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9月1日:
德国入侵波兰。作为“东普鲁士”装甲战斗群和“肯夫”装甲师的下属部队,“德意志”旗队、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的侦察营和炮兵营参与了此次战役,而“日耳曼尼亚”旗队则归属第14集团军。
1939年10月9日:
警卫旗队、““德意志“旗队、”日耳曼“旗队、“元首”旗队合并组建了党卫队特别机动师,首任师长为保罗·豪塞尔。
10月10日:波兰投降。
1940年3月:
首次冠以武装党卫队称号。
1940年5月10日:德国入侵法国。党卫队特别机动师主要向荷兰的鹿特丹和芝兰进攻。
5月12日:帝国师士兵在经过鹿特丹时误伤了德国空降特种部队司令斯图登特。
1940 年6月:
所向披靡的党卫队特别机动师一路经比利时、法国、巴黎,一直杀到法国-西班牙边境。
6月14日:巴黎不战而投降。
6月17日:该师俘虏三万法军。
6月22日:法国停战。
6月24日:法国正式宣布投降。
1940年7月:
作为占领军留驻法国。
7月19日:乔治·克普勒、保罗·豪塞尔和塞普·迪特里希三人在柏林国会大厦里举行的祝捷会上,同获骑士十字勋章。
1940年8月:
驻扎在法国比斯开湾附近,为“海狮计划”进行两栖登陆训练。
1940年9月-11月:
驻扎于法国Vesol。
1940年12月:
特别机动师所属“日耳曼”旗队加入到“日耳曼”师(即后来的维京师)的编制序列中,其留下的空缺由党卫队“骷髅”旗队(党卫队第11步兵团)填补。特别机动师短暂更名为党卫队“德意志”师。
1941年
1941年1月:
1月28日:师更名为党卫队“帝国”摩托化师。
1941年2月:
继续留驻法国。
1941年3月:
“帝国“师调往罗马尼亚为入侵希腊和南斯拉夫做准备。
1941年4月:
4月6日:德国侵入南斯拉夫。“帝国“师军官一级突击队中队长弗里茨·克林根贝格(Fritz Klingenberg )带着10名手下就占领了贝尔格莱德。
4月28日:英军在希腊投降。
1941年5月:
全师在奥地利北部的林茨(Linz)进行短期修整。不久就调往波兰,为即将开始的巴巴罗萨行动做准备。
1941年6月:
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帝国”配属于中央集团军群,全师总兵力19000人。
“帝国“师协助党卫队特别行动队(Einsatzgruppen )于明斯克附近处死了920名波兰犹太人。
1941年7月:
7月2日:帝国师占领贝里西沃(Beresivo )。
7月7日:空前规模的基辅会战开始。
7月10日:帝国师在杰斯纳河(Desna )附近的叶里尼亚与苏军发生激战。
7月14日:占领高尔基(Gorki )。
1941年8月:
8月1-8日:帝国师击退了苏军在叶里尼亚的反击。
8月8-31日:撤至斯摩凌斯克修整。
1941年9月:
9月4日:帝国师攻占索斯尼察(Sosnitza)。
9月26日:基辅战役结束。此役德军共俘获665万苏军。帝国师在战役中顶住了苏军在罗姆内地域的突围,为全歼基辅包围圈内的苏军立了大功。
9月30日:德军进攻莫斯科的“台风行动”开始。
1941年10月:
10月14日:国防军第11步兵团编制被撤消,其成员被补充到“元首”团和“德意志”团。
10月15日:帝国师经激战后拿下了波罗迪诺(Borodino )。
10月19日:帝国师已到达距莫斯科仅49英里的莫扎斯克(Mozhaisk )。
1941年11月:
继续向莫斯科挺进。从入侵苏联以来,经历一系列大战的帝国师已伤亡了7000人,占其战斗人员总数的60%。
1941年12月:
12月2日:筋疲力尽的帝国师在距莫斯科20英里的地方被苏军挡住。
12月5日:台风行动终止。苏军开始进行反攻。
1942年
1942年1月:
1月12日:帝国师在吉兹哈斯克(Gzhatsk) 击退了苏军的反击。
1月29日:“元首”团全团仅剩29人,几乎全军覆没。
1942年2月-3月:
在Istra、Rusa和Rzhev一线进行防御。1月-3月间,帝国师又伤亡了4000人。
1942年4月:
大伤元气的帝国师大部分被调回德国和法国进行补充和修整。在法国,帝国师改编为装甲掷弹师。帝国师仍留在苏联的部队组成了“奥斯腾多夫”(Ostendorf)战斗群,部署于Rzhev 。
4月20日:帝国师下辖的党卫队第11步兵团被冠以“兰格马克”(Langermarck )荣誉称号。
1942年5月:
在德国修整。
1942年6月:
帝国师在德国修整。“奥斯腾多夫”战斗群返德并回归帝国师建制。
1942年7月:
继续在德国修整。
1942年8月-9月:
驻防法国西部
1942年10月:
驻防法国西部。帝国师重新命名为党卫队“帝国”装甲掷弹师。
1942年11月:
驻防法国西部。
11月27日:帝国师部分部队紧急赶往土伦港以阻止法国舰队凿沉其舰船。
1942年12月:
驻防法国西部。
1943年
1943年1月:
驻防法国西部。
1943年2月:
与苏军在哈尔科夫地域进行激战。
2月15日:面对苏军的强大攻势,党卫队装甲军军长保罗·豪塞尔决 定放弃哈尔科夫。
2月19日-3月1日:帝国师连同骷髅师对苏军第6集团军发起进攻。
1943年3月:
在哈尔科夫,党卫队装甲军(由警卫旗队师、帝国师和骷髅师组成)给苏军以重创,不仅重新夺回哈尔科夫,而且将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岌岌可危的南方战线稳定下来。
3月18日:党卫队装甲军重新占领别尔哥罗德(Belgorod)。
1943年4月:
帝国师抽调部分军官到新组建的党卫队第3“日耳曼人”装甲军(Germanisches)。
1943年5月:
帝国师下辖的“兰格马克”摩托车营转属党卫队“兰格马克”志愿者突击旅(SS-Freiwilligen Sturmbrigade Langermarck)
1943年6月:
帝国师进行重编,党卫队“兰格马克”步兵团被调走。
1943年7月:
帝国师被编入党卫队第2装甲军旗下,参加了“城堡行动”,在他的编制中增加了一个装备德国最新豹式坦克的党卫队独立装甲旅。在战役中,帝国师于别尔哥罗德和普罗霍洛夫卡地域与苏军发生大规模交战。
7月5日:库尔斯克战役开始。
7月6日:“元首”团突入苏军防线约20英里。
7月10日:帝国师已楔入库尔斯克突出部40英里。
7月13日:由于德军的进展缓慢且损失不小,为保存实力希特勒下令终止库尔斯克战役。
1943年8月:
在接下来的4个月中,帝国师分别在缪斯、哈尔科夫以西、第聂伯河、基辅和日托米儿,进行了一连串防御战,名称也改为党卫队“帝国”装甲师。这其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党卫队国家领袖希姆莱告知帝国师师长沃尔特·克吕格,他的女儿不能与党卫队团队长弗里茨·克林根贝格(在1945年当上了党卫队第17装甲掷弹师的师长)结婚,因为他妻子的家族隐瞒了从1711年起就混入了犹太血统一事。
