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生借书说注释

黄生借书说注释,第1张

原文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课文翻译

有一个叫黄允修的读书人借书。随园主人把书借给(他),又劝勉他说:

“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读。你没听过藏书的人吗?七略四库,是天子的书,然而读书的天子有几个呢?富贵人家的书搬书起来使牛马流汗,放置在家塞满屋子,然而读书的富贵人有几个?其他祖辈、父辈积藏(书籍),丢弃(书籍)的子辈、孙辈不必谈论了。不只书籍是这样,天下事物都这样。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却勉强借在手中,必定担忧别人逼着取回,就担心害怕不停地抚摸玩弄那个东西,说:‘今天存放在我手中,明天就要离开我了,我不能再见到这个东西了。’如果已经被我所拥有,必定会捆起来放在高处,搁在藏书的架子上藏好,说‘姑且等改日再看吧’,这样说说而已。

“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是家里穷,很难得到书读。有个姓张的人家,藏书很多。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竟然达到这样的程度。因此,只要看过的书就认真地去领会,牢牢地记在心里。做了官以后,官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到处都堆放满了。白色的蛀虫和灰色的丝,时常覆盖书本。这以后感慨借书的人是多么专心,而且少年的岁月是多么值得珍惜。”

如今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也像我从前一样;只是我把书公开,慷慨出借和张氏的吝惜自己的书,好像不大相同。如此一来,那么是我实在不幸而碰上张氏呢,还是黄生实在幸运而遇到我呢?懂得(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那么他读书一定很专心,而他还书也一定会很快。

写了这一篇借书说,把它和书一起(交给黄生)。

1 注音

·摩mó 娑suō 俟sì 辄zhé 俸fèng 庋 guǐ 蟫yín 省(xing)

2 词句补释

书非借不能读: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读。

汗牛塞屋:搬运起来累的牛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这里形容藏书很多。

祖父:祖父和父亲。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不是那人自己的物品而勉强从别人那里借到。夫人,那人。指向别人借书的人。夫,音fú。强假,勉强借来。

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忐忑不安地将它玩弄不止。惴惴,音zhuìzhuì,惴惴不安、提心吊胆,忧惧的样子。摩玩,摩挲 ( suō ) 玩弄,抚弄。

必高束焉,庋藏焉:一定捆起来挂在高处,收藏起来。“高”形容词作“束”的状语,“在高处”。庋,音guǐ,置放;收藏。

姑俟异日观:姑且等到以后的日子再来看吧。姑,姑且、且。俟,音sì,等候、等待。异日,日后、将来。

故有所览辄省记: ( 因为迫切地要读书,又得不到书 ) 所以 ( 凡是 ) 有看过的就记在心里。有所览,有看到的。辄,就。省记,记在心里。省,音xǐng,明白。

俸去书来,落落大满:薪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 ( 屋里 ) 到处都堆放满了。落落,堆集的样子。俸,指官俸,做官的俸禄。

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白色的蠹鱼和灰色的蜘蛛丝常常沾满了书卷。素蟫,指书里的白色的蠹虫。灰丝,指灰色的蜘蛛丝。

今黄生贫类予:如今黄生像我 ( 以前 ) 一样贫穷。类,似,像。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只是我把自己的书拿出来同别人共用,这和张氏吝惜自己的书 ( 不 借给别人 ) 好象不大相同。惟,只是。公,动词,同别人共用。吝书,舍不得 ( 把 ) 书 ( 借给别人 ) 。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既然如此,那么我是实在不幸而遇到张 ( 这样的吝啬鬼 ) 。然而,既然这样,那么……。固,本来、诚然、实在。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不知只是书籍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是这样。

3 辨音

①假jiǎ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jià 假期

②省xǐng 故有所览辄省记 shěng 节省

③juǎn 翻卷 juàn 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4 辨义

·子不闻藏书者乎 你

·子孙弃者无论焉 儿子、儿辈

·然天子读者有几 然而

·非独书为然 这样

·非独书为然 是

·若业为吾所有 被

·为一说 作、写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 接着,这以后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这样说来,那么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表强调语气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地

·子孙弃者无论焉 表感叹语气

·必高束焉 指代书,也可理解为表感叹语气授以书而告之曰 代指黄生

·吾不得而见之矣 代指书 少时之岁月的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独立性

[编辑本段]课文分析

作者认为自己幼时借不到书而“形诸梦”是非常不幸的,而黄生能与作者“公书”是非常幸运的,所以作者要黄生“知幸与不幸”,珍惜少时光阴,专心读书。我们现在的读书条件比起黄生来又不知要幸运多少倍,我们更应“知幸与不幸”,珍惜现在这大好的学习条件和自己的青春年华,刻苦攻读,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如果学有不成,非他人之过,自己应该多反省,知警惕。这篇“说”就青年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青年应该化弊为利,努力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发奋求学。

课文围绕中心,夹叙夹议,层次清楚地阐明事理。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出人意表,引人深思,随后围绕着这个中心,逐层展开阐述。先以帝王、富贵人家全都藏书丰富,却没有几个读书人,以及祖父辈尽心藏书而子孙辈随意毁弃书这三种常见的事实,来作初步证明;再用类比推理,以人们对于借来的东西和属于自己的东西所采取的不同态度,来说明这个论断是有普遍意义的。 作者从那常见的现象中推究出其原因——“虑人逼取”,这种外来的压力,会化为鞭策自己的动力,有力地证明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接着,作者又拿自己年少时借书之难、读书用心之专和做官后有了大量的书籍却不再读书等切身经历,从正反两个方面做进一步的论证。最后,在上述分析说明的基础上,紧扣“借书”一事,指出黄生有幸而遇肯“公书”的人,勉励他应该珍惜机会,勤奋学习。

课文多处运用对比方法,从正反两方面去阐明事理。如以“非夫人之物”与“若业为吾有”作对比;以“余幼好书,家贫难致”的勤学与“通籍后,俸去书来”的疏懒作对比;以“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作对比;以自身的“不幸”与黄生的有“幸”作对比,等等。这样,能够鲜明地阐述观点,加深读者的理解,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的中心论点虽然是“书非借不能读”,但很明显,仅从字面上来看,这个论点带有很大的片面性。“说”本身不同于规范、正统的论说文,本文作者袁枚又是一位才子气颇重、任性适情的人。因此,我们更宜于把本文视为作者在有感而发的情况下率性而为的一篇带有游戏性质的小文,其中包含有对逝去的青年光阴的怀念、对如今自己的自嘲,而主旨则在鼓励、教育黄生,只是没有板起面孔来。

中心:作者就黄生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发奋学习。

[编辑本段]袁枚生平简介

袁枚(1716-1798年),清代诗人、文学家,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随园主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袁枚24岁参加朝廷的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新齐谐》24卷及《续新齐谐》10卷;随园食单1卷;散文 ,尺牍,随园食单说部等30余种。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倡导“性灵说”。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认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主张直抒胸臆,写出个人的“性情遭际”。主张“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历作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追求,这样才能将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相结合,创作出佳品,认为“诗文之作意用笔,如美人之发肤巧笑,先天也;诗文之征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饰,后天也”。主张文学应该进化,应有时代特色,反对宗唐宗宋。他讥讽神韵派是“贫贱骄人”,格调派是“木偶演戏”,肌理派是“开骨董店”,宗宋派是“乞儿搬家”。他也反对沈德潜的“温柔敦厚”说,认为“孔子论诗可信者,‘兴观群怨’ 也;不可信者,‘温柔敦厚’也”。主张骈文和散文并重,认为骈文与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与奇一样不可偏废,二者同源而异流,它们的关系是双峰并峙,两水分流。诗歌清新隽永,流转自如。写景诗飘逸玲珑。

袁枚的文学思想有发展的观点,对封建正统文学观点及形式主义思潮有冲击作用。另外,他强调骈文作为美文学的存在价值,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他的诗多叙写身边琐事,多风花雪月的吟哦,缺少社会内容,有些诗趋向艳俗,不免浅薄甚至浮滑。

江苏古籍出版社巳出版《袁枚全集》共八卷。

清代性灵诗派的倡导者,生性疏淡洒脱不喜作官,于壮年辞官,隐居随园,优游自得,不复出仕。一生致力文学,所为诗文,天才横溢,尤工骈体。所著《随园食单》,对于茶叶方面的评述颇为独到,是位知茶爱茶的品茶评茶专家。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世称随园主人,浙江钱塘人,生于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一七一六年)。袁枚英才早发,十二岁入县学,二十四岁中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大学士史贻直见他所写策论后,称赞他是贾谊再世。袁枚历知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县,由于贤能爱民,政绩甚佳,深得百姓爱戴。然而他生性疏淡,虽身居庙堂,却心系山林,加上他认为做官是为人民增进幸福,并非只是上司大吏的高等听差,遂于三十三岁即辞官。好友钱宝意作诗颂赞他:「过江不愧真名士,退院其如未老僧;领取十年卿相后,幅巾野服始相应。」他亦作一幅对联:「不作高官,非无福命只缘懒;难成仙佛,爱读诗书又恋花。」(自嘲)联中表明他「爱书如爱命」的读书志趣及无意于官场中汲汲营营。在《咏筷子》诗中:「笑君攫取忙,送入他人口;一世酸咸中,能知味也否?」他对世人为追逐名利而送往迎来、失去自我的可笑做了深刻的讽刺。

