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城市微型零散空间的价值与设计方法
城市微型零散空间鲜明的特点让城市空间环境更为丰富且独具魅力。那么,城市微型零散空间的价值与设计方法是
放眼现如今的城市建设,人们在感叹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绿化率的不断提高,城市公园的不断规划兴建的同时,总是忽视城市公共空间的细节设计。设计师在大刀阔斧的规划设计时,往往将城市景观没入到一种千篇一律的景观设计形式中,缺乏人文关怀的僵化设计既让人们产生了视觉疲劳,也使得许多零零散散的小角落被忽视遗忘。本文所要探讨的正是城市中这些微型零散空间的现状与特点、作用与价值,针对该区域未来的设计提出相关的建议与看法。
近年来,由于城市规模与人口密度的不断加大,景观设计者在城市景观建构设计过程中,为追求其商业价值,盲目套用千篇一律的景观设计模式,忽略自身地域特点,只重视宏观的景观效果,忽视细节设计,使得景观环境缺乏空间层次,视觉效果空泛单一。由此产生了许多被忽略和遗忘的零散空间。这些区域虽然面积较小,但是早已融入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完善该区域的空间设计,有利于让城市公共环境更具亲和力和人情味,是展现地方文化特色和历史样貌的绝佳机会。
城市微型零散空间的现状与特点
城市环境中的微型零散空间一般是指散布在城市空间中的各个角落、随处可见、面积狭小、数量众多、通常伴随各种大型功能空间而产生或剩余,同时也是被规划设计者所忽视的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边缘区域。例如,大到居民区的楼间空地、城市的街头巷尾,公园广场的边角地带,小到各个建筑立面、街边围墙、楼梯等等。与大型的公园、广场相较,来源于人们日常生活的这类小尺度空间的使用率通常更高,它们符合人们日常的活动规律与生活习惯,是形成人与环境交流沟通的重要区域。
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中,设计师们总是习惯性追求整齐划一的公园绿化、宏大齐整的城市广场,也习惯性忽视长期存在在人们身边的边边角角。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在一味的平面式的向外围扩展的同时,也显示出城市建设者缺少对于空间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与设计。而由此形成的城市微型零散空间往往被不断压缩或者直接废弃,造成巨大的'空间浪费。
微型零散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一类,承载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交往活动。作为城市建设遗留下来的边角料,这些区域面积较小、且没有具体的物质边界,区域之间联系甚少,空间缺乏可开发的资源与条件,空间形式单一却层次丰富。
城市微型零散空间的作用与价值
城市微型零散空间鲜明的特点让城市空间环境更为丰富且独具魅力。微型零散空间的存在正体现了城市人口阶层和人们日常活动的多样化。这类狭窄、零散的活动区域更易于让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弱势群体获得归属感、安全感。也给老人、孩子等特殊群体提供了更为人性化的服务,如为老人留一方靠近住所、方便活动与休息的空地,为孩子们留一方安全又神秘、适合捉迷藏的空间。这些微型零散空间通常随着人们日常活动的改变而转换角色,空间功能灵活而多变。
