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方言
鸡贼----小气,吝啬,暗藏私心。
砸窑----为了不与大家分享偷偷藏起来。
局器----仗义,大方,豪爽。
果儿----被泡的女孩。
尖果----漂亮的女孩。
苍果(或涩果)----难看的女孩。
戏果----跟泡妞,嗅蜜一个意思,台湾话叫泡马子。
孙儿----被泡的男孩。
尖孙----漂亮的男孩。
傍家儿(音尖儿)----情妇,现在官称二奶。
土鳖----形容没见过世面不开眼的人。
小力笨儿----在店铺或车站码头做粗活、杂活的学徒。
水三儿----老北京对送水的称呼,多为山东人。
点卯----北京土话,到那儿报到或看一眼,打个照面儿的意思。
言语(音元义)----北京的口语,即说话、打个招呼的意思。
翻车----北京土话,即翻脸的意思。
炸了庙----北京土话,惊愕,急眼的意思。
练家子----北京土话,会武术的人。
理门儿----老北京一种禁烟酒的民间社会组织,形式近似宗教,有“理门公所”管理
事务,加入者称为“在理儿”,对外人推辞烟酒时说“我有‘门坎’。”
瞎了----北京土话,即倒霉了、完了的意思。
出现场----公安人员赶到事发现场,处理问题。
念央儿----北京土话,跟人说自己的意思,但又故意让旁边的人听见。
摔咧子----北京土话,发脾气的意思。
鸡----野鸡的简称,也被称为“鸡婆”,就是暗娼。
这程子----北京土话,这一段时间的意思。
拉了胯----北京土话,服软的意思。
半不----北京土话,半截儿,事情做到一半,尚未完成。
大拿----北京土话,能作主管事的人。
抹不丢地----北京土话,难为情,面子上不光彩。有时,也说成抹咕丢的。
大限----即寿数。过去人们迷信,认为人的寿命都是有定数的,“大限已到”就是数
已到,快到死的意思。
火筷子----老北京人捅火炉子的铁棍,也叫通条。
末末了儿----北京土话,最后、最终的意思,有时也简化为“末了儿”。
概儿不论(论,音“吝”)----京城新土语,一概不管的意思。
颠儿了----撒腿跑了,也作“颠菜”。
勺上----“勺”是北京土话,打,打架的意思。“勺上”,就是连带着把他也给打了。
横----北京土话“横是”的简化音,“横是”是“横竖”的变读,有大概、反正、也
许的意思。
唏溜儿----北京土话,说话用鼻子吸气,即不利落的意思。也可写作吸溜儿。
点儿背----北京土话,“点儿”,指遭遇、运气,“点儿背”的意思是运气不好,倒
霉。
脏了房----老北京人迷信,认为人被凶杀,死在屋子里,会带来晦气,故有“脏房”
一说。
咕容----在地上蠕动的意思,北京方言。
遭践----北京土话,埋没、糟踏的意思,自各儿把自各儿给遭践了,即自杀的含义。
业障----作孽、罪过。
摆龙门阵----源于川话,闲聊天的意思。
一绷子----北京土话,即很长时间的意思。有时也说一绷儿。
号----监狱或拘留所的别称。
片子(音“骗”)----片子即名片,北京新土语。
猫着----北京土话,闲呆着的意思,也有躲藏的含义。
替----也叫“T”,即人民币,属于道儿上的黑话。
妈咪----歌厅的女领班。
怯勺----北京土话,不懂行,闹笑话的意思。
全活儿----京城隐语,即卖身,也就是暗娼。
傍着----即依附,“傍家儿”一词由此引申而来。
葛----北京方言,即脾气各色,古怪。有时也用作形容词,形容什么事儿或什么东西
葛。
打漂儿----即无职无业,在社会上闲逛。北京土话。
帕替----英语 party的译音,小型舞会、音乐会、聚会的意思。(港台译作派对)
雁么虎----蝙蝠。北京方言。
大喇----喇,北京新土语,指出卖色相和肉体的放荡女人。“喇”的前边加上一个“
大”字,是强调其名气和“宰人”的狠劲儿。考证“喇”的词义,与“拉人”有关,是“
拉”的音变。
卖----京城隐语,即卖身。
雷子----黑话,即便衣警察。
盘儿----北京的黑话,即脸蛋。盘儿,从“脸盘”这个词衍化而来。
底儿掉----北京土话,知道对方的老底。
老坷垃完----北京土话,自蔑老而无用、保守的人。
扫听----北京土话,四处探听,扫听与打听不同,“扫”带有更为主动的意思。
张着神----北京土语,留心留意。
逗牙签子----北京土语,开玩笑的意思,与“逗咳嗽”、“逗闷子”、“逗哈哈儿”
等类似。
消停----北京土语,踏实的意思。
玩蝎了虎子----北京土话,蝎了虎子就是壁虎,爬得轻快,人不易抓住。“玩蝎了虎
子”的意思是让人摸不着,形容人比较滑头。
端了----北京土话,抄了的意思。端,即“连锅端”的简化用语。
捞人----北京新俗语,捞,即打捞之意。北京人称被拘禁或入狱者为“掉进去了”(