重修随园旧制 致力文学著述

袁枚是个重视生活情趣的人,他爱金陵灵秀之气,在他任江宁县令时,在江宁小仓山下以三百金购得随园。随园旧为织造园(即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当时「园倾且颓,……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荒废已久,袁枚购得后,加以整治,由于是「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因此称为「随园」。他在《杂兴诗》描写随园景致:「造屋不嫌小,开池不嫌多;屋小不遮山,池多不妨荷。游鱼长一尺,白日跳清波;知我爱荷花,未敢张网罗。」如此诗情画意,令人想往,也难怪袁枚怡然自得,放情声色,不复作出仕之念。随园四面无墙,每逢佳日,游人如织,袁枚亦任其往来,不加管制,更在门联上写道:「放鹤去寻山鸟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袁枚以文学为终身事业,是清代的文学家,性灵派创作理论的提倡者。性灵即性情也。他以为「诗者,人之性情也,性情之外无诗。」又说:「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他认为诗歌是内心的声音,是性情的真实流露。文章以骈体最为擅长,颇得六朝体格,享文章之盛名数十年。其为人亦如作文,坦白率真,讨厌矫情,却极重情义,其友沈凤司死后,因无后嗣,袁枚每年为他祭坟,三十年未曾间断,对友人的情义深重,令人感动。

袁枚致力为文,著述颇丰,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随园食单》……。其中《随园食单》是一部有系统的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著作,全书分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杂素菜单、点心单、饭粥单……茶酒单等十四个方面。在须知单中他开宗明义地说:「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作须知单。」此篇可作为饮食通则,而戒单云:「为政者兴一利不如除一弊,能除饮食之弊,则思过半矣,作戒单。」此篇正好与须知单互为表里。

值得一提的是「茶酒单」一篇,此篇对于南北名茶均有所评述,此外还记载着不少茶制食品,颇有特色。其中有一种「面茶」,即是将面用粗茶汁去熬煮后,再加上芝麻酱、牛乳等佐料,面中散发淡淡茶香,美味可口;而「茶腿」是经过茶叶熏过的火腿,肉色火红,肉质鲜美而茶香四溢。由此可以看出袁枚是一个对茶、对饮食有相当研究的人。

游历名山胜景 品遍佳泉好水

六十五岁以后,袁枚开始游山玩水,游遍名山大川,浙江的天台、雁荡、四明、雪窦等山,安徽游过黄山、江西庐山、广东、广西、湖南、福建等地,喜爱品茶的他自然尝遍各地名茶,并且将它一一记载下来。他描写常州阳羡茶:「茶深碧色,形如雀舌,又如巨米,味较龙井略浓」。提到洞庭君山茶,他说:「色味与龙井相同,叶微宽而绿过之,采掇最少。」此外如六安银针、梅片、毛尖、安化茶等,也都有所评述。

此外还写下许多茶诗,如《试茶》诗:「闽人种茶如种田,郄车而载盈万千;我来竟入茶世界,意颇狎视心逌然……。」描写福建人普遍种茶的情形,置身其中,彷佛进入茶世界。《湖上杂事诗》:「烟霞石屋两平章,渡水穿花趁夕阳;万片绿云春一点,布裙红出采茶娘。」描写身着红布裙的采茶姑娘在「万片绿云」的茶海中采茶,分外醒目。又《渔梁道上作》:「远山耸翠近山低,流水前溪接后溪;每到此间闲立久,采茶人散夕阳西。」可知他旅游时,除了欣赏群山万壑、山涧溪流的美景之际,亦不忘留意当地的「茶叶文化」,可看出他对茶的钟爱程度。

品茶评茶藏茶 独到妙法妙论

袁枚70岁那年,游览了武夷山,对武夷茶产生了特别的兴趣。他先前对武夷茶的印象是「茶味浓苦,有如喝药」,因此他向来不喜欢武夷茶,但是乾隆五十一年(公元一七八六年)他游武夷山,来到曼亭峰天游寺等地后,却让他对武夷茶的印象完全改观。他在《随园食单.茶酒单》记载了当时的情形:「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以后,再试一二杯,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这位茶叶专家从所用的茶壶、茶具到饮茶的步骤、感觉与武夷茶的特色均做了详细而生动的描写,一杯好茶的确能涤净尘虑,抚平烦躁。

袁枚认为:除了有好茶必须收藏得法才能保存长久,而要泡出一壶好茶,除了要有好的泉水之外,对于火候的控制亦是一门极重要的学问。对此他也有一段精彩的描叙:「欲治好茶,先藏好水,水求中泠惠泉,人家中何能置驿而办。然天泉水、雪水力能藏之,水新则味辣,陈则味甘。尝尽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顶所生,冲开白色者为第一。然入贡尚不能多,况民间乎!」他以为他以为要泡出好茶,需先有好水,在此他再度推崇武夷山所产的茶为天下第一。

接着他继续提到收藏茶叶的方法:「其次,莫如龙井,清明前者号莲心,太觉味淡,以多用为妙。雨前做好一旗一枪,绿如碧玉。收法须用小纸包,每包四两放石灰坛中,过十日则换古灰,上用纸盖扎住,否则气出而色味全变矣。」可说是研究得相当深入,至于烹煮的方法,他也有独到的妙法:「烹时用武火,用穿心罐一滚便泡,滚久则水味变矣!停滚再泡则叶浮矣。一泡便饮,用盖掩之则味又变矣。此中消息,间不容发也,山西裴中丞尝谓人曰:「余昨日过随园,才吃一杯好茶,呜呼!」

袁枚不愿在官场上争逐名利,遂能依自己的方式生活,无羁无绊,优游自在,故而能活到八十二岁高寿。

中心思想及赏析

书非借不能读也。

正反对比论证以及举例论证

先以帝王、富贵人家全都藏书丰富,却没有几个读书人,以及祖父辈尽心藏书而子孙辈随意毁弃书这三种常见的事实,来作初步证明;再用类比推理,以人们对于借来的东西和属于自己的东西所采取的不同态度,来说明这个论断是有普遍意义的。作者从那常见的现象中推究出其原因——“虑人逼取”,这种外来的压力,会化为鞭策自己的动力,有力地证明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接着,作者又拿自己年少时借书之难、读书用心之专和做官后有了大量的书籍却不再读书等切身经历,从正反两个方面做进一步的论证。最后,在上述分析说明的基础上,紧扣“借书”一事,指出黄生有幸而遇肯“公书”的人,勉励他应该珍惜机会,勤奋学习。

课文多处运用对比方法,从正反两方面去阐明事理。如以“非夫人之物”与“若业为吾有”作对比;以“余幼好书,家贫难致”的勤学与“通籍后,俸去书来”的疏懒作对比;以“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作对比;以自身的“不幸”与黄生的有“幸”作对比,等等。这样,能够鲜明地阐述观点,加深读者的理解,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相关问题

1“书非借不能读”,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作者为了阐述这一观点,从哪几个方面着笔?

答:书要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读啊。

三方面:天子,富人和穷人对书的用法作对比; 借来的书和自己的书的珍惜程度与阅读效果; 袁枚自己小时候的借书遭遇和黄生的作对比

2作者说:"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答:不只是读书(这件事)是这样,世间的事都是这样(的道理)。 (拥有的常常不能很好地消受,这就是人的共性。所以说不只是拥有书籍是这样,天下所有的事情都这样!不能好好珍惜拥有的现成的!)

[编辑本段]《黄生借书说》出处及相关作品

《黄生借书说》选自《小仓山房文集》。袁枚著有《小仓山房文集》、诗评《随园诗话》、志怪小说集《子不语》等。

红丝石砚是鲁砚中最优秀的品种之一,历史上以其质地嫩润,护毫发墨,色泽华缛,瑰丽多姿而在唐宋被列为“四大名砚”之首,有“得此石,端歙诸砚皆置于衍中不复视矣”之盛誉。该石最早开采于唐中和年间,由于坑储不多,开采时断时续,至北宋末年即已开采告罄,故后世所称的“四大名砚”已不包括红丝石砚。而今,她又以石质润美、坚而不顽的优良品质赢得了现代大家赵朴初、启功、刘海粟、吴作人等先生的赞美,被誉为“品评宜第一”。

  

    一、红丝石的产地、地质形成与品种

    在历史上被文人墨客极为推崇的红丝砚石,产于临朐冶源老崖崮的壮山和青州西部的黑山山顶石洞中(黑山石石源枯竭,已断采数百年)。《青州府志》、《临朐县志》载:“红丝石产于临朐县老崖崮”。实际上两地直线相距二十余公里,产石色泽质地极为相似,系同出一脉。临朐古为青州所辖,以州名物是历史上许多产品沿用的习惯,故红丝砚古称:“青州红丝砚”。据载入四库全书的《西清砚谱》云:“红丝石出临朐县,其色红黄相间,佳者绝不易得,故世罕流传。是砚红丝映带,鲜艳逾常,而质古如玉,洵为佳品。”

    红丝石生成于四亿四千万年前的奥陶系马家沟组地层。属硅质灰岩,其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及云母、石英铁质等,硬度为4度以上,石质细腻、致密而坚实。从石质成分和硬度来看,确实是制砚的理想材料。老崖崮壮山石生成于地下2-7米的石灰岩第一岩段与第二岩段接触部位。岩层较薄,料石稀有,往往有石英线杂其间,大材极不易得。每开石料数十方,方得几块红丝石坯。黑山石产于山顶洞,洞口石壁凿有“黑山”、“红丝石洞”几字,尚依稀可辨,另有“唐中”二字残存,之后的有“大元至正二年”、“洪武二年”、“弘治七年”、“大清乾隆”、“道光七年”、“同治三年”等凿字,则比较清晰,多是采石者所留记。洞口因石沙堵塞,高仅一尺余,可容一人爬行而入。洞内深宽一丈有余,但高仅三尺余,屈颈方可蹲坐,采石极为困难。据洞口石壁留记,历代前往采石的不断,但其收获亦必了了。宋唐彦猷《砚录》云:“州(青州)之西四十里有黑山,山高四十余丈,盘折而上乃有洞穴,石生于洞之西壁,相传曰红丝石。……遣工前往六七日,仅得四五寸者二。”唐氏北宋嘉佑间曾知青州,至今已有九百多年,可见当时己极不易得。今天,青州有关部门也曾多次实地探寻,确系石源枯竭,所以说红丝石在世界上只有临朐有了。