城市随处可见的微型零散空间也更具公共性。人们常认为的公共空间应是那些禁止踩踏的大片绿地、宏大壮观的硬质广场、放着大型雕塑与喷泉的地方。这些空间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提高与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环境,却忽视了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应具有的促进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平等交流,反映人们自由意志的空间属性,空间给人以距离感,缺乏活力与生命力。而微型零散空间则充分的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促使着人们的公共活动的发生,满足人们日常平等交往的需求,使他们真正享受到平等使用城市空间的权力,公众参与度的提高才能促使人们对城市文化与环境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城市微型零散空间的设计
城市微型零散空间的设计秉持着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首先应注意维护空间的生态绿化环境,这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关系到城市绿化景观的建设完善。其次,还要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照顾到周边群众的心理感受与实际需求,认识到空间的存在是给予人们日常以便捷、安全与放松的生活体验。此外,要展现出空间的独特个性和地域文化特色。作为城市的边角地带,每个小地块都会记录着某个社区、街道、楼宇、居民的岁月变迁和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些都能成为空间设计灵感和素材来源。
关于城市微型零散空间的具体设计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由于空间面积有限,应考虑纵向开发与设计,增加空间景观层次,充分利用各个界面,搭建平台形成立体化景观格局。第二,运用多样化的艺术形式装点空间。如大地艺术、三维绘画、艺术装置等,以此增加公众参与度,让人们成为艺术活动的创作者和体验者,真正成为城市的主人。第三,借鉴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合理的运用虚实相生、起承转合、步移景异等设计手法,打造诗意的景观意境,展现东方文化魅力。第四,采用多元化的媒介语言。合理而巧妙的使用各种材料媒介,赋予其更多的内涵与意义,让狭小的公共空间更具层次与深度。第五,结合其他学科知识,从中获得创作灵感,厘清设计思路,从而让空间得到系统化、多元化、立体化的全面设计。
城市微型零散空间缺乏大众的关注和系统的规划设计,并不是说在实际空间设计中强调人工的过多介入,而是强调适度的关注与维护,尊重其原有的环境样貌,尊重周边市民的情感感受。在针对这些城市小角落的设计中,设计者需要考虑的是怎样锦上添花而不是矫枉过正。
;进入QQ空间的“装扮空间”里。自定义设置空间板式、布局、装扮、皮肤等。
基本操作设置如下:
点空间右上方“装扮空间”,上方工具栏:
1快速装扮——里面左侧的套装皮肤全部免费,黄钻用户有额外搭配的欢迎动画和播放器。
快速装扮的套装均已设为宽版居中版式,方便大家一键装扮好自己的空间。
2精品装饰——所有普通物品对黄钻用户免费,里面有套装、皮肤、动画、导航、标题栏、播放器和小挂件等精美的空间装饰品。
点击喜欢的物品即可试穿,再次点击将脱下物品。
3换色调——色调决定你空间中间的内容区域和文字用啥颜色。
如果要更换文字或内容区颜色,点击喜欢的色调即可更换。左侧的筛选栏帮你更快找到想要的颜色。
4增删模块——空间主页显示哪些模块?日志、相册或是音乐盒?要增加或减少,到这个栏目即可搞定。
只需勾上需要显示的模块,对应的模块就会显示在下方的主页上。
5高级设置——在这里可以进行所有高级装扮(设置空间的版式、布局、透明度、皮肤滚动固定、以及用照片做皮肤、标题栏等)。
左侧分类导航定义了可设置的部分,点开各个栏目即可对空间进行更精细的装扮。
6当前装扮——想取消当前装扮的某个物品或看看自己装扮了些啥?
点击后将直接定位到空间当前的装扮,点击即可取消使用的物品。再次点击可再穿上。
7撤销、恢复——所有装扮操作都可撤销和恢复。
点击左侧箭头可撤销上一步操作,点击右侧箭头可恢复上一步撤销,点击中间的箭头(可选择撤销全部操作或还原到空间默认装扮)。
8保存、退出——当装扮完毕后点“保存”;如果中途点“退出”将不保存本次在“装扮空间”里的所有操作,重新回到空间首页。
