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是如何通过伪造文化来欺骗年轻人的?

消费主义是如何通过伪造文化来欺骗年轻人的?,第1张

朋友!还记得这件衣服吗?

优衣库×Kaws 联名款

这件T恤官方售价¥99,发售首日在全国范围内被抢购一空,最高时每件被炒到¥1,000 左右。图中人是我一个朋友。

优衣库×Kaws联名款遭疯抢,可怕的不是粉丝,是人心wwwshejipicom

而T恤的成本价低到令人发指,非品牌T恤售价常常可以低到¥10 甚至¥3,在服装上游市场T恤常常是论斤称的!

是的,同样两件衣服因为品牌或其背后所代表的文化不同,极端情况下差价有可能达到成千上万倍,这已是日常生活中的常态了,我们不会觉得哪里不对。

而什么导致了中间的利润差呢?说得好听点这叫「品牌溢价」,说得难听点这叫「智商税」。两种说法都没有错,但都不是本质原因,最本质的原因其实是:

消费主义源起:价格歧视

在回答HOW(如何)之前,我必须先说清WHY(为什么)。

举个例子,一件风衣品牌A卖 ¥5,000,同样一件风衣品牌B只卖 ¥500。你是否认为品牌A利润高的吓人,绝对赚翻;而品牌B利润微薄,远远不及品牌A。

如果你真的有这种感觉,只能说你像孩子般纯真,成年人的世界没有那么简单,只要商家不发昏,品牌B的利润常常会超过品牌A。

那怎么可能!这是有可能的,不要把格局限定在单件利润上,作为资本家,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总利润。

常言道:薄利多销,利润和销量此消彼长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将这种关系画成图,大约是这样:

由图可知,价格降低->销量增长,反之亦然。

图中的大三角形代表着整个市场的消费潜力,蓝色矩形代表着商家可以获取的利润。理论上商家所做的一切操作最终目的就是让图中蓝色面积足够大,蓝色部分面积越大商家的利润便越高。

接下来我将与你联手站在商家角度一点点蚕食整个市场,我们的目标是使图中蓝色部分面积达到最大,最好能填满整个三角形。准备好了吗?先收藏一下别走丢了,知乎APP经常闪退。

假设我们正在卖一款风衣,成本是¥100,定价¥600,此时很有可能部分有钱消费者心理价位是¥1,000,我们相当于「损失」¥400,也就是图中**部分「消费者剩余」;

反之,有部分消费者心理价位是¥400,他们会感觉这件风衣很贵于是选择不买,我们相当于「损失」¥300,也就是图中红色部分「无谓损失」。(因为只要售价高于成本商家就乐见成交)

当然,也有部分消费者心理价位在¥100 以下,而我们不能做赔钱买卖,所以无法成交,也就是图中底部白色的梯形部分。

理想状态下,我们将「消费者剩余」和「无谓损失」都拿到手,便可实现利润最大化,想达到此目的,我们需要知道每位消费者心理价位是多少。但消费者心理价位不可能直接问,消费者也不会告诉我们,没关系,杀手锏来了:

一级价格歧视

什么是「价格歧视」?通俗点说,就是给每位消费者分别定价,只要在成本线之上,消费者愿意出¥1,000,就卖¥1,000;消费者愿意出¥100,就卖¥100。扯淡吧!这怎么可能?

这是有可能的,最常见的价格歧视就是「划价」,一件商品定价¥1,000,消费者感觉贵,于是划价,商家慢慢试探消费者的上限,消费者慢慢试探商家的下限,最终在一个双方满意的价位成交,这是最常用的手段,称作「一级价格歧视」,其缺点是效率非常低,双方需要反复沟通确认才能成交。

二级价格歧视

既然有一级,肯定有二级,「二级价格歧视」是通过购买数量进行歧视,最常见的是批发市场,同样一件东西,一次买 100 件,就每件优惠¥5;如果一次买 1,000 件,就每件优惠¥7……这个方式非常简单粗暴易行,比如超市满200减20也属于此类。

三级价格歧视

网购中最常见的是「三级价格歧视」,不知道你是否思考过,双十一的优惠规则那么复杂,你先得攒够积分,然后买够多少钱的商品,有些商品还不参与满减,用了这个优惠有可能就不能用另一个优惠,还要在约定好的时间开始抢……凡此种种让人不厌其烦,这究竟是为什么?

