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讲禹,道九山,九川,於是九州攸同,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於是太平治。
道九山 (开通九条山脉的道路) :汧 (qiān) 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 (汧山及岐山直到荆山,越过了黄河) ;壶口、雷首至于太岳;砥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常山至于碣石,入于海;西倾、朱圉 (yǔ) 、鸟鼠至于太华;熊耳、外方、桐柏至于负尾;道嶓冢 (bō zhǒng) ,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汶山之阳 (岷山的南面) 至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 (即今庐山) 。
道(疏导)九川:弱水至於合黎,馀波入于流沙 (使弱水的下游注入了流沙(居延泽附近的沙漠)) 。道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 (青海) 。道河积石 (从积石山开始疏导黄河) ,至于龙门,南至华阴 (华山北面) ,东至砥柱,又东至于盟津,东过雒 (luò) 汭 (还向东经过洛水注入黄河的一段) ,至于大邳 (pī) ,北过降水,至于大陆 (大陆泽) ,北播为九河 (再往北分散为九条河道) ,同为逆河 (又汇合成为逆河) ,入于海。嶓冢道瀁 (yàng 古同“漾”。从嶓冢山开始疏导漾水) ,东流为汉,又东为苍浪之水,过三澨 (shì 三澨水) ,入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于海。汶山道江 (从岷山开始疏导江水) ,东别为沱 (往东流分出另外一条支流沱水) ,又东至于醴,过九江,至于东陵 (今湖南岳阳) ,东迤 (yǐ 往;向(表示在某一方向上的延伸)) 北会于汇 (向东偏北流去和彭蠡泽水汇合) ,东为中江,入于海 (最后流入大海) 。道沇 (yǎn 一作“兖”。济水的别称) 水,东为济,入于河,泆 (yì 古同“溢”) 为荥 (再向前潴留形成荥泽) ,东出陶丘北,又东至于荷,又东北会于汶,又东北入于海。道淮自桐柏 (桐柏山) ,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道渭自鸟鼠同穴 (鸟鼠同穴山) ,东会于沣,又东北至于泾,东过漆、沮,入于河。道雒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 (chán) ,又东会于伊,东北入于河。
於是九州攸同 (于是九州之内政令教化就统一了) ,四奥既居 (四方之宅已经可以居住) ,九山栞 (kān) 旅 (九州名山已开通出了道路) ,九川涤原 (九条河流的水源也都疏通了) ,九泽既陂 (九片大泽各自已经筑起了堤防) ,四海会同 (四海之内进贡的道路都通畅无阻了) 。六府甚脩 (包括金、木、水、火、土、谷在内叫做六府的各种物资都特别得到了开发) ,众土交正 (各个区域的土地交相订正了它们的等级) ,致慎财赋 (要按照规定认真交纳赋税) ,咸则三壤成赋 (而且按照上、中、下九等划分的土地级别确定好了赋税的标准) 。中国赐土姓 (在中原地区封置诸侯颁赐土地和姓氏的时候告诫说) :“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恭敬和悦,把德行摆在首位,不要抗拒我所推行的政令) 。”
