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江南
-----------------------------------------------------
在祖国内陆腹地,秦巴山地西部与青藏高原东侧边缘交汇地带,有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这里山川秀丽,气候温润,森林茂密,资源富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就是扼甘陕川三省要冲,素称“秦陇锁钥,巴蜀咽喉”,被人们赞誉为“陇上江南”的甘肃省陇南市。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南陲,东连陕西,南接四川,西邻甘南藏族自治州,北依定西市和天水市,地理坐标在东经104°1′--106°35′,北纬32°38′――34°31′之间。东西长221公里,南北宽220公里,总面积279万平方公里。全市辖武都、宕昌、文县、成县、康县、徽县、西和、礼县、两当等9个县,242个乡镇,3423个村民委员会,54万户,250万人口。境内有汉、回、藏等21个民族成份,7个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5万多人。市政府驻武都区城关镇。
形态多异的地形地貌
------------------------------------------------------------------
陇南地处西秦岭东西向褶皱带发育的陇南山地,位于我国阶梯地形的过渡带。她的西部向甘南高原过渡,北部向陇中黄土高原过渡,南部向四川盆地过渡,东部与陕西秦岭和汉中盆地连接。全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高山、深谷、丘陵、盆地依次分布,错落相间,形成独具特色、错综复杂的壮美景观。北部西礼山地呈现低山宽谷的黄土地貌,海拔1800米上下;东部徽成盆地介于北秦岭和南秦岭之间,长百余公里,宽数十公里,呈现丘陵宽谷地形,海拔1000米左右;西南部为高中山与峡谷地,高峻山岭与深陷河谷错落相接,对比显著,“举头峻峭嵯峨,侧耳波涛汹涌”,相对高差达1000米以上。自西北至东南,由大拉梁、岷峨山(海拔3552米)等高山经银洞山(海拔2468米)、牛头山(海拔2224米)等中山而至断头山(海拔1804米)和金子山(海拔1824米)等低山,重峦叠嶂,崖壁陡绝,角峰锯脊,石骨嶙峋。其间河谷幽深狭长,深切曲流十分发育,多急流险滩和瀑布。峡谷中高岸陡崖,峭立如壁。谷旁多狭窄的冲积平原断续出现,其中武都平原绵长近50公里,宽不过1公里。周边山峰:北为长江黄河分水岭之大拉梁和岷峨山,东有甘陕边界的透马驹山,西有与甘南相邻的葱地山,南为甘川分界的摩天岭。最高峰雄黄山,海拔4187米,座落在文县西北部的屯寨乡境内。最低点罐子沟,海拔550米,位于文县东南部的中庙乡境内,亦为甘肃省海拔最低点。
纵横密布的江河溪流
-----------------------------------------------------------------
陇南是甘肃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境内既多山,又多水,且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崇山峻岭间,处处溪水跌宕,飞瀑流泉。全市河流均系嘉陵江水系,一级支流有白龙江、西汉水等48条,总长1297公里;二级支流有白水江、岷江等751条,总长4756公里;三级支流有1651条,总长4313公里;四级支流有1312条,总长3428公里。百川争流,河网纵横,河流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05条。主要江河:嘉陵江干流,流经两当、徽县东南部,境内流程862公里,年径流量22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556平方公里。西汉水,为嘉陵江上游一级支流,流经礼县、西和、成县、康县等4县,境内流程2056公里,年径流量167亿立方米,流域面积9569平方公里。白龙江,是嘉陵江上游的最大支流,流经宕昌、武都、文县等3县,境内流程2295公里,年径流量938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32万平方公里。白水江,为嘉陵江二级支流,于文县石鸡坝乡入境,在玉垒乡关头坝汇入白龙江,境内流程1073公里,年径流量343亿立方米,流域面积3040平方公里。白龙江因其与秦岭、淮河同在北纬33°――34°之间,同属1月0℃等温线经过区,此线以南的江河皆不封冻,因而与秦岭、淮河同为中国地理上南方与北方的天然分界线
