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尔尼 。是首都也是瑞士经济最发达的地方。瑞士首都伯尔尼概况
伯尔尼城始建于12世纪,至18世纪建成现在规模,已有800年的历史。伯尔尼老城原来一些木质结构的建筑被中世纪的多次大火烧毁,后来重建时改为石头结构,现仍保持完好:碎石铺成的马车道,街道两旁是彼此相连的漫长拱廓,红瓦白墙相映生辉的古老房屋,各有典故的街心喷泉彩柱,16世纪的钟塔及始建于1421年的晚期哥特式大教堂,使伯尔尼显得古色古香,保留着中世纪时的风貌。现主要街道已被划为步行区,环境十分幽静。伯尔尼老城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名城之列。
日内瓦是瑞士境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位于西欧最大的湖泊??美丽的 日内瓦湖之畔,法拉山和阿尔卑斯山近在眼前。
日内瓦是瑞士第三大城市,位于日内瓦湖西南角,湖上的大喷泉是日内瓦的象征。日内瓦湖光山色四季皆具吸引力,它同时是世界各国际机构云集的国际化城市。日内瓦以其深厚的人道主义传统,多彩多姿的文化活动、重大的会议和展览会、令人垂涎的美食、清新的市郊风景及众多的游览项目和体育设施而著称与世。日内瓦也是世界钟表之都,钟表业与银行业成为日内瓦的两大精神支柱。
地属北温带,受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交替影响,气候变化较大。
内瓦是瑞士有名的游览胜地,有许多名胜古迹。有著名的宗教改革国际纪念碑、圣-皮埃尔大教堂、大剧院、艺术与历史博物馆、日内瓦大学等。 在日内瓦众多的博物馆内,收藏了很多中国、日本、希腊及罗马等古国的珍贵文物,在钟表博物馆(Watch Museum)内可找到人们对寻求时间的认知所作出努力的历史。景点:钟表博物馆,万国宫,圣皮埃尔大教堂,迪亚布烈斯,大喷泉,大花钟,圣瓜斯,伊华东利斯班斯,阿里亚纳博物馆
日内瓦坐落在风景如画的莱蒙湖畔,其南、东、西三面都与法国接壤。静静的罗纳河穿城而过,湖与河的汇合处,由数座桥梁连接着南北两岸的老城和新城。日内瓦人说,如果面对着法国的方向(即西方),湖的左方称之为Left Bank,右方称为Right Bank,此种独特的称呼方式,乃因日内瓦靠银行业起家之故。 左岸银行集本市商业活动之大成,由商店、百货公司、银行,到旧城、重要景点、咖啡座、餐厅等等,多位于此区中。至于国际组织、饭店、机场、火车站等,则是右岸的重要成员。据资料表明,早在公元前的一至二万年——冰河时期稍后,已有人类聚居于流入现今日内瓦湖的隆河(Rhone)河口两岸。公元第一世纪,日内瓦已经是一个重要的商贸中心,直至瑞士同盟经历重组时期,才为日内瓦带来了知识产业及财富,于1536年瑞士宣布成立共和国前,多方的势力不断侵扰此城市,1602年沙维斯(Savoy)公爵企图攻占日内瓦,而传说中市民猛烈抵抗,甚至将煲、壶等厨具作为武器猛掷侵略者,结果公爵未能得逞,此日成为后来每年的庆典。
在日内瓦众多的博物馆内,收藏了很多中国、日本、希腊及罗马等古国的珍贵文物,在钟表博物馆(Watch Museum)内可找到人们对寻求时间的认知所作出努力的历史。日内瓦亦是主要文艺表演的集中地,国际演艺家定期在各大剧院演出音乐及歌剧,大赌场(Grand Casina)的日朗峰厅(Quai du Mont Blanc)是一试身手的地方。日内瓦的国际财经地位毋庸置疑,由于政治稳定,国际机构都汇聚于此,联合国欧洲本部更在日内瓦从事每日改写现代历史的工作。
