南南部地区)等国在接受中国的丝、绢、绫、锦的同时,也向中国输入了明珠、翠羽、犀角、象牙、香料、玳瑁、琉璃、火布(石棉)、吉贝(棉布)等物品。经唐、宋至元、明,海上丝绸之路进入极盛时期。其中南京、苏州、杭州生产的金锦、丝绸及各种绢、绫、锦、缎等远销到朝鲜、日本、菲律宾、印度、伊朗、伊拉克、也门、沙特阿拉伯、埃及、摩洛哥、索马里、坦桑尼亚等地。16世纪下半叶起,西班牙侵占菲律宾后,通过占领地大量收购中国丝绸,然后转口运到美国,从而开辟了一条从马尼拉到美国多个港口的航线,这条航线因贩运中国丝绸而闻名。
穿越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以及贯穿中国西南从而联系周边国家的南方丝绸之路,使明亮、柔软的丝绸源源不断地销往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诸国,中国的养蚕、缫丝、织锦技术也传播到了海外。这为中国服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同时,通过丝绸之路,其他国家的服饰、工艺、风格也对中国服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与中亚、西亚长期保持大规模经济往来和人员流动,使得服饰的纹样和题材明显带着文化杂交的痕迹。在内蒙古诺音乌拉发现的汉代织物上,有带翅膀的兽形,这明显是受到西亚“翼兽”影响。新疆民丰东汉墓出土的蓝印花布上,既有典型的印度犍陀罗风格的深目高鼻的半裸体菩萨形象,又有代表中原汉族传统的龙纹图案,而中间的残留部位,还清楚地留有狮子的一条后腿和尾巴。中原人正是经由丝绸之路才认识这种猛兽的。另外,在新疆尼雅遗址出土东汉丝织物和毛织物上,既有西域的植物纹和葡萄纹,又有希腊神话中人首马身的“堪陀儿”,还有中原的武士形象,可以说,织物记载着服饰文化的交流。
最先在希腊、罗马流行的忍冬纹,随佛教传人中国后,在中国工艺纹样中盛行起来。通过对称、均衡、动静结合等手法,将忍冬纹组合成波状、环形、方形、菱形、心形、龟背纹等各种图案,或变化成鸽子、孔雀等飞禽栖息的缠枝藤蔓,或与莲花结合成自由式图案。而联珠、对鸟、对狮与“同”字组合的纹锦,既直接采用了波斯萨桑王朝图案,又保留了以汉字做纹饰主题的传统手法。
文化交流在服装款式上的体现,以盛唐时期最为突出。西亚、东欧和中国西北少数民族的客商,将歌舞、乐器、杂技以及其他生活方式沿丝绸之路带进中原。在有关唐玄宗(712-755在位)和杨贵妃(719-756)的传说中,经常提到《霓裳羽衣曲》,其中舞者所穿的舞服“羽衣”,就是吸收了天竺(古印度)服饰特色,又与中国传统舞服相融合的。还有些纯正的外来舞蹈,如西域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一带)“胡腾舞”、康国(今撒马尔汗北)“胡旋舞”等所用的服装,原本是西域当地的常服,由于歌舞流行的影响力被吸收进了唐朝(618-907)人的舞服和日常服装。
隋唐时期,女性接受了西北民族的“幂”,即从头遮到脚的大围巾。“幂”原本是为了防风沙的,但传入中原后,便成了新颖的服饰。唐初,女性戴帽檐下有一圈垂纱的帷帽,身着传统的上襦下裙,足蹬锦鞋。百余年后,妇女采用全套胡服,通常头戴绣花尖帽,身穿窄袖紧身翻领长袍,内着圆领丝衣和敞口沿边的合裆裤,足蹬高勒皮靴,腰间紧扎皮带。这套搭配中,帽、翻领、皮带等都有鲜明的异域风情。唐代中期,女性流行“髻堆面赭”,其中,“髻堆”出自西亚,即头发堆在头顶的发髻,面部涂赭红色粉妆的时尚则来自吐蕃(今西藏)。
丝织的产生和完善造就了剌绣的诞生,作为一种地域广泛的手工艺品类,不同的地区和民族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刺绣工艺。春秋战国时期,刺绣工艺渐趋成熟,这可从近百年来大量的出土文物中得到印证。这一时期的刺绣有经过夸张变形的龙、凤、虎等动物图案,有的还间以花草或几何图形,虎跃龙蟠,龙飞凤舞,刻画精妙,神情兼备,布局结构错落有致,穿插得体,用色丰富,对比和谐,画面极富韵律感。
进入秦汉时期后,刺绣工艺已相当发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齐郡临淄(今山东临淄)为汉王室设官服三所,织工数千人,每年耗资万万。不仅帝王之家是“木土衣绮绣,狗马被绩(毛织品)”,就连一般的富人也穿用“五色绣衣”,家居用具也用绣艺。到了南北朝时期,中国开始进入“像教弥增”(佛教因造像众多,故也称之为“像教”)的时代,绣制佛像之风至唐盛极一时。这类绣佛巨制今天可在英国、日本博物馆里看到,其绣法严整精工,色彩瑰丽雄奇,成为中国古代刺绣艺术的特殊成就之一。唐代刺绣的另一成就,是绣法上的推陈出新,发明了“平针绣”——一种流传至今的绣法,因其针法多变,刺绣者更能自由发挥,从而带来了刺绣发展史上的崭新时代。
