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霜降的小知识

关于霜降的小知识,第1张

1 霜降小知识

2 霜降节气小知识

3 霜降的小知识

霜降小知识 1霜降的习俗有哪些

霜降登高 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

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天高云淡,枫叶尽染,登高远眺,赏心悦目,但也要有所讲究。

登高的时间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高时,要沉着,速度要慢,以防腰腿扭伤;下山不要走得太快,以免膝关节受伤或肌肉拉伤。

登高过程中,应通过增减衣服来适应温度的变化;休息时,不要坐在潮湿的地上和风口处;出汗时可稍松衣扣,不要脱衣摘帽,以防伤风受寒。 对于老年人来说,应带根手杖,这样既省体力,又有利于安全。

在爬山时要注意力集中,并注意脚下石头是否活动,以免踏空。 在陡坡行走时,最好采取“之”字形路线攀登,这样可缓解坡度。

鸭子好吃霜降补 闽南台湾的民间在霜降的这一天,要进食补品,也就是我们北方常说的“贴秋膘”。在闽南有一句谚语,叫做“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

从这句句小小的谚语就充分的表达出闽台民间对霜降这一节气的重视。 因此,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子就会卖的非常火爆,有时还会出现脱销、供不应求的情况。

乐得卖鸭子的老板们嘴都合不拢了,看来他们也必定会过一个开开心心的霜降节气了。 鸭可谓餐桌上的上乘肴馔,也是人们进补的优良食品。

尤其当年新鸭养到秋季,肉质壮嫩肥美,营养丰富,能及时补充人体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同时鸭肉性寒凉,特别适合体热上火者食用,所以秋季润燥首选吃鸭。

2有哪些霜降节气养生的知识

起居:穿衣要保暖,早晨莫贪睡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过渡的开始,最低气温可达到零摄氏度左右。

俗语有“霜降不算冷,霜降变了天”。此时节,昼夜温差变化增大,人们要注意添加衣服,特别要注意脚部和胃部保暖,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做好御寒准备,预防感冒。

保健专家特别提醒,秋天人体皮肤易干燥、脱屑,贴身衣服应定期换洗。手足保养上,要保持双脚干爽。

老年人不要穿硬底鞋,鞋要宽松些,袜子要透气护肤。 霜降时节,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热水泡脚除了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外,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并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

此时节,由于天气寒冷,很多人喜欢赖床贪睡。对此,保健专家解释,早晨卧室中积蓄着肌体一夜排出的废气,空气污浊,影响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加上空气中大量细菌、病毒、二氧化碳和尘粒,会使人更易发生感冒、咳嗽、咽炎、便秘等。

睡眠时间过长,还有可能降低心肌及全身肌肉收缩力,破坏心脏活动和休息的规律。 长期下来,人体体质会变差,容易生病。

因此,霜降时节要避免赖床不起,宜早睡早起,养成规律。

3霜降节气常识中菊花会习俗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霜降时节,秋菊盛开,民间在这时会举行菊花会,以表示对菊花的喜爱和崇敬。

天宁寺、陶然、龙爪槐等地是北京文人们举行菊花会的地方。菊花会的菊花或是散盆摆放,或是数百盆四面堆积成塔,称为“九花塔”,红、黄、蓝、白、墨、黑、紫,色彩缤纷。

菊花的品种不仅多而且很多都是珍品,如紫凤双迭、映日荷花、墨虎须、粉牡丹等。文人墨客在菊花会上泼墨作画、吟诗作对,傍晚时分才会离去。

一些富贵人家会在家中举办菊花会。霜降前,他们捜集数百盆珍品菊花,摆放在家中,也会搭菊花塔。

并在菊花塔前摆上酒菜,家人按长幼顺序,作揖鞠躬拜祭菊花神。然后邀请亲朋好友到家里吃米糕、饮菊花酒、泼墨作诗,自娱自乐。

4霜降的注意事项

10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的霜降,太阳黄经达210度时,开始霜降节气。此时气候渐冷开始出现初霜冻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纬度偏南的南方地区,平均气温多在16℃左右,离初霜日期还有三个节气。在华南南部河谷地带,则要到隆冬时节,才能见霜。当然,即使在纬度相同的地方,由于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贴地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差异,初霜期和霜日数也就不一样了。