掉河),故有捞人之语,即通过不正当手段把被拘留的人弄出来。
刷夜----北京流行语,即有家不回,夜里在外闲荡。
撒癔症----北京土话,夜间到处乱逛,癔症本是一种病症,此话是引申过来的。
把不住----北京方言。把,是动词,管束不住自己的意思。
折(音“舌”)----北京新流行语,即犯了案子被公安人员抓了起来。最早是隐语,
即黑话,后被青年人引用而流行。
折(音“遮”)----折跟头的折,本是一句隐语,即被公安人员抓起来的意思,后成
为流行语,“折进去”、“折进来”,就是被关起来的意思。
全须全尾(尾音“以儿”)----北京土话,完整,整个身子的意思。
应场----北京土话,到某种场合参加活动。
眼里见儿(见儿音“架儿”)----北京常用语,指眼里有活儿,不用别人提醒就能及
时动作。
拿大顶----北京方言,倒立。
发小儿----北京方言,从小一块长大的。
担儿挑----
翻扯----北京土话,发急,发火的意思。
把不住边----北京土话,说话没谱儿,爱吹善侃的意思。
挑费----北京土话,指家庭日常生活里用度。
五积子六瘦----北京土话,形容因吃不上喝不上,骨瘦如柴的样子。
老家儿----北京土话,指父母。“老家儿”读快了就成了“老尖”,北京人常用语。
百年----北京土话,死的意思。
迄小儿----北京土话,从小的意思。
小蜜----情妇。北京新流行语。
掉腰子----北京土话,耍花招。
念秧儿----北京土话,没话找话,聊天,说话的意思。
他大爷的----北京土话,不带脏字的骂人的话。
抹不丢地----北京土话,不好意思。
哪一出儿----北京土话,什么事儿的意思,是一出戏的简化。
走营----北京土话,频繁往返的意思。此处引申为心里有事,闹得慌,也可以说闹心。
消停----平稳、踏实的意思。
熬头----北京土话,心里烦恼的意思。
攒(音“cuan”)了----北京土话,形容总不运动,身体变得不舒展。
打卦----北京土话,脑子里翻来覆去地想。
乍么实儿----北京土话,突然大叫的意思。
后门桥的茶馆,一品轩----老北京的一句俏皮话,后门桥是北京的地名,一品轩是茶
馆的名字。
卖山音----北京土话,显摆自己有见识。
揿头拍子----北京土话,不懂人情世故的人。
完菜----北京新流行语,完蛋的意思。此语是由“歇菜”、“瞎菜”等引申而来,“
菜”作为后缀词语,并没有实际意义,如北京话中的“戏”作为后缀一样。
爵儿----北京土话,职位的意思。爵,是爵位的简化,爵位,即官衔。
框外的事----北京土话,即出格的事,带有违法乱纪的意思。
晕菜----北京新流行语,晕了的意思,“晕菜”与“瞎菜”,“完菜”等类似。
炸庙----北京土话,瞎咋唬的意思,含有唬人的意味。
脏口儿----养鸟人的术语,串了杂音。‘百灵’能押口儿,即学各种声音,但忌讳学
杂音,一旦‘脏口儿’,鸟儿就不值钱了。
办----北京新流行语,把犯罪嫌疑人关押起来的意思。
照眼儿----北京土话,斜眼瞪。
光荣喽----北京新流行语,光荣牺牲的简化。光荣,即牺牲,也就是死。
棒槌----北京话,蠢笨,外行的意思。
撂高儿----北京土话,观察的意思,常与打远儿连用。
哈着----北京土话,央求的意思。哈,有点头哈腰,巴结对方的含义。
一个----北京新流行语,一万的别称,类似“大团结”表示十元,一张儿,表示一百
元,一本,表示一千元。“一个”是一个“草字头”的简化。繁体字的方,有个草字头,
故有此称。
白案儿----厨行术语,做面食的。
丑儿----京剧里的丑角儿。
灯泡儿----北京土话,被人当晃子利用的人的谑称。
上赶着----北京土话,主动的意思。
姥姥的(的读“逮”)----北京土话,感叹词语,作惊讶状时用。如不加“的”,单
说“姥姥”则是反驳词,有“胡说”、“不行”、“不干”的意思,但加上“的”的意思
就变了。
南蛮子----北方人对南方人的蔑称,但此语早过时,现一般指南方来的性情粗野的人。
吃黑枣----挨枪子。
套瓷----北京新流行语,套近乎的意思。
情儿----北京新流行语,情人、情妇的简称。
照顾主儿----生意口儿上的顾客。
抻掇----北京土话,批评、数落的意思。
脱----脱衣舞表演的简称。
裹乱----北京土话,从中插入干扰的意思。
拍三角----五六十年代,北京的青少年喜欢玩的玩艺儿,由废旧的烟盒叠成三角形状,
在地上用手掮正反面,论输赢。
上麻桌儿----指打麻将。
门坎儿----指进入“帮派”(即黑道)的圈里。
走了眼----即把东西看错了,北京土话,用在这里是引申,即分析问题不正确。
撂高儿打远儿----北京土话,朝远处看。
老家雀儿----北京土话,对上岁数人的谑称。
端----北京土话,干掉,打掉的意思。
碎催----北京土话,指伺候人、为人奔走的人,带有贬意。