☆空间商城里有“免费装扮区”,物品会定期更新。
点空间右上角的“空间装扮”→上方“精品装饰”→“免费”,点击物即可试穿,调整好物品位置,点击空间右上角的“保存”。
摘要:想要组建家庭影院,选择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家庭影院系统中的每一部分都相当重要,任何一方面有缺陷都会影响家庭影院的最终效果。但是对于一套家庭影院来说,个别器材的性能并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最重要的并不是音箱、功放等性能如何强劲、优秀,而是如何选择合适自己的器材,然后把他们整体完美地搭配起来。那该如何选择一款好的设备呢?多大面积可以做家庭影院
一般来说20—30平米是比较理想的,只要空间不要太小,经过专业的处理也是没有问题的,相对来说你的影院空间越大,你的投入就要越多,因为空间越大需要的设备也是越多的。
如果是在23平米左右可以3到8个人左右。如果只有10到17平米左右一般是在1到3个人观影院是最佳的选择。
小空间家庭影院设备选购要点
1、投影仪
面对投影仪的众多参数,在选择上难免会眼花缭乱。其实很多参数并不是给你看的,而是给质检看的。所以你需要了解的点就只有三个:分辨率、流明度以及对比度。
(1)分辨率
分辨率是直接影响投影图像的清晰度,分辨率越高,投影机的图像越清晰,当然价格也越高。选购投影机的时候,一定要区分好标准分辨率和最大分辨率。
标准分辨率是投影机正常显示输出时的分辨率,而最大分辨率则是投影机支持的外设备的最大分辨率,也就是说若购买了最大分辨率为1024×768,而真实分辨率为800×600的投影机,其画面所显示出来的是800×600。
(2)流明度
流明度是指画面的亮度。有很多人会问,是不是投影仪的流明度越高越好?其实不然,对于小空间来说,过亮不见得是好事。由于使用面积要小得多,室内遮光条件较好,太亮的投影画面,反而让人觉得刺眼,甚至对眼睛造成损害。
(3)对比度对比度越高,图像更加清晰醒目,色彩鲜明艳丽,细节展现效果好。在对比度表现方面,DLP比LCD有先天优势。
2、幕布
想要体验出最好的影院效果,在家安装家庭影院时必须要选购幕布。在幕布的选择上也是有讲究的,大小、类型、安装方式等都直接影响家庭影院的播放,因此在选购家庭影院幕布时,人们也需要多加考察。
(1)自定义大小
屏幕的尺寸是指其对角线的长度。对于投影幕尺寸大小的设定要根据安装空间的大小来决定。一般来说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的房间可选择100寸以上的投影幕;15-20平方米房间可选择80-100寸投影幕;对于10-15平方米的房间内选择60-80英寸投影幕即可。因为小户型能腾出来的位置大致都在10-20_间,所以根据你放映空间的大小,选择相应尺寸即可。
(2)材质类型
目前家用投影领域买的最多、最主流的无疑是白塑幕,原因是价格相对便宜,而且具有真实还原色彩的特性。区分于白塑幕的另外还有如PVC软幕,金属软幕,但这类幕布在家庭环境的使用没有白幕普及。
此外,幕布主要有漫反射、回射及反射三种。而在家用领域主要还是以漫反射型幕为主,漫反射幕视角大,颜色还原性好,白塑幕就是典型的这种漫反射类型。不同类型的幕布,家庭影院放映出来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3、音响
对于这样小空间的环境,首先推荐的是采用入墙式喇叭,因为这可以让空间得到最大的利用。入墙音箱从安装方式上完全不会有边界反射干扰问题,可以得到最清晰的声音。在这个空间中,如果采用透声幕布,入墙音响放置在幕布后面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隐形,并且可以实现声音与画面的完美融合。
客厅家庭影院设备选购要点
1、音响
可选购51或者71音箱和低音炮,有外摆、入墙、入顶这三种形式。客厅可以采用入墙或入顶的方式,相对不占地但是需要提前规划好,当然外摆除了占地其实也挺酷的,音响选购的时候最好结合功放功率同时购买,两者要搭配协调。
2、投影仪
价格区间落差比较大,分辨率和对比度越高、价格越贵,画质也越好,大家根据自己经济能力选配即可。从美观来讲,投影仪安装在天花板影响并不大。选购前再考虑下,投影会是一个相对黑暗的观影状态,如家中有老人孩童,可能会带来一些不便,可以把电视作为备选。另外,投影幕布可有可无,家里有白墙也可以省掉,但是搭配投影仪使用效果当然更好了。
