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比较看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
:大国经济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大国经济”的含义,应该从宏观上分析大国经济的基本特征,国内外学者曾经进行过有益的探索。
西蒙·库兹列茨以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印度、巴西等20个大国为样本,分析了大国在经济发展上的特征:首先,大国经济发展的内部差异性比小国要大,它是由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组成的;其次,大国对国际贸易的依存度比小国要小,即使外贸比重很低也能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
霍利斯·钱纳里和莫伊思·赛尔昆专门研究了1950~1970年的大国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对美国、法国、德国、日本、加拿大、巴西、南非等24个大国的实证分析,从五个方面揭示了大国的特点:一是大规模最明显的效益反映在生产形式上,形成了一种比较平衡、变动较少的国内生产模式;二是大规模和低出口对资源配置的主要效益,要求这些国家在发展的较早期改变经济结构;三是大国的投入和储蓄水平比较高,导致经济增长稍快;四是大国一味注重内部发展问题,形成一整套具有广泛后果的内向政策;五是大国的工业劳动力和城市化程度超过小国,教育水平也略高干小国。
其大国的经济增长要素的规模比较大。大国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比较丰富,金融资本积累的规模大,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世界银行提供的资料表明,印度、中国、巴西的矿产资源储量总值分别为35700亿美元、31800亿美元、11100亿美元,远远高于规模不很大的发达国家,如英国和日本的2900亿美元、德国的3400亿美元,更是那些小规模国家所无法比拟的。人口众多和面积广阔是大国的首要条件,大国的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都很丰富。根据2008年《国际统计年鉴》的数据,中国的人口为13692亿,国土面积为9601万平方公里;;印度的人口为1166亿,国土面积为3288万平方公里;美国的人口为307亿、国土面积为9364万平方公里;俄罗斯的人口为140亿,国土面积为17075万平方公里;巴西的人口为199亿,国土面积为8547万平方公里。
其大国的国民经济体系相对完整独立。大国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国内市场,发展经济的要素比较充裕,产业布局的空间比较大,因而往往会建立相对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如俄罗斯的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部门齐全,较早建立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西和印度通过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发展经济,逐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新中国成立后,遵循“独立自主”的方针,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其大国的非均衡增长和区域经济差异。大国幅员辽阔,各区域的资源状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在经济增长中会表现出比其他国家更为明显的非均衡特征。20世纪90年代的印度,富裕地区的人均GDP大约是贫穷地区的57倍。中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人量均GDP的比率为263,东部省份江苏和西部省份青海的实际年均GDP增长率分别为1113%和57%。即使是美国这种发达大国,区域差距同样存在,1994年阿拉斯加州的人均GDP是密西西比州的32倍。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差距有时会缩小,有时还会拉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