用科学的眼光来看,“露结为霜”的说法是不准确的。露滴冻结而成的冻露,是坚硬的小冰珠。而霜冻是指由于温度剧降而引起的作物冻害现象,其致害温度因作物、品种和生育期的不同而异;而形成霜,则必须地面或地物的温度降到0℃以下,并且贴地层中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要达到一定程度。因此,发生霜冻时不一定出现霜,出现霜时也不一定就有霜冻发生。但是,因为见霜时的温度已经比较低,要是继续冷却,便很容易导致霜冻的发生。霜降过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开始大量收挖红苕。若收挖过早,苕块尚未充分膨大,就会影响产量;但收挖过迟,有可能遭受早霜冻危害,苕块受冻变质,不耐贮藏,故适时挖苕很重要。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南方地区气候温和,霜降期间,田畴青葱,橙黄桔绿,秋菊竞放,一树树芙蓉盛开,把富饶的“天府”打扮得更加艳丽。

霜降节气处于秋冬过渡期,气温变化幅度较大,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冷空气活动的预报,适时添加衣服。农村要抓紧有利天气,搞好秋收秋种。

5关于节气都有哪些小知识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搜索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霜降节气小知识 1有哪些霜降节气养生的知识

起居:穿衣要保暖,早晨莫贪睡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过渡的开始,最低气温可达到零摄氏度左右。

俗语有“霜降不算冷,霜降变了天”。此时节,昼夜温差变化增大,人们要注意添加衣服,特别要注意脚部和胃部保暖,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做好御寒准备,预防感冒。

保健专家特别提醒,秋天人体皮肤易干燥、脱屑,贴身衣服应定期换洗。手足保养上,要保持双脚干爽。

老年人不要穿硬底鞋,鞋要宽松些,袜子要透气护肤。 霜降时节,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热水泡脚除了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外,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并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

此时节,由于天气寒冷,很多人喜欢赖床贪睡。对此,保健专家解释,早晨卧室中积蓄着肌体一夜排出的废气,空气污浊,影响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加上空气中大量细菌、病毒、二氧化碳和尘粒,会使人更易发生感冒、咳嗽、咽炎、便秘等。

睡眠时间过长,还有可能降低心肌及全身肌肉收缩力,破坏心脏活动和休息的规律。 长期下来,人体体质会变差,容易生病。

因此,霜降时节要避免赖床不起,宜早睡早起,养成规律。

2霜降的注意事项

10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的霜降,太阳黄经达210度时,开始霜降节气。此时气候渐冷开始出现初霜冻。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纬度偏南的南方地区,平均气温多在16℃左右,离初霜日期还有三个节气。在华南南部河谷地带,则要到隆冬时节,才能见霜。当然,即使在纬度相同的地方,由于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贴地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差异,初霜期和霜日数也就不一样了。

用科学的眼光来看,“露结为霜”的说法是不准确的。露滴冻结而成的冻露,是坚硬的小冰珠。而霜冻是指由于温度剧降而引起的作物冻害现象,其致害温度因作物、品种和生育期的不同而异;而形成霜,则必须地面或地物的温度降到0℃以下,并且贴地层中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要达到一定程度。因此,发生霜冻时不一定出现霜,出现霜时也不一定就有霜冻发生。但是,因为见霜时的温度已经比较低,要是继续冷却,便很容易导致霜冻的发生。霜降过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开始大量收挖红苕。若收挖过早,苕块尚未充分膨大,就会影响产量;但收挖过迟,有可能遭受早霜冻危害,苕块受冻变质,不耐贮藏,故适时挖苕很重要。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南方地区气候温和,霜降期间,田畴青葱,橙黄桔绿,秋菊竞放,一树树芙蓉盛开,把富饶的“天府”打扮得更加艳丽。

霜降节气处于秋冬过渡期,气温变化幅度较大,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冷空气活动的预报,适时添加衣服。农村要抓紧有利天气,搞好秋收秋种。

3关于节气都有哪些小知识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搜索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4明天是农历"霜降"那位专家帮忙讲一下有关"霜降"的知识

霜降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在公历10月23日或24日,太阳位于黄经210°时为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是指初

霜降

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气温降至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凝结成白色结晶体,称为霜。这时中国黄河流域一般出现初霜,大部分地区多忙于播种三麦等作物,不耐寒的植物将停止生长,呈现一片深秋景象,为欣赏枫叶的好时机。《逸周书·周月》:“秋三月中气:处暑、秋分、霜降。”《国语·周语中》:“火见而清风戒寒。”三国吴韦昭注:“谓霜降之后,清风先至,所以戒人为寒备也。”魏巍《东方》第一部第十五章:“论节气,还不到霜降,这里已经下了好几场霜。”[1]

5霜降节气有什么习俗

霜降吃柿子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

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这时候的柿子皮薄、肉鲜、味美,营养价值高,其所含维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假如一个人一天吃一个柿子,所摄取的维生素c基本上就能满足一天需要量的一半。

