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名国内名媛都不会不知道香奈儿这个品牌。它是 时尚 的标志、是身份的象征、是潮流的典范。
然而,相信没有多少人知道香奈儿这家世界著名的法国奢侈品企业是一个女人以一生为代价换来的。
香奈儿的创始人加布里埃·香奈儿(Gabrielle Bonheur Chanel)的一生表面看似光鲜亮丽充满传奇,实则非常悲惨。
香奈儿出生于1883年法国的一个小镇。出生后不久,年仅12岁的香奈儿就因为母亲病逝,被她父亲送到了孤儿院。
在孤儿院6年的生活时间中,她学会了纺织手艺。这成为了香奈儿日后谋生的手段。
18岁那年,香奈儿从孤儿院离开,自己独立生活,她通过帮别人做裁缝自力更生。并且,正处于妙龄之年的香奈儿也十分玩得开,经常去公园参加派对,并登台演唱。
因为她经常演唱一首《谁见过可可?》(Who Has Seen Coco)的歌曲,并且广受欢迎,往往会引得台下一片欢呼,“可可!可可!可可!”所以,她干脆以后就把名字改为“可可·香奈儿”。
就这样过了5年,23年的香奈儿认识了她一生中对她事业至关重要的一个人——法国面料商艾提安·巴桑。艾提安·巴桑的纺织公司主要为法国军队生产制服,由于背靠政府订单,生意做得顺风顺水,富甲一方。
但是,香奈儿仅仅只是艾提安·巴桑的情人,并没有与艾提安·巴桑走下去。不过,在两人长达9年的这种特殊关系下,艾提安·巴桑依靠自己的财富与 社会 地位,经常带香奈儿出入当时的名流场合,香奈儿也在这段时间内培养了自己的审美价值观。
在香奈儿成为艾提安·巴桑情人的两年后,香奈儿通过艾提安·巴桑提供的机遇认识了英国工业家阿瑟·卡伯。因为艾提安·巴桑与阿瑟·卡伯两人为了争夺香奈儿,经常争相给香奈儿送礼,或是满足她的愿望。
1910年,在艾提安·巴桑的资助下,香奈儿的第一家商店于在巴黎康朋街(Rue Cambon)21号开张了,这就是著名的Chanel Modes,也是香奈儿品牌的原点。
虽然香奈儿的起家是靠自己的情妇出资及帮助,但香奈儿的产品获得成功就完全是依靠她自己的实力。
当时,巴黎已经有不少出名的服装店,香奈儿则从帽子作为切入点。
因为她设计的帽子非常独特,在机缘巧合之下,当时的影星多扎特在沃德维尔剧院演出时正好头戴带这顶帽子,因而风靡一时。
1913年,在阿瑟·卡伯的资助下,香奈尔在多维尔(Deauville)开了一家流行女装商店。当时的法国女装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为了在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香奈儿大胆尝试与时下大众审美理念的不同风格。在那个时代,法国的名媛贵族的服装非常隆重,穿衣服往往需要仆人帮忙,而香奈儿推出的款式是“极简主义”风格,主打“简单”和“实用”。
也许也是天意,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大量女性开始投入工作职场和战场,对于简便穿着的市场需求开始高速增长,香奈儿的极简主义风格服装大受欢迎。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尾声,当时战事基本已经明了,香奈儿把位于康朋街的总店搬迁至31号,并推出了富有青春气息,并附带一些叛逆的女学生装。这批服装一经推出即遭到市场热捧,因为那款服装解放了女性传统思想,充分彰显了香奈儿打自心底的女权崇拜思想。
1921年,香奈儿走到了事业的巅峰。著名的香奈儿5号香水在那年问世,并向全世界发售。大家都知道,香奈儿5号就是后来被玛丽莲梦露称为她最爱的那款香水。由于玛丽莲梦露的明星IP效应,香奈儿5号成为那个时代全球最火的香水,“香奈儿”这个品牌也在那时一战成名。
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也正因为香奈儿5号的巨大成活,成为了深根香奈儿心中的心结。
香奈儿5号刚推出之时,在法国打响了名气,香奈儿想要借助这个势头进行全球化销售。但在那个时候,想要进行欧洲和北美地区的推广是非常困难的。因为那时候的跨国贸易几乎都需要有一定背景。那个年代的豪门有罗斯柴尔德、洛克菲勒、摩根等等,这些豪门之间彼此也是相爱相杀。在那种背景下,作为一家法国巴黎的小商铺老板,想要推广自己的产品到全球需要庞大的资本和分销渠道。
为此,香奈儿不得不寻求风险投资的融资。这点与现今国内互联网市场中,不少公司依靠风险投资融资实现烧钱战略是一样的。
1924年,皮埃尔·沃特海姆(Pierre Wertheimer)成为了香奈儿香水的合伙人。但是,皮埃尔·沃特海姆却拥有了70%的股权,而香奈儿只拥有10%。这也就等于说,香奈儿把自己的5号香水卖给了沃特海姆,自己从创始人、发明者变成了一个“打工人”。
对于这个问题,香奈儿一只耿耿于怀。皮埃尔·沃特海姆是一个犹太人,可能也是这个原因,导致香奈儿此后变得非常仇视犹太人。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开始宣扬极端思想。
1938年,柏林“水晶之夜”事件后,希特勒的极端思想席卷了整个欧洲。
很多人都只知道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屠杀,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其实整个欧洲都需要对对犹太人遭遇到的歧视和屠杀负责。因为德国人实际上并不懂得如何分辨犹太人,他们只能通过举报、查证来寻找犹太人。那么,当时是谁在出卖犹太人,是谁向德国人举报呢?