士丰富的产品使之成为购物的天堂。在大多数的商店和百货商店购物里,精美的各式各样的的手表价格一般低于其它国家。巧克力的种类亦很多,规格大小,式样及口味各异。在瑞士值得买的商品有:纺织品、刺绣、精致手帕、亚麻布制品、精密仪表、制图仪、瑞士军刀、八音盒、木雕、陶瓷和其它工艺品,以及漆器和艺术画册。商店的平时营业时间一般从上午九点到下午六点半,星期六为上午九点至下午五点。
葡萄酒
日内瓦的葡萄酒可以称为一绝,在欧洲,可谓是一大产地。其葡萄园的面积在全国名列第三位,日内瓦的酿酒历史悠久,已绵延许多世纪。与其它的地方美酒相比,本地的葡萄酒也毫不逊色,而且价格十分公道。
巧克力
瑞士的巧克力更是举世闻名的。瑞士还将巧克力的制作变成了一门令人垂涎欲滴的的艺术。
品牌商品
现代化大都市,当然少不了来自本地及世界各国、令人目眩的高档商品,日内瓦的主要购物区是著名的隆和大街(Rue du Rhone),由旧城区伸延至隆河南岸。
毫无疑问,世界著名的拍卖行如Christie及Sotheby都选择在日内瓦营业,是有其原因的,其他如古董钟表专家Antiquorum的店铺中,直接地引证了珍贵的古董、文物、钟表及首饰等都集中流入了此大都市。名表如爱彼Audemars Piguet 、宝齐来 Bucherer 、Bvigari 、卡地亚 Cartier 、萧邦 Chopard 、Franck Muller 、Gubelin 、Les Ambassadeurs 、百爵 Piaget 、百达翡丽 Patek Philippe 及江诗丹顿 Vacheron Constantin 等名牌手表,都汇聚于日内瓦,标志了这座城市在珍贵文物、珠宝、手表方面的尊贵地位。在 Rue Rive 街的Davidoff店是世界雪茄迷的必访之地,而对收集各式纪念品的人士,L'Ours de Berne 就不可错过了,很多在别处难求的精品都可在此找到。
日内瓦也是传统女装及配饰之家,Burberrys ,Celine ,Chanel ,Dior ,Dunhill ,Gucci ,Hermes及 Louis Vuitton等名牌都设店于隆河大街,为游客展示名师精心的设计。除了上述的名店提供珠宝、名表及首饰外, 古玩专卖店、手制巧克力及跳蚤市场等,都为日内瓦增添了不可多得的购物乐趣。
纪念品收藏家可以到访右河岸的白郎峰大街(Rue du Mont-Blanc),沿途都售卖特别的手工艺品,由传统的青铜牛铃到手制的瑞士陶器,任何可以想象得到的纪念品及古玩珍品都可以找到。
内瓦社会有十分丰富的文体活动,一个人只要有时间和精力便不愁业余时间枯燥无聊。这里有举行各类活动的理想场所,大大小小的艺术节、文化节、戏剧、舞蹈、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爵士乐、湖滨露天**交替不断。整个夏天,市政厅大院频频举办古典音乐会,爵士乐团和铜管乐队则给公园和湖滨增添了活力。
各式精彩的交易会和展览贯穿全年,如汽车展、新技术和新发明展、国际图书展和高档钟表展等等,不一而足。
体育与自然
日内瓦人的业余消遣和他们的地理环境大有关系。多山,便有远足、爬山、滑雪等活动;多水,便有划船及舢板运动;风景优美,旅游之风便风靡四处。
日内瓦注重大自然,与环境融为一体。
在大自然中开展体育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在罗纳河和莱蒙湖上嬉戏游憩;在郊外骑马、骑自行车或散步;在邻近的阿尔卑斯山区或汝拉山区滑雪等等。许多体育比赛深受欢迎,吸引了各国的体育爱好者。无论是攀登峭壁,还是在空中翱翔,或在湖中游泳,对热爱大自然和体育的人来说,日内瓦实在是最理想的地方。
