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丸的制法基本步骤如下
1对蜂蜜的选择与炼制是保证蜜丸质量的关键。炼蜜的目的是除去杂质,破坏酵素,杀死微生物,蒸发水分,增强粘性。其方法是:小量生产可用铜锅或锅直火加热,文火炼;大量生产可用蒸汽夹层锅,减压蒸发浓缩锅进行炼制,最后滤除杂质。炼蜜的程度分为嫩蜜、炼蜜、老蜜三种。
嫩蜜 将嫩蜜加热至沸,色变深,有粘滞性,失去水分约3%。适用由含有较多脂肪、淀粉、黏液质、糖类及含动物组织的方剂。
炼蜜 将嫩蜜继续加热,出现浅红色有光泽的泡沫,用手拈之粘性较强,但无白丝,用于含纤维质,淀粉、糖类以及部分油质的方剂。
老蜜 炼蜜继续加热至呈棕红色,有红色光泽,用手拈之甚粘手,能拉出白丝。适用于含多量纤维素,矿物质的方剂。
2合药:将已炼制好的炼蜜与药粉按比例进行混合(药粉与炼蜜的比例一般为1:1或1:5也有不足1:1的,要根据药物性质及季节不同而异。一般含糖类、油脂类的中草药用蜜少。含纤维素较多和质地疏松的药物用蜜量多。夏季用蜜量少,冬季用蜜量多。均匀地揉合,做成像面团样丸块(在搅拌机中机械混合或在其它容器中人工混合)。合药时,蜂蜜一般趁热加入(如含有胶质,树脂或挥发性成分需待炼蜜稍冷后再加入混合),充分和匀,使其内外全部滋润,色泽一致,软硬适中,能随意捏塑即可。
中药蜜丸的制作方法主要有5个步骤,即粉碎原料、熬炼蜂蜜、混合药蜜、揉搓药丸、分丸干燥等。
1、粉碎原料。
将药材粉碎为细末。打好的细末需要用80目左右的过滤筛筛选,防止细末粘连。有一些药材自身含有水分,不易被充分粉碎,可以在初步粉碎的基础上,通过高温加热等方法,使之干燥,之后再继续粉碎。将完全粉碎好的药末,装入干净容器中备用。
2、熬炼蜂蜜。
蜂蜜入锅文火加热,待其出现较为密集的小泡后继续加热,等气泡变大,就熬炼妥当了。蜂蜜的熬炼量,应与药粉碎末的重量成正比。一般而言,如果想做较硬的小药丸,可将药末与蜂蜜的比例控制在1:07;若是想揉搓较软的大药丸,可将二者的比例控制为1:1。
3、混合药蜜。
待到蜂蜜熬炼完成,可趁着锅内热度未散,将药粉缓缓倒入其中,慢慢搅动,直至药粉与蜂蜜完全融合。之后将之揉搓成软硬适中的团状物。
4、揉搓药丸。
药蜜混合完成后,趁其还未冷却,及时将之揉搓为大小适中的药丸。
5、分丸干燥。
将揉好的药丸铺平晾凉,待其干燥后,按剂量分装。
蜜丸是将打粉机打好的药物细粉用炼制过的蜂蜜为粘合剂所制成的可塑性固体丸剂,由于蜂蜜具润肺止咳,润肠通便,补中缓急,润燥解毒等作用,可与主药相辅相成,增进疗效,所以尤其适宜于制作补益类中成药;又由于蜜丸味甜能矫正药味,且质软可塑,制成的丸粒圆整光洁,柔软滋润,并可任意改成小粒服用,也可用水化开饮服,所以又适宜于制成小儿中成药;另外,蜂蜜炼制后粘合力强,能有效地粘附药物,且与药粉混合后丸块表面不易硬化,崩解缓慢,且作用持久(丸者缓也),便于保存药性,避免药物有效成分的氧化变质和散失损坏,保持中药固有的气味特征,所以,临床上多用蜂蜜作为粘合剂。此外,含有牛黄、麝香、冰片及苏合香等贵重细料或容易挥发的药物,也常制成蜜丸服用。一般丸重05g以上的称大蜜丸,05g以下的称小蜜丸。
配蜜即以药粉的重量按1∶12~15的比例配好蜂蜜(如1000g药粉,配备1200~1500g蜂蜜,若药料中含糖质、胶质或淀粉较多的,则以1∶1~12的比例配备即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