令天子之国以外五百里甸 (diàn 古时指郊外) 服:百里赋纳緫 (zǒng 古同“总”。 用做马饲料的禾稿) ,二百里纳铚 (zhì 古代割禾穗的短镰刀,这里指用铚割下的禾穗) ,三百里纳秸 (jiē 农作物脱粒后剩下的茎,这里指带外壳的谷) 服,四百里粟 (粗米) ,五百里米( 精米。这里的纳贡为何是离都城越远纳的贡越要求越精细,我觉得主要还是考虑运输的问题,上古时期交通不方便,量大的贡品不能远距离运输,因此离得越远纳的贡越细越少,方便运输) 。甸服外五百里侯服:百里采 (一百里地区用做卿大夫的采邑) ,二百里任国 (往外二百里以内地区为任王事者的封地) ,三百里诸侯 (再往外三百里同为王者斥候,故合三为一) 。侯服外五百里绥 (suí) 服:三百里揆 (kuí) 文教 (头三百里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推行中央的政令教化) ,二百里奋武卫 (后二百里地区要振奋武力保卫天子) 。绥服外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 (头三百里地区要遵守教化并且和平相处) ,二百里蔡 (后二百里地区要求能遵守王法) 。要服外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 (头三百里地区礼简怠慢,那里的居民来去不加禁拒) ,二百里流 (后二百里地区民众迁徙流动,没有城郭和固定的居处) 。
东渐于海 (濒临大海) ,西被于流沙 (及于沙漠) ,朔 (北方) 、南暨 (北方、南方都达到了最遥远的地方) :声教讫于四海 (天子的声威教化传播到了全国以至于四方荒远的边陲) 。於是帝锡禹玄圭 (黑色圭玉) ,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於是太平治。
《渡汉江》,唐诗篇名,有三首:一首是五言排律,李百药的作品;一首是五言绝句,宋之问(一说李频)的作品;一首是七言律诗,元稹的作品。此三者以五绝《渡汉江》流传最为广泛,此诗收录于《唐诗三百首》中,是作者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 作品名称《渡汉江》 创作年代隋末唐初 作者姓名李百药 文学体裁五言排律原文 渡汉江 </B>东流既弥弥①,南纪信滔滔②。 水击沉碑岸③,波骇弄珠皋④。 含星映浅石⑤,浮盖下奔涛⑥。 樯乌转轻翼⑦,戏鸟落飞毛。 客心既多绪⑧,长歌且代劳⑨。[1] 作品注释 ①弥弥:渐渐。 ②南纪:南方。《诗经·小雅·四月》:“滔滔江汉,南国之纪。”此二句是说汉江水势很大流到南方更见其滔滔,也可见作者是从汉江上游乘船到襄阳的。 ③沉碑岸:襄阳城西北有万山;其下有沉碑潭,在县西北五里。《晋书·杜预传》:“预好为后世名,常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刻石为二碑,纪其勋绩,一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曰:‘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 ④珠皋:即解佩渚。据《襄阳府志》载:郑交甫在这里遇二女佩两珠,大如荆鸡之卵。交甫索佩,二女解佩以赠;转身走了十来步,佩玉和二女都不见了。 ⑤含星:珠玉曰含,是说星光如玉。 ⑥浮盖:漂在水上的船。 ⑦樯乌转轻翼:桅上的乌鸦在轻轻的翻动着羽翼。 ⑧多绪:满腹愁绪。 ⑨代劳:替代。[2] 渡汉江》 创作年代初唐 作者姓名宋之问 文学体裁五言绝句 原文 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1] 作品译文 我离开家乡到了五岭之外,经过了一个冬天,又到了春天。因为交通不便,我和家人没有联系,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我渡过汉江赶回家乡去,怎知离家越近,心情就越紧张。因为怕伤了美好愿望,以致遇到同乡,也不敢打听家乡情况。