1940年,德国通过闪电战攻陷巴黎之后,香奈儿不得不关闭自己的商店。但同时,香奈儿也知道,现在没人会关心 时尚 ,自己想要在那种环境下生存,必须改换思路。
也是在那时,香奈儿结识了自己未来的丈夫——汉斯·冈瑟·冯·丁克拉格(Hans Gunther Von Dincklag),而此人恰恰是一名纳粹党工作人员。
而2016年3月18日,澎湃新闻也有一篇报道《 时尚 教主香奈儿是德国纳粹间谍?情报档案这样说》。
澎湃新闻的那篇报道除了重复上述内容外,还增加了一个侧面证据。 历史 学家费兰德(Franck Ferrand)曾在纪录片《疑影重重( L'Ombre d'un Doute,英译The Shadow of a Doubt)》中提到,1940年法国沦陷后不久,香奈儿返回巴黎、入住了丽池酒店,当时这间酒店是德国空军在法国的大本营,而在这段期间,香奈儿和丁克拉格在一起。丁克拉格是纳粹的重要情报人员,他在地中海地区和巴黎都布有间谍网,并直接向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Joseph Goebbels)汇报。因此,香奈儿可能通过丁克拉格成为间谍。
香奈儿与纳粹勾结,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通过纳粹来帮助自己夺回自己对香奈儿香水的控制权。但沃特海姆很聪明,他早早地把自己股权让一位非犹太裔朋友代持,而自己已经逃亡美国,从而避过一劫。
香奈儿直到二战结束后,依旧没有夺回对于公司的控制权,甚至时至今日,香奈儿的大股东依旧是沃特海姆家族。
而二战德国战败后,香奈儿随自己的丈夫逃亡瑞士。之后,法国解放后,本来要审判香奈儿,结果因为一些不明理由,还是放过了香奈儿。
在逃过了这次人生最大劫难后,香奈儿与沃特海姆达成协议,合并香水业务和 时尚 业务,沃特海姆支付一大笔钱给香奈儿,但公司控制权依旧在沃特海姆手中。在1971年香奈儿过世后,整个香奈儿完全归属沃特海姆家族。
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天的香奈儿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沃特海姆家族,而与原本的创始人香奈儿无关的理由。
可以说,香奈儿的一生是非常悲情的,自己所有的荣耀与成就结果都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这恐怕也是香奈儿晚年在继续创作的同时还积极投身女权主义的原因。
在知乎上,有一个被浏览过1600多万次的讨论,题目是 「贫穷会让孩子感到自卑吗?」
这个世界并不公平,起码从出身来讲,每个人生来就不平等。
到底怎么样才算自卑?
如果搜索百度的官方解释: 自卑,是一种不能自助或软弱的复杂感情, 也就是指自己看不起自己,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家。
自卑和贫穷一样,往往如同疾病伴随着很多人的一生,如影随形。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人,一位传奇的女性、时尚教主—— 可可·香奈儿 。
我并不是一个热衷时尚的人,又甚至, 我讨厌一切标签化和符号化的事物 ,因为, 这样会限制一个人的认知自由。
可是,当我读完 可可·香奈儿 的传奇人生后,我对她的经历肃然起敬,或者说,我被他复杂而又矛盾的情感所惊叹,并认识到了尤为重要的一点:
原来, 自卑并不只出现在贫穷时,富有的人同样也可能会自卑。
下面,不如让我带你一起走入这个传奇女人的历史。
可可·香奈儿, 原名布里埃·香奈儿, 一个修道院里长大的孤僻女孩, 虽然她一生都在竭力掩饰自己的身世,但毕竟,出生证明是无法更改的。
她的父母很穷,父亲是商品小贩,母亲是山沟里的放牛女,而她,是在贫民大院里出生的。
本已是青黄不接的家室,谁知6岁那年,母亲又病死了。不负责任的父亲丢下了她和4个兄弟姐妹,去向不明。
卑微的出身成为了她自卑的来源。
成为了孤儿的她,连同姐妹被送到了修道院,而两个弟弟则被送去了农家,成为了童工。
真正的梦魇由此开始。
原本生性活泼的香奈儿,其童年却充斥着贫穷、泪水和同情的目光。
据她自己描述, “每天身着黑色的衣服,双手干瘪,眼神冷漠,胸部被黑色的披肩包裹着。修道院里压抑、凝重的气氛,扼杀了女孩们多姿多彩的天性。”
幼小的香奈儿想要反抗,但却总是被修女们揪住教训一通。于是,这个可怜的女孩,为了躲避这一切,开始在 教堂附近的墓地里 流连忘返。
对她来讲,埋在墓碑底下的人仿佛更有生气,因为,她可以向死者尽情的倾诉不幸,并且,对他们敞开心扉。
“只要有人想念他,那么死者就没有死去”, 她这样告诉自己。
香奈儿并不是一个嗜死症患者,来到墓地是想要寻找安全感,因为死人不会伤害人。
更重要的是, 她要找寻高人一等的感觉, 类似 “女王般”的优越感 ,因为相比死人而言,至少她还活着。
19世纪末的法国, 弥漫着腐败的气息,一个女人如果不甘于被当作女佣,那么, 成为达官权贵的“情妇”,也同样是一种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
成年后的香奈儿,像是一个脱了线的风筝、重见天日的囚徒,凭借自己能歌善舞的才华,不顾一切的投身到了 风月场所 。
香奈儿的 目标单纯而且明确 ,就是希望能够借此 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
这是不是有点让你联想到 “中国版本的传奇女子” —— 邓文迪?