一年一度的“金碗杯”帆船比赛已历经半个多世纪,每年的6月,600多条帆船及船员汇聚日内瓦。8月初,著名的日内瓦节音乐烟花吸引了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观众。
12月,“登城节”期间,人们穿着17世纪的古装在老城游行,纪念1602年12月11日夜日内瓦人奋勇击败萨瓦伊人的历史性胜利。
主要节日
元旦日(1月1日和1月2日)
耶稣受难日
复活节后的星期一
耶稣升天节
圣灵节后一日
瑞士国庆日(8月1日)
万圣节(11月1日)
圣诞节(12月25日)
节礼日(12月26日)
根据一些饮食指南的记载,日内瓦是世界上按人均计算餐馆最多的城市。在这座著名的国际城市里,有1100多家餐馆,它们风格迥异,品味独特。市中心一带,不用走多远,您便可大饱口福,品尝全球各地美味佳肴。当然请别忘记到市区风味小馆、乡村酒店和湖畔豪华饭店,伴着日内瓦葡萄酒,品尝本地的四季特色菜。
瑞士的白葡萄酒不但醇香味浓,而且极富特色。另有含洒精的果味饮品,较著名的有Marc, Kirsch,Pflumli, Williamine 。
由于文化的差异,瑞士为大家提供了异常的各种烹调。在法、德和意大利语区,法、德和意的影响颇盛,但质量都是好的。每个地区都有其特色;法语区干酪火锅和Raclette ;德语区的香肠、烤肉和烤土豆饼;在格劳宾州地区的风干牛肉片和火腿;以及在担契诺的意大利特色。瑞士的面点和甜食点心是世界有名的。瑞士葡萄是很好的,特别当你在盛产葡萄地区要酒时——总是应当要当地的葡萄酒。瑞士的啤酒也是一流的。烈性酒口感好,但度数高,如Marc ,Kirsch ,Pflumli ,Williamine最有名。
地方特色食品:
Fondue 和Raclette-Emmental ` Appenzell ` Jura出产的芝士溶入白葡萄酒内,然后夹着面包用长餐叉沾着吃。
香肠和 Roesti-小牛肉肠拌薯饼来吃。
Bundnerfleisch -这是Grisons地区特产的风干牛肉。
Fondue Bourguignonne -用烤叉穿上大块牛肉,淋上油灸烤而成,吃的时候可随意沾上各种酱汁。
Emince de veau-小牛肉切片,伴以蘑菇,浇上用奶油和白葡萄酒调制的酱汁。
意利利面食,比萨饼和Polenta一种玉米食品,瑞士全国各地都有,但尤以南部意大利语区的Ticino镇所做的最为闻名。
瑞士出产的糕点,巧克力和甜点是世界有名的。
电话:
06/分钟。可以用1瑞士法郎或5瑞士法郎的硬币或电话卡(任何邮局有售),在电话亭直拨国际长途。
邮资:
20克以下的明信片:欧洲和地中海国家——110瑞士法郎(一级邮件)、090瑞士法郎(二级邮件)
其他国家:180瑞士法郎(一级邮件)、110瑞士法郎(二级邮件)
在瑞士要上网的话,可以在电脑商场买到BLUEWIN光碟,安装后提供瑞士本地上网连接,免费上网,无限时间,只需付电话费。该光碟10元瑞士法郎。
日内瓦政府规定:市中心建筑限高375m(这是建于年100前的圣彼埃尔教堂的高度)任何人都不的违背
瑞士过去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固定的首都,1848年11月28日,伯尔尼被定为瑞士联邦首都,成为联邦政府所在地和全国政治和外交中心。联邦政府和联邦议会设在阿尔河北岸铜绿色的联邦大厦中,这是一组用花岗石建造的宫殿式的大型建筑群,建于1852年-1857年。大厦左右两翼是联邦各部的办公楼 ,中间圆顶下面是联邦议会两院的会议厅。大厦于1894-1902年进行扩建,1993年再次进行修缮,并添置了电子表决装置。