[2] 《渡汉江》 创作年代中唐 作者姓名元稹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原文 </B>渡汉江 去年春,奉使东川,经嶓冢山下。 嶓冢去年导漾水①,襄阳今日渡江濆。 山遥远树才成点,浦静沉碑欲辨文②。 万里朝宗诚可羡③,百川流入渺难分。 鲵鲸归穴东溟溢,又作波涛随伍员④。[1] 作品注释 ①“嶓冢”句:汉水源出陕西宁强县东北嶓冢山,初出山时为漾水,通过疏导,东北流经陕西沔县西南合沔水,又东经褒城,以下才叫汉水。《尚书·禹贡》有“嶓冢导漾,东流为汉”语。 ②“山遥”二句:远看山上,树木只有很小一点:近看江水,清澈见底,连沉入水中的碑上的文字,好像都能辨认清楚。沉碑:指杜预沉碑事。 ③朝宗:朝拜宗祖,指汉水归海。 ④鲸鲵:即鲸,古时常以鲸鲵为凶恶的人。“鲸鲵长百尺,雄曰鲸,雌曰鲵”。东溟:即东海。伍员:即伍子胥。两句是说:汉水东流,就像鲸鲵归穴,使东海溢漫,波涛汹涌;又像伍员带领的队伍、浩荡不止
正文 :导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厎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pī);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意思是 :疏通了弱水到合黎山的河道,其下游的余波流入沙漠。疏通了黑水至三危山的河道,经此流入南海。疏通黄河河道,从积石山开始,到龙门山;再向南到华山的北面,又东西至厎柱山(三门山),向东经过孟津,再通过洛水与黄河的交界转弯处,到达大伾山;然后从北面经过降水,就到了大陆泽;从这里再向北,分成九条支流,最后又汇合到一起流入大海。
正文 :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于海。
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迆(yǐ)北,会于汇;东为中江,入于海。
意思是 :从嶓冢山开始疏导漾水,向东流,是为汉水上游,再向东,就到了沧浪水(汉水),经过三澨水(三参水),就到了大别山,向南流入长江。向东的水系汇入彭蠡泽(鄱阳湖),再向东,称为北江,最后流入大海。
从岷山开始疏导长江,向东边分出一条支流为沱江,再向东流经澧水;穿过九江(洞庭湖),到达东陵,然后由东斜着向北延伸,直到与淮河交汇;东面为中江,流入大海。
正文 :导沇(yǎn)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
导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导洛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又东北,入于河。
意思是 :疏导沇水,向东流为济水,然后入黄河,溢出来的部分形成了荥泽;向东流出经过陶丘(定陶)的北面,再东流至菏泽,再流向东北方与汶水汇合后,向北,再向东流入大海。从桐柏山开始疏导淮河,向东分别与泗水、沂水交汇,再向东流入大海。
从鸟鼠同穴山疏导渭水,向东与沣水汇合,再向东与泾水合流,又向东汇合漆沮水后,流入黄河。从熊耳山开始疏导洛水,向东北方与涧水、瀍水汇合;向东与伊水汇合,再从东北方流入黄河。
(治水)
正文:九州攸同,四隩(ào)既宅,九山刊旅,九川涤源,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孔修,庶土交正,厎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邦锡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意思是 :九州的水土都治理了,四海内可以居住的地方已经可以居住了,九条山脉已勘定了路标,能够让商旅同行了,九条水系都疏通堵塞的源头,九条大泽已经修筑了堤防,四海之内进贡的道路已畅通。水火金木土谷这六府事宜都得到了很大的修缮,而各地的土地都可以征收赋税了,但要谨慎的制定财赋制度,一般都按土壤的肥沃程度分成三个等级缴纳赋税。九州内的土地都可以作为赏赐,同时赐以姓氏,但要以被赏赐人的德行作为优先考虑的条件,也就是不违背我所要求的德行的人。
