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分蜂指在蜜粉源丰富、气候适宜、蜂群强盛的条件下,原群蜂王与相当数量工蜂和部分雄蜂飞离蜂巢,另择新居营巢生活的群体活动。它是蜜蜂群体自然增殖的唯一方式。中蜂好分蜂,这是适应性强的表现,但由于好分蜂,难于维持强群,对提高单位蜂群产量不利。

一促使分蜂的因素
主要包括环境因素、蜂群因素和季节因素。
⒈环境因素
⑴外界环境因素:主要是蜜粉源和气候条件。较丰富的蜜粉源为蜜蜂的群势发展和分蜂后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条件,所以分蜂均发生在蜜粉源较充足、蜜蜂群势增长的季节。闷热的气候易促成分蜂的发生。
⑵巢内环境方面:蜂巢拥挤、通风不良巢温过高、粉蜜充塞压缩子脾、供蜂王产卵的巢房不足、缺乏造脾余地等,都能加剧分蜂热程度。
⒉蜂群因素
包括蜜蜂群势、蜂王状态、卵虫数量、哺育蜂数量等。强盛的群势是分蜂的前提,这是蜜蜂与环境适应的结果,因为弱群分蜂后的分出群和原群生活力减弱。蜂王状态、卵虫数量、哺育蜂数量是影响分蜂热相互关联的因素。新蜂王控制分蜂能力比老蜂王强,因为新蜂王产生并释放的蜂王物质较多,新蜂王产卵力强,使蜂群中有更多幼虫。由于幼虫少、哺育蜂多,哺育力过剩,是导致分蜂的重要因素。
⒊季节因素中蜂饲
分蜂程度与季节有关,分蜂季节蜂群会普遍发生分蜂,即使群势不是很强也是如此。在云南昆明,中蜂分蜂的季节仅限于2~4月和8~10月,其他季节即使达到8~10足框的强群也基本不分蜂。长白山中蜂自然分蜂多发生在5月中旬~6月中旬。
二分蜂机制
蜜蜂行为往往与自身的生理发育有关。通过对分蜂行为的观察,发现从建造王台,迫使蜂王在王台中产卵,培育新王,减少对蜂王饲喂使其腹部收缩,驱赶和引导蜂王离巢等一系列分蜂行为,均由工蜂主导。
通过对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的大量解剖研究发现,与无分蜂热的蜂群相比,分蜂热蜂群中工蜂卵巢出现不同程度的发育。由此推断,工蜂卵巢发育与分蜂行为密切相关。但蜂王存在是分蜂的前提条件之一,若因失王导致的工蜂卵巢发育是不分蜂的。因此分蜂的机制是,在有蜂王的蜂群中,卵巢发育的工蜂导致蜂群的分蜂行为。
进一步研究分析,能够促使分蜂的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导致工蜂卵巢发育。促使分蜂的内外因素,可综合归纳为蜂王物质不足、工蜂营养过剩和环境温度偏高等3个直接导致工蜂卵巢发育的因素。
蜜蜂的社会
蜂王
蜂王的任务是产卵,分泌的蜂王物质激素可以抑制工蜂的卵巢发育,并且影响蜂巢内的工蜂的行为。蜂王是由工蜂建造王台用受精卵培育而成的。工蜂对蜂王胎里的受精卵特别照顾,一直到幼虫化蛹以前始终饲喂蜂王浆,使蜂王幼虫浸润在王浆上面。蜂王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生物激素,对蜂王幼虫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对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起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蜂王幼虫的生长,工蜂把台基加高,最后封盖。