事出反常必有妖,这样做一定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举个例子,比如这款非常赞的胶囊咖啡:想想看,如果一个人费力半天找了很久的优惠券,终于以¥199 的价格买到了这个原价¥399 的咖啡,那么他最可能是什么样的人呢?首先他的时间成本肯定不高,一个月薪 30k 的人,绝无可能花半小时来琢磨怎么节省¥20,所以此人收入不会高并且对价格比较敏感,那么商家便从他这里赚取了「无谓损失」;

相反,时间成本很高的人会直接买单,他的时间比较值钱对价格不敏感,商家便从他这里赚取了「消费者剩余」。

三级价格歧视」是通过区分消费者的身份/收入/社会地位……来定价,互联网时代我们有非常多的手段可以辅助区分消费者。比如 iPhone 用户的付费意识普遍好一些、深夜在CBD附近打车的人一般可以报销所以对价格不敏感、坐飞机总是头等舱的人一般来说是成功人士……这便是有段时间非常火的话题「大数据杀熟」。使用一个应用越久,它就会越清楚你所处的阶层和你的心理价位大致在哪里。

我认识一个很有钱的朋友,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贵的东西不一定好,但好的东西一定很贵。那么他的「消费者剩余」在商家眼里就是非常高的。

当同样商品以高价卖给了富人,低价卖给了穷人,我们利润有了大幅增加,可事情变得耐人寻味起来,比如你怎么没给我点赞呢?

如果同一件商品¥100 有人愿意买,¥1,000 也有人愿意买,那么理论上¥100-1000 之间的价位还有一批人同样愿意买,这批人要么被¥1,000 的高价吓走了,要么用¥100 的低价买到了商品,说明利润并没有最大化,这作为资本家怎么能忍!于是引出我们接下来的话题:

市场空白

以下几个品牌你可能听说过:

赫莲娜,顶级品牌,价格很贵;

兰蔻,一线品牌,价格略贵;

碧欧泉,二线品牌,价格中等;

欧莱雅,三线品牌,价格略低;

小护士,末流品牌,价格很低。

除了皆为化妆品品牌外,上述品牌似乎没有什么其他共同点,买赫莲娜的人应该不会用小护士,用小护士的人一般来说也不会买赫莲娜,我把它们列在一起想说明什么呢?如果你不是相关行业从业人员,以下信息可能会吓你一跳:

以上品牌同属于「欧莱雅(法国)化妆品集团公司」

似乎很魔幻,但它就是发生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商家需要解决市场空白的问题。

最纯真的想法是假设卖¥20,就赚到了100%的利润;假设卖¥100,就赚到了900%的利润。写成公式便是:

其中成本是固定的¥10,所以我们只能调节利润率,而对于功效如此NB的产品,其利润率要看掌握配方的人有多大野心。

如果你是此种思路,很遗憾你不是一名合格的资本家,此种思路注定败北。

进阶一点的朋友,知道想调高商品售价,就必须打造稀缺性。

有些朋友想将这个思路运用在配方上,只生产一瓶面霜,然后将配方烧掉,将这瓶面霜拿去拍卖,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这样的朋友思路开阔了很多,应该也能挣到不少钱。假设我们猜上天,最后这瓶面霜在拍卖行成交价是一亿,是不是感觉成为人生赢家了?但要知道,欧莱雅每一款产品都没有这瓶面霜的功效强大,难道说欧莱雅公司市值还没有一亿吗?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复习一下开头提到的公式:

我们要做的是如何让上述式子中的总利润最大化!可知要么提高单件利润,要么提高产品销量。销量我们只能预测不能控制,所以只好尽可能提高单件利润。但提高了单件利润又会相应降低销量,这是天平的两端,想让两端同时提升是非常难的。

怎么办呢?没关系,我们把产品做成五个子品牌,保证每个价位都有我们的产品就好。

我们发现只要把市场切分的足够细,利润就会足够高!也就是说理论上我们可以藉此填满这个大三角形了!是不是非常开心的双击了一下屏幕?