擎小儿----北京土话,擎的本义是往上托,擎小儿就是从小的意思。
节儿----北京土话,关键时刻,如同节骨眼儿一词。
倒窖----北京土话,翻扯旧事,即回忆往事。
卖葱----北京土话,装傻充愣的意思。
套桩----北京土话,让人给盯上了。
丢身子----属于陈旧的老北京土话,过去的人不懂性科学,以为男人跟女人发生性关
系,会失去身体内的阳气,故有此说。
走迹----北京方言,木头因风吹日晒而变形的意思,此语引申为把人看错了。北京土
话中有“走板了”,跟这个词义相同。
去的是什么什么角儿---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去是当的意思,角儿,角色,读“觉儿”
音。
勾儿的----北京土语中一句骂人的话。
放份儿----北京新流行语,猖狂的意思。
板儿锹----铁锹。
报销----北京土话,即完了,没了的意思。
找根绳儿----上吊自杀的意思。
硌窝儿----北京方言,指鸡蛋、鸭蛋在出窝之前受到破损。
迟登----北京土话,犹豫的意思。
熬可----北京土话,煎熬的意思。
联手儿----北京土话,合伙、合作人。
这会子(会读“悔”)----北京土话,这会子表示时间很长,即这么半天的意思。此
语是京城很流行的俗语。
童蛋子儿----童贞之意。
没正行----北京土话,调皮,没正经的意思。行,读“形”。
王老五----单身汉的谑称。
麻利儿----北京土话,赶快,快点的意思。此语必须加儿化韵,“利儿”读轻声。
嘿喽儿着----让小孩骑在自己的脖子上。
忤窝子----北京土话,生性怯懦,腼腆,胆儿小的意思。
闪----北京新流行语,闪开,躲避,舍弃的意思。
张八样儿----北京土话,不稳重的意思。
错来----北京土话,其实的意思。
老着脸----北京土话,舍脸的意思。
不顺把----北京土话,事业上不顺利的意思。
披虱子袄----北京土话,形容遇到了扯缠不清的麻烦事。
二意思思----北京土话,犹豫不决,三心二意的意思。
晕了菜----北京土话,晕眩的意思。
见天----北京土话,天天的意思。
轴----北京方言,指脾气执拗。
不着三不着两----北京人常说的俗语,即没头没脑的意思。
甩片汤话----甩闲话。
跑头子货----北京土话,不正派的女人,“跑”有私奔之意,所以这个词与男人私奔
的意思。
说话要走----说话,就是马上,很快的意思,这是北京人常用的一个口语
# 济南千佛山庙会
济南风俗,每年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人们要到千佛山登山,站在“赏菊岩”上赏菊。自元代开始,就定九月九日为千佛山庙会。千佛山附近盛产柿子,尤以大盒柿为最著名,庙会期间,适值大盒柿成熟上市,赶庙会者,多买柿子而归,故千佛山庙会有“柿子会”之称。每年庙会期间,从山脚下到山腰兴国禅寺间一公里多的山路两旁有固定和流动摊位1000多个,经营日用百货、土特产、风味小吃、工艺美术品等,来自省内外的民间艺术团体在庙会上表演杂技、马戏、歌舞等,人流如潮,热闹非凡。
# 济南药市会
济南药市会在清初就已经兴起,是全国三大药市会之一,规模比河北祁州(今安国)、河南禹州(今禹县)略小。旧时,济南趵突泉南门偏西有药王庙,传说夏历四月二十八日是药王生日,每年这天,药商、药农和民众多到药王庙祭祀,庙内主持雇戏班演戏,观者如堵,药商、药农便携各种中草药和中成药来此出售,其他商人也携各种商品来此交易,买卖者多达上万人,遂形成以药王庙为中心的庙会,因庙会以买卖药材为主,后又称为“药市会”。赶会的人逐年增多,会址便由趵突泉南门移到山水沟、三合街、正觉寺街、双龙街、券门巷、祭坛巷一带。1931年济南市国药业公会成立后,药市会改从夏历三月二十日开始,会期一般10~15天。赶济南药市会的主要是东北、华北、华南等省市及山东各地的药农、药商,韩国仁川等地的药商当年也有来赶会的。“七七”事变后,药市会逐年衰败,直到济南解放后,药市会才逐渐恢复。建国后的十几年内,药市会兴盛,每年赶会群众多达几十万人次。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有几百年历史的济南药市会中止。70年代末,济南千佛山庙会恢复,药商、药农多赶千佛山庙会,中草药交易遂成为千佛山庙会的一部分内容。
# 七月三十放河灯
在济南,过去每逢七月三十日晚,各佛寺举行盂兰盆会打醮育经。有的人家要烧上大批线香,沿院内墙根和甬路一根根插在地上,向地藏王表示虔诚;有的则用放河灯的形式超度死在河里的鬼魂。据说,农历七月三十日是佛教中地藏王菩萨成道的日子。他在成道时,曾发誓要普度有罪孽的众生,使他们脱离苦海。因此,七月三十日便成了超度“亡魂”的日子。
