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呢,有很多不同的蜂蜜。不同的季节吃不同的蜂蜜会有针对性的作用。
比如春天,吃蜂蜜可以补脾不上火,而吃油菜蜜还能保肝降血脂清肝毒。
夏天吃枣花蜜补气补血,吃槐花蜜能泄大肠经湿热,帮助肝脏解毒。
那么秋冬呢?秋冬吃什么蜜?
秋冬要吃荆条蜜或者椴树蜜(雪蜜)
比如荆条蜜,有杀菌功效,可以祛风散邪,预防伤风感冒,对心脏也有保护作用。
而椴树蜜,可以润肺,预防咳嗽、支气管炎。特别是椴树蜜晚上喝还能安神。
这两种蜜和枣花蜜、槐花蜜不同。它们没槐花蜜那么凉,也没枣花蜜那么温补。秋冬喝它们,可以养心肺。
椴树蜜还有一个特点,在传统中医里,做中成药丸的时候若需要蜂蜜,就会用椴树蜜来调制。因为椴树蜜很珍贵,营养成分高,所以拿它做药丸,是上上选择。
像希姑娘的九蒸九晒芝麻丸里,用的蜂蜜就是选择了椴树蜜做调制。
蜂蜜可以调和药性,还能滋补脾胃、防止中药氧化变性,所以如果你们吃药丸要选择蜜丸,而不是水丸。
那么自己在家怎么制作这种中药蜜丸?
配料表
中药粉
蜂蜜
香油
蜂蜜与药粉比例:约500g药粉:600g蜂蜜。
详细步骤
第1步:按医生处方,把从药店抓回来的中药打成粉。
第2步:把雪蜜放锅里,放一点清水,用小火加热,这叫做炼蜜。炼制到蜂蜜冒出大量**的泡沫时,马上关火。把药粉倒进锅里,搅拌均匀。
第3步:凉到不烫手的时候,将双手抹上芝麻香油,然后像揉面那样,把拌好蜂蜜的药粉揉成面团状,搓成一个个的长条,用刀切成一个个小丸子,搓圆。
第4步:把做好的中药蜜丸放在电饭煲里,开“保温”档,烘6个小时。然后,装在不透光的瓶子里保存就好。
完成图
首先要炼蜜,蜜分嫩蜜、中蜜、老蜜,不同的药需要不同蜜。
1嫩蜜:将生蜜加热到105℃~115℃,过滤去沫而成。其颜色变化不显著,失水量较少,稍带粘 性。适用于含较多淀粉、粘液质、糖类、脂肪等粘性较大的药材制丸。
2中蜜:将生蜜加热到116℃~118℃,泡沫呈浅红色光泽,手捻有粘性但不能拉成长的白丝。适用 于含部分粘性的药材及部分纤维药材制丸。
3老蜜:将生蜜加热到119℃~122℃,使水分充分蒸发,气泡呈红棕色,有光泽,手捻甚粘,且可 拉出白丝。适用于含多量纤维性或矿物等粘性较差的药材制丸。
大蜜丸工艺是:
配方打粉→炼蜜合药→合坨→搓条→制丸
水蜜丸用泛制法,工艺类似于水泛丸。
蜂蜜是蜜丸的主要载体,它不仅能起到粘合的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药效,与主药相辅相成,增进疗效。蜂蜜稠厚而富有营养,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等功能,可增强药物的补益效力,并减低副作用,遮掩苦味,延缓药物的溶解吸收。尤其适宜制作补益类中成药,如乌鸡白凤丸、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催乳丸、益肺清化膏、养阴清肺丸、参附强心丸、生血丸等。
1,煮取药液。将粗粉倒入锅中,加入适量水,将水煮至细粉重量的20%,也就是500g原料的细粉需要100ml药液。
2,炼蜜。炼蜜就是六个字,浓缩就是精华,将蜜倒入锅中,蜜量为药量的80%,一边搅拌一边煮至沸腾,继续不断搅拌。
3,炼至蜜明显颜色变深(放凉后颜色会更深)蜜量减少(炼至中蜜状态)。
4,和面。将药粉倒在大盆子里,分三到四五六七八次(新手可能分好多次)倒入蜜和药液的混合物,每次倒入后需努力和至均匀,最后一次倒入液体时需和至和面最高境界之三光面光手光盆光。
5,趁热搓丸子。就像搓汤圆一样把面团怼成超小团的汤圆,就完成了。
扩展资料:
由多种中药组成,其中桔梗、柴胡、赤芍、甘草等为内蒙道地药材。主要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痛(心血管系统心绞痛等)、头痛(脑血管)、心悸失眠、急躁易怒等症状,不但能化瘀而且能通脉,号称中药“阿斯匹林”,在临床方面的应用比较广泛,目前尚未发现有副作用的报道。
药材细粉以蜂蜜为黏合剂制成,是中医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丸重≥05g成为大蜜丸,小于05g为小蜜丸。蜂蜜富于营养并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能,同时还有质地柔润、吸收缓慢、作用缓和的特点。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