可消费者绝不傻,同样的东西我们卖五个价格,消费者当然选择最便宜的,有钱人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为什么?有钱人不是不管什么都要买最贵的吗?哈哈哈,想知道为什么请看:

你所知道的有钱人的生活是怎样的?wwwzhihucom

我们如果想卖高价,必须人为的给商品制造差异。这就是接下来要说的:

如何打造奢侈品?

如何才能把原本只值¥10 的东西卖到¥10W 呢?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

首先我们的产品要做到足够差异化,比如所有人生产的马克杯都用陶瓷,因为容易塑型,那我们就必须不能用陶瓷,如果找了块石头打磨最终做出了马克杯的形态和陶瓷的质感,我们就完成了第一步:差异化。

然后我们要给这个杯子起个好听的名字,名字就是魔咒,可以将其深深的扎进你的灵魂,比如你路边看见一只小猫,它就只是一只小猫,和万千小猫没有什么不同,可一旦你给了它名字,从此它就是你的一部分,你再也无法挣脱了,这款杯子我们就叫它「宋小狮」吧。

我们来给宋小狮写故事,比如:

《马克杯走完整条流水线只需1275秒,而打磨宋小狮用了1275天》

《三年尝试1275种石材,用工匠精神打磨一个宋小狮》

给这个故事添加骨头和血肉,用心去完善它,最好让人看完就捧腹大笑或嚎啕大哭,我们便完成了第二步:情感绑定。

这个杯子不能做太多,如果你做了 100W 个宋小狮,那故事就不攻自破了,因为理论上那得 300W 年的时间。就像古董一样,很多人认为自己在超市花十块钱买个碗留给后代,几百年后这碗会价值连城。很抱歉,那不可能,古董之所以值钱是因为它本身就很值钱,经历了岁月的流逝,那些灭失的藏品价值附加到了存世的藏品上。如果你家里有个太爷爷用过的夜壶,它现在最多也就值个夜壶的价钱,更大可能一文不值。在这里我们完成了第三步:稀有化。

最后一步,也是最难且最重要的一步,让全世界尽可能多的人知道宋小狮要卖¥10W 一个。我们无法将一件衣服卖到 ARMANI 的价格就是因为我们很难实现这一步,因为我们不掌握话语权,当足够多的人知道宋小狮要卖¥10W 一个的时候,宋小狮是不愁卖的,如果这时捂盘不卖,它后面甚至有可能会再加几个零。这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增加知名度。这就是打造奢侈品的套路,这也是打造艺术品的套路。

奢侈品的套路说完了,而平民化路线就是低价,无论你是走低价低质路线(义乌小商品市场)还是性价比路线(小米生态链),低价是平民化路线的唯一内核!

高价和低价都有了,中间的部分怎么办?对于一个纺锤型社会,中产阶级可是非常巨大的市场啊!

历经数个不眠之夜,资本家灵机一动,对付中产阶级的办法有啦:

轻奢:跳一跳,够得着

「轻奢」看似是突然冒出的概念,但其实一直都存在,我们之前称其为「中高端品牌」。资本家之前并不看重这个市场,因为中产阶级一直以来不是中国社会主流(原因嘛,自己想吧),轻奢品牌一直以来都是富裕阶级不屑买,低收入阶级买不起的尴尬存在。

随着中产阶级慢慢成为社会主流,「轻奢」概念正式提出,一夜间很多品牌改头换面为轻奢品牌。不得不承认轻奢是非常棒的营销概念,任何品牌只要沾上「轻奢」二字,就会变得好卖。(侧面说明中国慢慢进入了纺锤型社会)