河灯是用湿面做成的。晾干后,在灯碗里倒上豆油,再用棉花搓成灯芯,点燃之后,放在河里,让它顺流飘去。这时,只见满河点点灯火,闪闪烁烁,飘飘荡荡,河水映得彤红。据说河里的溺死“鬼”见到灯火,就可以得到超生。放河灯是佛教的一种迷信活动。
当年济南大明湖北岸北极庙里的道士们,也在农历七月三十日这天打醮超度亡魂。他们白天念经,招待来庙里烧香的“施主”,并找扎纸工人用彩纸糊成大型的“法船”,放在庙前的湖水里,吸引游人。到了晚上,道士们穿上花花绿绿的锦绣法衣,敲响铙钹,吹起笙笛,从几十层台阶高的北极庙列队出来,到法船前面焚化“疏头”,同时,把彩纸扎的大型法船烧掉。一时间,烈火熊熊,照得满湖通明,使整个济南市为之轰动。以致庙内、湖畔,万头攒动,拥挤不堪。解放后,随着封建迷信的破除,“放河灯”等活动已不复见。
# 济南民俗之明湖踩藕
济南盛产莲藕,明湖藕尤其闻名。解放前的大明湖,当时除历下亭周围及船行航道纯为水路外,其余水面阡陌纵横,形成了一块块水田。水田上“东一块莲,西一块蒲,土坝档住了水,蒲苇又遮住了莲,一望无际,因水较深,泥层又厚,所以只能栽种莲藕、蒲莱等,要采摘莲藕,只能下到水里去用脚踩。因此,明湖踩藕成为济南一种传统习俗。
踩藕时,踩藕人身穿一件皮制的不透水的“连衣裤”。皮衣见水后质地变软,穿者在水中手足可以运用自如。只见人头或皮衣上口在水面上时沉时浮,很有节奏感。这是踩藕人用脚在水下探索找藕。找到藕枝后,还要找到合适的藕节,然后用力一踩,一枝鲜藕便从根上断下,再用脚将藕挑出水来,抓一块藕上的黑泥,涂在断口外,以免灌进水去。因藕内有空气,能够浮在水面上,否则就会沉入水中。最后将飘在水面上的藕收集起来,再挑到市场上去出售。
# 济南的民俗彩灯
反映济南民俗的大型彩灯组合灯会,济南趵突泉灯会每年在春节之后拉开帷幕,为市民和海内外游客提供一道丰盛且别具风格的文化大餐。灯会凸显了老济南的民风民俗,将老济南的集市、梨花大鼓、茶艺、龙舟赛等民间活动和农俗的七月七、乞巧节、中元节、花朝节、龙抬头等节日集中体现出来。
#碧筒饮
荷花在济南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利用荷花方面,济南还有一些特殊的习俗。其中最有意思的,要算碧筒饮。
据唐代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一书中记载:在古代,大明湖的荷花盛开之际,一些官吏、文人,常到湖边避暑,他们把湖中的大莲叶割下来,盛上美酒,然后用簪了将莲叶的中心部分刺开,使之与空心的荷茎相通。人们从荷茎的末端吸酒喝,那滋味,用当时亲身体验过的文人的话说,就是“酒味杂莲香,香冷胜于水”。这就是被唐宋文士传为美谈的“碧筒饮”。
在济南荷叶矗盛酒外,用它还可以做成许多独具风味的食品。如将鲜嫩碧绿的荷叶,用热水略烫一下,煮粥时盖在粥上,等煮好的粥凉后再加糖,色碧味香,名曰:“荷叶粥”,是济南夏令著名的小食品;按做“米粉肉”或“粉蒸肉”的 做法,先切好猪肉,炒好米,拌上酱油,然后选用大明湖产的只有碗口大的嫩荷叶,洗净,一张荷叶包起一块猪肉和适量的炒米,摊放在碗里,再上蒸笼,蒸熟后即成“荷肉”。吃是连肉带荷叶一起吃,即有猪肉的美味,又有荷叶的清香,特别鲜美。用同样的方法,还可以做成荷叶鸡、荷叶鱼等上等佳肴。此外,用荷叶包装食品,也是济南特有的风俗。以前食品店里卖的蒸包、锅贴、熟肉以及腌菜等,许多都是用荷叶包装,这样即不透油、透水,又别有一番清香滋味很受人们欢迎。
另外,过去济南人还有吃荷花瓣的习俗。其中“炸荷花瓣”就是济南夏季特有的名菜。将新鲜、完整、干净的荷花瓣洗净之后,挂上一层薄薄的鸡蛋糊,再放到油锅里炸,炸好后撒上白糖,吃到嘴里,清香可口,回味无穷,很为人们所喜爱。
#曲水流觞
从汉朝开始,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便被定为“上巳”。在这一天,人们要到水滨洗濯,以消除不祥,叫做“修”。巍晋以后,又把这一天确定为三月初三。在这天修以后,人们顺便要举行野餐宴乐和“曲水流觞”的诗酒盛会。游乐的人们,列坐在环曲的水溪旁,把酒装入觞杯中,置于托盘上,放在溪流上游的水面上,使之顺流飘下。觞杯飘至曲折拐弯处,往往会停住不动;即使在前一转弯处未停,也会在后一个转弯处停下。酒杯停在谁的近前,谁就得将酒饮下,饮后还要作诗吟唱,作诗不成便是罚酒,这就叫“曲水流觞”或“流觞曲水”。晋代宗在《荆楚岁时记》中,就有“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的记载。远在北魏时期,济南的士大夫及在现曲水亭街附近建起了曲水流杯池。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一书中写道:“历祠下泉源竞发,北流经历城东又北,引水为流杯池,州僚宾宴公私多萃其上”。流杯池既现在的王府池子,池水北出,曲折东流,至今曲水亭街。当时这里清流映带,杨柳依依,岸平草软,是曲水流觞的理想场所。