正所谓,皇天不负有心人,这个心灵手巧、娇俏可人的修道院女孩,开始受到军官们的邀请,去参加他们在小公园里的私人Party。
也就是因为此,香奈儿被军官粉丝们冠以了一个新的艺名,叫做 “可可”(CoCo) ,源自其表演曲目歌词中一只小狗的名字。
后来,她干脆将自己“布里埃”的名字,直接改为了“可可”,同时与以前的不堪生活「Say Goodbye」。
就这样,一代时尚教母、一个伟大奢侈品牌的名字,在公园KTV诞生了。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倘若说香奈儿的目的是引来权贵的注意,那么她凭借着自己努力,真的是做到了这点。
一个出生名门、身家显赫的年轻军官 「巴尚」 ,喜欢上了这个活泼俊俏的女孩。
巴尚是个纨绔子弟, 退役后,在法国波城购置了一座奢华的庄园。
在经历了如此多的童年磨难后,香奈儿非常清楚,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一旦跳上了这艘船,她无论如何也不能轻易被抛下。
于是,香奈儿屡次的纠缠,并利用自己的身世引起巴尚的同情心,最终使得巴尚勉为其难将她带回到了自己的山庄。
她经常对巴尚倾诉: “整个童年我都希望被爱,每天我都在想怎么自杀。要不,我就从高架铁路上跳下去吧”
然而,虽然香奈儿得到了巴尚宅邸的居住权,但是,在巴尚的 “后宫” 中, 香奈儿的进阶之路十分漫长。
这是因为,巴尚可不只有香奈儿一个情妇,在当时的庄园里,经常有各种形形色色的窈窕女子进进出出。
其中,最有名的是一个叫做 伊米莲娜·达朗松 的大美女,她曾做过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的情妇,直到“退役”后,仍然是倍受 男人们青睐的尤物。
达朗松比香奈儿 大14岁, 但却是巴尚最喜欢的情妇,并且,每次当有名流贵宾来访庄园时, 香奈儿甚至都要躲起来和下人们一起吃饭。
可是,这些委屈对于香奈儿来说并不算什么,因为 只要能够接近上流社会,一切的“代价”都是值得的。
所以,香奈儿很识趣的接受了现实,开始从上流社会中汲取养分,学习那些风流贵妇们勾人心魂的手段,并且,利用自己的闲余时间不断钻研自己的手艺—— 裁缝 。
如果说,香奈儿与巴尚的感情是一种 利益交换 ,那么另一个在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 「亚瑟·卡佩尔」 的出现,确是在她的计划之外。
卡佩尔,富有的工业家,巴尚的挚友,有着英国贵族的血统,一派绅士的风范。
这天,卡佩尔应巴尚之约,一起来到庄园出发远足,英俊帅气、古铜色肌肤的卡佩尔,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这让香奈儿瞬间变成小迷妹。
“我陶醉于他的漫不经心,和他那绿色的眼睛。 我意识到自己爱上了他 ,我从来没有爱过巴尚先生。”
有一天,她突然听说卡佩尔要离开波城,于是瞬间慌了神,随后她打听到了卡佩尔离开的具体时间和车次。
第二天,香奈儿拎着行李箱赶去了车站,与卡佩尔共同登上了驶往巴黎的火车。
那时, 香奈儿已经26岁, 她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些什么,她不甘于做男人们的附属品, 除了金钱上的富裕,香奈儿更期望追求“独立和自由”。
得知了香奈儿的离开,巴尚突然认识到什么叫做 “失去了才知道可贵”。
三天后,巴尚也追随她到了巴黎,可是却被香奈儿坚决的拒绝了回去。
来到巴黎后的香奈儿,无比迷恋卡佩尔温柔的男性权威,以及他绅士般的言行举止,这也让她更加融入了上流社会。
可是, 卡佩尔 仍然没能摆脱男人们风流的魔咒,这也导致他处处留情, 身边的情妇就像赛场上的马一样多。
虽然,卡佩尔曾经说过,香奈儿是他最爱的女人,可是,有权势的男人在当时多 把女人当成宠物般豢养,却没有给予她真心。
香奈儿早就看穿了这一切,于是,她要求卡佩尔为自己开了 一家帽子店 。
当卡佩尔正痴迷于某个情妇的怀抱时,她就一个人躲在公寓里设计衣服和帽子,为自己的梦想缝缝补补。
这样的日子久了,香奈儿开始不满足于被男人包养的生活,她决定摆脱卡佩尔的金丝笼,做一个真正独立的女人。
香奈儿向卡佩尔和自己的前任巴尚提议,声称自己要开始做生意了。
两个无奈的男人商量了一下, 决定共同分摊香奈儿的创业启动资金。 虽然表面上支持,但其实,这两个男人私底下确认为,这家“帽子铺”不过是他们送给她的一件玩具罢了。
出于对生存环境的不满,香奈儿身上混杂了 卑微、压抑、委屈 ,她想要战胜它们, 就像童年时面对墓地下的死者,她想要追寻高人一等的感觉。
1910年, 可可·香奈儿在巴黎正式设立了她的第一家时装店, 这是以她自己为名的 时尚帝国起点 ,然而,她的第一批忠实顾客,却是她前任两个男人的情妇、贵友,其中,就包括前面所提及的巴尚的情妇—— 达朗松 。
由于香奈儿卑微的出身,以及童年生活给她打上的深刻烙印,她在设计中处处体现着超越自我的心理: 她不要追逐时尚,而是要创造时尚。
也正因为此,使得她在服装的设计中勇于大胆突破,香奈儿发明了一种全新的女性着装方式, 让女性从胸衣中解放出来。
年轻的香奈儿,对事业迸发出一种不能自己的热情,她开辟了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更是将时尚地盘不断扩大。
可正当她的事业有所起色时,卡佩尔却娶了和自己 “门当户对” 的大家闺秀——戴安娜,这让香奈儿始料未及,但却只能 故作镇定。
所谓祸不单行,当香奈儿正奔波忙碌于自己如日中天的事业时,一个噩耗传到了她的耳边。
1919年12月22日,卡佩尔因车祸身亡, 这次,香奈儿悲痛欲绝。
她说:“失去了卡佩尔,我失去了一切。”
为了表示哀悼,香奈儿让人把别墅的百叶窗,漆成了黑色。同时,在这段时间,她也疯狂的爱上了黑色。
她认为, 黑色 能够压倒一切五彩斑斓, 能够表达最深沉的情感。
于是, 经典的小黑裙,也由此诞生。
有人说,香奈儿设计小黑裙的初衷,是为了哀悼一生中的挚爱, 卡佩尔 。
也有人说,之所以迷恋黑色,是因为香奈儿 卑微的出身 ,使得她喜欢用朴素来代替奢华, 为了掩盖自己童年的贫瘠。
可无论真相如何,香奈儿对情人的思念是沉重且持久的,因为, 开佩尔死后,她终生未嫁。
后来的事,我想很多人都知道了。
可可·香奈儿,成为了 自信、独立、现代的新女性代言人 ,她的服饰、香水、和自我奋斗的故事,鼓舞和激励着一代代的女性 超越自己,追逐梦想。
、
可是,这个看似传奇的女人, 真的超越自我了么?
