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这些:
卷162_2 「公无渡河」李白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被发之叟狂而痴,
清晨临流欲奚为。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有长鲸白齿若雪山,
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
卷162_3 「蜀道难」李白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
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
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卷162_4 「梁甫吟」李白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
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
当年颇似寻常人。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
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
何况壮士当群雄。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帝傍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
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白日不照吾精诚,
杞国无事忧天倾。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智者可卷愚者豪,
世人见我轻鸿毛。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梁甫吟,梁甫吟,
声正悲。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风云感会起屠钓,
大人zj屼当安之。
卷162_5 「乌夜啼」李白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
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卷162_6 「乌栖曲」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
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卷162_7 「战城南」李白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
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然。烽火然不息,
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卒涂草莽,
将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卷162_8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卷162_9 「行行游且猎篇」李白
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将游猎夸轻趫。
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金鞭拂雪挥鸣鞘,
半酣呼鹰出远郊。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鶬迸落连飞髇
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儒生不及游侠人,
白首下帷复何益。
卷162_10 「飞龙引二首」李白
黄帝铸鼎于荆山,炼丹砂。丹砂成黄金,
骑龙飞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宫中彩女颜如花。
飘然挥手凌紫霞,从风纵体登鸾车。登鸾车,侍轩辕,
遨游青天中,其乐不可言。
鼎湖流水清且闲,轩辕去时有弓剑,古人传道留其间。
后宫婵娟多花颜,乘鸾飞烟亦不还,骑龙攀天造天关。
造天关,闻天语,长云河车载玉女。载玉女,过紫皇,
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方,后天而老凋三光。
下视瑶池见王母,蛾眉萧飒如秋霜。
卷162_11 「天马歌」李白
天马来出月支窟,背为虎文龙翼骨。嘶青云,振绿发,
兰筋权奇走灭没。腾昆仑,历西极,四足无一蹶。
鸡鸣刷燕晡秣越,神行电迈蹑慌惚。天马呼,飞龙趋,
目明长庚臆双凫。尾如流星首渴乌,口喷红光汗沟朱。
曾陪时龙蹑天衢,羁金络月照皇都。逸气棱棱凌九区,
白璧如山谁敢沽。回头笑紫燕,但觉尔辈愚。天马奔,
恋君轩,駷跃惊矫浮云翻。万里足踯躅,遥瞻阊阖门。
不逢寒风子,谁采逸景孙。白云在青天,丘陵远崔嵬。
盐车上峻坂,倒行逆施畏日晚。伯乐翦拂中道遗,
少尽其力老弃之。愿逢田子方,恻然为我悲。
虽有玉山禾,不能疗苦饥。严霜五月凋桂枝,
伏枥衔冤摧两眉。请君赎献穆天子,犹堪弄影舞瑶池。
卷162_12 「行路难三首」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
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烂草,
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含光混世贵无名,
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陆机雄才岂自保,
李斯税驾苦不早。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卷162_13 「长相思」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卷162_14 「上留田行」李白
行至上留田,孤坟何峥嵘。积此万古恨,春草不复生。
悲风四边来,肠断白杨声。借问谁家地,埋没蒿里茔。
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蓬科马鬣今已平。
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于此举铭旌。一鸟死,百鸟鸣。
一兽走,百兽惊。桓山之禽别离苦,欲去回翔不能征。
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交柯之木本同形,
东枝憔悴西枝荣。无心之物尚如此,参商胡乃寻天兵。
孤竹延陵,让国扬名。高风缅邈,颓波激清。
尺布之谣,塞耳不能听。
卷162_15 「春日行」李白
深宫高楼入紫清,金作蛟龙盘绣楹。佳人当窗弄白日,
弦将手语弹鸣筝。春风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
因出天池泛蓬瀛,楼船蹙沓波浪惊。三千双蛾献歌笑,
挝钟考鼓宫殿倾,万姓聚舞歌太平。我无为,人自宁。
三十六帝欲相迎,仙人飘翩下云輧。帝不去,留镐京。
安能为轩辕,独往入窅冥。小臣拜献南山寿,
陛下万古垂鸿名。
卷162_16 「前有一樽酒行二首」李白
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渌酒生微波。落花纷纷稍觉多,
美人欲醉朱颜酡。青轩桃李能几何,流光欺人忽蹉跎。
君起舞,日西夕。当年意气不肯平,白发如丝叹何益。
琴奏龙门之绿桐,玉壶美酒清若空。催弦拂柱与君饮,
看朱成碧颜始红。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笑春风,
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
卷162_17 「夜坐吟」李白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冰合井泉月入闺,
金缸青凝照悲啼。金缸灭,啼转多。掩妾泪,听君歌。
歌有声,妾有情。情声合,两无违。一语不入意,
从君万曲梁尘飞。
卷162_18 「野田黄雀行」李白
游莫逐炎洲翠,栖莫近吴宫燕。吴宫火起焚巢窠,
炎洲逐翠遭网罗。萧条两翅蓬蒿下,纵有鹰鹯奈若何。
卷162_19 「箜篌谣」李白
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贵贱结交心不移,
唯有严陵及光武。周公称大圣,管蔡宁相容。
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
他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
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
卷162_20 「雉朝飞」李白
麦陇青青三月时,白雉朝飞挟两雌。锦衣绣翼何离褷,
犊牧采薪感之悲。春天和,白日暖。啄食饮泉勇气满,
争雄斗死绣颈断。雉子班奏急管弦,倾心酒美尽玉碗。
枯杨枯杨尔生稊,我独七十而孤栖。弹弦写恨意不尽,
瞑目归黄泥。
卷162_21 「上云乐」李白
金天之西,白日所没。康老胡雏,生彼月窟。巉岩容仪,
戍削风骨。碧玉炅炅双目瞳,黄金拳拳两鬓红。
华盖垂下睫,嵩岳临上唇。不睹诡谲貌,岂知造化神。
大道是文康之严父,元气乃文康之老亲。抚顶弄盘古,
推车转天轮。云见日月初生时,铸冶火精与水银。
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女娲戏黄土,团作愚下人。
散在六合间,蒙蒙若沙尘。生死了不尽,
谁明此胡是仙真。西海栽若木,东溟植扶桑。
别来几多时,枝叶万里长。中国有七圣,半路颓洪荒。
陛下应运起,龙飞入咸阳。赤眉立盆子,白水兴汉光。
叱咤四海动,洪涛为簸扬。举足蹋紫微,天关自开张。
老胡感至德,东来进仙倡。五色师子,九苞凤凰。
是老胡鸡犬,鸣舞飞帝乡。淋漓飒沓,进退成行。
能胡歌,献汉酒。跪双膝,立两肘。散花指天举素手。
拜龙颜,献圣寿。北斗戾,南山摧。
天子九九八十一万岁,长倾万岁杯。卷162_22 「白鸠辞(一作夷则格上白鸠拂舞辞)」李白
铿鸣钟,考朗鼓。歌白鸠,引拂舞。白鸠之白谁与邻,
霜衣雪襟诚可珍。含哺七子能平均。食不噎,性安驯。
首农政,鸣阳春。天子刻玉杖,镂形赐耆人。
白鹭之白非纯真,外洁其色心匪仁。阙五德,无司晨,
胡为啄我葭下之紫鳞。鹰鹯雕鹗,贪而好杀。
凤凰虽大圣,不愿以为臣。
卷162_23 「日出行(一作日出入行)」李白
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历天又入海,
六龙所舍安在哉。其始与终古不息,
人非元气安得与之久裴徊。草不谢荣于春风,
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荒*之波。鲁阳何德,驻景挥戈。
逆道违天,矫诬实多。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卷162_24 「胡无人」李白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
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
太白入月敌可摧。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
卷162_25 「北风行」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
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
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别时提剑救边去,
遗此虎纹金鞞靫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卷162_26 「侠客行」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合下,白首太玄经。
卷一百六十三
卷163_1 「关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卷163_2 「独漉篇」李白
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
越鸟从南来,胡鹰亦北渡。我欲弯弓向天射,
惜其中道失归路。落叶别树,飘零随风。客无所托,
悲与此同。罗帏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雄剑挂壁,时时龙鸣。不断犀象,绣涩苔生。国耻未雪,
何由成名。神鹰梦泽,不顾鸱鸢。为君一击,鹏抟九天。
卷163_3 「登高丘而望远」李白
登高丘,望远海。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银台金阙如梦中,
秦皇汉武空相待。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盗贼劫宝玉,
精灵竟何能。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卷163_4 「阳春歌」李白
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披香殿前花始红,
流芳发色绣户中。绣户中,相经过。飞燕皇后轻身舞,
紫宫夫人绝世歌。圣君三万六千日,岁岁年年奈乐何。
卷163_5 「杨叛儿」李白
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博山炉中沉香火,
双烟一气凌紫霞。
卷163_6 「双燕离」李白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玉楼珠阁不独栖,
金窗绣户长相见。柏梁失火去,因入吴王宫。
吴宫又焚荡,雏尽巢亦空。憔悴一身在,孀雌忆故雄。
双飞难再得,伤我寸心中。
卷163_7 「山人劝酒」李白
苍苍云松,落落绮皓。春风尔来为阿谁,
蝴蝶忽然满芳草。秀眉霜雪颜桃花,骨青髓绿长美好。
称是秦时避世人,劝酒相欢不知老。各守麋鹿志,
耻随龙虎争。欻起佐太子,汉王乃复惊。顾谓戚夫人,
彼翁羽翼成。归来商山下,泛若云无情。举觞酹巢由,
洗耳何独清。浩歌望嵩岳,意气还相倾。
卷163_8 「于阗采花」李白
于阗采花人,自言花相似。明妃一朝西入胡,
胡中美女多羞死。乃知汉地多名姝,胡中无花可方比。
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
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
卷163_9 「鞠歌行」李白