由于市民反对噪音和地势等原因,伯尔尼未建大型机场,仅有一小飞机场,设有通往西欧主要城市的航线。伯尔尼有通往全国各地的高速公路,也是全国铁路枢纽之一 。
二次大战后, 伯尔尼的机械、仪表、电器、制药、纺织、食品、建筑和印刷工业逐年发展,但均系一些中小企业,在瑞士经济中不占重要地位。 伯尔尼主要是行政和银行业中心,同时也是一个文化和旅游城市。市内有古老学府之一的伯尔尼大学,建于1834年,以研究宇宙射线著称。此外,还有历史、自然史、艺术、兵器等不同类型的众多博物馆,伯尔尼还是万国邮政联盟和国际铁路运输总局所在地。
历史上,许多革命活动家都曾在伯尔尼居住过。恩格斯1848年秋曾到伯尔尼指导瑞士的工人运动。列宁从1914年9月到1916年初也曾在伯尔尼附近的齐美瓦尔德和昆塔尔逗留过,并写过不少揭露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叛徒的文章。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伯尔尼联邦专利局工作期间,业余钻研物理学,发表了他的惊世之作“相对论”,伯尔尼将此引为骄傲,至今还保留着爱因斯坦的住所(已辟为博物馆)。
伯尔尼市位于瑞士国土中间偏西,1848年联邦宪法定为瑞士首都,又称为“联邦城”, 同时也是伯尔尼州的首府。面积(包括郊区)230多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24万,海拔550米,位于莱茵河支流阿尔河的一个天然弯曲处,湍急的河水从三面环绕伯尔尼老城而过,形成了一个半岛。传说为给城市取名,当时的统治者扎灵根公爵决定外出打猎,以打到的第一只野兽作为城市名,结果打死一头熊,于是以“熊”字为该城命名。伯尔尼这一名称是从德文“熊”字演绎而来,德语中熊一词的发音是“拜尔”,后渐变为“伯尔尼”。“熊”自然成了伯尔尼的城徽,进而又变为伯尔尼州的标志。伯尔尼市有些古建筑上至今仍留有熊的雕塑。在阿尔河东岸山岗尼德格大桥附近,还辟有熊苑,喂养着一些供游人观赏的熊。
中国瓷器对欧洲瓷器的影响
文章来源:中华博物
字体: 小 大 简 繁加入收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明清时期,我国瓷器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江西景德镇窑异军突起,在元代的基础上,凭借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及一批技艺高超的制瓷匠师,一跃而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是对景德镇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瓷器品种极大的丰富,制瓷工艺日臻成熟,制瓷技法日益提高,制瓷工艺水平达到了历史高峰。瓷器不仅供国内各阶层人士使用,而且远渡重洋,销往亚洲、非洲、欧洲等不少国家和地区。其中以青花、五彩瓷器外销数量较多。
一、我国瓷器销往欧洲各国
