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你可以试试仙露藏药清肺止咳丸,我婶婶吃了3个疗程就痊愈了!清热止咳,利肺化痰。用于扩散伤热,陈旧波动热引起的肺病、感冒咳嗽、胸部疼痛、咯脓血。各种肺病引起的咳嗽,胸胁痛,呼吸急促,痰带脓血,盗汗。具有显著的滋阴养肺,制菌排脓的功效,清热理肺、止咳化痰、平喘。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胸闷气短、咯痰的
治疗支气管炎的原则是:1抗炎:可使用头孢类制剂,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等等;2止咳化痰:可使用复方甘草片,消炎止咳片,岩白菜素片等等;3对症:针对出现的症状做相应的治疗。久美清肺止咳丸只是起到化痰止咳的作用。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附: 1 治疗肺咳的方剂 2 治疗肺咳的穴位 3 治疗肺咳的中成药 4 肺咳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肺咳 1 拼音
fèi ké
2 英文参考pulmonary cough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注解
肺咳为病证名。
①因肺经病变,咳喘有声,甚则唾血之证。《黄帝内经素问·咳论》:“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因寒所致者,用麻黄汤;肺虚有火者,用泻白一物汤、人参补肺汤。参见肺经咳嗽条。
②十咳之一。《诸病源候论·咳嗽病诸候》:“七日肺咳。咳而引颈项而唾涎沫是也。”参见十咳、咳嗽条。
治疗肺咳的方剂 九仙散益气养阴之功效。主治久咳肺虚证。本方是治疗久咳伤肺,气阴两虚的常用方。现代常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属气
贝母瓜蒌散g,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之功效。主治燥热伤肺,咳嗽气喘,咳痰不利,咽喉干燥疼痛。本方为润燥化痰之
加味小青龙汤分,白茯苓8分,陈皮8分。功能主治:春初寒邪,伤肺咳嗽。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食少时稍热服。
桑菊饮管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等属风热犯肺或肝经风热者。桑菊饮有强大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尤
济阴浚泉丸烧)3两,补骨脂(酒炒)2两,胡桃肉3两;如火炎肺咳,加麦冬3两,款冬花3两;如火灼肺而痰臭者,加白
更多治疗肺咳的方剂治疗肺咳的穴位 肺俞
输注,本穴是肺气转输的部位,故名肺俞。肺俞穴主治咳嗽,气喘,胸满,背痛,潮热,盗汗,骨蒸,吐血,鼻
肩中外俞输注,本穴是肺气转输的部位,故名肺俞。肺俞穴主治咳嗽,气喘,胸满,背痛,潮热,盗汗,骨蒸,吐血,鼻
输府肾之经气由此穴入胸,故名俞府。俞府穴主治胸肺等疾患:如咳嗽,气喘,痰多,骨蒸潮热,呃逆,呕吐,胸满
俞府肾之经气由此穴入胸,故名俞府。俞府穴主治胸肺等疾患:如咳嗽,气喘,痰多,骨蒸潮热,呃逆,呕吐,胸满
腧府肾之经气由此穴入胸,故名俞府。俞府穴主治胸肺等疾患:如咳嗽,气喘,痰多,骨蒸潮热,呃逆,呕吐,胸满
更多治疗肺咳的穴位治疗肺咳的中成药 小儿肺咳颗粒
。功能与主治:健脾益肺,止咳平喘。用于肺脾不足,痰湿内壅所致咳嗽或痰多稠黄,咳吐不爽,气短,喘促,动
肺力咳合剂。肺力咳合剂的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用于咳喘痰多,呼吸不畅,以及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
清肺止咳丸规定(附录2页)。功能与主治:清肺止咳。用于肺热咳嗽,痰多。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清肺抑火膏IF)。功能与主治:清肺止咳,降火生津。用于肺热咳嗽,痰涎壅盛,咽喉肿痛,口鼻生疮,牙齿疼痛,牙根
二母清肺丸ⅠA)。功能与主治: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用于肺热咳嗽,痰涎壅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小便
更多治疗肺咳的中成药肺咳相关药物 止嗽口服液