柿子虽然美味,但一定注意不要空腹吃;吃的时候也要适量,每次最好不要超过100克;未熟的柿子不要吃;患有糖尿病、慢性胃炎、排空延缓、消化不良等胃功能低下者不宜食用。 柿子含糖高,且含果胶,吃柿子后总有一部分留在口腔里,特别是在牙缝中,加上弱酸性的鞣酸,很易对牙齿造成侵蚀,形成龋齿,所以在吃柿子后应该马上喝几口水,或及时漱口。

秋季是大闸蟹上市的季节,中医认为,螃蟹与柿子都属寒性食物,故而不能同食。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含高蛋白的蟹、鱼、虾在鞣酸的作用下,易凝固成胃柿石。

6霜降节气要注意什么呢

霜降节气要注意: 1、注意脚部保暖以防寒从足生 老人常说:“寒露脚不露”,就是告诫人们应注意天气变化,特别注重保暖,及时增减衣服,以防寒邪入侵,尤其不要赤脚,以防“寒从足生”。

两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特别容易受到冷 的影响。 专家提醒,脚部受凉,特别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人体抵抗力下降。

呼吸道对冷空气 最为敏感,骤然降温使呼吸器官抵抗力下降,病 邪乘虚而入。轻则引起外感咳嗽,重则可使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及哮喘性支气管炎发作。

寒露时的多变气候,使早午晚及室内外温差较大,极易使人伤风感冒,还会引起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 患有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的病人,症状也往往加重。

寒露过后,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热水泡脚除了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外,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并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 秋季泡脚时,避免在过饱、过饥或进食状态下,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养生,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

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压、经常头晕的人,都不宜用太热的水泡脚或长时间泡温泉。因为用热水泡脚或泡温泉后,会导致人体血管扩张,全身血液会由重要脏器流向体表,这必将导致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对于有心脏病、低血压的人群来说,就会增加发病的危险。

2、要防寒也要补阳 入秋后,人体的阳气处于相对弱的状态,如果不注重保暖,那么寒气加重,一些病症就会出现,比如打喷嚏、流鼻涕等。 一个现象值得一提,有一些年轻女性,这个节令了还穿着短裙或是露脐装,虽然自己不觉得冷,但这样其实是很不好的。

女性腰腹部的保暖是十分重要的,否则寒气入侵,一些妇科疾病也会乘虚而入。而且关节处如果长期暴露在外,老了也容易得关节疾病。

霜降到冬至的这段时间里,大家可以通过适当食疗来补足阳气,驱走寒气,比如当归、桂圆、生姜都是很好的食材。一早起来喝一碗生姜汤,对身体很有好处。

大家还可以试着做一些滋补汤,比如当归生姜羊肉汤,对补阳很有帮助。 除了食补,一些物理疗法也有补阳的功效。

养生专家教给大家一个办法——温灸。将艾草点燃后,熏身体的一些穴道,如熏足三里穴位(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能够起到养胃的作用。

艾草烟熏神阙穴位(腹中部、脐中央),有补肾阳的功效。

7霜降节气常识中祭旗神习俗的来历是什么

在我国古代,朝廷会在霜降日举行祭旗神仪式和阅兵大典。

阅兵大典上要举行骑术表演,骑兵会在马上展示各种惊险的特技表演。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中有记载:“霜降日,帅府致祭旗纛(古代军队的大旗)之神,因而张列军器,以金鼓导之,绕街迎赛,谓之‘扬兵’。

旗帜、刀戟、弓矢、斧钺、盔甲之属,种种精明,有飙骑数十,飞辔往来,逞弄解数,如1双燕绰水' ‘二鬼争环’‘隔肚穿针’‘枯松倒挂’‘魁星踢斗’‘夜叉探海’‘六臂哪吒’‘玉女穿梭’‘担水救火’之属,穷态极变,难以殚名,腾跃上下,不离鞍蹬之间,犹猿揉之寄木也。”清朝时仍会举行这个活动,厉惕斋的《真州竹枝词引》中曾说:“霜降节祀旗纛神,游府率其属,枯盔贯错,刀矛雪亮,旗帜鲜明,往来于道,谓之‘迎霜降’……”。

霜降的小知识 1霜降的注意事项

10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的霜降,太阳黄经达210度时,开始霜降节气。此时气候渐冷开始出现初霜冻。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纬度偏南的南方地区,平均气温多在16℃左右,离初霜日期还有三个节气。在华南南部河谷地带,则要到隆冬时节,才能见霜。当然,即使在纬度相同的地方,由于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贴地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差异,初霜期和霜日数也就不一样了。

