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全诗

锄禾日当午全诗,第1张

诗句“锄禾日当午”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二首,锄禾日当午全诗如下:

一、《悯农二首》全诗

悯农

作者: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锄禾的意思:拿着锄头,除杂草。

2、原文:《悯农二首》

作者李绅朝代唐译文对照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翻译: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悯农第二首原文是什么

悯农二首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第二首怎么背

其二

锄禾日当午⑹,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⑺,粒粒皆辛苦?

其二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 ;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李绅悯农第二首

悯农

悯农

(唐-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简析]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

悯 农1

李 绅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

[简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

书湖阴先生壁第二首原文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

1、湖阴先生:指杨德逢,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2、护田:保护园田。据《汉书·西域传序》记载,汉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领护。将:携带。绿:指水色。

3、排闼:推开门。闼:宫中小门。据《汉书·樊哙传》记载,汉高祖刘邦病卧禁中,下令不准群臣进见,但樊哙排闼直入,闯进刘邦卧室。

[译文]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解说]

这首诗是题写在湖明先生家屋壁上的。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护田”与“排闼”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融化无痕。诗人用典十分精妙,读者不知典故内容,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而诗歌的深意妙趣,则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

[赏析]

这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首诗。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作者退居金陵(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

首二句赞美杨家庭院的清幽。“茅檐”代指庭院。“静”即净。怎样写净呢诗人摒绝一切平泛的描绘,而仅用“无苔”二字,举重若轻,真可谓别具只眼。何以见得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季节,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之内,连青苔也没有,不正表明无处不净、无时不净吗在这里,平淡无奇的形象由于恰当的用字却具有了异常丰富的表现力。“花木”是庭院内最引人注目的景物。因为品种繁多,所以要分畦栽种。这样,“成畦”二字就并非仅仅交代花圃的整齐,也有力地暗示出花木的丰美,既整齐又不单调。

这清幽环境令人陶醉,所以当诗人的目光从院内花木移向院外的山水时,他的思致才会那样悠远、飘逸,才会孕育出下面一联的警句,“一水”“两山”被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的形象,而为千古传诵。但后二句所以广泛传诵,主要还在于这样两点:一、拟人和描写浑然一体,交融无间。“一水护田”加以“绕”字,正见得那小溪曲折生姿,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这不恰像一位母亲双手护着小孩的情景吗著一“护”字,“绕”的神情明确显示。至于“送青”之前冠以“排闼”二字,更是神来之笔。它既写出了山色不只是深翠欲滴,也不只是可掬,而竟似扑向庭院而来!这种描写给予读者的美感极为新鲜、生动。它还表明山的距离不远,就在杨家庭院的门前,所以似乎伸手可及。尤其动人的,是写出了山势若奔,仿佛刚从远方匆匆来到,兴奋而热烈。所有这些都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而这种种描写,又都和充分的拟人化结合起来那情调、那笔致,完全像在表现“有朋自远方来”的情景:情急心切,竟顾不得敲门就闯进庭院送上礼物。二者融合无间,相映生色,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清新隽永,韵味深长。二、这两句诗也与杨德逢的形象吻合。在前联里,已可看到一个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的湖阴先生。所居仅为“茅檐”,他不仅“扫”,而且“长扫”(即常扫),以至于“静无苔”;“花木成畦”,非赖他人,而是亲“手自栽”。可见他清静脱俗,朴实勤劳。这样一位高士,徜徉于山水之间,当然比别人更能欣赏到它们的美,更感到“一水”“两山”的亲近;诗人想象山水有情,和湖阴先生早已缔结了深厚的交谊。诗以《书湖阴先生壁》为题,处处关合,处处照应,由此也可见出诗人思致的绵密。