    壮山石色红黄相间,以柑黄地红刷丝纹、紫红地黄刷丝纹、猪肝色地灰黄丝纹等为主。丝纹虚幻神妙,有着变幻无穷的纹理。有些天然形成云纹、水纹、冰纹、刷丝纹和山水草木人物云龙鸟兽诸状。有些还具有石眼、金色的条带以及闪闪发光的紫筋。还有的石料上有点点的黑斑,成砚以后,就像留在砚上的墨痕一样,这些丝纹和斑痕,构成了红丝砚特有的文采。以上几种纹理均回旋变动,萦回石面,次第不乱,异常美丽。用它制成砚,质润理滑,色泽华褥而不浮艳,手试如膏,似有游液渗透,与墨相亲,发墨如泛油,墨色相凝如漆,真是为它石不可比拟的稀世之瑰珍。无怪唐宋时人们把她誉为诸砚之首了。

  

    二、红丝砚的历史地位及名家品评

    究其历史,红丝石早在隋唐以前就有记载,唐宋时即负盛名。曹昭《格古要论》,高濂的《遵生八笺》及《高南阜砚史》、《阅微草堂砚谱》等,均对此有过很高的评价。宋苏易简的《文房四谱》谓:“天下之砚四十余品,青州红丝石第一,端州斧柯山石第二,歙州龙尾山石第三”。西晋张华《博物志》载:“天下名砚四十有一,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而宣和尤红丝之冠也。质莹甚,而朱纹隐起,如红羽、下如丹叶,故又名朱雀琼花”。欧阳修《砚谱》云,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宋代唐彦猷《砚录》云:“红丝石华缛密致,皆极其妍。既加镌凿,其声清悦。其质之华泽,殊非耳目之所闻见。以墨试之,其异于他石者有三:渍水有液出,手试如膏一也;常有膏润浮泛,墨色相凝如漆二也;匣中如雨露三也。自得此石,端歙诸砚皆置于衍中不复视矣。”又云:“此石之至灵者,非他石可与较,故列于首云。”唐柳公权在《论砚》中写道:“蓄砚以青州第一,绛州次之,后重端歙临洮。”宋人汪藻作有《红丝砚铭》云:“餐霞道士赤肤肌,隐然胍胳乱红丝。千龄不败坚且滋,谁其忍者断厥尸。”宋代书法家唐询评论红丝砚曰:“色若晚霞,丝若鸡血,坚而不脆,硬而不滑,手握似有温柔感,轻敲则响声清脆,发墨好且如漆色,不损笔毛,温如良玉。”据四库全书中《西清砚谱》记载,乾隆皇帝曾为宫中的二方红丝砚题铭。其一:乾隆皇帝为旧红丝石“鹦鹉砚”题诗云:“鸿渐不羡用为仪,石亦能言制亦奇。疑是祢衡成赋后,缕肝吐出一丝丝。”

    [该砚高五寸,宽三寸三分,厚七分,长方略成椭圆式,琢为鹦鹉形。色黄而泽,砚面正平斜带红丝缕缕,墨池上左方鹦鹉首亦带红丝,赤如鸡冠。双目圆睁,左顾作饮水状,左右侧两翼下垂,下左方尾上卷,雕工细腻,翎羽分明,传真入神,仿佛在向人语,十分生动可爱。诗中的“鸿渐”,典出刘峻《辩命论》:“君山鸿渐,铩羽仪于高云”。祢衡,汉末文学家,少有才辨,性刚傲物。京剧《击鼓骂曹》就是说他。作有《鹦鹉赋》,借物抒怀,辞气慷慨。乾隆的这首题砚诗,借典抒怀,感情深刻,是一篇精心佳作。〕

    其二:“御制红丝石风字砚铭”曰:“石出临朐,红丝组锦,制为风字,宣和式番。既坚以润腴发墨,虽逊旧端,足备一品。”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高风翰,山东胶县人,曾任歙砚的产地歙县的县丞,一生所制所铭的砚达千余方。十年动乱坟墓被挖掘破坏,棺木打开,内竟殉葬了百余方砚石。他在所藏的红丝砚上刻铭云:“美不美,家乡水。何必乎,歙之黟,端之紫。”清代画家程庭鹭所作的《红丝砚铭》则说:“标奇米史与欧谱,洮河绿石奚足数,中有脂痕融胍缕。”

    中国古代砚种繁多,长期以来,首推广东端砚和安徽歙砚。但在唐宋时期的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宋代的文人学士欧阳修、苏轼、唐彦猷、苏易简、陆游,元、明间的倪瓒、徐渭等,都在其有关著述中对红丝石评价很高,誉为诸砚之首。所以自历史上名家的品评可以看出,唐宋时期的四大名砚是红丝砚、端砚、歙砚、澄泥砚。只是到了宋代后期,因红丝石石源罕稀,断采不出及地处沂蒙山区,交通阻滞等等原因,在历史上几代失传,才以出产于甘肃临洮的洮砚补入,故红丝石砚在今天的知名度不及端歙砚。但该砚以其色彩各异,纹理天成,千姿百态,赏心悦目的独特魅力展现在人们面前时,您就会对古人的评价口服心服无可辩驳了。

  

    三、红丝石的发展与创新

    为了发展红丝石这一文化历史遗产,弦扬中华民族古老灿烂的文化,我国金石名家石可教授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先后多次来临朐实地考察,并写出了《鲁砚》这本专业著作。在他的指教下,1978年以来先后在北京、济南及日本、美国、新家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受到了国内外知名人士的高度称赞。全国政协副主席、中日友协副会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在78年观红丝砚新作后,即兴赋《临江仙》一首:“彩笔昔曾歌鲁砚,良材异彩多姿,眼明今更遇红丝,护毫欣玉润,发墨喜油滋,道是天成天避席,还推巧手精思。天人合应妙难知,刀裁云破处,神往月圆时。”并手书五言诗一首:“昔者柳公权,论砚推青州,青州红丝石,奇异盖其尤,云水行赤天,墨海翻洪流,临砚动豪兴,挥笔势难收,品评宜第一,吾服唐与欧。”赵老的这两首诗,不但对红丝砚的石质,而且对制砚艺人都作了高度赞扬,并把现代红丝砚的地位提到了“品评宜第一”的位置。原中国书协主席启功先生有诗赞曰:“唐人早重青州石,田海推迁世罕知,今日层台观鲁砚,百花丛里见红丝。”现中国书协代主席沈鹏先生为红丝巨砚题“垂流亿载”。副主席李铎题“华夏瑰宝”。日本著名书法家、日中友协副会长梅舒适先生来临朐观红丝砚后欣然命题:“临朐红丝天下砚”。而今,红丝石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新时期,艺人们的雕刻技艺也不断提高。在制作上因材施艺,巧用天然花纹,随纹理造型,已逐步走出一条砚品雕刻“巧用天工,因材施艺,粗犷遒劲,简朴大方”的制砚路子来。但在肯定以上的同时,也要充分注意红丝砚的粗制滥造问题。因我们红丝石的资源极其有限,好的石材太稀少了。一方坯石制作前要先净其尘土,水中浸泡一下以辨其纹理,然后随纹理施艺,巧用其纹,不能损伤其纹,以确定雕刻何种纹饰才能与其纹、色相和谐。另外红丝右也有“虫蛀”边的,也有“全自然”边的,在造型、雕饰上都应当与保留着的边相协调。如果在红丝石上刻甲骨、钟鼎,刻画像石刻,并留有刀凿痕迹,追求古朴,那就会产生非常不协调的效果。同时也不能摹仿一些清末民初的端砚雕刻,非龙即凤,把红丝石的自然特点全破坏了。再有要看其纹理,不一定非要做成砚,根据纹理图案也可以做成观赏屏。如有一块红丝石,缕缕红丝天然组成了8008四个数字,根据这一特点,别不施艺,将石面抛光后,镶嵌底座做成观赏屏。深圳文物局的客人见后愿出以上数字的价钱购买。一块40公分见方的石头,八千多元也算值了,但还是以展品不售为理由把她留在了临朐。另有一自然边的红丝石,该石下方天然纹理为水波纹,中部纹理形似浪花,顶部为天然一片金色。经过反复思考后,据此纹理,别不施艺,只在水波与浪花之间将墨堂铲成一轮红日。意喻为浩瀚的东海波涛在翻腾,浪花在飞溅,一轮喷薄欲出的旭日已将天空染成金色一片,整方砚如同东海日出的自然景观。这样处理不但不损其纹,而且利用其纹将天工与人工合二为一,即顺其了自然,又巧夺了天工,使作品洋溢着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中国文房四宝》杂志已索取资料照片,要做砚作介绍。因此,以红丝石制砚,在色、纹上作文章,在排除俗陋、追求高雅上下功夫是十分必要的。总之,我们要具有创造性地探索并逐渐形成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时代特色的新砚品。

第一篇 颂秋

秋的脚步和春一样,也是无声无息的,她悄然来到我们身边,没有给你任何的暗示。

一个人漫步在校园的过道上,一阵凉风拂过,夹杂着花草的味道,是甜的,哦,不,是香的。偶然抬起头,发现树上的叶子黄了,水杉随着风儿在舞蹈。

半空中的飞叶很美,让人有无限的遐想。诗人为它陶醉,我亦为它所倾倒。我不是诗人,没有诗人的词赋。我也不是作家,没有作家的言语。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当风儿把树叶卷落地上时,不免产生一种悲哀感。漫天飞舞的树叶总有落地的一刻,那一刻,便是它们生命的尽头,再也无人问津。也许,只有环卫工人,把它们扫成一团,带它们去向另一个世界。也许,它们将永远深埋在土里,化为灰烬。