据国外有关档案资料的统计:从荷兰东印度公司建立到康熙三十四年间(1602—1695年),贩运到欧洲的中国瓷器达二千万件,主要包括明清时期的青花、五彩及广彩瓷器;另一项统计,从明万历三十二年到清顺治十三年(1604—1656年)销往荷兰的瓷器达三百万件,平均每年约6万件。雍正十二年(1734年)一年销往荷兰的瓷器达40万件。英国东印度公司、法国东印度公司也分别从中国购买瓷器;雍正十二年(1734年)运销瓷器68000件,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运往英国的瓷器约40万件,乾隆十五至四十六年(1750—1781年)运销瑞典的瓷器达110万件。
从考古调查来看,打捞16至17世纪的欧洲与远东之间海域沉船的工作已颇见成果。目前已打捞的沉船有荷兰东印度公司商船Geldermals号,该船沉于1752年(乾隆十七年),船上货物青花瓷器占90%。葡萄牙商船The san Jago和The Santa Catharina号,船上为万历时期的青花瓷器,1613年(万历四十一年)沉船Witte Leeuw号,大多为万历时期的青花瓷;1615年(万历四十三年)沉船Banda号,也为万历时期的青花瓷。1602、1603年(万历三十、三十一年)葡船上打捞的亦为万历时期的青花瓷器。西班牙沉船Sao Concalo和Concepcion号分别沉没于1630、1640年,船上有明末青花外销瓷。
从欧洲各国博物馆及私人收藏的大量中国明、清时期瓷器可见当时外销瓷数量之多。
从以上资料来看,销往欧洲的瓷器有青花、五彩、广彩品种,以青花瓷器为多,常见明万历时期的青花瓷,欧洲人称“克拉克瓷”。有明末清初的种类青花瓶、觚、罐、军持、盒子、执壶、奶杯、汤盆、剔须盘等。有些器物的造型与纹饰是传统的中国风格,有些器形如奶杯、剔须盘、汤盆等是欧洲人喜爱的造型。纹饰局部出现的郁金香花纹、西洋人物纹章则显然是为欧洲订烧的。
二、欧洲对中国瓷器的喜爱
中国瓷器传入欧洲以后,立即受到各国王室、贵族及各阶层人士的喜爱。当时出现一种寻找黄金船瓷器的潮流,其表现如下:
1.购买及收藏中国瓷器,作为财富的象征。
尽管中国瓷器在当时价格很昂贵,但仍被王室、贵族抢购一空。在他们的宫殿、邸宅、陈列室中展示中国瓷器,以显示其身份的高雅,同时也作为王室的财产,加以炫耀。据有关记载:西班牙皇宫当时收藏有中国瓷器三千余件;葡萄牙王后的财产清单中,中国瓷器是极为重要的一项。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是一位文化艺术爱好与收藏者。1670年建立凡尔赛宫,后在宫内修建托里阿诺宫,该宫内以陈列着路易十四珍藏的中国青花瓷器而著名。该宫在建筑上又借鉴了“南京瓷塔”的手法,覆盖以彩釉陶砖、又称“托里阿诺瓷器宫”。不仅王室、贵族、其它各阶层人士也热衷收藏中国瓷器。荷兰一位银器艺术家的富孀吉梅伦波洛夫人在1653年以收藏中国瓷器精品而闻名荷兰。直至今日,我们在欧洲各国博物馆及私人收藏馆家那里还可以看到相当数量的中国外销瓷器。
2.把中国瓷器作为贵重礼物
如葡萄牙王后、公主的手镯都是中国瓷器,葡萄牙国王赠送给意大利国王的礼物是四个中国描金瓷“对虾”。王后委托人在中国订烧自己肖像的餐具,赠送给有功的士兵。
3.为避免珍贵的瓷器受损,在瓷器上安装金属饰物。
在欧洲传世的中国瓷器上,我们看到很多瓷器的口、足、流、柄等部位都镶嵌着金属饰物或附加盖等装饰。这是因为怕瓷器受损而采用的措施。饰物为欧洲所流行并喜爱的款识,既保护了瓷器,又增强了器物的装饰性,看上去使瓷器更显得富丽堂皇。
4.在欧洲,特别是荷兰的绘画中中国青花瓷器经常出现。