有人说,虽然香奈儿高傲的抬着自己的下巴,可她并 没有完全摆脱掉自卑 ,或者说, 她无法正视自己的过去,只能不停的用谎言编造自己的童年。
成功后,她把自己卑微的父亲描述成了一位优雅的马商,把童年时的修道院描绘的奢侈、华丽,对从前的朋友和早期赞助的客户视而不见,甚至,还用钱买通了自己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让他们装作从未存在过。
她把自己想象成了一个没有任何兄弟姐妹的公主, 她不惜一切用谎言捍卫着她的自尊。
即使,她的出身来历早已众所周知,但是,她仍然 选择用一个谎言,填补另一个谎言。
心理学家马斯洛 ,曾经提出了人类最终极的需求层次, 即自我实现需求 ,这包括高峰体验和灵性成长。
自我实现者的主要人格特质是: 一方面嫉恶如仇,另一方面对人性的脆弱又无比包容。
然而,可可·香奈儿,这个20世纪时尚界最传奇的女性之一,时刻在掩盖自己孤儿、夜总会歌手、情妇、纳粹间谍的身份,对自己的身世无比同情包容。
可是, 对于陌生人,她却多了一份严苛。
比如,面对法国大萧条时期的罢工,无家可归的工人们曾经请求他增加工资,可她的回复直接而又冷酷: 既然我也是从底层爬起, 那么也就自然没有任何理由考虑你们的感受,因为,所有的获得都需要 靠自己奋斗而来。
自卑者,往往伴随着极强的自尊。
1971年1月10日,可可·香奈儿在自己长期居住的酒店中去世,享年88岁。
临终前,她仍然不服输地告诉女佣: “死亡,并没有什么大不了” ,并且,留下了最后的遗愿,就是: 不得让任何人看到她死后的样子。
你看,一个人能够勇敢地面对死亡,却无法坦然的面对自己,仍然执拗的维护着她的尊严。
关于可可·香奈儿的一生,相信很多人早已耳熟能详。
再回到本篇的开头: 自卑,有时就像贫穷, 即使是表面看上去再强大的人,也可能无法完全克服。
有人说, 自卑是因为缺乏关爱;
也有人说, 自卑是源于过分地好强;
甚至,还有人说, 自卑 是因为在虚荣的年纪却一无所有。
坦白说,自卑的缘由有千万个,它可能发生在你某段过往经历的转折,而事实如何我们却无从考究,毕竟,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不如,让我例举另外一个传奇人物的故事,或许,从中你可以获得些启发。
二十年代之后的美国在一战猛捞油水后,经济突飞猛进, 社会 财富迅速累积,草根逆袭指数非常高。《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背景正是 美国大萧条时期的前10年(1919-1929) 。**改编自 菲兹杰拉德 所写的同名小说。在那个年代,人人信奉“只要肯奋斗,没有什么不可能”,美国梦意味着大把的机会和金钱。
不过,当钱越来越多时,人们就开始了盲目崇拜金钱,赚快钱, 整个 社会 充斥着享乐和拜金 。
**中那些艳丽华美的服装、通宵达旦的party、歇斯底里的却尔斯登舞和纸醉金迷的生活,高调华丽的造型都是原著中人物性格与情绪的投射。
Prada、Miu Miu等品牌为剧中女性角色特地设计了40多套服饰,还原flapper girls的光鲜耀眼、眉目含春。
一战后的服饰文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大西洋两岸阶级制度的的控制力下降 ,妇女选举权的文化广为传播,女性展现一种 全新的自由感与自我表达权 。女性一天的时段中,或者参加不同的活动,会穿着相应的服装。
白天她们穿着套裙,到了夜晚,她们又会缀满流苏、亮片、珍珠装穿梭于各个派对之中,引你着迷,诱你堕落。
女生们剪短了头发,战前精致打理又耗时间的头发被抛弃,波波头开始流行。这一切都说明20世纪20年代是一个自由解放的时代。
服装的设计变得更有实用性,裙子越来越短,露出脚踝,腰线的位置下移到臀线,乳房和臀部被有意压平,视觉中心中心转移到臀部,外型呈“管子状”。 “flapper” 得到了当时都市丽人的追捧。
群星璀璨的二十年代
· Gabrielle Chanel
说到20年代,不得不提到Chanel,Gabrielle Chanel充分把握到新时代的脉搏,适时推出针织面料的套装(史无前例地将当时男人用做内衣的毛针织物用在女装上)。
她为女性设计的服装穿着方便、简约,掀起了一场 时尚 革命。1926年10月1日Gabrielle Chanel在《 时尚 》杂志上首次推出首款小黑裙图稿。美国版《VOGUE》将之冠以 “福特连衣裙” 的称号,表明它会像福特 汽车 一样风靡世界。
我们经常说Chanel女士抓住了时代的脉搏,创造出了小黑裙,但何尝不是时代造就了Chanel,一战后的欧洲疯狂过后陷入了更加令人沮丧的经济大萧条。当时黑色布料是价格最便宜的布料,小黑裙的简约也符合了时代的凋敝。
这预言了一种新的巴黎时装风尚,黑色一时被认为是种简单朴素的智慧。正如Chanel 届时所说: “时髦并不仅仅停留在衣服上,它是在空气中的,是思想方式,是生活方式,是周围正在发生的事。”
· Paul Poiret
Paul Poiret,盛极一时却沉寂至今,他的设计在那个年代非常具有改革意义,他也是 解放女性时装的先驱设计师 。
Paul PoiretPaul Poiret大胆开拓了许多 时尚 史上的第一例,当时女性穿衣就是以富有曲线为美,他将女性从束腰中挣脱出来,推出高腰身的希腊式风格悬垂服装,贡献出了更加轻便简约的新轮廓,这对于当时讲究立体精密剪裁的西方设计思维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打击。
他改良了女性裙装,设计出 Directoire line ,这种裙装由丝绸面料缝制, 腰线提升到了胸部下面的位置 ,搭配薄纱质感的外套,裙摆自然下垂到地面,轻盈飘逸。
Paul Poiret创造了很多 时尚 史上的第一次
Paul Poiret热爱东方风格, 他是最初尝试将东方风格融入到服装设计中的设计师 。印度男士头巾作为灵感来源,被Paul Poiret复刻设计推出后,迅速取代了礼帽,这些头巾镶嵌华丽宝石,人人沉浸在异国风情的装扮中。
Sergei Diaghiliev带领的the Ballets Russes俄国芭蕾舞团表演的Schéhérazade 一千零一夜话剧是Poiret许多设计灵感的源泉。