我就和这落了地的树叶一样平凡,毫不起眼。

夜晚,一个人躺在楼顶上,看满天的星星。它们,也是那么平凡。一闪一闪的,虽平凡,但它们总有自己的光芒。虽微小,但总有属于自己的财富吧。我爱这星空,那么干净,那么纯洁,就和我们的心灵一样。

时间一分一秒地飞奔,秋的气息浓了。

雨,噼哩啪啦地下着,早晨躲在被窝里,温暖,舒适,柔软的大床给了我心灵上的安慰。因为睡觉是人生一大乐事。无奈,在闹钟响过三下之后,我习惯性地把它关了,再起床,去上课。

打着伞,在雨中匆匆而过。微微细雨的时候,我没有打伞的习惯。雨中漫步很浪漫,也是一种享受。

天放晴了,再上楼顶看星空,却发现那夜空没有以前明亮了,带着一丝伤感。

秋,也许“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对她最美的赞颂。

秋风·秋雨·秋叶

童年时的我,对四季的概念比较模糊。只知道春天是暖和的,夏天是炎热的,秋天是凉爽的,冬天是寒冷的。随着岁月的流淌,人渐渐地长大,慢慢地我爱上了春天的鸟语花香;爱上了夏天在水池里的嬉欢,冰淇淋的刺激;爱上了冬天堆雪人、打雪仗、看雪景……唯独秋天,让我觉得枯燥无味。尤其是家乡的秋天,整天只看到叶子发枯发黄并一片片地凋落。无聊之余,最多也不过是几丝忧愁。

自从学习了英语,我便给一年中的四季起了名。春天叫“warm”,夏天叫“hot”,秋天叫“cool”,冬天叫“cold”。也许是秋天的名比较酷吧,我对它有了少许好感。

上了高中,语文老师说,家乡的秋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当时我并不完全相信,总有些怀疑。但从那时起,我便开始观察秋天,感受秋天。

秋雨往往是飘落着的,细细的,密密的。风夹杂着雨,雨跟随着风,飘零着。雨轻轻地洗刷着大地上的一切,地面被洗得油亮,树叶上不断地渗出颗粒饱满的雨滴。到了黄昏时,风和雨都放慢了节奏。太阳又从云层里爬出来,将她的余辉送给大地。黄叶在柔和的阳光的映射下,透露出淡淡的微红,就像害羞的少女那美丽的脸颊。

秋风飘过的地方,树叶会发出“沙沙"的响声,很好听,风大时,黄叶就会挣脱树的束缚,随着风一起翩翩起舞,好像一只只美丽的黄蝴蝶,在风的伴奏下,载歌载舞。此时,恰好有三两个人从飘落着的黄叶中走过,这不是绝美的画面吗?可又是那样的转瞬即逝,尤如昙花一现。让我还没来得及仔细欣赏,便消失了。

我惋惜这短暂的美,更惋惜秋叶的刚烈。它如此奋力地挣扎,是为了摆脱大树的约束,但是,难道它不知道叶落终要归根吗?为了如此短暂的自由却将自己永远地埋在深深的树根下,值得吗?可我又想,这也许正是秋叶的精神吧。它们挣脱大树束缚的真正目的,也许并不在那刹那间的自由,它们是为了将自己最后的注入树根,好让大树在寒冷的冬天能有充足的养分。在来年的春天,树枝上又会长出新的、更茁壮的新叶,那些新叶子不正是它们当年的身影吗?想到这里,我又为秋叶感到骄傲,没想到它们竟会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太不可思议了。或许是神秘的大自然赐予的吧。

春天的风让人昏昏欲睡;夏天的风让人感到闷热难受;冬天的风让人感到寒冷刺骨。唯有秋天的风让人感到神清气爽,既不闷热,又不寒冷,还能让人清醒不少。我简直怀疑秋风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再加上凉丝丝的秋雨,这再好不过的药引子,一副名贵"天然药草"恐怕就形成了吧。

秋风与秋雨可能是这世上最完美的一对搭档。秋风吹着秋雨,秋雨伴着秋风。它们能让世上的一切反射出晶莹的光泽,反射出秋的高雅。也许它们能修剪出一幅美丽的秋的图画,看着它们的身影,我忍不住感慨到:秋风吹吹,秋雨飞飞;秋风爽爽,秋雨凉凉。

秋天的风,秋天的雨,秋天的叶。它们任何一着都不能独自显示出美丽。它们表达出的,是一种整体的美,一种和谐的美。没有风,雨不会飞,叶不会舞;没有雨,风不会湿润,叶不会害羞;没有叶,风显得单调,雨显得乏味。只有它们巧妙地结合起来,才会构成一幅美丽的画,一首精美的诗--秋。

大自然赐予了春天鸟语花香,赐予了夏天欣欣向荣,赐予了冬天美丽雪景,当然不会忘记赐予秋天。于是,她赐予了秋天神秘和美丽。看来,大自然是不会偏爱谁的。

我也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的天分是差不多的,要想超越别人,取得非凡的成就,恐怕非得吃得非凡的苦不可。

秋,让我领略到了它的美丽,又让我领悟了一些道理。

秋,果真是硕果累累。

秋天

秋天来了,天高云淡,蔚蓝的天空中,大雁成群结队地飞往南方,它们有时排着“一”字形,有时排着“人”字形。

秋天,大部分树叶都渐渐地变黄了,有的已经枯落下来了,唯有枫叶红了起来,火红火红的,为秋天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啊!

在秋天里,大部分花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花瓣已经落下,而各种各样的菊花却在争奇斗艳,装点了城市,美化了环境。

秋天是庄稼成熟的季节,也是农民伯伯最喜爱的季节。高粱涨红了脸,苞米咧开了嘴,黄澄澄的玉米粒,象一颗颗金豆子,谷子笑弯了腰,正向我们鞠躬,大豆被风吹得乐出了声……

秋天真好,我喜爱秋天。

秋天

不知不觉,秋天到了。许多候鸟成群结队地向南方缓缓飞去,其中大雁,有时排成“一”字形飞,有时排成“人”字形飞,秋天的天空真是太美了。

秋天,大部分树叶已经变黄了,而枫叶却变得火红火红的,秋风吹过,一些枫叶象美丽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这样,就把春天打扮得更加美丽了。

秋天,大部分花的颜色已变浅了,花瓣已经枯萎了,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而菊花却在争奇斗艳,在秋风中,散发着花香。

在田野里,玉米已经成熟了,有的玉米已经被收割了,还有的玉米挺立在寒风中,盼望着早日被农民伯伯收割去;高粱此时也涨红了脸,谷子也笑弯了腰……它们好象是在向农民伯伯道谢。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我喜欢秋天。

秋 韵

阵阵清风徐徐而来,片片落叶轻舞飞扬。吹走夏的炎热,舞来秋的凉爽,秋姑娘披着金黄的轻纱翩翩起舞,舞动出怡人的秋韵。

转眼间,翠绿变金黄,一切都在悄然改变。满院的翠绿霎娜间溢满耀眼的金黄,在阳光的照耀下,在秋风的吹抚下,自由起舞,自由摇曳,闪现出秋的光华,摇来了秋的硕果;门外的杨柳像是位流浪者经历了风吹雨打后显得格外疲惫,开始慢慢沉睡,片片绿叶在飘落,落在水里,落在地上,发出各种奇异的响声,像是在为自己的凋零而哭泣,又好似为来年的青绿而欢喜,只有充分休憩,方能来年再绿;随手拣一块石子用力投入水中,河水也仿佛像调皮的孩子收敛了许多,不再激起浪花朵朵,增添几份成熟沉着,依旧沿着自己的轨迹,月夜不停地流向远方,途中迂回曲折,偶尔也会逗留,像是留恋夏的喧闹,又像是应和春的活力,又好似装点秋的韵美,它载着人们的希望满怀自己的追求,执著不息。

变了,秋景显得格外高洁,格外爽朗。

身未动必先移,伴随着秋的脚步,街上的行人也改装换颜,脱去夏的轻快,换上秋的厚暖,任凭秋风恣意凌乱头发,任凭秋风吹动落叶沙沙作响,而人们心旷神怡的容颜却无法吹走,秋景中,人暖心暖。

秋风吹走了夏的那份懒躁,只来了秋的凉爽;吹走了夏季火热的太阳,让秋的阳光普照生灵。秋景中的人也格外轻盈,更加高洁。

漫山遍野的绿山也弹指间金黄簇簇,从山脚到山顶,金黄把山来镶嵌,仍有点点绿色在为秋景增光放彩,原来,残绿也依旧酝酿着夏的激情,夏的灵魂留连不舍。

路依旧,脚步依旧,人们心情随季节而变化,惟一不变的是永恒的信念,途中缺少了浓妆艳抹的夏,却弥漫着:“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爽朗气息。

脚踏四季,走过金秋,不悔前进!