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楚国青蝇何太多,
连城白璧遭谗毁。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
听曲知甯戚,夷吾因小妻。秦穆五羊皮,买死百里奚。
洗拂青云上,当时贱如泥。朝歌鼓刀叟,虎变磻溪中。
一举钓六合,遂荒营丘东。平生渭水曲,谁识此老翁。
奈何今之人,双目送飞鸿。
卷163_10 「幽涧泉」李白
拂彼白石,弹吾素琴。幽涧愀兮流泉深,
善手明徽高张清。心寂历似千古,松飕飗兮万寻。
中见愁猿吊影而危处兮,叫秋木而长吟。
客有哀时失职而听者,泪淋浪以沾襟。乃缉商缀羽,
潺湲成音。吾但写声发情于妙指,殊不知此曲之古今。
幽涧泉,鸣深林。
卷163_11 「王昭君二首」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长寒雪作花,
蛾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卷163_12 「中山孺子妾歌」李白
中山孺子妾,特以色见珍。虽然不如延年妹,
亦是当时绝世人。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
一贵复一贱,关天岂由身。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
戚姬髡发入舂市,万古共悲辛。
卷163_13 「荆州歌」李白
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荆州麦熟茧成蛾,
缲丝忆君头绪多。拨谷飞鸣奈妾何。
卷163_14 「雉子斑(一作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李白
辟邪伎作鼓吹惊,雉子班之奏曲成,喔咿振迅欲飞鸣。
扇锦翼,雄风生。双雌同饮啄,趫悍谁能争。
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天地至广大,
何惜遂物情。善卷让天子,务光亦逃名。所贵旷士怀,
朗然合太清。
卷163_15 「相逢行」李白
相逢红尘内,高揖黄金鞭。万户垂杨里,君家阿那边。
卷163_16 「有所思(一作古有所思行)」李白
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东隅。海寒多天风,
白波连山倒蓬壶。长鲸喷涌不可涉,抚心茫茫泪如珠。
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
卷163_17 「久别离」李白
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况有锦字书,
开缄使人嗟。至此肠断彼心绝。云鬟绿鬓罢梳结,
愁如回飙乱白雪。去年寄书报阳台,今年寄书重相催。
东风兮东风,为我吹行云使西来。待来竟不来,
落花寂寂委青苔。
卷163_18 「白头吟」李白
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
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此时阿娇正娇妒,
独坐长门愁日暮。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
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一朝将聘茂陵女,
文君因赠白头吟。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羞故林。
兔丝固无情,随风任倾倒。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抱。
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莫卷龙须席,从他生网丝。
且留琥珀枕,或有梦来时。覆水再收岂满杯,
弃妾已去难重回。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
卷163_19 「采莲曲」李白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
风飘香袂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卷163_20 「临江王节士歌」李白
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吴云寒,燕鸿苦。
风号沙宿潇湘浦,节士悲秋泪如雨。白日当天心,
照之可以事明主。壮士愤,雄风生。安得倚天剑,
跨海斩长鲸。
卷163_21 「司马将军歌(以代陇上健儿陈安)」李白
狂风吹古月,窃弄章华台。北落明星动光彩,
南征猛将如云雷。手中电击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
我见楼船壮心目,颇似龙骧下三蜀。扬兵习战张虎旗,
江中白浪如银屋。身居玉帐临河魁,紫髯若戟冠崔嵬,
细柳开营揖天子,始知灞上为婴孩。羌笛横吹阿亸回,
向月楼中吹落梅。将军自起舞长剑,壮士呼声动九垓。
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
卷163_22 「君道曲(梁之雅歌有五篇,今作一章)」李白
大君若天覆,广运无不至。轩后爪牙尝先太山稽,
如心之使臂。小白鸿翼于夷吾,刘葛鱼水本无二。
土校可成墙,积德为厚地。
卷163_23 「结袜子」李白
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
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
卷163_24 「结客少年场行」李白
紫燕黄金瞳,啾啾摇绿鬃平明相驰逐,结客洛门东。
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珠袍曳锦带,匕首插吴鸿。
由来万夫勇,挟此生雄风。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
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羞道易水寒,从令日贯虹。
燕丹事不立,虚没秦帝宫。舞阳死灰人,安可与成功。
卷163_25 「长干行二首(下篇一作张潮。黄庭坚作李益诗)」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鸳鸯绿蒲上,翡翠锦屏中。
自怜十五馀,颜色桃花红。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卷163_26 「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卷163_27 「上之回」李白
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乐意何极,金舆向回中。
万乘出黄道,千旗扬彩虹。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
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但慕瑶池宴,归来乐未穷。
卷163_28 「独不见」李白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西池。风摧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卷163_29 「白纻辞三首」李白
扬清歌,发皓齿,北方佳人东邻子。且吟白纻停绿水,
长袖拂面为君起。寒云夜卷霜海空,胡风吹天飘塞鸿。
玉颜满堂乐未终,馆娃日落歌吹蒙。
月寒江清夜沉沉,美人一笑千黄金。垂罗舞縠扬哀音,
郢中白雪且莫吟,子夜吴歌动君心。动君心,冀君赏。
愿作天池双鸳鸯,一朝飞去青云上。
吴刀剪彩缝舞衣,明妆丽服夺春晖。扬眉转袖若雪飞,
倾城独立世所稀。激楚结风醉忘归,高堂月落烛已微,
玉钗挂缨君莫违。
卷163_30 「鸣雁行」李白
胡雁鸣,辞燕山,昨发委羽朝度关。一一衔芦枝,
南飞散落天地间,连行接翼往复还。客居烟波寄湘吴,
凌霜触雪毛体枯。畏逢矰缴惊相呼,闻弦虚坠良可吁。
君更弹射何为乎。
卷163_31 「妾薄命」李白
汉帝宠阿娇,贮之黄金屋。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卷164_4 「黄葛篇」李白
黄葛生洛溪,黄花自绵幂。青烟蔓长条,缭绕几百尺。
闺人费素手,采缉作絺绤。缝为绝国衣,远寄日南客。
苍梧大火落,暑服莫轻掷。此物虽过时,是妾手中迹
这篇《宋词名句: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苏轼)》是 考 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译文]护城河里流淌着半池春水,城中到处开着春花,而千家万户的房屋在轻烟细雨中却模模糊糊地看不清楚。
[出典]苏轼《望江南》
注:
1、《望江南》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2、注释:
望江南又名《忆江南》、《梦江南》、《江南好》。《金奁集》入南吕宫。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宋人多用双调。
“风细”句:微风吹动杨柳,杨柳轻轻飘拂。斜斜:无风时柳枝垂直,风吹动柳枝更倾斜了。
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密州北城有台,名超然台,苏轼让人修葺一新,经常登临游玩,并且写了《超然台记》那篇有名的散文。超然台故址在今山东诸城。望:一作看。
壕,指护城河。
寒食,古时于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即清明前两日(亦有于清明前一日),禁火三日,谓之寒食节。寒食与清明相连,是旧俗扫墓之时。游子在外不能回乡扫墓,极易牵动思乡之情,故下文云"咨嗟","思故国"。
咨嗟,嗟叹声。
故国,指故乡,亦可理解为故都。
新火,寒食禁火,节后再举火称新火。新茶,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六引《学林新编》云"茶之佳品,造在社前;其次则火前,谓寒食节前也;其下则雨前,谓谷雨前也。"此处新茶指寒食前采制的火前茶。
3、译文1:
登上超然台远眺,春色尚未褪尽,和风习习,吹起柳丝千条细,这一湾护城河水绕了半座城,满城内皆是春花灿烂,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寒食之后,春意是该减了,酒醒后,面对这许许多多的无力与责任。
译文2:
春未暮,风中的细柳依然摇摆生姿。登临超然台远眺,看见满池春水,满城鲜花,千家万户被蒙蒙烟雨笼罩。
寒食已过,想起家乡,酒后心情忧郁。为了摆脱这浓浓的思乡之情,且生火煮茶。品尝着春天新采的茶叶,作诗自娱,不要辜负了这春天的好时光。
4、苏轼生平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首句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此处点明“寒食后”,一是说,寒食过后,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说,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以上两句,词情荡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全词所写,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即进入了“超然”的境界。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
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将写异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足见作者艺术功力之深。
6、苏轼在密州,适逢施政的困境。密州本是一座穷苦的“寂寞山城”,“火冷灯稀”,“昏昏雪意地垂野”。到任之初,当地“蝗旱相仍”,蝗灾、旱灾交相肆虐,“岁比不登,盗贼满野”。苏轼到密州,本是无奈的选择,自称是“脱网罗之患”的“散材”,心情是极不舒畅的。然而,面对逆境,胸存“尊主泽民”之志的他认为,“今虽在外,事有关于安危而非职之所忧者,犹当尽力争之,而况其事关本职而忧及生民者乎”只要关涉黎民百姓利益,份外份内之事他都要管。于是,他率领百姓灭蝗抗旱,平绥盗贼;筹措粮食,赈灾救民,使百姓“遂不失所,所活亦数千人”。苏轼的辛劳赢得了不菲的政绩,也赢得了百姓衷心的爱戴,他自己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于是,好游历玩乐的他,在密州北城修葺楼阁,谓之“超然台”,便于登高望远,饮酒作乐。这首词便作于台上,时熙宁九年(1076年)春。楼成,作有《超然台记》。“超然”者,谓“游于物外”,“无所往而不乐”。
《望江南》以登台游春起笔,勾画了一幅细风斜柳、春水鲜花、万千人家的祥和画图。登上超然台四处眺望,护城河里春水漾漾,密州城内满目鲜花,蒙蒙细雨沐浴着万千人家,令人心境平和,空明澄静。作者笔锋一转,由眼前之景唤起思乡之念,寒食节畅饮之后,如今酒醒,故乡何在?内心不由得发出一声嗟叹。然而,面对同游的老朋友,还是不要去怀想故乡吧,来呀,让我们重新生起火来,品尝品尝刚焙制的春茶,吟诗饮酒,可要趁着尚未衰老的大好年华!作者以一种乐观而豁达的人生态度对待心中的郁闷,以一种高雅而超脱的人生追求平息了内心的矛盾,洒脱地超越了不如人意的现实。
这首词颇能代表苏轼此一时期的思想特点,在他看来,“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如果能摒弃对物欲的孜孜追求,“游于物之外”,便能超越尘世的扰攘,做到“无所往而不乐”了。苏轼的这一思想贯穿了他后来不幸的一生。
7、“望江南”本是小令,二十六字,东坡写的是双调,即把原来的形式重叠了一遍,变成了五十二字,上阕写所见之景,下阕抒触景而生的情。情景合一,营造独到的意境,表达复杂的感情。
暮春时节的城外景色非常秀美。柳条在春风中轻轻摇曳,婀娜多姿,“斜斜”两字,十分形象地写出了柳枝被春风吹动后的情态,妩媚极了。刚进入晚春,正是百花盛开的时光。词人兴致来了,就“试上超然台上望”,登临远眺,赏玩大好春色。护城河里,春水溶溶,碧波荡漾,环视城池的各个角落,都开满了各种奇异的鲜花。“半壕春水一城花”,简直如江南那样,美得无法形容。“烟雨暗千家”,使读者想到“杏花春雨江南”。这段景物描写,词人运用他绘画上的深厚艺术造诣,注意动静相配和色彩明暗相衬。柳枝依依,春水盈盈,这些都是动态的,变化着的;而烟雨中的千家,却是静态的,不变化的。细细想来,这就是一幅烟雨江南的写生。虽然只有寥寥几笔,却写出了晚春时节的特点。同时,春水的一色,鲜花的万紫千红,也令人眼前一亮,情不自禁地感叹:好美的春色!