不要被「轻奢」这个词迷惑,「轻奢」绝不是什么「平价奢侈品」,这个词非常有迷惑性,它是一个偏正短语,定语是「轻」,中心语是「奢」,而我们潜意识会把重心放在中心语上。比如「书包」的本质是「包」、「香水」的本质是「水」、「风衣」的本质是「衣」、……但「轻奢」的本质并不是「奢」。

换位思考一下,比如你平时背的包是Michael Kors(一个很有代表性的轻奢品牌),有天你出门发现满大街乞丐都在用Michael Kors,第二天你估计宁肯把包扔了也不会背了。对于富裕阶级同样如此,无论这个品牌是什么,一旦中产阶级用得起,富裕阶级就不屑于去用了。

通过前面的叙述,我们知道「轻奢」的本质是商家为了利益最大化而开发出来占据市场的子品牌,简单说它是一个品牌等级。而购买轻奢品是中产阶级急于与底层阶级划清界限的行为。现代社会一件商品能够卖到多少钱,已经不以它的成本来决定了,支撑商品价格的更多是其背后所代表的文化。

一名富二代你觉得他平时会开什么车?回答法拉利的应该占大多数;

一名嘻哈歌手平时穿什么外套的可能性大?AAPE 会有一批拥趸;

一名白领女士可能会喷什么香水?CHANEL 占比一定非常高;……

大家的心智已被各种品牌悄然占据,每个人都有他心目中的一套品牌名录,

谈到洗发水你不会去想洗发水,而是会想到某个品牌的洗发水;

谈到运动鞋你不会去想运动鞋,而是会想到某个品牌的运动鞋;

谈到手表你不会去想手表,而是会想到某个品牌的手表……

每个人都迫切渴望自己能高人一等,这是人类进步的源动力,无可厚非。如果你身边的同学/同事都在用三线品牌,商家会拿出二线品牌告诉你买下它你就高人一等。可这样的攀比进行下去受益的永远不会是进行攀比的人,只会是对我们进行价格歧视的商家。

最后,配不配?还是能不能?

冷眼观瞧,价格歧视是一种劫富济贫的手段。如果同样一件商品富人花高价买,穷人花低价买,商家都能赚到钱就会更愿意生产更多更好的商品供大家消费,这样整个社会福利是有所增加的,所以不要对「价格歧视」有偏见,我们真正应该警觉的是「消费主义」。

什么是「消费主义」?通俗讲,就是让那些不具备相应商品消费能力的消费者去消费。

打个比方,假如你想坐飞机去国外旅行,你配不配坐头等舱?

我想答案应该是「配」,只要钱给够,当然我们每个人都「配」坐头等舱。

那么我再问你,你能不能坐头等舱?

这个问题可能要看你的薪资水平,假设你月薪 5k,我想你应该不会认为自己「能」坐头等舱,头等舱价格很高,可能会花掉你数月薪水,而旅行的目的其实不是在飞行途中多么舒适,我们的钱完全可以花在目的地的其他娱乐项目上。

若此时我拍摄一条广告片,内容是一个人平日里被客户各种刁难、生活中充满各种不顺,有次出门旅行机缘巧合航空公司给他升了一次舱,他发现头等舱里超级美好、座位非常舒适、还有超级周到体面的照顾(大概这意思吧,我也没坐过),最后放一条字幕:出门旅行,劳碌一年的你,配得上一次头等舱。

也许下一次你坐飞机旅行时就会想:去TMD,老子要坐头等舱!