秋天,与阳光亲近

黎明还正酣,深山里那农村的空气很清冽。露水正浓,微微伸伸沉重心里朦胧的阴影,从重重深夜中走出。辗转已在天边的一线惺忪。

呛人的烤烟味从黝黑的木楼——爷爷的房里,隐约犹豫着什么缕缕抽出……

秋天的阳光还遗落在我的呓语里,风儿就已经梳理梯田里沉甸甸的脚步。现在,露水是阳光的第一见证人,只是无语地折射。趁着阳光的温度还保留在爷爷的被褥里。踉跄的脚步急缓有节奏的敲在石板路上,咿呀的竹扁担沉重呻吟的款款而来。

“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

秋天的阳光下才想留下余温,自己身上却披着棉衣。找个最热的经纬度坐坐,看看阳光能坚持多久。望着打赤膊挑着谷子的男人。身上还感到不够暖和。可心里却不服现在年轻人的虚弱。回忆,这时使人浑身躁热。恍惚空隙中,眼前晒的稻谷也正蒸发着过去的艰辛与欢乐以及未来的命运。突然,爷爷被几只老母鸡啄去了记忆。手拿竹枝扫帚在半空中划了个弧,但不成一个圆满的句号。挂着牛角囊囊吊的长竿烟管,火,早已经熄灭。挑挑烟管头,猛吮几口,而后嘘一口长长岁月的辛酸——那是腌久了的酸鱼酸肉吧。磕磕布鞋底边,一切都过去了?!

眼前,几度沧桑又重修几番的风雨桥,依在;排排崭新上漆,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吊脚楼,和谐;那从未见过的水泥公路伸向曾经走过的远方……只有阳光依旧和煦,属于自己。曾几何时自己的故事该由别人来诉说?归宿?九十岁还不疲倦么?记忆慢慢封尘,留给子孙月夜下纳凉时的回忆。

看看天上那块青石板,掐指算算——遇上一个秋高气爽。

于是塑成一尊雕像,每天的阳光总晒成一片舒坦,迷茫……

一顿一碗红薯酒也算能御寒,舒活舒活筋骨。而后逍遥竹椅,才是你一天的归宿。阳光下的迷离数数长长的白胡须;攥攥摩成古铜色的旱烟管;捧捧《三国》《水浒》,让阳光把小说的情节晒白了,晒干了。

你总想把心事抖出,便像阳光似的固执唠叨不休,或重复或单调或直白。但我是阳光的仆人,忠实于你,阳光总温煦沐浴着你。每每陪陪你走进斜阳,撷取那份遗失的凄清。飘落的树叶跳着祭舞唱着挽歌从我们脚下轻轻滑落……

这路,我陪着你,却不遥远!

听说秋天来过

午后的阳光不再炙烈,我走在幽静的路上,两旁高大的法桐无声无息,只是,偶然,一片树叶落在我的脚前,以未尽枯黄的面容,匍匐的姿势,悲哀地完成了流浪的旅途。我伫足而立,内心并不凄然,接受过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自然能遥望这轮回里的安然。

但是,有时候,记忆就像扯起帆的船,一个顺流,便直下千里。

我握着手机,片刻,终又放下。

摇曳的群摆寂寂地飘过,高跟鞋敲打出细细的声响,空灵,清淡,也许,谈一场与大地的恋爱更为亲切,在任何一个瞬间,它都在倾听你心里的答案。

只需要一个转弯,是城市的车水马龙,步履匆匆,看不到季节的变迁。

又有谁真的注意这些呢?真正的秋天在心里,可变,可不变。

郊区的秋天会更加缠绵。我心想着,如是对你说。

或许入眼是满目萧条,但我还是选择了缠绵这个词,用平和的心态去看,遍地苍痍也同样具有生命力,何况,我会看到枯萎的美,我能听见叶柄离开枝干的声音,轰然,且惨烈。

别说我是个太冷静的人,面对自然我毫无防备,通常会丢失了自己,遗落了情感。

所以,我选择这里的灯红酒绿,和你对面而坐,手持咖啡,笑得妩媚,再迷眩的灯光也是虚幻,而我的思路却越来越清晰,请原谅我早已过了给自己编织五彩童话的年纪。

你说这里的咖啡上可以有醉人的图案,我摇头,还是曼特宁,一如既往,没有什么可以让我改变的动力,似我认识你,从开始,到现在,至永远。

如秋天,一点一点衰败,一点一点瑟缩,却刻骨铭心。

你还是那么地喜欢秋天,还是那么地遗世独立。

我看着手中的短信,嘴角扬了扬,好严重的四个字,与我无关。

此刻,我在一干枯的河床前站立,面前有连片如海般轻摆的芦苇,有时候,不知道心会把自己流放到哪里,我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寻找熟悉的足迹。

很多时候,我喜欢陌生,不管以怎样的心情闯入,都有初始的新奇。

我可以不动声色地面对你,我可以直言不讳,但是,没有人能够阻止我心里的触摸,穿过你的凝望,我的身影在无边无际。

我无法和你有交集,只能是这样的若即若离,就像我们不能把秋天穿越,秋天也不能把岁月代替。

或者,我们根本不在同一个载体,就像飞鸟和鱼,得一瞬之恋,却留万古伤悲。

我不要伤悲,我要我的优雅、美丽和高贵。

我躲闪着一种风情,最后躲闪成你心里的一抹风景。

是这些洁白的芦花刺痛了我的眼睛,模糊了我的视线,我的心,很远很远。

没有忘记我们在秋天爬过一座山。

有浓密的树木,婉转的鸟鸣,和破败的寺院。

我头上戴着鲜花编成的花环,叫不上名字,或者根本就没有名字,长发直泻,喜欢浅笑,在那个空旷的山上,仿若精灵。

彼此,我不知尘世深浅。

此时,我更欣赏那些狐仙,有烟火味道,且勇敢。

我弯弯曲曲地跟在你身后,牢牢抓着那只温暖的手,好象也没什么语言,我们都被秋水山色掩埋了吧,可惜,在未成化石之前,不能拥有同一个茧。

我安静地坐在山顶,我淡淡地告别,那一次,满山芳庾,我什么都没有带走,那一次,除了你眼中减行减远的倒影,我什么也没有留下。

那一次之后,我的笑容,如被狂风笼罩的山一般,消瘦。

清冷的雨,下了三天又三夜,不知道天和地,谁对谁有了哀怨,我找出粉色的毛衫,来装点自己苍白的容颜。

至此,手中的笔有些微微轻颤。

我更愿意想象,这秋水茫茫,是细碎的思量。

我撑着伞,穿过高高低低的楼房去小区门口买批萨,橱窗上大大的玻璃在流泪,略有弯曲的轨迹,里面的人若有所思,暂时停下来是为了捕捉点什么,忘记和带走一样需要勇气,而外面的人却在寻寻觅觅,不是找一个出口或者入口那么简单。

就这样吧,有时徒手抓一把空气,照样可以演绎风花雪月,似水流年。

抵挡一下,心里漫过的大片忧伤。

从秋天到秋天

桂花的香气,弥漫在古老的瑶寨,浑圆的月柿,成熟于山岭间。

你在一片青瓦之中,收获金色的秋天。黑色粗布的衫,五色丝线勾绣的图案。不知,你的胸前是否挂有,一枚丝络点缀的银牌?但我知道,你的腕间,一定有一只淡绿色的镯子。

哒哒的马蹄声,轻轻磕碰着石板路,天涯的浪子,浮萍般的飘荡。

虚掩的柴门,秋阳中劳作的你的背影。来自异乡的我,不小心地,融入了你的画卷。

你的柔情触动我的心弦,你的纯真叫我爱怜。好似久违的故乡,有我梦中的姑娘,我甘愿把自己的一辈子,流放这,山岭间。

我要伴着你,一刻不离开。生活,不要轰轰烈烈,一杯白开水最好,以后可以按需,添加佐料。

在临水的山岭下,建起我们小小的蜗居。竹篱笆的院墙上,开满五颜六色的花儿。院里,有棵叶茂枝繁的桂树。白天,你在树下做女红,我在树下酿米酒。晚上,我们依偎在那里数星星,看月亮。

哦,秋风、月光、花香,还有桂树下的私语声。

在院外,有一林郁郁葱葱的柿树,柿子成熟的时候,我们亲手采摘下来,划着竹排,选一个细雨斜飞、白雾弥漫的天,去城里换米换盐。斗笠压得低低的,蓑衣披得严严的。不为别的,最爱这如诗似幻的茶江河。“嗨哝,嗨哝,嗨咿呀啰,”你把山歌唱,我吹木叶和。

只要有你,粗茶淡饭也香甜。我们一起磨米粉,我们一起打油茶。卤水、排散、芋头,还有你爱吃的艾叶粑。“嗨哝,嗨哝,嗨咿呀啰,”磨盘缓缓转,木锤用力打……

秋天,是梦的季节,梦醒如朝露。秋天,是初见的日子,一场无果的邂逅。

桂花飘香,月柿又红。两年,从秋天到秋天,你穿着嫁衣远去的背影,消失在青瓦之间。我失去了,有你的画卷。你失去了,那枚丝络点缀的银牌。依稀记得,你的腕间,一只淡绿色的镯子。依稀听见,哒哒的马蹄声,渐行渐远。

哦,米粉、月柿、油茶,还有无尽的乡愁

秋 韵

阵阵清风徐徐而来,片片落叶轻舞飞扬。吹走夏的炎热,舞来秋的凉爽,秋姑娘披着金黄的轻纱翩翩起舞,舞动出怡人的秋韵。

转眼间,翠绿变金黄,一切都在悄然改变。满院的翠绿霎娜间溢满耀眼的金黄,在阳光的照耀下,在秋风的吹抚下,自由起舞,自由摇曳,闪现出秋的光华,摇来了秋的硕果;门外的杨柳像是位流浪者经历了风吹雨打后显得格外疲惫,开始慢慢沉睡,片片绿叶在飘落,落在水里,落在地上,发出各种奇异的响声,像是在为自己的凋零而哭泣,又好似为来年的青绿而欢喜,变的是永恒的信念,途中缺少了浓妆艳抹的夏,却弥漫着:“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爽朗气息。

脚踏四季,走过金秋,不悔前进!