正文 :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铚(zhì),三百里纳秸(jiē)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
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诸侯。
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
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
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意思是 :国都周围五百里以内为甸服:一百里之内的缴纳完整的禾,一百到二百里之间的缴纳禾穗,二百到三百里之间的缴纳带皮的谷物,三百到四百里的缴纳粗米,四百到五百里的缴纳精米。
甸服以外五百里为侯服:其一百里以内的负责提供给天子办事的差役,一百到二百里之间的负责给国家提供由男子做事的差役,二百里到五百里之间的负责检查放哨,担任警戒。
侯服以外五百里为绥服:其三百里之内的负责文化教育施行与推广,三百到五百里的负责武装守卫。
侯服以外五百里为要服:其三百里的人们要和平相处,三百到五百里的人要遵守国家的刑法。
要服以外五百里为荒服:其三百里以内的,要尊重他们的风俗,保持联系,三百到五百里的就随便他们进贡不进贡了。
东边进入了大海,西边深入了流沙,声望教化从北到南传播于四海。禹被赐于玄圭,从此,治理洪水大功告成。
(统一)
也不知道楼主学的是那一段,以下都是《史记》里和大禹治水有关内容的翻译,请您自己选取吧。每段各自对应的原文在参考资料里。
夏禹,名叫文命。禹的父亲是鲧,鲧的父亲是颛顼帝,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的父亲是黄帝。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帝的孙子。禹的的曾祖父昌意和父亲鲧都没有登临帝位,而是给天子做大臣。
当尧帝在位的时候,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下民都为此非常忧愁。尧寻找能治理洪水的人,四岳群臣都说鲧可以。尧说:“鲧这个人违背天命,毁败同族,用不得。”四岳都说:“比较起来,众大臣还没有谁比他更强,希望您让他试试。”于是尧听从了四岳的建议,任用鲧治理洪水。九年时间过去,洪水仍然泛滥不息,治水没有取得成效。这时尧帝寻找继承帝位的人,又得到了舜。舜被举用,代行天子的政务,到四方巡视。舜在巡视途中,看到鲧治理洪水干得不成样子,就把他流放到羽山,结果鲧就死在那里。天下人都认为舜对鲧的惩罚是正确的。舜又举用了鲧的儿子禹,让他 来继续他父亲鲧治水的事业。
尧逝世以后,舜帝问四岳说:“有谁能光大尧帝的事业,让他担任官职呢?”大家都说:“伯禹当司空,可以光大尧帝的事业。”舜说:“嗯,好!”然后命令禹说:“你去平治水土,要努力办好啊!”禹叩头拜谢,谦让给契、后稷、皋陶。舜说:“你还是快去办理你的公事吧!”
禹为人聪敏机智,能吃苦耐劳,他遵守道德,仁爱可亲,言语可信。他的声音就是标准的音律,他的身躯就是标准的尺度,凭着他的声音和躯体就可以校正音律的高低和尺度的长短。他勤勤恳恳,庄重严肃,堪称是百官的典范。