蜂王在巢室内产卵,幼虫在巢室中生活,经营社会性生活的幼虫由工蜂喂食,经营独栖性生活的幼虫取食雌蜂贮存于巢室内的蜂粮,待蜂粮吃尽,幼虫成熟化蛹,羽化时破茧而出。家养蜜蜂一年繁育若干代,野生蜜蜂一年繁育1~3代不等。以老熟幼虫、蛹或成虫越冬。蜂王一次交配后可以终身产卵,如果蜂王经行二、三次交配的话,则蜂王寿命会变短。
羽化出房的新蜂王身体柔嫩,由工蜂给它梳理身上的绒毛,交配成功的处女王不久便开始产卵。处女蜂王交尾后除了分蜂以外,一般不再出巢。蜂王体型细长而稳重,它的寿命一般在三至五年,最长的可活八九年。在春天和花期前后产卵量最高。
雄蜂
雄蜂的职责是和蜂后繁殖后代。雄蜂一生只有一次与蜂王的交配,交配结束后几分钟内死亡。雄蜂数目很多,在一群体内可能近千个。雄蜂的唯一职责是与蜂王交配,交配时蜂王从巢中飞出,全群中的雄蜂随后追逐,此举称为婚飞。蜂王的婚飞择偶是通过飞行比赛进行的,只有获胜的一个才能成为配偶。交配后雄蜂的生殖器脱落在蜂王的生殖器中,此时这只雄蜂也就完成了它一生的使命而死亡。那些没能与蜂王交配的雄蜂回巢后,只知吃喝,不会采蜜,成了蜂群中多余的“懒汉”。但是,这些雄蜂在蜂巢中会不断扇动翅膀,无意中也维持了蜂巢中的温度。但是日子久了,众工蜂就会将它们驱逐出境。养蜂人也不愿意在蜂群内保留过多的雄蜂而消耗蜂蜜,因而对它们进行人工淘汰。由此看来,工蜂在这个群体中数量最多。养蜂者对一个蜂群中保持的工蜂多少,因不同季节而异,一般为2万一5万个工蜂。工蜂是最勤劳的,儿歌唱的“小蜜蜂,整天忙,采花蜜,酿蜜糖”,仅是指工蜂说的。除采粉、酿蜜外,筑巢、饲喂幼虫、清洁环境、保卫蜂群等;也都是工蜂的任务。
雄蜂不参加酿造和采集生产,个体比工蜂大些。雄蜂是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在较大雄蜂房里发育,工蜂对它的哺育也较好。整个发育过程。雄蜂幼虫的食量要比工蜂幼虫大一、二倍。雄蜂生殖系统的发育需要较长的时间,羽化出房后还要经过八至十四天左右才能达到性成熟。雄蜂性成熟时,其精巢内的精小管有大量的精子成熟,并逐步地排到贮精囊中,一般一个雄蜂的贮精囊中的精液量为15——20μL(微升)。每微升精液平均有精子七百五十万个。精子的数量和活力对蜂群后代的遗传性状和发育具有直接影响。因此,选育优质遗传后代的种群做父本与选择优质蜂王同等重要。
雄蜂通常寿命不长,不采花粉,亦不负责喂养幼蜂。工蜂负责所有筑巢及贮存食物的工作,而且通常有特殊的结构组织以便于携带花粉。大部分蜜蜂采多种花的花粉,不过,有些蜂只采某些科的花的花粉,有的只采某种颜色花的花粉,还有一些蜂只采一些有亲缘关系的花粉。蜜蜂的口部是花粉采集和携带的器具,似乎能适应各种不同种类的花。蜜蜂会发出声音,这是胸腔中的中胸纵长肌和中胸垂直肌及其附着在中胸背板、中胸腹板、第二悬骨共同剧速振动产生的,蜜蜂发声是它们共同振动的结果,蜜蜂没有专门的发声器官
工蜂