这便是「消费主义」经常会拿出来的洗脑手段,他们常常会把「能不能」的问题,用「配不配」来问你。你明明配得上用大牌包包、你明明配得上用更贵的化妆品、你明明配得上坐更舒服的沙发、你明明配得上过更精致的生活……

我希望你做一切消费行为之前先问问自己能不能买,如果答案是不能买,那么如何做才「能买」。或者关注我,让我慢慢告诉你如何才会变得「能买」。

永远别问也别听别人问你配不配买,给那些这样问你的人一个大耳刮子才是你应该做的。

To buy or not to buy That's a question

欧莱雅和珀莱雅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护肤品牌,无论是产品的定位、成分,还是功效、以及针对的人群和肤质都有一定的区别。大家要注意分辨,不要把它们混为一谈,那么究竟是欧莱雅好还是珀莱雅好呢?下面就一起去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珀莱雅属于国产品牌而欧莱雅是法国的高端护肤品牌,它的知名度要远远高于柏莱雅,但是它们旗下都有着各自的王牌产品,就拿乳液来说,珀莱雅的乳液质地比较水润,很容易吸收,能够深层的进入到肌肤底层,而且不油腻,相对非常的清爽,该产品添加了熊果苷美白,还有抗氧化的成分,长期使用能够提亮肤色,防止衰老。而且早晚水漾系列的产品,能够根据早晚不同的需求,帮助皮肤补充不同的营养,从根本上改善皮肤的状态。

另外,欧莱雅的乳液和珀莱雅相比质地会更加粘稠些,在上脸之后需要按摩才能促进吸收,它里面添加了酵母精华,能够帮助修复受损的皮肤细胞。重要的是该产品的补水持久能力特别强,在使用过后皮肤的滋润度和细腻度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此外欧莱雅旗下还有很多非常有名的牌子,比如赫莲娜、碧欧泉、科颜氏等,而且还针对敏感肌肤的人群研发了以药妆为主的护肤品牌,不仅可以给皮肤增强营养,而且还能帮助修复受损的肌肤。

总之,欧莱雅和珀莱雅这二者没有可比性,因为珀莱雅的推广力度比不上欧莱雅,自然知民度也就没有那么高,所以单从口碑上来讲的话,珀莱雅肯定也比欧莱雅差。但护肤品终归只有适合自己的皮肤才是最好的,并不是由品牌决定的。

1907年,28岁的欧仁·舒莱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无毒染发剂,并由此创立了欧莱雅集团。现在,欧莱雅分布在法国、美国和日本的专业研究室拥有超过2700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并研究开发出数以万计的专利配方(仅2000年就达420项)。

可以说,欧仁的兢兢业业创立了欧莱雅的基业,而莉莉安的知人善任和高屋建瓴开拓了欧莱雅飞翔的天空。

但是,欧仁·舒莱尔从来没想过把欧莱雅的大权交给莉莉安——他唯一的孩子,而且还是个女儿。因为他认为,虽然孩子总是要继承遗产的,可她不能继承管理。因为将军的儿子不见得是将军。因此,1957年,欧仁去世之前,已经把他的一部分权利交了出去,并选择了接班人。欧仁去世前在公司代表大会上说:“我想达勒会把欧莱雅撑起来。”1948年以后就成为企业第二把手的弗朗索瓦·达勒理所当然的从创业者手中接过了火炬。后来,欧仁在遗嘱里写道,“我指定所有财产的遗赠承受人首先是我的女儿莉莉安;假如我的女儿在我之前辞世,则为我的女婿安德烈·贝当古先生;假如我的女儿和女婿在我之前辞世,则为弗朗索瓦·达勒先生。”

莉莉安·贝当古当时不到35岁。在她的内心深处,其实也不愿意接管父亲的事业,在第一线上奋战。而父亲的决定,也是尊重了她的心愿。父亲葬礼那天,在教堂里,莉莉安请求新总裁站在她的旁边,达勒回忆说:“(她)拿起我的手,一言不发,握在她的手中。我们之间的命运纽带就这样紧紧地连在一起了。”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莉莉安就无须关心欧莱雅的发展。相反,欧莱雅对莉莉安来说,就像亲人一般让她牵肠挂肚。她从15岁起就在欧莱雅实习过。父亲把自己一生的心血都倾注到了欧莱雅,而这正是她的人生参照。从很小开始,莉莉安就在订货、销售、竞争、奋力工作的世界中长大。“欧莱雅,她完完全全浸在其中!”一位好友这样说。