他以此为主题办了一个宴请上流的主题聚会“一千零二夜”,在聚会上他与妻子Denise装扮成故事中的苏丹国王与他的心上人。聚会上所有嘉宾都被要求穿着波斯式的服装,大概是现代化妆舞会和MET GALA的雏形了。
他还为女性设计出了裤装,灯罩裙搭配土耳其灯笼裤的穿法在当时并没有获得 社会 的认可,却为现代女性裤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多褶的灯笼裤和紧身腰带结合,既显身材又方便运动,受到许多女性的追捧。但同时也受到了教皇比乌十世的强烈谴责。
虽然Paul Poiret一直主张解放身体,但他的另一个代表作Hobble Skirt却极大的限制住了女性的双腿,从膝盖以下就开始收紧的设计,致使女性在行走时举步维艰。
这种蹒跚裙在当时受到了热烈的追捧,很多人不惜用布条绑住自己的双腿,也要去顺应这种 时尚 。但这一单品仅仅流行了一段时间,就再也没有回归到 时尚 的舞台。
· Mariano Fortuny
说起褶皱,或许你第一时间想到的是ISSEY MIYAKE三宅一生,但最早做出褶皱裙的是一位西班牙设计师Mariano Fortuny,而这些美妙的褶皱纹路至今还是个谜,没人准确地知道它是如何制成的。
Mariano Fortuny从小泡在艺术品、各种文物和纺织品中,对艺术有超出常人的天赋。但是他似乎不愿意止步于画作和设计,雕塑、发明、建筑、灯光都是他的兴趣爱好,一生有22项发明和专利。
Mariano Fortuny夸张的设计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传统、艺术和织物技巧融合在他的作品中, Delphos长裙 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
Delphos长裙受到古希腊垂褶服饰的启发,Delphos 这个名字既是希腊的地名,亦是希腊神阿波罗的儿子的名字。
以丝绸为原料,
手工缝制的特殊褶皱使得面料具有弹性,
令简单流畅的衣型可以紧贴身体的轮廓。
下摆和袖子边用了威尼斯的名产玻璃珠作装饰,
淡雅含蕴的同时也使丝绸更带优雅的垂坠感。
肩带和紧身胸位置都内藏调整用的拉绳。
Delphos 裙子都是均码
拉绳可以根据穿着者的身材而轻松贴合
Delphos长裙可以被拧成一小团放在盒子里,裙子本身很轻,非常容易保存。神奇的是Delphos长裙被扭曲之后,不仅不会变形,反而有助于保持衣服自然的褶皱纹理。
自 Delphos 于 1909 年诞生起
除了各种色调、图案、面料的变更以外
它的轮廓基本上保持了 40 年不变
Mariano Fortuny虽然没有留下太多的 时尚 作品,他本人也更愿意以画家的身份被人记住,但是他成就了Delphos褶皱裙这个经典的设计,即使是今天,褶皱裙依然是独特而有魅力的 时尚 单品。
遗憾的是,Mariano Fortuny1949年年去世后
由于没有把制作 Delphos 皱褶的秘术流传下来
致其不得不停止生产
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
三宅一生及华伦天奴等品牌
使用合成纤维也制成来了外观类似的纺织品
但是这种丝绸打褶技术尚未得到复兴
· Madeleine Vionnet
Madeleine Vionnet 的名字在那个年代等同于高级 时尚 ,她创造了新的服装剪裁方式— 斜剪 ,而这种剪裁方法到今天很多品牌也依然在使用,比如Issey Miyake 、Jean Paul Gaultier、Vivienne Westwood、Alexander McQueen等。
Madeleine Vionnet 的斜裁法是横穿织物纹理进行裁剪,而不是顺着纹理。正对着纹理直裁织物,将花纹面料翻转,这营造出斜垂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掘面料的伸缩性和柔韧性,更适合肢体动作。以45度角切割丝绸等机织织物,使织物悬挂并折叠成弯曲的褶皱,利用其自然垂坠使衣服仿佛身体的第二层肌肤般服帖轻盈,勾勒出女性曼妙的体态。
由斜裁法做基础,Madeleine Vionne还创造出了当时名噪一时的露背式晚礼服、修道士领及斜角花瓣式裙。配合蔓纱以及丝的使用,使得服装整体效果更加飘逸,造就了一种全新的女装结构。
Madeleine Vionnet 12岁学习裁缝,精通上等内衣缝纫中传承下来的精细手艺。1901年Vionnet回到巴黎为卡洛姐妹时装店工作,她放弃了传统裁剪技术,直接运用半尺寸人体模型来裁剪、定位和切割。
约翰·加利亚诺、三宅一生、朋克教母等人都受到了她的作品影响。
克里斯汀·迪奥 对她的评价是: “没有人比Vionnet更能进行制衣艺术了。”
· Jean Patou
“ 时尚 并不是一种工程系统的加减算法, 她 是一种会对生活带来数千种影响的存在。 时尚 是一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事情,每天每时每分都在飞速的进化和发展中。” ——Jean Patou
提到高级定制,Jean Patou必须有姓名,他是20年代巴黎 时尚 圈的一位迷人的绅士,设计鬼才Jean Paul Gaultier曾经是他的助手。而他,是那个年代高级定制流行的引领者。
Jean Patou可能比女人自己还要了解女人,对于女人的美、女人对于服装的渴望他有最独到的理解,而这让他的设计抓住了女人的心,也把自己的时装屋推上了潮流的巅峰。
Jean Patou为服装界带来了一场不一样的风潮,他让 运动套装登上了 时尚 的舞台 。并为不同的运动项目设计了运动套装,比如马球、网球、高尔夫等,并且在运动套装上采用了弹性、呼吸性能都很好的针织面料。
Jean Patou让女性从沉重多层的运动装束中解放出来,并引入了大众 “便服” 的概念,就是露出腿部的无袖连衣短裙。
从 时尚 的角度来看,我们很难说是动荡的二十年代成就了伟大的设计师,还是设计师的不凡承托了这个年代的不安。
风华绝代的Flapper
在20世纪20年代,人们将新一代独立的年轻女郎 称之为 “Flapper” Flapper对传统女性的观念嗤之以鼻,她们独立也贪图享乐。穿着直筒连衣裙,留着BOB头,戴着Blingbling的首饰,浓妆、烟草、烈酒、爵士乐……“flapper”得到了当时都市丽人的追捧。
“Flapper”风格的特征
· 齐耳Bob头
