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唐·李白《塞下曲》
说中国历史上的状元,人们一般都是默认为"文状元",也就是进士出身的;但实际上还有一类专门为选拔武将而生的考试,叫做武举,是我国史上唯一一位女帝武则天开设的,明清时期最为兴盛,魁首为"武状元"。
历史上武状元的名头虽然不如文状元响亮,但也出了不少名人,比如说唐代中兴名将郭子仪就是武状元出身,且是唯一一位由武状元出身官至宰相者,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再比如李遵顼,中国史上唯一一位"状元皇帝",也是西夏仅有的太上皇;还有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位中国最后一位武状元,张三甲。
这个名字是不是听着很耳熟?跟著名武术家张三丰很像,但其实两人没啥关系。
清朝的武举跟科举差不多,一样都要经过重重考试,先是基层选拔,再是乡试、会试,最后再排出三甲,举办时间与科举同期,都是三年一次。我们都知道,清朝中途科举其实是停过好几次的,直到1898 年慈禧太后下后懿旨恢复武科举旧制,张三甲才有了考试的机会。
有时候必须得承认天赋这个东西,张三甲出生在开州(如今重庆)的一户农家里,祖父早年结识了一些闯荡江湖的好汉,学了几手功夫,便回乡开了间武术馆,教一教乡里邻居强身健体的招式。可以说张三甲的确出生在尚武之家,但要论起底蕴吧也还真是啥都没有。
但张三甲天赋高,受到尚武环境熏陶,自幼开始练武的张三甲哪怕是这些最基本的招数也耍得比旁人都要厉害,尤其他还力大惊人,小小年纪就能举起门口的石狮子。张家人觉得这个小子是块习武的料,就将他送到开州比较出名的高手杨国昌那习武,杨师傅夸其:"吾弟子盈门,唯有三甲罕见也。"
杨师傅去世后张三甲又有幸拜得清王庭侍卫杜回春为师,武功再次精进,一举夺得武举人的称号。中了举人就得进京赶考,但中国古代科举有个习俗,就是会试前一定要找一些在朝中任职的官员拜起为师,成为其弟子,张三甲就被恭亲王奕忻看中了。
对晚清历史比较熟悉的朋友看到奕忻这个名字应该不陌生,是清朝宗室当中的实权人物,洋务运动的发展也有其保驾护航,眼光自然不会差。果不其然,在1898年这最后一届武举中,武状元的名头落到了张三甲头上。
摘得状元之位后张三甲立刻回乡省亲,途中消息不小心走漏,要知道这可是开州有史以来第一名武状元,自然大为瞩目,大名知府大礼迎入府内,开州州官快马前去迎接,一时轰动了冀南。
张三甲回到家后登门拜访者那叫一个络绎不绝,人人都想瞅一瞅这武状元是不是有三头六臂,不然咋那么厉害?其中就包括了闻声而来的年轻时代的霍元甲。霍元甲找张三甲比武,结果连踢三脚张三甲都纹丝不动,心悦诚服甘拜下风。
张三甲本就舟车劳碌,又对当时清王朝内忧外患的情况担心不已,再加上一直有人上门拜访,张三甲碍于同乡情面不好闭门不见,身心俱疲之下竟患起了重病,没多久就因病去世了,22岁。
张三甲坚持学武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能够驱逐列强,精忠报国,"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可惜壮志未酬身先死啊。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不许见白头,就是讲的“红颜薄命,英雄气短。”从古至今涌现了很多保家卫国、奋勇杀敌的英雄,他们通过了层层的选拔,才能够得到上阵杀敌的机会,但是有一个人他经过了层层选拔,却没有机会上阵杀敌了,他就是大清最后的一位武状元,霍元甲曾连踢几脚都纹丝不动,他是谁?