用科学的眼光来看,“露结为霜”的说法是不准确的。露滴冻结而成的冻露,是坚硬的小冰珠。而霜冻是指由于温度剧降而引起的作物冻害现象,其致害温度因作物、品种和生育期的不同而异;而形成霜,则必须地面或地物的温度降到0℃以下,并且贴地层中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要达到一定程度。因此,发生霜冻时不一定出现霜,出现霜时也不一定就有霜冻发生。但是,因为见霜时的温度已经比较低,要是继续冷却,便很容易导致霜冻的发生。霜降过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开始大量收挖红苕。若收挖过早,苕块尚未充分膨大,就会影响产量;但收挖过迟,有可能遭受早霜冻危害,苕块受冻变质,不耐贮藏,故适时挖苕很重要。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南方地区气候温和,霜降期间,田畴青葱,橙黄桔绿,秋菊竞放,一树树芙蓉盛开,把富饶的“天府”打扮得更加艳丽。

霜降节气处于秋冬过渡期,气温变化幅度较大,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冷空气活动的预报,适时添加衣服。农村要抓紧有利天气,搞好秋收秋种。

2有哪些霜降节气养生的知识

1。

运动:注意动与静的合理安排 霜降一般在农历九月,一片秋高气爽的景象,此时肺金主事,运动量可适当加大,可选择登高、踢球等运动。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

也可选择广播体操、健美操、太极拳、太极剑、球类运动等。 气温越来越低,最好等太阳出来或比较暖和的时候出门锻炼,如果活动量大出汗热了,应该解开衣扣,让身体慢慢降温。

每次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注意动与静的合理安排,不宜过度劳累,更不可经常大汗淋漓,使阳气外泄,伤耗阴津,削弱机体的抵抗力。 霜降节气运动后应多吃防秋燥的梨、苹果、白果、洋葱、萝卜等食物,预防呼吸道疾病。

要注意保暖,防止因局部保暖不当等造成的慢性胃病、老寒腿等疾病。 2。

情志:保持良好的心态 霜降过后,小草开始慢慢枯黄,树叶也开始渐渐飘落,触景生情,人们会变得忧思起来。 心理专家介绍说,秋天是各种情绪病高发时节。

如果调理不当,极易诱发抑郁症等其他心理疾病。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要经常参加一些对身体有益的娱乐活动,比如唱歌、跳舞、登山、旅行等,在这些活动中,多与他人交流沟通。

3霜降节气常识中菊花会习俗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霜降时节,秋菊盛开,民间在这时会举行菊花会,以表示对菊花的喜爱和崇敬。

天宁寺、陶然、龙爪槐等地是北京文人们举行菊花会的地方。菊花会的菊花或是散盆摆放,或是数百盆四面堆积成塔,称为“九花塔”,红、黄、蓝、白、墨、黑、紫,色彩缤纷。

菊花的品种不仅多而且很多都是珍品,如紫凤双迭、映日荷花、墨虎须、粉牡丹等。文人墨客在菊花会上泼墨作画、吟诗作对,傍晚时分才会离去。

一些富贵人家会在家中举办菊花会。霜降前,他们捜集数百盆珍品菊花,摆放在家中,也会搭菊花塔。

并在菊花塔前摆上酒菜,家人按长幼顺序,作揖鞠躬拜祭菊花神。然后邀请亲朋好友到家里吃米糕、饮菊花酒、泼墨作诗,自娱自乐。

4霜降的习俗有哪些

霜降登高 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

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天高云淡,枫叶尽染,登高远眺,赏心悦目,但也要有所讲究。

登高的时间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高时,要沉着,速度要慢,以防腰腿扭伤;下山不要走得太快,以免膝关节受伤或肌肉拉伤。

登高过程中,应通过增减衣服来适应温度的变化;休息时,不要坐在潮湿的地上和风口处;出汗时可稍松衣扣,不要脱衣摘帽,以防伤风受寒。 对于老年人来说,应带根手杖,这样既省体力,又有利于安全。

在爬山时要注意力集中,并注意脚下石头是否活动,以免踏空。 在陡坡行走时,最好采取“之”字形路线攀登,这样可缓解坡度。

鸭子好吃霜降补 闽南台湾的民间在霜降的这一天,要进食补品,也就是我们北方常说的“贴秋膘”。在闽南有一句谚语,叫做“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

从这句句小小的谚语就充分的表达出闽台民间对霜降这一节气的重视。 因此,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子就会卖的非常火爆,有时还会出现脱销、供不应求的情况。

乐得卖鸭子的老板们嘴都合不拢了,看来他们也必定会过一个开开心心的霜降节气了。 鸭可谓餐桌上的上乘肴馔,也是人们进补的优良食品。

尤其当年新鸭养到秋季,肉质壮嫩肥美,营养丰富,能及时补充人体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同时鸭肉性寒凉,特别适合体热上火者食用,所以秋季润燥首选吃鸭。