· 夸张的烟熏眼妆
· 低腰线的“H”型直线连衣裙
· 钟型克罗歇帽
这股风潮从法国开始蔓延,女人们越来越爱穿便于行动的直筒连衣裙,便于踩着爵士乐的节奏舞动——当然,裙子最好能点缀些亮片,最好使用些羽毛般轻盈的装饰,就像flapper这个单词原本的意思: 刚学会飞的小鸟 。
此外,由Jean patou、Chanel、Edward等一同创造的 “杰尔逊奴样式 “ 也深受都市丽人们的青睐,人们把穿短裙,留短发的职场女强人叫做“杰尔逊奴”。女子留着齐耳的短发,同时流行着一种帽山很深的吊钟型女帽—— “克罗歇”帽 。钟型帽是由法国知名设计师Caroline Reboux在1908年发明的,钟型帽能够轻而易举地展现都市丽人的优雅知性。
法国版《Vouge》封面主笔画家George Barbier对装饰性的平面构成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 时尚 插画出版于当时各大平面杂志,在George Barbier的画中男男女女都穿着华丽的宴会服饰,无论从服饰的设计上还是画面的排场上,都充满耐人寻味的细节。
点击阅读:《VOGUE》百年插画大赏,跨越时代的审美
美国画家Russell Patterson描绘的这幅《无火无烟》,完美契合20年代flapper风格。
白天忙于工作,夜晚奔赴派对,女人们在勤勉与慵懒、现实与梦幻之间自由切换,以绝对自信的姿态,向世界宣告自我的独立。
下面这幅《愤怒的探戈》便出自Georges Barbier之手,描述了当时上流 社会 热衷的探戈舞。
1910-20年代,探戈在巴黎十分受欢迎,探戈便进入上层 社会 的宴会厅与俱乐部,所有的人都在跳探戈,Flapper也是当时的探戈舞裙。
重返岁月往昔
2020年8月29日我们在Mon the Bund 米氏西餐厅重返二十年代的岁月往昔。 距离1920年,正好是一百年的时光 。
在灯影变换中,交杯换盏中,迷离的目光中我们感受着那个神奇的二十年代。
用《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菲茨杰拉德自己的话来说:
”二十年代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那时,在年轻的我们眼前,一切都像镀上了玫瑰红,浪漫无比。“
更多文章:
1从Dior设计师梦之展回顾往昔
2极简优雅的Lemaire,背后的爱情或许更让人期待
3日本殿堂级画家,就连 时尚 圣经VOGUE的封面都是他画的
4 竹篮包肯定知道吧,但Cult Gaia里全都是我的心头好
END
▼
是的,我认为这与香奈儿的创始人有关。创始人加布里埃尔·香奈儿是女性自主权的最好例子:从未结婚,创建她的时尚帝国,追求她想要的生活,为自己生活。她也是新时代的女性,更懂得情感的乐趣。因此,可以说她拥有的是大多数女性想要追求但不敢追求的东西,所以她们可以在时尚帝国Shannai找到自己想要的。香奈儿是一个强大的象征,代表着一种战斗精神!
还记得双C标志吗,它是香奈儿和情人名字的缩写。之所以描述黑白是因为香奈儿小时候住在修道院。当时,女孩的世界是黑色或白色的。香奈儿的经典象征——茶花也在她童年时的修道院中开放。我们常见的骆驼是红色的,但在香奈儿的世界里,骆驼是沉默和白色的。香奈儿的许多产品都是英国的。它们来源于香奈儿年轻时学习骑马的经历,而这条黑色的小裙子是为了纪念他的爱人。
这个品牌没有任何经典元素与他的创始人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香奈儿5号几乎已经成为时尚女性的亲密心脏。女性的气息,时尚的气息。即使你出生时没有手臂,你仍然可以自由飞翔。香奈儿永远,骆驼绽放!香奈儿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奢侈品牌。普通女人会喜欢虚荣。但是当人们往上走的时候,水就会往下流。谁不喜欢好东西?这是每个人的权利。
就像男人喜欢漂亮的女人一样,女人喜欢迷人的男人只有一个原因。后来,艺术总监被“老佛”聘用了当香奈儿进入困难时期时,“老佛陀”在保持香奈儿和裁缝的经典理念的同时调整了比例,以保持原有的粉丝,满足女性最基本的欲望,以其偏见和预测性的眼光不断创造新的时尚趋势,以满足社会进步和新一代年轻人的时尚愿景带来的女性新的内在需求。
“几乎她每一次对自己过往的讲述,都会有些不同,让这些讲述本身就成为故事背后的故事。”
其实提起香奈儿,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认为她优雅,有人觉得她妩媚,更重要的是追求自我。无论是得个人经历,还是向我们诠释了一个女人如何 通过独立,自信,努力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
所以写香奈儿传记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香奈儿为了隐瞒自己的过去, 编造了具有一个巨大的秘密, 又充满谎言的迷宫。于是,皮卡蒂将事实与猜测穿插文中, 只需让读者细细体会、自行在心中勾勒出,自己心中香奈儿的轮廓。
简介
《可可·香奈儿的传奇一生》的作者,是英国著名传记作家贾斯迪妮·皮卡蒂, 曾担任英国版《VOGUE》专题总监、《观察家》杂志高级记者,现供职于《星期天邮报》,是知名的时尚专栏作家。
这本书详细向我们解读了可可·香奈儿从无名的小裁缝到时尚女王,在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辗转逃离,到最终病逝在巴黎丽兹饭店的故事。
香奈尔,法国先锋时装设计师,著名法国奢侈品牌香奈尔的创始人。 她结 合现代主义,借用男装化的风格改变现代女装。简洁,却很高雅,设计很华丽。
香奈儿被誉为20世纪时尚界重要人物之一,也被时代杂志评为20世纪影响最大的100人之一。她创造出的经典作品,有 条纹水手衫、Jersey针织衫、小黑裙、No5香水、斜纹软呢套装、双色鞋、255格纹手袋。
01 父母的不负责任
⑴父母的不负责任,让她寄情于墓园
父母永远是孩子第一位老师。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起着决定性命运的作用 。父亲阿尔伯特是个在集市,贩卖商品的 小商贩 。在母亲让娜临盆之际,害怕承担责任的 父亲选择消失。