他叫张三甲,开州人,按现在的地域划分,是个重庆人。他从小便在自己祖父家里开的武馆里头练武,但是他祖父可不是什么武术大家,只是他祖父早年去外面闯荡的时候,和一些江湖上的朋友学了些武术招式,回到乡里也没什么生计过活,两手一拍,开了个武馆教父老乡亲练一些防身术的招式,也能过活日子。
只是张三甲不同,他从小就力大无穷,能够举起他祖父武馆门口的石狮子,对于武术的招数,学得也比旁人快一些,祖父认为他是天生的练武之才,不能耽误了他,说不定以后能在武术上为张家光宗耀祖,于是将他送去开州一个姓杨的武术高手那里学习武艺,张三甲跟着杨国昌学了好几年,杨国昌一直夸他是她徒弟里学得最好的一个,以后一定会有大出息的,说不定能中个举。
没几年杨国昌便去世了,张三甲又辗转拜了别人为师,这位师傅可不一般,他在王庭里当侍卫,张三甲拜他为师,得了他的指导,在武术造诣上更进一步,在那一年比试之中,夺得了武举人的称号,中了举当然要进京赶考,但科举制度多年流传下来,总有些陋习,张三甲在考试前要找到朝中任职的官员,成为他们的门生,才能够进行考试。兜兜转转,张三甲被奕看中了。要说这恭亲王奕在当时的清王朝可是有些权利的,没有点智慧在风雨飘摇的前朝怎么可能站得稳,奕看中了张三甲,主动收张三甲为门生,而张三甲也没有辜负他,那一年的武比,张三甲一举夺魁,成为了武状元。
状元是何等风光,文状元都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张三甲在京城风光了好一阵日子,等到回家省亲的时候,登门祝贺的人络绎不绝,大多是乡里的人,有羡慕的,也有不服的,不信当今武状元有什么厉害的,前来挑战张三甲的人不在少数,年轻时候的霍元甲也来见过这位武状元,想要同他比试,结果霍元甲在比试的时候连踢张三甲三脚,张三甲纹丝不动,霍元甲这才服了他。
回家省完亲的张三甲本应该回到京城,等候朝廷给他安排差事,但是由于回家的舟车劳顿,回家后又有许多人来拜访张三甲,张三甲不好拒绝,便硬撑着和他们周旋,最后竟然病倒了,大清最后一个武状元没能回到京城,他病死在了开州,他的故土。
结语
张三甲学习武术的时候,可能也想不到他这么强健的一个人,最终会因为身心俱疲而病倒,并且一病不醒,他考上了武状元,却还没能来得及发挥自己的作用,没能实现他儿时练武的梦想,他练武就是为了保家卫国,大清已经岌岌可危,他却没能来得及保护自己的国家,他倒在了大清面前。
金丝猴(jinsihou)(rhinopithecus)脊椎动物,哺乳纲,灵长目,疣猴科。体长约70厘米,尾长约与体长相等或长些。鼻孔大,上仰。唇厚,无颊囊。背部的毛长发亮,颜色为青色。头顶、颈、肩、上臂、背和尾灰黑色,头侧、颈侧、躯干腹面和四肢内侧褐**。毛质柔软,为我国特产的珍贵动物,群栖高山密林中。以野果、嫩芽、竹笋、苔藓植物为食。共有3种,均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的区别是:川金丝猴(r.roxellanae)的脸天蓝色,两侧、胸及后腿金**,分布于四川、甘肃和陕西;滇金丝猴(r.bieti)的脸两侧白色,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西藏东部;黔金丝猴(r.brelichi)的两肩之间有1块卵圆白毛区,分布于贵州与四川之间。