5关于节气都有哪些小知识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搜索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无霜期的意思:从春季终霜起到秋季初霜止。

一、基本解释:

从春季终霜起到秋季初霜止,这段时间为无霜期。无霜期的长短反映宜于作物生长时期的长短。

二、详细解释:

指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一整段时间。在这一期间内,没有霜的出现。农作物的生长期与无霜期有密切关系。无霜期愈长,生长期也愈长。无霜期的长短因地而异,一般纬度、海拔高度愈低,无霜期愈长。

三、分布:

无霜期与农作物生长期有密切关系,无霜期长,生长期也长。无霜期长短在农业上是个很重要的热量指标。由于每年的气候情况不全相同,出现初霜和终霜的日期也就有早有晚,每年的无霜期也就不一致。通常所说的无霜期,是指从当地的平均终霜日到平均初霜日之间的天数。

无霜期性质:

在实际生产中,真正有危害的是霜冻,因此应该叫无霜冻期,即春季最后一次霜冻至秋季第一次霜冻之间的天数。霜冻的温度指标一般认为是气温在1℃或者地温在0℃以下时即产生霜冻。

5月份以前出现终霜冻,仅对育苗移栽的作物有影响,6月份出现终霜冻,对大多数出苗的作物就都有较大影响,同样秋季初霜冻如果出现在9月下旬对大多数作物影响不大,如果在9月中旬出现初霜冻将影响大多数作物的安全成熟,造成减产和水分过大。

一个地区“无霜期”的长短,主要与这个地区寒冷季节的长短有关。也就是说,寒冷季节长的地区,它的“终霜”结束时间迟,“初霜”开始时间早,“无霜期”就较短;与此相反,寒冷季节短的地区,它的“终霜”结束时间早,“初霜”开始时间迟,“无霜期”就较长。

