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牡丹主要的繁殖方式为播种繁殖,可在春季期间进行。在播种前,可选用肥沃的营养土进行种养,还要选择大小合适且透气的花盆。将种子播种后可适量的浇点水,将花盆放在通风处,养护期间保持土壤湿润,30~40天后,臭牡丹可出苗。
臭牡丹播种繁殖
臭牡丹主要的繁殖方式为播种繁殖,一般适合在春季期间进行。播种前,需要选用疏松、透气和肥沃的营养土进行种养,有利于种子的生长。选择透气性能良好的花盆,花盆口径可选择20~25厘米,土壤和花盆消毒后可进行播种。
在花盆内可播撒4~5粒种子,将种子播撒在疏松透气的土壤中。深度控制在1~2厘米之间,表层覆上一层细土,再适量的浇水。播种后,可将花盆放在温暖、通风且光照充足的位置养护,养护期间需要控水,要保持土壤湿润。
在阳光充处、土壤水分充和温度适宜的环境下,一般30~40天后,臭牡丹可发芽出苗。臭牡丹出苗后,需要给予其充足的光照、水分和肥料,有利于臭牡丹的生长。生长初期施肥,尽量施加氮肥,有利于臭牡丹幼芽和幼叶的生长。
后期臭牡丹成年后,需要加强管理,使其健康生长。将臭牡丹养在室内,尽量将其放在客厅、阳台或窗台等位置,要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其生长期间,可将其放在室外光照充足的位置养护,使其能够正常的生长。
第一张 臭牡丹
学名Clerodendrum bungei Sterd
别名矮桐子、大红袍、臭八宝
分类马鞭草科(Verbenaceae),赪桐属(一名大青属)
形态小灌木。嫩枝稍有柔毛,枝内白色中髓坚实。叶宽卵形或卵形,有强烈臭味,长10-20厘米,宽5-l5厘米,边缘有锯齿。聚伞花序紧密,顶生,花冠淡红色或红色、紫色,有臭味。核果倒卵形或卵形,直径08-12厘米,成熟后蓝紫色。
性状与分布喜阳光充足和湿润环境,适应性强,耐寒耐旱,也较耐阴,宜在肥沃、疏松的腐叶土中生长。生于山坡、林缘或沟旁。分布于华北、西北、西南各省。
繁殖 主要用分株繁殖,也可用根插和播种繁殖。分株,在秋、冬季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挖取地上萌蘖株分栽即行。根插,梅雨季节将横走的根蘖切下插于沙土中,插后1-2周生根。播种,9-10月采种,冬季沙藏,翌春播种,播后2-3周发芽。臭牡丹
栽培 生长期要控制根蘖扩展。保持土壤湿润,5-6月可施肥1次,并随时修剪过多的萌蘖苗。冬季将干枯的地上部割除,减少病虫危害。
病虫害 常有锈病和灰霉病危害,用50%苯灵菌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喷洒灰霉病植株,用20%萎锈灵乳油400倍液防治锈病植株。虫害有叶甲和刺蛾危害,可用25%敌杀死3000倍液喷杀。
用途 臭牡丹叶色浓绿,顶生紧密头状红花,花朵优美,花期亦长,适宜栽植于坡地、林下或树从旁,也可作地被植物。
臭牡丹也叫做大红袍、臭八宝、矮童子、野朱桐、臭枫草、臭珠桐。
生长习性
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要求稍微潮湿。尽管臭牡丹适应性强,能耐寒、耐旱、耐阴,但它仍需我们精心养护。小心保持土壤湿度,不要施太多肥水。选土要选肥沃疏松的腐叶土。
臭牡丹价值
臭牡丹的药用价值较高,具有活血化瘀,杀菌杀菌的作用,其根、茎、叶均可入药,对某些疾病有疗效。
另外,臭牡丹也有观赏价值,它的叶子是浓绿的,花是密集的,花型是美丽的,而且花期也是很长的,非常适合做园林栽培植物。
花很漂亮,其味不佳,但也是一味中药。茎、叶具有一定的“活血散瘀,消肿解毒”功效。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6钱(鲜者1~2两);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选方①治头昏痛:臭牡丹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打入鸡蛋二个(整煮),去渣,食蛋及汤。 ②治大便下血:臭牡丹根五钱至一两,猪大肠不拘量。同炖汤服。 ③治风湿关节痛:臭牡丹根一两至一两五钱。酒水各半煎,两次分服。或同猪蹄筋二两炖汤服。 ④治瘰疬,跌打损伤:臭牡丹根四两,烧酒一斤,同封浸(十六天可服)。每日饮酒一至二两。(①方以下出《江西民间草药》) ⑤治痢疾,漆疮:臭牡丹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⑥治荨麻疹:鲜臭牡丹根二两。煎汁加鸡蛋三只,煮食,连服数剂。(《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