只有充分休憩,方能来年再绿;随手拣一块石子用力投入水中,河水也仿佛像调皮的孩子收敛了许多,不再激起浪花朵朵,增添几份成熟沉着,依旧沿着自己的轨迹,月夜不停地流向远方,途中迂回曲折,偶尔也会逗留,像是留恋夏的喧闹,又像是应和春的活力,又好似装点秋的韵美,它载着人们的希望满怀自己的追求,执著不息。

变了,秋景显得格外高洁,格外爽朗。

身未动必先移,伴随着秋的脚步,街上的行人也改装换颜,脱去夏的轻快,换上秋的厚暖,任凭秋风恣意凌乱头发,任凭秋风吹动落叶沙沙作响,而人们心旷神怡的容颜却无法吹走,秋景中,人暖心暖。

秋风吹走了夏的那份懒躁,只来了秋的凉爽;吹走了夏季火热的太阳,让秋的阳光普照生灵。秋景中的人也格外轻盈,更加高洁。

漫山遍野的绿山也弹指间金黄簇簇,从山脚到山顶,金黄把山来镶嵌,仍有点点绿色在为秋景增光放彩,原来,残绿也依旧酝酿着夏的激情,夏的灵魂留连不舍。

路依旧,脚步依旧,人们心情随季节而变化,惟一不变的是永恒的信念,途中缺少了浓妆艳抹的夏,却弥漫着:“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爽朗气息。

脚踏四季,走过金秋,不悔前进! 秋晨

秋高气爽的早晨,蓝天碧绿,太阳喜洋洋的从东方升起,在阳光懂得照耀下,金灿灿的菊花正向我招手,还有的向我点头示意。花园里的美人蕉也像公主一样,飘着她那轻盈的舞姿。

我起床后,向后窗望去,树上全挂满了红灯笼。哦!原来柿子熟了。我迫不及待地采了一个,尝上一口,太甜了,简直比蜜还甜。我走在道上,一股股诱人的桂花香扑鼻而来。瞧,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满是金**的水稻,黄澄澄的玉米,真另人羡慕。向上看,鸟儿们唧唧喳喳地叫着,像在唱金秋诗歌。树叶也枯黄了,一阵秋风吹过,树叶像偏偏起舞的蝴蝶,纷纷落在地上。拿起一片,摸了一下,便想起“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它虽然已经死去,但它孕育了新的生命,为来年新生的小草莫定了良好的肥沃土壤。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不由地想起,还要去上学。便急急忙忙地背起书包,向学校奔去。时间还早,就让我先欣赏一下美丽的校园吧!看,小草虽然已没有以前那样绿,但**的枯草和绿色的小草和在一起,却像一条鲜艳的地毯,同学们还在上面追逐嘻戏呢!

花园里的喷泉,也不时地喷出瀑布,水柱,水花溅起等奇形怪状的样子,好玩极了!这时的树,枯干巴巴的。手摸上去,粗糙的,还不时地分裂成好几份。只听见人们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我看是“一之计在于秋。”因为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是丰收的,是人们享受一切果实的好季节。

秋天有千姿百态,惹人喜爱的秋叶,也有美满的果实,我爱它们。但我更爱这充实美丽的金秋

邪*报应惨烈(邪*主要指一切合法配偶之外的的性行为 )

前阵子遇到一个老板,我们关系很好,我就警告他,最近不要搞小动作。他说:“怎么了?”我说:“婚外恋不敢搞,否则阴阳失去平衡,你现在的钱再多,也传承不到你儿子手里。”

不仅如此,因邪*受报的恶果有很多。在这里,一一列举出来,希望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第一,体现在我们身上的是,头发长,肮脏油腻。有的男士,头发一天不洗,油就厚得很。有的还说自己内分泌旺盛,睡个觉整个枕头都是黑的。而且头发黯淡无光泽,头皮发痒,头皮屑增多,且头皮屑块儿大。从头上先发作,继而出现口臭难闻,在人面前形象尽失,得不到朋友相助,令接近的人生出恨心,不愿意跟他交往,并且结仇。

第二,心易烦躁。现在很多人谈恋爱,对方一说分手,就想着把对方杀死,就能感觉到心易烦躁。烦躁不安,没有耐性,常说错话,让人笑话。说话颠三倒四,常因琐碎小事就无端生气。还会导致家庭人员和别人口舌之争,诸事不顺。

第三,求财不得。很多人付出1000%的努力,只得到50%的财富,还存不住,前面进后面就跑。你有万贯财产也留不住,就算居于风水特别好的地方也没用。我就碰到一个朋友,请我去给他看过一个好风水,把他祖先的骨灰葬在那个地方。结果很奇怪,时隔不久,那个地方就人为地开了一条渠,风水就没了。这个求财不得是小事情,还会让你赔老本,钱财丧失得非常快,想存钱根本不可能。你说你没钱还没人相信,钱挣得很多就是没存下钱,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个命运格局是漏财,是破财,不是招财,不是存财。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百分之七八十都是邪*导致的。

第四,全身酸痛。全身经常觉得酸痛不适,阳则外泄,阴则内聚,下体常痒难忍,无力行善事。经常想做个善事,却老是做不成,你想救他也救不了。还经常体乏,没有精神,人比较容易不舒心,不能让他人生欢喜之心,众人见之生厌恶之心。很多人见了他以后,不愿意和他来往,不愿意和他做真正的朋友,人脉不旺。身上有臭味,噩运连连,眼睛无神,难以集中精力。我就碰见一个朋友,他就跟我讲,跟客户签的订单到手里都会被别人抢走,做任何事情他都是步步栽跟头,跟不上趟。可是他也并没有认为是自己的行为所致,他还觉得自己有魅力,你看看这么多人喜欢我,他不清楚,自己的行为已经折福很久了。

第五,因邪*使饿鬼进身,致妻子与自身,受饿鬼缠附,造成家庭悲剧。鬼这个事情咱们就不说了。很多人就问我说,秦老师你见过鬼吗?我说见过。他说,那鬼是什么样?我说,鬼就是你。他说,你怎么说我是鬼?我说,你多久不说人话、不做人事了?你不是鬼,是什么?我们丧尽天良,对不起妻子,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孩子,我们想一想,我们不是鬼是什么?

第六,耳朵失聪,常走神。耳朵经常出问题,耳鸣,耳聋,年纪轻轻耳朵听什么都不灵敏,反应慢,还经常会听错。很多人半夜三更老听见有人叫他,实际这是走神所致。再有,不能控制恶习,导致我们的嘴巴会倒垃圾,说是非,挑拨离间,还会说花言巧语。这个很严重,会增加更多的恶因。

第七,人性渐渐丧失,沦为兽性。邪*思想太严重,会产生什么现象?父亲强奸自己的女儿,兄长强奸自己的妹妹,导致**。

第八,喜欢邪*的人损伤精力,不务正业,是非颠倒,迷失本性,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德,更不知道善和德有什么作用,迷失了方向。就像吸毒的人一样,吸完毒,恶得不得了,甚至都要把老婆孩子卖了,或者威胁自己的父母要家产。

第九,嫉妒心加重,心胸不开朗。我经常在讲,一个人福大在于量大,你要量小,则福小。犯邪*的人,自私自利加重,甚至杀人盗窃等其他过错都会犯,包括强奸。我遇到一对夫妻开**录像厅,后来不开了,**光盘还在家里放着。家里两个女儿,一个十岁,一个八岁。有一天,夫妻两个人都出去了,让员工在家里帮着看孩子,谁知道员工在家里翻到**光盘看后,就把他两个女儿强奸了。

第十,未老先衰。被邪*纠缠的人都会有这个体悟,到凌晨一点仍然不睡,置亲情、健康、责任于不顾,眼睛熬得通红,拼命在网上搜索下载一些色情文件,被这些控制住了。我遇到一个女士,都五十岁了,聊网友,要跟网友跑。我们想想,百分之七八十的少年犯,都是来自于不健全的家庭。我们在这个上面不注意,造下孽,命运会越来越不好。

第十一,容易和别人恼羞成怒。最近我看过一个报道,一个男的找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是抑郁症,还吸毒,最后这个男的知道了,要跟她分手,不愿意跟自己的老婆离婚。这个女的恼羞成怒,就把他的结发妻子给弄死了。甚至有女朋友给男朋友打电话,男朋友因为忙没接,见面都能把男朋友杀死。我们经常说这个人犯桃花,我们要知道,犯桃花分三种,一个是桃花运,一个是桃花杀,一个是桃花劫。桃花运是正常风运,桃花杀、桃花劫一个要命、一个败运。缘是个无形的东西,你行善,缘就把善回赠给你;你作恶,缘就把孽回赠给你。所以,风水学里有个反作用力,就像拍皮球一样,你大力地拍它,它就弹得高;你小力地拍它,它就擦着地;你要不拍它,它就不动了。所以,你犯什么越重,它翻腾越重,严重的家破人亡,子孙多出逆子败子,家庭钱财不能聚集。*邪和欺诈是一对兄弟,欺诈的人多半邪*,邪*的人多半欺诈。人经常说谎是很难聚财的,如果谎话不断,形成习惯,你会心虚不宁,没有安全感,丧失财运和功名。不可告人的亏心事,一句谎话说出来,要拿十句谎话去掩饰。

第十二,经常遇到意外事故。人在家中坐,祸从天外来,甚至去旅游都会把你灭掉。为什么?阴太强,阳太弱;祸多,弊多。

第十三,易感召其他疾病。邪*的人最容易得性病、肝炎、肾病、艾滋病等,若传播给他人,则罪上加罪,从而招致杀身之祸。真的是这样,可是我们现在不爱惜自己。你看现在二三十岁的人,身体弱得很,气色很不好,精气神不足,你说这个人运气怎么能好?人的运气好与不好,从气上先来。要不有人经常讲,哪个人印堂发黑,气不足,印堂肯定发黑。有的还易患不治之症,死在父母前面,这是亏了大孝。

第十四,记忆力差,转头即忘,在同事朋友面前抬不起头,人脉会丧失。你看现在很多年轻人,邪*念重了,手*,犯一些意*,看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导致年纪轻轻的,记忆力变差,记不住东西,丢三落四,进而导致人际关系非常差。

第十五,事业荒废。做贼心虚,寝食不安,一天到晚恐慌不安,突然变得害羞,怕见生人。在一般的交际场合,很不自在,躲避别人的眼睛,不敢正视,有时候说话结巴,反应迟钝,事后不停地责备自己,甚至想骂自己一顿。这一切不是没有原因。或者有人说,我只是看色情文字或者A片,这和*念有关系吗?告诉大家,这个世界不是一维的,而是多维的,并不是用眼睛看到的才是存在的。你听风声,你知道有风过,但你看不见风;你闻到花的气息,知道那是花香,但是你看不见花香。你受伤了只能感觉痛,却看不见烦恼整天缠在你周围,谁都看不见,但你能说它不存在吗?