8月13日:在哈尔科夫重创苏军第1坦克集团军的先头部队。
8月22日:帝国师撤出哈尔科夫。
8月23日:苏军攻克哈尔科夫,至此库尔斯克会战以苏军胜利而告终。在整个会战期间,帝国师共击毁苏军坦克及自行火炮448辆,自身损失46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1943年9月-10月:
帝国师向第聂伯河且战且退。
1943年10月:
党卫队102重炮大队第2连配属帝国师直至1944年4月。
1943年11月:
11月6日:帝国师撤出基辅。
11月7日:苏军收复基辅。
1943年12月:
在日托米儿进行防御。
1944年
1944年2月:
帝国师除部分部队组成“拉马丁”战斗群继续留在苏联外,其余大部分撤往法国进行修整。
1944年3月:
帝国师在法国进行反游击作战。
1944连5月:
“拉马丁”战斗群的残部从东部前线来到法国与师主力汇合。
1944年6月:
6月1日:帝国师经过补充后,总兵力恢复到20184人。
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当时帝国师驻扎在法国波尔多地区的卡霍(Cahours )。
6月9日:由于帝国师在向诺曼底行军的过程中不断遭到法国游击队的骚扰而耽误了不少时间,尤其是在图尔(tulle)有40名士兵遭游击队杀死。作为报复,帝国师吊死了99名法国平民。
6月10日:帝国师两名下级军官党卫队二级突击队大队长卡姆普夫(Kampfe)和党卫队二级突击队中队长格拉赫(Gerlach)被游击队俘虏,后来格拉赫伺机逃脱,回到部队后他告诉同伴他相信卡姆普夫一定被关在奥兰多尔村。于是党卫队二级突击队大队长迪克曼(Diekman)率领一个连搜查了奥兰多尔村但一无所获。愤怒的德军于是屠杀了全部642村民(只有1人逃脱),其中包括207名孩子。在洗劫了村子后又将其付之一炬。由于此次事件的主要责任人迪克曼和他的大部分手下在此后相继阵亡,盟军方面对此事的追究也只好放弃。
1944年7月:
先后在圣洛( St Lô)、铂希(Percy)和莫泰坦(Mortain)地区作战。
7月20日:德军内部暗杀希特勒的行动失败。
7月25日:盟军突破了帝国师在圣洛的防线。
1944年8月:
帝国师撤往靠近法-德边境的罗森(Rousen )和圣维斯(St Vith)地区。
8月6日:帝国师对美军防守薄弱的阿维兰希发起反击。
8月16日:帝国师陷入盟军设计的“法莱斯口袋”中,但是这个包围圈却有个长达25公里的缺口。
8月20日:在掩护包围圈中大部分德军逃离后,帝国师也冲出了包围圈。
8月25日:帝国师向维特芒提尔斯(Vitmoutiers)撤退。
8月26日:损失惨重的“元首”团全团只剩120人。
1944年9月:
9月1日:在法国苦战的7周里,帝国师遭受了重大损失,仅剩下450人和15辆坦克,不过也击毁了盟军200辆坦克,自身损失了75辆。
1944年10月-11月:
帝国师在德国施利尔 埃菲尔地区进行修整和补充,兵力恢复至18000人。
1944年12月:
帝国师参加阿登反击战,配属于党卫队地区总队长威廉·比特里希指挥的党卫队第2装甲军。
12月16日:阿登反击战开始。党卫队第2装甲军的目标是突破美军的防线并最终占领安特卫普。
1945年
1945年1月:
阿登反击战失败。战役中帝国师共摧毁盟军坦克和装甲车324辆,自身损失68辆坦克。
1945年2月:
帝国师调往匈牙利,在斯图尔维森堡(Stuhlweissenburg)与苏军激战。
1945年3月:
3月5日:德军为保住匈牙利的油田并确保维也纳方向的安全,发起了代号为“春醒行动”的大规模进攻,党卫队第6装甲集团军为主要突击基团。
3月9日:骷髅师已突进了20英里。
3月13日:由于苏军乌克兰第3方面军的顽强抵抗以及泥泞道路的阻碍,进攻失败。
3月14日:对战役失败大为震怒的希特勒下令党卫队第6装甲集团军所属的4个师(警卫旗队师、帝国师、骷髅师和霍亨斯道芬师)取下其荣誉袖标,但遭到集团军司令官迪特里希的拒绝。
3月16日:乌克兰第3方面军突然发起了反击,德军措手不及。
1945年4月:
帝国师调往奥地利。在维也纳和捷克斯洛伐克与苏军交战。
4月13日:苏军占领维也纳。帝国师在维也纳市内的佛罗里斯多夫桥进行了顽强抵抗。
4月15日:帝国师在维也纳以西重新组织防御。
1945年5月:
5月6日:“元首”团团长奥托·维丁格将德国伤兵和平民从布拉格营救出来,以免他们遭到苏军及捷克平民的报复。他率领由1000车辆组成的车队由Rokizany撤回德国。
5月8日:帝国师向美军投降。
美国恐怖故事全集百度资源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IVQtXUa_FTyrrOYlTj_Q
pwd=n7hq提取码:n7hq
1、美国恐怖故事包含了血腥恐怖,心理惊悚,B级片的残暴,歌舞片的跳脱飞扬,甚至还可以从叙事和历史背景来透露出一股子剖析现实社会问题的味道。简短的篇幅,很多时候可以从多层次,多角度来解读,所以它的展现手法,摄影构图手法以及思想内涵,明显高出其他恐怖片很多。
2、《美国恐怖故事》在每一季的里面,都围绕着一个有着现实意义的恐怖事件,或者传说里的恐怖故事发生地,用现今人们对于其中恐怖事件的探索来引出新阶段的恐怖事件,而引出观众对于之前那些恐怖事件的探究与追查,并且借此往外衍生主题,结果引出一群人或死或伤的悲剧性惊悚故事。
3、《美国恐怖故事》的一般套路就是,用一个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地点以及那里发生过的恐怖流血事件来做噱头,引出如今人们在旺盛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去探究现场。而此时现场一般会再次发生与当年惨案类似的新的犯罪行为。
4、于是,探究新的犯罪的过程里必然会利用文献等方式引回之前的惨案,基本会出现双时空叙事,用原本的时空作为叙事主场,来展现当时社会条件下会怎样孕育出那些残暴而扭曲的罪恶。然后,在多年之后反省又是如何的社会失衡,让这种罪恶再次出现在世间。
5、就如同第一季的故事发生地,本身就是远近驰名的“凶宅”,其中真实发生的凶杀案本身就使得地点带着些传奇色彩,而后再利用这一层传奇色彩带入新的故事,恐怖气氛就因为虚实结合而显得格外浓郁起来。
6、而第二季《精神病院》的故事发生地,就是当年让很多社会认定的叛逆者和“病人”的压迫与关押之地,结合剧情里那些因为身体的畸形,或者思想与行为模式与主流社会的差异而被视作有病的病人们,加上精神病院里阴暗压抑的环境,格外让观众有代入感!