现在曲水亭街,座落在珍珠泉之北,大明湖畔的百花洲之南,曲水亭依在,流水依旧,但溪流已无曲折可言,水亭也早已折除。但如循流上溯,由王府池子至起风桥一带,溪流回环曲折、曲水流觞之迹,还是依稀可寻的。尤其这一带还保留了更多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扬”的泉城风格,来此一游,尽管已看不到“曲水流觞”但这里的秀美景色,乃足以使人流连忘返。
#“吃春”
济南人喜食香椿。香椿是一种树木,其嫩叶芳香可食。清代人称春天采摘、食用香椿的嫩叶为“吃春”,有迎接新春之意。济南近郊仲宫一带盛产香椿。每年春季,香椿萌芽抽叶时,也正是济南人“吃春”之时。此时,农民们把嫩紫或淡绿色的椿芽掰下来,拿到市场上叫卖;喜欢“吃春”的人们争相购回家中,品尝春天的香甜。香椿有多种吃法。而济南的“香椿芽拌豆腐”远外闻名。人们将香椿芽或嫩叶洗净后用盐稍腌,揉过,约腌一夜即可取用。用时将腌过的香椿芽切成末,再将蒸透后切小丁的豆腐与香椿芽末放入盘中,撒上精盐,滴上香油拌匀即可食用。再一种做法是“炸香椿”---将嫩香椿洗净,沥净水分,加盐后揉搓均匀,再在调好的面糊中沾匀,放入热油中炸黄,取出食之,又酥又香。因整支香椿炸成后形似鱼,所以济南民间又叫“炸香椿鱼”。
#济南的腊八 年画 辞灶
喝腊八粥、泡腊八醋预示了过年的信息。腊八粥源于佛教,相传释迦牟尼得到牧女的奶粥后,于腊八“成道”。后来僧家煮粥供佛,以示纪念。腊八粥用小米、江米、红小豆、黄米等熬制。腊八粥之美,全在粥果,有红枣、栗子、核桃仁、花生、桂圆肉等。夜半淘米煮豆、剥壳剔仁,清晨熬好,合家聚食,馈送近邻。这天还要泡“腊八醋”:将洁白肥大的蒜瓣儿浸在贮醋的小坛里,封固,以备过年蘸饺子用。从腊八到除夕的二十多天,蒜味融进醋里,使酸辣味道适中。用腊八醋蘸热水饺,蒜香喷鼻,诱人食欲。
昔日济南腊八过后,大大小小的鞭炮摊陆续摆上街头。腊月十五以后,“年味”渐浓,长街幽巷里传来“请灶王来——”、“皇历啊——新皇历——”的叫卖声,划破了寂寞寒冬的长空。街头卖年货的逐日增多,而年画摊尤为引人注目。一张张花花绿绿的年画,在飘浮着鞭炮火药味的淡淡烟霭里,纵横悬挂在路边。年画以潍坊杨家埠的为主,也偶尔有上海的彩印年画。其内容大抵分四类:吉庆、风俗、故事、戏剧,每类二三十种。其中一幅《老鼠娶亲》颇有风趣:十几个老鼠皆穿大红坎肩,竖起圆耳朵、撅着尖尖小嘴直立而行。有掌旗的、提灯笼的、抬花轿的、敲锣的、吹唢呐的……描龙绣凤的花轿里还端坐着头蒙流苏盖头的老鼠新娘子,仪仗舆从悉如人世。记得某前辈曾戏赋诗曰:“老鼠今朝也做亲,灯笼火把闹盈门。新娘照例红衣,翘起胡须十许根。”
当年趵突泉外路南的劝业场里,有一镶金牙的黑脸汉子,他的年画摊最大。其人嗓门高,卖画时还辅以趣语,如拿着《全家福图》吆喝道:“看看啦!瞧瞧啵!儿孙满堂全家福,下包子(水饺)、放火鞭,老太爷捋着胡子喝盅酒‘得’块肉,够多大福分!”逗得人们笑逐颜开。
腊月二十前后,卖灶糖的上市了,灶糖是腊月二十三“祭祀灶王”(济南人称“辞灶”)的供品。千百年来各地对灶王有不同传说,济南一带是这样流传的:灶王姓张,他致富后休弃了患难贤妻丁香,娶了一个叫海棠的美丽姑娘,岂料后来家财荡尽,沦为乞丐。某日乞讨到前妻门口,丁香出来施舍时,他羞愧难当,一头扎进灶灰憋死了。只因他与玉皇大帝同姓,遂封为灶王。“灶王图”为木刻水彩套印。有意思的是,有的灶王图上,灶王旁还并列着一位簪珠霞帔大阿福似的“摩登夫人”——尊称“灶王奶奶”。她是复婚的丁香呢,还是海棠,谁也说不清。济南人不在庭院里同植丁香、海棠免得两位太太拈酸夹醋就缘于这一传说。
大家对“这尊神灵”并不太敬畏,只是担心“以口舌不利于君子”,故用灶糖粘住他的嘴,让他不在玉帝面前“外扬家丑”。灶糖是一种麦芽糖,大者如合柿,小者似橘,外裹芝麻,里则中空。卖者有一叉形支架,上置木盘,铺一层粉红彩纸。灶糖由大到小一层层排起来,宛若一座金字塔。祭灶时除供灶糖外,另备豆一盘,水一碗,那是饲喂“灶王马”的,以便让灶王骑上,风云兼程去“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黄昏时分,烧上香揭下旧图,贴上新图,把旧图夹在火纸里在厨房外焚之。鞭炮声声,还须如《三字经》般念叨着:“二十三,灶糖粘,吃灶糖,别多言……”最妙的是,早年邻人中一位老翁,祭毕还不放心,竟将一摊熔化的灶糖趁热狠狠地糊住灶王嘴,然后才恭而敬之地送其升天。这一天,“过小年”,“喝盅酒,‘得’块肉”是应有的“福分”。