禹接受了舜帝的命令,与益、后稷一起到任,命令诸侯百官发动那些被罚服劳役的罪人分治九州土地。他一路上穿山越岭,树立木桩作为标志,测定高山大川的状貌。禹为父亲鲧因治水无功而受罚感到难过,就不顾劳累,苦苦的思索,在外面生活了十三年,几次从家门前路过都没敢进去。他节衣缩食,尽力孝敬鬼神。居室简陋,把资财用于治理河川。他在地上行走乘车,在水中行走乘船,在泥沼中行走就乘木橇,在山路上路上行走就穿上带铁齿的鞋。他左手拿着准和绳,右手拿着规和矩,还装载着测四时定方向的仪器,开发九州土地,疏导九条河道,修治九个大湖,测量九座大山。他让益给民众分发稻种,可以种植在低洼潮湿的土地上。又让后稷赈济吃粮艰难的民众。粮食匮乏时,就让一些地区把余粮调济给缺粮地区,以便使各诸侯国都能有粮食吃。禹一边行进,一边考察各地的物产情况,规定了应该向天子交纳的贡赋,并考察了各地的山川地形,以便弄清诸侯朝贡时交通是否方便。
禹治水及考察是从帝都冀州开始的。在冀州先完成了壶口的工程,又治理梁山及其支脉。治理好太原地区,一直到太岳山之南。修治好覃怀之后,又继续修治了衡水和漳水。冀州的土质色白而松软,这里的赋税属上上,即第一等,有时也杂有第二等,田地属于中中,即第五等。常水、卫水疏通了,大陆泽也修治完毕。东北鸟夷部族的贡品是皮衣。其进贡路线是绕道碣石山向西,进入黄河。
济水和黄河之间是沇(兖)州:这个地区的九条河都已疏通,雷夏蓄积成了一个大湖。雍水和沮水汇合流入泽中,土地上种了桑,养了蚕,于是民众都能从山上搬下来定居在平地上。沇州的土质发黑而且肥美,草长得茂盛,树木高大。这里田地属中下,即第六等,赋税属下下,即第九等,经过十三年的整治之后,才能和其他各州相同。这一地区进贡的物品是漆、丝,还有用竹筐盛着的有花纹的锦绣。进贡时走水路,由济水进入漯(tà,踏)水,然后进入黄河。
大海到泰山之间是青州:在这个地区堣夷平治之后,淮水、淄水也得到了疏通。这里的土质色白而且肥美,海滨一带宽广含碱,田地多是盐碱地。田地属上下,即第三等,赋税属中上,即第四等。进贡的物品是盐和细葛布,有时也进贡一些海产品,还有泰山谷地生产的丝、大麻、锡、松木、奇异的石头,莱夷地区可以放牧,所以,那里进贡畜牧产品,还有用筐盛着用来作琴弦的柞蚕丝。进贡时,走水路,由汶水转入济水。
大海、泰山到淮水之间是徐州:在这个地区治理了淮水、沂水,蒙山、羽山一带也可以种植作物了。大野成了一个蓄水湖,东原的水也都退去。这里的土质呈红色,有粘性而且肥美,草木丛生,渐渐繁茂。田地属上中,即第二等,赋税属中中,即第五等。进贡的物品是供天子筑坛祭天用的五色土,羽山谷中的野鸡,峄山南面生产的可用以制琴瑟的孤生桐,泗水之滨浮石制的石磬,淮夷的珍珠和鱼类,还有用竹筐盛着的纤细洁净的黑白丝绸。进贡时,走水路通过淮水、泗水,然后转入黄河。淮河与大海之间是扬州:彭蠡(lǐ,里)汇成了湖泊,成了鸿雁南归时的栖息之地。松江、钱塘江、浦阳江在那里入海,震泽地区也获得安定了。竹林密布,野草繁茂,树木高大。这里的土质湿润。田地属下下,即第九等,赋税居下上,即第七等,有时可居第六等。进贡的物品是三色铜,瑶、琨等美玉和宝石,以及竹箭,还有象牙、皮革、羽毛、旄(máo,毛)牛尾和岛夷人穿的花草编结的服饰,以及用竹筐盛着的有贝形花纺的锦缎,有进根据朝廷的命令进贡包好的橘子、柚子。这些贡品都经由大海、长江进入淮河、泗水。
荆山到衡山的南面是荆州:这个地区有长江、汉水注入大海。长江的众多支流大都有了固定的河道,沱水、涔水业已疏导,云泽、梦泽也治理好了。这里的土质湿润,田地属下中,即第八等,赋税居上下,即第三等。进贡的物品是羽毛、旄牛尾、象牙、皮革、三色铜,以及椿木、柘(zhè,蔗)木、桧木、柏木,还有粗细磨石,可做箭头的砮(nǔ,努)石、丹砂,特别是可做箭杆的竹子箘(jùn,郡)簬(lù,路)和楛(hù,户)木是汉水附近三个诸侯国进贡的最有名的特产,还有包裹着和装在匣子里的供祭祀时滤酒用的青茅,用竹筐盛着的彩色布帛,以及穿珠子用的丝带。有时根据命令进贡九江出产的大龟。进贡时,经由长江、沱水、涔水、汉水,转行一段陆路再进入洛水,然后转入南河。