7、现实生活里的影射,最日常化的恐怖与历史遗留的残余
法布尔的简介: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 )(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昆虫类科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相传荷马为古代希腊两部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昆虫界的“维吉尔”。他用水彩绘画的700多幅真菌图,深受普罗旺斯诗人米斯特拉尔的赞赏及喜爱。他也为漂染业作出贡献,曾获得三项有关茜素的专利权。
代表作:
1880年《昆虫记》[2] 问世。
《昆虫记》又译为《昆虫世界》、《昆虫的史诗》(花城出版社1996年版)、《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法语名称是《Souvenirs entomologiques》,英文名称是《The Records About Insects》),被称之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与“昆虫的史诗”。副标题为“对昆虫本能及其习俗的研究”。它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生活折射出人类的世界。
论文:《关于兰科植物节结的研究》和《关于再生器官的解剖学研究及多足纲动物发育的研究》《节腹泥蜂习俗观察记》《昆虫记》共十卷,每卷由若干章节组成,绝大部分完成于荒石园。1878年第一卷发行,此后大约每三年发行一卷。
人物生平: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1915)享年92岁,他是一个著名的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圣莱昂的一户农家。此后的几年间,法布尔是在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度过的,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与蝈蝈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
1857年,他发表了《节腹泥蜂习性观察记》,这篇论文修正了当时昆虫学祖师莱昂·杜福尔的错误观点,由此赢得了法兰西研究院的赞誉,被授予实验生理学奖。这期间,法布尔还将精力投入到对天然染色剂茜草或茜素的研究中去,当时法国士兵军裤上的红色,便来自于茜草的粉末。
1859年,法布尔获得了此类研究的三项专利。后来,法布尔应公共教育部长维克多·杜卢伊的邀请,负责一个成人夜校的组织与教学工作,但其自由的授课方式引起了某些人的不满。于是,他辞去了工作,携全家在奥朗日定居下来,并一住就是十余年。在这十余年里,法布尔完成了后来长达十卷的《昆虫记》中的第一卷。期间,他多次与好友一同到万度山采集植物标本。此外,他还结识了英国哲学家米尔,但米尔英年早逝,使两人先前酝酿的计划“沃克吕兹植被大观”因此夭折。同时,一大不幸降临到法布尔身上:他共六个孩子,其中唯一与父亲兴趣相投、热爱观察大自然的儿子儒勒年仅十六岁便离开了人世。此后,法布尔将发现的几种植物献给了早逝的儒勒,以表达对他的怀念。对真菌的研究一直是法布尔的爱好之一。
1878年,他曾以沃克吕兹的真菌为主题写下许多精彩的学术文章。他对块菰的研究也十分详尽,并细致入微地描述了它的香味,美食家们声称能从真正的块菰中品出他笔下所描述的所有滋味。
1879年,法布尔买下了塞利尼昂的荒石园,并一直居住到逝世。这是一块荒芜的不毛之地,但却是昆虫钟爱的土地,除了可供家人居住外,那儿还有他的书房、工作室和试验场,能让他安静地集中精力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观察与实验中去,可以说这是他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天地。就是在这儿,法布尔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和科学札记,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如今,这所故居已经成为博物馆,静静地坐落在有着浓郁普罗旺斯风情的植物园中。
法布尔半生坚持自学,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精通拉丁语和希腊语,喜爱古罗马作家贺拉斯和诗人维吉尔的作品。他在绘画、水彩方面也几乎是自学成材,留下的许多精致的菌类图鉴曾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诗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赞不绝口。法布尔晚年时,《昆虫记》的成功为他赢得了“昆虫界的荷马”和“昆虫界的维吉尔”的美名,他的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承认。法布尔虽然获得了许多科学头衔,但他仍然朴实如初,为人腼腆谦逊,过着清贫的生活。他的才华受到当时文人学者的仰慕,其中包括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9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德国作家荣格尔、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诗人马拉美、普罗旺斯文学家鲁玛尼耶等。由于《昆虫记》中精确地记录了法布尔进行的试验,揭开了昆虫生命与生活习惯中的许多秘密,达尔文称法布尔为“无法效仿的观察家”。当他居住在塞利尼昂时,不少学者、文学家们纷纷前去拜访他。法布尔在自己的居所曾接待了巴斯德、英国哲学家米尔等学者,但与他们的通信并不频繁。公共教育部长维克多·杜卢伊将法布尔举荐给拿破仑三世,后者授予他荣誉勋位勋章。法国政治家雷蒙·普恩加莱途经塞利尼昂,特意绕道荒石园向他致意。 拥有多重身份的法布尔的作品种类繁多:作为博物学家,他留下了许多动植物学术论著,其中包括《细草:专利与论文》、《阿维尼翁的动物》、《块菰》、《橄榄树上的伞菌》、《葡萄根瘤蚜》等;作为教师,他曾编写过多册化学物理课本;作为诗人,他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语写下了许多诗歌,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 “牛虻诗人”。此外,他还将某些普罗旺斯诗人的作品翻译成法语;闲暇之余,他还曾用自己的小口琴谱下一些小曲。然而,法布尔作品中篇幅最长、地位最重要、最为世人所知的仍是《昆虫记》。这部作品不但展现了他科学观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文学才华,同时还向读者传达了他的人文精神以及对生命的无比热爱。