# 济南千佛山庙会
济南风俗,每年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人们要到千佛山登山,站在“赏菊岩”上赏菊。自元代开始,就定九月九日为千佛山庙会。千佛山附近盛产柿子,尤以大盒柿为最著名,庙会期间,适值大盒柿成熟上市,赶庙会者,多买柿子而归,故千佛山庙会有“柿子会”之称。每年庙会期间,从山脚下到山腰兴国禅寺间一公里多的山路两旁有固定和流动摊位1000多个,经营日用百货、土特产、风味小吃、工艺美术品等,来自省内外的民间艺术团体在庙会上表演杂技、马戏、歌舞等,人流如潮,热闹非凡。
# 济南药市会
济南药市会在清初就已经兴起,是全国三大药市会之一,规模比河北祁州(今安国)、河南禹州(今禹县)略小。旧时,济南趵突泉南门偏西有药王庙,传说夏历四月二十八日是药王生日,每年这天,药商、药农和民众多到药王庙祭祀,庙内主持雇戏班演戏,观者如堵,药商、药农便携各种中草药和中成药来此出售,其他商人也携各种商品来此交易,买卖者多达上万人,遂形成以药王庙为中心的庙会,因庙会以买卖药材为主,后又称为“药市会”。赶会的人逐年增多,会址便由趵突泉南门移到山水沟、三合街、正觉寺街、双龙街、券门巷、祭坛巷一带。1931年济南市国药业公会成立后,药市会改从夏历三月二十日开始,会期一般10~15天。赶济南药市会的主要是东北、华北、华南等省市及山东各地的药农、药商,韩国仁川等地的药商当年也有来赶会的。“七七”事变后,药市会逐年衰败,直到济南解放后,药市会才逐渐恢复。建国后的十几年内,药市会兴盛,每年赶会群众多达几十万人次。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有几百年历史的济南药市会中止。70年代末,济南千佛山庙会恢复,药商、药农多赶千佛山庙会,中草药交易遂成为千佛山庙会的一部分内容。
# 七月三十放河灯
在济南,过去每逢七月三十日晚,各佛寺举行盂兰盆会打醮育经。有的人家要烧上大批线香,沿院内墙根和甬路一根根插在地上,向地藏王表示虔诚;有的则用放河灯的形式超度死在河里的鬼魂。据说,农历七月三十日是佛教中地藏王菩萨成道的日子。他在成道时,曾发誓要普度有罪孽的众生,使他们脱离苦海。因此,七月三十日便成了超度“亡魂”的日子。
河灯是用湿面做成的。晾干后,在灯碗里倒上豆油,再用棉花搓成灯芯,点燃之后,放在河里,让它顺流飘去。这时,只见满河点点灯火,闪闪烁烁,飘飘荡荡,河水映得彤红。据说河里的溺死“鬼”见到灯火,就可以得到超生。放河灯是佛教的一种迷信活动。
当年济南大明湖北岸北极庙里的道士们,也在农历七月三十日这天打醮超度亡魂。他们白天念经,招待来庙里烧香的“施主”,并找扎纸工人用彩纸糊成大型的“法船”,放在庙前的湖水里,吸引游人。到了晚上,道士们穿上花花绿绿的锦绣法衣,敲响铙钹,吹起笙笛,从几十层台阶高的北极庙列队出来,到法船前面焚化“疏头”,同时,把彩纸扎的大型法船烧掉。一时间,烈火熊熊,照得满湖通明,使整个济南市为之轰动。以致庙内、湖畔,万头攒动,拥挤不堪。解放后,随着封建迷信的破除,“放河灯”等活动已不复见。
# 济南民俗之明湖踩藕
济南盛产莲藕,明湖藕尤其闻名。解放前的大明湖,当时除历下亭周围及船行航道纯为水路外,其余水面阡陌纵横,形成了一块块水田。水田上“东一块莲,西一块蒲,土坝档住了水,蒲苇又遮住了莲,一望无际,因水较深,泥层又厚,所以只能栽种莲藕、蒲莱等,要采摘莲藕,只能下到水里去用脚踩。因此,明湖踩藕成为济南一种传统习俗。
踩藕时,踩藕人身穿一件皮制的不透水的“连衣裤”。皮衣见水后质地变软,穿者在水中手足可以运用自如。只见人头或皮衣上口在水面上时沉时浮,很有节奏感。这是踩藕人用脚在水下探索找藕。找到藕枝后,还要找到合适的藕节,然后用力一踩,一枝鲜藕便从根上断下,再用脚将藕挑出水来,抓一块藕上的黑泥,涂在断口外,以免灌进水去。因藕内有空气,能够浮在水面上,否则就会沉入水中。最后将飘在水面上的藕收集起来,再挑到市场上去出售。
# 济南的民俗彩灯
反映济南民俗的大型彩灯组合灯会,济南趵突泉灯会每年在春节之后拉开帷幕,为市民和海内外游客提供一道丰盛且别具风格的文化大餐。灯会凸显了老济南的民风民俗,将老济南的集市、梨花大鼓、茶艺、龙舟赛等民间活动和农俗的七月七、乞巧节、中元节、花朝节、龙抬头等节日集中体现出来。
#碧筒饮
荷花在济南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利用荷花方面,济南还有一些特殊的习俗。其中最有意思的,要算碧筒饮。