父母
母亲让娜是个沉醉于爱情的姑娘,当初为了和父亲在一起, 不惜与家庭决裂 。她的母亲伤心欲绝,再加上抚养孩子压得喘不过气, 早早离开人世。 香奈儿一生只享有了6年的母爱,父亲更丢下她和4个兄弟姐妹。
所以6岁的香奈儿在墓园流连忘返。 因为她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隐秘空间,可以躲在那里玩耍和做梦。
因为只有在坟墓前, 她觉得自己是女皇。 所以 ,她对两座无名氏的墓很喜欢, 会用花朵装饰。 她会缝制一些布娃娃,带到墓园,和她不说话的朋友一起玩。但到了晚上,她会害怕, 她怕鬼魂们来找他。
⑵清苦的修道院生活
①因为一条裙子痛哭
“15岁那年,她获准可以为自己定做一件连衣裙。她做了一款紧身的紫色呢绒裙。裁缝在底部加了一点塔夫绸的荷叶边装饰。内里是紫罗兰色!”帽子上,加了一小枝紫藤。她非常兴奋地等待穿上它,去教堂做弥撒。但出发的早上, 修女却叫住了她,让她把衣服脱下来,送回裁缝那里去她哭得不行,发誓要离开。”
修道院
在修道院生活期间,修女身穿的宗教服饰,给人呈现出来的纯朴和素净,阳光透过修道院彩绘玻璃,呈现的色彩,南法秋收时,金**麦穗…… 这一切都成了她日后设计 的灵感来源,促使她提炼出自己的风格。
02 不愿提起过往
所以,香奈儿一直不想提“孤儿院”三字。她编了很多故事, 证明自己被爱。她 说父亲只有30多岁。但他已经40多岁 。她说父亲抛妻弃子是一种浪漫 。她说父亲最疼她。事情上, 父亲根本不管她们的死活。
她说自己被留在一个“阿姨家”,而姐姐妹妹被送到“修道院”。因为在孤儿院里, 香奈儿饱受折磨 ,17年里,她的父亲从没露过面。所以她不被父母关爱,也没有人来看望她,更没有人送钱来。因为她品尝够了悲伤和恐惧,想自杀不知道多少次了。
03 离开修道院的生活
⑴选择离开修道院
虽然原生家庭使她感到绝望,使她没有一点安全感,但是她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所以,在修道院这段经历对香奈儿的一生影响深远。从小被遗弃,不被期待,还有对父母的思念。她选择不妥协,也不想屈服于命运, 就像她相信自己不会就这样,度过一生一样。
她选择离开修道院的时候,已经18岁。因为过了18岁这个年龄, 修道院只会收留继续做修女的女孩 。于是她带着这种信念,在18岁那年,香奈儿走出了封闭的、远离尘世的修道院。
⑵被人看不起
香奈儿虽然无家可归,身无分文,也找不到父亲,但她坚决不想做修女。她被亲戚们带到一所教会学校,在那里, 她成了人人看不起的小村姑。 不让上钢琴课 ,只能穿穷人的制服和旧鞋子。
因为条件不允许,作为一个孤儿,她必须学会自食其力,有一技之长。 所以在上学期间,她坚持缝纫,她与表姐用边角碎料缝制领子和袖口。
⑶突然喜欢看言情小说
为逃避生活的乏味、无趣, 香奈儿很喜欢看言情小说。 她与表姐经常把新出版的小说 放在阁楼里 ,整夜翻看小说。
于是,在她的脑海里产生了, 她想过的日子是言情小说里那种,而不是姑姑家这种无聊的日子。
⑷去裁缝店工作
因为她的成长,更令她对爱情 充满幻想色彩。 后来,教会学校的校长,帮她找了份工作,是在一家针织品商店当缝纫员。店里名媛贵妇进进出出,但她们的眼神给人以 轻视的感觉, 那种的感受让香奈儿感到厌恶。但是骨子里的骄傲不允许她被人轻视, 她暗暗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
⑸选择在咖啡店唱歌
白天,香奈儿是服装店里身着朴素的小裁缝,到了晚上,她就化身为“灰姑娘”,穿上美丽的衣裳,在咖啡店里唱歌。
因为在穆朗城,不少军团都在驻扎,包括第十轻骑兵团。经常见到 年轻的军人,穿鲜红的裤子 。在那儿,香奈儿引起超过至少半打的军官的注意。
因为香奈儿16岁就已经很漂亮了,有一头浓密的长发,长着拳头大的小脸。那漂亮的模样,让她散发出一股莫名的吸引力。军官们开始邀请她去 参加茶会、音乐会。
她也登台表演,唱了两首歌。一首是《喔喔喔》,一首是《谁见过可可》为了欢迎她,军官们模仿公鸡打鸣,集体喔喔叫。她沉醉其间,乐此不疲。 从此,香奈儿有了一个别名:可可。
因为圆亭咖啡店里,没有人知道她悲惨的身世,更没有人追问过往。所以在这里,更自由,只有有着动人歌喉和拥有曼妙舞姿的香奈儿。
04 自认为遇到自己的爱情
她人生中最重要的第一个情人是一个绅士,但也是个花花公子,名叫艾提安·巴勒松。香奈儿就像溺水的人,突然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 对他寄予了厚望,对爱情的期待,她果断地辞掉了工作, 跟随着艾提安去到了他的庄园。艾提安给香奈儿提供了如公主般的贵族生活,这一次,她也终于摆脱了那个衣着破旧的小女孩的形象。她热切盼望着两人的婚礼,恨不得马上成为“高贵的公主”。
然而,在艾提安·巴勒松眼里, 她只不过是一个失足的少女。这种不平等的关系深深刺痛着可可·香奈儿,特别是在艾提安接待上流社会的朋友时,她只能与下人一起吃饭。
她感受到上流社会的奢靡,但是锦衣玉食的日子没过多久,香奈儿感到厌倦。 因为这样的日子,并没有给她带来满足感。于是香奈儿向艾提安开口: “我要工作 。”
因为她想要 独立的经济和人格, 艾提安第一次拒绝,并向她发了脾气。因为他只想用 物质来诱惑她, 想要她成为他古堡里的 “金丝雀” 。她的心感受到了深深的刺痛。
因为“这个世界上,如果这种生活拒绝了你,那就去寻找另一种在等待着你的生活。” 她在一段可能失 去自我的感情中转身离开。
05 勇敢追求爱情,开始自己的女装时尚事业
⑴初识
离开艾提安,她遇到了人生中的挚爱—-“男孩”亚瑟·卡柏。他 是香奈儿在赛马会 上认识的,他 英俊潇洒,睿智,深受周围人的欢迎。
和富家公子不同,他拥有丰厚的家产, 却不肆意挥霍,他热爱工作和文学 。香奈儿在马上的 飒爽英姿也 让卡柏刮目相看。因为在那个年代里,从来没有一个女子,不穿裙子,而穿着简单舒适的马裤在赛马场上驰骋。
在月光下,香奈儿向卡柏倾诉自己想到巴黎开一家女帽店的梦想。于是,香奈儿再一次 勇敢追求爱情 ,和卡柏一起到巴黎。卡柏温柔细腻,他尊重她,也明白她心里的需求,他也给她无限的激励,他耐心地教她会在社交中的生存之道, 发掘她身上的各种潜力。
⑵开始女装时尚事业
在恋人的支持下,她的女装时尚事业在马勒塞布林荫大道起步了。