童年:
1823年12月22日出生于法国南方阿委龙省鲁那格山区的一个古老村落——圣莱昂,村中的利卡尔老师为他取名为约翰·安利。父亲安东尼奥(生于1800年),母亲费克瓦尔(生于1805年)。
1825年(2岁)弟弟弗朗提力克出生。
1827年(3岁)由于母亲要照顾年幼的弟弟,所以他从3岁一直到6岁,都寄养在玛拉邦村的祖父母家;这里是个大农家,有许多比他年长的小孩。他是个好奇心重,记忆力强的孩子,曾自我证实光是由眼睛看到的,并追查出树叶里的鸣虫是露螽。睡前最喜欢听祖母说故事,而寒冷的冬夜里则常抱着绵羊睡觉。
1830年(6岁)回到撒·雷旺村,进入利卡尔老师开办的私塾就读,上课中,常有小猪、小鸡会跑进教室觅食。由动物图书记下A、B、C……字母,对昆虫和草类产生兴趣,发现黑喉鸲的巢,取得巢中青蓝色的蛋,经神父劝说,把鸟蛋归还原处,为增加家庭收入,帮忙照看小鸭,负责赶到沼泽放养,因而发现沼泽中的生物和水晶,云母等矿石。
1833年(9岁)法布尔中学毕业。全家搬到罗德斯镇,父亲以经营咖啡店为生,进入王立学院,担任望弥撤仪式助手而免交学费。在学校期间,学习拉丁语和希腊语,喜欢读古罗马诗人维尔基里斯的诗。
1837年(13岁)父亲经营咖啡店失败,举家迁往托尔斯。进入埃斯基尔神学院。
1838年(14岁)父亲的生意再度失败,搬到蒙贝利市,又开了一间店,独自离家,以卖柠檬、做铁路工人等自力更生。曾用超过一日工资所得购买《鲁布尔诗集》,携至原野上阅读,以认识各种昆虫为最大乐事,第一次抓到欧洲云鳃金龟时,感到特别高兴。
青少年:
1839年当工。
1840年(16岁)因成绩退步被师长责骂而发愤图强,在两年内修完三年的学分,剩下的一年自由学习博物学,拉丁语和希腊语。
1842年(18岁)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为卡尔班托拉小学的老师,年薪700法郎,因热心教学,深获好评。父亲经商失败,由蒙贝利市搬到波尔多镇。
1843年(19岁)上野外测量实习课时,由学生处得知涂壁花蜂。也由于这种蜂而开始阅读布兰歇、雷欧米尔等人著的[节肢动物志],从此倾心“昆虫学”。
1844年(20岁)和同事玛利·凡雅尔(23岁)结婚。自己进修数学、物理、化学等。父亲的咖啡店又关闭,暂时在卡尔班托拉税务署工作。
1845年(21岁)长女艾莉莎贝特诞生。
1846年(22岁)艾莉莎贝特夭折。通过蒙贝利大学数学的入学资格考试。弟弟弗郎提力克成为小学老师。
1847年(23岁)取得蒙贝利大学数学学士。长子约翰诞生。
1848年(24岁)取得蒙贝利大学物理学学士。
长男约翰夭折。十分欣赏托斯内尔(法国文学家)有关鸟类的著述。希望能到大学教书,但苦无机会。
青年时代:
1849年(25岁)任职科西嘉阿杰格希欧国立高级中学的物理教师,年薪1800法郎。面对科西嘉丰富的大自然,开始研究动、植物。此外,他也十分热衷于数学。与植物学家鲁基亚一起攀登科西嘉的每座山采集植物。
1856年(32岁)以研究瘤土栖蜂而获得法国学士院的实验生理学奖。继续研究高鼻蜂、短翅芜菁等昆虫,但因生活困苦,研究时间不多。兼任课外辅导、家庭教师等职,开始研究由茜草提炼染料。
1857年(33岁)5月21日,在条纹蜂的巢中发现短翅芜菁的幼虫,并发表《芜菁科昆虫的变态》论文,另外还发表了有关植物的论文。
1858年(34岁)得知没有财产就不可能成为大学教授后,全心投入茜草染料的研究。
1859年(35岁)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赞誉法布尔是一位“罕见的观察者”。
次男朱尔诞生。担任鲁基亚博物馆馆长。督察德留依到访,与植物学家杜拉寇尔结识,之后,又与住在亚威农的英国经济学家米勒相知,成为植物同好。
1862年(38岁)由安谢特出版小学用图书。认识巴黎出版社社长得拉克拉普,受到他的鼓励,立志著述浅显易懂的科学读物。
1863年(39岁)三男爱弥尔诞生,德留依当上教育部部长。
1865年(41岁)登班杜山遇险,细菌学家巴斯德来访,交由得拉克拉普出版《天空》、《大地》等科学读物。
1866年(42岁)成功地由茜草直接抽取染料色素,受聘为亚威农师范学校物理教授。
1867年(43岁)对亚威农的贡献受肯定,获卡尼耶奖的奖金9000法郎。
1868年(44岁)由于教育部长德留依的推荐,获雷自旺·得努尔勋章,并拜谒拿破仑三世。担任夜间公开讲座的博物学,物理学讲师。将研究成功的茜草染料工业化。工厂成立不久,德国完成蒜硫胺的化学合成染料,茜草染料工业化的梦想因而破灭。公开讲座的授课方式遭保守的教育者、教会反对,遂辞退师范学校教职。
1869年(45岁)在保守派的策动下,德留依辞去教育部部长职位。
中年:
欧兰旧时代
1870年(46岁)向米勒借贷,搬到欧兰就。抚养一家七口,负担沉重。幸好科学读物陆续出版,能一点一点还钱。
1871年(47岁)过着著书、观察昆虫的生活。这一年,因为发生德、法战争,无法按时取得版税和稿费,生活更加困苦。
1872年(48岁)由于德留依的介绍,化学家提马致赠显微镜。
1873年(49岁)米勒去世。被迫辞去鲁基亚博物馆馆长一职,向市长抗议。获巴黎爱护动物协会颁发银牌,有关数学、植物、物理的著作相继问世。
1877年(53岁)次男朱尔去世,把发现的三种蜂以“朱尔”的拉丁语“伏利渥司”分别命名为伏利渥司土栖蜂、伏利渥司高鼻蜂,伏利渥司穴蜂。
1878年(54)因朱尔的死,深受打击,身体也大不如前。感染肺炎几乎死去,幸以坚强的意志力渡过难关。
1879年完成《昆虫记》第1册(原稿内容包括:推粪球的神圣粪金龟、捕象鼻虫的瘤土栖蜂、捉短翅螽斯的兰格道格穴蜂……等)。
传记:
法布尔小传版本1
法布尔(Jean Henri Fabre, 1823-1915)出生在法国南部,靠近地中海的一个小镇的贫穷人家。童年时代的法布尔便已经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天赋的观察力,在他的《遗传论》一文中可一窥梗概。靠着自修,法布尔考取亚维浓(Avignon)师范学院的公费生;十八岁毕业后担任小学教师,继续努力自修,在随后的几年内陆续获得文学、数学、物理学和其它自然科学的学士学位与执照(近似于今日的硕士学位),并在1855年拿到科学博士学位。
年轻的法布尔曾经为数学与化学深深着迷,但是后来发现动物世界更加地吸引他,在取得博士学位后,即决定终生致力于昆虫学的研究。但是经济拮据的窘境一直困扰着这位满怀理想的年轻昆虫学家,他必须兼任许多家教与大众教育课程来贴补家用。尽管如此,法布尔还是对研究昆虫和蜘蛛乐此不疲,利用空暇时间进行观察和实验。