立体分布的多样气候
------------------------------------------------------------------
陇南属东亚季风气候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山脉走向的影响,区内气候复杂多样,分布独特,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带均十分明显,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特景观。
一是南北温差悬殊。由东南向西北,依次从亚热带湿润气候向暖温带湿润气候、温带半湿润气候和高寒阴湿气候过渡,年平均气温5℃――15℃,日照时数1700――2000小时,活动积温2600――4600℃,年降水量450――1000毫米,无霜期166――285天。武都、文县南部及康县东南河谷地带,海拔低于1000米,年平均气温高于14℃,活动积温大于4500℃,年降水量450――1000毫米,局部地方年降水量达1300多毫米,干燥度小于1,无霜期大于280天,热量和水分均为甘肃最高,是本省唯一的亚热带温润气候区。
二是垂直分带显著。东南部高山峡谷区,从河谷到山顶,随着地势逐步升高,气温热量急剧递减,气候由亚热带递变到暖温带、温带及寒温带,降水量则随海拔的递升而增加,地势愈高,降水量愈多。同时在纬度和地势均低处,气温一般皆高而降水量则有高有低,与局部地形紧密相关。之辈与农作物分布亦呈现错综复杂的状态。当地群众群众总结的“高一丈,不一样”和“旱收山,涝收川,不旱不涝收半山”的谚语,即是对陇南地形变化与水热分布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基本规律的形象概括。
“秦陇锁钥,巴蜀咽喉”的战略要道
-----------------------------------------------------------------
陇南地处中国地理几何中心,是大西北通往大西南的交通孔道。由于西秦岭横亘其间,重峦叠嶂,艰险异常,成为阻隔陇蜀交通的天然屏障,自古行人视作畏途,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绝唱。古代先民在高山峡谷之间,依山傍水,修建栈道,以为通途。由陇南入川沟通陇蜀交通的山口和栈道主要有:一是由两当越故道山(今太阳山)经陕西勉县入川;二是由徽县经大河店至山西略阳,沿嘉陵江谷地入川;三是由武都循白龙江谷地至文县碧口入川。由于所处地理位置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因而陇南向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成为历代用兵的古战场。汉光武“得陇望蜀”,诸葛亮六出祁山,邓艾偷渡阴平,吴玠挥师抗金,李自成艰苦奔杀,太平军血战阶州……,直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入川,都以这里为舞台,演出了一幕幕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历史活剧,遗留了众多供后人凭吊的古迹。
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
----------------------------------------------------------------