金丝猴分川金丝猴、黔金丝猴和滇金丝猴三种。(还有一种越南金丝猴)
金丝猴是很美丽的:天蓝色的面孔上嘴大而突出,因其鼻孔极度退化,即俗称“没鼻梁子”,因而使鼻孔仰面朝天,所以又有“仰鼻猴”的别称。古人有人担心这种特殊的鼻孔下雨时雨水会从鼻孔灌进肚子里去,所以有古书记载金丝猴的尾巴分叉,下雨时用两个尾巴尖堵住朝天的鼻孔。其实,在陆生哺乳类中并没有尾巴分叉的动物,这种说法应该属于谣传。
金丝猴的尾巴和身子差不多长,瘦长的身体上长着柔软的金色长毛,最长可达三十多厘米,披散下来就像一件金**的“披风”,十分漂亮。如此耀眼夺目的外衣使它得到了“金丝猴”的美名。
这些美丽的金丝猴身价非同一般,它们与大熊猫齐名,被认为是中国最著名的珍贵动物。它们在国家公布的一类保护动物中名列前茅。
金丝猴生活在海拔1400-3000米的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几乎与大熊猫同地区分布,同样怕酷暑耐严寒。以家族方式结群生活,最大的群体可达600余只在灵长类中,如此庞大的群体亦属罕见。
母爱在灵长类中显得非常突出,母金丝猴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疼爱自己的孩子,尤其在哺乳期,母猴总是把小猴紧紧的抱在胸前,或是抓住小猴的尾巴,丝毫不给它玩耍的自由。在这期间,朝夕相处的丈夫尽管向“夫人”献尽了殷勤:又是为她理毛、又是为她检痂皮、但是也别想摸一摸自己的宝宝,更别提抱抱小猴亲热一番了。母金丝猴总是抱着小猴,把背朝着自己的丈夫,丝毫不给丈夫抚爱子女的机会。
猴王在群体中享有特权。有则消息是这样报道的:有一天傍晚,一群金丝猴到寨子后面的核桃树、苹果树上偷吃果子被人们发现后仓皇逃跑,不巧被小河拦住去路,大金丝猴一跃而过,小金丝猴却跳跃不过去,急的“吱吱”乱叫。过了河的猴王于是发出“命令”,叫一只公猴过河接应。公金丝猴又跳过河,抱起小猴准备过河。由于心慌失手,把小金丝猴抛落在水中。金丝猴们一见拼命顺着河边跑去抢救,在下游把小金丝猴救上岸来。那猴王气势汹汹地走进那只公金丝猴,“啪啪”就是两耳光。公金丝猴自知有错只好规规矩矩的接受惩罚。
金丝猴的记忆力特别好。动物园里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只猴王脾气很坏,抓、咬饲养员。饲养员很生气,有一次惩罚了猴王打了它的屁股。后来饲养员调到其它单位工作去了,事隔半年,他回来看望金丝猴,猴王在众人中一下子认出了他,为了报仇急忙寻找土块作为“武器”朝那位饲养员头上仍去弄得饲养员哭笑不得。
金丝猴主要在树上生活,也在地面找东西吃。主食有树叶、嫩树枝、花、果、也吃树皮和树根、爱吃昆虫、鸟、和鸟蛋。吃东西时总是吧哒嘴显得那么香甜。
金丝猴为我们的大自然增加了无限欢乐,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金丝猴,保护大自然。让金丝猴成为我们人类忠实的伙伴,和我们欢乐与共,共同生存!使人类和动物之间更加亲密!