工蜂是一种缺乏生殖能力的雌性蜜蜂,在蜂群的雌性蜜蜂中,仅有蜂后拥有生殖能力。但有研究发现一些工蜂通过繁殖来延长自己的生命欺骗蜂王。多数的雌蜂在幼虫时期,仅有最初几天可食用蜂王浆,之后改喂食一般的蜂蜜,因而无法完成生殖能力的发育,最后便会成为工蜂;若能持续食用蜂王浆,最后将成为蜂后(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蜂王)。在同一蜂巢中的工蜂,因年龄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生理上不同的工蜂群——保育蜂、筑巢蜂和采蜜蜂。工蜂蜇人后,其蜇针连同肠脏留在人体皮肤中,故其很快就会死亡。
工蜂的任务主要是采集食物、哺育幼虫、泌蜡造脾、泌浆清巢、建造蜂巢、保巢攻敌等工作。蜂巢内的各种工作基本上是工蜂们干的;工蜂与蜂王一样也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哺育工蜂对它们的照料不如对蜂王幼虫那样周到,仅在孵化后的头三天内饲喂蜂王浆,而自第四天起就只饲喂蜜粉混合饲料。因为这种饲料的营养不如蜂王浆高,而且缺乏促进卵巢发育的生物激素。因此,工蜂的生殖器官发育受到抑制,直到羽化为成蜂,其卵巢内仅有数条卵巢管,失去了正常的生殖机能。所以,她们是发育不完全的雌性蜂。
工蜂的寿命一般是三十至六十天。在北方的越冬期,工蜂较少活动,并且没有参加哺育幼虫的越冬蜂可以活到五至六个月。每群的工蜂量决定了蜂群的兴盛。
蜂巢特点
蜂巢一般是零星分散的,但也有同一种蜜蜂多年集中于一个地点筑巢,从而形成巢群。例如,毛足蜂属的巢口数可达几十个甚至达几百个。
群间关系
蜜蜂虽然过着群体的生活,但是,蜂群和蜂群之间是互不串通的。蜂巢里存有大量的饲料,为了防御外群蜜蜂和其它昆虫、动物的侵袭,蜜蜂形成了守卫蜂巢的能力。蛰针是蜜蜂的主要自卫器官。
蜜蜂的嗅觉灵敏,它们能够根据气味来识别外群的蜜蜂。在巢门口经常有担任守卫的蜜蜂,不使外群的蜜蜂随便窜入巢内。在缺少蜜源的时候,经常有不是本群的蜜蜂潜入巢内盗蜜,守卫蜂立即搏斗。但是在蜂巢外面,情况就不同了,比如在花丛中或饮水处,各个不同群的蜜蜂在一起,互不敌视,互不干扰。
飞出交配的母蜂,有时也会错入外群,这时工蜂立即将它团团包围,刺杀母蜂。
雄蜂如果要错入外群情况就不同了,工蜂不伤害它,因为蜜蜂培育雄蜂不只是为了本群繁殖的需要,也是为了种族的生存。
繁殖方法
1、紧脾春繁
春繁期,将每两个蜂箱并列放在一起,在无风的傍晚,给每群蜂喂糖水(蔗糖:水=1:1)或兑水蜂蜜250~300ml,2小时后,待蜜蜂兴奋散团,箱内温度升高,即可进行抖蜂紧脾。
紧脾时,只选留1张脾即可,多余的脾全部提出,能促使蜂王快速产卵。这样可防止早春低温多寒潮的袭击,使产卵圈不受冻,蜂子健康发育,同时也使一部分蜜蜂得以休息,延长寿命。
2、保温
将紧脾后的1张脾放在蜂箱中央,此时蜂足以保护巢脾。靠近邻箱的一侧放1隔板,另一侧放1隔板,板外再放保温物。箱外保温的做法是:箱底垫草,两蜂箱之间填杂草,用塑料布防湿保温,在阴雨天或较冷的傍晚,用塑料布将蜂箱全部覆盖,谨防堵死巢门。傍晚视气温隋况,可关闭巢门。
3、奖励饲喂
紧脾后,每晚从箱底进行奖励饲喂。糖水或蜜水盛人箱底饲喂器中。第一次饲喂可稍多些,一般每群喂350~400ml,以后看蜂数多少和产卵圈大小而定,以脾上有少量角蜜为宜。饲喂要勤,每晚1次,不能间断,饲喂量不宜太多。
扩展资料
中蜂养殖
1、放养场所
中蜂放养场所应远离工厂、矿山、公路、居住区及嘈杂地段,附近应有无污染干净水源、充足开花植物。中蜂与意蜂的最大不同是不要求有大宗的蜜源,只需要有连续不断的开花植物即可。确定好养殖场所以后,需要选择合适的蜂箱,最好能够采用中蜂养殖标准蜂箱,所有蜂箱应注意前低后高、门开下方,便于清理。