这是因为霜是在天气比较寒冷的情况下出现的,当靠近地面和作物表面的温度下降到摄氏零度或零度以下时,附在物体表面上的水汽,才能凝结成白色的霜。

北方地区由于地面接受太阳热量比南方少;距冷空气的源地近,寒冷季节比南方长,这就决定了北方地区全年“无霜期”要比南方短。

  二十四节气主要跟农业生产有关:\x0d\  立春:(24)\x0d\  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22℃为春天,根据这一标准,浙北春天一般始于4月初。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春季也提早来到。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对于春天的始日,各地相差甚大,华南各地入春最早。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3~4℃,降雨量20~30毫米国。麦田清沟沥水防渍。油菜追肥,排水,中耕除草,重施迎苔肥。\x0d\  雨水:(219)\x0d\  冬去春来,气温回升,湿度增大,江南一带,雨日和雨量都有明显增加,确也名符其实。但是初春的天气乍暖还寒,变化无常。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5~7℃,降水量30~40毫米。其时大小麦陆续进入拔节孕穗期,看苗施肥,清沟排水,加强油菜的田间管理。\x0d\  惊蛰:(35)\x0d\  天气谚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沪);惊蛰闻雷声,全月雨轰轰(浙、鲁)\x0d\  惊蛰滴几点,九九倒回转(甘)\x0d\  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7~9℃,降水量30~40毫米。麦田要加强肥水管理,看墒(土壤有效水含量的经验判断方法俗称田间验墒,将土壤墒情分为5种类型,即汪水、黑墒、黄墒、潮干土和干土)、看苗、看天浇灌拔节肥、拔节水。油菜施苔肥。早稻准备育秧,植树造林。\x0d\  春分:(320/321)\x0d\  日光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时间几乎等长。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8~12℃,降水量40~60毫米。长江两岸自南到北,早稻先后浸种催芽,开始塑料薄膜育秧(防寒潮),抓冷尾暖头抢睛播种。继续管好小麦、油菜和做好植树造林,改善、保护生态环境产,调节气候。\x0d\  清明:(45)\x0d\  我国黄河流域冰雪融化,草木繁茂,自然界空气清新明洁,宜于踏青。从气候上分析,气温进一步回升,如受暖气团控制,遇上暖好天气,江、浙、沪、皖最高气温可升至25℃以上,当遭到较强冷空气影响时,最低气温可降到5‘、1以下,因此,乍暖还寒仍是这个节气的主要特征。从降雨来看,本节气内点雨未下有之,节气平均雨量60~70毫米。平均气温可达12~15℃。大江南北都进入了农忙季节,早、中稻先后播种,小麦拔节,油菜扬花,田间管理不能放松。玉米花生播种。\x0d\  谷雨:(420)\x0d\  清明过后,雨水增多,有利谷物生长,但是,有的年份此时滴水不下,甚至从清明到立夏一直不下雨,出现春旱,这对农业生产影响是很大的。越冬作物需要雨水以利返青拔节;春播作物播种后需要雨水才能保证出苗率高。一般本节气降雨量为70~80毫米,日平均气温14~18℃。此时,正是农村准备割麦、插秧、种棉的大忙季节。\x0d\  立夏:(55)\x0d\  暮春方去,新暑初回,万物生长,欣欣向荣。但根据气象学划分,候温(5日为一候)高于22℃时为夏季的标准对照。此时,只有以南真正进入夏季。有的地区四季不明显,如黑龙江省的爱珲以北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根本没有夏季。立夏节气所反映的夏季开始主要是指黄河以南地区。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19~22℃,节气降雨量为90~110毫米。春花作物进入黄熟阶段,要及时抢晴收割。立夏过后浙江将进入雨季,梅雨汛期开始,要做好防汛准备。\x0d\  小满:(520)\x0d\  “小满”是指黄河流域麦类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还未成熟,所以称小满。但是浙江此时春花作物籽粒已饱满成熟,农村一派丰收繁忙景象。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在20~23℃,节气降雨量为50~70毫米,与前后节气相比降雨稍偏少。但华南地区却先后进入雨季。大江南北夏熟作物先后成熟,抢晴收割。北方地区需加强麦田后期管理。春玉米、高粱、中耕、除草、培土尤其重要。\x0d\  芒种:(65)\x0d\  芒是谷实尖端的细毛;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紧张的夏收开始了,同时又是夏种比较繁忙的季节,所以芒种又称“忙种”。民间还流传着“春争日,夏争时”,“小满天赶天,芒种刻赶刻”,“麦熟一晌,龙口夺粮”。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23~25℃,节气降雨量为50~90毫米。要抓紧早稻培育管理,及时耘田、烤田提高土温,注意防治病虫害。适时播种晚稻。\x0d\  夏至:(622)\x0d\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全年白天最长。北京白天有18小时。往后,白天开始慢慢变短。但此时不是最热的时间,我国南北温度相差很小,不过10℃。多数年份降雨量100超过毫米,日平均气温24~28℃。要不失时机加强夏季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防治病虫害。\x0d\  小暑(77)\x0d\  “小暑不算热,热在数伏天”。7月是全年夏季风最强盛的时期,副热带高压笼罩江南,正常的情况是高温少雨为主要特色。日平均气温28~31℃,降雨量减少,一般60~80毫米。小暑面临着梅汛和干旱的转折期,各地在抓好防汛的同时,要及时掌握气象预报信息,加强蓄水防旱,力求做到防汛、抗旱两不误。\x0d\  大暑:(722)\x0d\  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是炎炎盛暑,这个节气对全国都适用。从降雨量来看,北方雨季已经到来,降雨量增多。长江流域梅雨结束,伏旱抬头,晴热少雨。在华南此时东南季风带来南海上空的水汽,降雨量仍比较多,本节气浙北降雨量20~50毫米。日平均气温27~31℃,是全年最高的时段。喜温作物,行长速度之快达到了顶峰。水肥田间管理一定要加强。晚稻插秧应抢在立秋之前。\x0d\  立秋:(87)\x0d\  黄河流域真正的秋天要比立秋晚一个半月左右,长江流域要推迟一个半月到两个月。江南仍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大地上积蓄的热量,一时尚不能散尽,所以还有秋老虎的暑热。雨少年份常有伏旱出现。日平均气温29~27℃,开始呈下降,雨量80~100毫米且分布不均匀。对晚稻要中耕除草,发生旱象要灌溉。秋播要抓紧。棉花摘顶,促进秋桃(棉)发育。\x0d\  处暑:(823)\x0d\  江南有些地方仍炎热不减,故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之说,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25~27℃;冷暖空气又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相遇,进入秋雨期,选题为80~120毫米。这时晚稻正处于生长关键时期。\x0d\  白露:(97)\x0d\  全国各地气温下降加快,天气转凉爽,“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随着季风转换,日照渐短,强度变弱,冷空气开始向南活动,全国大部分地区秋高气爽,连我国西南地区日平均气温也降到22℃以下,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21~24,降雨量70~90毫米。棉花分批采摘,秋玉米等作物加强后期的田间管理。\x0d\  秋分:(923)\x0d\  太阳直射点又回到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从气候学的角度分析,秋分以后,北方冷空气活动日趋活跃,有时一场西北风便可吹尽夏暑迎来秋凉。按常年规律,江、浙、沪的入秋期在9月底至10月初。我国东北、新疆等地多半在8月中下旬入秋,黄河下游地区9月中旬入秋,华南大地10月底到11月都会有秋凉的感觉。继续抓好晚稻田间管理。棉花选种收花。冬小麦、油菜做好播种前的准备。\x0d\  寒露:(108)\x0d\  此时,北方冷空气热力增强,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冷的高气压控制,雨季结束,经常晴空万里,日暖夜凉,日温差大,有利晚稻结实。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16~19℃,降雨量继续减少,约15~30毫米。寒露节气是长江流域直播油菜适宜期,江北地区开始播种冬小麦。\x0d\  霜降:(1023)\x0d\  从黄河流域看,初霜一般出现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气非常吻合,全国各地的初霜日南北相差很大,如东北的长春,在秋分时就有了初霜,而南方的广州,通常霜是罕见的,即使有,到冬至才见初霜。此时,长江中游地区日平均气温14~16℃,降雨量20~30毫米。要加强油菜、田园蔬菜的培育管理。森林防火的资金积累工作也要尽早落实。\x0d\  立冬:(117)\x0d\  黄河中下游开始结冰的日期是11月1~11日,与立冬是一致的,但在长江流域,真正的冬季要比立冬迟半个月左右;而青藏高原上是“六月暑天犹着棉,终年多半是寒天”;在广州至南宁北回归线附近冬无几日;海南省长夏无冬。所以立冬这个节气不适用于全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10~13℃,降雨量20~40毫米。搞好晚稻的收晒。做好冬小麦播种的扫尾工作。\x0d\  小雪:(1122)\x0d\  由于北方冷空气热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黄河流域在小雪节气,一般开始下雪。就全国而言,长江流域平均情况2月中下旬降雪;东北地区的初雪要提前到11月初以前;在福州、柳州、百色以南,是终年不见雪的。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7~10℃,降(雨)雪量10~20毫米。做好牲畜保暖越冬工作。\x0d\  大雪:(127)\x0d\  此时,地上有了积雪,黄河中下游地区,各地12月的积雪日数比11月要多一倍,甚至多四倍。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下降到5~8℃,降雪(雨)量10~20毫米。要加强冬小麦、油菜等春花作物的田间管理。\x0d\  冬至:(1222)\x0d\  阳光直射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白天最短;其后阳光直射位置背移,白昼渐长。“过了冬长一针,过了年长一线”。此时,北方冷空气强盛,标志着寒冬将至,最冷的时节来临。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2~5℃,降雪(雨)量10~30毫米。加强冬小麦、油菜等春花作物的田间管理。\x0d\  小寒:(16)\x0d\  气候变化除了其自身周期性的变化外,人类活动的深度、广度、力度以及大气环流异常、火山喷发尘烟等诸多因素,影响了气候固有的周期化变化规律。致使过去连续出现14年的暖冬现象。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1~3℃,江北0℃以下。降雪(雨)量10~30毫米。\x0d\  大寒:(121)\x0d\  此时在“数九寒天”,实为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再往后便是“水暖三分”的立春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1~3℃,降雪(雨)量10~30毫米。主要农事活动:积肥、造肥,冬修水利扫尾,开始绿化植树,清理改造鱼塘。