陇南气候温和,风光秀美,山资水色兼有北国之雄浑奇峻,南疆之灵秀旖旎,浑然一体,相映生辉。全国三大天池之一的阴平天池绿山环抱,碧波粼粼,天生一个“翡翠世界”;西北最大的溶洞武都万象洞奇幻绚美,气象万千,犹如世外仙台琼阁;国家级重点保护、甘肃唯一具有北亚热带生物群落和自然景观的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奇葩异树,竞相弄资,珍禽异兽,自由出没,被赞誉为“甘肃的西双版纳”;分布于全区各县的大河坝、三滩、红土河、梅园沟、云屏山等自然景点,茫茫林海,阵阵松涛,奇花异草,飞瀑流泉,被人们称作“陇上小九寨沟”;白龙江两岸“高江急峡雷霆斗,拓木苍藤日月昏”,宛如幅幅精美的山水画;徽成盆地桑麻遍四野,稻椒千重浪,呈现一派鱼米之乡的繁荣景象……,构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引人入胜。
源远流长的地域文化
----------------------------------------------------------------
陇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又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地域文化,丰富独特。境内宁家庄遗址,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传说中的人文始祖伏羲氏,就出生在陇南的仇池山。以牧马立国的秦人先祖的都邑西犬丘,就在今天的礼县、西和一带。古老的氐、羌民族,曾在此建立地方政权,成为活动中心。汉、藏、回和古氐、羌等多民族长期聚居,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风俗民情。秦陇文化与巴蜀文化、汉族文化与藏、回等民族文化相互影响融合,使陇南地域文化呈现南北交融、古今并存的显著特色。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产生过赵壹、仇靖、王仁裕、邢澍、张绶、何宗韩、吴鹏翱等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金石家和史学家,著述颇丰,名存千古。还有鱼窍峡《西狭颂》、祁山堡武侯祠,飞龙峡杜甫草堂、仇池故国遗址、鸑鷟山登真洞、八峰崖石窟,吴山吴王碑、赵世延家庙碑……等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闻名遐尔,形成了众多的人文景点,造就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古老而神奇的陇南,吸引了历代无数文人学士心往神驰,吟咏称颂,名篇佳作,千秋流传。诗仙李白曾往返陇蜀,涉足陇南,留下了千古绝唱《蜀道难》。诗圣杜甫曾寓居同谷,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歌。爱国诗人陆游曾从军河池,写出了许多激动人心的篇章。大文豪苏轼曾梦游仇池,作诗咏叹:“一点空明何是处,老夫真欲往仇池”,表达了他向往陇南的强烈愿望。
美丽而富饶的陇南,今天更加生机勃勃,蒸蒸日上,公路四通八达,旅游方兴未艾。以兰州――天水为连接点的“丝绸之路”通往九寨沟的若干旅游路线经过陇南,把陇南各主要观光景点相连成片,形成兰州――拉卜楞寺――宕昌――武都――文县――九寨沟,天水――礼县――西和――成县――武都――文县――九寨沟两条主要旅游路线。而礼县祁山堡――西和历城――成县下辨――徽县河池一线,又是三国遗迹旅游路线的重要路线。近年来,随着九寨沟的迅速崛起和陇南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这几条路线正在变成“丝绸之路”至九寨沟之间的旅游热线,中外游人争相前往,络绎不绝。
陇南十大 旅游 景点
1官鹅沟 AAAA
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甘肃省宕昌县城郊,距甘肃省省会兰州市340公里。2003年10月,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甘肃省宕昌县城郊,距甘肃省省会兰州市340公里。 ……
2阳坝生态 旅游 风景区 AAAA