寒食,清明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词人喝了些酒,以此来麻痹神经,可是醒来后却加倍的神伤。中华习俗,清明节前后,春光明媚,正式以内中的时光,应当返乡扫墓,祭祀祖先。东坡的父母妻子都埋葬在家乡眉山,离密州有几千里路远。扪心自问,他是多么渴望回乡祭扫亲人的坟墓!可是,他此时却想回而不能回。公务在身,怎好离开?而且这个时候正是国家多事之秋,变法派与守旧派斗争正酣,自己贸然回乡祭祖,被变法派知道后不知会加上多少莫名的罪!所以,算了吧,“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寒食过了,可以用新火了,悠闲地去煮新茶,品新茶吧,闲时可以饮酒写诗填词,这些都是人生的享受。大自然现在是春未老,一年里最美丽的时候,而自己也是正当好年华,不能让它白白溜走,尽量地去享受吧。
从表面看,这首词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真的有登上超然台而能超然物外、“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眼前远处江湖应尽量借诗酒自娱。
这里,东坡主张珍惜美好年华,放下一切痛苦,自在地去喝酒。
8、好一个“春未老”!既然敢说春未老,人自然也抱持未老之心。试想一下,苏老夫子在公务之余,登台而上。风“细”,柳“斜”,轻凉之风徐徐吹来;柳枝似人手,以一个“斜”勾勒和挽留行经路人。一衣带水,漾映眼底;辉照满城,缤纷春花。而后看千家檐瓦,迷蒙雨影中。尤其“新火试新茶”,自然有了苏轼“诗酒趁年华”的感慨。时光荏苒,我们依旧能感受那颗“游于物外”的超然之心。
“半壕春水一城花”,“半壕”对“一城”,“春水”对“(春)花”,句中自对十分工整。“半壕”、“一城”与“千家”,连用了三个数量词,从少到多,从眼前到远处,从俯瞰到周览到远眺,仿佛一位高明的画家,先画好近处景物,再以大写手法泼墨淋漓,渲染出深远的背景。苏轼活用数词和量词既有嗜好,又有手段。他在这两句词中把三个数词和三个量词组织、搭配得多么贴切、巧妙、自然!他在五十九岁高龄时被政敌迫害远贬惠州的途中,写了一首七律《八月七日出入赣,过惶恐滩》,首联“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竟能在十四个字的诗句中灵活自然地用了六个数词、四个量词,并使它们组成工巧的对仗,从而生动、形象地描述出他被贬的遥远路程,他的衰老容貌,以及他所处的艰难险阻的情况,并且融入了自怜、自叹、自嘲的复杂感情,其因难见巧地妙用数量词增添诗情画意的艺术动力,令人叹为观止!从这首诗回过头来看,《望江南》词对数量词的活用,还不过是苏轼小试牛刀而已。
9、下了十多天的雨,每天都有不同的感慨。听着那淅沥的声响,时不时心中泛上几分酸楚,又带着些厌倦。我变了,变得越来越感性,随便一点小事就会影响到我的心情。大概是离开家一个人生活所致吧。远离了家庭的温暖,一切都要靠自己打理,昂首面对一切,迎接人生中的风风雨雨。曾经以为我会很脆弱,但正相反,独自一人从未掉过一滴泪。习惯于沉默,习惯于用不加掩饰的笑发泄一切,总不自觉地想起那句,越痛越笑。
这几天脑海中总在想着这句诗,这句我以前非常喜欢的诗。以前看到它,就好像目睹了落英缤纷的场景,万事万物都处在烟雾朦胧中,真是诗情画意。但现今的我觉得曾经的想法真是一种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感情,是一种无病呻吟。霪雨霏霏,半壕春水,不见一丝嫣红;烟雾笼罩,只感到刺骨的凉意和往返时发际在风中乱舞的狼狈。诗意而又具有浪漫色彩的东西要在外界影响很小而心又无限畅快的情形下才能呈现。撑着的伞被大风给吹折了,像上战场一般在食堂打着饭菜,我想再有才的诗人也感受不到它的浪漫之处。一切都是现实的,赤的现实。
社会是让人回归现实的,太理想化会让自己很受伤。如今的我无比的渴望见到阳光,即使是微弱的,也能让我感到万物都是那么的真实,那样的自然。
10、读过《望江南》的人,都会在心中构筑出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江南,江南在诗词中,《望江南》中的江南,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地点,在那些或富丽或华美或清泠的字里行间,江南早已散漫成一片氤氲水色,浸入了文化之中。苏轼给江南的生命徒添一片水光波影,一派浅吟低歌。
“风细柳斜斜”,“烟雨暗千家”。自认为这样的轻歌曼舞的景象只适合苏州。曾经无数次驻足在苏州,却总被那一派“和风拂细雨、烟雨暗千家”所吸引。尤其是那句“烟雨暗千家”总是让我想到梦里的苏州。梦里的苏州,繁华而古老,细水之上宛如飞鸿的石桥,桥边垂钓的老者端坐成千年不变的石雕;有骑竹马的孩子快乐的奔跑,口中哼唱吴越古老的歌谣。正是这样的景色紧紧抓住了那些在“细雨”中随着“斜斜的杨柳”离开“千家”的游子的心,才有了那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在寒夜里映着月落乌啼,牵挂着游子离人的断肠。还有那些“和风”、“斜柳”般青丝飞扬的女子,腰缠长鞭,肩背龙泉,紫杉如花,长剑胜雪。无数次沉湎在那样的宋词里,迷失在这样的幻象中,醒来的瞬间,怅然若失。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苏轼在超然台上的豪言壮语不也是江南水性的赋予吗?江南水碧,萦绕的绝不紧紧是朦胧忧伤,不论是苎萝山下的夷光,还是西湖畔长眠的岳飞,碧水青山赋予他们灵动秀逸的面容与文思,也赋予了他们水性顽强的铮铮铁骨,教他们面对“半壕春水一城花”的大好江山时,背负起历史的托付,为绿水青山而战,为家园而战,为江南而战。“试上超然台上望”更是江南对他们的叮嘱,要把超然的豪情与坚强的背影留给后人。任细水长流,任落英缤纷,他们站在历史的一点,倾尽全力的守护那脆弱如斯的平安。
正是因为夷光和岳飞的努力,才有了“半壕春水一城花”的江南。轻歌曼舞,暗香盈袖,唱尽千年无尽轮转的华衰。
每每读完这首宋词,心海的涟漪久久荡漾,我不知自己是否该去看看今日的江南,看她是否同于苏轼笔下的梦里水乡。或许该去,去看看姑苏的园林与西湖的月色;或许不该去,任由这首《望江南》荡漾成无法割舍的水光。
然而不论如何,我都知道,那“和风”“斜柳”“春光”“繁华”“千家”早已与我的心相溶。
11、烟雨江南,江南似水!江南一个充满柔情细致的地方,长年水意充沛,让人浮想联翩!
自古以来,江南的水在诗人的笔下总是开出一朵朵淡雅的花,无论是唐·白居易的江南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还是宋·苏东坡望江南:“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这些优美动人的诗句,都离不开对水的描写!
春雨潇潇,细腻缠绵,江南便踏雨而来,在细细的烟雨里飘渺袅娜;在绿柳迢迢里涤荡回转;在紫燕呢喃里朦胧飘渺。
一帘微雨,轻巧地笼罩了那些远山近水,亭台楼阁,小巷人家。阡陌纵横,采桑的女子踏着细细的烟雨轻歌而来,抬眼却望不见那边的天,心思便遥遥地暖了!
喜欢这样的江南,水意葱茏,漫过心坎。驳斑的墙院,墨绿色的青苔悄悄地爬满了巷子,瓦楞,细雨微洒里,浸透着别样的风情。
在这些铺满鹅卵石的巷子里行走,步子轻浅,细语浅笑,撑一把有细碎花朵的小伞,感受时光寂静地滑过耳际,尘世的沧桑便在行走的孤独里远去
春意盎然的江南是多情的,只需用心品味这份静谧,这份淡雅就好!端坐在阁楼上,或者是靠河的小院里,看流水缓慢地淌过。小船悠悠,竹蒿轻点,船头或站一戴斗笠的老翁,或一轻歌唱晚的女子,素衣素面,清淡的似那一江河水,悄然而去,留下几点淡淡的痕迹!
炊烟渺渺,烟雨江南!雨意充沛的小城,那些朦胧着的美丽,让人妥帖而又舒适。
柳絮迷离,烟波飘渺,有多少的往事被流水淡去,有多少的旖旎被渲染的绿翠流香。
水意轻笼,许多故事都已经淡去,可是细雨微风里,炊烟袅袅里,依然有写不完的诗篇,唱不完的柔情。乌篷船摇曳,回眸间便是一首诗,一曲歌,一副水墨画!烟柳轻晃,燕雀低喃,人间已是别样的情境。
一场雨能够滋润心事浅淡,也能够掩盖尘世的喧嚣浮华。江南的水意更会涤荡我们内心的沧桑寂寥,孤独伤感!
如果可以,请到江南去,走进那些深院巷陌,细触微雨淡墨的柔情淡雅,感受别样的风情款款,然后告诉自己身在江南!让无声的水意温暖滋润你干涸的心田!
水做的江南,柔情,迷离,悠然,心事就这样浅了,淡了!
此刻你在哪里?