2、蜂群管理
开始养蜂首先应引入优质蜂种资源,通过杂交培育强大的采集群。一般可在当地主要蜜源植物开花前1个月左右,通过添加少量奖励性饲喂方式,来培育采集群。
没有蜂王的蜂群在几个小时后就会变得焦躁不安、杂乱无章。大约20天后,工蜂会取代失去的蜂王产卵,但只会产生小型雄蜂,因此蜂群有被消灭的危险。
扩展信息
一、群居昆虫
蜜蜂是典型的群居昆虫,蜂群一般由一只蜂王、少数雄蜂、数万只工蜂组成,三型蜂(蜂王、工蜂、雄蜂)在离开群体后都无法单独生存,且在群体中缺少任何一种蜂型都无法正常发展,缺少蜂王时群体因无法及时补充新工蜂而逐渐消亡,缺少雄蜂时处女王因无法正常交尾而不能产受精卵培育工蜂,缺少工蜂时群体会因缺少物质基础而死亡。
二、变态发育
蜜蜂是完全变态发育昆虫,三型蜂都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且每个阶段的形态特征也各不相同,其中蜂王和工蜂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雄蜂是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导致蜂王和工蜂最终有明显差异仅仅是因为幼虫期食物不同而已(蜂王终生吃蜂王浆,工蜂只在幼虫期前三天能吃蜂王浆,之后吃普通的花蜜、花粉等)。
三、分工协作
蜜蜂是高度社会化昆虫,三型蜂都有明确的分工且因分工不同而在形态结构上表现出许多特化现象,蜂王在蜂群中负责产卵并通过分泌“蜂王信息素”维持秩序,雄蜂的其它功能完全退化,专司与处女蜂王交尾,工蜂负责群体中的劳作如采集、饲喂、清理、守卫等,同时根据年龄可分为保育蜂、筑巢蜂和采蜜蜂三个生理上不同的工蜂群。
四、以花为食
蜜蜂完全以花为生,对于其食物可以划分成两类,其一是采集的花蜜及花粉等,其二是青壮年蜜蜂食用花粉后分泌的蜂王浆,但总的说来离不开花,在外界蜜源植物开花时工蜂会采前往集蜜粉,采集回来的蜜粉一部分会当作食物消耗掉,另一部分会酿制成蜂蜜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而养蜂生产中取的蜂蜜就是蜜蜂采集蜜粉酿制而成的。
五、泌蜡筑巢
蜜蜂以自身分泌的蜡作脾筑巢,蜂巢是蜂群储备食物和繁殖后代的处所,由数块巢脾构成,各巢脾在蜂巢内的空间相互平行悬挂并与地面垂直,巢脾的间距称之为蜂路,每张巢脾由一系列紧密排列的六角柱体蜂室所组成(即鼎鼎大名的蜂窝结构),根据用途不同可分为工蜂房(用以培育工蜂)、雄蜂房(用以培育雄蜂)和王台(用以培育蜂王)。
六、生命规律
蜜蜂因蜂种及蜂型不同其生命规律有差异,一般情况下蜂王从卵到成蜂需要14~16天左右,寿命4~5年,雄蜂从卵到成蜂需要24天左右,平均寿命约3个月(交尾后便会死亡),工蜂从卵到成蜂需要14~16天左右,寿命与工作强度、蜂群群势有很大的关系,在工作强度较大的采蜜期寿命最短只有28天左右,而在越冬期寿命最长能达到6个月左右。
现在人工养殖蜜蜂的不少,不过人工养殖的蜜蜂,往往寿命都不是很长,有一些蜂群到了越冬的时候,更是没有坚持下来,整个蜂群都死掉了。不少人就觉得人工养殖的蜂群都活不了几年,是不是野外的蜂群存活时间更短呢?