康县阳坝生态 旅游 风景区位于甘肃省康县东南部,景区总面积50493平方公里,境内气候温润、景色秀丽,有红豆杉、香樟、白皮松等国列珍稀树种近40种;有金丝猴、金猫、大鲵等国列珍稀动物 ……
3万象洞 AAAA
位于武都县西15公里处的白龙江南岸杨庞村半山腰,因洞中有洞,乳石遍布,琳琅多姿,宛如包罗万象的阆苑仙宫而得名。 万象洞原名仙人洞、五仙洞,相传五位仙人在此-而得名。万象洞开成于千 ……
4西狭颂风景区 AAAA
西狭颂风景区位于成县西13公里处的天井山麓,鱼窍峡中。这里自然风光清幽绮丽,青山对峙,涧流清澈,一汪汪潭水似明珠相串,一挂挂短小的瀑布迭次相连。峡内的山、水、石、树,皆成风景;亭、 ……
5鸡峰山 AAAA
鸡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成县西南5公里处。它东接仙人崖,西连乱山,北临南河。鸡峰山以峰美、水秀、洞奇而得名,号称陇南第一山,徽成第一景,享誉陕、甘、川三省。 鸡峰山,因奇峰孤 ……
6甘肃秦文化博物馆 AAAA
甘肃秦文化博物馆坐落于甘肃省陇南市礼县城关镇东新南路开发区秦人广场,总占地面积约438647 ,总建筑面积为20533 。其中博物馆主体建筑面积8350 ,包括展厅、会议室、库房 ……
7晚霞湖 AAAA
晚霞湖晚霞湖位于西和县城以西5公里处的姜席镇境内。为陇南市十大重点 旅游 景点之一,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流域、漾水河支流的姜席河下游。水即郦道元《水经注·漾水》所称的建安水。 ……
8香山自然保护区
香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礼县境内,东经105度02分-105度10分,北纬33度45分-33度54分之间,面积1133平方公里。海拔1080-2532米(香山),属暖温带半湿润气 ……
9文县天池国家森林公园
文县天池国家森林公园文县天池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陇南市文县以北约100公里处的崇山峻岭之中。由于远古时期的地壳活动,致使地壳断裂,洋汤河河道被堵截,于是在海拔高度为2400余米的天魏山 ……
10白马河生态民俗风情景区
白马河生态民俗风情景区白马河生态民俗风情景区位于文县城西3公里白马河的铁楼藏族乡境内,是古白马氐的后裔白马藏族聚居区。铁楼藏族乡,是文县惟一的民族乡,也是陇南市7个民族乡之一,为文 ……
万象洞风景区
万象洞原名仙人洞、五仙洞,位于武都县西15公里处的白龙江南岸杨庞村半山腰。因洞窟深遂,钟乳石绚丽多姿,美妙神奇,随意拟之,辄肖毕真,而故名。洞内石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等自然景观千姿百态、深不可测,是目前我国开发的最大的地下天然艺术宫殿。
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
官鹅沟近些年像位懂得打扮的深闺羌女,在人们的瞩目中日渐秀丽端庄起来。那一沟纯净清爽的山水之气,在遍布沟底的大小湖泊和自然雕琢的奇石怪壁间徘徊,还有满目苍翠中或飞泻或飘逸着的喷珠溅玉的瀑布,都会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神奇。
阳坝亚热带生态 旅游 风景区
用“无水不秀、无山不青、林木茂盛、风光奇旎”来形容康县阳坝那是恰到好处的。景区内静则为潭,动则为瀑,动静成趣,美不胜收,有波光粼粼的月牙潭,碧海浩渺的天鹅湖,穿石喷玉的海棠谷瀑布,也有平静如海的河滩等10多处景点令人陶醉。还等什么,心动不如行动!
《西狭颂》风景区
这里青山对峙,奇峰峻秀,风景绮丽,悬崖绝壁上古西狭栈道足迹犹存,有李可染大师《西狭颂》碑题。峡内的山、水、石、树,皆成风景;亭、桥、廊、榭,相映成趣。西狭奇在山、美在水。不信,你可以去看看……
晚霞湖风景区
“我带上你,你带上帽子,骑上自行车去游湖一周,累了在湖边钓钓鱼,听鸟语闻花香,饿了吃一碗凉粉鱼!渴了吃个棒棒冰!晚餐就地取材,借个烧烤架子烤鱼,晚上烧一盆火玩个篝火晚会,劲歌热舞……”这正是对西和晚霞湖的写照。还等什么,就让我们一起领略西和晚霞的风光美景吧!
秦文化博物馆
秦文化博物馆坐落于礼县城关镇东新南路开发区秦人广场。礼县是秦人和秦文化的发祥地,秦文化博物馆依托丰富的早期秦文化文物和其他不同时期文化文物资源,向世人重现早期秦人那段恢弘壮阔的 历史 。