金丝猴的学名是Rhinopithecus roxellanae,英文名是Snub-nosed Monkey/Golden Monkey。金丝猴是我国特有动物, 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金丝猴包括川、滇、黔三种,滇金丝猴远居滇藏的雪山杉树林,数量仅千余只;黔金丝猴仅见于贵州梵净山,数量才700多只;大家比较熟悉的当属川金丝猴。川金丝猴,布于四川、陕西、湖北及甘肃,深居山林,结群生活,背覆金丝“披风”,攀树跳跃、腾挪如飞。 金丝猴多次外借到国外展出,取得了良好的展出效果和较大的轰动效应。
物种名 黔金丝猴
学 名:Rhinopithecus brelichi
英文名:Guizhou Golden Monkey
别 名:灰金丝猴 白肩仰鼻猴 牛尾猴 线绒
分类位置
目 灵长目 PRIMATES
科 猴科 Cercopithecidae
属 仰鼻猴属 Rhinopithecus
濒危等级
CITES濒危等级: 附录I 生效年代: 1997
IUCN濒危等级: 濒危 生效年代: 1996
IUCN濒危等级: 生效年代: 2003年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一级 生效年代: 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濒危 生效年代: 1996
外形特征
体型近似川金丝猴而稍小,但尾较之更长。体长为637-690mm,尾长846-905mm。吻鼻部略向下凹。脸部灰白或浅蓝,鼻眉脊浅蓝。两肩间有一白色块斑,肩毛长达160mm。体背灰褐,有的具黄的色调,从肩部沿上肢外侧至手背,由浅灰褐渐变为黑色,下肢色泽的变化与上肢相同。颈下、腋部及上肢内侧金**,股部灰黄。尾基深灰色,至尾端为黑色或黄白色,胼胝周围黑色。幼体色淡,通体银灰,头顶灰色,四肢内侧乳灰。尾深灰至尾端为黄白色。
分布范围
分布于贵州省境内武陵山脉之梵净山。现在的具体分布地点主要在江口县的月亮坝、柏枝坪;松桃县的泡木坝、田家坝、白云寺、牛凤包;印江县的亚盘岭、淘金河上游和护国寺。
生活习性
栖息地的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活动的海拔高度比川、滇金丝猴都要低,多栖于海拔500-800m河谷阔叶林,夏季则多见于海拔1400-2200m左右的阔叶混交林。也偶见于村寨附近。多为群居性。一般约150-250只,一个群的大小在四季有分合的变化。活动范围大,最大群有400多只。为多雄多雌的混合家族群。食物为植物性的叶、芽枝、果实及树皮。雌猴发情季节为夏秋及初冬。主要天敌有豺、大灵猫和云豹等。
种群现状
梵净山的黔金丝猴,据1991-1993年考察有3个猴群,总数约550-600只,数量增长缓慢。据Eudey1987年估计黔金丝猴的总数不超过500-670只。1995年对黔金丝猴进行了系统考察,确认黔金丝猴现存约750只,组成20多个家族,活动范围约4万公顷(周晓农等,1995)。
致危原因
1 在建立保护区之前,由于采伐使森林遭受破坏,尤以北坡较为严重,加上采矿等经济活动对自然植被的破坏,至今尚未完全恢复;
2 在梵净山捕杀黔金丝猴的情况也常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1962-1977年就猎杀317只之多。建立保护区后乱砍滥伐尚未完全制止(唐锡阳,1982)。盗猎现象至今也未根除,如在1983、1984、1994年都曾发生过猎杀事件。但总的说来保护还是有所加强,每个猴群也有一定数量,这给种群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现有的保护措施
黔金丝猴已被列为国家 I 级重点保护动物。1978年在贵州产区建立了梵净山自然保护区,面积达41300公顷,主要是保护黔金丝猴和珙桐等珍稀动植物及其森林生态系统,1986年又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建立后,保护工作有所加强。通过宣传教育,和贯彻有关法规,提高了当地群众对保护珍稀动物的认识。同时,对乱砍滥伐和盗猎者又绳之以法,如1984年对一起猎捕2只黔金丝猴(致死1只,致残1只)立案后,受到了法律制裁。因此,金丝猴的保护已做到家喻户晓。