虽然野外的蜂群没有人工养殖,好像没人管的孩子就是活不久。其实事实是相反的,野外养的蜂群往往活的时候更长久。原因就是野外的蜂群都会长在悬崖绝壁之处,基本不会被人所发现。
而且工蜂吃的都是蜂蜜,在越冬期都会储备大量的蜂蜜当做食物,不会像蜂农一样,到了冬天就是喂点白糖水而已。要知道白糖水吃多了,对于蜜蜂也是有害的,能够缩短寿命的。
而野外的蜜蜂都有着储备的蜂蜜可以食用,在越冬期中蜂都有精力跑出去采蜜的,更是能够采集小野花的蜜,生存能力还是非常强的。
在这种情况下,工蜂的寿命会比人工养殖的更长,蜂群也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可以说野外的蜂群,只要自身不打架那是可以一直存活下去。
当然野外的蜂群也不可能没有风险的,还是有不少的天敌的。第一种就是采蜜人了,现在的采蜜人是将野外的蜂蜜全都采掉了,更是跑去悬崖绝壁之处,很多多年的老蜂巢都被毁掉了。在是在越冬期被采蜜,可以说蜂群基本都会被饿死。
而且采蜜人都是将子脾什么都会都破坏掉,相当于整个蜂巢都毁掉了,蜂群只能够重新再找位置建巢,这样的蜂群也相当于不存在了。
就算采蜜人找不到蜂巢,也可能会被胡蜂找到,一旦胡蜂组团来攻巢,就算是野外的蜂更凶猛,也是挡不住胡蜂的攻击的,最后整个蜂巢的蜜蜂都会被杀死。
所以说野外的蜂群没有天敌的出现,是可以一直存活的,但是如果有天敌出现了,也是会遇到灭顶之灾的。
严格意义上来讲,野外的蜂群是没有寿命之分的,理论上讲是可以无限期存活的。蜂群其实是靠蜜蜂不断地新老更替的生存下来的,在没有受到外力的破坏下,蜜蜂会一直存活下来,甚至还会分出许多蜂群出来,其实分蜂才是蜜蜂在繁衍后代。在现实中,蜂群是有衰退期和发展期的,但是蜂群的存活取决于"出生率"。
野外的蜂群,在衰退期和病虫害的影响下,同样可以存活下来。因为野外的蜜蜂有一种本领叫"飞逃",这个一种野蜂种的抗逆性。当受到环境、气候、病虫害等影响,蜂群会开始出现衰退。这时,蜂群会选择飞逃,离开原来的地方,去寻找更适合发展的地方,重新开始生活,即使是很小的一群蜜蜂,只要给他们缓冲的时间,都能存活下来。
发展期蜂群的出生率远远高于死亡率,所以再小的蜂群都能得到发展,但是这取决于蜂王的产卵率和幼虫的成活率。蜂王会慢慢变老,产卵率也会慢慢变低,但是蜜蜂还有一种力量,叫"造王"他们会用蜂卵或者蜂虫,来培育新的蜂王。虽然新蜂王交尾时,有一定失败率,但是蜂群还有一个本领叫"分蜂",这又是另外一种形态的存活。
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实际上,野外的蜂群都一直存活着。难生存,蜂群会飞逃,蜂王老,蜂群会造王,好生存,蜂群会分蜂。所以野外的蜂群,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永远存活的,只要有花有草就会有蜂群。
一般来说,野外的蜂群主要依靠分蜂来进行蜂群的更新,也就是说一个蜂群中并不是一只蜂王一直存在,而是中途不断更换蜂王的方式。蜜蜂自然分蜂一般都是蜂群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老王带着一部分的蜜蜂分走,蜂群中产生新的蜂王,这个过程就导致了蜂群中一直都有新的蜂王出现。所以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这个蜂群的年龄是无线的,从理论上来说,只要没有遭受意外情况,一个野生的蜂群可以存活无数年。因为一个蜂群的分蜂是永远存在的,一般每年至少发生一次,有的时候还会发生很多次,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一只蜂王在一个蜂群中的时间不会超过一年。
很多朋友认为对于一个野外的蜂群来说,蜜蜂不断在筑巢,而蜜蜂选择的巢穴空间有限,会不会导致蜂群最后爆满,蜜蜂因为拥挤而灭亡。其实这个问题在蜜蜂的生活中是不会出现的,一般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野外生存的蜜蜂以中蜂居多,中蜂具有咬脾习性,而咬脾一般都是咬掉旧脾,对于野外的蜂群来说也是这样,蜜蜂会把旧脾咬掉,然后对巢脾蜡屑进行清理,以此来保证蜂巢的空间,所以出现爆满的情况是较少的,但是有一种情况可能出现,那就是一些较大的巢脾蜜蜂难以搬运,最后掉落在蜂巢底部,如果时间较长,这些巢脾越积累越多,有可能造成蜂群的空间变小,不适合蜜蜂居住,造成蜜蜂逃群。