此诗对于“一水”“两山”的拟人化,既以自然景物的特征为基础,又与具体的生活内容相吻合,所以气足神完,浑化无迹,成为古今传诵的名句。

在修辞技巧上,三四两句也堪作范例。“护田”和“排闼”的典故都出自《汉书》,是严格的“史对史”、“汉人语”对“汉人语”,可见诗律极为工细精严。但读来自然天成,全似未尝着力准确地说,由于诗人将典故融化在诗句中,我们只觉得他采用了拟人手法,而不感到是在“用事”。“用事”而不使人觉,这正是其成功之处。 这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首诗。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作者退居金陵(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 首二句赞美杨家庭院的清幽。“茅檐”代指庭院。“静”即净。怎样写净呢诗人摒绝一切平泛的描绘,而仅用“无苔”二字,举重若轻,真可谓别具只眼。何以见得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季节,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之内,连青苔也没有,不正表明无处不净、无时不净吗在这里,平淡无奇的形象由于恰当的用字却具有了异常丰富的表现力。“花木”是庭院内最引人注目的景物。因为品种繁多,所以要分畦栽种。这样,“成畦”二字就并非仅仅交代花圃的整齐,也有力地暗示出花木的丰美,既整齐又不单调。

桑条索漠栋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春天来了,桑树枝叶繁茂,柳絮也十分繁盛,漫天飞舞。清风吹送柳花余香,悄悄地送过墙头。 黄莺几声清脆的啼叫 ,惊醒了我的午觉,一梦醒来,我恍恍惚惚还觉得自己好像仍然在旧日所住的半山园中。

a纸画悯农第二首的古诗配画怎么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滴滴应皆辛苦,农民在烈日下清除稻田里的杂草,汗水淌过脸颊和手臂流向稻田,当你们每天吃饭的时候是否想起这一粒粒粮食付出了我们多少辛苦,画面是一农民在炎热的天空下,头戴斗笠,高卷衣袖,挥舞锄头,脸颊的汗水一滴滴淌下,

第二首是什么

谢谢 我只知道第2首了

第27分钟那首很熟悉 不过目前还没想到名字 呵呵,,!

歌名:sunshine in the rain

试听::mp3baidu/mtn=baidump3&ct=134217728&lm=-1&word=sunshine+in+the+rain&t=2

秋浦歌(第十四首)和悯农(第二首)都是描写秋天的情景图吗?

秋浦歌十七首

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该诗一、二句,作者从视觉的角度,通过侧面描写,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第一句是全景,只见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天地,在夜幕中远远望去,景色非常壮观;第二句是近景,可以看见从炉中喷出一股股紫色的浓烟,时而有腥红的火星从炉烟中欢快地跳出来。

三、四句,作者从视觉、听觉的角度,通过正面描写,体现了工人们那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

郝的本意是因为羞愧而脸红,工人们的脸庞因为炉火的烘烤,因为劳动的紧张,在月色的笼罩下和炉火的辉映中,一个个显得精神焕发,红光满面。 李绅《悯农》二原文 悯农 chūn zhǒnɡ yī lì sù , 春 种 一 粒 粟 , qiū shōu wàn kē zǐ 。 秋 收 万 颗 子 。 sì hǎi wú xián tián , 四 海 无 闲 田 , nónɡ fū yóu è sǐ 。 农 夫 犹 饿 死 。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谷子;栗粟。 3 犹:还。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译文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官夺去而饿死。 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的确都是秋天晓晓采纳吧

第二首是什么歌

第二首是2麦唱的。叫做《老鼠爱大米》

悯农二首里农夫为什么饿死

《悯农二首》里农夫饿死的原因:封建统治下苛刻繁重的捐税。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悯农二首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其一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其二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悯农二首的繁体怎么写

悯农二首的繁体字,

就是悯农二首,

就是这样写!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唐朝诗人李绅。李绅(772~846),字公垂,无锡(今属江苏)人,元和进士,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与著名文人白居易、元稹等交往甚密。元稹称李绅说:“予友李公垂,贶予乐府新题二十首,雅有所谓,不虚为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显见,李绅的诗风,与“锄禾日当午”诗的格调相一致。《全唐诗》收录李绅的诗,题《古风二首》,又称作《悯农二首》,其中之一就是“锄禾日当午”,另一首诗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两首诗的意义相同。