12、雨雪风霜,月鸟树花。雨,从来都是国人钟爱的意象之一。有雨,便能曲尽缠绵,感怀百结,尤以春雨秋雨为甚。当万物复苏之时,来场细细靡靡的春雨,恰如洒落诸天雨花,诗人们顿然醍醐灌顶,灵感大发,给后人留下无数曼妙的诗篇。
按旧阴历,三月为季春,即暮春,而对照今阳历,三月往往还春意初浓,因此三月在语境里就成为一个涵义极广的指称,某种意义上,三月雨能代表整个春雨,就笔者而言,因了那曲的《三月里的小雨》,也对三月雨情有独钟,下面举述时就将春雨泛称三月雨,并重点关注包含三月的词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的《春夜喜雨》,大概是天下最为的“喜雨”诗了。诗人满怀憧憬,热切地做着春的美梦。的确,方是时也,大地开始滋润,遍眼姹紫嫣红,雨就是春的使者,春的精灵。
“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志南和尚的《绝句》和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相比上述诗句就显得仪态从容,不再那么感情急迫了。在意的是闲适洒脱,逍遥度日。类似的还有张志和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等等,字里行间充溢着一种禅境或逸趣。杜甫《曲江对雨》:“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全用白描,形象随之跃然纸上。苏轼《望江南》:“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意境又是多么令人神往。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雨靡靡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杜牧的《江南春绝句》和韦庄的《台城》则境界阔大,从个人的情怀拓展到历史的感慨里去了。相对而言,因春为阳气生,由春雨引发咏史嗟怀的诗作较少,但既有之,就证明雨实在是个神奇的东西,它能使人纵横古今,极骛八荒六合之外。
于是,避不了的就是“伤春”雨了。也许出于诗庄词媚,词更易表达缠绵凄恻的情感,宋词中的伤春雨比唐诗似乎要来得多些。像突出“三月”字眼的,就有欧阳修的《蝶恋花》:“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晏殊的《木兰花》:“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等。就连看似中立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也充满着感伤愁绪。而唐代才女鱼玄机的《寄刘尚书》:“汾川三月雨,晋水百花春”,却重在描绘晋川大地的秀色,气韵沉雄,情绪昂扬。可见,三月,包括三月雨并不简单喻示着迟暮、伤逝、离别等等,主要还在乎人的心境。
“暮春三月,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在我的理想里,最向往的三月是这样的一幅画面。字面只提及风,并没有雨,我却宁愿想像雨也纷扬在其中了。它并不需要看见,“也无风雨也无晴”,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在心底相伴着那上天之物,一同逍遥进无边的春色。李智祥(本文来源:北京晨报)
13、如今我们生活在现代都市,整天奔波于钢筋水泥的森林中,为了生计忙碌,为了事业打拼,蜗居在逼仄的空间里,在拥挤的人潮车流中,呼吸着污浊的空气。矗入云天的高楼让人压抑疏远,霓虹灯让星星和月亮在夜空消失,旋转立交桥让人目眩神迷。曾经在唐诗宋词中吟咏千遍向往不已的江南似乎已离开我们的视野,只存在梦境之中。
突然地遥想起那已离我们远去的古典而纯朴的江南,遥想那“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的美好景致。
于是,怀着一份眷恋的守望,想象一位儒雅的古人,披一袭薄如蝉翼的青衫,撑一把古色古香的纸伞,邀一城朦胧迷离的烟雨。站在时空的交汇点,任思绪随风远飞,去寻觅内心深处的向往,遥想那“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烟雨江南。
我的江南是天生丽质的南国佳人,古典诗性,纯洁优雅,青春烂漫,灵动多姿。她住在粉墙黛瓦竹篱木笆内,乌篷船和白帆在蓝天碧水间徜徉,她从青石板上走来,站在小桥流水之上,油纸伞下是她粉红的脸庞。春天她会去山坡上采一束红杜鹃,夏天会去西湖看十里荷花,秋日里来到院子的合欢树下品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冬日里观雨打残荷,赏断桥残雪。
我的江南是雄姿英发的男儿,大江东去,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八百里洞庭波澜壮阔,三万六千顷的太湖白浪滔天,雷霆万钧的钱塘潮摧枯拉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让懦夫胆颤心惊,让强者欣喜振奋。江南的水柔中带刚,是武术中的太极,声乐中的交响。
我的江南是灵动秀美的中国水墨画,山青青,水碧碧,柳依依。她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明丽,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清香,她有夜船吹笛雨潇潇的浪漫,她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感伤,她有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魅惑,她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多情。
我的江南是雄奇不失秀丽的山水,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庐山的清凉,黄山的瑰丽,九华山的灵秀,雁荡山的神奇,一座座名山让江南于秀美中透出雄壮,于雄壮中显出妖娆。还有那一条条蜿蜒向前的河流,长江、珠江、钱塘江、嘉陵江,似是江南肌体里的脉搏,汩汩流淌着青春的澎湃与激情。
我的江南是戏里戏外风情万种的才子佳人,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里相送的江南,是许仙与白娘子温情缱绻凄美感伤的江南,是唐伯虎才华四溢风流潇洒的江南,是西施浣纱沉鱼落雁以身许国的江南。是一盏女儿红,花轿十里相迎送的的江南,是花雕、黄酒、大闸蟹饕餮的江南。是黄梅、昆曲、越剧戏韵飘香的江南,是唱念做打中水袖舞动的江南。
我的江南是悠然自得景色如织的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里青山隐隐,绿水迢迢,草长莺飞,花木扶疏。这里绿阴深处有人家,鸡鸭成群,欢蹦嬉戏,牛羊在山野里怡然吃草,牧童的笛声与山间的流水相映和。这里农人在田园里耕作,炊烟在屋顶上缭绕,浣衣女的欢笑在竹林里回荡。
当摩天大楼以千篇一律的面孔在我们的田园肆意扩张,当高速公路以不可阻挡的气势横穿山岗、河流、田野,当霓虹灯把宁静的夜空渲染得艳俗不堪,当立交桥混淆东南西北,当河流湖泊的鱼虾绝迹,当我们的母亲河长江都荡漾着浑浊,当青翠的山峦被刀劈斧砍,当名山胜地塞满摩肩接踵的人流,当古朴的江南小镇被庸俗的商业气息淹没,我知道我的江南正一步一步离我而去。这南国的丽人正日渐苍老憔悴,步履蹒跚,像一朵美丽的花儿渐渐枯萎。
远去了,我的江南,我深深眷念着的江南,我将会也只能在梦中遥想你曾经青春动人的容颜。
本文作者(来源):苏轼
没有找到有关诗词,不过读一读一些典故,还是有点意思的。
白水关及其历史演变
谈到白水关先要说一下白水县。
白水县,汉高帝时置,西汉、东汉都属广汉郡。(《汉书 地理志》、《后汉书 郡国志》)
白水县的地理位置,当按《水经注》的记载。
《水经注 卷二十》漾水条:“白水又东,雍川水出西南雍溪,东北注白水。白水又东,合空冷水,白水又东南与南五部水会。白水又东南,径白水县故城东,即白水郡治也。白水又东南,与西谷水相得,白水又南,左会东流水,白水又南径武兴城东,又东南,左得刺稽水口,白水又东南,清水左注之。”
《水经注 卷三十二》漾水条:“羌水又东南流至桥头,合白水,东南去白水县故城九十里。”
上面白水就是现在的白水江,羌水即为白龙江。由此推知汉代白水县在今四川青川县沙州镇、营盘乡之间白龙江岸白水街。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六年修建宝珠寺电站,白龙湖水库蓄水时,淹没了规模较大的汉代遗址。四川省文物研究所考古队为抢救淹没区文物,在青川县境内的古白水关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发掘,清理了七十余座汉墓,出土了大量的文物(见段明聪《从白水关出土的五铢钱看五铢钱的演变》)。可以确定白水街即为汉代白水县县治。
第一,两汉时期的白水关。
白水关,最早见于记载是《后汉书》。
1《后汉书 隗嚣公孙述列传》:会公孙述遣兵寇南郡,乃诏嚣当从天水伐蜀,因此欲以溃其心腹。嚣复上言:“白水险阻,栈阁绝败。”[注]又多设支阂。帝知其终不为用,叵欲讨之。
[注] :白水,县,有关,属广汉郡。栈阁者,山路悬险,栈木为阁道。
2《后汉书 隗嚣公孙述列传》:越巂任贵亦杀王莽大尹而据郡降。述遂使将军侯丹开白水关,[注]北守南郑。将军任满从阆中下江州,东据扞关。于是尽有益州之地。
[注]:在汉阳西县。梁州记曰“关城西南有白水关”也。
3《后汉书 李杜列传》李固传:出为广汉雒令,至白水关,解印绶,还汉中,[注]杜门不交人事。
[注]:梁州记曰:“关城西南百八十里有白水关,昔李固解印绶处也。”故关城今在梁州金牛县西。
4《华阳国志》卷十下载:景毅,字文坚,梓潼人也。太守丁羽察举孝廉,司徒举治剧,为氵允阳侯相、高陵令。立文学,以礼让化民。迁侍御史,上计吏守阙请之,三年不绝。以子顾师事少府李膺,膺诛,自免。久之,拜武都令,迁益州太守。上事吏民涕泣送之,至沮者七百人,白水县者三百人。
《后汉书》的这些注解是唐高宗之子李贤和张大安、刘纳言等所作。注解所引的《梁州记》作者为南朝刘澄,与《后汉书》作者基本是同一时期。按照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先分析《梁州记》的白水关。
注解二中说“梁州记曰‘关城西南有白水关’也”;注解三中说“梁州记曰:‘关城西南百八十里有白水关,昔李固解印绶处也。’”可见两条注解引用的是同一段文字。
南北朝时的关城,在今天陕西宁强阳平关镇(《阳平关及其演变》黄盛璋《历史地理论集》)。注解三中也说“故关城今在梁州金牛县西”,唐朝时候的金牛县在今陕西宁强大安镇西南,且唐初时关城已经废弃,所以称“故关城”,其在金牛县西,也证明就是今天阳平关镇。到天宝元年,三泉县移治今陕西宁强阳平关镇。(见《新唐书》及《旧唐书》)。
按照南北朝时的里长度,考察今天阳平关镇西南一百八十里的地方,正是四川青川沙州镇一带的位置。所以,《梁州记》的白水关一定就是汉代广汉郡的白水县。
再来说《后汉书》的李贤注。
第一个注解中说明东汉时广汉郡的白水县有白水关,非常确定。唐代没有广汉郡。
第二个注解中说白水关“在汉阳西县”。案唐时汉阳郡即沔阳在今湖北武汉,这里所记载的内容不可能在湖北。那么这个汉阳是哪里呢?