宋代是中国刺绣发达臻至高峰的时期,绣品的数量与质量均属空前,特别是在开创观赏性的刺绣艺术方面堪称绝后。唐宋时期的刺绣呈精致化趋势,主要是由它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在男耕女织的封建社会里,女子都要学习“女红”,刺绣是一项基本技艺。正因如此,刺绣不仅是劳动妇女的“份内工作”,更是许多有闲阶级女性消遣、养性、从事精神创造活动的主要手段,绣品的功用也明确分为日用与观赏两种用途。许多文人也积极参与到绣品的创作中,形成了画师供稿、艺人绣制、画绣结合、精品倍增的局面。
明代民间手工业的崛起,使得刺绣技术和生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出现了以刺绣工艺闻名于世的家族和个人。绣品的需求和用途尤为广泛,一般实用绣品品质普遍提高,材质更加精良,技巧娴熟洗练。明代与后来的清代,成为中国历史上刺绣最为风行的时期。在清代的二百多年间,一些地方性的刺绣流派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著名的有苏绣、粤绣、蜀绣、湘绣、京绣、鲁绣等,同时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绣品表现出东西文化交融的时代特色。
如今,尽管时代风尚不断演变,机械化的生产业已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业,但作为传统文化遗产的刺绣技艺却被很好地继承了下来。中国不仅有许多地方名绣,一些少数民族如维吾尔族、彝族、傣族、布依族、哈萨克族、瑶族、苗族、土家族、景颇族、侗族、白族、壮族、蒙古族、藏族等也都有其精彩的民族刺绣。刺绣工艺不仅用于服饰和家居用品中,更融合了中国绘画、书法的审美要素,以一种独特的艺术品形象,生动的展示着中华文化的特色。
最常见的宋代服装是“背子”。背子的款式,以直领对襟为主,两襟离异不缝合,亦不施襻纽,袖子可宽可窄;衣服的长度,有的在膝上、有的齐膝、有的到小腿、有的长及脚踝;衣服两侧开衩,或从衣襟下摆至腰部,或一直高到腋下,也有索性不开衩的款式。
在同一个时代,背子被男女老少不分尊卑贵贱地喜爱,实在是一件很奇特的事情。宋时女子穿背子的有皇室的后妃、公主,也有朝廷命妇;有寻常人家的女子,也有教坊、街巷的歌舞伎,背子是宋代妇女的常服。在题为《瑶台步月图》的画作中,穿着背子的女子尽显文静优雅,河南禹县白沙宋墓出土壁画上的女伎也穿着背子,山西晋祠泥塑中也有穿背子的侍女。
宋代的男子上至皇帝、官吏、士人,下至商贾、仪卫都穿背子,但并非作为正式的服饰,而多是居家休息时穿,那种不系襻纽、可宽可窄可长可短的直腰身款式,真是再休闲不过了。在一幅据传是宋徽宗赵佶的自画像(指《听琴图》)中,这位一国之君也穿着一件深色衣料的背子。中国佛教艺术宝窟敦煌的宋代壁画中,有一位佛教故事中的著名人物,在唐代绘画中还穿着唐人的圆领袍衫,而到了宋代,便也是一袭背子在身了。
背子的穿着虽说不分性别、身份,但主要还是集中在中上层人士之中,重体力劳动者仍旧穿短衣短裤。在一个时代中,中上层人士的服装,往往更能体现出这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观念。背子的广泛穿着,与宋代的文化密不可分。从造型上看,这种衣服的廓形直直的,把人的身体裹成一个圆筒,没有曲线,与袒领、阔裙、轻纱罩体大袖衫的唐服有着鲜明的区别。比较起来,唐人的服装更加张扬,而宋人的服装却显得含蓄、内敛,有一种禁欲倾向。这种心理取向与宋代的重要思潮强调严格的秩序,体现出君与臣、父与子、夫与妇之间的绝对尊卑和从属关系有关。
在宋代,中国古典美学精神发展到了极致,建筑讲究白墙黑瓦,陶瓷讲究单色釉,绘画讲究写意风格的水墨山水,就连赏花也推重梅、兰、竹、菊等,用以借喻人之清高品格。背子的样式简约,风格素雅,真正是以简胜繁的杰作,而且,当时的人们着装只要洁净就可以了,并不刻意追求新颖,避免与众不同。从背子这种特有的服式上,我们既可以看到哲学思想、美学思想对宋代人日常生活的影响,也能领略到宋代简约至极的物象之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