建议的保护措施
需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法制,严格管理,对非法猎捕的盗伐者应予严惩。除了重视对它们本身的直接保护外,也不能忽视对它们赖以为生的栖息环境的保护,特别是猴群主要活动区域和越冬区域的森林保护,否则其种群将得不到恢复和发展。在其分布区内,还应经常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干部和群众遵纪守法,爱护珍稀动物的自觉性。还应加强对黔金丝猴的生态学研究,尤以种群生态、增长模型和动态研究,不断地给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但是,对于发展饲养繁殖包括保护区内,都必须严加控制。
滇金丝猴
学 名:Rhinopithecus bieti
英文名:Black Snub-nose monkey
别 名:黑金丝猴 黑仰鼻猴 雪猴 花猴
分类位置:
目 灵长目 PRIMATES
科 猴科 Cercopithecidae
属 仰鼻猴属 Rhinopithecus
濒危等级:
CITES濒危等级: 附录I 生效年代: 1997
IUCN濒危等级: 濒危 生效年代: 1996
IUCN濒危等级: 生效年代: 2003年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一级 生效年代: 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濒危 生效年代: 1996
外形特征:
虽名为"金丝猴",实际并无金**的毛。身体较川金丝猴稍大,体长740-830mm,尾相对较短,略等于体长,约510-720mm,但比较粗大。身体背面、侧面、四肢外侧,手、足,和尾均为灰黑色。在背面并具有灰白色的稀疏长毛。颈侧、腹面、臀部及四肢内侧均为白色。
分布范围:
分布于澜沧江与金沙江之间云岭山脉主峰两侧的高山深谷地带,面积约20,000km2,向北伸长达西藏境内的宁静山脉,包括云南德钦、维西、丽江、剑川、兰坪、云龙等县,以及西藏芒康县境内。
生活习性:
栖息于海拔3,300-4,100m 左右的高山暗针叶林带。是目前发现的居住海拔最高的灵长类动物滇金丝猴的猴群不大,多为20-60只,尚未发现有150只以上的大群。为多雄多雌的混合群体,有社群等级行为。无明显的季节性的垂直迁移现象。活动范围猴群大小有异,约20-1334 km2,其平均密度为112-25只/ km2。主食针叶树的嫩叶和越冬的花苞及叶芽苞,也食松萝和桦树的嫩枝芽及幼叶,5-7月还吃箭竹的竹笋和嫩竹叶。11月中旬所观察到的社群中,成年雌猴几乎都抱有幼仔,且大小都比较整齐,据其形态,估计大多是在7-8月出生的。由于它们栖息地比川金丝猴海拔高,故产仔要迟2-3月。
种群现状:
据中科院昆明动物所调查报道(李致祥等,1979;马世来等,1984-1985;杨德华等,1981;白寿昌,1988;王应祥等,1985-1988),滇金丝猴仅分布于滇西北,北起西藏芒康,南至云南云龙一个狭窄的高山深谷地带,猴群数量较少,一般仅20-60只,很少超过100只大群,估计种群总数在云南难以逾越1,000只(白寿昌,1988);西藏芒康约1,000只(尹秉高、刘务林,1993)。
致危因素:
主要是滥猎供作毛皮用。据在云南德钦县霞若区调查。70年代该区滇金丝猴估计不下1000只,但1971-1981年猎杀统计数达430多只,到现在仅剩下200余只(白寿昌,1987)。1978-1981年上半年,仅白马雪山东坡一小区域,三年半时间共枪杀139只,其他产滇金丝猴的地区,其情况也大同小异(木文伟等,1982)。同时还由于森林不断采伐、毁林开荒以及放牧,严重地破坏了它们的栖息环境而导致社群分割,一些小的社群最后遭到蚕食绝灭。
物种名 川金丝猴