这段时间法布尔也以他丰富的知识和文学造诣,写作各种科普书籍,介绍科学新知与各类自然科学知识给大众;他的大众自然科学教育课程也深获好评,但是保守派与教会人士却抨击他在公开场合向妇女讲述花的生殖功能,而中止了他的课程,也由于老师的待遇实在太低,加上受到流言中伤,法布尔在心灰意冷下辞去学校的教职,隔年甚至被虔诚的天主教房东赶出住处,使得他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也迫使他不得不放弃到大学任教的愿望。法布尔求助于英国的富商朋友,靠着朋友的慷慨借款,在1870年举家迁到欧宏桔(Orange)由当地仕绅所出借的房子居住。
1879年法布尔搬到欧宏桔附近的塞西尼翁村,在那里买下一栋意大利风格的房子和一公顷的荒地定居。虽然这片荒地满是石砾与野草,但是法布尔的梦想「拥有一片自己的小天地观察昆虫」的心愿终于达成。他用故乡的普罗旺斯语将园子命名为“荒石园”,也就是「多石荒地」之意。在这里法布尔可以不受干扰地专心观察昆虫,并专心写作。这一年《昆虫记》的首册出版,接着并以约3年1册的进度完成全部10册的写作;法布尔也在这里度过他晚年的卅载岁月。
除了《昆虫记》外,法布尔在1862-1891这30年间共出版了95本十分畅销的书,像1865年出版的LE CIEL(天空)一书便卖了11万册,有些书的销售量甚至超过《昆虫记》。除了写书与观察昆虫之外,法布尔也是一位优秀的真菌学家和画家,曾绘制采集到的七百种蕈菇,张张都是一流之作;他也留下了许多诗作,并为之谱曲。一直到人生最后十年,法布尔的科学成就才逐渐受到法国与国际的肯定,获得政府补助和民间的捐款才再脱离清寒的家境。1915年法布尔以92岁的高龄于荒石园辞世。
法布尔小传版本2
法布尔(Jean-Henri Fabre,一八二三~一九一五年)出生于法国南方一个叫圣雷昂的村子里。由于父母都是农民,法布尔的青少年时期是在贫困和艰难中度过的。他的学习过程非常刻苦,但由于中学时拉丁文和希腊文都学得相当好,为他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谋生,年仅十四岁的法布尔就外出工作,曾在铁路上做苦工,做过市集上卖柠檬的小贩,经常在露天过夜。然而,虽身处困境,法布尔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从未中断过自学。终于,在十九岁时考进了亚威农师范学校,并获得了奖学金。在师范学校里,法布尔对自然界动植物的兴趣比对「扼杀人性的语法」大得多。
从学校毕业后,法布尔当了小学教师。他一面工作,一面自学,先后拿到了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学士学位。他认为「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悟性和恒心。」之后,他亦先后在科西嘉、亚威农等地的中学里任职。当了中学教师后,法布尔对昆虫的兴趣更为浓厚,他还经常带领、指导学生去观察与研究昆虫。这本《昆虫世界》的原文为「昆虫学研究的追忆」,副标题为「对昆虫本能及其习俗的研究」,就是法布尔数十年如一日,头顶烈日,冒着寒风,起早熬夜,放大镜和笔记本不离手,观察、研究昆虫的结晶。
法布尔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深受文艺复兴时代作家,尤其是拉伯雷的影响。可以说,法国浪漫主义诗人夏多布里昂开创了文学领域中,描述海洋、山峦、森林等巨型景物的先河,而法布尔则用朴实、清新的笔调,栩栩如生地记录了昆虫世界中,各种各样小生命的食性、喜好、生存技巧、天敌、蜕变、繁殖……
法布尔对昆虫的描述,既充满童心又富有诗意和幽默感。在他的笔下,松树金龟子是「暑天暮色中的点缀,是镶在夏至天幕上的漂亮首饰」;萤火虫是「从明亮的圆月上游离出来的光点」;他描述步甲「打仗这一职业不利于发展技巧和才能……,它除了杀戮外,没有其它特长」;犀粪蜣在他眼里是「忘我劳动……,坚持在地下劳作,为了家庭的未来而鞠躬尽瘁」。难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称赞法布尔为「昆虫世界的荷马」。
法布尔的这本名著已被译成十三种文字,一百多年来,激发了几代青少年对自然科学、生物学的兴趣。原文为两大册,共十章。本书选译了其中的一部分。其中「蜘蛛」和「蝎子」在分类中,跟昆虫纲同属节肢动物门,幸好作者已作了说明。
法布尔晚年时,法国文学界多次向诺贝尔文学奖评委推荐他,均未成功。为此,许多人或在报刊发表文章或写信给法布尔,为他抱不平。法布尔则回答他们:「我工作,是因为其中有乐趣,而不是为了追求荣誉。你们因为我被公众遗忘而愤愤不平,其实,我并不很在乎。」
千万不要以为《昆虫记》只是一本简单的科普小册子。这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它被誉为“昆虫的史诗”,它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经典著作。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的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 本书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医生的观察记录。原书共有十大卷。 书中对于人们平常较少见到的昆虫,做了详细的说明;对法布尔时代法国的一些风俗习惯,也做了随机解说,并且补充了现代昆虫学家的一些观点。它是一本了解自然,了解昆虫的通俗易懂的经典科普读物。
在一个小村落的幽静之处,我得到了一小块土地。这是一块哈麻司,这个名字是给我们洽布罗温司的一块不能耕种,而且有许多石子的地方起的。那里除了一些百里香,很少有植物能够生长起来。如果花费功夫耕耘,是可以长出东西的,可是实在又不值得。不过到了春天会有些羊群从那里走过,如果碰巧当时下点雨,也是可以生长一些小草的。
然而,我自己专有的哈麻司,却有一些掺着石子的红土,并且曾经被人粗粗地耕种过了。有人告诉我说,在这块地上生长过葡萄树,于是我心里真有几分懊恼,因为原来的植物已经被人用二脚叉弄掉了,已经没有百里香了。百里香对于我也许有用,因为可以用来做黄蜂和蜜蜂的猎场,所以我不得已又把它们重新种植起来。
这里长满了偃卧草、刺桐花、以及西班牙的牡莉植物——那是长满了橙**的花,并且有硬爪般的花序的植物。在这些上面,盖着一层伊利里亚的棉蓟,它那耸然直立的树枝干,有时长到六尺高,而且末梢还长着大大的粉红球,还带有小刺,真是武装齐备,使得采集植物的人不知应从哪里下手摘取才好。在它们当中,有穗形的矢车菊,长了好长一排钩子,悬钩子的嫩芽爬到了地上。假使你不穿上高筒皮鞋,就来到有这么多刺的树林里,你就要因为你的粗心而受到惩罚了。
这就是我四十年来拼命奋斗得来的属于我的乐园啊!