金徽酒文化生态 旅游 景区
甘肃金徽酒股份公司位于徽县伏家镇,这里北靠秦岭山麓,南依嘉陵江畔,气候温暖湿润,素有“陇上江南”之美誉。景区内环境整洁,绿树鲜花,喷泉亭阁,好似一座美丽的花园,花香伴着酒香,让人心旷神怡。
云屏三峡 旅游 景区
有诗赞曰:"黑水城,四道门,通巴蜀,噤秦陇",此地在 历史 上曾置为"黑水县"。云屏三峡长岭透迤、秀峰群立、层峦叠嶂、雄关险隘,山涧溪流清沌,河内碧潭映翠,其独特的山水风光集北国之雄奇和南国之秀丽于一身。
兵变红色 旅游 景区
两当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甘陕川交界的秦岭山区。1932年,由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甘肃领导发动的最早的一次武装起义“两当兵变”就发生在这里。
花桥村景区
2014年花桥村被列入国家乡村 旅游 扶贫重点村,2015年被国家 旅游 局评为“中国乡村 旅游 模范村”,同年被列为全市乡村 旅游 示范点。2016年在全省乡村 旅游 精准扶贫现场会上被授予“中国茶马古道文化艺术之乡”、 “甘肃省乡村 旅游 培训基地”、“全省农民回乡创新创业基地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陇南风光
个人感觉,陇南市的景点还是西和县晚霞湖湿地公园好玩,风景优美,交通方便,是夏天游玩的好去。是国家AAAA级湿地公园。
万象洞
武都万象洞风景区位于位于武都县西匕公里处的白龙江南岸畅庞村半山腰,因为洞中有洞乳石遍布,琳琅多姿,宛如包罗万象的问苑仙官而得名。万象洞原名仙人洞又名五仙洞,相传五位仙人在此修炼而得名。万象洞开成于千万年至三亿年前,属典型的岩溶地貌。万象洞内深不可测,是目前我国开发的最大的地下天然艺术宫殿石乳、石笋、石柱、石漫、石花等自然景观千姿百态,在全国同类溶洞中位居第四,人称“华夏北方第一洞”。洞内钟乳石万象林列,琳琅多姿,步入洞中,步移景换,如入仙境。自北周以来,游人不断,题记甚多。现为国家4A级 旅游 景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地质公园。
天池
文县天池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陇南市文县以北约100公里处的崇山峻岭之中。由于远古时期的地壳活动,致使地壳断裂,洋汤河河道被堵截,于是在海拔高度为2400余米的天魏山上,便汇成了状如葫芦的一湖碧水,文县天池有九道大湾和一百零八个小湾,方圆20公里,水深97米,水域面积80公顷。古称“天魏湫”,因湫在天魏山上而得名。文县旧志载,文县天池,碧波万顷,如揩新绿,微风鼓浪,势若海潮,岩树倒影,隐如龙跃。龙王庙前,有古松二株,大可十围,时有仙鹤来栖。
美食 推荐: 白画面、砂锅、洋芋搅团、豆花子
最佳季节: 6月-8月最佳。
建议游玩:3 天
晚霞湖位于西和县城以西5公里处的姜席镇境内。为陇南市十大重点 旅游 景点之一,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流域、漾水河支流的姜席河下游。水即郦道元《水经注·漾水》所称的建安水。2006年首届甘肃西和仇池山歌文化艺术节主会场亦在此设立,该水库是目前陇东南地区最大的水库。也是甘肃著名的高山水库,风景秀丽,交通便利。2008年,晚霞湖水利风景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批准,成为“国家水利风景区”。[1]现已经被评为国家AAAA级 旅游 景区。
武都有个万象洞,
陇南康县山无不秀,水吴不秀,森林覆盖率88%,有天然氧吧阳坝、清河等自然景区,处处是美丽乡村,民风淳朴,传统氐羌文化是 旅游 体验亮点。
官鹅沟由于离兰州近,所以知道的人多。陇南有名的地方不一定好玩,比如万象洞、西狭、鸡峰山、晚霞湖、秦人广场、阳坝、三滩、云坪、天池等等。但一些不为人知的地方,却充满了天然的野趣,比如康县迷坝乡的十字村,对对山。还有太石乡的柑柏树沟,成县化垭双石的清凉寺。
陇上江南,人杰地灵,就在今天,2017年9月6日。陇南机场第一架飞机降落了。估计十月就开始正式通航了!陇南机场是几代人的梦想!对于陇南人来说是个普天同庆的日子!