荆州和黄河之间是豫州:伊水、洛水、瀍水、涧水都已疏通注入黄河,荥播也汇成了一个湖泊,还疏浚了荷泽,修筑了明都泽的堤防。这里的土质松软肥沃,低地则是肥沃坚实的黑土。田地属中上,即第四等,赋税居上中,即第二等,有时居第一等。进贡漆、丝、细葛布、麻,以及用竹筐盛着的细丝絮,有时按命令进贡治玉磬用的石头,进贡时走水路,经洛水进入黄河。
华山南麓到黑水之间是梁州:汶(岷)山、嶓冢山都可以耕种了,沱水、涔水也已经疏通,蔡山、蒙山的道路已经修好,在和夷地区治水也取得了成效。这里的土质是青黑色的,田地属下上,即第七等,赋税居下中,即第八等,有时也居第七等或第九等。贡品有美玉、铁、银、可以刻镂的硬铁、可以做箭头的砮石、可以制磬的磬石,以及熊、罴、狐狸。织皮族的贡品由西戎西倾山经桓水运出,再从潜水船运,进入沔(miǎn,免)水,然后走一段山路进入渭水,最后横渡黄河到达京城。
黑水与黄河西岸之间是雍州:弱水经治理已向西流去,泾水汇入了渭水。漆水、沮水跟着也汇入渭水,还有沣水同样汇入渭水。荆山、岐山的道路业已开通,终南山、敦物山一直到鸟鼠山的道路也已竣工。高原和低谷的治理工程都取得了成绩,一直治理到都野泽一带。三危山地区可以居住了,三苗族也大为顺服。这里的土质色黄而且松软肥沃,田地属上上,即第一等,赋税居中下,即第六等。贡品是美玉和美石。进贡时从积石山下走水路,顺流到达龙门山间的西河,会集到渭水湾里。织皮族居住在昆仑山、枝支山、渠搜山等地,那时西戎各国也归服了。
禹开通了九条山脉的道路:一条从汧山和岐山开始一直开到荆山,越过黄河;一条从壶口山、雷首山一直开到太岳山;一条从砥柱山、析城山一直开到王屋山;一条从太行山、常山一直开到碣石山,进入海中与水路接通;一条从西倾山、朱圉山,鸟鼠山一直开到太华山;一条从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一直开到负尾山;一条从嶓冢山一直开到荆山;一条从内方山一直开到大别山;一条从汶山的南面开到衡山,越过九江,最后到达敷浅原山。
禹疏导了九条大河:把弱水疏导至合黎,使弱水的下游注入流沙(沙漠)。疏导了黑水,经过三危山,流入南海(青海)。疏导黄河,从积石山开始,到龙门山,向南到华阴,然后东折经过砥柱山,继续向东到孟津,再向东经过洛水入河口,直到大邳;转而向北经过降水,到大陆泽,再向北分为九条河,这九条河到下游又汇合为一条,叫做逆河,最后流入大海。从嶓冢山开始疏导漾水,向东流就是汉水,再向东流就是苍浪水,经过三澨(shì,誓)水,到大别山,南折注入长江,再向东与彭蠡泽之水会合,继续向东就是北江,流入大海。从汶山开始疏导长江,向东分出支流就是沱水,再往东到达醴水,经过九江,到达东陵,向东斜行北流,与彭蠡泽之水会合,继续向东就是中江,最后流入大海。疏导沇水,向东流就是济水,注入黄河,两水相遇,溢为荥泽,向东经过陶丘北面,继续向东到达荷泽,向东北与汶水会合,再向北流入大海。从桐柏山开始疏导淮水,向东与泗水、沂水会合,再向东流入大海。疏导渭水,从鸟鼠同穴山开始,往东与沣水会合,又向东与泾水会合,再往东经过漆水、沮水,流入黄河。疏导洛水,从熊耳山开始,向东北与涧水、瀍水会合,又向东与伊水会合,再向东北流入黄河。
所有的山川河流都治理好了,从此九州统一,四境之内都可以居住了,九条山脉开出了道路,九条大河疏通了水源,九个大湖筑起了堤防,四海之内的诸侯都可以来京城会盟和朝觐了。金、木、水、火、土、谷六库的物资治理得很好,各方的土地美恶高下都评定出等级,能按照规定认真进贡纳税,赋税的等级都是根据三种不同的土壤等级来确定。还在华夏境内九州之中分封诸侯,赐给土地,赐给姓氏,并说:“要恭敬地把德行放在第一位,不要违背我天子的各种措施。”