据唐代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一书中记载:在古代,大明湖的荷花盛开之际,一些官吏、文人,常到湖边避暑,他们把湖中的大莲叶割下来,盛上美酒,然后用簪了将莲叶的中心部分刺开,使之与空心的荷茎相通。人们从荷茎的末端吸酒喝,那滋味,用当时亲身体验过的文人的话说,就是“酒味杂莲香,香冷胜于水”。这就是被唐宋文士传为美谈的“碧筒饮”。
在济南荷叶矗盛酒外,用它还可以做成许多独具风味的食品。如将鲜嫩碧绿的荷叶,用热水略烫一下,煮粥时盖在粥上,等煮好的粥凉后再加糖,色碧味香,名曰:“荷叶粥”,是济南夏令著名的小食品;按做“米粉肉”或“粉蒸肉”的 做法,先切好猪肉,炒好米,拌上酱油,然后选用大明湖产的只有碗口大的嫩荷叶,洗净,一张荷叶包起一块猪肉和适量的炒米,摊放在碗里,再上蒸笼,蒸熟后即成“荷肉”。吃是连肉带荷叶一起吃,即有猪肉的美味,又有荷叶的清香,特别鲜美。用同样的方法,还可以做成荷叶鸡、荷叶鱼等上等佳肴。此外,用荷叶包装食品,也是济南特有的风俗。以前食品店里卖的蒸包、锅贴、熟肉以及腌菜等,许多都是用荷叶包装,这样即不透油、透水,又别有一番清香滋味很受人们欢迎。
另外,过去济南人还有吃荷花瓣的习俗。其中“炸荷花瓣”就是济南夏季特有的名菜。将新鲜、完整、干净的荷花瓣洗净之后,挂上一层薄薄的鸡蛋糊,再放到油锅里炸,炸好后撒上白糖,吃到嘴里,清香可口,回味无穷,很为人们所喜爱。
#曲水流觞
从汉朝开始,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便被定为“上巳”。在这一天,人们要到水滨洗濯,以消除不祥,叫做“修”。巍晋以后,又把这一天确定为三月初三。在这天修以后,人们顺便要举行野餐宴乐和“曲水流觞”的诗酒盛会。游乐的人们,列坐在环曲的水溪旁,把酒装入觞杯中,置于托盘上,放在溪流上游的水面上,使之顺流飘下。觞杯飘至曲折拐弯处,往往会停住不动;即使在前一转弯处未停,也会在后一个转弯处停下。酒杯停在谁的近前,谁就得将酒饮下,饮后还要作诗吟唱,作诗不成便是罚酒,这就叫“曲水流觞”或“流觞曲水”。晋代宗在《荆楚岁时记》中,就有“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的记载。远在北魏时期,济南的士大夫及在现曲水亭街附近建起了曲水流杯池。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一书中写道:“历祠下泉源竞发,北流经历城东又北,引水为流杯池,州僚宾宴公私多萃其上”。流杯池既现在的王府池子,池水北出,曲折东流,至今曲水亭街。当时这里清流映带,杨柳依依,岸平草软,是曲水流觞的理想场所。
现在曲水亭街,座落在珍珠泉之北,大明湖畔的百花洲之南,曲水亭依在,流水依旧,但溪流已无曲折可言,水亭也早已折除。但如循流上溯,由王府池子至起风桥一带,溪流回环曲折、曲水流觞之迹,还是依稀可寻的。尤其这一带还保留了更多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扬”的泉城风格,来此一游,尽管已看不到“曲水流觞”但这里的秀美景色,乃足以使人流连忘返。
#“吃春”
济南人喜食香椿。香椿是一种树木,其嫩叶芳香可食。清代人称春天采摘、食用香椿的嫩叶为“吃春”,有迎接新春之意。济南近郊仲宫一带盛产香椿。每年春季,香椿萌芽抽叶时,也正是济南人“吃春”之时。此时,农民们把嫩紫或淡绿色的椿芽掰下来,拿到市场上叫卖;喜欢“吃春”的人们争相购回家中,品尝春天的香甜。香椿有多种吃法。而济南的“香椿芽拌豆腐”远外闻名。人们将香椿芽或嫩叶洗净后用盐稍腌,揉过,约腌一夜即可取用。用时将腌过的香椿芽切成末,再将蒸透后切小丁的豆腐与香椿芽末放入盘中,撒上精盐,滴上香油拌匀即可食用。再一种做法是“炸香椿”---将嫩香椿洗净,沥净水分,加盐后揉搓均匀,再在调好的面糊中沾匀,放入热油中炸黄,取出食之,又酥又香。因整支香椿炸成后形似鱼,所以济南民间又叫“炸香椿鱼”。
#济南的腊八 年画 辞灶
喝腊八粥、泡腊八醋预示了过年的信息。腊八粥源于佛教,相传释迦牟尼得到牧女的奶粥后,于腊八“成道”。后来僧家煮粥供佛,以示纪念。腊八粥用小米、江米、红小豆、黄米等熬制。腊八粥之美,全在粥果,有红枣、栗子、核桃仁、花生、桂圆肉等。夜半淘米煮豆、剥壳剔仁,清晨熬好,合家聚食,馈送近邻。这天还要泡“腊八醋”:将洁白肥大的蒜瓣儿浸在贮醋的小坛里,封固,以备过年蘸饺子用。从腊八到除夕的二十多天,蒜味融进醋里,使酸辣味道适中。用腊八醋蘸热水饺,蒜香喷鼻,诱人食欲。