学 名: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英文名:Golden Snub-nosed Monkey
别 名:狮子鼻猴 仰鼻猴 金绒猴 兰面猴 洛克安娜猴 长尾子 线子 线绒 马绒 果然兽 果然绒 金线绒
分类位置:
目 灵长目 PRIMATES
科 猴科 Cercopithecidae
属 仰鼻猴属 Rhinopithecus
外形特征:体型中等猴类。鼻孔向上仰,颜面部为蓝色,无颊囊。颊部及颈侧棕红,肩背具长毛,色泽金黄,尾与体等长或更长。成年雄体长平均为680mm,尾长685mm。
分布范围: 分布于四川、甘肃、陕西和湖北。四川主要分布于岷山、邛崃山、大雪山和小凉山,包括南坪、松潘、黑水、平武、青川、北川、茂汶、汶川、理县、安县、绵竹、大邑、什邡、都江堰市、彭县、崇庆、天全、芦山、宝兴、泸定、康定和马边等22个县境内的部分林区。甘肃主要分布于文县、舟曲和武都等县部分林区属岷山和邛崃山向北伸延的山地。 陕西分布于秦岭南坡,包括佛坪、洋县、周至、太白、宁陕等县的部分林区。湖北主要分布于神农架山区,包括房县、兴山和巴东等三个县的部分林区,属大巴山东段。
生活习性:金丝猴是典型的森林树栖动物,常年栖息于海拔1500-3300m的森林中。其植被类型和垂直分布带属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以及次生性的针阔叶混交林等四个植被类型,随着季节的变化,它们不向水平方向迁移,只在栖息的生境中作垂直移动。群栖生活,每个大的集群是按家族性的小集群为活动单位。每个小家族集群又由一强健的成年雄体为首领猴和3-5只雌猴及3岁以下的幼猴和哺乳的仔猴所组成。金丝猴的食性很杂,但均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所食的主要植物达118种(李贵辉等)。春季它们在卧龙主要采食假稠李、花楸、栎、槭、冬青、野樱桃、构树等植物的芽苞、枝芽、花蕾以及木姜子、杜鹃等花瓣,也偶见有少数雄体下地吃野当归和紫花碎米荠幼苗。夏季主要采食桦、假稠李、紫花卫茅、野樱桃、花楸、板栗、桑、构树、冬青、山楂、山葡萄等。秋季以各种花楸、海棠、山楂、猕猴桃、拐枣等果实和松、板栗、高山栎等种子,有时也下地觅取。冬季主要是在林中啃食多种树皮、藤皮以及残留的花序、果序、树干上的松萝、苔藓等。性成熟期雌性早于雄性,雌约4-5岁,雄猴迟到7岁左右。全年均有交配,但8-10三个月为交配盛期,孕期6个月左右,多于3-4月产仔,个别也有在2月或5月产仔的。成年猴群中,雄雌性比约为1:2。天敌有豺、狼、金猫和豹以及雕 、鹫、鹰等。
种群现状 据湖北神农架调查有4群,最多的猴群为123只,估计约有500只左右(华中,1980)。川东巫山有2-3群,数量不足100只(王应祥等,1990)。陕西秦岭约有53个猴群,每群小的约50只左右,大的约100只左右,最多约300只,估计陕西境内约有5340只(李保国、杨兴中,1994)。四川和毗鳞甘肃南部,金丝猴的分布,在岷山约有1300 km2面积,邛崃山约10000 km2,大雪山和小凉山约有2000 km2有分布,总计约有2500 km2内面积有分布。但它们栖息的生境离不开森林,实际栖居的环境约为其总面积的1/5。四川猴群数量较多,一般为200-300只,每群活动范围是30-60 km2,除去猴群之间的距离,估计约有100群,若每群以200只计,四川加上甘南约有2万只。因此,四个省总计约25000只左右。据Eudey1987年估计,川金丝猴的总数不超过15万只。
致危因素 长期以来滥捕滥杀是金丝猴濒危的主要威胁之一。1963-1974年仅四川省境内不完全统计,就超过了300只。同时,森林采伐彻底地破坏了它们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造成分布不连续,分布缩小,最终导致绝迹。再次是毁林开荒,林中放牧,缩小了它们的生境。
越南金丝猴也叫东京仰鼻猴,是唯一异种在中国以外地区分布的金丝猴,1910年被发现,只到1989年才再次发现。现存数量很少,约250只。