3、播放器
现在市面上常见的有硬盘播放器(硬盘拷片寄送比较麻烦)、蓝光播放机(片源贵)、网络电视盒子,普遍存在着片源质量差、操作麻烦、没有稳定的片源渠道等弊端,大家可以考虑影库播放器,数千部优质片源,内置数百部1080P正版片源,院线**下线30天后就可观看,也无需再购买蓝光碟片,优质新片和专题**每周更新,APP随时访问云端查看、下载、点播。并且,播放器深度对接中控系统支持播放器状态反馈联动场景,当影片暂停或停止,可联动房屋灯光,让观影更加智能。
4、功放
在客厅家庭影院系统中,功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方面它要把播放器提供的声音信号进行放大以驱动音箱工作;另一方面,它还兼具了娱乐中心的功能,可以接驳多种播放器和娱乐设备。
大空间家庭影院设备选购要点
1、音箱
当你有一个足够大的房间来搭建家庭影音室,那么你的可选余地就很大,落地音箱是首选。影院效果的好坏,器材是一方面,音箱的摆位、房间的声学处理也十分重要。传统落地音箱需要在离墙大于1/4波长的位置才能达到最佳的声音效果,不然声音的绕射对低频有极大的影响。然而事实是,很多家庭影音室无法实现这样的摆放要求,能够做到离墙50CM就已经不错,至少低频不会过于混浊。
2、AV放大器
AV放大器又称为AV功效,是家庭影院系统的中心设备,具有对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输出的控制作用,而且还可以切换各种视听信号、改变各种声场的模式、对各声道的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并对其中的信号进行音量、混响延迟等方面的控制。家庭影院系统的核心是环绕声系统,有了环绕声系统,才能在家庭中达到影院中的效果。环绕声系统是多声道回放系统,格式有很多种,不同的格式有不同的特点,目前功放的各种声道数越来越多,不仅有51、71声道,还有512、714,924等全景声。还有一个标准就是功率匹配原则,功放与音箱功率配置的具体标准应该是:在一定阻抗条件下,功放功率应大于音箱功率,但不能太大。在一般应用场所功放的不失真率应是音箱额定功率的12-15倍左右;而在大动态场合则应该是15-2倍左右。
3、投影仪
对于大空间的家庭,建议选择商用投影机。众所周知环境光越强,人眼感知的图像的亮度相对就越暗淡。所以,外部的光线的强烈干扰,就需要投影机亮度来弥补,这样才能获得清晰绚丽的画面效果。以目前来看3000-3500流明是一个左右兼顾的主流亮点区间。
4、投影布
100寸的幕布适合
四、序列化空间组织
1关于“序列化空间组织”的说明
序列化空间组织指的是建筑主要动线上的多个空间的一种组合方式。这里主要动线一般是建筑的南北轴线(也有例外,如园林);序列化指的是多个空间以明确的“界面”(门或堂等)来分隔和联系,从而形成一系列空间的层次和秩序。
正如通常情况下被普遍认为的,中国古建筑的单体形象有很大的相似性,这正反映了建筑象征意义的传达主要通过序列化空间组织的整体进行,而单体形象,作为序列化空间组织中的一个“界面”,往往缺乏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建筑象征意义。
序列化空间组织对象征建筑象征意义的传达,严格来说必须引入主体性的因素。只有通过制度文化的规定,我们才能比较确切的了解一系列看似重复的空间有什么不同的含义。而如果仅从几何空间的构图出发,那么多个空间之间的“界面”(门或堂等)就成为研究的重点。不同“界面”的处理方式,不同“界面”所限定的空间尺度,不同“界面”之间的关系,等等在中国古建筑中都有其象征意义。这里必须强调的是,“界面”对象征意义的传达是要通过一系列“界面”的差异性来体现的。
中国古代哲学对日常人伦世务的重视,使得政治思想和伦理学在整个理论意识形态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因而“儒家学说”可以被后人称为“儒教”,“礼制”也可以被称为“礼教”。“礼”本来就是对人的行为的制度规定,而人的行为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空间形式反映的。因此本文把以“礼制”为中心的儒家学说的发展,等级伦理制度的形成和确立和建筑主要动线上的序列化空间组合方式的发展相联系,作为对应因素来考察。