在我的这个稀奇而又冷清的王国里,是无数蜜蜂和黄蜂的快乐的猎场,我从来没有在单独的一块地方,看见过这么多的昆虫。各种生意都以这块地为中心,来了猎取各种野味的猎人、泥土匠、纺织工人、切叶者、纸板制造者,同时也有石膏工人在拌和泥灰,木匠在钻木头,矿工在掘地下隧道,以及牛的大肠膜(用来隔开金箔)工人,各种各样的人都有。
快看啊!这里有一种会缝纫的蜜蜂。它剥下开有黄花底的刺桐的网状线,采集了一团填充的东西,很骄傲地用它的腮(即颚)带走了。它准备到地下,用采来的这团东西储藏蜜和卵。那里是一群切叶蜂,在它们的身躯下面,带着黑色的,白色的,或者血红色的,切割用的毛刷,它们打算到邻近的小树林中,把树叶子割成圆形的小片用来包裹它们的收获品。这里又是一群穿着黑丝绒衣的泥水匠蜂,它们是做水泥与沙石工作的。在我的哈麻司里我们很容易在石头上发现它们工作用的工具。另外,这有一种野蜂,它把窝巢藏在空蜗牛壳的盘梯里。还有一种,把它的蛴螬安置在干燥的悬钩子的秆子的木髓里。第三种,利用干芦苇的沟道做它的家。至于第四种,住在泥水匠蜂的空隧道中,而且连租金都用不着付。还有的蜜蜂生着角,有些蜜蜂后腿头上长着刷子,这些都是用来收割的。
我的哈麻司的墙壁建筑好了,到处可以看到成堆成堆的石子和细沙,这些全是建筑工人们堆弃下来的,并且不久就被各种住户给霸占了。泥水匠蜂选了个石头的缝隙,用来做它们睡眠的地方。若是有凶悍的蜥蜴,一不小心压到它们的时候,它们就会去攻击人和狗。它们挑选了一个洞穴,伏在那里等待路过的蜣螂。黑耳毛的鸫鸟,穿着白黑相间的衣裳,看上去好像是黑衣僧,坐在石头顶上唱简单的歌曲。那些藏有天蓝色的小蛋的鸟巢,会在石堆的什么地方才能找到呢?当石头被人搬动的时候,在石头里面生活的那些小黑衣僧自然也一块儿被移动了。我对这些小黑衣僧感到十分惋惜,因为它们是很可爱的小邻居。至于那个蜥蜴,我可不觉得它可爱,所以对于它的离开,我心里没有丝毫的惋惜之情。
在沙土堆里,还隐藏了掘地蜂和猎蜂的群落,令我感到遗憾的是,这些可怜的掘地蜂和猎蜂们后来无情地被建筑工人给无辜地驱逐走了。但是仍然还有一些猎户们留着,它们成天忙忙碌碌,寻找小毛虫。还有一种长得很大的黄蜂,竟然胆大包天地敢去捕捉毒蜘蛛,在哈麻司的泥土里,有许多这种相当利害的蜘蛛居住着。而且你可以看到,还有强悍勇猛的蚂蚁,它们派遣出一个兵营的力量,排着长长的队伍,向战场出发,去猎取它们强大的俘虏。
此外,在屋子附近的树林里面,住满了各种鸟雀。它们之中有的是唱歌鸟,有的是绿莺,有的是麻雀,还有猫头鹰。在这片树林里有一个小池塘,池中住满了青蛙,五月份到来的时候,它们就组成振耳欲聋的乐队。在居民之中,最最勇敢的要数黄蜂了,它竟不经允许地霸占了我的屋子。在我的屋子门口,还居住着白腰蜂。每次当我要走进屋子里的时候,我必须十分小心,不然就会踩到它们,破坏了它们开矿的工作。在关闭的窗户里,泥水匠蜂在软沙石的墙上建筑土巢。我在窗户的木框上一不小心留下的小孔,被它们利用来做门户。在百叶窗的边线上,少数几只迷了路的泥水匠蜂建筑起了蜂巢。午饭时候一到,这些黄蜂就翩然来访,它们的目的,当然是想看看我的葡萄成熟了没有
1849年,他被任命为科西嘉岛阿雅克肖的物理教师。岛上旖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种,燃起了他研究植物和动物的热情。阿维尼翁的植物学家勒基安向他传授了自己的学识。此后,他又跟随着莫坎-唐通四处采集花草标本,这位博学多才的良师为法布尔后来成为博物学家、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53年,法布尔重返法国大陆,受聘于阿维尼翁的一所学校,并举家迁进了圣-多米尼克街区的染匠街一所简朴的住宅里。
名言:
法布尔生前勉励一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人“要坚韧不拔地干,才能战胜困难!”他认为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决不能自暴自弃”。
他说:“开步走吧,只要走,自然会产生力量!”
他说:“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自己有没有觉悟与恒心。”
他说:“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
他说:“我不过是一盏灯,照亮了我面前的一小块路而已。”
他说:“我们所谓的丑美脏净,在大自然那里是没有意义的。”
他说:“勿庸讳言,在昆虫学领域应该保有少许天真。”
他说:“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 (或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他说:“如果有一天,女人爱男人爱到天荒地老,男人爱女人爱到至死不渝;如果看破生死,那死亡不也凄美吗?赞美上帝!”
法布尔曾经提出一个问题:“只为活命,吃苦是否值得?”为何吃苦的问题,他已经用自己的九十二个春秋做出了回答:迎着“偏见”,伴着“贫穷”,不怕“牺牲”、“冒犯”和“忘却”,这一切,就是为了那个“真”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可谓“求真”。求真!这就是“法布尔精神”。[3]
他的研究也自然遭到了正统力量的责难,法布尔辩驳说,“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是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的是死,而我却是探究的是生!”