虽然说上从理论上来讲野外的蜂群可以无限的繁殖下去,但是实际上野外生存的蜜蜂时间并不长,能够达到十年的都比较困难,蜂部落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几点:
第一:遭受敌害
对于野外生存的蜜蜂来说,其实遭受病害的概率不大,一般主要是遭受敌害,比如胡蜂的攻击,蚂蚁的侵害等,这些情况有可能导致蜂群灭亡。
第二:人为收捕
如果野外的蜂群被人发现,一般都会被收捕,这种情况下自然也会导致蜂群的消失。
第三:环境变化
如今中蜂很多地方已经灭绝,除了意蜂的引入之外,环境的变化也是一大因素,所以对于野生的蜂群来说,如果外界变化太大,比如工业污染,蜜源植物大量减少,外来物种入侵等都有可能造成野外的蜂群灭亡。所以说对于野外的蜂群来说,虽然说从理论上可以无限制的生存下去,但是能够满足这种要求的地方比较少。
蜜蜂能活多久,蜜蜂能活多长时间?工蜂身体最小,1万只的体重才约1千克(意大利蜂,下同。中华蜜蜂体型稍小)。工蜂担当着蜂群中的一切劳务。初出生的工蜂就能担当清理巢房、接收和加工花蜜及花粉、喂哺蜂子(蜜蜂的幼虫)、喂饲蜂王和雄蜂、筑造巢脾、守卫蜂巢、调节巢温等巢内的工作,所以这时叫内勤蜂。在这期间,它们有时也飞出巢外,只在巢前作短暂的飞翔,然后又回巢内工作。一般出生后约14天~20天的工蜂,开始外出担当采集工作,所以叫外勤蜂(采集蜂),它们采集花蜜、花粉、水、蜂胶等。工蜂的器官(口器、消化器官、足、螫针、蜡腺和臭腺等)都很适合工作,因此有人把蜜蜂叫作能用器官生产的动物。工蜂的寿命,在夏季一般只有一个多月,只有秋季出生的蜜蜂,在冬季寒冷地区的越冬期间,才能活五六个月。工蜂是雌性蜂,可是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全,不会发情。但在蜂群出现不正常的情况时,工蜂也能产卵。
蜂王,它的称呼是有名无实的,它不会发号施令。蜂王是发育完全的雌性蜂,唯一的工作是产卵,是群体中成千上万成员的母亲,所以也叫母蜂。蜂王的身体比工蜂约长1/4~1/3,体重约为工蜂的2倍,寿命也较长,可以活4年~6年,但在出生约一年半以后,产卵就逐渐减少,开始衰退。
除了产卵以外,蜂王还有维持群体生活和在蜂群中起到核心的作用。养蜂者知道,蜂群如果没有了蜂王(失王),那么在几个小时后蜂群就会表现不安,工作秩序混乱。失王约20天后,工蜂还会代替失去的蜂王产卵,但只能孵出小型的雄蜂,因此整个蜂群就有覆灭的危险。试想,一个蜂群常常有几万只蜂,怎么很快就发现蜂王不在了呢?原来蜂王的上颚腺、腹部的背板腺和足的跗节腺,能分泌一种信息素(外激素),称为“蜂王物质”。由于工蜂经常接触和喂饲蜂王,而工蜂之间又经常传递食物,蜂王物质就随着在群体中普遍传递,它可能通过工蜂的一些生理过程,使全群蜜蜂知道蜂王存在,从而使群体活动正常。此外,蜂王在出巢作交尾飞行时,这种物质还能对雄蜂起到性引诱剂的作用。
野外蜂强群多,家养蜂难养强,这个问题确实存在。当然野外也是有弱群的,家养也会有强群的,只是看蜜源条件和养蜂人的技术了。
中蜂既能野外生存,也能家养,这就证明了起顽强的生存能力。没养好那就是人为因素了。
首先,野外蜂蜜粉源条件要好些,就那么几群蜂占领几个山,当然能充分采集,存足蜜粉了。这样自然繁殖快了。
而家养蜂经常就是几群几十群,甚至上百群的喂养,能采集的范围就那么大,可要养活的蜂要多得多。有点存蜜养蜂人还要取走,这样如果不注意饲喂,就常处在饲料不足的状态,自然就发展难了。
还有,那些急于繁蜂的人胡乱加蜂脾,让蜂稀疏护不住脾。以及总想分蜂群,以为群多蜂就会多,几百几千只蜂也要做一群蜂。这样在气候变化大,温度不适宜的时候是养不出蜂来,繁殖不起来的。
而野生蜂知道什么时候该增加巢脾,什么时候该分蜂,什么时候可以停止产子……一切按照蜜蜂的习性,蜜粉充足,蜂当然发展快啊!