可能一:汉代的汉阳郡。据《汉书地理志》及《后汉书郡国志》,汉阳郡是汉明帝时改天水郡设置。西汉时,西县属陇西郡。东汉时,西县属汉阳郡,即三国时的西县城,在今甘肃西和县西北。
按《后汉书 隗嚣公孙述列传》记载,隗嚣向公孙述称臣在建武四年,而侯丹开白水关在此时之前,且至少在建武三年之前。此时汉阳郡不在公孙述的势力范围内。侯丹也就不可能在此地开关。
且如果白水关在汉阳郡的西县,既与“北守南郑”的战略目的不合,也与注解二、注解三中《梁州记》记载的白水关地理位置不合。
所以,这个汉阳也并非汉明帝时改天水郡设置汉阳郡。
可能二:汉中郡的沔阳西县。汉水古代又称为沔水,汉中的沔阳县因在沔水以北而得名。在不同时期又经常被称为汉阳。
沔阳西县的历史演变在黄盛璋的《阳平关及其演变》中作了较详细的分析:汉代有沔阳县,晋时桓温于公元322年平定四川设晋昌郡治白马城(今勉县武侯镇),刘宋又侨置华阳郡于浕口城(今勉县武侯镇),但本身都不是县治,仍隶属沔阳。后魏正始年间(504-507),分沔阳宪置嶓冢,并属华阳郡。隋初废华阳郡,改嶓冢为西县(607年)。唐、宋、五代因之,这时西县就代替了汉魏六朝的沔阳。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省西县入略阳,将原属西县的铎水镇(今周家山镇西南)改为县,并将原在略阳的州治移到铎水县。明初将州为县,洪武四年把县治从铎水移到明清时代的沔县城(今武侯镇),民国二十四年又从明清的沔县城移到东边的城关镇,为今勉县。
《隋书 地理志》:“ 汉川郡 旧置梁州。 统县八,户一万一千九百一十。
西,旧曰嶓冢,大业初改焉。有关官,有定军山、百牢山、街亭山、嶓冢山。有汉水。”
《旧唐书 地理志》:“梁州兴元府 隋汉川郡。天宝元年,改为汉中郡,”又说:“天宝元年,改为安康郡。至德二年二月,改为汉南郡。”同一件事《新唐书 地理志》记作:“金州汉阴郡,上。本西城郡,天宝元年曰安康郡,至德二载更名。”
不排除隋之汉川郡入唐曾改为汉阳郡之可能。
此段《后汉书》说侯丹开白水关“北守南郑”。因南郑即为汉中治所,李贤等作注很可能是为了附会此段记载,说白水关在汉中的“汉阳西县”。因为很明显,说白水关在汉中的“汉阳西县”与此注所引的《梁州记》龃龉不合。由此可见李贤等并不能分辩此白水关之所指。
究其原因,是因为唐时的交通状况已经发生变化,从汉中到成都主要是从三泉县(唐初三泉县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北的大滩镇南,属利州;天宝元年,县移治今陕西宁强阳平关镇,属梁州。见《新唐书》及《旧唐书》)南下绵谷县(今广元),然后至益昌(今广元昭化镇)。李贤等未能了解,秦汉三国,成都、汉中交通的主线是要通过广汉白水县的。因而就出现了所谓的“汉阳西县”白水关的说法。
考古发现及出土文物也证明,白水关就在四川青川县营盘乡境内的白龙湖的中心湖的东北岸,与沙洲镇隔湖相望。(段明聪《从白水关出土的五铢钱看五铢钱的演变》)
关于汉中入蜀路线的变化,这里附带说明。据史料记载以及考古发现,历史上金牛道的中间路段,不同时期稍有变动:
秦汉时多走北路,即“白水关说”路线,通过广汉郡白水县。
即今陕西勉县-大安镇-阳平关镇-平丘镇-广坪镇-四川青川县沙州镇一线,这里正是一条山谷断裂带,完全可以行军。
以上的记载都说明,两汉时期汉中与成都的主要道路经过白水。
从考古角度来说,在这条路线上,分布有多个汉代遗址,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宁强阳平关镇子龙山遗址和平丘镇枣林坝遗址。而在后世的金牛道主线上没有发现任何汉代遗址或墓葬,而多为明清时代。说明陕西勉县-大安镇-阳平关镇-平丘镇-广坪镇-四川青川县沙州镇是汉代通行的大路。无怪乎刘琳也认为南北朝以前,金牛道的在勉县和广元昭化镇的主线是陕西勉县-大安镇-阳平关镇-平丘镇-广坪镇-四川青川县沙州镇-三堆镇-广元昭化镇了(《华阳国志校注》,巴蜀书社,1984年)。而力之勤先生在《金牛道北段线路的变迁与优化》(《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19卷第2辑,2004年6月)一文,对历史上金牛道北段的变迁论述尤详。
《中国文物地图集 陕西分册》宁强县:
子龙山遗址<阳平关镇阳平关火车站东北 东汉>位于子龙山上,面积约7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15米。采集有铜铁蒺藜、铜镞、”当王天命“文字瓦当及绳纹筒瓦、板瓦残片。1962年暴露土坑墓,出土陶俑、陶碗、陶杯等。
“枣林坝古代居落遗址 位于今宁强县千丘镇西南约1公里处枣林坝的二级台地上,北靠嘉陵江,南至阳广公路。东西约45米,南北宽约10米。台地表层有少量的陶瓷片。在距表层1米深处有大量汉代泥质灰陶片,以弦纹为主,蓝纹次之。在汉代文化层下3米深处有新石器时期的夹沙红陶及泥质红陶片。汉代文化层上遗有唐宋时期的瓷片。”
在大安镇、徐家坝镇、广坪镇也都发现了汉代墓群。(《中国文物地图集 陕西分册》宁强县)
另外,1954年因修宝成铁路,在今宁强阳平关镇古砖下发现“朔宁王太后玺”金印一颗,现存重庆博物馆。按记载“朔宁王”是东汉初公孙述封隗嚣的封号。史传的记载,隗嚣未曾入蜀。此印很可能是隗嚣兵败,王元入蜀求救时遗落在今阳平关的。说明今阳平关附近处在陇蜀的枢纽位置。(《修筑宝成铁路青工李海章发现汉朝朔宁王太后印章》见《文物》,1954年7期140页)
自晋代至于唐宋,石牛道多取今阳平关镇向南沿嘉陵江至广元朝天一线。这一点,从嘉陵江沿岸的行政建制变化就可以看出来。后汉至三国,汉寿以北、白水以东、沔阳以西、沮县以南,没有行政建制,石牛道必经白水。三国时在朝天东北置昭欢县,《华阳国志校补图注》认为在今广元东北朝天,沙河至陕西阳平关镇之间,在嘉陵江岸,兹从之。则此道三国时期已经被重视;晋代又分晋寿(即蜀汉汉寿,今广元昭化镇)置兴安县,治今四川广元。隋改兴安为绵谷(见《旧唐书》)。唐武德四年析利州分绵谷县置三泉县,为南安州州治,在今天四川广元大滩镇南,武德八年废南安州,以三泉县隶利州(治今四川广元),天宝元年,改属梁州,移治沙溪之东,即今陕西宁强阳平关镇唐渡擂鼓台村。宋时三泉县直隶京师。
而宁强线之有建制始于唐武德四年析利州为南安州所领嘉平县(《旧唐书 地理志》,《新志》作嘉牟,《两唐书地理志考释》认为嘉平县治宁强县南),但是武德八年与南安州同废。可见唐时宁强附近经济人口还是不很稳定的。而宁强县石牛道上的其余地名,除罗川、龙洞见于唐末记载外,其余均为元代以后才有记载(参《金牛道北段线路的变迁与优化》,李之勤,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19卷第2辑,2004年6月)。说明宁强线石牛道至少是唐后的事情。
明朝时候,置宁羌州(今陕西宁强), 南路(即“朝天说”)在明清时代才得到较多利用。在这一路线上所发现的多为明清时期遗址和墓葬,连唐宋发现都很少。
第二,三国时期的白水关。
三国时期的史籍中没有两个白水关的说法。
《华阳国志 卷二 汉中志》记载:“又遣杨怀、高沛守关头”、“白水县有关尉,故州牧刘璋将杨怀、高沛守也。”
《华阳国志 卷五 刘璋志》记载:“庞统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行,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无素豫,一举而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数有笺谏璋遣将军还。’ 刘主然其中计。即斩怀等,遣将黄忠、卓膺、魏延等勒兵前行。…”
《先主传》记载:“璋增先主兵,使击张鲁,又令督白水军”… “先主大怒,召璋白水军督杨怀,责以无礼,斩之。”
《庞统传》记载:“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沈吟不去,将致大因,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从所有记载来看,很明显,关头、白水、白水县是一个地方,没有第二个白水关。
又《三国志 法正传》载法正与刘璋书曰“鱼复与关头实为益州福祸之门,今二门悉开…”云云,即言益州东、北两面,门户洞开。鱼复与关头并称,则关头并非泛指而是专名,即白水关之别称也。
另外,三国时候的历史记载提到“白水”的,还有以下几处:
1《三国志 陈群传》:“群上疏曰:‘……昔刘备自成都至白水,多作传舍,兴费人役,太祖知其疲民也。’”《三国志 先主传》引典略曰:“备於是起馆舍,筑亭障,从成都至白水关,四百馀区。”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从成都去汉中,通过白水关的路线是主要道路。
2《三国志 钟会传》记载:
“姜维自沓中还,至阴平,合集士众,欲赴关城。未到,闻其已破,退趣白水,与蜀将张翼、廖化等合守剑阁拒会。”
“邓艾追姜维到阴平,简选精锐,欲从汉德阳入江由、左儋道诣绵竹,趣成都,与诸葛绪共行。绪以本受节度邀姜维,西行非本诏,遂进军前向白水,与会合。会遣将军田章等从剑阁西,径出江由。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艾使章先登。遂长驱而前。会与绪军向剑阁,…”
可见,钟会伐蜀的主力进军路线通过白水的。
3《三国志 法正传》所载“鱼复与关头,实为益州福祸之门”,可见白水关的重要性。
以上记载都说明,三国时候,金牛道的主线是通过白水的。
第三,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白水关。
第一,主要说一下李特伐杨难敌的史实。
《华阳国志 卷九 李特志》:
“文硕杀李国,以巴西为晋。平寇将军李凤在晋寿。…
以(李)凤为征北、梁州,任回镇南、南夷、宁州,李恭征东、南蛮、荆州,皆大将军、校尉、刺史。…
李凤在北,数有战、降之功。时荡子稚屯晋寿,害其功。…
大兴元年,凤以巴西叛。(李)骧讨之,久驻梓潼不进。雄自至涪,骧遂斩凤。以(李)寿代凤知州、征事。…
初,氐王杨茂搜子难敌、坚头为刘曜所破,奔晋寿。晋寿守将李稚,荡第二子也,受其赂遗,不送成都。曜既引还,稚遣难敌兄弟还武都。遂即叛稚。稚悔失计,连白雄求伐氐。雄许之。群臣多谏,雄不从。遣稚兄琀以侍中、中领军统稚攻难敌,由白水道(入);遣〔寿〕与稚弟玝由阴平入,二道讨氐。难敌等先拒寿、玝。玝、寿不进。而琀、稚迳至下辨;以深入无继,大为氐所破,稚、琀皆死;死者千余人。”
《晋书 载记第二十一 李雄载记》:
“杨难敌之奔葭萌也,雄安北李稚厚抚之,纵其兄弟还武都,难敌遂恃险多为不法,稚请讨之。雄遣中领军琀及将军乐次、费他、李乾等由白水桥攻下辩,征东李寿督琀弟玝攻阴平。难敌遣军距之,寿不得进,而琀、稚长驱至武街。难敌遣兵断其归道,四面攻之,获琀、稚,死者数千人。”
成汉时期的梁州治晋寿(今广元昭化,见《历史地图集》成汉部分)。“有蛮夷曰道”,白水道也就是白水县。
从记载可以看出,李雄派两路军队征杨难敌,都是从晋寿出发的,一路向阴平,消除侧敌;一路则直接从白水趋武都、下辨。所经的白水,一定与“汉阳西县”无关。而应该是四川青川沙洲镇的“广汉白水关”。并且,《华阳国志》记载的是“白水道”,“汉阳西县”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这一说法。
第二,说一下宋裴方明与仇池杨难当的战斗。
《宋书 列传第五十八氐胡》:
十八年十月,倾国南寇,规有蜀土,虑汉中军出,遣建忠将军苻冲出东洛以防之。梁州刺史刘道真击斩冲。十一月,难当克葭萌,获晋寿太守申坦,遂围涪城。巴西太守刘道银婴城固守,难当攻之十余日,不克,乃还。十九年正月,太祖遣龙骧将军裴方明、太子左积弩将军刘康祖、后军参军梁坦甲士三千人,又发荆、雍二州兵讨难当,受刘道真节度。五月,方明等至汉中,长驱而进。道真到武兴,攻伪建忠将军苻隆,克之。安西参军韦俊、建武将军姜道盛别向下辩,道真又遣司马夏侯穆季西取白水,难当子雍州刺史顺、建忠将军杨亮拒之,并望风奔走。闰月,方明至兰皋,难当镇北将军苻义德、建节将军苻弘祖万余人列阵拒战,方明击破之,斩弘祖,杀二千余人,义德遁去。天水任愈之率部曲归顺。难当世子抚军大将军和据修城,方明又遣军率愈之攻和,大破之。于是难当将妻子奔索虏,死于虏中。安西参军鲁尚期追难当出寒峡,生禽建节将军杨保炽、安昌侯杨虎头。初,难当遣第二子虎为镇南将军、益州刺史,守阴平。闻父走,逃还,至下辩。方明使子肃之要之,生禽虎,传送京师,斩于建康市。
可见,当时的白水县在武兴(今略阳)之西,后代附会的其他白水不符合这个条件。
另一方面,从前面提到的南朝刘澄所著《梁州记》也可以看出,南北朝时候,白水关的位置是确定且唯一的。
补充,《水经》对“白水县“的位置记载有误,郦道元作注时予以订正。但有人认为《水经》是三国时代著作,由此认为三国时代还有另一个白水,郦道元的订正是不对的。其实,《水经》是后魏著作,此时的郦道元作出的订正,当然是正确的。详见拙文《从<禹贡>“沱潜既道”考证西汉水、汉江、白龙江的关系》,(三) 南北朝时期相关水道。
第四,唐代的白水关。
记录唐代历史的典籍中,没有发现直接与白水关有联系的事件。
白水关的位置在汉代到南北朝时期是明确且唯一的。到了唐朝,却出现了混乱。一是前面提的《后汉书》李贤注,即说白水关在汉时的天水郡,又在“汉阳西县”出现了一个白水关。另一个是唐时的杜佑,不但采纳了《后汉书》李贤注的“汉阳西县”白水关说,更误将李贤注的所说的白水关直接放在了金牛县。
《通典 州郡典》汉中郡条:金牛,汉葭萌县地。有嶓冢山,禹导漾水,至此为汉水,亦曰沔水。 颜师古云:「汉上曰沔。」今县南有故白水关,即汉李固解印绶处。
很明显,杜佑承接了《后汉书》李贤注所谓白水关在“汉阳西县”的错误说法,采纳了《梁州记》所说“关城西南有白水关”,同时采纳了李贤注所说“故关城今在梁州金牛县西”,而放弃了《梁州记》所说的、对于确定白水关位置非常重要的一点――关城与白水关距离一百八十里。没有了距离上的限制,关城今在梁州金牛县西,而关城西南有白水关,那么白水关自然就在“金牛县南”了。放弃前代至关重要的记载,而为同时代人所惑,真是错上加错!