香奈儿将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到了工作中,她认真地学习 如何经营店铺 ,她要凭借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想要坦然地和卡柏并肩而立。当事业一步步走上巅峰, 香奈儿终成了巴黎时尚的代表,再没有人会嘲笑她。
⑶恋人结婚
但是卡柏结婚了,新娘不是她 。那是一个宁愿砍掉自己的腿,也不离开香奈儿的男人。她以为终于遇到一个爱惜自己男人,但可笑的是,在自己需要他, 想要他给自己提供帮助的时候,他却能随时离开。
⑷失去恋人
正当她以为向爱情妥协,就会得到他的回归。在某天早上,卡柏送完香奈儿,转身驾车回去工作的时候, 发生了车祸。 最懂她的人彻底从世界上消失了。
“我失去了卡柏,我失去了一切。他留给我无尽的空虚,我这辈子都无法填满。” 卡柏走后,香奈儿爱上了黑色。她相信,黑色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就如卡柏一样庇护着她。
06 追求完美,拥有独特的时尚感觉
⑴追求完美
“辉煌的时代,但也是衰退的时代,⋯⋯装饰抹杀了线条,过渡窒息人体,就像热带雨林的寄生虫窒息了树木。女人不过是炫耀财富、貂皮、毛丝鼠皮以及一切过于奢侈的材质的摆设”。“是我创造了让女人能生活、能呼吸、感觉舒适、看起来年轻的时尚”。
香奈儿将每一件外套都设计得极 为合身 ,又可以让女人们随意摆动手臂或者把手插进口袋里,又可以行动 很自由 。
她有着自己的天赋才华和对时尚的把握,香奈儿不会画图,她的设计完成基本就是 她亲自裁剪、手工制作,再反复修改、最终成稿。
那么多产品的设计和完成,都是 她在剪刀和一针一线之间完成, 她经常为 寻找到合适优质的面料而废寝忘食 ,她为每一件服装不停忙碌,直到身边所有人都累 得筋疲力尽, 因为她每套衣服都要调整十几次,如调整褶边、袖孔或者袖子, 直到完美地无可挑剔。
她也许会说:“这儿再做一个褶,要一个聪明利落的褶。” 有一个套装前后修改了35次,才令香奈儿满意。
⑵独特的眼光
除了有勤奋和能力,香奈儿具有独特的眼光,最善于不走寻常路,她 穿着裤装 ,像个假小子一样打扮,那时候的女人都留着长发, 她却剪短了头发,让自己散发独具一格。
成年后的香奈儿一生都在 追逐自由, 并把这种理念深刻地运用到了她的设计中。从香奈儿设计出的种种产品中可以看出她独具一格的设计风格。她知道自己有 化繁为简 的天分,所以她不断推出一款又一款的设计,让自己成 时尚标杆,从不满足,也从不止步,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07 晚年重出江湖
即使在晚年的时候,隐居14年的可可重出江湖的时候,也用香奈儿 的套装引领了时尚潮流 。
无论是做为商人,还是是营销手段,都让现代的营销人也自叹不如。明星的营销效应,巴桑以及卡佩尔为香奈儿,带来了新的视野和新鲜的世界,重要的是她们还有优秀的社交人物资源。所以,第一次卡佩尔为香奈儿举办了小型的 时尚展览会,为她的事业打开了市场。
第二次也是借助他们的关系,当红的明星的一举一动都是巴黎的贵族们追崇的时尚,自从她用了香奈儿的帽子在剧中, 便一炮而红。
香奈儿果断的形势判断,在二战期间,法国经济萧条,却预测到战争不会太久,而且大批量做了很多品质优良,质感舒服,价格低廉,此举却得到了大众的拥护。那些匆忙逃离到巴黎避难的夫人们因 资金稀少,变成了价格低廉,款式新颖的拥护者。
08 卷土重来
香奈儿还拥有卷土重来的气势,在瑞士隐居了将近8年,香奈儿对很多事情也是置之不理了。迪奥开始与香奈儿竞争, 于是香奈儿又重出江湖。
树叶有话说
第一次回归的时候受到了重挫,但是她不甘心。她认为人生就是不断地冒险,失败不算什么,就是这样一个倔强的老太太,终于在一年之后重新夺回了香奈儿的霸主地位。
这是何等的荣耀,她那么倔强的尊严,都不允许它低下头来。香奈儿从来都不会太批量生产,每次都是限量生产,而且从来不会降低品质,对细节的追求更加是吹毛求疵的阶段。也正因为这种专业,使得香奈儿的品牌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
她活出了女性的倔强,独立,尊严。就像香奈儿5号的香气,带着香皂般干净的气味,也象征着香奈儿的精神:简约、低调的奢华。
就像与其在意别人的背弃和不善,不如经营自己的尊严和美好一样。
5人点赞
日记本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529de6fb4bfd
我一路逆流而上,才学会了坚强。是痛苦让人坚强,而不是幸福。——可可·香奈儿
她可不光是从情妇到女王,她是一个私生女,他的父亲与母亲并没有结婚,可可·香奈儿却是他们的第二个孩子,作为男人面对一个未婚妻,两个女儿,他逃了,经过一年的时间她的母亲才找到了父亲,正式结婚,接着生了一个妹妹跟三个弟弟,一家六个孩子,住在狭小的房间里,父亲不负责任,母亲重病缠身,弟弟妹妹每天只会喊饿,你说不坚强怎么办?
十一岁母亲去世,父亲把他们送到了农场,香奈儿当上了修女,这个时候学会了缝纫,也为以后打下了基础,她不愿意做修女,每天只盼望着早点长大,早点离开那里,到了城市当了一名裁缝,她的手艺是店里最好的,后来一次偶遇找到了自己的祖父母,又在一次聚会中认识了艾提安,从此拉开了香奈儿的新生活。
其实香奈儿的每一步都是有着固定的导向,她要脱离贫苦,如果可以遇到幸福谁愿意做人家的情妇,可是那时候的香奈儿如此卑微,就是一个女仆,只能借着有能力的人爬向高处,艾提安就是那个梯子,后来又遇到了卡柏男孩,让她一步一步的爬了上去,首先离开了那个小裁缝铺,其次要有顾客,开了帽子店,设计小黑裙,香奈儿的事业开始了。
我想如果没有童年的那些故事,就不会有如此坚定的决心,看过母亲卑微的爱情,父亲的抛弃,确定了人生目标,这一生一定要穿的光鲜亮丽,不为取悦谁,只为自己开心而已,在香奈儿的心里大家都以貌取人,对待爱情香奈儿更是无数次的警告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要走母亲的那条路,她的人生是精彩的,可是也是痛苦的,不过还好,最后的“香奈儿”成功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