汉江在陕西省、湖北省。
全长1577千米,其中陕西境内干流长657千米,湖北境内长920千米,总落差1964米。在源地名漾水,流经沔县(现勉县)称沔水,东流至汉中始称汉水,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称沧浪水,襄阳以下别名襄江、襄水。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在历史上占居重要地位,常与长江、淮河、黄河并列,合称“江淮河汉”。
汉江干流发源于陕西省境秦岭南麓,有北、中、南三源:漾水为中源、沮水为北源、玉带河为南源。
漾水,源出陕西省宁强县北嶓冢山,亦曰东汉水。东经勉县为沔水,经褒城纳褒水始为汉水。陕西省志以此源为正源。
沮水,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留坝与凤县交界处的紫柏山(海拔2610米)南麓黄花坪,西南流入勉县张家河、纳入庙河和冷峪河后入略阳县两河口,继续南流至黑河坝流入留白河。白河汇入后转东南复入勉县境,至沮水新铺坝始称汉水。沮水全长130千米,沮水流域面积1747平方千米,年径流量537亿立方米。沮水在漾水北,历史上称其汉水古北源。
扩展资料
在陕西省境内,基本上自西向东流,汉江干流发源于陕西宁强县的嶓冢山,自西而东流经勉县、汉中市、城固县、洋县、石泉县、汉阴县、紫阳县、安康市汉滨区、旬阳县,于白河县进入湖北省。
在湖北省境内,汉江干流经白河县后,自郧西县进入湖北。丹江口以下,干流折向东南,沿途经襄阳市、宜城市、钟祥市、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汉川市等县市,最后由武汉市汉口龙王庙汇入长江。
干流丹江口以上为上游,河谷狭窄,长约925千米;丹江口至钟祥为中游,河谷较宽,沙滩多,长约270千米;钟祥至汉口为下游,长约382千米,流经江汉平原,两岸筑有堤防,河道婉蜒曲折逐步缩小,泄洪能力愈下愈小。
陕西省境内的汉江为汉江上游段,因此山地河流发育,支流众多,长度在5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68条,在100千米以上的有18条。水系分布为不对称树枝状,北岸支流比南岸多而长,河网密度也比南岸大,北岸为169千米/平方千米,南岸只有152千米/平方千米。
北岸支流发源于秦岭南坡,主要支流有沮水、褒河、湑水河、酉水河、金水河、子午河、月河、旬河、蜀河及金钱河等,南岸支流源于大巴山北坡,主要支流有玉带河、漾家河、冷水河、南沙河、牧马河、任河、岚河及坝河。
湖北省境内,为中下游段,汉江水系呈格子状排列,两岸支流较短,左岸较右岸发育。
截止2018年3月,西和县辖汉源镇、长道镇、何坝镇、姜席镇、石峡镇、洛峪镇、马元镇、大桥镇、西峪镇、十里镇、石堡镇、兴隆镇、苏合镇、稍裕镇、卢河镇、西高山镇和晒经乡、蒿林乡、太石河乡、六巷乡。
1、汉源镇
地处西和县城中心,现辖7个社区,14个行政村,区域总面积198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0881亩,其中退耕还林 亩,人均占有耕地07亩。
2、长道镇
地处西汉水上游,西和县北部为先秦文化发祥地之一,距县城25公里,总耕地面积437817亩,平均海拔1600米。
1984由长道公社改为长道镇,辖区9个村。
2004年将大柳乡合并到长道镇,辖区19个村。
3、何坝镇
地处西和县城西部,距县城125公里,东邻洛峪镇,北接十里乡,西北部与姜席镇相邻,西南部与礼县龙林乡接壤。
平均海拔1800米,年平均降雨量500毫米,年平均气温8℃,全年无霜期170天。
4、姜席镇
以姜川和席川两村得名,地处西和县城北部,1949年10月始设姜席乡,2003年7月撤乡建姜席镇。
全镇总土地面积10.62万亩,平均海拔1898.5米,年平均降雨量450毫米,年平均气温7.5°C,全年无霜期170天。
5、石峡镇
地处土石质山塬峡谷,位于县城东南部,距县城31公里,气候高寒湿润,河谷温暖,高差悬殊,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9至10度。
境内沟壑纵横,坡徒沟深,土壤贫瘠,气候干旱。
年均降雨量500毫米,无霜期200天,石峡镇东邻本县六巷乡和成县纸坊镇,南邻西高山乡,西与洛峪镇相邻,北与十里乡接壤。
6、洛峪镇
地处西和县城南25公里处,北纬34°,东经105°,约130平方公里,东邻十里乡,北临何坝镇,南接大桥乡,西连接蒿林乡。
南北长30公里,东西宽45公里。
旱、涝、雹等自然灾害频繁,农业基本脆弱,种植单一。
7、马元镇