鲁迅先生曾将《昆虫的故事》称为“讲昆虫的故事”“讲昆虫的生活”的楷模。
《昆虫记》被选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推荐阅读书目之一。
国际象棋和西洋棋是一种棋类。
囯际象棋(英语:chess),又称欧洲象棋或西洋棋,是一种二人对弈的战略棋盘游戏,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游戏之一,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人在家中、俱乐部中、网络上以通信囯际象棋或比赛的形式游玩。囯际象棋的棋盘为正方形,由32个深色和32个浅色方格交替排列组成。2014年1月25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尔森与微软公司创办人比尔·盖茨上演了一场国际象棋大战,开局仅仅79秒后,比尔·盖茨便输掉了整场对决。
1、占西女王(Rani of Jhansi),又译詹西女王、章西女王。名拉克希米芭伊,印度民族女英雄。1853年章西王公去世后,因无子嗣,以养子监护人身分登基。不久公国被英国兼并。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后,于5月在章西发动起义响应,驱赶英国侵略者。她的坚定和勇敢,使其成为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最受爱戴的***。1858年6月章西沦陷后撤至印度北部的瓜廖尔继续战斗,6月18日在城郊的保卫战中,遭遇英军罗斯将军的第8轻骑兵团,孤军奋战,身被数刀,被抬出战场后,伤重不治。牺牲时年仅23岁,被称为印度的圣女贞德。
2、圣女贞德,是法国的军事家,天主教圣人,法国人民心中的自由女神。被法国人视为民族英雄,也是历史上唯一能在17岁时就指挥国家大军并取得胜利的少女。
在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中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支持法查理七世加冕,为法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后为勃艮第公国所俘,不久被英格兰人以重金购去,被英格兰当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诬陷为异端和女巫,并判处以火刑。年仅十九岁。
3、伊丽莎白一世(英文: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名叫伊丽莎白·都铎,是都铎王朝最后一位君主,英格兰与爱尔兰的女王(1558年11月17日-1603年3月24日在位),也是名义上的法国女王。她是英王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的女儿。
1558年11月,伊丽莎白的同父异母姐姐玛丽一世去世,伊丽莎白继承王位。1559年1月15日,伊丽莎白正式加冕成为英格兰的女王。
伊丽莎白即位之初成功的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弗朗西斯·培根这样的著名人物。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也在此期间开始确立。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在英国历史上在位时被称为“黄金时代”。
伊丽莎白一世于1603年3月24日在里士满王宫去世,她终身未嫁,因此被称为“童贞女王”。也被称为“荣光女王”、“英明女王”。
4、维多利亚女王,(1819524—1901122) 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在位时间长达64年。她也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君主。她在位的64年期间(1837-1901年)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她统治时期,英国历史上称为“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加大侵略扩张力度,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占领了无数殖民地。她在位的60余年正值英国自由资本主义由方兴未艾到鼎盛、进而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时期,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君主立宪制得到充分发展,使维多利亚女王成了英国和平与繁荣的象征。
5、叶卡捷琳娜二世,俄罗斯帝国女皇,也是俄罗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称为大帝的女沙皇,1762年至1796年在位。是德国安哈尔特-采尔布斯特公爵的女儿。1744年被挑选为皇位继承人彼得三世的未婚妻。1745年与彼得结婚并皈依东正教,改名叶卡捷琳娜。1762年率领禁卫军发动政变而即位。
1767年召集新法典起草委员会会议,宣布女皇的训令,主张开明专制、严厉的法治主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她虽然想改善农奴制度,但是因贵族的反对而没有成功。此外她还修改地方行政制度、司法制度。贵族势力得到加强,农民和农奴的生存状况更加恶化。1773年至1775年发生普加乔夫起义。
对外政策方面,三次瓜分波兰,对土耳其作战取得黑海沿岸地区,并吞并了克里米亚汗国。宠臣和情人波将金去世后,她的以南进重建拜占廷帝国为目标的南进政策受挫。
这个时期的俄罗斯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叶卡捷琳娜被尊称为“大帝”,即俄罗斯帝国历史上两位大帝之一。
6、撒切尔夫人,英国保守党政治家,首相(1979~1991)。1925年10月13日生于英格兰肯特郡的格兰瑟姆。毕业于牛津大学索默维尔女子学院,先后获牛津大学理学士、文科硕士学位,并任该校保守党协会主席。1954年获税务律师资格。1959年当选为保守党下院议员。1961~1964年任麦克米伦政府年金和国民保险部议会秘书。1965~1969年先后任保守党住房与土地事务发言人,运输事务发言人,教育事务发言人,燃料与动力事务发言人等。1970年保守党上台,在希思内阁中任教育和科学大臣。1975年当选为保守党领袖,1979年出任英国首相。1983年6月,1987年6月两次连任。她既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也是英国20世纪内任职时间最长的政府首脑。在职期间,撒切尔夫人对内推行以抑制通货膨胀为首要目的的货币主义政策,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对外巩固和发展英美特殊关系,重视西欧防务体系的加强,她的各项政策被称为撒切尔主义。1990年11月,因坚持反对欧洲一体化与阁员们产生分歧,失去内阁支持。1991年4月正式去职,由梅杰接任。后以男爵身分进入议会上院。
撒切尔夫人坚持反共、反社会主义的立场,主张对前苏联采取强硬态度,自称她是最早发现戈尔巴乔夫是一个“西方可以同他打交道的人”。她重视和中国发展关系,曾于1977、1982、1984和1991年访华。1984年12 月在北京与中国政府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7、弗洛伦斯·南丁格尔,(1820年5月12日—1910年8月13日),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优裕家庭,因在克里米亚进行护理而闻名。她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女护士,开创了护理事业。“512"国际护士节设立在南丁格尔的生日这一天,就是为了纪念这位近代护理事业的创始人。
Tinseltown/Shutterstock
职业:女演员
国籍:美国人为什么出名:Tootsie(1982)、Music Box(1989)和Blue Sky(1994)。
出生日期:1949年4月20日出生地:明尼苏达州克洛奎特,美国年龄:70岁
一代:婴儿潮一代中国生肖:牛星星座:金牛座