我们从欧洲,特别是荷兰17世纪前后的风俗画中,经常可以看到中国青花瓷器,特别是明末清初的被欧洲称作“克拉克”的青花瓷器。从画中所见,有果盘、水壶、杯瓶等,有的作为实用,如盘中放水果;有的作为陈设,如摆在桌、案上供观赏。
三、欧洲瓷器的生产状况及中国瓷对欧洲的影响
欧洲15至17世纪,仍处于生产陶器和软质瓷的阶段。例如英国17世纪生产红陶,并模仿中国瓷器;西班牙于1760年建立中国皇家瓷器工厂;荷兰于16世纪生产陶器,并模仿中国青花瓷器;法国17世纪发展陶器生产,18世纪(1768年)生产第一件模仿德国的硬质瓷器;德国于16世纪生产软质瓷,低温,掺合玻璃的混合粘土,类似半透明状。奥地利是18世纪欧洲第二个生产硬质瓷的国家;意大利16世纪生产软质瓷并模仿中国瓷器,1719年开始生产硬质瓷。瑞典、丹麦于18世纪分别建立瓷器工厂及皇家瓷器工厂。总之18世纪,各国纷纷建立皇家瓷器工厂,加强对中国瓷器的探索与研究。于是在德国,首先烧制出模仿中国瓷器的硬质瓷,继而奥地利等国先后烧出硬质瓷,结束了欧洲软质瓷的历史。
1.中国瓷器对荷兰的影响
在欧洲,荷兰以生产珐琅和玻璃而著名。1584(万历12年)荷兰陶器匠师们通过东印度公司直接从我国购买白釉及青花原料,仿制中国青花瓷器终于获得成功。邻近海牙的德尔费特窑在17世纪专门模仿中国青花瓷器,烧制白釉蓝彩陶器,生产欧洲人喜爱的中国图案陶器,销往欧洲各国。欧洲称这种白釉蓝彩陶器为德尔费特,并一直沿用至今。其功绩在于把中国青花与欧洲陶器、珐琅工艺有机地结合,创造了独特的风格,给欧洲爱好艺术的人们以新的艺术欣赏与享受。
2.中国瓷器对法国的影响
法国的陶器生产于14世纪开始,到17世纪,法国中部纳维尔的陶器生产受荷兰、英国等商船运来的大量中国瓷器的影响,开始模仿中国瓷器。17世纪在巴黎附近的凡尔赛宫殿的圣科德建立陶器工厂,并奉国王路易十四之命生产大小花盆及仿中国青花瓷器,以供凡尔赛宫使用。18世纪,建立维西尼工厂,1753年工厂迁至塞佛雷斯,继承把玻璃质粉末混在陶土中,烧出软质瓷。 1768年在德国匠师的协助下,生产了第一件模仿德国的硬质瓷器。1759年路易十四购买了一家陶器工厂,创建皇家陶器工厂,该厂以生产五彩缤纷的颜色釉而著名。
3.中国瓷器对英国的影响
16世纪,英国伦敦兰姆伯思生产低温锡釉陶器,同样受中国青花瓷器的影响。18世纪伦敦著名的“弓”瓷器工厂从美国进口瓷土,制造坚硬的瓷器,生产雕塑及仿青花碗、瓶等。纹饰有描绘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柳树、菊花的,风靡一时。由于中国瓷器在英国的流行,人们对瓷器的需要倍增,除“弓”瓷厂外,切尔西瓷器工厂于1730年建立,用美国进口原料,生产雕塑、玩具、花瓶、餐具等。
1751年由15名匠师组成“伍尔西斯特尔”瓷器工厂,生产装饰中国风景图案的茶具等瓷器。
4.中国瓷器对德国的影响
德国受中国瓷器的影响,于1709年伯特格最先在欧洲烧成瓷器。此后著名的迈森瓷厂开业,其产品源源不断地供应欧洲市场。中国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瓷器是迈森工厂模仿的依据。首先模仿中国的青花瓷器,于1725年试制成功釉下蓝彩,而后有描金、彩瓷。该厂有一批熟悉中国绘画艺术的画家,技巧很高,17世纪以来欧洲掀起一股狂热的流行中国艺术和图案的风气,迈森工厂同样受到影响。
5.中国瓷器对奥地利的影响
奥地利是于18世纪初,继德国之后第二个生产真正硬质瓷的国家,在维也纳成立皇家瓷器工厂。所烧瓷器与迈森工厂瓷器一样,装饰具有东方花纹图案特征。