第五,宋元时期的白水关。
宋元时期,确实出现了不同于汉代“广汉郡白水关”的“沔州白水关”。
《宋史 列传第二百八 忠义四 高稼传》:“北兵自凤州入,东军不能御,遂捣河池,至西池谷,距沔九十里。吏民率逃,议欲退保大安。稼白彦呐曰:“今日之事,有进无退,能进据险地,以身捍蜀,敌有后顾,必不深入;若仓皇召兵,退守内地,敌长驱而前,蜀事去矣。”彦呐曰:“吾志也。”已而竟行,留稼守沔。
北兵自白水关入六股株,距沔六十里。沔无城,依山为阻,稼升高鼓噪,盛旗鼓为疑兵。彦呐至置口,辍帐前总管和彦威,以军还沔,召小将杨俊、何璘悉以兵会,又调总管王宣精兵千人益之。璘军无纪律,稼捕其纵火者三人,诛之。未几,北兵大至,璘遁。其众皆溃,遂下沔州。”
宋代的沔州即今略阳。《宋史》所记白水关在略阳以北六十里到九十里之间。大致在今陕西略阳白水江镇、马蹄湾乡之间(见《中国历史地图集》元代 南宋部分)。白水江即现在的清泥河。
但是宋元时期为《资治通鉴》作注的胡三省并采唐代《后汉书》李贤注"汉阳西县"白水关说及广汉郡白水关说,进一步发展成为汉中郡、广汉郡两个白水关之说。并把“沔州白水关”与不存在的“汉阳白水关”又混淆在一起。
首先,胡三省在注解公元515年任太洪自阴平偷路入益州,攻魏东洛、除口二戍,进围关城的历史事件时,搞错了除口的位置。误将关城当作了另一个白水关。
实际上除口在即今天陕西上清河(即除水)入嘉陵江之口,在今陕西宁强阳平关镇之难的龙门硐。此关城就是今天的阳平关镇,而不是白水关,关城也从来没有被称为白水关(见黄盛璋的《阳平关及其演变》)。
其次,胡三省承接了唐代“汉阳西县”白水关的错误说法,说“汉阳西县有白水关。广汉郡白水县,亦有白水关。”并附会说“自源徂流,同一白水也,故皆以白水为名”(《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六宁羌州条)。汉代广汉郡的白水关因白水命名是没有问题。“沔州白水关”是因另一条白水江(清泥河)得名,也并非因为“自源徂流,同一白水也”。而本身就不存在的“汉阳西县白水关”根本与白水无涉,怎么因白水命名?不但不加分辨,还要牵强附会。胡氏之谬,盖如此也!
了解了胡三省的这些错误,就可以知道胡氏这个所谓的“汉阳西县白水关”也是没有的。
大禹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大禹姓姒(si四),名文命,古涂山氏国(今安徽怀远)人,因治水有功,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关于禹的出生地说法不一,有传在今四川省西北部的禹里羌族乡,有说在今郑州登封嵩山一带。禹是黄帝的玄孙,其父鲧(gun滚)是上古时期居住在崇山(即今嵩山)下夏部族的首领,故又称崇伯鲧。在古代崇和嵩是相通的,崇山即嵩山,“崇伯”即嵩山一带的首领,因此,大禹籍贯是在郑州登封嵩山附近的说法应较可信。
史籍中的大禹
1、《山海经》记载
洪水滔天,鲧1窃帝之息壤2以堙3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4杀鲧于羽郊5。鲧复6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7以定九州岛[《山海经"海内经》 ]
1鲧,音滚。
2息壤,可以自己生长不息的土壤。
3堙,音因,填塞。
4祝融,火神。
5羽郊,指羽山之郊。
6复,通“腹”,璞云:“《开筮》曰: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初学记》卷二十二引《归藏》曰:“大副之吴刀,是用出禹。”
7布土,分布息壤。
云华夫人,王母1第二十三女,太真2王夫人之妹也。名瑶姬,受回风、混合、万景、炼神、飞化之道。尝东海游还,过江上,有巫山焉,峰岩挺拔,林壑幽丽,巨石如坛,留连久之。
时大禹理水,驻山下。大风卒3至,岩振谷陨,不可制,因与夫人相值4,拜而求助。即敕5侍女,授禹策召6鬼神之书,因命其神狂章、虞余、黄魔、大翳、庚辰、童律等,助禹斫石疏波,决塞导阨7,以循其流,禹拜而谢焉。
禹尝诣8之崇巘9之巅,顾盼之际,化而为石;或倏然飞腾,散为轻云,油然而止,聚为夕雨;或化游龙,或为翔鹤,千态万状,不可亲也。禹疑其狡狯怪诞,非真仙也,问诸童律,律曰:“云华夫人,金母之女也,非寓胎禀化之形,是西华少阴之气也。在人为人,在物为物,岂止于云雨龙鹤,飞鸿腾凤哉?””禹然之。
后往诣焉,忽见云楼玉台,瑶宫琼阙森然。既灵官侍卫,不可名识,狮子把关,天马启途,毒龙电兽,八威备轩。夫人宴坐于瑶台之上,禹稽首问道。因命侍女陵容华,出丹玉之笈,开上清宝文以授。禹拜受而去。又得庚辰、虞余之助,遂能导波决川,以成其功,奠五岳,别九州,而天锡10玄珪,以为紫庭真人。
其后楚大夫宋玉,以其事言于襄王。王不能访道要以求长生,筑台于高唐之馆,作阳台之宫以祀之。[《太平广记》卷五六引《墉城集仙录》]
1王母,即西王母,下文金母同。
2太真,指仙女。
3卒,音醋,同“猝”,突然。
4相值,相遇。
5敕,令。
6策召,役使命令。
7阨,音爱,同“隘”,狭隘。
8诣,音易,指谒见瑶姬。
9巘,音演,大山上累小山。
10锡,通“赐”。
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制度1。乃辞2云:“吾娶也,必有应3矣。”乃有九尾白狐,造4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证5也。涂山之歌曰:‘绥绥6白狐,九尾庞庞7;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8造彼昌9。天人10之际,于兹则行11,明矣哉!’禹因娶涂山12,谓之女娇。[《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1制度,古礼男子三十而娶。
2辞,祝告。
3应,应兆。
4造,音操,至。
5证,证验。
6绥绥,音虽虽,指寻求配偶的样子。
7庞庞,充实强盛的样子。
8我,指白狐。
9彼,指禹。
10天人,应天顺人。
11行,进行。
12涂山,指涂山氏之女。
禹娶涂山氏,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1,复往治水。[《楚辞"天问》洪祖兴补注引《吕氏春秋》]
1自辛至甲四日,古以天干纪日,从辛日到甲日,是辛、壬、癸、甲,恰是四日。
禹治洪水,通轘辕山1,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2,闻鼓声乃来。”禹跳3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4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东汉班固《汉书"武帝本纪》颜师古注引《淮南子》 ]
1轘辕山,在今河南省偃师县东南。
2饷,馈食,指涂山氏给禹送食。
3跳,踏。
4嵩高山,即嵩山,在今河南省登封县北。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1。相柳之所抵2,厥3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4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5,乃以为众帝之台6,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面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7,首冲南方。[《山海经"海外北经》]
1以食于九山,郭璞注:“头各自食一山之物,言贪暴难厌。”
2抵,抵触。
3厥,通“掘”。
4数,种植。
5三仞三沮,禹挖掘填塞这块地方,三次填塞,三次都陷下去。
6众帝,指帝尧帝喾等古帝。
7虎色,虎纹。
禹乃使太章1步2,自东极至于西极,二亿3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步,使竖亥步,自北极至于南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凡洪水渊薮4,自三仞5以上,二亿三万三千五百五十有九。禹乃以息土6填洪水,以为名山7。[西汉刘安《淮南子"地形篇》]
1太章,天神,下竖亥同。
2步,步量。
3亿,古以十万为亿。
4渊薮,深渊。薮,音叟,本义指生长着很多草的湖泽。
5仞,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仞。
6息土,即息壤。
7以为名山——那些特别用息壤加高的,就成为四方的名山。
禹收九牧之金1,铸九鼎。[东汉班固《汉书"郊祀志》]
1九牧之金,九州牧守所贡的金属。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1,贡金九牧2,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3: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4,螭魅罔两5,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6。[《左传"宣公三年》]
1远方图物,远方的人画了些奇怪的物事来。
2牧,此指堆。
3神奸,害人的鬼神怪异之物。
4不若,不顺心的事。若,顺。
5螭魅,音痴妹,山林中的怪物。罔两,同“魍魉”,山川中的精怪。
6休,福庆。
2、《史记·夏本纪》记载(翻译)
夏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相传是由包括夏在内的十多个部落联合发展而来的,与古代其他部落交错分布于中国境内。到唐尧、虞舜时期,夏族的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取得了帝位,并传给其子启,从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
《夏本纪》根据《尚书》及有关历史传说,系统地叙述了由夏禹到夏桀约四百年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由原始部落联盟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概貌,尤其突出地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
相传尧、舜时洪水泛滥,民不聊生,虽经大力整治,但由于时代和条件的限制,也由于当政者用人不当,长期未能把民众从灾难中解救出来。这成了当时因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夏禹,一个有抱负而且聪敏勤恳的青年出现了。他继承父业并吸取父亲鲧(gǔn,滚)治水不成的教训,以他的健壮、精干和毅力,获得成功,在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呈现出一派怡然富足、井然有序的宏伟景象。
司马迁以极其虔敬的心情,向人们叙说了夏禹的业绩:他怀着励精图治的决心,新婚四天就离家赴任,行山表木,导九川,陂九泽,通九道,度九山,考察了九州的土地物产,规定了各地的贡品赋税,指给了各地朝贡的方便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划定了五服界域,使得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众河朝宗于大海,万方朝宗于天子的统一、安定和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在叙说夏禹的业绩的过程中,司马迁还插进了皋陶(yáo,姚)论“九德”以及舜和皋陶关于元首和股肱(gōng,工)的歌词,这也反映了古人理想的天子及诸侯大臣的行为和道德规范。
与夏禹的形象相反,司马迁也用简约的笔触,勾画和鞭挞了孔甲的湎*和夏桀的暴虐。
《夏本纪》是一部夏王朝的兴衰史。夏禹的兴起,是由于他治理洪水拯民于灾难,勤勤恳恳地做人民的公仆,人拥护他。夏朝的衰亡,则是由于孔甲、夏桀这样的统治者败德,伤民,人民怨恨他们。当然,夏禹还只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这篇本纪的记载也未必完全真实,历史事实未必那么美好,但大禹治水的业绩却早已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树起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他十三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伟大奉献精神,也早已千古传颂,作为我们祖先一种美德的代表,将永远值得学习和效法。
夏禹,名叫文命。禹的父亲是鲧,鲧的父亲是颛顼帝,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的父亲是黄帝。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帝的孙子。禹的的曾祖父昌意和父亲鲧都没有登临帝位,而是给天子做大臣。
当尧帝在位的时候,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下民都为此非常忧愁。尧寻找能治理洪水的人,四岳群臣都说鲧可以。尧说:“鲧这个人违背天命,毁败同族,用不得。”四岳都说:“比较起来,众大臣还没有谁比他更强,希望您让他试试。”于是尧听从了四岳的建议,任用鲧治理洪水。九年时间过去,洪水仍然泛滥不息,治水没有取得成效。这时尧帝寻找继承帝位的人,又得到了舜。舜被举用,代行天子的政务,到四方巡视。舜在巡视途中,看到鲧治理洪水干得不成样子,就把他流放到羽山,结果鲧就死在那里。天下人都认为舜对鲧的惩罚是正确的。舜又举用了鲧的儿子禹,让他 来继续他父亲鲧治水的事业。
尧逝世以后,舜帝问四岳说:“有谁能光大尧帝的事业,让他担任官职呢?”大家都说:“伯禹当司空,可以光大尧帝的事业。”舜说:“嗯,好!”然后命令禹说:“你去平治水土,要努力办好啊!”禹叩头拜谢,谦让给契、后稷、皋陶。舜说:“你还是快去办理你的公事吧!”