分类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哺乳纲
目: 灵长目
科: 猴科
属: 仰鼻猴属
种: avunculus
学名
Rhinopithecus avunculus
(Dollman, 1912年)
外形
越南金丝猴的体形较小,胸部腹部为黑色,四肢内侧浅**。
分布
越南金丝猴仅分布于越南北部宣光省和北太省之间石灰岩山地的低海拔亚热带雨林中。目前的研究表明,现存约至少4个种群,总数约250只。
习性
如同其他灵长类动物一样,越南金丝猴以小群活动,通常由一只雄性和多至雌性组成,也有多只雄性的群体,多个小群共同分享一片栖息地。
越南金丝猴以植物为食,食物随季节而变化。
研究与保护
云南金丝猴的模式标本产地是Yen-bay,Song-koi River,Tonkin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目前,越南金丝猴IUCN的濒危等级是濒危,生效年代:1997年。
濒危因素
越南人口增长很快,对于原始森林的破坏十分严重,极大的积压了越南金丝猴的生活空间,至1986年,越南金丝猴原有的栖息地已经丧失殆尽。目前越南金丝猴以分割成两个种群。此外,过度捕猎用于皮毛和东方药物夜市它们处于更危急的地位。
保护措施
虽然1985年越南的国家保护策略开始实施,但执行情况一直不好。现在的保护措施是规划保护区和禁止捕猎,但这个物种面临的情况依旧很不乐观,Na Hang保护区即使建立,越南金丝猴在未来20年里灭绝的几率依旧很高。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唐·李白《塞下曲》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状元,人们一般都是默认为''文状元'',也就是进士出身的;但实际上还有一类专门为选拔武将而生的考试,叫做武举,是我国史上唯一一位女帝武则天开设的,明清时期最为兴盛,魁首为''武状元''。
历史上武状元的名头虽然不如文状元响亮,但也出了不少名人,比如说唐代中兴名将郭子仪就是武状元出身,且是唯一一位由武状元出身官至宰相者,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再比如李遵顼,中国史上唯一一位''状元皇帝'',也是西夏仅有的太上皇;还有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位中国最后一位武状元,张三甲。
这个名字是不是听着很耳熟?跟著名武术家张三丰很像,但其实两人没啥关系。
清朝的武举跟科举差不多,一样都要经过重重考试,先是基层选拔,再是乡试、会试,最后再排出三甲,举办时间与科举同期,都是三年一次。我们都知道,清朝中途科举其实是停过好几次的,直到1898 年慈禧太后下后懿旨恢复武科举旧制,张三甲才有了考试的机会。
有时候必须得承认天赋这个东西,张三甲出生在开州(如今重庆)的一户农家里,祖父早年结识了一些闯荡江湖的好汉,学了几手功夫,便回乡开了间武术馆,教一教乡里邻居强身健体的招式。可以说张三甲的确出生在尚武之家,但要论起底蕴吧也还真是啥都没有。
但张三甲天赋高,受到尚武环境熏陶,自幼开始练武的张三甲哪怕是这些最基本的招数也耍得比旁人都要厉害,尤其他还力大惊人,小小年纪就能举起门口的石狮子。张家人觉得这个小子是块习武的料,就将他送到开州比较出名的高手杨国昌那习武,杨师傅夸其:''吾弟子盈门,唯有三甲罕见也。''
杨师傅去世后张三甲又有幸拜得清王庭侍卫杜回春为师,武功再次精进,一举夺得武举人的称号。中了举人就得进京赶考,但中国古代科举有个习俗,就是会试前一定要找一些在朝中任职的官员拜起为师,成为其弟子,张三甲就被恭亲王奕忻看中了。
对晚清历史比较熟悉的朋友看到奕忻这个名字应该不陌生,是清朝宗室当中的实权人物,洋务运动的发展也有其保驾护航,眼光自然不会差。果不其然,在1898年这最后一届武举中,武状元的名头落到了张三甲头上。
摘得状元之位后张三甲立刻回乡省亲,途中消息不小心走漏,要知道这可是开州有史以来第一名武状元,自然大为瞩目,大名知府大礼迎入府内,开州州官快马前去迎接,一时轰动了冀南。