禹下令规定天子国都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甸服,即为天子服田役纳谷税的地区:紧靠王城百里以内要交纳收割的整棵庄稼,一百里以外到二百里以内要交纳禾穗,二百里以外到三百里以内要交纳谷粒,三百里以外到四百里以内要交纳粗米,四百里以外到五百里以内要交纳精米。甸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侯服,即为天子侦察顺逆和服侍王命的地区:靠近甸服一百里以内是卿大夫的采邑,往外二百里以内为小的封国,再往处二(原文作“三”)百里以内为诸侯的封地。侯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绥服,即受天子安抚,推行教化的地区:靠近侯服三百里以内视情况来推行礼乐法度、文章教化,往外二百里以内要振兴武威,保卫天子。绥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要(yāo,腰)服,即受天子约束服从天子的地区:靠近绥服三百里以内要遵守教化,和平相处;往外二百里以内要遵守王法。要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荒服,即为天子守卫远边的荒远地区:靠近要服三百里以内荒凉落后,那里的人来去不受限制;再往外二百里以内可以随意居处,不受约束。
这样,东临大海,西至沙漠,从北方到南方,天子的声威教化达到了四方荒远的边陲。于是舜帝为表彰禹治水有功而赐给他一块代表水色的黑色圭玉,向天下宣告治水成功。天下从此太平安定。
参考资料:
伍姓湖的古诗如下:
《幽居作》李端。
山舍千年树,江亭万里云。
回潮迎伍相,骤雨送湘君。
《松树》元稹。
华山高幢幢,上有高高松。
株株遥各各,叶叶相重重。
槐树夹道植,枝叶俱冥蒙。
既无贞直干,复有罥挂虫。
何不种松树,使之摇清风。
秦时已曾种,憔悴种不供。
可怜孤松意,不与槐树同。
闲在高山顶,樛盘虬与龙。
屈为大厦栋,庇荫侯与公。
不肯作行伍,俱在尘土中。
《虫豸诗•蛒蜂》元稹。
巴蛇蟠窟穴,穴下有巢蜂。
近树禽垂翅,依原兽绝踪。
微遭断手足,厚毒破心胸。
昔甚招魂句,那知眼自逢。
梨笑清都月,蜂游紫殿春。
构脾分部伍,嚼蕊奉君亲。
翅羽颇同类,心神固异伦。
安知人世里,不有噬人人。
兰蕙本同畹,蜂蛇亦杂居。
害心俱毒螫,妖焰两吹嘘。
雷蛰吞噬止,枯焚巢穴除。
可怜相济恶,勿谓祸无馀。
《楚歌十首》元稹。
楚人千万户,生死系时君。
当璧便为嗣,贤愚安可分。
干戈长浩浩,篡乱亦纷纷。
纵有明在下,区区何足云。
陶虞事已远,尼父独将明。
潜穴龙无位,幽林兰自生。
楚王谋授邑,此意复中倾。
未别子西语,纵来何所成。
平王渐昏惑,无极转承恩。
子建犹相贰,伍奢安得存。
生居宫雉閟,死葬寝园尊。
岂料奔吴士,鞭尸郢市门。
惧盈因邓曼,罢猎为樊姬。
盛德留金石,清风鉴薄帷。
襄王忽妖梦,宋玉复*辞。
万事捐宫馆,空山云雨期。
宜僚南市住,未省食人恩。
临难忽相感,解纷宁用言。
何如晋夷甫,坐占紫微垣。
看著五胡乱,清谈空自尊。
谁恃王深宠,谁为楚上卿。
包胥心独许,连夜哭秦兵。
千乘徒虚尔,一夫安可轻。
殷勤聘名士,莫但倚方城。
梁业雄图尽,遗孙世运消。
宣明徒有号,江汉不相朝。
碑碣高临路,松枝半作樵。
唯馀开圣寺,犹学武皇妖。
江陵南北道,长有远人来。
死别登舟去,生心上马回。
荣枯诚异日,今古尽同灰。
巫峡朝云起,荆王安在哉。
三峡连天水,奔波万里来。
风涛各自急,前后苦相推。
倒入黄牛漩,惊冲滟滪堆。
古今流不尽,流去不曾回。
八荒同日月,万古共山川。
生死既由命,兴衰还付天。
栖栖王粲赋,愤愤屈平篇。
各自埋幽恨,江流终宛然。
《渡汉江》元稹。
嶓冢去年寻漾水,襄阳今日渡江濆。
山遥远树才成点,浦静沉碑欲辨文。
万里朝宗诚可羡,百川流入渺难分。
鲵鲸归穴东溟溢,又作波涛随伍员。
《相忆泪》元稹。
西江流水到江州,闻道分成九道流。
我滴两行相忆泪,遣君何处遣人求。
除非入海无由住,纵使逢滩未拟休。
会向伍员潮上见,气充顽石报心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