  1 青岛气候

  一、气候特征

  1、气温

  青岛地区虽无酷暑,却有严冬,青岛市年平均气温123℃,尚称适宜。年内以1月份为最冷,平均气温-09℃;8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53℃;百年来极端最低气温以1931年1月10日之-169℃为最低,而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2002年7月15日,最高气温达389℃。青岛气温的日较差较小。具有海洋气候的特征。

  2、降水

  青岛市降雨量年平均值6805mm,全年雨量集中在7、8两个月,两月的平均降雨量3031mm全年总降雨的45%。整个冬季平均降雨34mm,12月份雨量最少,仅为98mm。 近百年来,以1911年和1926年两年的雨水特多,前者12727mm,后者12467mm,相当于常年的两倍。1899年及1920 年雨量最少,各在400mm以下,仅相当于常年雨量的一半。青岛的大旱大涝之年并不多见,但各季节的的降雨量却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不均。或因春雨稀少而影响小麦收获,或因夏雨倾盆而造成山洪暴发。

  1899年整个春季降雨不足25mm,而1926年7-8月大雨频至,两个月降雨7813mm,超过了全年的雨量平均值,适为春雨少,夏雨多的明显例证。

  暴风骤雨在青岛并不多见,1928年9月17日之台风雨,日降雨量2254mm;当日,最强的1小时降雨达606mm, 均创造了历史的最高记录。

  青岛市的连阴雨天气亦极稀少,1917年7月10-23日曾连续降雨14日,为百年来阴雨连绵的最长时段。

  3、气压和风

  青岛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受西伯利亚地区移来的冷高压影响,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两者为不同属性的半永久性高压。3月中旬开始,由于冷高压在海上停留, 我市维持稳定的东南流场,东南风显占优势。仲秋开始, 极地冷空气活跃,北向风重占优势。