6.中国瓷器对意大利的影响
意大利于15世纪开始生产陶器,16世纪在梅第西公爵的帮助下,在佛罗伦斯波波利公园创建瓷器工厂,生产模仿中国图案的软质瓷器,称“梅第西瓷器”。17世纪,威尼斯已有陶器工厂,生产绿灰釉陶器。18世纪瓷器工厂开始生产硬质瓷器,式样和图案模仿维也纳和迈森瓷器,具有中国艺术风格。由国王查理三世出巨资赞助的科波第蒙特工厂及多西亚密亦模仿中国瓷器。
瓷器是中国最古老的工艺,但是现在欧洲瓷器却成为了世界顶级产品的主流,其中还有不少是和LV、CHANEL齐名的奢侈品牌……
雅致瓷偶
雅致瓷器是西班牙的第三大奢侈品牌,1953年由雅致三兄弟创建。雅致作品以细部的刻画见长,其中又以对“蕾丝”、“阳伞”和“花卉”的逼真工艺而全球闻名。雅致瓷偶都流露出沉静优雅的气质,还稍带一些忧伤。
西班牙冈萨雷斯·马蒂瓦伦西亚国家陶瓷博物馆、俄罗斯圣彼得堡传统博物馆、西班牙巴塞罗那高地博物馆等都将其作为收藏品,而其最出名的FANS莫过于肌肉猛男史泰龙和拉丁美女詹尼佛·洛佩兹了。雅致最便宜的产品也在五百元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上百万元。
骨瓷原称骨灰瓷,人们对“灰”字感到不“雅”,改称骨瓷。所谓骨瓷,就是骨粉加上石英混合而成的瓷土,质地轻盈,呈乳白色,将瓷器置放在灯光下,可隐隐透光。1794年由英国人发明。骨瓷在制作过程中加入动物的骨粉(灰),骨粉用牛、羊、猪骨等,以牛骨为佳。一般说来,原料中含有25%骨粉的瓷器则可称为骨瓷,但世界上公认的质地最好的骨瓷一般含51%的优质牛骨粉。这一成分可以增加瓷器的硬度与透光度,且强度高于一般瓷器,所以可以做到比一般瓷器薄。骨质含量越大,在制作过程中就越易烧裂,所以成品就越贵。据说英国的皇室、唐宁街十号用的是本国产骨瓷。美国中上层人士饮茶,多用骨瓷杯。
骨瓷成品质地轻巧、细密坚硬(是日用瓷器的两倍)、不易磨损及破裂、有适度的透光性和保温性、色泽呈天然骨粉独有的自然奶白色。其中骨粉成分为40%以上器具其颜色则更呈乳白色属高档骨瓷(finebonechina)。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四只骨瓷杯子垫在一辆劳斯莱斯车轮下,这四只晶莹的杯子竟能胜任支撑房车的重量!
骨瓷的制作工艺
骨瓷主要成分为高价值天然骨粉。制作方式为在瓷土中加入30%以上的食草动物骨粉(成份为磷酸三钙),在高温烧制过程中,骨粉的加入,使瓷土中的杂质被消除,制品更加洁白莹润,极少瑕疵,骨瓷餐具在视觉上有一种特殊的清洁感;骨粉的含量越高,黏土的成分就相对降低,在成形上需要更高的技术,增加了烧制难度,所以更加珍贵。骨瓷成品质地轻巧、细密坚硬(是日用瓷器的两倍)、不易磨损及破裂、有适度的透光性、保温性、色泽成天然骨粉独有自然奶白色。其中骨粉成分为40%以上器具其颜色则更成乳白色属高档骨瓷(fine bone china),如日本鸣海骨瓷的骨粉高达47%其颜色是界于乳白色和奶**之间的颜色。骨瓷的制造厂商主要为欧洲与日本两大系统;我国只有唐山、淄博等地的少数厂家生产出口。日本的造型及图案较保守,强调典雅;欧洲一些著名瓷厂强调设计性,图案的取材也较广泛,从个人创作到民俗及神话都有。
骨瓷的购买与保养
相比我们平常用的碗碟,名牌的骨瓷产品价格高得多,一只瓷碗约260余元,一个与碗相配的小垫盘大约要300余元,如果按照一套完整的六人餐具通常包括:一个9寸平盘,用来冷拼;四个7寸平盘盛放凉菜;四个7寸汤盘盛放热菜;一个大汤盆、两个鱼盘、六个饭碗等等,一套配齐大约需要5000元以上。当然,购买时可拆散来买,挑选所需的碗碟杯盘,不必拘泥成套购买。而白色或带有淡雅花纹的成套餐具是家庭的最爱。