  一说“锄禾日当午”诗的真正作者,应该是唐朝另一位诗人聂夷中。此说的主要理由是:一,《全唐诗》于聂夷中和李绅名下分别收录这两首五言绝句,李绅《古风二首》诗后无篇章互见的说明,而在聂夷中《田家二首》诗后,加了一个脚注,称“锄禾日当午”等四句一作李绅诗。后来,人们选注聂夷中诗,干脆不取“锄禾”四句,这才引起误传。二,影印宋刻本《全芳备祖》列“锄禾”诗于聂夷中名下,所辑《田家二首》诗全文曰:“父耕原上田,子削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山;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而此书在李绅名下仅收录“春种一粒粟”等四句,可见古人把这首诗判归了聂夷中。三,聂夷中(837~?),字坦之,河东(治今山西永济西)人,咸通进士。《唐诗纪事》说:“(聂夷中)奋身草泽,备尝辛楚,尤为清苦。”聂夷中出身贫寒,入仕后仅做过县尉小吏,对农民的疾苦比较了解,才有如此贴近生活的诗句。《全唐文》共收聂夷中诗一卷,诸如《田家》这类题材的诗歌占四分之一,看来“锄禾日当午”诗的作者,非聂夷中莫属。

  以上两说都有道理,而一般认为作者是李绅,其实并非定论。

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原文:

《悯农》

李绅(唐代)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白话译文:

其一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其二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扩展资料

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

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参考资料-悯农二首

锄禾日当午的诗名是《悯农》作者是唐代李绅。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其一翻译: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其二翻译: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扩展资料:

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

这两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

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

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1 古诗中关于悯农的诗句

2 关于劳动节的诗句古诗悯农

古诗中关于悯农的诗句 1古诗《悯农》的诗文

悯农 (唐-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简析]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唐代诗人。 悯 农1 李 绅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 [简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

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

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

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唐代诗人。

2《悯农》的诗句

唐朝时候,亳州出了一名大诗人,名叫李绅。李绅自幼好学,二十岁中了进士,皇帝见他学识渊搏,才学出众,招官翰林学士。

有一年夏天,李绅回故乡亳州探亲访友。恰遇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经亳州,二人是同榜进士,又是文朋诗友,久别重逢,自然要盘桓一日。这天,李绅和李逢吉携手登上城东观稼台。二人遥望远方,心潮起伏。李逢吉感慨之余,吟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

何得千里朝野路,

累年迁任如登台。

意思是,如果升官能象登台这样快就好了。李绅此时却被另一种景象感动了。他看到田野里的农夫,在火热的阳光下锄地,不禁感慨,随口吟道: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李逢吉听了,连说:“好,好!这首作得太好了!一粥一饭得来都不易呀!”

李绅仰天长叹了一口气,接着又吟道: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李逢吉一听,天呀,这不是在揭朝廷的短吗?这小子好大胆,回到书房,李逢吉对李绅说:“老兄能否将刚才吟的两首诗抄下来赠我,也不枉我二人同游一场。”李绅沉吟一下说:“小诗不过三四十字,为兄听过,自然记得,何必抄录?若一定落笔,不如另写一首相赠。”李逢吉只得说:“也好,也好。”于是,李绅又提笔写下一首:

垄上扶犁儿,

手种腹长饥。

窗下织梭女,

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

化为嫫女姿。

一笑不值钱,

自然家国肥。

3《悯农》古诗

李绅《悯农》一

锄 禾 日 当 午 ,

汗 滴 禾 下 土 。

谁 知 盘 中 餐 ,

粒 粒 皆 辛 苦 。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3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un), 国内由于飧字用的很少,是个冷僻字,当初为了让诗歌更通俗易懂,改为餐了。

译文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李绅《悯农》二

春 种 一 粒 粟 ,

秋 收 万 颗 子 。

四 海 无 闲 田 ,

农 夫 犹 饿 死 。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谷子;栗粟。 3 犹:还。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译文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没有饭吃而饿死。