状功能主治止咳祛痰、疏风理肺。用于风邪犯肺咳嗽咽痒,痰不易咳出者。规格每支10毫升用法
止嗽合剂状功能主治止嗽祛痰,疏风理肺。用于风邪犯肺咳嗽咽痒,痰不易咳出者。规格每瓶装120毫升
止嗽合剂处方药药品。功能主治止嗽祛痰,疏风理肺。用于风邪犯肺咳嗽咽痒,痰不易咳出者。用法与用量口服
止嗽丸状功能主治止嗽祛痰、疏风理肺。用于风邪犯肺咳嗽咽痒,痰不易咳出者。规格每7粒重1克用法
止嗽丸处方药药品。功能主治止嗽祛痰、疏风理肺。用于风邪犯肺咳嗽咽痒,痰不易咳出者。用法与用量口服
更多肺咳相关药物古籍中的肺咳 《黄帝内经太素》:[卷第二十九(卷首缺)·气论]咳论
令人咳,非独肺也。(五脏六腑皆以肺传与之,称咳为肺咳,然脏腑皆有咳也。)黄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皮
《黄帝素问直解》:[卷之四]咳论第三十八篇咳,肺病也。形寒饮冷,则为肺咳,而五脏六腑,皆能为咳。五脏则关于肺,六腑则聚于胃,而治各有法。黄帝问
《医述》:[卷十·杂证汇参]咳嗽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容之,则为肺咳。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肺咳之
《神灸经纶》:[卷之三]中身证略乘肺皆足致咳其湿咳即分属于风火热燥寒五气中也风乘肺咳汗出头痛痰涎不利火乘肺咳喘急壅逆涕唾见血热乘肺咳
《医门法律》:[卷五咳嗽门]咳嗽续论市场动态浙贝母商品主要来源于栽培。新中国成立后曾列为国家计划管理品种,1980年以后改为市场调节产销。40年来,浙贝母的生产有较大的发展,产区扩大,产量增加,由长期供不应求转为能满足市场需要。属于产销基本平衡的品种。
浙贝母为浙江的地道药材,是全国著名的“浙八味”之一。为了发展生产,浙江省提出了“巩固提高老产区,有计划地发展新产区”的工作方针,采取了加强技术指导、增加投入等措施,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浙贝母年产量已达35万~39万千克,比50年代初期增长了90%。60年代初,由于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产区将贝母田改种粮食,种植面积下降,加上病虫害多、产量下降,年收购量徘徊在15万~20万千克;市场供应比较紧缺。国家为发展浙贝母生产,1961—1974年对浙贝母实行粮食奖售的政策。在化肥、农药、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并在巩固提高老产区、建立种子基地、扩大生产的基础上,根据浙贝母的生长习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积极发展新产区。从1965年起浙江余姚、杭州市郊、镇海、象山、定海等县市相继引种浙贝母并获成功。特别是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浙贝母承包到户,调动了药农的生产积极性,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同时,加强了田间管理,产量逐年增加。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浙贝母每年收购在35万千克左右,市场供应逐步缓和。同时,上海、江苏两地也引种试种成功。1985年江苏省种植面积达2667公顷,收购浙贝母4万千克;1986年种植3333公顷,收购量达10万千克,成为浙贝母第二产区。上海市从1985年开始,每年收购的浙贝母可满足全市的需要。进入80年代中期,全国浙贝母年收购量超过50万千克,基本上满足了市场供应和出口的需要。
浙贝母是止咳化痰的主要药材,临床应用广泛,传统中成药二母宁嗽丸、养阴清肺丸、通宣理肺丸、羚羊清肺丸、橘红丸、清肺止咳丸等均以浙贝母为主要原料。浙贝母历来是重要的出口品种,每年为国家换取大量外汇,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故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大潜力。
浙贝母产销存在的主要问题:繁殖率低,病虫害多,影响生产的发展;科学研究工作还不能适应生产的发展。因此,要加强浙贝母生产规模的宏观控制,保护药农积极性,使生产与需要协调发展;加强选育良种,缩短生长周期,重视防治病虫害,并改进加工方法和开展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以保障医疗用药需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