精挑细选
重量轻、透光性强、色泽柔和为上品。选择时在灯光下色泽泛黄,敲打时有清脆声音。
保养呵护
一定用手清洗,不可用洗碗机。若真不愿意用手洗,则要选择有“瓷器及水晶类”洗涤功能的洗碗机。
勿放入微波炉加热,否则腐蚀金边。
洗剂PH值必须在11-115之间。
用清水洗净时,水温不超过80℃。
勿将热杯直接浸入冷水中,以免温度迅速改变损伤瓷质。
如有刮花,可以用牙膏略打磨。
如果有茶渍,可以用柠檬汁或食醋清洗。
许多人都知道“china”这个英文单词有两层意思,一个是中国,还有一个意思就是瓷器。可惜今日的顶尖瓷器,完全是西方品牌的天下。探究起原因,一个在英国的朋友曾经开玩笑说,因为西方人对食物的加工不像中国人这样考究,所以只好致力于开发精美的餐具,以补偿口味上的单调。哪里像我们中国人,盘中之餐已经够艺术的了,哪里还顾得上餐碗花样上的讲究。这玩笑之言好像确有几分道理。
不过细究起饮食文化的不同,西式餐点惯用不同的盘子装食物,而且每用完一种食物即替换盘子,所以西式餐盘无论数量、尺寸,都较中式的繁复。再加上西方人一向注重生活情趣,对于家居生活环境中的家具、日常用品,除了实用,亦讲究它们的造型、图案。
公元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以前,瓷器一直是中国的专利。但工业革命发生后,近代欧洲在中国陶瓷的刺激下,依靠先进的科学很快掌握了制瓷技术。他们不仅仿制中国的青花瓷、彩瓷、德化瓷、而且研发了许多高品质瓷种,包括今日被一致公认为最好的瓷器品种之一的骨瓷。
世界上瓷器生产国,以英、法、美、日、德、意等为知名,若以材质来分英国、美国及日本的瓷器以骨瓷著称。
所谓骨瓷,就是骨粉加上石英混合而成的瓷土,质地轻盈,呈乳白色,将瓷器置放在灯光下,可隐隐透光。骨瓷在制作过程中加入动物的骨粉(灰),现在用的是牛骨粉,这一成份可以增加瓷器的硬度与透光度,且强度高于一般瓷器,所以可以做到比一般瓷器薄。骨质含量越大,在制作过程中就越易烧裂,所以成品就越贵。
骨磁以英国的最有名,世界十大名磁(骨磁)全在英国。许多厂牌的历史,已有好几百年,而这些瓷盘的彩绘图案及色调,较趋于传统风貌,在瓷器界中,它们已是富有艺术价值的收藏品。
法国是浪漫的国度,这样的人文风情反映在瓷盘彩绘上,表现出丰富多变的色彩及图案。德国瓷器虽不若英、法拥有相当悠久的历史,但其现代感、个性化的造型,鲜明大胆的用色,同样为人称道。
日本在近廿年才有骨磁的发展,也出了不少的名品,中低价的骨磁大都是日本制的。从设计而言,日本的造型及图案较保守,强调典雅。
欧洲一些著名瓷厂图案的取材比较广泛,从个人创作到民俗及神话都有。
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地以纯瓷为特色,色泽纯白,价格较骨瓷高。
瓷盘的级数不同,价格各异。通常它的定价取决于瓷土的质地、制造技术及彩绘设计。级数高的瓷盘,虽然价格令人为之怯步,但细细欣赏它的质感彩绘,即可明了高价位瓷器的确物有所值。
目前,世界上著名的瓷器厂家有英国的威奇-伍德、道尔顿,德国的罗森塔尔,日本的鸣海等。据说英国的皇室、唐宁街十号用的就是本国产的瓷器。美国中上层人士饮茶,多用骨瓷杯。
http://wwwezeemcom/forum/readaspid=1640&no=12639404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