地处黄土高原褐土层丘陵地带,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北部西和县东部边缘,总面积114平方公里,镇 驻地马家湾(北纬340东经1050),距离县城30公里。
8、大桥镇
地处甘肃省西和县城南部 ,总面积1478万亩,总耕地面积 1431万亩,平均海拔1273 米。
年平均降雨量400毫米,平均气温18摄氏度,全年无霜期270天。
9、西峪镇
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较为丰富,西峪坪古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处县城北郊,距县城5公里,十天高速、祁西公路横贯全境,交通便利。
该镇地处漾水河中游西崖狭长盆地,山势平坦,多为梯田,土层厚,地质肥。
川区比较开阔,雨量适宜,气候温暖,温差不大,年平均气温84度,海拔1500—1700米之间,年降雨量500毫米,无霜期180天。
10、十里镇
地处甘肃省西和县城南部 ,总耕地面积59058万亩,平均海拔1650米。
年平均降雨量450-600毫米,平均气温84摄氏度,全年无霜期180天。
11、石堡镇
地处西和县城北部 ,总面积108万亩,总耕地面积353 万亩,平均海拔1700米。
年平均降雨量500 毫米,平均气温8摄氏度,全年无霜期180天。
12、兴隆镇
地处西和县城东部 ,总面积6517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919万亩,平均海拔1800米。
年平均降雨量500毫米,平均气温 77摄氏度,全年无霜期160天。
辖22个村。
92个村民小组。
13、苏合镇
地处甘肃省西和县城西北部,距县城约15公里,东临西峪乡,南依姜席镇,西与礼县接壤,北与石堡乡相邻。
14、稍裕镇
为甘肃省西和县辖镇。
1949年设稍峪乡,1958年建公社,1968年并入玉泉公社,1985年分设稍峪乡。
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366平方公里。
西(和)马(元)公路过境。
15、卢河镇
位于甘肃省西和县东南部,距县城5千米,东部与六巷乡接壤,西部、南部与兴隆乡接壤,北部与汉源镇、十里乡接壤,属黄土丘陵高山区,总面积114平方千米。
16、西高山镇
位于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东南部,乡境呈蒲叶形,三面环水,地势平缓,平均海拔1600米,距县城41千米,镇域面积7918平方千米。
17、晒经乡
古为邛都夷寨,原属越西县,1951年划归汉源县置晒经乡,1955年并入河南乡,1962年析置晒经公社,1966年更名前进公社,1981年复晒经公社,1984年复乡。
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93公里。
面积251平方公里,人口04万。
辖晒经、李子、新龙3个村委会。
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薯类。
发展了大量经果林,内涵苹果、核桃、花椒、枇杷等。
18、蒿林乡
位于西和县西南部,西汉水两岸,距县城55公里。
北邻洛峪镇,东与大桥乡相连,西与礼县雷坝相接,龙昌公路龙凤——礼县段,纵穿全境,蒿林乡地处金陵山与云裹山之间西汉水河谷地区。
境内地势陡峭,植被稀疏,山体支离破碎,备受雨水冲刷,坡陡沟深,土地瘠瘦,旱、涝、雹等自然灾害频繁,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农业基础薄弱。
19、太石河乡
地处西和县南部,距县75公里,气候属于暧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平均年降雨量450ml。
境内旱、涝、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农业基础脆弱。
太石河乡东与大桥接壤,南邻武都区隆兴乡,西与礼县三峪乡相临。
总面积90平方公里,全乡13个行政村,44个社。
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经济林果为主。
20、六巷乡
1949年解放初期属纸坊区设六巷乡,1953年分设上巷、下巷乡。
1955年划归石峡区。
1958年始设六巷公社。
1968年合并于石峡公社。
1980年又恢复六巷公社建制。
1983年改社为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