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方面问题:
1、设备问题:a、设备老化,丝杠有间隙,伺服电机行走精度不高,有误差;
b、导轮磨损、钼丝过松。
2、操作问题:a、如果尺寸有规律的外档尺寸偏小、内档尺寸偏大,是线径误差补偿数值不当; b、如果尺寸有跳动或无规律的不准,是基准定位装夹有问题,空间三维不垂直,或工件没压紧;
c、工件厚、走丝过快、电流小,电流表指针不能摆幅过大;
这种情况的原因如下:
有些制造商在高频时会出现钼丝不旋转,碰到工件会断裂的情况,所以停机时必须关闭高频开关。由于电路板总是有高频率,钼丝接触工件时会瞬间产生高电压,此时钼丝静止不动,所以立即断线。解决方案停机后,钼丝停在丝筒的一端(是送丝的一端),及时关闭高频。
HF我没用过,总之有个原则,第一刀电流大丝速高开粗,第二刀降低走丝速度减小高频的脉宽和打开的功率管数目
中走丝 -参数设置
第一次切割任务是高速稳定切割
⑴脉冲参数:选用高峰值电流,较长脉宽的规准进行大电流切割,以获得较高的切割速度。
⑵电极丝中心轨迹的补偿量小:
⑶走丝方式:采用高速走丝,走丝速度为8~12m/s,达到最大加工效率。
第二次切割的任务是精修,保证加工尺寸精度
⑴脉冲参数:选用中等规准,使第二次切割后的粗糙度Ra在14~17μm之间。
为了延长馈电块的寿命、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可对馈电块进行改进。馈电块是在导电块上焊一块厚3mm、¢15mm的硬质合金块。
馈电块一般是固定的或不可调的。实践中,对馈电块进行了改进。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变固定的馈电块成活动的馈电块:适当减小硬质合金的公差尺寸,使导电块与硬质合金的双边间隙为010~020mm(间隙配合),将硬质合金块置于铜套里面,按要求的配合尺寸不需焊接,变固定的馈电块成活动的馈电块,持续切割50~70h,将硬质合金旋转一个方向后继续使用;
②适当增加硬质合金的厚度:硬质合金¢15mm的大小是不变的(成形),但可将厚度增加02mm。既可使电极丝与馈电块接触良好,又不会使馈电块失去弹性,还可减少馈电块上下的跳动距离,使馈电块的磨损减小。
实际加工表明,改进后的馈电块可持续切割防锈铝合金3个月,寿命提高8~10倍,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4)优化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加工参数
提高脉冲电源的空载电压幅值,减少加工屑粘附到钼丝上的可能性;选择适当的脉冲方式、功放管数量及进给速度。如电规准选择不当、跟踪不良,轻者将影响加工质量,重者将造成短路、断丝。
用线切割切割铝合金材料时,容易断丝。主要的原因是:
1、放电时有“氧化铝”之类的物质利用电极丝的反复返往磨削在导电块上产生沟槽。在有沟槽的条件下,导至电极丝与导电块接触不良,也产生放电“割导电块本体”现象。当导电块沟槽深度超过电极丝直径时。会卡电极丝。特别是在丝筒换向时。导电块本身放电的结果一是易引起电极丝断丝。
2、是将高频电源能量分流一部分。实际加工效率降低很多。所以割铝也是难题。其实做为铝的本身电加工性能极好。正常切割速度可以做到普通模具钢的2-3倍。就是因为铝的烧导电块断丝之毛病。让铝的加工长时间综合效率不理想。单位平方加工耗材成本同普通模具钢高20%左右。
割铝有一怪现象:“双割”既割工件,又割导电快。这种现象对正常加工铝影响zui大。头天割铝只不过是切割液新冲洗能力强。导电快在割的过程中放电少。每二天切割液水质明显变差,导电块上堆积的“放电铝产物始终存在。在加工的过程中,可看到钼丝与导电快在一直放电有火花。人为清理无用。在加工一个型腔3657838的工件后。钼丝以深入导电快25MM到3MM之间。下线臂更深,卡丝现象出现。好在还没发生断丝情况。只是“下丝时不顺”。切割中途还需转动导电快。每做一块铝板要转二次。不然切割效率因一部分能量割导电块去,割铝就慢了。
为解决断丝问题,在进电导轮装置内,由一对专用的耐磨抗电蚀材料付来传输高频脉冲能量。这对导电付采用平面接触,两者相对旋转线速度仅为运丝速度的1/20以下,并且采用高频响弹性装置以保证导电付间的可靠接触。由于高频电源不再需要通过导电块传递,从而减少了钼丝与导电块的摩擦,避免了钼丝被卡断的现象。经过几年来的试用,该进电装置工作寿命长,可靠性高,大大降低了钼丝的损耗。
可以参照以下几个方面来排查烧丝原因。
1造化液用久了,导致机床结缘性差,这种情况,换掉皂化液就行了
2步进电机进线破了,24V电串到床身,穿丝就会打火,这种情况较易排除。
3进床身的航空插头进水,结缘性变差,其他电源串入,导致烧丝
如若还有疑问,可以电话联系我0755-27629422,我这边是力锐数控,希望可以帮到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