昔日济南腊八过后,大大小小的鞭炮摊陆续摆上街头。腊月十五以后,“年味”渐浓,长街幽巷里传来“请灶王来——”、“皇历啊——新皇历——”的叫卖声,划破了寂寞寒冬的长空。街头卖年货的逐日增多,而年画摊尤为引人注目。一张张花花绿绿的年画,在飘浮着鞭炮火药味的淡淡烟霭里,纵横悬挂在路边。年画以潍坊杨家埠的为主,也偶尔有上海的彩印年画。其内容大抵分四类:吉庆、风俗、故事、戏剧,每类二三十种。其中一幅《老鼠娶亲》颇有风趣:十几个老鼠皆穿大红坎肩,竖起圆耳朵、撅着尖尖小嘴直立而行。有掌旗的、提灯笼的、抬花轿的、敲锣的、吹唢呐的……描龙绣凤的花轿里还端坐着头蒙流苏盖头的老鼠新娘子,仪仗舆从悉如人世。记得某前辈曾戏赋诗曰:“老鼠今朝也做亲,灯笼火把闹盈门。新娘照例红衣,翘起胡须十许根。”
当年趵突泉外路南的劝业场里,有一镶金牙的黑脸汉子,他的年画摊最大。其人嗓门高,卖画时还辅以趣语,如拿着《全家福图》吆喝道:“看看啦!瞧瞧啵!儿孙满堂全家福,下包子(水饺)、放火鞭,老太爷捋着胡子喝盅酒‘得’块肉,够多大福分!”逗得人们笑逐颜开。
腊月二十前后,卖灶糖的上市了,灶糖是腊月二十三“祭祀灶王”(济南人称“辞灶”)的供品。千百年来各地对灶王有不同传说,济南一带是这样流传的:灶王姓张,他致富后休弃了患难贤妻丁香,娶了一个叫海棠的美丽姑娘,岂料后来家财荡尽,沦为乞丐。某日乞讨到前妻门口,丁香出来施舍时,他羞愧难当,一头扎进灶灰憋死了。只因他与玉皇大帝同姓,遂封为灶王。“灶王图”为木刻水彩套印。有意思的是,有的灶王图上,灶王旁还并列着一位簪珠霞帔大阿福似的“摩登夫人”——尊称“灶王奶奶”。她是复婚的丁香呢,还是海棠,谁也说不清。济南人不在庭院里同植丁香、海棠免得两位太太拈酸夹醋就缘于这一传说。
大家对“这尊神灵”并不太敬畏,只是担心“以口舌不利于君子”,故用灶糖粘住他的嘴,让他不在玉帝面前“外扬家丑”。灶糖是一种麦芽糖,大者如合柿,小者似橘,外裹芝麻,里则中空。卖者有一叉形支架,上置木盘,铺一层粉红彩纸。灶糖由大到小一层层排起来,宛若一座金字塔。祭灶时除供灶糖外,另备豆一盘,水一碗,那是饲喂“灶王马”的,以便让灶王骑上,风云兼程去“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黄昏时分,烧上香揭下旧图,贴上新图,把旧图夹在火纸里在厨房外焚之。鞭炮声声,还须如《三字经》般念叨着:“二十三,灶糖粘,吃灶糖,别多言……”最妙的是,早年邻人中一位老翁,祭毕还不放心,竟将一摊熔化的灶糖趁热狠狠地糊住灶王嘴,然后才恭而敬之地送其升天。这一天,“过小年”,“喝盅酒,‘得’块肉”是应有的“福分”。
植物大战僵尸有金坷垃的版本是95版本。金坷垃版本都是玩家自己制作的版本,原型是95版本,植物可以通过食用金坷垃可以发挥出全部的战斗力。
触发不同的攻击效果,轻松消灭僵尸,安全的保卫整个植物家园。
游戏特色系统
49种功能互不相同的植物,并可收集硬币购买蜗牛等多种道具。打开图鉴,就可以看到植物与僵尸的详细介绍。通过疯狂的戴夫商店购买特殊植物和工具,以玩家想象不到的方式干掉僵尸。游戏画面与声音,同时还更新有奖励型的音乐与视频。
五种游戏模式,冒险、小游戏、解密、生存、花园。冒险模式多达50个的关卡设定,场景变化包括从白天到夜晚,从泳池到房顶。游戏共有26种不同的僵尸敌人,包括开着车子的雪橇车僵尸和投石车僵尸等。
重玩无限次也不会经历两次同样的事件。游戏中有冒险模式、迷你游戏、解谜模式、生存模式、花园五个模式。
所有版本都有,金坷垃属于是有活动时兑换东西的道具,一般通过转盘获得,或者是特定关卡获得。
《植物大战僵尸》是由美国宝开游戏公司(PopCap Games)开发的一款益智策略类单机游戏,也是《植物大战僵尸》系列的第一部作品。于2009年5月5日发售。
玩家通过武装多种植物切换不同的功能,快速有效地把僵尸阻挡在入侵的道路上。不同的敌人,不同的玩法构成五种不同的游戏模式,加之黑夜、浓雾以及泳池之类的障碍增加了游戏挑战性。
该作在PC上同时有普通版、年度版、长城版、西游版等多个版本。
《植物大战僵尸》是一款极富策略性的小游戏。可怕的僵尸即将入侵,每种僵尸都有不同的特点,例如铁桶僵尸拥有极强的抗击打能力,矿工僵尸可以挖地道绕过种植在土壤表面的植物等。玩家防御僵尸的方式就是栽种植物。
49种植物每种都有不同的功能,例如樱桃炸弹可以和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所有僵尸同归于尽,而食人花可以吃掉最靠近自己的一只僵尸。玩家可以针对不同僵尸的弱点来合理地种植植物,这也是胜利的诀窍。
游戏根据玩法不同分为五种游戏模式:冒险模式、迷你模式、解谜模式、生存模式、禅境花园。加之黑夜、屋顶、浓雾以及泳池之类的障碍增加了其挑战性该游戏近乎永无止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