莉莉安并不想过多的专注于集团的行政管理事务,但她也不满足于仅仅做欧莱雅的第一夫人。在这一方面,莉莉安处理得极为理智和恰当。莉莉安扮演了伯乐的角色。自幼受父亲影响的她,多年来大胆起用一批批能人、高手协助经营。她亲自委任了欧莱雅集团的3位总裁,并与他们都保持了紧密的工作关系及深厚的友谊。她了解这些主要***及其合作者,与他们一起同步与成长,共同经历欧莱雅的革新和国际化的发展,共同参与新产品的开发及品牌的收购。

在欧莱雅近100年的历史中,一直只有一个大股东,一切事务的进展都是以此为前提的。除了创始人以外,欧莱雅只有过3位总裁。在法国,这种持久性与自身管理人员的稳定性难能可贵。

欧莱雅集团的那3位总裁都塑造了领先世界美容业的榜样。这3位人物都像创立者一样,都在同一个企业完成了他们的职业生涯。以出场次序为准:弗朗索瓦·达勒,扩张主义者,在他的任期内(1957~1984),欧莱雅的生意额从15亿欧元窜升到30亿欧元(约10亿~200亿法郎);夏尔·兹维亚克,达勒的研究员与同路人,也可以说是一位过度人物(1984~1988);最后,林赛·欧文·中,一位征服者,在他的统治下,欧莱雅正真实现了国际化。

除此之外,莉莉安在公司里投入很多精力并了解市场上的情况。每一次私人去国外旅行,莉莉安从不放弃到该地分公司去视察的机会。她会静静地看柜台是如何摆放和展示家族品牌的,顺便也感受一下未来的发展趋势。

她会仔细听取总裁的汇报,包括一些主要负责人的看法,他们的优点、缺点,及公司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她也会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开会的时候,她还会提出自己的意见,但把决定权留给大家。

在现任总裁欧文·中先生的办公室里,至今还放着有贝当古夫人题词的黑白照片:“信任和友爱”。欧文·中先生和贝当古夫人经常对公司的各类事务进行交流,“我会向她展示一些新的产品和有关的广告。她的观点对我来说是很珍贵的。”欧文·中这样描述,他还特别提到了她与公司管理层的团结。“每当我们为了某些决定而止步不前时,她总是给我们有力的支持与建议。”“我给她看新产品及其广告,我跟她比较竞争中的因素,她的见解对我来说十分珍贵。”

欧文·中还强调最大股东永久性的支持对他来说多么重要。“她在经营上给予真正的帮助。每次面对有可能丧失资本的艰难选择时,比如1996年我们要到中国进行投资,她都给予我们极大的支持。”欧莱雅集团于1995年收购美宝莲(Maybelline)前夕,***十分犹豫,因为只有出高价才可能买下来。“我们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其中一位这样说。莉莉安·贝当古立即给予通行证:“如果是个好的选择,那就不要犹豫……”

这类协助无时不在。比如上世纪60年代初收购卡尼尔(Garnier),后来扩充取得Synthabo制药实验室,还有1963年10月当弗朗索瓦·达勒建议家族企业上市。如果她觉得对欧莱雅有利,就会给予大力支持。她以全新的理念和娴熟的商业运作,将欧莱雅打造成全球化妆品业的翘楚。由于她,我们才能看到今天的欧莱雅美容帝国。

今天的欧莱雅。在150个国家拥有代理,85%的产品销往国外,44%销往欧洲以外。这个精神焕发的巨人2001年的生意额达到137亿欧元(900亿法郎),纯利润达到1229亿欧元(81亿法郎)。

这家世界级企业的员工达48万人,其中研究人员达2500人之多,分布在283家分公司和46家世界各地的工厂……

这些数字已经把您弄得头昏脑胀了吗?再添上最后一个,今天,欧莱雅每秒钟要卖掉85件美容产品!其主要商标之一当然是欧莱雅,也还有兰蔻、美宝莲、卡尼尔、薇姿、拉夫·劳伦、或乔治·阿玛尼香料、碧欧泉、雷德肯、赫莲娜……这里只列出了其中10个大的国际品牌。