即使仅从几何空间的构图出发,对序列化空间组合中的 “界面”进行研究,也仍然是一个复杂的课题。本文只从序列化空间组织和“明堂式”构图的消长关系作一简单的分析。
2序列化空间组织的发展以及和“明堂式”构图的交叉关系
西周宗法制度的确立,以现世的伦理秩序取代了殷商的尊神重巫的宗教文化,同时在古籍中也有周天子“三朝”,“五门”的记载,成为早期建筑空间纵深布局的典型例证。正如儒家学说占据统治地位要迟至东汉以后一样,“三朝”、“五门”制度的整理也得益于东汉的儒生。从单一的“明堂”式空间分化出不同的仪式空间,是一个连续的逻辑过程,从汉代的东西厢到六朝的东西堂一直到后期的纵三朝制度,可以看成是世俗礼仪逐渐加强的缓慢过程。而典型的“五门” 制度只有在明南京和明清北京才形成。
佛教寺院的布局变化是一个例证。早期传入汉地的佛教偏重于小乘教理,这种具有较强的超越现实的宗教色彩伴随随着的是佛塔中心式的构图。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在佛教传入初期,楼台的营造之盛。只有在大乘佛教教理盛行以后,入世的修炼,现世的秩序才被重视,纵深布局的序列化空间组织也才在佛寺中流行起来。而后世的寺庙和宫殿、官府在空间布局方面也就很相似了。
皇家陵墓的陵体布局从唐到明清也体现了构图方式从中心对称到轴线引导的变化。唐代在山陵四周筑以正方形墙,四面辟门,四角建角楼。明清陵体放弃了方形布局,采用前方后园,圆形宝顶,四周围以墙,仅南向辟门。
序列化空间组织的构图和“明堂式”构图的关系并非完全不相容。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在序列化空间组织的一些节点上仍采用类似“明堂式”构图方式(即主体建筑在院落的中心)。这在大量的宫殿、寺庙实例中都可以见到。这正反映了“礼教”对“宗教”的兼容性,或者说,反映了等级伦理制度中,“尊者”对“卑者”关系的绝对性。而在这种交叉关系中,序列化空间组织无疑是根本的。
这种序列化空间组织中的节点采用类似“明堂式”构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制度文化中的细微的部分。例如以唐代的《戒坛图经》的律宗寺院格局作为当时庭院组合方式的典型代表,可以看到每一个小庭院当中都有一个作为构图中心的小殿堂。从这里仿佛可以看到当时林立的藩镇割据现象。这里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藩镇割据是“封建”制度的遗存,而“封建”制度起源就是宗族的分封制度。宗族间关系同时也反映在大家族的聚居生活形态上,最终落实为庭院的组合方式及其体现出来的控制关系。
五、两个引申的问题
1“明堂式”构图对形成“殿堂式”结构类型的作用
《营造法式》的殿堂式结构形式的形成,在技术上是井干式的影响,这一点已经为许多研究者指出;在功能上和多层楼阁有关,这一点没有得到充分的说明;在社会文化背景上的研究更少。如果考虑到“明堂式”构图在高等级建筑中的延续性,尤其是在中国古代木构架发展的早期阶段,也就是汉魏北朝时期楼阁作为高等级建筑的普遍性,对殿堂式形成的几个因素可以得到一个较完整的解释:
(1)陈明达先生对早期木结构技术的研究指出,在铺作形成和大量早期建筑形象中,都有井干式的影响。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测,秦汉以后,高台建筑向楼阁式建筑发展,木结构的多层建筑采用了井干式的木构架体系,在此基础上促成了铺作层的产生的抬梁式的出现。而楼阁的应用首先是在皇家的建筑中,在各种充满象征意味的“中天台”、“神明楼”乃至后来的佛塔中。皇家的建筑活动刺激了楼阁技术的进步,反过来又使这种技术形式获得特殊的等级象征性。
(2)汉代画像砖中的建筑形象,已经出现了穿斗、井干、三角架等多种形式。民间建筑并没有太多的高层的需要,只有在皇家建筑中才采用并发展了井干式。而井干式的技术,一方面满足了高层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吻合了皇家建筑在早期(更富有原始宗教色彩的时期)对“明堂式”构图的需要。