4古诗大全悯农一

悯农二首

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

宋代: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悯农

明代:于谦

无雨农怨咨,有雨农辛苦。农夫出门荷犁锄,村妇看家事缝补。

可怜小女年十馀,赤脚蓬头衣蓝缕。提筐朝出暮始归,青菜挑来半沾土。

茅檐风急火难吹,旋爇山柴带根煮。夜归夫妇聊充饥,食罢相看泪如雨。

泪如雨,将奈何。有口难论辛苦多,嗟尔县官当抚摩。

悯农

宋代:张咏

悠悠世事称无穷,千灵万象生虚空。活人性命由百谷,还须着意在耕农。

自有奸民逃禁律,农夫倍费耕田力。青巾短褐皮肤乾,不避霜风与毒日。

暮即耕兮朝即耘,东坻南垄无闲人。春秋生成一百倍,天下三分二分贫。

天意昭昭怜下土,英贤比迹生寰宇。惩奸济美号长材,来救黎元暗中苦。

我闻悯农之要简而平,先销坐食防兼并。更禁贪官与豪吏,悯农之道方始行。

5《悯农》的诗句

唐朝时候,亳州出了一名大诗人,名叫李绅。李绅自幼好学,二十岁中了进士,皇帝见他学识渊搏,才学出众,招官翰林学士。

有一年夏天,李绅回故乡亳州探亲访友。恰遇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经亳州,二人是同榜进士,又是文朋诗友,久别重逢,自然要盘桓一日。这天,李绅和李逢吉携手登上城东观稼台。二人遥望远方,心潮起伏。李逢吉感慨之余,吟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

何得千里朝野路,

累年迁任如登台。

意思是,如果升官能象登台这样快就好了。李绅此时却被另一种景象感动了。他看到田野里的农夫,在火热的阳光下锄地,不禁感慨,随口吟道: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李逢吉听了,连说:“好,好!这首作得太好了!一粥一饭得来都不易呀!”

李绅仰天长叹了一口气,接着又吟道: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李逢吉一听,天呀,这不是在揭朝廷的短吗?这小子好大胆,回到书房,李逢吉对李绅说:“老兄能否将刚才吟的两首诗抄下来赠我,也不枉我二人同游一场。”李绅沉吟一下说:“小诗不过三四十字,为兄听过,自然记得,何必抄录?若一定落笔,不如另写一首相赠。”李逢吉只得说:“也好,也好。”于是,李绅又提笔写下一首:

垄上扶犁儿,

手种腹长饥。

窗下织梭女,

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

化为嫫女姿。

一笑不值钱,

自然家国肥。

关于劳动节的诗句古诗悯农 1关于劳动节的古诗

关于农劳动节的古诗有《悯农》、《归园田居》、《四时田园杂兴》、《乡村四月》、《观刈麦》这5首,下面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些古诗:

1《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解释: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2《归园田居》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解释:南山下田野里种植豆子,结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

清晨起下田地铲除杂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锄回去。

狭窄的小路上草木丛生,傍晚时有露水沾湿我衣。

身上衣沾湿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3《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解释: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都帮着父母做事,干家务,让父母休息。小孩子哪里懂得种田织布之事,也学着大人在桑树阴下种瓜。

4《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解释:一条小河流淌在碧绿的山间,细雨微风中杜鹃在欢快地歌唱。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5、《观刈麦》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解释: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妇女们担着竹筩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

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

“俺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遗忘

2有什么关于劳动的古诗

垄上扶犁儿, 手种腹长饥。 窗下织梭女, 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 化为嫫女姿。 一笑不值钱, 自然家国肥。

观刈麦 时为盩厔县尉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悯 农 李 绅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 白居易的《卖炭翁》,代表作。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3关于劳动节的古诗词

五一劳动节的古诗如下:

1、《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bai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du美。zhi

君看一叶舟,出入风波里。

3、《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4、《归园田居》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dao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5、《乡村四月》