而莉莉安的财富,就随着欧莱雅的兴盛而迅速膨胀。

莉莉安·贝当古拥有的资产接近1270亿法郎,并且以每年100多亿法郎的速度增长。据《欧洲商业》杂志报道,她不仅是欧洲的女首富,同时在世界女继承人财富排名中名列第二。她拥有将近274%的欧莱雅股票和瑞士雀巢公司大约3%的资产。莉莉安的财产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幅增加的,接下来的10年则迅猛上升。1963年,欧莱雅股票刚上市时,贝当古夫人所拥有的股份市值只有6千万法郎,到了1988年,她的股票市值已经上升到7亿法郎。此外,欧莱雅的股票每年还给她带来丰厚的股息,2000年,她从欧莱雅集团和雀巢公司获得5亿5千9百万法郎的收入,这还没加上她作为欧莱雅股东的收入,以及在巴黎富人区纳伊——絮尔塞纳的豪宅和分布法国3地的3栋房产,她是名副其实的欧洲最富有的女人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9723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3
下一篇2024-04-03

随机推荐

  • 伊思红参和慈慌秀哪个好?

    慈慌秀。1、慈慌秀水乳套盒这个品牌在韩国有平民化妆品的称号,同时外包装也非常华贵,水乳特别好吸收,用下来感觉特别舒服,皮肤也很滋润,对于干皮是再合适不过了。2、伊思红参水乳添加了红参提取物,具有很好的紧致抗皱作用,适合30岁以上的人使用。一

    2024-04-15
    56100
  • 金玉人生两全保险(分红型)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民生金玉满堂两全保险D款(分红型)是民生人寿在银保渠道推出的一款两全分红型寿险,投保范围广,保障时间长,一次性交费无压力。产品点评在保障方面涵盖了疾病身故、意外身故和生存保险金以及满期保险金,非常全面。

    2024-04-15
    47000
  • a醇和妮维雅630一起用吗

    我们需要明确一点:a醇和妮维雅630是两种不同的产品。a醇是一种酒精,常用于制药和化妆品中,而妮维雅630则是一种面霜,常用于保湿和护肤。从化学上来说,a醇和妮维雅630没有任何冲突。但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它们在使用上的配合问题。如果你想同

    2024-04-15
    43200
  • 十大防晒霜品牌有哪些?

    防晒霜排行榜10强有ANESSA安热沙、雅漾、曼秀雷敦、碧柔、怡思丁、苏菲娜、资生堂、玉兰油、妮维雅、确美同,具体如下:1、ANESSA安热沙始于1992年日本,资生堂集团旗下专业防晒品牌,主打防晒乳化妆水乳液与粉底等产品。2、雅漾雅漾

    2024-04-15
    46400
  • 美容液 精华 洁肤晶露 洗面乳 防晒霜 哪个顺序???

    先洗面乳(如果是有去角质功能的洁肤晶露,建议每周用一次,如果是温和的,与洗面乳的功能一样可以早晚用)再用精华(美容液的功能不祥细,如果与保湿乳、保湿霜的功能一样,就可以用了精华再用也可以的。)最后擦防晒霜(所有的保养过程,防晒都是最后一步)

    2024-04-15
    46400
  • 精华露和精华液的顺序 正确的护肤流程

    市面上各种各样的精华产品有着不同的护肤效果,精华露和精华液是两种不同种类的精华,无论是质地还是使用感方面都不同,使用顺序也不同。精华露和精华液的顺序精华露和精华液的使用顺序,一般是清爽的用在前,粘稠的用在后头。精华露和精华液其实都属

    2024-04-15
    45100
  • 哪个牌子的防晒霜效果最好

    哪个牌子的防晒霜效果最好  哪个牌子的防晒霜效果最好,被天气摧残的脸是可以通过护肤改善的,改变皮肤状况也会让我们更加健康,简简单单就能完成,轻轻松松就可以打造完美妆容,学会哪个牌子的防晒霜效果最好,技巧

    2024-04-15
    456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