(3)《营造法式》的殿堂式结构形式,实际上保留了 “明堂式”构图的中心对称模式,因此它不是用只有一个维度的侧架图来反映,而是用整体式的分槽形式来反映。换句话说,象金厢斗底槽这样的例子,在草架以下,它的平面、正立面和侧立面只有间数的区别,几乎没有实质性的不同。在这个意义上,佛宫寺释迦塔的例子更明显。
(4)井干式构架的中心对称性,使得纵架和横架的划分只有相对的意义。对每一个立面而言,看到的都是纵架的表现。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东汉崖墓、南北朝石窟的局部建筑形象中(它们都属于当时的高等级建筑),看到的都是纵架的显著效果。
2“四合院式”构图的反思
中国古代建筑群体的组合方式,以庭院的使用为突出特征之一。三千多年前的河南偃师二里头的一号、二号宫殿遗址都出现了庭院,可见庭院的历史很久远。当史前庭院遗址和明清四合院被联系起来时,“四合院式”构图往往被看作中国古代建筑形态的基本特征。这里的“四合院式”指建筑物周边布置,中心为庭院的构图方式。很明显,这种构图方式和前述的“明堂式”构图是有矛盾的。
要澄清这一问题并不容易。这是因为四合院式建筑本身有它在功能上的合理性,因此早在汉代画像砖中就出现了四合院式的建筑形象。但是如果以“四合院式”构图作为中国古代建筑形态的基本特征,还需要加以讨论。笔者在对闽粤交界区的“从厝式”民居的研究中,提出了中国早期庭院的“堂庑式”及“堂厢式”的模式,其特点是庭院的构图中心是实体形态的“堂”;在庭院的组合秩序上提出了从“向心围合式”到“单元重复式”的演进,并结合家族制度的变迁和人口迁移对现存“从厝式”民居现象作了初步解释 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四合院式”构图的形成和发展试作如下解释:
(1)就单合院而言,四合院式建筑有可能出现得很早,但是它的普遍性是可以怀疑的。一方面大量的乡村民居可能并没有严格建筑意义上的院落;另一方面类似“明堂式”构图的堂屋居于院落中央的例子也可能在历史前期长期存在,典型的例子可见于敦煌晚唐85窟壁画的一个住宅形象中。
(2)中国古代建筑形态的基本特征更主要的在建筑群的整体中表现出来。因此考察“四合院式”构图在建筑群中的地位更为重要。
在当代的一些文献中,中国古建筑群体组合方式常常被简约为一种“单元式”的网格扩展的方式。李允的观点或可作为代表。这是一种从四合院为单元的,向纵横两个方向(进、路)平均展开的均质的网格状平面扩展模式。这是一种有强烈功能主义色彩的观点。中国古建筑群体是一个有开始、高潮、收尾不同处理的序列化空间组织,把它看成均质的平面网格是不合适的。即使忽略建筑形象的具体处理方式,中国古建筑群体也不能看成是四合院空间的叠加。
前文论述序列化空间组织的发展以及和“明堂式”构图的交叉关系时,已经指出序列化空间组织的一些节点上仍采用类似“明堂式”构图方式(即主体建筑在院落的中心),在大量的宫殿、寺庙实例中都可以见到。本文把序列化空间组织的节点从采用类似“明堂式”构图方式到“四合院式”构图方式的转化称为“构图中心的虚化”,这种“构图中心的虚化”在宫殿、寺庙等建筑中是有一定限度的,因为这种高等级建筑始终要保留一定的神化色彩。
只有在大型民居建筑群中,才可以见到四合院简单叠加的例子,但这并不是从来就有的。由于缺乏早期民居建筑的实例,此问题还难以得到确证。考虑到中国古代建筑在功能上的通用性以及早期民居建筑和寺庙建筑的通用性,大型民居建筑群中“构图中心的虚化” 应该是历史发展的结果。而作为一个反证,在现存闽粤交界区的大量“从厝式”民居的中,群体的组织完全不是四合院的简单叠加。
六、小结
建筑空间的观念解释是可能的,简单的模式有利于对历史的宏观把握。在此基础上完善理论解释模式,引进历史演进的因素,把研究引向深入则是必须的。从文学家们发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感慨,到 “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喟叹,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本文对“明堂式”构图(楼台)和序列化空间组织(深院)的论述只是对这个历史过程的一种简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