我们这种邪*导致我们的风水格局全部转变了。现在很多人物质生活像天堂,心和思想在地狱。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心被我们的身体控制了,为了吃喝嫖赌抽,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走了很多弯路。

我们不懂得,眼耳鼻舌身,这是人接触外界的通道。邪*是恶,哪怕你只是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虽然没有去做,但你已经沾染了恶习。所以心存恶,人便是恶,这就是因果。因果就是一种联系和反应,并不神秘。邪*害己害人,悬崖勒马犹未迟也。

我们用钱能做无量功德,也能造无量的邪*。关于行为这个风水,老子讲:嘴说善言,嘴吉祥;心存善念,心吉祥;行做善事,身体吉祥,如此三年,祸消福来。你想招祸也容易,嘴说恶言受恶报,心存恶念受恶报,身做恶事受恶报,如此三年,福消祸来。所以,福祸是我们自己掌握的,与神没关系,风水、命运全在自己身上。我们要真正懂得、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我们这一生就能过天堂的生活。

第十六,子孙也损福。上梁不正下梁歪,无法为子女做好榜样。当孩子降临世间,父母满心欢喜,亲戚前来祝贺,朋友都来道喜,可是如果孩子将来*邪奸诈,懒惰凶顽,不孝父母,这喜从何来?没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有见地,将来能成人,但儿女子孙是自己的一部分,与你父母也有一定关系。自己把善行好,把德修好,子孙一定会好。不用百般呵护,不用苦口婆心,更不用张口管教,自己行孝,儿女自然孝顺;自己行善,儿女自然有功;自己积德,儿女自然有财富。例子太多了,邪*者自己损福,子孙也必定受损。心有恶念,后患无穷。

第十七,令世间男子、女人堕落,陷他人于不义。殊不知,一切男子是我父兄,一切女子是我母亲姐妹。大千世界,男为阳,女为阴,男女组成夫妻,夫妻组成家庭,家庭组成社会,社会与家庭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就像人由若干个器官组成是一样的。可是,我们现在就忍心玷污它,为这个身体造下无量的罪孽。当心不能做主,你看喝酒的人,控制不住,为了这个嘴巴喝酒,喝了出车祸;上网的人上到死,还说真有意思。身体控制我们的生活,这叫地狱生活,饿鬼生活。

第十八,杀自己的孩子。邪*经常导致婚外孕并堕胎,造成杀自己孩子的罪孽。佛经常讲,杀胎儿如同杀人。有一次,一个朋友领他一个女员工来了,二十多岁。我见到以后,我就问,你打胎了?这个女孩没说话。我朋友说,秦老师不敢乱说,人家才二十岁,对象都没谈呢,你怎么说人家打胎?我第二句话就说,就是因为你打胎,会给你的父母带来灾难。谁知道她告诉我,她来的原因就是父母中煤气死了。她跟我说,她十几岁的时候,堕过一次胎。我们想想,邪*真是上殃及父母,下殃及子孙,这个罪孽深重,太可怕了。

第十九,破坏伦常。破坏他人夫妻之伦,致使夫妻反目,情感破裂。我们老家就有五十岁的女士,上网聊个网友,不顾七十多岁父母的反对,抛弃儿女,抛弃丈夫就要跟人家跑。这个邪*之事,让我们完全违背了做人的伦理道德。不独是乱了别人夫妇之伦,并且也断了他父子之伦和兄弟之伦,五伦之中就废了三伦。伦常于风水很关键,不孝父母,这个风水就不好;夫妻不和睦,命运就不好。要想改变这个风水格局,孝敬父母,夫妻和睦是两大纲领。所以,我们要想风水好,要想改变命运,快抓住这两点,孝敬父母,使夫妻和睦,不搞婚外恋。

第二十,害人害己,损他人的名声,坏自己的门风,害自己的祖先,祖先相传的血脉因有不肖子孙致使福分削弱。我讲一个人命中,如果注定要有一个亿,他嫖一次娼那就折一千万,嫖十次,这一个亿就没了。有些人跟我讲,秦老师,这个人嫖娼,五毒俱全了,为什么还这么有钱?我说,他命中有几个亿,就挣了几百万,你还认为他有钱?那真的是拿金元宝换了个马钱,亏大了。

佛在经上说,要不了孩子的人,大部分都是乱人妻子的。男的胡乱搞对象,对女人不尊敬,玩弄人家,精子成活率就低,终生无子嗣。女的看上男人的钱财,就会输卵管堵塞,包括得不孕不育这种疾病。这是佛在经上讲的。

别人嫖你女儿你难过,你当初嫖别人女儿的时候,别人也会很伤心,这叫因果,丝毫不爽。冥冥之中,上天总是安排了邪*之徒的妻女去还债,而且又绝其后人。

我曾碰到一个老板非常有钱,他一次嫖娼就是找五六个。大家知道到最后怎么样?一直得不了儿子,好不容易得个儿子,儿子把他妈强奸了。到最后实在没办法了,他们把这个孩子生生给打死了。不光是强奸了他的母亲,把他的姐姐妹妹也强奸了。

邪*之事,受苦万千,非常可怕。所以,我们要善行,远离不良嗜好,远离吃喝嫖赌抽,才能聚财旺家,修身得寿,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才能在人生道路上真正幸福。不然的话,我们所做的恶事,都是现世得现报,或者由子女还债。我真的碰到过这种现象,一个老板搞色情业,养**就是几百位,钱没少挣,可是钱没捞着花,为什么?出车祸死了,自己老婆管别人叫老公了,孩子管别人叫爹了,亏大了。

我还碰到一个老板,特别有钱,也是做色情业的,置自己老婆不管,今天找一个,明天找一个,和所有**都有关系,五十岁的时候,二十多岁的儿子跳楼自杀。

第二十一,得不了孩子。我在深圳遇到一个老板,很有钱,有私人游艇,很年轻,很能干,但犯邪*,认为自己很风流。最后娶了老婆,第一个老婆怀孕以后,一检查,肚子里怀的是畸形,打掉。连续怀三四个孩子,都是畸形,打掉。最后没有办法,怎么办?离婚。娶第二个老婆,也是如此,三四个胎儿全部都是畸形。人家一嫁出去,生个孩子就好了。娶了第三个老婆,吓得不敢生了,怎么办?抱人家儿子回来养,养到八个月,得病死了。多好的条件,多好的医疗,八个月也死了。没办法又抱了人家一个女儿,两岁的时候得了小儿麻痹,走路一拐一拐的。我们看一看,抱人家的孩子不是要命,就是让人家得畸形,这就是邪*的果报。

男人要是犯了邪*,重则断了人种,对不起你的列祖列宗,对不起祖先,把福报搅了。你犯下这种邪*,轻则虽有孩子,但是恶习还会传到子孙手里,孩子吃喝嫖赌,样样精通,败家,让你死不瞑目。

第二十二,容易遇车祸。同坐一辆车出车祸,犯邪*的人能要命,别人甚至都不会受伤。我就碰到这种现象,一个车子出车祸了,里面三个死了,一个没事。一问,那三个要么是离婚了,要么正在准备离婚,外面还养了个情人。只有活着的那个男人,老婆很厉害,管得住他,不敢搞婚外恋,所以他活着呢。所以你看,不犯邪*的人可保命,大灾难来的时候死不了。

第二十三,常被人怀疑,遭亲友诽谤,广结冤仇。经常被人怀疑,给人帮忙做好事,人家都误认为你有企图。还经常广结冤仇,朋友之间稍微有点儿事情,就会变成敌人,变成仇人。帮人家九次忙,一次忙没帮,人家就把你视成仇人攻击。

第二十四,奸*别人的妻子,会得断子绝孙报应。我曾受一个朋友邀请,去看他舅舅家的一个祖坟。他的舅舅家当时在当地是大家族,光是太爷爷就有七八个儿子。我当时不知道,但我去了一看,我说这一家绝人了,没人了。他说你太神了,他舅舅没有儿子,抱的儿子,上面六家人已经绝户了,没有人,底下这两家人都是抱的孩子,自己也没有孩子。说过去可是望族,不知道什么原因。

我就告诉他,他们家族有人做妓女生意,一查,果然有人开过青楼,这是祖先做的事情。祖孙偿了三四代,没有还完,到现在为止,孩子还是半身不遂,年纪轻轻的,老的反而伺候儿子,成奴仆了。