所以养蜂人不遵从蜜蜂习性,胡乱加蜂脾,任意分弱群是养不好蜂的关键。
再就是频繁的查看蜂群,打扰蜂群。或者让蜂群摆放在不合适的环境下——蜂巢还是阴凉通风的洞壁好啊!可人办不到。
中蜂喜欢安静,寒冷炎热都是不利于蜂群发展的。想养好蜂就得让蜂住得舒服,安静无忧。
很高兴为您解答;野外的蜂群可以存活多少年,我认为这个问题既笼统又客观,关于野外蜂群的存活离不开几个因素,以下为您略举,希望能帮到您。
1,蜂类的发展史,科学家研究蜜蜂是由三叠纪时期的一种蚁兽进化成早期蜜蜂,早期蜜蜂不是食蜜的,而是杂食昆虫,后因各种外界原因变异成食蜜的,一些远古森林里至今仍生活着这种早期蜜蜂。从科学家的研究中,我们得出一个结论,蜜蜂在地球上的存活因该很久很久了,为什么能存活那么久,环境和习惯因素很重要。
2,环境因素,蜜蜂对环境的适应也比较强,很多地区都能够存活下来,不像有些物种只能在某一地区存活。
3,习性因素,蜜蜂习性很特别,忧患意识也很强,遇到情况集体性很好,懂得抱团凝聚力量。知道适应气温对自身影响,而采用办法解决,比如越冬,它们知道储存食物,抱团取暖共渡难关。在选择巢穴时一般都会选择开花植物多,而且阳光好点的地方筑巢,这也是它们为什么能在地球上存活那么久的原因。
喜欢养蜂的朋友请关注“农夫之趣”
野外蜂群可以存活多少年,和养蜂人养殖的蜜蜂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工蜂是活不过几个月的,不管是野外蜂群,还是养蜂人养殖的蜜蜂都是一样的。
野外蜂群的蜂王,也许可以存活3到5年。
如果蜜蜂存活的环境都达到 蜜源水源气候这些 是可以生存个10年8年的无压力
1、必须群居生活。蜜蜂是典型的群居性昆虫,虽然单独的一只蜜蜂也是独立的个体,但离开群体后任何一只蜜蜂都无法长时间存活。
原因是蜂群能从蜜源植物上采集花粉和花蜜,并能将花蜜酿制成蜂蜜储存在蜂巢中,而且蜂群还是蜜蜂适应自然环境的基本单位,例如蜂群能调节蜂巢内的温度且能协同抵抗天敌的攻击。
2、食物难以供给。蜜蜂是完全以花为食的昆虫,蜜源丰富时蜜蜂采回大量的花粉和花蜜,这些花粉和花蜜一部分被蜂群直接消耗了,剩下的被储存在蜂巢中以备不时之需。
然而单独一只蜜蜂根本无法采花酿蜜,因此必须依靠人工为其提供食物,但为一只蜜蜂供给食物极为困难,也就是说单独养一只蜜蜂往往会被饿死。
3、环境难以调控。蜂群是蜜蜂适应自然环境的基本单位,同时群势越强蜂群的适应能力也越强,例如蜜蜂生存的最适温度为15~25℃左右。
假如环境温度过高时工蜂会扇风或采水来降温,而环境温度过低时工蜂会吃蜜产热来升温,单独一只蜜蜂根本不具备像蜂群那样的调控能力,因此单独养一只蜜蜂完全是不现实的。
扩展资料:
蜜蜂腺体释放出的一种微量化学信息物质,被称为信息素,也叫外激素。依靠空气或个体间的接触进行传播,对同种个体间来说传播的是一种“语言”,接受的个体能理解这种“语言”的含义,作用于行为或生理反映。
蜜蜂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舞蹈,最典型的是圆舞和摆尾舞。舞者是采集蜂中的侦察蜂,舞台是巢内与地面垂直的巢脾。侦察蜂跳什么舞根据所探查到的蜜源的方向与距离不同而选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