事件杰西卡·兰格1982-12-01由悉尼·波拉克执导,达斯汀·霍夫曼和杰西卡·兰格主演的《图西》1982-12-03在好莱坞首映,由杰西卡·兰格主演的**《弗朗西斯·法默的生活》于1995年1月21日在美国第52届金球奖上首次公映:《阿甘正传》,汤姆·汉克斯和杰西卡·兰格荣获1995年3月27日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阿甘正传》,杰西卡·兰格和汤姆·汉克斯在推特上的Facebook分享上赢得分享著名女演员CharoGene TierneyJane WymanJulie ChristieMegan FoxStefanie Scott
1996年12月9日,哈尔滨兰格足球俱乐部正式在哈尔滨市工商局领取了营业执照。12月26日,由哈尔滨兰格实业集团出资组建的黑龙江省第一家职业足球俱乐部——哈尔滨兰格足球俱乐部正式成立,俱乐部聘请前国脚李宙哲回家乡担任主教练。
1997年4月12日,全国足球乙级联赛第一阶段比赛与第八届全运会足球预赛同时打响,俱乐部派出一队和二队分别代表黑龙江省参赛。联赛中,球队第一场正式比赛是远赴客场挑战长春亚泰队,但球队最终以0:1告负。 4月19日,哈尔滨赛区比赛在黑龙江省体育场揭开战幕,哈尔滨兰格队坐镇主场对阵前来挑战的鞍山毅腾连铁队,但最终以0:1负于对手。5月8日,《生活报》以28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购得兰格足球队余下六场主场比赛的冠名权。5月13日,李宙哲因带队成绩不佳被俱乐部免去主教练职务,任命原教练傅锐代理主教练职务。5月17日,中乙联赛北区第五轮在黑龙江省人民体育场进行,哈尔滨兰格足球队凭借一粒点球主场以1:0小胜实力强劲的北京宽利队,首次在中乙联赛中获得胜利。5月31日,中乙联赛北区第七轮,哈尔滨兰格队在客场以4:1大比分击败包钢带钢队,获得首次客场胜利。6月21日,中乙联赛第九轮,哈尔滨兰格队客场以2:2战平鞍山毅腾连铁队,取得了联赛以来的第一场平局。8月9日,在中乙联赛北区最后一轮比赛中,哈尔滨兰格队主场以0:2负于包钢带钢队,结束了自己在今年全国足球乙级联赛的第一次征战史,首次代表黑龙江征战职业联赛的兰格队以6胜2平6负积20分的成绩完成了中乙联赛。11月7日,哈尔滨兰格队宣布主教练由吴庭瑞出任。
1998年5月2日,中乙联赛北区比赛拉开战幕,哈尔滨兰格队在黑龙江省人民体育场主场迎战包钢带钢队,最终以1:0取胜。5月11日,俱乐部免去吴庭瑞的主教练职务,由杨楠代理兰格足球队主教练。8月8日,中乙联赛北区第一阶段比赛结束,哈尔滨兰格队以8战3胜3平2负积12分获东北区第三名,取得了参加12强决赛的资格,最终止步4强。同月,俱乐部因征战两年乙级联赛后冲甲失败,而损失1600万人民币之后突然宣布解散。
2002年3月26日,哈尔滨兰格俱乐部经重组后复出,宣布参加2002年全国足球乙级联赛,并聘请了大连人李应发执教。7月20日,中乙联赛东北区比赛结束,哈尔滨兰格队主场3:2力克延边队,取得了主场全胜的成绩,并以小组第二的身份晋级第二阶段的比赛。10月20日,在中国足球乙级队联赛决赛中,哈尔滨兰格队凭借点球以5:4战胜广东博力能队,夺得乙级联赛冠军,获得了参加2003年中国足球甲B联赛资格。
2003年3月29日,球队在第一个主场迎来甲B的领头羊长春亚泰,最终球队以2:0获胜。4月6日,甲B联赛第四轮,球队在第二个主场以1:0小胜江苏舜天队。 11月23日,甲B联赛结束,球队最终以3胜2平21负积11分的成绩排名垫底。 2004年2月,哈尔滨兰格俱乐部由于拖欠球员和教练的工资,被中国足协勒令退出联赛,球队最终解散。
1901年(第一届):
法国作家苏利·普吕多姆因诗《命运》、《幸福》、《眼睛》等散文;《论艺术》、《诗句的断想》等著作获诺贝尔文学奖。
1903年:
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因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居里夫妇因发现放射性元素镭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
法国科学家穆瓦桑因分离元素氟、发明穆瓦桑熔炉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07年
法国科学家因发现疟原虫在致病中的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8年
法国科学家李普曼因发明彩色照片的复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1年
法国科学家玛丽·居里(居里夫人)因发现镭和钋,并分离出镭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2年
法国医生卡雷尔因血管缝合和器官移植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3年
法国科学家里歇特因对过敏性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5年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因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获诺贝尔文学奖。
1920年
法国人布尔茨瓦因在创立国际联盟中做了大量工作获诺贝尔和平奖。
1921年
法国作家法郎士因小说《现代史话》获诺贝尔文学奖。
1926年
1)法国科学家佩林因研究物质结构的不连续性,测定原子量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法国人白里安因促进《洛迦诺和约》的签订、德国人施特莱斯曼因对欧洲各国的谅解作出贡献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27年
1)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因哲学著作《创造进化论》诺贝尔文学奖。
2)法国人比松因多方谋求和平与法德和好、德国人奎德因反对非法军事训练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28年
法国科学家尼科尔因对斑疹伤寒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9年
法国科学家德布罗意因提出粒子具有波粒二项性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5年
法国科学家约里奥·居里因合成人工放射性元素获诺贝尔化学奖。
1937年
法国作家马丁·杜加尔因小说《若望·巴鲁瓦》获诺贝尔文学奖。
1947年
法国作家纪德因小说《蔑视道德的人》、《田园交响曲》获诺贝尔文学奖。
1952年
1)法国作家莫里亚克因小说《给麻疯病人的亲吻》获诺贝尔文学奖。
2)法国人施韦泽在为非洲人民服务中表现出自我牺牲的精神获诺贝尔和平奖。
1957年
法国作家加缪因小说《陌生人》、《鼠设》等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0年
法国科学家佩斯因诗歌《幻想的形式》反映了当代场景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4年
法国作家萨特因作品“思想丰富,充满…探求真理的精神”获诺贝尔文学奖,但他拒绝了该奖。
1965年
法国科学家雅各布、利沃夫、莫洛因发现体细胞的规律性活动而共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66年
法国科学家卡斯特勒因发现、研究原子中赫兹共振的光学方法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68年
法国人卡森因抗击法西斯侵略保卫世界和平获诺贝尔和平奖。
1969年
法国作家贝克特因在荒诞派戏剧中的贡献获诺贝尔文学奖,但其拒绝了该奖。
1985年
法国作家西蒙因小说《佛兰德公路》获诺贝尔文学奖。
1988年
法国经济学家阿兰因市场理论和高效利用资源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91年
法国科学家热纳因把研究简单系统有序现象的方法,应用到更为复杂物质、液晶和聚合体的组合上作出贡献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2年
法国科学家夏帕克因发明多线路正比探测器,推动粒子探测器发展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7年
美籍华裔科学家朱棣文、美国科学家菲利普斯、法国科学家科昂·塔努吉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5年
74岁的法国人伊夫·肖万、63岁的美国人罗伯特·格拉布和60岁的美国人理查德·施罗克,因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的贡献而荣获2005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