  受地形影响,我市终年多东南和西北两个风向。年平均风速49m/s,各月平均风速以3月最强为56m/s,9月最弱为41m/s。百年以来,平均风速最强的时次为1923年11月24日,北北西风324m/s瞬间最大风速则首推1939年8月31 日之北北东风403m/s,前者受寒潮影响,后者为台风所造成。

  二、光能资源

  就一般情况而言,云与日照呈反相关,换言之,云量多,日照减少,云量少,则日照增加。青岛的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411小时,百年来,以1968年日照时数为最多,达28315小时,以 1954年日照时数为最少,仅为19456小时。

  青岛各月的日照时数以5月份最多,计2572小时;10月份次多,为2448小时;12月份最少,为1785小时,2 月份次少为1895小时。但日照百分率则以10月份最大,计为70%,11月份次大,计为65%;7月份最小计为44%;6、8月份次小, 分别为52%和53%。故青岛之"秋高气爽"是当之无愧的;而6、7月份正为海雾盛行之时,常因海雾抬升而形成低云,故 6、7月份的日照百分率因云雾增加而减少。

  三、热量资源

  青岛地处亚热带与温带过渡区,兼备季风气候与海洋气候特点。青岛的冬季时间最长,与北京不相上下,春季升温缓慢,延续时间较长,仅次于冬季;夏季稍短而凉爽;秋季为时最短,匆匆为过,几次寒潮袭来,迅速转入冬季。

  用候平均气温来划分,青岛的春季开始于4月16日,终于6月30日,计76天;夏季开始于7月1日,终于9月10日,计72天;秋季始于9月11日,终于11月10日,计61天,冬季开始于11月11日,终于来年4月15日,计156天。

  就平均状况而言,青岛市自11月22日起, 最低气温开始低于0℃,结冰的时间共持续125天,3月26日起,我市与结冰告别。一年之内,青岛市最高气温大于30℃以上的平均日数为118天,其中有94天集中在7-8两个月。

  从6月16日至9月25日,为时3个月零9天的时段之内,青岛市的候平均气温大于200℃, 此间的气温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其中,7月26日至8月20日为时25天的时间内, 青岛市的候平均气温大于25℃,适为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段。

  四、农业气候灾害

  青岛地区的主要农业灾害,包括台风及其引发的风暴潮灾害,以及旱涝灾害、寒潮、大风、冰雹、干热风、龙卷风及农业病虫害灾害。

  1、台风及其风暴潮灾害

  自49年以来,因台风和与天文大潮迭加,而引发的天文大潮灾害共计13次。仅列举影响最大的3次台风和风暴潮灾害。

  a、39年台风中心袭击青岛

  39年8月31日,台风中心在青岛登陆,平均风速达290m/s,瞬间最大风速达403m/s,雨骤风狂,其势如海啸山崩,10m/s以上的风速持续110小时,总降雨量130mm以上,低洼地带尽成泽国,淹没农田3119亩,毁坏船只143只,人员死亡17人, 总计损失795960日元。

  b、85年9号台风

  85年8月19日,9号台风在青岛引起10级大风,阵风12级以上,过程降雨量达2546mm,海水倒灌淹没水产养殖区, 全市死亡29人,经济损失5亿元人民币。

  c、97年11号台风

  97年11号台风,途经我国沿海六省二市,8月20 日我市引发特大风暴潮,青岛出现建国以来的最高水位551cm, 近海出现六米的波高,浅海养殖业损失惨重,我市伤亡10人, 直接经济损失9亿元人民币。

  2、冰雹

  青岛年平均冰雹日数仅为08天,最早出现在3月,结束于10月份,1年中以5月降雹次数最多。

  3、霜冻

  青岛的霜冻年平均日数为46 4 天 , 最多的霜冻年份(1964-1965年)达81天;最少的年份(1948-1949年)只有12天。青岛的平均初霜日出现在11月17日,终霜日出现在3月 25日,初霜与终霜的间隔时间为1399天 ; 历史上最长的霜冻期达169天(1909-1910年),最短为91天(1945-1946年)。

  4、倒春寒

  系指3-4月候平均气温偏低2-3℃以上, 伴随降雨和北向大风的灾害性天气,常给越冬作物及果树带来冻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6778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13
下一篇2024-03-13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