禹为人聪敏机智,能吃苦耐劳,他遵守道德,仁爱可亲,言语可信。他的声音就是标准的音律,他的身躯就是标准的尺度,凭着他的声音和躯体就可以校正音律的高低和尺度的长短。他勤勤恳恳,庄重严肃,堪称是百官的典范。
禹接受了舜帝的命令,与益、后稷一起到任,命令诸侯百官发动那些被罚服劳役的罪人分治九州土地。他一路上穿山越岭,树立木桩作为标志,测定高山大川的状貌。禹为父亲鲧因治水无功而受罚感到难过,就不顾劳累,苦苦的思索,在外面生活了十三年,几次从家门前路过都没敢进去。他节衣缩食,尽力孝敬鬼神。居室简陋,把资财用于治理河川。他在地上行走乘车,在水中行走乘船,在泥沼中行走就乘木橇,在山路上路上行走就穿上带铁齿的鞋。他左手拿着准和绳,右手拿着规和矩,还装载着测四时定方向的仪器,开发九州土地,疏导九条河道,修治九个大湖,测量九座大山。他让益给民众分发稻种,可以种植在低洼潮湿的土地上。又让后稷赈济吃粮艰难的民众。粮食匮乏时,就让一些地区把余粮调济给缺粮地区,以便使各诸侯国都能有粮食吃。禹一边行进,一边考察各地的物产情况,规定了应该向天子交纳的贡赋,并考察了各地的山川地形,以便弄清诸侯朝贡时交通是否方便。
禹治水及考察是从帝都冀州开始的。在冀州先完成了壶口的工程,又治理梁山及其支脉。治理好太原地区,一直到太岳山之南。修治好覃怀之后,又继续修治了衡水和漳水。冀州的土质色白而松软,这里的赋税属上上,即第一等,有时也杂有第二等,田地属于中中,即第五等。常水、卫水疏通了,大陆泽也修治完毕。东北鸟夷部族的贡品是皮衣。其进贡路线是绕道碣石山向西,进入黄河。
济水和黄河之间是沇(兖)州:这个地区的九条河都已疏通,雷夏蓄积成了一个大湖。雍水和沮水汇合流入泽中,土地上种了桑,养了蚕,于是民众都能从山上搬下来定居在平地上。沇州的土质发黑而且肥美,草长得茂盛,树木高大。这里田地属中下,即第六等,赋税属下下,即第九等,经过十三年的整治之后,才能和其他各州相同。这一地区进贡的物品是漆、丝,还有用竹筐盛着的有花纹的锦绣。进贡时走水路,由济水进入漯(tà,踏)水,然后进入黄河。
大海到泰山之间是青州:在这个地区堣夷平治之后,淮水、淄水也得到了疏通。这里的土质色白而且肥美,海滨一带宽广含碱,田地多是盐碱地。田地属上下,即第三等,赋税属中上,即第四等。进贡的物品是盐和细葛布,有时也进贡一些海产品,还有泰山谷地生产的丝、大麻、锡、松木、奇异的石头,莱夷地区可以放牧,所以,那里进贡畜牧产品,还有用筐盛着用来作琴弦的柞蚕丝。进贡时,走水路,由汶水转入济水。
大海、泰山到淮水之间是徐州:在这个地区治理了淮水、沂水,蒙山、羽山一带也可以种植作物了。大野成了一个蓄水湖,东原的水也都退去。这里的土质呈红色,有粘性而且肥美,草木丛生,渐渐繁茂。田地属上中,即第二等,赋税属中中,即第五等。进贡的物品是供天子筑坛祭天用的五色土,羽山谷中的野鸡,峄山南面生产的可用以制琴瑟的孤生桐,泗水之滨浮石制的石磬,淮夷的珍珠和鱼类,还有用竹筐盛着的纤细洁净的黑白丝绸。进贡时,走水路通过淮水、泗水,然后转入黄河。淮河与大海之间是扬州:彭蠡(lǐ,里)汇成了湖泊,成了鸿雁南归时的栖息之地。松江、钱塘江、浦阳江在那里入海,震泽地区也获得安定了。竹林密布,野草繁茂,树木高大。这里的土质湿润。田地属下下,即第九等,赋税居下上,即第七等,有时可居第六等。进贡的物品是三色铜,瑶、琨等美玉和宝石,以及竹箭,还有象牙、皮革、羽毛、旄(máo,毛)牛尾和岛夷人穿的花草编结的服饰,以及用竹筐盛着的有贝形花纺的锦缎,有进根据朝廷的命令进贡包好的橘子、柚子。这些贡品都经由大海、长江进入淮河、泗水。
荆山到衡山的南面是荆州:这个地区有长江、汉水注入大海。长江的众多支流大都有了固定的河道,沱水、涔水业已疏导,云泽、梦泽也治理好了。这里的土质湿润,田地属下中,即第八等,赋税居上下,即第三等。进贡的物品是羽毛、旄牛尾、象牙、皮革、三色铜,以及椿木、柘(zhè,蔗)木、桧木、柏木,还有粗细磨石,可做箭头的砮(nǔ,努)石、丹砂,特别是可做箭杆的竹子箘(jùn,郡)簬(lù,路)和楛(hù,户)木是汉水附近三个诸侯国进贡的最有名的特产,还有包裹着和装在匣子里的供祭祀时滤酒用的青茅,用竹筐盛着的彩色布帛,以及穿珠子用的丝带。有时根据命令进贡九江出产的大龟。进贡时,经由长江、沱水、涔水、汉水,转行一段陆路再进入洛水,然后转入南河。
荆州和黄河之间是豫州:伊水、洛水、瀍水、涧水都已疏通注入黄河,荥播也汇成了一个湖泊,还疏浚了荷泽,修筑了明都泽的堤防。这里的土质松软肥沃,低地则是肥沃坚实的黑土。田地属中上,即第四等,赋税居上中,即第二等,有时居第一等。进贡漆、丝、细葛布、麻,以及用竹筐盛着的细丝絮,有时按命令进贡治玉磬用的石头,进贡时走水路,经洛水进入黄河。
华山南麓到黑水之间是梁州:汶(岷)山、嶓冢山都可以耕种了,沱水、涔水也已经疏通,蔡山、蒙山的道路已经修好,在和夷地区治水也取得了成效。这里的土质是青黑色的,田地属下上,即第七等,赋税居下中,即第八等,有时也居第七等或第九等。贡品有美玉、铁、银、可以刻镂的硬铁、可以做箭头的砮石、可以制磬的磬石,以及熊、罴、狐狸。织皮族的贡品由西戎西倾山经桓水运出,再从潜水船运,进入沔(miǎn,免)水,然后走一段山路进入渭水,最后横渡黄河到达京城。
黑水与黄河西岸之间是雍州:弱水经治理已向西流去,泾水汇入了渭水。漆水、沮水跟着也汇入渭水,还有沣水同样汇入渭水。荆山、岐山的道路业已开通,终南山、敦物山一直到鸟鼠山的道路也已竣工。高原和低谷的治理工程都取得了成绩,一直治理到都野泽一带。三危山地区可以居住了,三苗族也大为顺服。这里的土质色黄而且松软肥沃,田地属上上,即第一等,赋税居中下,即第六等。贡品是美玉和美石。进贡时从积石山下走水路,顺流到达龙门山间的西河,会集到渭水湾里。织皮族居住在昆仑山、枝支山、渠搜山等地,那时西戎各国也归服了。
禹开通了九条山脉的道路:一条从汧山和岐山开始一直开到荆山,越过黄河;一条从壶口山、雷首山一直开到太岳山;一条从砥柱山、析城山一直开到王屋山;一条从太行山、常山一直开到碣石山,进入海中与水路接通;一条从西倾山、朱圉山,鸟鼠山一直开到太华山;一条从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一直开到负尾山;一条从嶓冢山一直开到荆山;一条从内方山一直开到大别山;一条从汶山的南面开到衡山,越过九江,最后到达敷浅原山。
禹疏导了九条大河:把弱水疏导至合黎,使弱水的下游注入流沙(沙漠)。疏导了黑水,经过三危山,流入南海(青海)。疏导黄河,从积石山开始,到龙门山,向南到华阴,然后东折经过砥柱山,继续向东到孟津,再向东经过洛水入河口,直到大邳;转而向北经过降水,到大陆泽,再向北分为九条河,这九条河到下游又汇合为一条,叫做逆河,最后流入大海。从嶓冢山开始疏导漾水,向东流就是汉水,再向东流就是苍浪水,经过三澨(shì,誓)水,到大别山,南折注入长江,再向东与彭蠡泽之水会合,继续向东就是北江,流入大海。从汶山开始疏导长江,向东分出支流就是沱水,再往东到达醴水,经过九江,到达东陵,向东斜行北流,与彭蠡泽之水会合,继续向东就是中江,最后流入大海。疏导沇水,向东流就是济水,注入黄河,两水相遇,溢为荥泽,向东经过陶丘北面,继续向东到达荷泽,向东北与汶水会合,再向北流入大海。从桐柏山开始疏导淮水,向东与泗水、沂水会合,再向东流入大海。疏导渭水,从鸟鼠同穴山开始,往东与沣水会合,又向东与泾水会合,再往东经过漆水、沮水,流入黄河。疏导洛水,从熊耳山开始,向东北与涧水、瀍水会合,又向东与伊水会合,再向东北流入黄河。
所有的山川河流都治理好了,从此九州统一,四境之内都可以居住了,九条山脉开出了道路,九条大河疏通了水源,九个大湖筑起了堤防,四海之内的诸侯都可以来京城会盟和朝觐了。金、木、水、火、土、谷六库的物资治理得很好,各方的土地美恶高下都评定出等级,能按照规定认真进贡纳税,赋税的等级都是根据三种不同的土壤等级来确定。还在华夏境内九州之中分封诸侯,赐给土地,赐给姓氏,并说:“要恭敬地把德行放在第一位,不要违背我天子的各种措施。”