我们看一个恶习,影响几百年,这个很可怕。现在人谈恋爱的时候,都是玩玩的心态,不是真想娶人家,那这样会受邪*的果报。我碰到一个非常有钱的人,他曾经找个女孩子,很年轻,最后把这个女孩子给逼死了。后来他结婚生了一个女孩,特有意思,一年就花一二百万,常换男朋友。他还有个儿子,年龄不大,儿子一天到晚也是天天算计着钱财。

我就跟他讲,我说你做过缺德事。他这才想起来,想起多少年前,这个女的是自杀的,所以现在受这个恶报。我说你女儿干什么?来偿这个债。你嫖人家的时候,她的父母也很伤心难过,甚至孩子都没命了,那别人嫖你女儿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他才痛哭流涕跟我说:“秦老师,我做错了,用什么方法可以化解?”我跟他讲,要忏悔,发自内心地忏悔。如果你要有信仰,信佛教,那你读佛经去;你要信天主教,那你去祷告。你要不信教,你就掏出良心来,在家里长期地去忏悔,这样才好。

我们当地也有一桩这样的事情,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个男人跟女的是一个村子,一个在村东,一个在村西,然后两个人就缠到一块儿了,这个男人有老婆。最后因为生气,这女的把他一石头砸死了,砸死以后法医来鉴定,把他和杀猪一样,头发给弄开,头盖给揭开,全身给解剖了。当时我也不知道害怕,站在那里看见的。这几年里,我对他家稍微有点儿了解,他两个儿子,一个儿子比我还大一点儿,天天抢劫,抓进去出来,出来又抓进去。二儿子稍微好点儿,但做什么赔什么,没有办法,入了色情道了。两个儿子没有一个撑起门面,都是给祖先蒙羞。

你看看,一个父亲造的孽,自己送命,还把两个儿子的前途给断送了。我每每想起这个事情,我就在想,人世间没有卖后悔药的地方,要真有卖后悔药的地方,你打死他,他也不会去做。我们为这个身体吃喝嫖赌抽,置亲情于不顾,害了多少人啊!

第二十五,纵欲成患,造成新的生死轮回,也使自己和众生更难解脱,导致更多的灾祸和横祸。人身难得,错过这个机会就太可惜了。我们要是有宗教信仰,我们还在破戒,造成心理压力越来越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我们的思想混乱,这就不好了。

我经常在讲,你想改命运吗?你想让你的风水好吗?你想让家庭幸福吗?你想发财升官吗?告诉你,别犯邪*了,邪*为万恶之首,千万不要犯。犯了以后,第一容易遇车祸,遭血光之灾。第二多出败家逆子。败家的孩子吃喝嫖赌,把你挣的财产给挥霍光了。逆子干什么?杀父,甚至强奸自己母亲,强奸自己姐姐,强奸自己妹妹,做出**之事,这都是邪*果报。

更有的犯下邪*,祖先蒙羞,坟地出现自然塌陷,甚至遭恶人破坏,甚至平掉。很多朋友想想,你有没有诸事不顺,或者有以上这些现象,那可能就是犯下邪*之后,前期对你的警告。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历朝帝王嫔妃众多,平均寿命二三十岁,寿命都很短。太极八卦阴阳,阴胜阳衰,就会导致这种恶的现象。

这个代价重到什么程度?重则家族五代不出一个大学生,严重的不出一个有能耐的人,家庭里看着都很聪明,可是都出一些败子、逆子,不是违法乱纪就是当汉奸,出卖国家,要不然就会因意外事故英年早逝。现在人不懂得,不明白这个道理。

 

意思是: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出处--------

唐代·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原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在。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注释--------

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东风,春风。残,凋零。

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蜡炬:蜡烛。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应觉:设想之词。

月光寒:指夜渐深。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这里借指所思女子的住处。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探看(kān):探望。

--------创作背景--------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此诗即其中一首。

--------赏析--------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斑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就是结尾两句的内容。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的描写。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火烈鸟比喻人不食人间烟火。

例句:她像一只火烈鸟,从不跟我们打成一片。

在楼兰古国有一种奇特的鸟。传说他们羽毛丰满后会一直往南飞,不停的飞,只为在南焰山让天火将自己的羽毛点燃,而后将火种带回楼兰古国,在天翼山化为灰烬。

所以,楼兰的子民称他为火烈鸟。并将其视为王的保护神,当楼兰王子受罚入塔,火烈鸟也接受神罚困于通天塔中,一旦有异族侵入,火烈鸟将火光迸现,显示出超常的神力,全身都被耀眼的光焰笼罩,尖利的喙成为最锋利的刃。

扩展资料:

火烈鸟栖息于温热带盐湖水滨,涉行浅滩,以小虾、蛤蜊、昆虫、藻类等为食。觅食时头往下浸,嘴倒转,将食物吮入口中,把多余的水和不能吃的渣滓排出,然后徐徐吞下。性怯懦,喜群栖,常万余只结群。以泥筑成高墩作巢,巢基在水里,高约05米 。孵卵时亲鸟伏在巢上 ,长颈后弯藏在背部羽毛中。

火烈鸟主要栖息在温热带盐水湖泊、沼泽及礁湖的浅水地带,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盐水和淡水栖息地,如泻湖,河口,滩涂和沿海或内陆湖泊,主要靠滤食藻类和浮游生物为生。

雏鸟的绒羽呈灰色丝状,腿也是灰色的,嘴并不弯曲,而是直的。到了两个半月的时候,幼鸟能够学会飞翔,一年以后,体形几乎同成鸟一样大了,但体色仍然是灰色的,直到第3年才能变为红色,达到性成熟。寿命大约为20年-50年。

火烈鸟与雁类相似的叫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远远望去,红腿如林,一条条长颈也频频交替蠕动,十分壮观。它们性情温和,平时显得胆怯而机警,游泳的技术也很出色。飞翔时,能把颈部和两腿伸长呈一条直线,而且只要有一只飞上天空,就会有一大群紧紧跟随,边飞边鸣。

——火烈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李商隐的诗:无题 。

原文: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赏析: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

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东风”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两个"难"字包含了不同的意义,前一个"难"是写当初两人相聚的不易,有过多少思念追求;后一个"难"字则写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和离别后双方所经受的情感煎熬,可见这对恋人的爱情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和辛酸。第二句则写伤别之人偏逢暮春。百花盛开凭借的是春风之力,而春风力竭,则群芳凋逝。花尚如此,人又能怎样呢?诗人在这里用暮春景象进一步表达了人世遭逢的深深感伤。

颔联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

颈联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出对方的相思之苦。上句是写出了年轻女子"晓妆对镜,抚鬓自伤"的形象,从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下句,“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直接写出年轻女子寒夜相思的悲凉情境,深夜沉吟,孤寂无伴,会感觉月光的刺骨清寒。细腻地描写对方的愁苦,可见诗人对女方的体贴入微,也就更加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深挚。

尾联,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这就是其内容。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6022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08
下一篇2024-03-08

随机推荐

  • 拜耳和拜尔斯道夫是不是一家公司

    不是同一个,虽然同在德国,但是两个公司差距太大了,也不是子公司的关系。德国拜耳集团(Bayer)是全球最为知名的《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全球制药巨头。在材料创新,作物科学及医药保健等众多领域位居业界前列。全球最大的化工和医药保健企业之

    2024-04-15
    45200
  • 哪个精华液比较好用

    选择精华液,需要结合你的肌肤状况、需求以及预算来进行。在市场上,有许多品牌的精华液,比如雅诗兰黛小棕瓶、西秋焕采精华液、薇诺娜舒敏保湿精华液、娇韵诗双萃精华露、资生堂新红妍肌活精华露和瑷尔博士前导精华液等。 雅诗兰黛小棕瓶是一个非常知名的品

    2024-04-15
    41900
  • 春季旺销产品有哪些

    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但是春天乍暖还寒,所以保暖的家纺用品一定要准备好哦。还有春天潮湿多雨,家居除湿、干衣的电器也是非常重要的。季节的变换,春季也不能忘了好好护肤。接下来小编从春季生活电器、春季家纺、春季护肤三个方面入手,为大家推荐春日好物

    2024-04-15
    40000
  • 莱伯妮黄金精华液含酒精吗

    莱伯妮黄金精华液不含酒精。根据查询相关信息得知,莱伯妮黄金精华液的成分为鱼籽精华以及各种化学成分,没有酒精。LaPrairie是一种护肤产品。在瑞士的蒙特里斯有一座赫赫有名的LaPrairie疗养中心,LaPrairie护肤系列研究所传承了

    2024-04-15
    30800
  • 只有祛痘面膜能治好痘痘没有疤的吗?

    有的面膜非常贵,但是效果并不比平价面膜好用多少,有的面膜超级便宜,还不到1块钱一片,这样的面膜你也不要买,因为用了还不如不用,一个是炒作概念坑钱,一个是没有任何有效成分的无用,所以都不值得购买,真正又好用又高质量的面膜价格都在中上等左右,这

    2024-04-15
    37200
  • 希思黎精华露是精华还是乳液

    精华。希思黎精华露莹润细腻,带有草本香气,是精华,着乳霜状的柔滑质地,涂抹时发现其慢慢地融入肌肤,十分清爽舒适,能较好地紧致毛孔,有柔焦雾化的视觉效果,并且适当调节油脂分泌,帮助保持毛孔的清透净澈。美白肌肤是很多人都非常感兴趣的护肤话题,市

    2024-04-15
    35500
  • 俄罗斯伊斯坎德尔导弹

    俄罗斯9K720 Iskander-MSS-26“伊斯坎德尔”导弹“伊斯坎德尔”导弹(北约代号为SS-X-26)是俄罗斯军队装备的最先进的战役战术导弹。从2005年起,俄军开始采购并在陆军中装备“伊斯坎德尔”导弹。2015年俄军计划装

    2024-04-15
    281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