张三甲回到家后登门拜访者那叫一个络绎不绝,人人都想瞅一瞅这武状元是不是有三头六臂,不然咋那么厉害?其中就包括了闻声而来的年轻时代的霍元甲。霍元甲找张三甲比武,结果连踢三脚张三甲都纹丝不动,心悦诚服甘拜下风。
张三甲本就舟车劳碌,又对当时清王朝内忧外患的情况担心不已,再加上一直有人上门拜访,张三甲碍于同乡情面不好闭门不见,身心俱疲之下竟患起了重病,没多久就因病去世了,卒年22岁。
张三甲坚持学武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能够驱逐列强,精忠报国,''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可惜壮志未酬身先死啊。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状元,人们一般都是默认为''文状元'',也就是进士出身的;但实际上还有一类专门为选拔武将而生的考试,叫做武举,是我国史上唯一一位女帝武则天开设的,明清时期最为兴盛,魁首为''武状元''。
历史上武状元的名头虽然不如文状元响亮,但也出了不少名人,比如说唐代中兴名将郭子仪就是武状元出身,且是唯一一位由武状元出身官至宰相者,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再比如李遵顼,中国史上唯一一位''状元皇帝'',也是西夏仅有的太上皇;还有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位中国最后一位武状元,张三甲。这个名字是不是听着很耳熟?跟著名武术家张三丰很像,但其实两人没啥关系。
清朝的武举跟科举差不多,一样都要经过重重考试,先是基层选拔,再是乡试、会试,最后再排出三甲,举办时间与科举同期,都是三年一次。我们都知道,清朝中途科举其实是停过好几次的,直到1898 年慈禧太后下后懿旨恢复武科举旧制,张三甲才有了考试的机会。
有时候必须得承认天赋这个东西,张三甲出生在开州(如今重庆)的一户农家里,祖父早年结识了一些闯荡江湖的好汉,学了几手功夫,便回乡开了间武术馆,教一教乡里邻居强身健体的招式。可以说张三甲的确出生在尚武之家,但要论起底蕴吧也还真是啥都没有。
但张三甲天赋高,受到尚武环境熏陶,自幼开始练武的张三甲哪怕是这些最基本的招数也耍得比旁人都要厉害,尤其他还力大惊人,小小年纪就能举起门口的石狮子。张家人觉得这个小子是块习武的料,就将他送到开州比较出名的高手杨国昌那习武,杨师傅夸其:''吾弟子盈门,唯有三甲罕见也。''
杨师傅去世后张三甲又有幸拜得清王庭侍卫杜回春为师,武功再次精进,一举夺得武举人的称号。中了举人就得进京赶考,但中国古代科举有个习俗,就是会试前一定要找一些在朝中任职的官员拜起为师,成为其弟子,张三甲就被恭亲王奕忻看中了。
对晚清历史比较熟悉的朋友看到奕忻这个名字应该不陌生,是清朝宗室当中的实权人物,洋务运动的发展也有其保驾护航,眼光自然不会差。果不其然,在1898年这最后一届武举中,武状元的名头落到了张三甲头上。
摘得状元之位后张三甲立刻回乡省亲,途中消息不小心走漏,要知道这可是开州有史以来第一名武状元,自然大为瞩目,大名知府大礼迎入府内,开州州官快马前去迎接,一时轰动了冀南。
张三甲回到家后登门拜访者那叫一个络绎不绝,人人都想瞅一瞅这武状元是不是有三头六臂,不然咋那么厉害?其中就包括了闻声而来的年轻时代的霍元甲。霍元甲找张三甲比武,结果连踢三脚张三甲都纹丝不动,心悦诚服甘拜下风。
张三甲本就舟车劳碌,又对当时清王朝内忧外患的情况担心不已,再加上一直有人上门拜访,张三甲碍于同乡情面不好闭门不见,身心俱疲之下竟患起了重病,没多久就因病去世了,卒年22岁。张三甲坚持学武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能够驱逐列强,精忠报国,''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可惜壮志未酬身先死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