禹下令规定天子国都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甸服,即为天子服田役纳谷税的地区:紧靠王城百里以内要交纳收割的整棵庄稼,一百里以外到二百里以内要交纳禾穗,二百里以外到三百里以内要交纳谷粒,三百里以外到四百里以内要交纳粗米,四百里以外到五百里以内要交纳精米。甸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侯服,即为天子侦察顺逆和服侍王命的地区:靠近甸服一百里以内是卿大夫的采邑,往外二百里以内为小的封国,再往处二(原文作“三”)百里以内为诸侯的封地。侯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绥服,即受天子安抚,推行教化的地区:靠近侯服三百里以内视情况来推行礼乐法度、文章教化,往外二百里以内要振兴武威,保卫天子。绥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要(yāo,腰)服,即受天子约束服从天子的地区:靠近绥服三百里以内要遵守教化,和平相处;往外二百里以内要遵守王法。要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荒服,即为天子守卫远边的荒远地区:靠近要服三百里以内荒凉落后,那里的人来去不受限制;再往外二百里以内可以随意居处,不受约束。
这样,东临大海,西至沙漠,从北方到南方,天子的声威教化达到了四方荒远的边陲。于是舜帝为表彰禹治水有功而赐给他一块代表水色的黑色圭玉,向天下宣告治水成功。天下从此太平安定。
皋陶担任执法的士这一官职,治理民众。舜帝上朝,禹、伯夷、皋陶一块儿在舜帝面前谈话。皋陶申述他的意见说:“遵循道德确定不移,就能做到谋略高明,臣下团结。”禹说:“很对,但应该怎样做呢?”皋陶说:“哦,要谨慎对待自身修养,要有长远打算,使上至高祖下至玄孙的同族人亲厚稳定,这样,众多有见识的人就都会努力辅佐你,由近处可以推及到远处,一定要从自身做起。”禹拜谢皋陶的善言,说:“对。”皋陶说:“哦,还有成就德业就在于能够了解人,能够安抚民众。”禹说:“呵!都象这样,即使是尧帝恐怕也会感到困难的。能了解人就是明智,就能恰当地给人安排官职;能安抚民众就是仁惠,黎民百姓都会爱戴你。如果既能了解人,又能仁惠,还忧虑什么驩(huān,欢)兜,何必流放有苗,何必害怕花言巧语伪善谄媚的小人呢?”皋陶说:“对,是这样。检查一个人的行为要根据九种品德,检查一个人的言论,也要看他是否有好的品德。”他接着说道:“开始先从办事来检验,宽厚而又威严,温和而又坚定,诚实而又恭敬,有才能而又小心谨慎,善良而又刚毅,正直而又和气,平易而又有棱角,果断而又讲求实效,强有力而又讲道理,要重用那些具有九德的善士呀!能每日宣明三种品德,早晚谨行努力,卿大夫就能保有他的采邑。每日严肃地恭敬实行六种品德,认真辅佐王事,诸侯就可以保有他的封国。能全部具备这九种品德并普遍施行,就可以使有才德的人都居官任职,使所有的官吏都严肃认真办理自己的政务。不要叫人们胡作非为,胡思乱想。如果让不适当的人居于官位,就叫做扰乱上天所命的大事。上天惩罚有罪的人,用五种刑罚处治犯有五种罪行的罪人。我讲的大抵可以行得通吧?”禹说:“如果按你的话行事,一定会做出成绩的。”皋陶说:“我才智浅薄,只是希望有助于推行治天下之道。”
舜帝对禹说:“你也说说你的好意见吧。”禹谦恭地行了拜礼,说:“哦,我说什么呢?我只想每天勤恳努力地办事。”皋陶追问道:“怎样才叫勤恳努力?”禹说:“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下民都遭受着洪水的威胁。我在陆地上行走乘车,在水中行走乘船,在泥沼中行走乘木橇,在山路上行走就穿上带铁齿的鞋,翻山越岭,树立木桩,在山上作了标志。我和益一块,给黎民百姓稻粮和新鲜的肉食。疏导九条河道引入大海,又疏浚田间沟渠引入河道。和稷一起赈济吃粮困难的民众。粮食匮乏时,从粮食较多的地区调济给粮食欠缺的地区,或者叫百姓迁到有粮食的地区居住。民众安定下来了,各诸侯国也都治理好了。”皋陶说:“是啊,这些是你的巨大业绩。”
禹说:“啊,帝!谨慎对待您的在位之臣,稳稳当当处理您的政务。辅佐的大臣有德行,天下人都会响应拥护您。您用清静之心奉行上帝的命令,上天会经常把美好的符瑞降临给您。”舜帝说:“啊,大臣呀,大臣呀!大臣是我的臂膀和耳目。我想帮助天下民众,你们要辅助我。我想要效法古人衣服上的图象,按照日月星辰的天象制作锦绣服装,你们要明确各种服装的等级。我想通过各地音乐的雅正与*邪等来考察那里考察那里政教的情况,以便取舍各方的意见,你们要仔细地辨听。我的言行如有不正当的地方,你们要纠正我。你们不要当面奉承,回去之后却又指责我。我敬重前后左右辅佐大臣。至于那些搬弄是非的佞臣,只要君主的德政真正施行,他们就会被清除了。”禹说:“对。您如果不这样,好人坏人混而不分,那就不会成就大事。”
舜帝说:“你们不要学丹朱那样桀傲骄横,只喜欢怠惰放荡,在无水的陆地上行船,聚众在家里干*乱之事,以致不能继承帝位。对这种人我 决不听之任之。”禹说:“我娶涂山氏的女儿时,新婚四天就离家赴职,生下启我也未曾抚育过,因引才能使平治水土的工作取得成功。我帮助帝王设置了五服,范围达到五千里,每州用了三万劳力,一直开辟到四方荒远的边境,在每五个诸侯国中设立一个首领,他们各尽职守,都有功绩,只有三苗凶顽,没有功绩,希望帝王您记着这件事。”舜帝说:“用我的德教来开导,那么凭你的工作就会使他们归顺的!”
皋陶此时敬重禹的功德,命令天下都学习禹的榜样。对于不听从命令的,就施以刑法。因此,舜的德教得到了大发扬。
这时,夔担任乐师,谱定乐曲,祖先亡灵降临欣赏,各诸侯国君相互礼让,鸟兽在宫殿周围飞翔、起舞,《箫韶》奏完九通,凤凰被召来了。群兽都舞起来,百官忠诚合谐。舜帝于是歌唱道:“奉行天命,施行德政,顺应天时,谨微慎行。”又唱道:“股肱大臣喜尽忠啊,天子治国要有功啊,百官事业也兴盛啊!”皋陶跪拜,先低头至手,又叩头至地,然后高声说道:“您可记住啊,要带头努力尽职,谨慎对待您的法度,认真办好各种事务!”于是也接着唱道:“天子英明有方啊,股肱大臣都贤良啊,天下万事都兴旺啊!”又唱道:“天子胸中无大略啊,股肱大臣就懈怠啊,天下万事都败坏啊!”舜帝拜答说:“对!以后我们都要努力办好各自的事务!”这时候天下都推崇禹精于尺度和音乐,尊奉他为山川的神主,意思就是能代山川之神施行号令的帝王。
舜帝把禹推荐给上天,让他作为帝位的继承人。十七年之后,舜帝逝世。服丧三年完毕,禹为了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躲避到阳城。但天下诸侯都不去朝拜商均而来朝拜禹。禹这才继承了天子之位,南面接受天下诸侯的朝拜,国号为夏后,姓姒氏。
禹帝立为天子后,举用皋陶为帝位继承人,把他推荐给上天,并把国政授给他,但是皋陶没有继任就死了。禹把皋陶的后 代封在英、六两地,有的封在
九寨沟在内的嘉陵江、岷江上游地区称氐羌之地,有历史记载的人类活动早至殷商,九寨沟长期以来即为藏族聚居地。九寨沟内藏族的祖先是生活在甘肃玛曲一带的俄洛部落,原属党项羌弥药支,后被吐蕃臣服。唐初吐蕃东征时,松赞干布以其为先锋,占领松州(松潘)后将其留住当地,其中居于白河畔的俄洛部与白马部结成联盟,其后代即为九寨沟中九个寨子的藏胞。
岷江东源(漳腊河 [4] ),源头松潘县北部的岷山山系弓杠岭南麓隆板沟(弓杠岭位于九寨沟县塔藏乡和松潘县交界。藏语"都喜欢山"。垭口海拔3690米。弓杠岭因其岭如弓之杠得名。其斗鸡台有白河(嘉陵江上游最大的支流白龙江(垫江)支流白水江的上源)发源。南麓隆板沟又为岷江发源地),是一个分水垭口,岷江上源隆板沟从垭口流出,自北向南,左纳曲壤柯河、阿拥沟,右纳扎依沟,《水经注》述:“缘崖散漫,小水百数,殆未滥觞矣。”江宽不过1-3米,水深01-02米;向下江流渐渐扩大,宽度到3-10米,水深到02-04米;河谷也渐渐宽阔,谷内一般有两级阶地,四边山丘低平。流经山巴乡、水晶乡,至虹桥关上游川主寺,汇合了来自朗架岭的西边一支。
嘉陵江,长江上游支流,因流经陕西凤县东北嘉陵谷而得名。 [1] (一说来源《水经注》二十(漾水)载:“汉水南入嘉陵道而为嘉陵水” [2] )发源于秦岭北麓的陕西省凤县代王山。干流流经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重庆市,在重庆市朝天门汇入长江。主要支流有:八渡河、西汉水、白龙江、渠江、涪江等。全长1345千米 [3] ,干流流域面积392万平方千米,流域面积16万平方千米 [1] )是长江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 [1] [4-5] 长度仅次于雅砻江,流量仅次于岷江的大河。 [6]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