宋·专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属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6、《田家》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4关于劳动的古诗

《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悯农》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农家望晴》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贫女》唐·秦韬玉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

《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5古诗《悯农》的诗文

悯农 (唐-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简析]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唐代诗人。 悯 农1 李 绅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 [简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

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

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

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唐代诗人。

6劳动节诗句

1、《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7五一劳动节的古诗

五一劳动节的古诗如下:1、《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2、《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入风波里。3、《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4、《归园田居》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5、《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6、《田家》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8劳动节古诗

古诗1、《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诗2、《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古诗3、《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古诗4、《畲田调二首》

宋王禹

第一首

大家齐力孱颜,耳听田歌手莫闲。

各愿种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满青山。

第二首

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

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6908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14
下一篇2024-03-14

随机推荐

  • 怎样鉴别我买的妮维雅是不是真的呀

    妮维雅是一款非常受欢迎的护肤品牌,市场上也存在一些假冒伪劣产品。为了确保你购买到的妮维雅是真正的正品,请你多角度进行鉴别。我们可以从包装上入手。正品妮维雅的包装通常具有高质感,印刷清晰,无模糊或拼写错误。包装盒上会有具体的产品信息,如成分、

    2024-04-15
    53700
  • 在俄罗斯怎么买gucci

    如果你想在俄罗斯买 GUCCI 包包,你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1前往俄罗斯的 GUCCI 官方旗舰店购买。俄罗斯有多个 GUCCI 官方旗舰店,位于莫斯科、圣彼得堡和其他城市。你可以前往这些店铺,选择你喜欢的包包,并直接购买。2通过俄

    2024-04-15
    35000
  • 妮维雅和欧莱雅哪个好?妮维雅是哪国的品牌?

    妮维雅这个品牌大家都比较熟悉,很多人都会想到它们家的洗面奶,还经常被拿来和其他的护肤品牌做比较,比如说欧莱雅这个品牌,因为欧莱雅的护肤产和妮维雅一样也是有男士和女士的,那妮维雅和欧莱雅哪个好?妮维雅是哪国的品牌?1、妮维雅和欧莱雅哪个好妮维

    2024-04-15
    30200
  • 什么美白淡斑产品好用又实惠呢?

    一、玉兰油(OLAY)抗糖小白瓶精华液(光感小白瓶)olay新升级第四代小白瓶革新抗糖美白科技, 抵御79%糖化, 抗糖抑黑减黄,层层提亮,缓解皮肤暗黄的状况,让皮肤看起来白里透光。这款olay小白瓶又被大家称之为“SK2小灯泡的平价替代

    2024-04-15
    35800
  • 精华露和精华液的区别

    精华露和精华液的区别在于质地不同、使用方法不同、适合人群不同。1、质地不同精华露是高浓缩后的护肤品,例如著名品牌SK神仙水就是这类型的产品,质地较为粘稠,更适合干性皮肤使用。但对于油性肌肤,因为油脂分泌旺盛的缘故,不太适合多种精华类的护肤品

    2024-04-15
    22400
  • 女靴夏一个格一个格的叫什么鞋

    耐克商标图案是个小钩子。耐克一直将激励全世界的每一位运动员并为其献上最好的产品视为光荣的任务。耐克首创的气垫技术给体育界带来了一场革命。运用这项技术制造出的运动鞋可以很好地保护运动员的膝盖在其在作剧烈运动落地时减小对膝盖的影响

    2024-04-15
    27200
  • 美肤蒂尼是什么品牌

    美肤帝尼护肤品很好用。 我觉得对于敏感肌的我来说,它真的完胜珂润面霜,蕴含VCIP(学名抗坏血酸四异棕榈酸酯,这个抗坏血酸是强效抗氧化剂,也是咱们国家唯一承认的可以添加到婴儿食品中的抗氧化剂,抗老修护效果非常赞。成分扎实靠谱,能起到强效抗老

    2024-04-15
    333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