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剑,剑约长三尺,故以“三尺”为剑的代称
2指法律。古时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法律为“三尺法”,简称“三尺”
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或语公:“此弄臣,奈何窘之’?公奋曰:‘吾知有三尺,何知弄臣’!”——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3代指人自身。
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表面意义是冰冻了三尺,并不是一天的寒冷所能达到的效果。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任何事的发生都有其潜在的,长期存在的因素,不是突然之间就可以形成的。
冰寒伤骨欲好非十年之效,则是上句的反说。如果所受冰寒已然入骨,想要治好也绝非易事,甚至十年也难以痊愈。
两句同样强调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任何事的发生都有其潜在的,长期存在的因素,不是突然之间就可以形成或改变的。
这是唐朝王建的《维扬冬末寄幕中二从事》中诗句
江上数株桑枣树,自从离乱更荒凉
那堪旅馆经残腊,只把空书寄故乡
典尽客衣三尺雪,炼精诗句一头霜
故人多在芙蓉幕,应笑孜孜道未光
这句诗大意如下:客行者(作者)将衣着尽数都典卖了,叫我如何应对客栈外面的有三尺厚的雪啊。 为了给大吏幕府的两位同事写封书信,想凝练成诗句,不想一夜白头了。
也有人说:三尺雪是宝剑的名字,把衣服和宝剑都典当了。结合上下句来看,就是指的寒冬年关前大雪将作者堵在客栈中,门外积雪打三尺厚(夸张手法),把衣服典当了,来应对饭钱,但是这厚厚的积雪又该如何过冬啊。
下面一句就是遥想那些朋友应该在温暖的幕府(芙蓉帐)内,可笑他们不敢懈怠忙碌着不尽的光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事物的变化,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此典出自《金瓶梅》九十二回:“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
吴月娘的女儿嫁给陈敬济为妻。这陈敬济不是个东西,他又娶了个戏子回家做小老婆,反而总是欺负他原来的老婆,有一天把她打得鼻口出血,过了半天才苏醒过来。正妻哭到半夜,悬梁自缢而死。第二天,吴月娘听说了,她早已听说女儿受苦,又听说陈敬济娶了个唱戏的在家里,正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接着,率领家人、小厮、丫鬟、媳妇七八口,往他家来,见了女儿尸首吊得直挺挺的,就大声哭喊起来,将敬济拿住,揪住乱打,有的竟用锥子锥得他全身都是小眼,接着把那个小老婆也打了个臭死。把门窗户壁都打得七零八落。最后状子告到县里,判了陈敬济逼死妻子,徒刑五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